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专利撰写

2022-07-18

第一篇:外观设计专利撰写

专利撰写:专利撰写难与不难

专利撰写的“难”与“不难”

――――介绍“点名+连接”原理

专利申请的直接目的是获得专利授权,进而获得专利保护。从时间轴来看,专利撰写是发生在专利申请之前,专利保护则发生在专利授权之后,在专利申请日与专利授权之间的时间内,属于审查员审查的必经周期。

既然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法律保护,则专利撰写就至为重要,如上所述,一旦递交了专利申请文件,则专利撰写就成为了“过去时”,在先申请原则的限制下,申请人能够修改专利申请文件的机会与范围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撰写出符合专利法要求又能获得有效的法律保护,就取决于专利撰写的质量。

根据专利法第59条的规定,专利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和附图可以用来解释权利要求,故有一位美国法官曾说过,专利其实就是一场名为权利要求的游戏。可见,撰写出合格的权利要求,才可能保证专利撰写的基本质量。

如何才能撰写出合格的权利要求呢?说起来,既难又不难。 所谓难,是说权利要求撰写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广泛地重视,如何评价专利撰写的质量,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总体来说,能够经得起专利无效程序及专利诉讼程序考验的权利要求,是可以说有一定的质量水准的,但也时候也不尽然。这还要看专利复审委员会以及法院的对解释权利要求的态度。中国专利制度实施以来的20多年间,同样经历着由“中心限定”向着“周边限定”的转变过程,可以说,这个转变至今没有完结,尽管我国的主流观点一致标榜为“折中限定”。仅仅举一例证明:在我国法院曾流行经年的“多余指定原则”,就属于“中心限定”。虽然2005年最高法院在大连仁建的再审案中表示了“本院不赞成轻率地适用所谓多余指定原则”的观点,但仍有人认为,这只是个案,如果不属于“轻率”,仍可以考虑多余指定原则的适用。因此,有些撰写的不合格的权利要求,仍有可能在诉讼程序中,得到法院的认可与保护,这反过来,使得专利撰写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深圳某公司关于U盘的专利申请中,独立权利要求中,用了20个步骤来限定一种方法,结果在授权的文本中,改为了只有5个步骤的方法,查遍整个专利申请文件,也没有关于这5个步骤的技术方案披露,从专利法原理上看,其权利要求1的修改属于超范围,也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可是在无效程序中,人家的权利要求1还是没有被无效。后来的发展就更有趣了,出现了两个人关于谁是该专利的撰写者的争执,在专利授权文件署名的代理人之外,还有一位仁兄主张他自己才是这份专利申请的真正撰写者。本文无意揣测谁是撰写者,只是用来说明,这两位都以为其专利撰写是经得起无效程序考验的,是成功的。

前面说了专利撰写之难,现在该说说“不难”了。所谓“不难”,是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的不难。笔者的小孩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作文是:根据四幅图来写出一篇短文。姑且叫做看图写作文吧,专利撰写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如此。发明人最善于用附图来表达其技术方案了,但专利的性格要求用文字来描述。小朋友们看到的四幅图,40个人能写出40个不同的版本,专利撰写可不能如此的百花齐放,还是要基本靠谱。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意思。

既然笔者说了专利撰写并不难的道理,就应该给出点有益的东西。对于电学和机械方面的专利权利要求的撰写,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叫做“点名+连接”。为了解释这个“点名+连接”,我们不妨用一个生活的例子来当作权利要求的撰写练习。假如我们要写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这样写:

1、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由男人、女人和小孩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男人与女人为夫妻,所述小孩为该夫妻的子女。”

当我们读到这个权利要求后,我们看到,其要求保护的主题是“家庭”,进一步看,“由男人、女人和小孩组成”就是“点名”,表示该家庭有三人组成,“组成”这两个字很重要,说明其采用专利法理论上的“封闭式”写法,如果多于三人,难以还保持其独生子女家庭的说法;其特征在于的后面,则说明了“连接关系”,即三个人的相互关系。通过“点名+连接”,完整、清楚地界定了这个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如果后面的连接关系采用其他方式限定,我们可能得不出其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可见,“点名+连接”这个道理是行得通的。我们还可以继续检验“点名+连接”是否适用于从属权利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只作为宠物的小狗。”

