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一般撰写规范

2024-05-13

专利一般撰写规范(精选7篇)

篇1:专利一般撰写规范

教育论文撰写的一般结构规范

一、标题

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标题使读者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特点。标题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明,将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标题一般为三号黑体字居中,标题前空一行。

二、摘要

又称内容提要,它应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

1. 摘要的形式

根据摘要的功能来划分,摘要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 报导性摘要:即资料性摘要或信息性摘要。它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得出的结论等主要信息。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信息。

(2) 指示性摘要:即概要性摘要或简介性提要,它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或者概括阐述论文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综述性论文应撰写指示性摘要,指示性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3) 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达,资料性、评论性的论文一般撰写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以200~300字为宜。

2. 摘要的要素

摘要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目的:准确描述该研究的目的,说明 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2) 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 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所用的仪器及设备,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和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经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

(3) 结果:简要列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有什么新发现,说 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给出结果的置信值及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

(4) 结论:简要地说明经验,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还有与此有关的其它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是否可推广应用等。

3. 摘要的撰写要求

(1)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2) 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不进行自我评价; 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本文”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一般讲,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

(3) 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

(4) 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5) 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6) 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

(7) 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及名词术语;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

(8) 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果确有必要,在摘要中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9) 不得使用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

(10) 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5个。不考虑文法结构,不一定表达完整的意思,按各词在文中的逻辑关系,顺序罗列,以分号隔开(五号宋体字,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无标点符号)。最前面标注:“[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字),其后为具体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关键词可以是从论文标题、摘要、正文中选出的对表达论文主题内容信息有实质意义的词或词组,这些词或词组对该论文被迅速、准确检索到起重要作用。

1. 关键词的选词原则:

反映论文中心议题和主要研究成果的概念;

反映论文所涉及范围与中心议题(核心信息)有因果关系、相关关系、互为影响关系的概念;

反映论文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法、手段的概念。

2. 关键词的基本特征:

主题性:向读者提供论文所涉学科类别和主题内容;

先进性:论文一般是某一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因此关键词应具备先进性,引起读者注意,以利论文传播和成果的转化;

简明性:词语通常是专业术语,明确简炼,一篇论文3~5个,置摘要之下,正文之上,一目了然。

3. 关键词的词序:

一类为标识学科类别或研究对象

二类词标识研究内容(材料、方法)

三类词标识研究结果。三类词要顺序排列,反映出论文的逻辑化联系。

4. 关键词的词性:

部分名词、术语、名词性词组、短语、短句;虚词不能做关键词,有的实词(如动词、形容词、副词)也不能做关键词;含义过于宽泛、笼统的词(如发展、现象、感受、效果、研究、方法)一般不宜作关键词;不通用的代号、英文缩写字等也不做关键词;不要为了强调反映主题的全面性,而把关键词写成一句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四、绪论

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绪论通常为第一章,标题为三号黑体字居中,内容为五号字体,首行缩进二个字,单倍行距。

五、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结果的讨论等。要根据论文的性质,确定正文包含的内容。

正文可分为若干章节,每章节标题为三号黑体字居中,内容为五号字体,首行缩进二个字,单倍行距。

1. 论文标题的层次

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除第一级外,其余各级的末尾不加标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空一格接写标题,二级标题四号黑体书写,末尾不加标点。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与下文需空一行。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空一格写标题,用小四宋体书写。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须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1)、(2)、(3)……的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数字加半括号或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2. 表格

论文中的每张表格应有自已的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写在表题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表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表题用五号宋体加黑,表格内中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全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表序必须连续。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此外,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的近处,不应过分超前或拖后。

3. 插图

论文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脱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五号宋体加黑),全文插图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先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图应在描纸或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或用计算机绘图,电气图或机械图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的要求。坐标图:横纵坐标必须标注量、单位,坐标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五号宋体加黑。

4. 注释

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采用页末注释时,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时,按各注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采用篇末注释时,按各注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列注号。

六、结论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还应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结论要简洁、明确,措辞应严密,且又容易被人领会;

(2) 结论应反映自己的研究工作;

(3) 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已的研究成果,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因为科学问题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七、谢辞(可选)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已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当遵循的学术规范。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教育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教育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也不宜过多。

参考文献书写时,可以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次序,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依次书写作者、杂志或书名、出版时间、页次等;格式为五号宋体,首行缩进二个字。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载体代码》规定,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标识为: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从专著或编著中析出的论文[A]、学位论文[D]、报纸文章(N)、研究报告[R]、标准[S]、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磁带[MT]、磁盘[DK]、光盘[CD]、光盘图书[M/CD]、网上期刊[J/OL]、磁盘软件[CP/DK]、网上电子公告[EB/OL]、其他标识不明文献[Z]。

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别具体所要罗列的项目及顺序示范:

专著:

作者姓名: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

编著论文:

作者姓名:论文题目[A],编著论文集[C],ed.编著者姓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论文页码范围。

方梦之: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ed.杨自俭,李瑞华,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79-85。

期刊论文

作者姓名: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期号):页码范围。(如果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时,只列举第一姓名和(&)第二作者姓名。

王阳:第三人称叙事的形式叙述者的限定[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xx(1):1-6。

报纸文章

作者姓名:文献题目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2―25(10)。

其他标识不明文献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张永禄: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篇2:专利一般撰写规范

