优秀作文夏天的味道

2024-05-10

优秀作文夏天的味道(精选8篇)

篇1:优秀作文夏天的味道

关于夏天的作文:夏天的味道

明媚的阳光,温暖了在雨水中浸寒的心。渴望燃烧,奢望绚烂。矫揉造作的夏,唤醒了一个个惊愕的灵魂。知了在树梢吟唱着夏天的味道,睿智中透析出缕缕花的芬芳。竹篱笆上的牵牛花,洋溢着初夏的香味;葡萄架下依偎着外婆听着童话青苔石上金龟子正沐浴着阳光;小溪流里还有顽童光着脚丫在追逐,在游戏。炊烟袅袅而来,村野的天空中升起了一颗最可爱的星星,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着,青蛙与蟋蟀在田间应和着。畅叙中,织进了最纤细的感情,最纯朴的爱。这娴静可爱的夏天,多么令人迷恋。

篇2:优秀作文夏天的味道

关于夏天的作文:夏天的味道

我握着风筝,找不到夏天没有结局的结局,我们看不到成长后的剩余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我却忘了怎么微笑离开太久了陌生的感觉也就来临了吧好吧,好吧剩下的我来承担你要永远守望着幸福就像我守望着那个离去的夏天我们不应该假装了吧我们都应该失去了满满一口袋的糖果了这难道还不足够吗那个悠远的季节飘满一地的柳絮回不到握不牢

篇3:上出作文课的味道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绝没在虚空之中, 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生活充实, 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造成今天中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 “假冒伪劣”作文出现的实质是学生的“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要上作文课了, 教师根据教材训练的重点, 给学生命题, 这当中大多数教师凭经验给学生讲一下写前指导与写作要求, 然后就是学生“闭门造车”, “假冒伪劣”的作文出现了。如何克服这一现象, 使学生愉快作文, 而且写出“真善美”的文章, 我的做法——把作文课上成活动课。

1、与社会、家庭、大自然接触。有无素材是写作的关键, 是作文的基础。针对此, 我打破课堂作文模式, 让作文走出课堂。例如训练写景状物的作文, 我就带学生到小河边、花园里、田野上、雪地里……让学生看一看, 画一画, 说一说, 评一评, 然后找个属于自己的写作小天地, 写一写。学生的情趣高了, 言为心声了, 也就“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其乐无穷。写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 我要求学生多有意观察生活、接近生活。

2、多读书, 多积累。张志公先生在谈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时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抓紧两个方面, 一是基本功方面, 一是‘功夫在诗外’所说的那种诗外的功夫。”多读书, 多积累恰是“功夫在诗外”, 俗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正体现了多读的重要性。多让学生读一些好文章, 把优美的字句篇章摘录在自己的“文学集锦本”上, 作一点点评, 发一点感慨。余暇多翻阅, 多欣赏, 日久天长, 融会贯通, 学生自身的材料库就丰富了, 就能制成“美好的器物了”。

二.把作文课上成朗读、讲演、论辩形式的比赛课

朱光潜先生说:“读有读的道理, 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 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语感, 物理学中有“共振现象”, 读者与文章之间也要产生感情的共鸣。而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不会读书, 我给学生读书时起了个雅号——唱书, 没有抑扬顿挫、喜怒哀乐, 像没有感情的木偶一样。所以, 朗读是作文教学重要的一环, 它有助于学生体验语言的感染力, 好文章的实质所在, 找出自己写作的差距, 然后, 循序渐进, 直至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

通过阅读、积累、朗读等环节的训练, 学生的材料库建成了, 颇有“满腹经纶”之感, 想一吐为快。这时可利用讲演、辩论的形式进行有目的的作文训练, 训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创造思维、语言的规范、连贯、得体等方面, 然后进行评议或者辩论。这样既使作文课上活了, 训练了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知识点, 又把学生储存的知识通过联想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三.把作文课上成书法编报课

作文的好坏重在内容, 但也不可轻视它的外表——书写, 它直接影响作文的可读性。应试教育重视作文的书写和卷面的整洁, 素质教育更是如此。练就一手漂亮的小字, 是一种幸福, 关系到人的一生的实用。所以把作文课上成书法课是必要的。作文课, 有时候我发给学生一张字帖临摹, 有时让学生几人结合起来, 办一份书法小报, 既训练了作文, 尤其是誊写作文对书写要求严格。作文批改时, 把书法列为头条, 凡字写得不工整、暂时不认真取消作文评改的机会。这样, 使学生的书写质量不断提高, 又培养了学生干任何事情都认真严谨的好习惯。