既然是独生子女家庭,就应该是三口之家,所以权利要求1用的是“封闭式”写法,表明其不能再增加新的成员了。但增加一只小狗,是否就不属于独生子女家庭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仍然属于独生子女家庭。但小狗的出现,仅仅完成了“点名”,其身份是什么?小狗与这家子肯定没有血缘关系,如何“连接”?当然也出现过有的家庭将小狗视为其子女,但这在世界任何国家的法律上都没有依据,所以“作为宠物”,就是界定了“连接关系”。从权利要求2的属性看,不因为该家庭出现了小狗,就改变了该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的性质,国家规定的“独生子女费”等待遇仍然合法享有。因此,权利要求2的写法,仍满足了“点名+连接”原理。

无论是电学还是机械领域,运用“点名+连接”原理,可以解决基本的权利要求撰写,这样一来,权利要求的撰写就变得可以简单易学了。所以谓之“不难”。但在实务中,能真正体会到“点名+连接”之精髓的人,似乎不多。容下面细细道来。

首先,要理解“点名+连接”的性质或作用,“点名”,是指将构成请求保护之技术方案中的主要技术特征找出来;这其中分为两层意思,其一是先找出发明人提供的技术交底书中的“基本技术特征”,其二是从“基本技术特征”中区分出哪些是独立权利要求所必需的“必要技术特征”;所谓“连接”,是要说明这些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点名”要适当,要根据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来确定技术特征来“点名”。

尽管上面论述了为什么撰写并不难,但在实务中,真正理解“点名+连接”原理,还需要努力的,下面的例子是笔者从授权的专利文件中摘出的权利要求,以此为例,我们运用“点名+连接”原理来分析一番,看看授权后的权利要求如果要不符合“点名+连接”原理,后果有多严重。

1、一种撒状物料摊铺装置,包括支撑轮、带有连接装置的机架、摊铺板,其特征在于机架的尾部有一连接装置,机架前部设有支撑轮,机架中部为无底开口状,机架中间下部两侧呈无底开口状,机架后部的前方装有摊铺板,摊铺板与机架后部间有一用来调节摊铺板上下移动的液压调节装置;摊铺板为V型摊铺板,其与机架前部之间设一连接杠杆,此杠杆与V型摊铺板连成一整体,杠杆前端与机架间为活动连接,杠杆连同V型摊铺板一起可绕杠杆前端与机架间的活动连接转动并依靠该活动连接的调节装置调节杠杆前端高度。”

该权利要求界定的是一种修建公路所用的铺路机械,可将沥青之类的散状物料摊铺在路面,然后用压路机平整地压平。从撰写的角度看,权利要求的主题一定要用标准的技术术语。其中的“撒状物料”应为“散状物料”,该权利要求采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的JEPSON写法,用“其特征在于”划界,通常的做法是:将“点名”与 “连接”严格分开,先“点名”,然后再介绍“连接”,其好处是撰写的思路清晰,便于识别。上述例子中,从“点名”上来看,其中的技术特征包括“支撑轮、带有连接装置的机架、摊铺板”, “其特征在于”之后,是“区别特征”,采取了一边通过继续“点名”一边介绍“连接”的方式,这种写法也是常见的。但接下来的问题就出现了:

其一,既然包括“支撑轮、带有连接装置的机架、摊铺板”,那么“其特征在于”之后,又出现了“机架的尾部有一连接装置”,前面说“机架带有连接装置”,后面说“有一连接装置”,这样就出现了两个“连接装置”,由于此权利要求是由专业的代理人撰写的,如果后面的“连接装置”就是前面所说的“机架带有的连接装置”,则专业的代理人会采用“所述的连接装置”来表达,否则就是继续“点名”,即该机械的确带有两个连接装置,并且,后一个连接装置出现在“其特征在于”之后,表明是发明人的改进之处;这也符合发明创造的一般规律。不由得我们不相信。

其二,“其特征在于”之后又出现了“支撑轮”、“ 摊铺板”。如果说,这是指前面出现的“支撑轮”、“ 摊铺板”,那么,其所界定的就是连接关系,因此,第二次出现的“技术特征”之前要用“所述”来限定,就可以避免误会,这也是专利撰写的基本要求。