专利制度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重要的规则。按照这一规则,谁拥有专利,谁就拥有市场主动权,而拥有专利的关键不但在于专利的申请,更在于专利权的获得和专利权的有效性。只有在申请阶段保证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才可能保证专利权的获得及其有效性,从而进一步保证市场运作的收益。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对一项专利权的取得和保护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对一项专利权能否形成、专利权人能否获得有效的合法、最大化的法律保护,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均对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规范提出了详尽的要求。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基本原则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不同于纯技术文件,尤其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它们的撰写是一项法律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兼具法律性和技术性,其撰写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发明创造能否获得专利授权以及专利申请在专利局的审批速度。

为提高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加快专利审批进度,使发明创造得到较好的保护。撰写专利申请文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1.严密性:避免不必要、不恰当的用语,或者不严肃的口语化用语,以避免对专利的保护范围造成无谓的限制或损害。

2.准确性:内容的描述,用语应当清楚、准确、无歧义。

3.规范性:符合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审查指南的规定。

4.逻辑性:内容的描述应当保持前后一致,富有逻辑性,不能前后矛盾,模糊不清。

5.条理性:内容的描述应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6.客观性:在描述技术内容时,保持对技术内容的客观分析,避免在技术内容中加入主观臆断的内容。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原则

说明书是一个技术性文件,是专利申请文件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申请专利的核心文件。同时,说明书也是一个法律性文件。在实践当中,说明书撰写的好与差,将会影响到专利权是否能够获得。

笔者认为,在撰写专利说明书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一、再创作:说明书基于技术交底书,是对技术交底书的再创作,专利代理人或专利撰写人员应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技术交底书内容的描述思路、语言进行充分调整和修改。

1.对技术交底书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应有所扩展,不能仅依据技术交底书撰写说明书,应将具体实施方式扩展至合理的数目和范围:

2.对技术交底书中描述的现有技术的内容以及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整理和调整,以满足说明书背景技术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要求;

3.增加或补充部分技术内容,以达到公开充分的要求;

4.对技术描述的思路进行整理,增加描述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尤其要突出描述与权利要求相对应的实施方式:

5.修改用语不严谨、不规范之处,消除用语前后不一致和错别字明显的形式性问题。

二、充分理解:在撰写专利说明书之前,专利代理人或专利撰写人员应当充分理解技术交底书的内容。

1.通过查阅网上资料、书籍或专利文献等资料,熟悉发明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的基本知识:

2.充分理解技术交底书中的技术内容,明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性技术特征、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相应的有益效果。

3.要谨慎删改。充分公开是专利说明书的一个基本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对发明人在技术交底书中提供的技术内容进行实质性删除和修改;当必须对发明人提供的实质性技术内容进行实质性删除和修改时,应与发明人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并得到发明人的(书面)确认。

4.要注重技术语言与法律语言的结合。在撰写专利说明书时,应当以自然语言描述技术方案,尤其是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专利申请,应当以自然语言的方式描述计算机程序和流程;对容易产生歧义的用语应当反复推敲,尤其是对作为兼顾技术语言与法律语言的严谨性的谓语的动词的反复推敲;同时还应避免所用的描述用语过于生硬或者刻板。

5.要层次清楚。在撰写具体实施方式时,应当使具体实施方式的逻辑结构、体例层次清楚:根据情况的需要,在撰写具体实施方式时可以采用“金字塔”结构或者“倒金字塔”结构,但整个具体实施方式在结构上应保持一致;在后出现的技术特征或术语,应当在前有所说明,不得突然出现在前未出现的技术特征或术语;同时,前后段落或上下文之间应有良好的承接关系,应避免“东拼西凑”、“东拉西扯”、“前后不一致”、“逻辑结构不清”等情况的出现。

6.要充分公开。对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在描述上应当充分公开,清楚、且具体地说明了整体技术方案的内容;对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应当尽可能阐述每个技术特征的特征。用途、工作原理,以及尽可能阐述各技术特征与其它技术特征的连接关系或工作关系等,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或从抽象到具体地体现出整个

技术方案。

7.要适当简要。背景技术中尽量不要引用专利文献或技术文献,以免在申请国外专利时,可能需要翻译该引用文献;背景技术中尽量减少对现有技术的描述,使用语言应当简练,以减少向国外申请专利时的翻译费用;减少对重复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说明,采用“结合”、“参照”或“前述”等用语简要概括;涉及到具体电路的,如果发明创造不在于电路本身,不要将具体的电路图加入到说明书中,除非有必要,且最好以框图的方式对该电路进行描述。

8.实施例与权利要求要相对应。在撰写专利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时,尤其注意突出描述与权利要求相对应的实施例,必要时应当说明与相应实施例相对应的有益效果,在描述实施例时可以采取就近处理的原则。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撰写原则

权利要求书不同于通常意义下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用词活泼、语法结构丰富、语言富有艺术感染力,力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权利要求书也不同于技术文件.技术文件的用词要求准确、严谨、符合逻辑。权利要求书是技术性和法律性相结合的法律文件,其用词不但要求准确、严谨、符合逻辑,而且需要高度的概括性语言表达方式。撰写权利要求是一项技术性和法律性很强的工作,有时难免把对实现发明目的、效果不甚重要的技术特征写入了独立权利要求中,大大缩小了专利的保护范围。笔者认为,在撰写专利权利要求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1.范围合理。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应当尽量扩大保护范围,但应当保证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满足新颖性和创造性为限。

2.全面覆盖。在满足单一胜的情况下,独立权利要求的布局应当严密,应当尽可能覆盖所有可能存在的侵权情况;当发明中的方法或者产品中有可能单独被商业利用时,要采取相应的权利要求予以保护。

3.逐步删除。对独立权利要求中必要技术特征的提炼,可以采取逐步删除的方式:独立权利要求应当满足其所限定的技术方案的完整性,且能够实现发明目的;同时删除非必要技术特征。