四.把作文课上成鉴赏课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犹如采矿, 你不动手, 自然一无所获, 只要你动手去采, 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赞美的兴趣, 并将扩大你的眼光, 充实你的经验, 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远的方面发展。”中学生鉴赏水平还比较低, 但只要能发现一点“晶莹的宝石”就值得骄傲了, 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 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篇4:夏天的味道

拌有天然果肉的冰激凌比一般冰淇淋口感更丰富,也不会因为太凉而伤到宝宝的脾胃。有些妈妈忧心于拌入果肉后冰淇淋融化得过快,宝宝最后吃到的是“淡牛奶拌冰淇淋”,因此可以把冰淇淋舀在水果的核心,让厚实的果肉当冰淇淋“保温碗”。

这么玩:九成熟大水蜜桃一个,牛奶冰淇淋一小桶,冰淇淋圆球挖勺一个,不锈钢挖勺一个。水蜜桃洗净,顺着桃子上的天然果裂用力掰成两半,用不锈钢挖勺挖去正中的果核与部分果肉;用冰淇淋圆球挖勺分别挖入一个牛奶冰淇淋球。妈妈用不锈钢挖勺将桃子果肉挖松,与冰淇淋混合在一起,和宝宝一起品尝。

游戏的意义:冰淇淋的幽凉细腻与稍微带点果肉纤维的桃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口感,可以让宝宝闭上眼睛,细细品尝桃汁浸透冰淇淋后留下的天然果香。培养细腻的味蕾感受力。除了桃子,夏天出产的杏子、李子,也可以做成类似的果肉冰淇淋,可盛装在火龙果的鲜艳外皮里品尝,不妨让宝宝比较桃、杏、李的不同口感,如桃子香软多汁,杏子金黄又绵软,李子的口感是脆生生的……

捆扎荷叶糯米鸡

荷叶在清香中带有一点微涩,是夏天独有的味道。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从前,夏天的卤菜都不是用塑料袋盛装,而是用新鲜荷叶包成一个四方小包,用麻绳扎起拎着走,很环保。

这么玩:新鲜荷叶两大张,小仔鸡一只去内脏斩成六大块,煮熟糯米饭一大碗,仔鸡用酱油、生姜丝,料酒若干腌半小时,然后和糯米饭混匀。每张荷叶裁成120度的扇面三张,包入糯米和鸡,用麻绳扎紧,入锅蒸30分钟即可。妈妈可先做示范,让宝宝也学着捆扎荷叶包。

游戏的意义:蒸菜的过程,厨房里荷香四溢,糯米软烂,仔鸡鲜滑,有意思的是,它们还带有一缕微涩的清香,可清火败毒。它可以让宝宝慢慢接受苦涩的味道,后者,也是夏天独有的滋味。

配个三色冰爽瓜球

西瓜、哈密瓜、黄河蜜瓜,夏天的瓜果不但带来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还有开胃去暑之效。要是宝宝很快就吃腻了瓜果怎么办?浮漾在鲜榨果汁里的三色冰爽瓜球可以重燃宝宝的兴致。

这么玩:冷藏的无籽西瓜半个,哈密瓜、黄河蜜瓜各1/4个,圆球挖勺一个,用挖勺挖出红、黄、绿三色的圆形瓜球各5~8个,剩余的西瓜榨成汁,分装在三个杯子里,将红、黄、绿三色瓜球搭配放入杯中,配上长柄勺即可。

游戏的意义:不妨让宝宝比较三种瓜球的不同口感,西瓜松脆多汁,哈密瓜特别甜蜜,黄河蜜瓜有一点韧性。也可以让宝宝尝试用小刀切出正方形、三角锥形的瓜球,初步建立几何概念。也可以让宝宝在这瓜球果汁里,加入新鲜樱桃装饰,让饮料的口感更丰富。

临水剥莲子

还没有完全长老的莲子是盛夏给予宝宝的最鲜洁的礼物,一定不要错过给宝宝买几个刚摘下的莲蓬头哦。

这么玩:大号莲蓬头两个,妈妈给宝宝示范如何将莲子从莲蓬头里抠出来,如何沿着莲子上的天然果裂掰成两半,将里面发苦的绿色莲芯取出。取出莲芯的莲子可以生吃,韧脆中有甘甜;也可以把莲子攒起来煮冰糖莲子银耳羹喝。有条件的话,妈妈还可带宝宝坐上水乡小船,亲身前往荷塘之中采摘莲蓬,给宝宝戴上一张大荷叶当遮阳帽,一面教宝宝剥莲子,一面教宝宝念“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歌,可觉酷热奇迹般地消隐,仿佛有凉风从水中从莲子中吹来,吹得小船和人都微微摇晃。

