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师与用药安全

2024-05-22

门诊药师与用药安全(精选7篇)

篇1:门诊药师与用药安全

摘 要:近年来,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层出不穷,不合理用药已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物的使用从配伍、到剂量、到用药时间及用药对象上,都存在着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临床药师作为专职人员,参与医生查房,对医生处方进行审核监督,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问题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

药物是人类战胜疾病、维护健康的有力武器。但是,许多教训告诉我们,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危害身体健康[1]。特别是近几年来发生的多起药品不良事件,使得深入开展合理用药成为临床药学的核心,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地位显得非常重要,是连接医师和患者的桥梁,通过加强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的合作,做到明确诊断、明确用药目的,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从而达到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合理用药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高的复杂性工作,药师应当指导、参与和监督临床合理用药[2]。

2 临床药师的职责

2.1 不断提高和保持公众的信任

调查显示大约有68.5%的病人根本不了解药师在临床中的真正作用,他们普遍认为药师就是根据医生开的处方发药,说的难听点就是一名售货员。所以临床药师要创造条件更多地接触病人,解决病人在药物治疗中的问题,给病人提供最大的利益和帮助,让病人真正的了解药师。

2.2 要与医生一起密切合作,使用药合理

药师虽然不是开具处方的专业人员,但在政策和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与医生合作,监测和调整药物治疗,从而显现药师的非凡作用。

2.3 药物使用监护和药物治疗的管理

临床药师要参与病人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与医生一起走进病房查房,共同讨论病人的用药。这种参与机制使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得到保证。

篇2:门诊药师与用药安全

药师有责任发挥自己对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等比较熟悉的特长,当好医生的用药参谋,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逐渐提高[3]。例如临床药师发现:某位临床医师在给一位胃病患者吗丁啉+654-2合用,于是就提醒医师这两种药物合用会作用抵消,临床医师接受了建议,从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3.2 促进护士安全用药

临床药师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药学理论知识指导护士输液配制,避免药物之间配伍不当造成输液变色、混浊、沉淀等现象。如丙泊酚的说明书中严格规定,此药只能用5%GS注射液作稀释剂,而有些护士就会随意选择溶媒用于该药的稀释,所以临床药师应根据自己掌握的药学知识,向护士解释清楚。

3.3 开展用药咨询,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用药咨询是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有必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有的病人提出医生开出的药能不能一起服用、什么时候服用比较好?这时药师要根据具体的药物作出答复:如抗生素是不能和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等)一起服用的`,应分开或间隔一定时间服药;有些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如二甲双胍、阿司匹林等)宜餐后服,减小对胃肠道的刺激。

3.4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指导安全用药

临床药师必需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控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留意有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对门(急)诊退药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获取信息。填写不良反应报告,特别关注对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申报。

4 临床药师如何更好地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作用

4.1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不断更新

临床药师应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病理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及时的合理用药建议[4]。临床药师不能停留在原有的观念和知识上,应时刻掌握药物的研究动态,保持知识的更新。

4.2 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查房、会诊以及细心观察,才能从不断变化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中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发现不合理用药,并协助临床医师及时解决,从而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5 结论

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只有掌握扎实的医学、药学理论基础知识,坚持深入临床,面向患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药源性疾病诊治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

[2] 陈泰昌.开展药物咨询协助临床合理用药.中国药事,,9(5):298.

[3] 戴生明,韩星海.临床误诊病例的思维方式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6(2):185.

篇3:门诊药师与用药安全

由于我院药学工作的深入开展,药师参与用药咨询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药师自身素质及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下面是笔者在门诊西药房工作期间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的分析及体会。

1 用药咨询病例

病例:患者,男,17岁,病历号:8812675952,诊断:结膜炎。处方用药:阿昔洛韦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膏。咨询内容:氧氟沙星眼膏,药膏要抹在哪里。

药师意见:使用氧氟沙星眼膏的时候,挤出一定量眼膏使成线状,滴入下眼睑,闭上眼睛,并转动几次以使药膏分散。同时提醒患者注意眼药膏不要触及眼睛,以免污染。

病例:患者,女,31岁,病历号:350203241101,诊断:阴道炎,霉菌性。处方用药: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洁尔阴洗液。咨询内容:用洁尔阴洗液时,到底用多少度的水洗(因为上次洗的时候阴道被烫伤)。

药师意见:阴道是内生殖器官,粘膜容易损伤,不能用高于人体体温的水冲洗。可用温开水(30℃~40℃左右)与洁尔阴按照比例稀释,水温不能太低,太低同样会刺激阴道壁而引起不适。

病例:患者,女,16岁,病历号:350202967755,诊断:消化不良。处方用药: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咨询内容:说明书上说要在2℃~8℃避光保存,我要放在哪里最好。

药师意见:药品最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盛放双岐三联活菌胶囊的容器已经是密闭容器,所以直接放进冰箱保鲜就好。

病例:患者,女,50岁,病历号:8812600427,诊断:颈椎病。处方用药:强力天麻杜仲胶囊+龙血竭肠溶片。咨询内容:医生说有种药片要饭前吃,这里有两种药,是哪一种药。

药师意见:龙血竭肠溶片饭前半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空腹服用,避免食物影响它在肠道的溶解吸收。