以上两点问题,导致权利要求出现了“重复点名”。进一步往下看,又出现了“机架前部、机架中部、机架中间下部、机架后部的前方”等涉及具体位置的描述,但却不给出“机架”的具体形状或结构,没有基本的结构或形状,何来“前部、中部、中间下部、后部的前方”等方位呢?如果是圆形的机架,哪一个方面为“前”?又说“机架中部为无底开口状,机架中间下部两侧呈无底开口状”,那么“机架中部”与“ 机架中间下部两侧”又是什么关系?没有说清楚。

可见,在知道“点名+连接”原理的情况下,面临实际的案子,其难度又回到了小学生看图写作文的老套路上来了。从该案的说明书附图看,只有一组“支撑轮、带有连接装置的机架、摊铺板”,却重复地点名,读者不禁要问,其后果又能怎样呢?

由于本案是授权专利,可见权利要求的这样撰写方式,并没有被审查员所拒绝,姑且看成是一个个案的问题。但如果遇到专利诉讼呢?法院首先要解释权利要求,那么,是按照权利要求的内容来解释呢?还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内容来“纠正”权利要求的内容呢?显然,应依法办事,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但对于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水平出发,就可以看出权利要求的撰写不当的情况下,是坚持“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还是灵活地对待,不同的法院对此的看法不尽相同,这还要看专利权人的运气是否好。不过,最高法院的观点倒是很鲜明的:“写入到权利要求的每一个特征都不能忽略”。如此一来,如果坚持“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本案中的权利要求由于重复点名,使得被控侵权物根本不可能落入其保护范围,也就是说,权利要求1“名存实亡”;如果变通地以说明书、附图的内容为准,则又回到了“中心限定”上,权利要求的作用被边缘化。专利代理人的价值就无从体现,仅仅是一种简单地“代书”,这样的“代书”还需要专利代理这样的专门行业吗?笔者对此一贯的观点是:专利保护的核心问题是权利要求,由于是通过授权程序,公众有理由信赖专利审查机关发布的权利要求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如果由于撰写的问题造成无法保护,只能是“文责自负”,权利要求书的“诞生”是专利局与申请人“讨价还价”的结果,根据“契约论”,属于专利局代表公众与申请人之间的契约,但对于公众来说,这份契约是一份“格式合同”,公众对此合同没有“讨价还价”的机会,故如果权利要求有多种解释的情况下,应以有利于公众的解释为准。如果法院一味地迁就专利权人,有谁还会认真地研究专利撰写呢?从行业的发展眼光看,这样的行业还有前途吗?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笔者的观点目前不被大多数法院认同,所以,有些法院会自动地用说明书的内容纠正权利要求。但这样做是不符合专利法原理的。说明书的内容只能理解为实施例,或者是最佳实施例,不能说明书的内容读入到权利要求中。

从上述的案例分析看,如果具备了一定技术背景,掌握了“点名+连接”原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专利撰写并不难,甚至说,属于小学生看图写作文的范畴。但关键在于,如果就是写不好,小学的老师不会给高分,但我们的法院有时候会给出高分,这样一来,小学生就没有必要设置课程要求了,这也是我们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贯彻专利法的原理,这类问题就会越来越难以解决。

第二篇:专利撰写要求

研发人员在准备专利申请文件过程中,由于不熟悉专利申请文件的写作要求,往往耗 费不少的宝贵时间。其实,专利申请文件是十分有规律性的,掌握了其要领,不仅能 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也对研发人员阅读、参考专利文献大有益处。如果读者能先花 点时间读完下文,相信应付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是没有问题的。下面就系统地介绍一 下专利申请文件的写作要求。

一、专利申请文件的结构

按现行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8条的规定,专利申请文件应包括八个部分,凡不符合这 八个部分,一般认为是有缺陷的。因此,应当遵守该规定。这八个部分,就好像是八 个单人间,每个房间只能住一个人,不得打乱。需要研发人员对号入座。仅此而已, 别无难度。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八个部分:

1、发明名称

2、所属领域

3、背景技术

4、发明目的

5、技术方案

6、有益效果

7、附图说明

8、详细描述

二、各个部分的要求

1、发明名称

发明名称要准确地反映出发明创造的主题,要求用词规范、精炼。它是一篇文章的题 目,其字数一般不得超过25个字。一般不要出现外文字母。

发明名称分为两类,一类叫做产品类,如装置、部件、系统等,是一种物理实体,看 得出摸得着。可以理解为是“硬件”。

另一类叫做方法。它主要是指具有时间顺序特点的一系列步骤、流程。可以理解为是 “软件”。

值得一提的是,专利法意义上的“方法”不同于工程上普遍流行的“方法”。它仅仅 指具有时间顺序特点的一系列步骤、流程,其他的情况一律不是专利法意义上的“方 法”。

2、所属领域

通常用一个自然段来说明。其目的是为了使专利审查机关准确地分类。大家知道,科 学技术是分领域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专利局为适应审查的需要,分为若干个审 查部门。再细分为若干个审查室。审查员按国际上通用的专利分类表的划分,只负责 一个或相关的几个小类的专利审查。

例1: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讯领域中的功率控制方法

例2:本发明涉及一种W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方法

两者的区别在于:例1的领域大于例2。因此,审查员的审查范围是不同的,审查员的 检索范围也不同,可能会影响审查结论。

此自然段通常的格式语句是:

本发明涉及一种……的方法和装置,属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一步的 细化描述)。

3、背景技术(也叫现有技术、已有技术、先有技术)

这一段的任务是:基于发明名称所限定的主题,基于所属领域的范围,申请人要着重 介绍该发明主题下的现有技术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特别是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 术是怎样的。

惯用的表现形式是:(这一段可以由多个自然段构成。)

主观描述、客观引证、分析问题、指出缺点。

主观描述是以发明人的视角,对现有技术开始评价。一般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 具体。最后的着眼点是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客观引证的目的是为了以一篇或几篇文献来支持主观描述,避免为抬高自己的发明, 人为地压低现有技术。所述文献通常是专利文献,也包括其他的技术文献,如论文、 教科书等出版物。

引证时写明名称,出版物、时间、作者,如引用的是专利文献,写明专利号、国别、 名称即可。

分析问题是指主要针对引证文献来分析问题,包括说明现有技术的基本思路、结构、 方法、特点,以便下一步指出现有技术的缺点。

一般说来,现有技术可能有许多方面的缺点,对发明人来说,没有必要全面分析指出 。只需指出发明人拟改进的缺点,其他的缺点可以不谈。

这一段所指出的缺点,是与后面的发明目的密切联系的。如果你指出了很多缺点,但 发明的目的只能克服其中一部分缺点,这是不合适的。两者应相适应。

4、发明目的(what to do)

这一段是直接、正面说明本发明的任务是要做什么。所提出的目的要与文章的名称相 吻合。要受到文章的题目中的主题的制约。

格式:

单一目的,其主题只能是关于产品或关于方法的,如:“本发明的目的是构造一种高 照度的灯泡”,其他的主题都是不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的。如“一种应用于开关电源中 的反馈技术”,就属于主题不明确。

多个目的,又分为同类的多个目的,不同类的多个目的。

同类的多个目的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构造一种高照度的灯泡,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出一种采用该灯 泡的探照灯。(产品+产品)

不同类的发明目的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出一种基站收发信机。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出一种用在所述 基站收发信机中的功率控制的方法。(产品+方法)

通常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个发明目的,要求用词规范、准确,正面表达,可以用其 所具有的效果来修饰。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出一种能进行智能管理的基站收发 信机,所述基站收发信机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的特点。

发明目的实质上是反映了发明人为什么要进行发明创造,是发明人的主观的内在的动 因。即说明“想做什么”的问题。但也要注意,客观上本段落要与背景技术的描述相 结合,你在背景技术说出了哪些缺点,你现在的发明目的就要解决、克服这些缺点。 不能光说不练。也不可没有可对比性,说的是A缺点,改进的目的是针对B缺点的。换 句话说,发明目的是要受背景技术的描述的制约。

5、技术方案 (how to do)

技术方案与前两部分是密切相关的。背景技术中指出了所存在的缺点,为发明目的就 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发明目的就要是提出如何能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的发明主 题(方法或产品),而技术方案要根据发明目的,拿出具体的措施来。它要回答的是 “如何做”的问题。其余就不需要谈了。

如何描述一个技术方案

根据发明目的的不同,技术方案可分为方法类技术方案和产品类技术方案。无论是哪 一类,都要求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技术特征,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是由能达到 发明目的的最少的技术特征的集合。请读者认真领会“技术特征的集合”、“最少的 ”的含义。“技术特征的集合”是指,只能用“技术特征”来描述技术方案,其他的