游戏的意义:可以让宝宝了解荷花谢了,上结莲蓬下结藕的规律,同时让他比较花香藕和出水莲子的口感: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有一股清香,不同的地方在于新藕嫩脆无渣,莲子紧实微甜。

自制怀旧酸梅汤

夏天,有的宝宝一天到晚不离冷藏的瓶装饮料,可能会摄入大量的添加剂和糖分,为了宝宝的健康,来做怀旧酸梅汤解暑吧。

这么玩:妈妈带宝宝去中药铺买酸梅汤要用的材料,每次将乌梅30克、山楂干50克、陈皮15克、甘草3克倒入清水中,教宝宝用筷子高速在水中画圈,洗去浮尘,换一遍清水,将洗净的材料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倒入砂锅中,再加两大碗水,煮40分钟左右,滗出汤水,再加清水煮一次,将两次的汤水兑在一起,放入冰糖,用勺子搅拌一下,再煮开一次,晾凉,放入冰箱冷藏两小时就可以喝了,又酸又甜冰凉爽口。

游戏的意义:酸梅汤其实是用一系列开胃去暑的中药材制成,还有强健脾胃的功效,用来替代高热量的冷饮再合适不过。在买材料的过程中,还能让宝宝参观中药材铺,宝宝会对各种中药的配合发生兴趣,从而体会到祖国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现榨”葡萄汁

葡萄几乎是夏天赐与我们最棒的果实,很多小宝宝还不会熟练地吐出葡萄皮和葡萄籽,妈妈不妨给他准备纯葡萄汁喝,可以大大增加宝宝的味蕾感受力和身体抵抗力。据说,国外的葡萄酒品酒大师们,都是从两三岁就开始喝葡萄汁,从而练就了一条可以品出葡萄的品种、产地、光照、雨水多少的“超级舌头”。

这么玩:雨水偏少的夏天才会长出最好的葡萄!制作葡萄汁要选用粒大色浓、充分成熟、没有破损发霉的葡萄,反复用清水洗净,摘除果梗,放进干净锅中,用手逐个捏破或用平底茶缸压碎。将装有碎葡萄的锅放在炉子上用小火加热,温度控制在70℃左右,千万不要沸开,以免维生素损失太多,5分钟后将锅内的碎果肉倒入铺成4层的纱布中过滤,用手绞扭挤压,挤出汁后加如一勺白糖,放进冰箱冷藏两小时就可以喝了,甜甜的,有葡萄皮特有的微微酸涩,口感十分香浓。

游戏的意义:妈妈可以带宝宝一起到葡萄园里摘取不同品种的葡萄,紫红发黑的“夏黑”,尖端发粉红色的“美人指”,青中发黄的“马奶子”,可将它们做成不同的葡萄汁品尝,教宝宝识别甜度、酸度、口感的饱满度等各方面的区别,从而练就对季节和果实的敏锐感知力。

fips

篇5:关于夏天的作文:夏天的味道

我们曾在风雨中共进,也曾在彩虹里微笑;我们一起闯过困难,尝着夏天的味道

题记

一、毕业前味道:淡雅中包藏着甜蜜

夏风吹拂着校园,一切都略显幽静,然而在我们的教室里,确实一片忙碌。

女生们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捧着一本同学录,为以后的回忆奠下基础,仿佛这一切都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让我们彼此记住对方。男生则帮女生填着同学录,偶尔也在背后说些小话。看不出我们的一丝紧张,反而有些淡雅,笼罩在一片浓浓的友谊之中。当然,也不会忘了敬爱的老师,在教室里打闹一番后,恭敬地递上同学录,让老师提笔。显得那么甜蜜。

夏天,毕业前,6.1节到来,当我们沉浸在欢乐的儿童时代时,想不到毕业考试会马上来临。不过没关系,总之只要过好这小学的最后一个6.1就一切都好始终忘不了,夏天里的最后一次欢乐,伴着清凉的夏风,竟越飞越远,淡雅中包藏着甜蜜,也只能期盼初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6.1了。

二、毕业时味道:忧郁里夹着几分紧张

夏雨来得那么迟,在下午6:00以后,如期而至,我们正好放学,沉沉的书包压在肩上,那上面背着六年以来所有的努力。回到家中,一个劲地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早上又早早到起床,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魔鬼训练。