4.单一性。在存在多个独立权利要求时,应当注意不同的独立权利要求之间的单一性,在单一性是依靠特定技术特征来保证时,应当确认该特定技术特征是必要技术特征,且是发明点;在多个独立权利要求之间不满足单一性时,建议分案。

5.连接关系。在撰写产品权利要求时,在写明产品组成部分的同时,应当写明产品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产品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各部分之间的硬连接关系,或者根据信号或者数据处理流向产生的逻辑连接关系。

6.层层递减。从属权利要求是对独立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进一步限定,或者是对独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补充;从属权利要求应当与专利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对应,其布局可以采取层层递减的原则;应特别注意,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非常大或较大时。从属权利要求应逐步缩小其保护范围,而不应立即限定在一个或多个非常小或较小的保护范围,尤其在撰写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时。

篇3:如何撰写发明专利权利要求

关键词:清楚,缺少必要技术特征,功能性概括,专利权稳定,侵权判定

近年来,专利侵权诉讼层出不穷,无形中引起了各专利持有人对于专利权稳定的重视,也让专利申请人和相关代理人思考,如何才能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权利要求书如何呈现才能使后续获得的专利权清晰、适当、稳定呢?

1 权利要求应当清楚

权利要求划分了专利权的边界,其首先应当清楚准确地界定所要保护的范围。通常来讲,权利要求应当清楚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组成权利要求的各技术要素应当清楚,一个是所形成的权利要求整体上应当清楚,细节上讲:

1.1 权利要求中的用词应当规范。

权利要求所用的术语应当属于本领域通用术语,在本领域具有确定的定义和解释,或者在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有合理的定义或解释(有时也参照附图)。

1.2 权利要求中应当尽量避免模糊用词。

例如相对程度词汇,如:“厚”、“薄”、“强”、“弱”等以及“等”、“或类似物”等用词,给权利要求提供了模糊的理解,导致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应当尽量避免。

1.3 权利要求应当避免出现上下位概念同时存在导致的模糊。

如:LED基板是金属板,优选为铝基板。对于这种情况,申请人可以将该下位概念写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做进一步限定。同理,“例如”、“最好是”、“尤其是”等词的运用也是要避免的。

2 权利要求应当完整

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应当完整,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以解决技术问题,也就是说权利要求书应当完整的记载能够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尤其是独立权利要求。

对独立权利要求来说,有时申请人为了获得较大的保护范围,故意隐去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然而这对于申请人来讲则是风险大于收益,下面以一典型案例分析什么是必要技术特征,以及审查员对于必要技术特征的处理方式。

申请涉及“一种磁铁块固定装置及磁浮重力补偿器中磁铁块的安装方法”,申请人在背景技术中记载:在磁浮重力补偿器中,定子永久磁铁通常固定粘结于圆筒形定子座的内圆周面上,为使磁浮重力补偿器提供良好的磁力线分布,要求磁铁水平向及垂向定位精准。然而,磁铁异性磁极存在引力,在粘贴安装过程中,很难实现多块磁铁的同时粘贴,单块逐次粘贴又会造成工时浪费。因此,该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多块磁铁同时粘贴并保证磁铁块定位精准。

技术方案如下:

1-磁铁安装座,2-基座,31-磁铁块,4-法兰座,5-模具,6-固定座,7-固定片

圆弧形的磁铁分成两部分安装,包括首先形成的间隔分布的第一部分磁铁31,以及在第一部分磁铁的间隙中形成的第二部分磁铁32。其包括用于水平向定位磁铁块31的模具5,模具5外轮廓呈圆形,环绕该模具的外圆周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磁铁块定位齿。将磁铁块31涂胶后分别放置在模具5和磁铁安装座1之间(具体来说是放置在模具的磁铁定位齿与磁铁安装座之间)。法兰座4上表面用以磁铁安装座1内圆周面的磁铁块3垂向定位,同时定位模具5。

权利要求1:一种磁铁块固定装置,用于在磁浮重力补偿器中安装圆弧形的磁铁块(3),所述磁浮重力补偿器具有圆筒形的磁铁安装座(1),安装完成后所述磁铁块(3)位于磁铁安装座(1)内圆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块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所述磁铁安装座(1)的基座(2)、以及固定在该基座上面的法兰座(4),所述法兰座(4)上面安装有固定座(6)和模具(5);还包括固定片(7)。

权利要求1中对“模具”这个特征,并没有做出任何限定,单从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方案来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能够确定,模具和其他构件的组合能够实现多块磁铁同时粘贴。因此,该独立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是缺少了能够解决多块磁铁同时粘贴的技术特征:模具5外轮廓呈圆形,环绕该模具的外圆周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磁铁块定位齿,使得且保护范围过大。

笔者在审查该案时,遵循以三性评判为主线,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以对比文件1结合公知常识评价了权利要求1-5的创造性。

申请人答复一通时相对于对比文件1增加独权的技术特征:所述法兰座(4)使所述磁铁块(3)垂向定位;所述模具(5)使所述磁铁块(3)水平向定位;所述固定片(7)与所述固定座(6)配合固定所述磁铁块(3)。且陈述了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理由。

笔者同意了申请人陈述的与对比文件1相区别的理由,然而,其仍然存在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的问题,笔者再次以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为由,发出第二通知书。

申请人将审查员二通中陈述的必要技术特征加入独立权利要求1中,该专利申请最终获得授权。

从该案中不难看出,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正是申请人声称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改进点所在,如果缺少了与其相关联的关键技术特征而导致整个技术方案不能解决该技术问题,则该关键技术特征即为必要技术特征。如果专利申请中缺少了该必要技术特征,往往会导致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过大,现有技术中甚至发明构思不是特别相符的文件也能影响本申请,审查员会以不具备新颖性或创造性,或者以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为由发出通知书,如此以来,申请人想要获得合适的保护范围的周期则大大延长了。