语言表达是不行的。即技术方案是由技术特征来表示的。因此,需要研发人员把你的 方案分解成一条条技术特征来。所谓

“最少的”,是指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缺一不可。少一个则完不成发明目的,多 一个则画蛇添足(不必要)。

实践中,每一个发明创造都是由一个或以上的实施例支持的,但实施例还不是专利法 意义上的技术方案,还需要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一条条“技术特征”来,用技术 特征来构成技术方案。经过这个抽象,使技术方案的涵盖范围即来源于具体例子,又 高于具体的例子。

方法类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构成方法类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是一条条含有时间顺序的步骤。它仍要符 合“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是由能达到发明目的的最少的技术特征的集合”的要求。通 常是对应着一个新的流程图,与之对应的现有技术中也是一个流程图,只是现有技术 中的做法有缺点,需要用一个改进的或以前没有的新的流程图来替代。大多数情况下 ,该流程图是能够用软件编程的。

表达方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下顺序说出步骤)

产品类技术方案

构成产品类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一是产品的结构组成,如若干个元件,或若干个组 成部分,每一个元件或部分必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二是各个元件或部件的 连接关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一个新产品来说,要么是增加了新的结构、部件。要么是改进了连接关系。由此构

成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案。例如,在电子线路中,由同样的元器件构成的电路,由于连 接关系不同,可得到功能不同的各种电路,关键是其连接关系的不同。专利文件,就 是要说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增加了新的结构,必然导致连接关系的改变。但连 接关系的改变,不见得一定会导致新的结构或部件的增加。

表达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置,包括A、B、C,……还包括……,(以下说明各技术特 征之间的连接关系)

以上介绍仅仅是让大家知道关于技术方案的规定。实际工作中,研发人员对以上的要 求是不容易一下子适应的,可以暂时不用管,也可以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探讨后,由 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负责撰写,发明人审核后定稿。

6、有益效果

在完成了技术方案的描述后,事实上会存在两个技术方案,一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二是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这是在本发明问世之前就已存在的技术方案。每个技术 方案都有其相应的效果。本部分的有益效果是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所 产生的差。是说明本发明的高明之处。这个差值越大,我们就说该发明的创造性高度 越高。如果两者相比,本发明的效果并不突出,可见本发明是不成功的。一般地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与背景技术所不同的区别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

通常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说明有益效果。

-——用结构特征或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的方式

——用理论说明的方式

——用实验数据证明的方式

7、附图说明

格式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

图n是……。

这部分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研发人员受撰写论文的习惯影响,喜欢在文章中出现附图 ,即图文并茂。但专利申请文件是将文字说明和附图分为两个文件出现的。说明书中 不能出现附图,说明书附图中也不能出现过多的文字说明。

因此,这部分是两份文件的连接点。大凡发明创造,是离不开图的说明的。工程图是 工程师的语言。可以说,技术方案是可以从图中反映出来的。有了这部分的图的介绍 ,就为下一部分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提供了方便。

有必要指出,发明人所提供的图应是发明人的心血之作。每一幅图都有发明人的用意 。全部的图能很好地揭示发明创造的实质。因此,从每一图到整体的图,是一个逻辑 严密的整体,为了说明发明的目的而精制的。特别是图与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照应, 更是发明人应处心积虑地考虑的。

一份准备充分的专利申请文稿,其表现形式就是附图从完成发明目的的角度来说是完 整的技术方案。是言之有物的。相反,附图准备不好的,撰写就无从下手,发明创造 的实质就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

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图与图之间的联系不够,图中多次重复出现的部位,其名称提 法不一致。

有些图的出现不知是出于何目的,即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图。相反,也可能遗漏了对 本发明来说至关重要的图。

一般来说,对于产品类的发明创造,附图应至少有一幅关于产品结构的框图。对于方 法类的发明创造,至少有一幅流程图。有多个发明目的的,附图上也要与之分别对应 。不可忽视。

8、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中这部分内容是达到专利法所要求的“充分公开”的关键所在,是让公众或审 查员理解本发明的关键所在。