做着太多的练习,听着老师太多的嘱咐,背着太多的压力。教室里,仍是忙碌一片。夏雨嘀嘀嗒嗒地下着,松树上亮晶晶的一片,校园里水茫茫的一片,然而我们的无心观赏,呆在教室里,埋头苦练,苦练。偶尔停下笔,也只是忧郁一下,又开始工作。

生活,夏天。一切都井然有序,终于毕业考试的一刻,集中精力,答好试卷,紧张一下,忧郁几分,交卷,把心放下。

几分紧张不再有,忧郁倒是常常,等待我们的,就会是毕业后的分离。

三、毕业后味道:轻松内包含着伤感

毕业了,轻松了,夏日的阳光灿烂了。可是,结束了,离别了,灿烂中更多的是伤感。

也许我们都未哭,但能猜想到,背地里,我们都哭了。我们拥有漫长的假

期,也拥有漫长的分离。希望记住彼此的笑容,等到有一天,长大了,明白了,大家再在一起品味。

篇6:夏天的味道作文

夏天难道不是荷花池中那缕微风带过的甜香?记得那是在八月的暑假,成天埋头在作业堆中的我浑浑噩噩,压抑且闷热的空气似乎要窒住我的呼吸。看着我整天昏昏沉沉的样子,妈妈终于抽出一天的时间,带着我来到了翠湖赏荷花。

还未踏进翠湖大门,一股清香就顺着风儿悄悄来到我的身旁。继续往前走,顺着一旁的绿荫小道迈步向前,我的眼前豁然开朗,眼前的一池荷花皆以盛放。它们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色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缝隙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有的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我问妈妈:“妈妈,荷花中间为什么会有小莲蓬呢?”妈妈摸着我的头,告诉我:“荷花冲线的莲蓬可是可以吃的哦,快看那一颗圆溜溜的不就是莲子吗?”顺着妈妈的指点,我才看清在一个个莲蓬中冒出了像大胖小子似的莲子,它们整整齐齐地躺在莲蓬妈妈的怀抱中,似乎在期待着瓜熟蒂落的那一天。正当我看得入神时,鼻尖又缠绕上了那抹馥郁,夏天因此而消却了所有的暑气。

篇7:夏天的味道作文

夏天的味道火辣辣:

一大早出门,太阳公公就慷慨地把光辉洒满大地。十几分钟的上学之路,额头也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中午,太阳的威力更大了,它使出浑身解数炙烤着大地,在它的怀抱里“享受”上一小会儿,保准你晒个浑身流油冒汗,脸上、脖子上、胳膊上,腿上,豆大的汗珠都像商量好了一样,不约而同地从皮肤下拱了出来,与此同时,你还会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就像被辣椒水泼一样,感觉自己的脸就像要着火了一样。这时候,你得赶快找个凉快的地方呆着,要不然就真会变成一只活生生的“烤鸭”了!

夏天的味道透心凉:

好不容易盼到放学后,一回到家赶紧把空调打开,“哗哗哗”,空调的力量真是大呀!马上就感觉凉快多了,一会儿就把身上的颗颗晶莹的“珍珠”给赶跑了!而且最令人激动的是:此时我可以尽情地享受冰淇淋了,什么O螺旋、四个圈、冰+、八次方、圣兰蒂雪、巧乐兹……全都是我的最爱!从冰箱里急急拿出一支,“刚当”咬上一口,那透心的凉意一下子就把刚才的烦热驱散个精光,就只剩下酸甜滑爽的滋味久久回味了……

夏天的味道含芬芳:

夏天里百花争艳,竞相怒放:荷花粉的娇艳,白的圣洁;月季红的似火,粉的如霞;栀子花如雪怒放,女真树挂满一串一串米黄色的小花,就连马路边,田野里都盛开着各色各样艳丽的小花,有紫色的喇叭花,黄色的蒲公英……一阵微风拂来,飘来满鼻的芬芳。我不禁深吸一口这满世界香喷喷的味道,感觉就像妈妈的百花香水一样耐人寻味,久久挥散不去……

篇8:优秀作文夏天的味道

一、由食及“文”:探究美食的历史文化内涵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也成就了一方美味。“汉风汉韵汉之味”是纪录片《徐州味道》创作的主旨。徐州美食承载了徐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渗透着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对文化的创造与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 《徐州味道》所表达的首先是地域文化的“味道”。徐州美食, 虽不在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内, 但可辣可咸、能柔能脆, 南来北往的人都能接纳。这里地处南北过渡地带, 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徐州文化南北融合的特点。徐州味道能容纳南北, 正如徐州地域文化一样, 刚柔相济、兼容并蓄。