3 权利要求应当概括得当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四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也就是说,每一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应当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说明书中充分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到或概括得出的技术方案,直接得到很容易理解,不再赘述。

3.1 概括得出的情形及专利审查中的处理方式

3.1.1 上位概括或并列选择概括。

上位概念概括,例如,用“气体激光器”概括氦氖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等。并列选择法概括,即用“或者”或者“和”并列几个必择其一的具体特征。如果现有技术中存在其下位概念或者并列选择其中之一的技术特征,则认定这种概括方式已经被公开。

3.1.2 功能性概括。

采用能够实现的功能或效果来对某一技术特征进行限定。功能性概括能够根据说明书中记载的实现该功能的技术手段将技术特征的范围扩展到所有能够实现该功能的范围。因此,一旦现有技术中存在能够实现该功能的其中任一种实施方式,则认定这种功能性概括的技术特征已经被公开。

3.2 有关功能性概括的进一步探讨

由上文所述,功能性概括有利于申请人拓宽专利请求保护的范围,然而,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是维护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具体来说就是要合理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对功能性概括来说,如果不对其保护范围进行合理解释和限定,申请人可能将猜测的或者含糊不清的等同替代实施方式也概括进权利要求,导致权利要求拥有不合理的宽泛的保护范围。因此,在专利的审查、确权以及后续的侵权判定中均对功能性概括进行解释和限定。

《审查指南》中规定,功能性限定的特征应被理解为覆盖了所有能够实现该功能的实施方式。按照此标准,如果审查员检索出实现相同功能或效果的实施例,则可以指出该申请缺乏新颖性/创造性。申请人想要通过继续审查,就必须将相应的结构或方法特征甚至是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特征进一步写进权利要求书中,将现有技术的内容从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中排除。

另一方面,2010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四条规定:“对于权利要求中以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技术特征,人民法院应当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的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该技术特征的内容”。表面上看,《解释》与《审查指南》中关于功能性概括的解释存在相矛盾之处,然而,事实上,侵权判定中对于专利功能性概括的保护范围,也仅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即专利直接公开的范围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公开的内容结合常规技术知识经过简单变形能够得到的范围,其目的也是限制专利申请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贡献与其专利保护的范围相适应。

专利审查和侵权判定过程中,对于获得稳定、合适的专利保护范围的目的是一致的,均是将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限缩到对现有技术所做出的贡献相适应的范围内。因此,在进行功能性概括时,要保证具有详实的具体及等同实施方式的支持,保证功能性概括的合适得当。

4 小结

清楚、完整、概括得当是权利要求撰写须满足的要求,是保证专利权清晰、稳定、平衡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条件。申请人应当在保证权利要求书清楚的前提下,完整地记载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的必要技术特征,并将专利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限定到从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内容中所能概括得出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黄清明.专利审查指南[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汤元磊等.关于“功能性特征”的解释原则的思考[J].审查业务通讯.2011(4).

[3]马文霞.权利要求支持的理解与典型适用[J].审查业务通讯.2014(11).

[4]张雪凌.浅谈功能性权利要求的解释[J].审查业务通讯.2011(10).

篇4:专利一般撰写规范

近年,日本企业在国内专利申请量并无上升,但PCT申请量增势却非常明显,这说明日本企业选择申请专利的地域从日本转向了其他国家(一部分中国高科技企业,例如中兴、华为也有同样趋势)。而在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时,日本专利申请人也会在专利申请书撰写中考虑到其他国家的专利申请需求,便于后续的翻译。因此,专利说明书的写法需要考虑到世界各国的实务特色情况。特别是在PCT申请对翻译要求(Mirror Translation)、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严格规定,所以PCT申请的说明书也需要重视世界各国的实务特色。

作为实现专利申请国际化的第一步,本论文不仅在文件形式上,也从实体层面上对美国、欧洲、中国的专利审查实务特色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撰写对策。以下按照美国、欧洲、中国的顺序进行阐述。

考虑美国审查实务特点的撰写对策

为了在诉讼中进行的权利要求解释能使权利人在美国更有力地行使权利,同时符合联邦最高法院在KSR案件以后对专利创造性的标准,以使专利申请能更快被美国专利局审查后授权,笔者对专利说明书的写法作出说明。

1.降低权利要求被限定解释的风险

在美国,关于“present invention”(本发明)的表述被作为限定权利要求的解释依据,这种情况存在判例。比如:在Verizon Servs. Corp. v. Vonage Holdings Corp. 案件中,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用专利US6359880 的权利要求1记载的说明书内容作为限定解释的依据,在解释“localized wireless gateway system(地区无线网关系统)”的内容时,法院认为:“Thus, in one aspe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localized wireless gateway system. … The gatewaycompresses and decompresses voice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ignals …”(第4 页6-15 行),在本案中,CAFC认为:“专利用‘本发明对特征进行说明时,该说明即限定发明范围。”(“When a patent thus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s a whole, thisdescription limits the scope of the invention.”),支持了按照说明书的记载限定权利要求范围的判决思路。

因为该判决的存在,专利说明书中应该避免直接用“present invention(本发明)”的文字,特别是,由于“Summary of the invention(摘要)”的内容作为解释权利要求的根据被重视,所以“Summary of the invention”中的记载内容应该慎重撰写,持相同观点的美国律师不在少数。