这一部分是我们研发人员最擅长的,出现的问题不多。这与研发人员写技术文档时的 要求差不多。

本部分一般要求是按附图说明的顺序来描述,也可以结合几幅图来一起描述。但如果 反复跳跃性的、颠倒顺序地引用附图,至少说明附图的顺序安排不妥,彼此之间的衔 接不好。这样会给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带来不便。

值得注意的是,本部分与第5部分技术方案相比,是有区别的。技术方案是从宏观上 给出发明创造的框架,是由一系列上位的技术特征来描述的。是采用了抽象写法,其 中有归纳和提升。而第8部分是用一系列具体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证实、细化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从发明创造的演变过程来看,一般是先有具体的构思,后有抽象的技 术方案。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在第5部分,只能说明技术方案是怎样的(what),而展开 说明为什么(why)是则是第8部分的任务。因此,第8部分的内容应当是翔实的。可 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照背景技术的不足,突出发明人对背景技术的贡献来描写 。不但说明方案的本身,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从而使读者信服本发明是能够实现 的。

最后提醒大家,这不意味着必须将发明创造做成能进入市场的产品后,才能申请专利 。恰恰相反,只要能按照上述的说明书的八大部分撰写成一份能自圆其说的文件,即 可申请。由于专利有“新颖性”的要求,很多人申请的专利为了抢时间,往

往是初步的发明构思,所完成的发明目的也往往是最基本的目的。并非是最好的、最 佳的方案。一定具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因此,专利文献所披露的技术信息通常是比 论文早,如果先发表论文,就等于把你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向社会贡献出来了。专利术 语叫做“丧失新颖性”,就失去了申请专利的资格。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说明书的八大部分:

1.发明名称、2.所属领域、3.背景技术、4.发明目的、5.技术方案、6.有益效果、7. 附图说明、8.详细描述。其中第3—6部分是核心、重点。

看看用“八股文”来给专利说明书命名是否恰如其分?

专 利 申 请 文 档 提 纲

一、发明创造名称

应采用所属技术领域通用的技术术语,尽可能简明地反映主题和类型,不得使用人名 、地名、商标、型号或者商品名称,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不超过25个字。

二、所属技术领域

应当是直接所属或者直接应用的具体技术领域,应尽量符合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可能 分入的最低位置。

三、背景技术

应该提供与本发明创造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文献,文献可以是专利或非专利文献(可以 是期刊、杂志、手册和教科书),文献的出处要具体(可具体到篇、章、节、页、段 ),且必要时要对所引用的技术内容进行简要描述;对世界范围内的现有技术的状况及存 在的问题和缺点进行分析,但仅限于涉及由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

四、发明创造的目的

应该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性目的,且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应 当能够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叙述应该正面、直接、简洁。

五、技术方案

这里所说的技术方案应该是所提取出来的必要技术特征的集合,要力求对技术方案的 文字描述准确、周到、简洁,叙述的详尽程度以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实 施为准。

六、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是由构成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带来的,或者是由所述的技术特征必然产生的 ;通常可以由产率、质量、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能耗、原材料、工序的节省,加工、操 作、控制、使用的简便,以及有用性能的出现等方面反映出来。

七、附图说明

附图应该集中提出,统一编号;应该注意附图的整体层次性和逻辑性,代表同一部 分的标记在各附图中应该相同,附图标记也要注意逻辑性。

八、最佳实施例

第三篇:专利撰写技巧总结

一、检索素材

1、根据营业范围检索素材,找到撰写方向;

2、确定撰写的专利领域后,在佰腾网检索下载同类型专利的相关资料作为参考;

3、搜索文献,解决现有技术未解决的问题,确定撰写方向。

二、专利撰写要点 要点1:

将最核心的必要技术特征写入独立权利要求,将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写入独立权利要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撰写中,应该在对必要技术特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必要技术记载到独立权利要求中。但并不是说,要将申请专利产品的全部零件都记录到独立权利要求中,而是要记载:

1)用于完成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

2)记载到权利要求里的技术特征是经过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产生的比较上位、比较概括和核心的技术特征;

3)必要技术特征的描述与现今已有技术是可区别的,并需要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要点2:将非必要技术特征写入丛书权利要求中,因为从属权项具有可选择性,可实现最大限度的保护在独立权利要求记载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同时,将非必要技术特征写入从属权利要求中。