一是探求生活的智慧。徐州古称彭城, 因善烹饪的彭祖而得名, 有开中华饮食之源的说法。屈原《楚辞·天问》中有“彭铿斟雉, 帝何飨?受寿永多, 夫何久长”之句。彭祖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 所创的雉羹、羊方藏鱼等名菜流传至今。《千年一碗汤》所涉及的饣它汤, 就从一碗汤的历史传说中探求彭祖养生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饣它汤, 源自彭祖烹制的雉羹, 状似王浆, 色似淡酱, 不腥不腻。相传大约4300 年前, 尧帝巡察天下, 感染了风寒, 篯铿敬献用野鸡熬制的雉羹, 治好了尧帝的急症, 得到赏识, 并被封于今天的徐州。雉羹以自然之力补养人体, 渗透了先辈的生活智慧。

二是探求文化的性格。《百味烙馍情》讲述了汉代徐州美食代表“烙馍”的历史。相传, 楚汉相争之时, 刘邦带兵与项羽作战。徐州当地老百姓为了能让刘邦的军队吃上一顿饱饭, 发明了一种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易于保存的面食, 这就是烙馍。到了北宋, 徐州抗金英雄赵立聚集民众抗金, 地方百姓特意制作了烙馍并卷上馓子来欢送他们。“圆圆小饼径尺长, 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 送于抗金英雄尝”的歌谣传唱至今。《百味烙馍情》通过这些历史讲述, 提炼了烙馍在徐州地域文化中所具有的内涵, 这就是徐州刚柔并济的文化性格。在被战火淬炼的徐州土地上, 金戈铁马的雄性只有劲道的烙馍可以搭配, 无论征战到何方, 咀嚼到最后的, 是母亲妻子包裹在其中的柔情。

三是管窥历史的图景。《地锅香彭城》讲述了地锅菜的衍变。据说这种菜式起源于苏鲁交界的微山湖地区, 最初是湖上的渔民由于条件所限, 发明了这种饭菜同食的烹调方法。该片追溯地锅距今2000 多年的历史, 从汉代画像石中查寻烹饪和享用这种美食的场景。使观众可以窥见地锅千年的演变与创新。同样的还有伏羊节、把子肉, 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唇齿情缘与味蕾记忆, 着重凸显了美食的历史沿革。

二、由食及“人”:挖掘美食的人文故事

“食”的背后是“人”“事”“情”。讲美食故事, 一定程度上是在说人的故事, 通过人的介入、故事的推进来推动讲述的展开和文化的剖析, 为美食纪录片注入情节性和人情味。

1. 挖掘美食与人物的时代关联。美食具有时代意义, 与美食相关联的人同样也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与文化场域中, 讲述美食的故事, 实际上也是在观照人的故事, 这在《舌尖上的中国》《一城一味》等经典纪录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印证。纪录片《徐州味道》也遵循了这一准则:每集讲述美食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凸显了美食的时代性与人的时代性。《百味烙馍情》讲述了90 后创业者李林以烙馍创业、下岗工人王玉生和妻子用烙馍谋生, 以及《烙馍情》这首民歌背后创作的故事。这些人物身上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是时代变革的折射, 也是徐州美食在时代进程中的发展体现。

2. 挖掘美食与故事的内在关联。美食在传承中总是与一些具体的事件相关联, 这些事件推动了美食的发展进步, 而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在《地锅香彭城》中, “大红地锅鸡”餐馆的王厚英创业时, 她3 岁的小孙子为顾客点菜, 王厚英欣喜又矛盾, 对传承的分歧和价值的判断因此凸显。《把子肉传奇》讲述了孙学明、孙志丹这对父子对于家族技艺传承的不同态度和冲突, 他们既是父子, 也是师徒。在冲突中, 把子肉这道徐州美食传承与发展的轨迹也逐次展开。

3. 注重美食与人情的感性表达。地域美食总是渗透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对它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是文化情、家庭情, 五味杂陈。《地锅香彭城》是这样叙述微山湖畔渔民的生活的:“夕阳西下, 烟波浩淼的微山湖上逐渐恢复了平静, 忙碌一天的渔民老张打了几条鱼, 准备犒劳一下辛苦了一天的自己和家人。”夕阳之下, 老张和老伴、儿子、儿媳, 还有小孙子在一起吃晚饭, 他那布满皱纹却棱角分明的脸上洋溢着的是不可言表的幸福和满足, 这不正是亿万知足常乐的普通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吗?这样的叙述由小情及大情, 拓展了地域美食所传达的情感时空。

上一篇:新闻采写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你好,李焕英》观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