在实务中,这样的观点能够在美国申请人制作的专利说明书中发现。比如“Field of the Invention”和“Summary of the Invention”,而不直接用“present invention(本发明)”的文字表述,专利说明书中采用“The present disclosurerelates to…”“In accordance with an embodimentof the present invention…”“In one embodiment…”类似的表述较多。

与传统日本专利说明书中的表述相比,“本发明是关于…的”、“在本发明的装置是具备…的”等表述经常被采用。这些翻译为英文是“The present inventionrelates to …”,“An apparatus according to the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等,所以这样的表述在美国行使权利时会有被限定解释的可能性。

因此,为了降低美国权利要求在解释时被限定的风险,应该考虑直接翻译时会发生的情况,撰写专利说明书不应该直接使用“本发明”的文字,采用如“本披露是…”的表述时,或采用“本发明的至少若干个实施例形态是关于…装置”类似的表述。

专利权利要求的内容在审查阶段中也会因修改等情形而产生变更。特别是美国,与他国不同,由于STF(Special Technical Feature特别技术特征)不存在限定审查对象单一性规定的情况,审查员允许将最初申请时的独立权利要求删去或者替代一部分限定内容。所以在独立权利要求撰写时,需要考虑到美国以及采用STF单一性审查标准的日本、欧洲的实务特色。因此,该内容虽然是关于独立权利要求的限定内容,也应该作为实施例的说明的形式进行描述。

2.以确保独立权利要求范围最大化为目的的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方法

在美国,通过法院判决结果建立起了一种权利要求解释原则,即“权利要求区别解释原则”(Doctrine of Claim Differentiation)。根据权利要求区别解释原则,对于每一项专利中的多项权利要求,法院应当解释为每一项权利要求均有其不同的保护范围,每一项权利要求均不是多余的。也就是说,按照该原则,表述不同的各项权利要求被推定为不同的权利要求。

一般来说,根据权利要求区别解释原则,独立权利要求与各从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各不相同,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大于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有利于专利权人。比如,Phillips v. AWH Corp.的案件判决认为,“追加的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了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范围,推定为该限定不存在独立权利要求中。”(“The presenceof a dependent claim that adds a particularlimitation gives rise to a presumption that thelimitation in question is not present in the independent claim.”),CAFC支持了此种想法。

所以,从属权利要求的存在对独立权利要求的限定解释产生影响,在撰写权利要求时,虽然独立权利要求是最重要的,但是不能仅仅考虑独立权利要求,不仔细考虑从属权利要求。考虑到美国专利实务特色,为了拓宽独立权利要求的权利范围,撰写从属权利要求是在撰写权利要求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有效地利用权利要求区别解释原则,根据独立权利要求中技术思想的下位概念,需要设立不同的、多样的从属权利要求。比如,将每个实施例对应的特征作为该实施例限定的从属权利要求,从而作为更大范围的独立权利要求也可能包括这些实施例以外的技术思想。

3.有利于通过美国审查的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方式(桥头堡权利要求)

近年来,美国实务审查的动态是,与过去相比,因缺乏创造性而被拒绝授权的情况下,申请人仅通过反驳而不变更修改权利要求是很难获得授权的。这是因为KSR案件判决的影响下,修改后的MPEP(美国专利审查指南)不仅以TSM标准(Teaching- Suggestion-Motivation test),也包括其他缺乏创造性的原因驳回专利申请,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审查制度更加严格。所以与其他国家相比,在美国将现有技术中不存在的创新发明点的构成要素作为限定的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在审查战略层面上具有很大意义。

但根据先申请主义,在申请前一定时间内完成对现有技术的调查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在现实中,基本上是在对确定具有新颖性构成要素不确定的情况下,撰写专利说明书。另外,存在许多自认为现有技术调查已经完成后,在审查中发现影响技术创造性的重要现有技术文件的情况。

所以,在申请时会根据已掌握的现有技术资料,制作授予专利权可能性高的独立权利要求,与此同时要考虑到万一在审查阶段中发现了影响申请的现有技术文件,也可以主张具有创造性的从属权利要求来获得授权,所以在申请前充分准备从属权利要求非常重要。本文将这样的从属权利要求称为“桥头堡权利要求”。在审查阶段的攻守中,审查员提出的现有技术与申请人发明技术的覆盖领域,就如同战争中双方争夺的领地,在独立权利要求的专利性被现有技术否定时,从属权利要求可以为申请人建立起独自领域的桥头堡(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具有此种效果的从属权利要求,在本文中被称为“桥头堡权利要求”。所有独立要求的技术特征在现有技术文件中被公开的情况下,用桥头堡权利要求与现有技术对比,以其创造性提高获得授权的可能性,同时最小限度缩小独立权利要求范围以促进审查进程。

那么,如何撰写桥头堡权利要求?比如,以独立权利要求是具备A+B两个技术特征的情况为例,假设这个独立权利要求被审查时,审查员会先调查这两个技术特征A和B同时存在的现有技术文件。如果没有发现该现有技术的情况下,A技术公开的现有文件1以及B公开的现有技术文件2可以作为缺乏创造性的证据。反过来说,多数的现有技术文件1以及2的组合来否定独立要求(A+B)的显而易见性的情况下,审查员没有发现技术特征A以及技术特征B同时存在的现有技术文件可能性较高。(如果审查员发现技术特征A以及技术特征B同时存在的现有技术文件,意味着本发明不具有新颖性,不需要讨论本发明是否具有创造性。)在这种审查情况下,在申请时可以附加“内限定”,例如,“该A是随着该B的延长方向被放置该B的内部中”,进一步技术特征A和技术特征B的互相关系的从属权利要求等作为桥头堡权利要求写在申请专利的权利要求中,这样的方法有利于申请人主张其技术具有创造性。随着审查情况的发展,在申请人的预期情况下,独立权利要求被现有文件1和2的组合拒绝,依然存在桥头堡权利要求被授权的可能性。