要点3:避免一项专利只有一项独立权利要求而没有从属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过小。 一项好的专利申请,应该在权利要求1 里记载较少、较核心、较抽象的技术特征,以争取较宽的保护;同时,还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尽可能多地记载细化的技术特征或为解决一般问题的技术方案。

要点4:避免独立权利要求对技术方案的表述过于具体或过于抽象不能得到说明书的支持,范围过大。

要点5:避免逻辑上的不一致;

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里,避免逻辑上的不一致,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术语的表述要一致;

2)权利要求之间互相引用关系要清晰; 3)保证说明书的附图标号与实际图号一致。

要点6:“发明的背景”:应简明扼要地一一概述以下方面: 1)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及主要用途;

2)国内外已有哪些与本发明技术内容类同或用于与本发明相同目的的相关技术。对于设备发明应附结构图;方法发明应附成份范围,工艺流程;物质发明应附组份、结构式及获得该物质的手段;

3)指出已有相关先进技术存在的缺点或尚待解决的问题;

4)本发明采用了哪些创造性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国内外已有、类同或相关技术中尚未解决的哪些问题。

要点7:避免技术理解错误使撰写之表达无法被理解甚至不可实现。

第四篇:实用新型专利撰写

说明书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简要说明本发明解决什么技术问题,采用了什么主要的技术特征【一般直接复制权利要求1加以修改即行】,获得的有益效果)

摘要附图

指定一副最能从整体上反映本发明的图

(实用新型一定要有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主题名称),其特征在于:(其特征是:) 。

(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特征部分,前序部分=本发明主题名称+与现有(或接近)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必要:是指缺少了就不能够解决技术问题】, 特征部分=区别于现有现有技术的必要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在于:。 (从属权利要求:引用部分+特征部分,对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要求)

说明书

名称(与专利申请书的名称一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XXX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卷机转盘(直接+主题名称即可)。(涉及的技术主题,便于专利局分类)

背景技术

(写明现有技术中得不足,或缺点,抑或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主题名称)。(说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就是说相对现有的技术,本发明的进步在哪里)

附图说明(实用新型一定要有附图)

图1为; 图2为。

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最优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说明本实用新型

怎么去解决技术问题的。)

(其实整个说明书结构就是:为什么(技术问题)+是什么(技术方案)+怎么做(具体实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

说明书附图

第五篇:专利申请撰写要求

(说明书)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该名称应当与请求书中的名称一致。

说明书应明确下列主要内容:

一、技术领域:

写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论、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有可能的,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

三、发明内容:

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 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对照现有技术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四、附图说明:

说明书有附图的,对各幅图作简略说明;

五、具体实施方案:

详细写明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必要时,举例说明,有附图的对照说明。

写作要求:

一、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按照第五条规定的方式顺序撰写说明书,并在说明书的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除非其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性质用其他方式或者顺序撰写能节省篇幅,并使他人能够准确理解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二、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说明书应当用词规范、语词清楚,并不得使用“如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类的引用语,也不得使用商业宣传用语。

三、发明专利申请包含一个或多个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序列的,说明书应当包括符合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的序列表。申请人应当将序列表作为一个单独部提交,并按照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提交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式的副本。

四、说明书摘要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公开内容的概要,即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和所属技术领域。并清楚地反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主要用途。

五、说明书摘要可以包含最能说明的化学式,有附图的专利申请,还应提供一幅最能说明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附图,附图的大小应当保证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该图缩小到4cm×6cm时仍能清晰地分辨出图中的各个细节、摘要文字部分不得超过300个字,并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

说明书撰写写作要求:(模板) 1

名称( “实用新型”或“发明”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

背景技术

公知 ( 已知 ) , ......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中出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中的不足而提出解决地办法,其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地:××××××××。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明)(名称)的×××( 结构) 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明)(名称)的×××( 结构) 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明)(名称)的×××( 结构) 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1是××,2是××,3是××,4是××,5是××,6是××,.........。

具体实施方式

实现该实用新型(发明)的优选方式,并将其作为一件典型实例列出与该发明要点相关参数与条件。必要时可以列举多个典型实例,并对照附图相应说明( 要详细、具体)。

说明书撰写写作要求:(模板) 2

发明其名称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

背景技术

公知 ( 已知 ) ,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结构图的示意图。

图2是...... 结构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中1是××××,2是××××,3是××××。

上一篇:文化节开幕式方案下一篇:文化产业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