篇5:发明专利撰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XXl

(简要说明本发明解决什么技术问题,采用了什么主要的技术特征【一般直接复制权利要求1加以修改即行】,获得的有益效果)

注意:字数不超过300字。

摘要附图

指定一副最能从整体上反映本发明的图(假如有附图的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主题名称),其特征在于:(其特征是:)。

(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特征部分,前序部分=本发明主题名称+与现有(或接近)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必要:是指缺少了就不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特征部分=区别于现有现有技术的必要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在于:。(从属权利要求:引用部分+特征部分,对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要求)

说明书

名称(与专利申请书的名称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XX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卷机转盘。(涉及的技术主题,便于专利局分类)

背景技术

(写明现有技术中得不足,或缺点,抑或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题名称)。(说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就是说相对现有的技术,本发明的进步在哪里)

附图说明(有附图需要说明,没附图,这部分不需加入)

图1为; 图2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采用最优例子来说明本发

明,说明本发明怎么去解决技术问题的。)

(其实整个说明书结构就是:为什么(技术问题)+是什么(技术方案)+怎么做(具体实施))

篇6:专利申请书撰写

专利说明书简称“说明书”,是专利申请文件中篇幅最长的部分,也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传递信息,公开专利,为理解和利用这项专利提供足够的情报,并提出专利申请保护的理由。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专利说明书的写作格式,在专利法实施细则上作了具体规定。具体说来,其结构如下:

1.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名称:与申请书中的名称一致

2.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

3.该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

4.发明或实用新型的背景

提供对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参考作用的背景技术。引用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应注明该文献的专利局、专利号、文献日期及发明名称。

5.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目的排除现有技术哪些缺点,申请的专利达到了哪些技术优点。

6.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内容

必须清楚、完整、详细,使该领域内普通专业人员能理解和实施该专利。

7.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效果

必须清楚地表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特征、优点或者优越性。

8.附图图面说明

如果申请需要附图,应对附图中的所有标记进行简要的说叭注意,图不能画在说明书中,而应该附在“说明书”后。

9.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

详细描述申请人认为最好的应用实例,一般应有三到五个。

专利说明书见附三。

例文

附三 发明专利说明韦

发明专利说明书

(1)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

(2)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属领域

(3)发明或实用新型的背景

(4)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目的(5)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内容

(6)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效果

(7)附图图面说明

篇7: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中国的专利类型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和另外两种专利很不一样,它是以外观设计的照片和图片作为保护的依据,简单说,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仅包括该外观设计的六面视图照片或图片。本文仅就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以下简称申请文件)的撰写做一个简单介绍.一件完整的申请文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摘要。如果说明书中需要有附图的(比如产品的结构图、化学物质的电镜照片等等),说明书和摘要还要有附图。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在三维空间中有固定结构的有形产品,所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说明书中必须有附图。

权利要求书

Quote: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一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换句话说,权利要求书是确定一件专利保护范围的法律文书。而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主要审查的也是权利要求书。因此,权利要求书撰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利的授权前景和维权时的保护力度。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

权利要求书从类型上分为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

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包含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又包括主题部分和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部分。

例如,以下就是一个典型的独立权利要求:

一种茶杯,包括杯身和杯盖,其特征是在杯身上有一把手。

其中,“一种茶杯”是主题部分;“包括杯身和杯盖”是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部分,“其特征是在杯身上有一把手”是本发明的特征部分。

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组合在一起必须包含了一项发明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所谓必要技术特征,通俗的讲,就是指要完成一项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缺少该特征,则该发明无法实现或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与其相对应的,那些可有可无的技术特征称为非必要技术特征。非必要特征尽量不要写入权利要求中,以免专利的保护范围被人为的缩小,提高他人仿冒的可能性。

例如,一项权利要求:

一种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街瑁?、将A和B加入水中,用搅拌器搅拌30~60分钟,转速控制在200~400转,使混合均匀;

2、用恒温加热套加热到70~80度反应3~5小时;

3、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

其中,“用搅拌器搅拌”、“ 转速控制在200~400转”、“ 用恒温加热套加热”都属于非必要技术特征,因为可以采用很多其他常规得方法进行搅拌或者加热,而实现该发明得关键技术在于“将A和B在水中混合均匀,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以及产物的后续处理”。因此,该权利要求应该这样来撰写:“一种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A和B加入水中,混合均匀;

2、将混合液加热到70~80度反应3~5小时;

3、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

从属权利要求是对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某个技术特征做进一步限定,或者增加其他特征。其包括引用部分和特征部分。

以下是两个典型的从属权利要求: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杯身的形状为圆筒形或立方体。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杯盖和杯身彼此相连。

前者是对杯身的特征做进一步限定;后者则增加了杯身和杯盖的相互关系的技术特征。由于增加了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总是比其引用的独立权利要求来得小。

说明书

Quote:

说明书是专利申请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两个主要功能:

1、列举最接近现有技术,说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即发明内容),以及发明所能获得的效果。

2、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谓解释,是指当权利要求的某些用词、语句难以理解或者容易产生歧义时,可以找说明书的相应部分是否有详细、清楚的说明以明确权利要求的含义。

说明书通常包含五个部分: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附图。其中前四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附图则根据需要可有可无。实用新型必须有附图。以下分别介绍各个部分的撰写要求。

1、技术领域。技术领域是发明最直接涉及的领域,不是上位领域,不是相邻领域,也不是发明本身。例如,某项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那么技术领域不要写成“本发明涉及化工制造领域”,而应该写成“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制备方法领域,尤其涉及××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2、背景技术。背景技术中需要列举最接近现有技术,列举的现有技术是专利的,需要给出专利号、授权国家,是其他文献的,需要给出期刊名等信息。同时说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例如产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成本高等等。提醒一下,在背景技术里不要提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或者其优点。

3、发明内容。发明内容包括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即本发明的内容;以及本发明所能获得的有益效果。

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实施例是发明的某个具体技术方案,是一件申请文件必须的部分。每个实施例中的数据必须是唯

一、确定的,不能用数据范围,或者用含糊和不确定的修饰词,例如:55~57℃,100g左右之类的用语。另外,实施例的数量不可过少,至少要包含端值数据,一般来说,最好还能有中间值。例如权利要求保护的某原料的用量为10%~50%,则实施例至少要有2个,且分别包括10%和50%,最好还能再写一个30%的实施例。

5、附图。附图的要求是要清晰可辨,且一般不能有文字。

说明书摘要

Quote: 摘要的作用是方便其他人检索,查阅专利文献,没有任何法律效力,所以其意义和作用并不是很大,这里不作过多介绍,只是提醒大家一点,专利法对摘要的字数有限制,不能超过300字。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一旦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撰写好权利要求书直接涉及申请人的利益,十分重要。

(1)权利要求书的一般要求

a.应当简要、清楚、完整地列出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所有新的技术特点。否则,就会缩小专利保护范围。说明书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也就不能写入权利要求,因为要求保护的范围必须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b.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技术名词、术语应与说明书中一致。权利要求书中可以有化学式、数学式,但不能有插图。除有绝对必要,不得引用说明书和附图,即不得用 “说明书中所述的…”“或如图三所示的……”方式撰写权利要求书。为了表达清楚,权利要求书可以引用设备部件名称和附图标记。

c.一项权利要求要用一句话来表达,中间可以有逗号、顿号,不能有分号和句号。以强调其意思不可分割的单一性和独立性。

d.权利要求只讲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不允许陈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等.e.权利要求又分为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两种。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出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全部的必要技术特征,它本身可以独立存 在。从属权利要求是引用独立权利要求或引用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在内的几项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又含有若干新的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必须依从 于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在前的从属权利要求。

f.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只应当有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符合合案申请要求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可以有两项以上的独立权利要求。

每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可以有若干个从属权利要求。

有多项权利要求的应当甩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编号时独立权利要求应排在前面,它的从属权利要求紧随排在后面。

(2)权利要求书的写法

a.权利要求书顶端不用书写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可以直接书写第 1 项独立权利要求,它的从属权利要求从上往下顺序排列。有两项以上独立权利要求的,则各自的从属权利要求应分别写在各独立权利要求之后。

b.独立权利要求分两部分撰写:

前序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和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

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这是权利要求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应紧接前序部分,用“其特征是……”或者类似用语与上文联接。

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共同限定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从属权利要求也分两个部分撰写:

引用部分:写明被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发明或实用新型主题名称。例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限定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它是独立权利要求的补充,以及对引用部分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限定。也应当以“其特征是……”连接上文。

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只能引用排列在前的权利要求。同时引用两项以上权利要求时,只允许使用“或”连接。例如:“根 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这样的权利要求称为多项权利要求。一项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不能作为另一项多重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对象。

d.同一构思的两项发明或实用新型可以合案申请,因而可能存在两项独立权利要求。这时应当确定一项为主要的,作为第一项权利要求,另一项排在后面成为与第一项 独立权利要求平行的、有独立的法律意义的权利要求。例如:一项产品发明和制造该产品的方法发明可以合案申请,这时一般把产品作为第一独立权利要求,把方法 作为第二独立权利要求。

(3)权利要求书撰写中常见的错误

a.纯功能式极利要求,这是初写者常出现的错误。一般情况下,产品必须用结构式权利要求,方法必须用步骤或条件式权利要求,不能采用功能或混合式,这种写法容易超出说明书范围,扩大了保护范围。

b.对一般的改进发明,没有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之分。实质是没有划清与现有技术的界限。

c.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有多个前序部分和多个特征部分,这种情况是没有弄清撰写要求。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只能有一个前序部分和一个特征部分。

d.从属权利要求中没有引用部分和特征部分,或者是其中引用部分的“引证”有错误。

e.使用了不准确、不明确的词汇。如“等等”、“高”、“强”、“弱”、“性能好”、“最好是”等等。

f.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即在权利要求书中写的技术特征,在说明书中无相应的文字记载,或是没有清楚、完整的说明。

(4)撰写好权利要求书的一般方法

a.详细分析发明或实用新型。分析内容包括是属于产品发明还是方法发明,对实用新型只能是产品发明,确定技术领域,研究技术方案,分析技术特征。最重要的是把技术解决方案和全部技术特征分析透。

b.做好检索或查新工作,特别是申请发明专利一定要查新,查是否存在同样发明,是否具有先进性。

c.认真研究相关文献的全部技术特征,特别是与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特征尤其要注意分析。

d.多写几个方案,反复比较,同一发明可能写出多种权利要求书,但要达到既符合法津要求,又能恰到好处地保护申请人的利益是很不容易的。多写几个方案,有利于 在反复比较过程中,确定一种正确合理的方案。最后,相确定的权利要求书与写好的说明书相比较,仔细检查两者的关系,这一点对初写者尤为重

1、一项权利要求要用一句话表达,中间可以有逗号、顿号、分号,但不能有句号,以强调其意思的不可分割的单一性和独立性。

2、权利要求起始端不用书写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可以直接书写第1项独立权利要求,它的从属权利要求从序号2往下顺序排列。发明或实用新型有两项以上独立权利要求的。则各自的从属权利要求应分别写在各独立权利要求之后。

3、独立权利要求一般应当分两部分撰写:前序部分、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和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这是权利要求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应紧接前序部分,用“其特征是……”或者“其特征在于……”等类似用语与上文联接。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应当包含发明的全部必要的技术特征,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限定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例如: “1.一种往移动材料上徐覆胶合剂的间隙式胶合剂喷涂装置,(权利要求1一开始就说明了发明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该装置有一个可以开关的喷嘴[2],在其后面有一个紧靠着的阶梯台阶[9],(这两个特征是这项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其特征在于(特征部分的连接语)所述阶梯形台阶[9]上钻有一个倾斜孔[10],该倾斜孔[10]与一个负压源相接通。(这两个特征是这项发明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 上述权利要求中并没有列出喷涂装置的所有技术特征,例如行走机构、控制机构和机架等。因为它们是现有技术,并且同发明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没有直接的技术关系,所以不必一一列出,只要写出发明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一种往移动材料上徐覆胶合剂的间隙式胶合剂喷涂装置”,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会明白,这些技术特征不言而喻地应当包括在内。

4、从属权利要求也应分两部分撰写:引用部分、限定部分。引用部分:写明被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发明或实用新型主题名称,例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式胶合剂喷涂装置……”。限定部分: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它们是对独立权利要求的补充,以及对引用部分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的限定。也应当以“其特征是……”或者“其特征在于……”等类似用语连接上文。

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只能引用排列在前的权利要求。同时引用两项以上权利要求时,只允许使用“或”连接,例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隙式胶合剂喷涂装置,其特征是……”,这样的权利要求称为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一项多项从属权利要求不能作为另一项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对象。

5、同一构思的两项发明或实用新型可以合案申请,因而可能存在两项独立权利要求。这时应当确定一项为主要的,作为第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另一项排在后面成为与第一项独立权利要求平行的、有独立的法律意义的权利要求。例如,一项产品发明和制造该产品的方法发明可以合案申请,这时一般常常把产品作为权利要求1,其后跟随若干个产品的从属权利要求,例如权利要求

2、权利要求3等,然后再依次排列方法独立权利要求和方法的从属权利要求。

6、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其中的权利要求应当受说明书的支持,其提出的保护范围应当与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相适应。

根据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第3.1.2节的规定:

一件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应当至少有一项独立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中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独立权利要求的,写在最前面的独立权利要求称为第一独立权利要求,其他独立权利要求称为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审查员应当注意,有时并列独立权利要求也引用在前的独立权利要求(例如,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写成如下的方式:“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的方法的装置,……”;“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的产品的方法,……”等),在这种情况下,并列独立权利要求记载的是不同类型的发明,不能将其看作为从属权利要求。

因此,楼主的问题中,只是问:当装置有创造性时,并列的方法权利要求是否也有创造性?

而并列的方法权利要求,根本就不是形式从属,而是形式上和实际上都为独立权利要求。

二、什么样的权利要求”是形式从属,实质独立的权利要求”?

审查指南接着指出:

在某些情况下,形式上的从属权利要求(即其包含有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实质上不一定是从属权利要求。例如,独立权利要求1为:“包括特征X的机床”。在后的另一项权利要求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用特征Y代替特征X”。在这种情况下,后一权利要求也是独立权利要求。审查员不得仅从撰写的形式上判定在后的权利要求为从属权利要求。

归纳一下,形式上的从属权利要求,其形式为:采取了直接引用的写法,这种直接引用的”标志“就是不改变权利要求的”主题“。或者说,凡是改变了权利要求的”主题“的写法,不管是否出现了其它的权利要求,都是独立的权利要求。例如,1.一种装置

3.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的方法。

权1中的主题是”装置“,而权3的主题是”方法“,权3因此也是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要求。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即使是实用新型的初步审查制,该例子也不应被授权,但是我在无效程序中,的确遇到了:

独立权利要求1为:“包括特征X、Y的机床”。

在后的另一项权利要求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缺少特征Y”。

上述的另一项权利要求的”主题“仍然是“机床”,故形式上是从属于权利要求1了。但是,审查指南关于从属权利要求的定义为: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包含了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且对该另一项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则该权利要求为从属权利要求。

因此可以说,凡是“一项权利要求没有包含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时,该权利要求就一定不是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中从属权利要求。这里的关键词是:

1)所有技术特征;

2)引用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

结论:当 引用另一项同类型权利要求时,但没有包含同类型权利要求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时,才是”是形式从属,实质独立的权利要求”。

三、当独立权利要求有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一定有创造性!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四、本题的问题

1)独立权利要求是产品权利要求,另一个权利要求为独立的方法权利要求,当独立的装置权利要求有创造性时,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不一定有创造性,需要进一步往下分析;

2)当 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与产品权利要求满足单一性时,则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一定有创造性;

3)当 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与产品权利要求没有单一性时,则方法独立权利要求不一定没有创造性。

五、总结

概念清晰是很关键的素质。

----并列独立权利要求,尽管出现了前面的其它权利要求的“字样”,但是主题改变了,不属于引用前面的其它权利要求,因此,仍然是名副其实的独立权利要求。

---形式上的从属权利要求,其包含有从属权利要求的引用部分,这样的引用部分是说,没有改变主题,仍与原主题一致;

上一篇:大学语文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芒果品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