病例:患者,男,67岁,病历号:350204782928,诊断:食管炎。处方用药: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复方铝酸铋颗粒。咨询内容:这两种药可以一起吃吗。

药师意见: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饭前半小时吃,因为抑制胃酸分泌;复方铝酸铋颗粒饭后吃,因为可以中和因进食而分泌的胃酸。

病例:患者,男,5岁,病历号:8812557319,诊断:上呼吸道疾病。处方用药:头孢他美酯干混悬剂+四连活菌片。患者家长咨询:医生说这种药分开吃,需隔多长时间。

药师意见:头孢他美酯干混悬剂为抗菌药,四连活菌片为活菌制剂,抗菌药可抑制或杀灭活菌制剂,使其疗效降低或失去疗效。因而两者最好间隔2个小时服用。

病例:患者,男,10岁,病历号:8812557316,诊断:上呼吸道疾病。处方用药:对乙酰氨基酚片+双黄连颗粒。咨询内容:对乙酰氨基酚片发烧时候吃,那我是不是一发烧就要吃。

药师意见:对乙酰氨基酚片是退烧药,体温超过38.5℃时候服用,间隔4~6小时测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可再次服用,但不要空腹服用此药,且每日最好不要超过2g,疗程不超过5天。

病例:患者,女,28岁,病历号:350205820271,诊断:胎动不安病。处方用药:黄体酮胶丸。咨询内容:我要保胎,医生为什么给我开激素吃。

药师意见:体内黄体功能不全可引起流产,而服用黄体酮胶丸,可以补充孕激素、维持妊娠。

病例:患者男,38岁,病历号:350204135454,诊断:糖尿病。处方用药: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缓释片。咨询内容:我的血糖一直控制不好,现在医生帮我改成这两种药,到底什么时候用好。

药师意见:甘精胰岛素具有长效作用,应在每天傍晚注射1次。二甲双胍缓释片每天早晨饭后服用1次就可以了。

2 参与用药咨询体会

门诊用药咨询涉及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药师要知识全面,语言表达能力强,才能与患者进行较好的沟通,提供正确而又简单易懂的答案,使患者正确服用药物,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2.1 有利于促进药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由于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对于用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药师要有丰富扎实的药学知识和基本的临床医学知识[3]。应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用法用量及其常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懂得药物的理化性质、复方制剂的组成,体内相互作用等。如药物相关理论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的利用:阿卡波糖与食物同时服用,它通过抑制a葡萄糖苷酶,抑制淀粉、蔗糖、麦芽糖的分解,减慢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药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更新知识,迅速掌握国内外最新用药动态,以实现药物治疗成本合理、药物治疗安全及药物治疗个体化,使临床合理用药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4]。

2.2 有利于合理用药

用药咨询服务的开展,使药师与患者直接交流,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帮助患者战胜疾病[5]。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病例:患者被诊断为腹痛,口服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胶囊。发药时交待患者:蒙脱石是一种强吸咐剂微粒,能覆盖胃肠道黏膜,增强肠黏膜屏障,清除致病菌及毒素,扶植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道敏感性等。同用抗生素可被蒙脱石微粒吸附,随粪便排出体外,使抗生素不能发挥抗炎作用。如必须合用,应在服用蒙脱石1小时前服用阿莫西林胶囊。

药师指导患者合理服用药物,使药物充分发挥了治疗作用。

2.3 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医患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在与患者进行用药交流的同时要增强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把患者当作亲人,多一些耐心,建立融洽的朋友式关系,不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例如: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医生开具莫西沙星片,他拿药时气愤地说:“我的病这么久都没治好,还开这么贵的药?”药师跟患者解释说:“导致你疾病的细菌对有些药已经产生耐药性了,再用不仅无效,还会增加副作用,现在开的这种药对你的病比较有效”。短短的几句话,就得到了患者的理解,连说谢谢。这就说明我们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转变观念,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才能使医患关系和谐。

2.4 有助于改变门诊药学服务模式[6]

开设用药咨询窗口后,药师发药时不必再对每位病人进行详细解释,只需要提醒病人按照医生处方所示用法用量使用,其他问题可到用药咨询窗口解决。可以加快发药速度,减少患者等候时间,缓解取药排长队现象,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3 结语

药学咨询是医院药学工作向技术服务型转变的重要起点,也是医院药学服务迈向优质服务的最佳体现。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开展门诊用药咨询,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合理、经济,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及生活质量。这样既提高了药师的地位,也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摘要:目的:开展门诊用药咨询,建立新的药学服务模式,改善医患关系,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设立门诊用药咨询窗口,根据患者咨询的具体问题,药师利用医学知识为患者进行解答。结果:药师参与用药咨询,与患者拉近了距离,加强了理解,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和提高了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提高了药师的业务水平。结论:门诊用药咨询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药学服务模式。

关键词:药师,用药咨询,体会,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卫民.我国医院药学面临的机遇调整与挑战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5):471.

[2]王子锐,梁胜翔,秦田养.患者用药咨询416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46-47.

[3]杨梅,汤致强.开展用药咨询的实践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5):619-620.

[4]张晓红,王东平.我院开展用药咨询的实践和体会[J].安徽医药,2005,9(10):783.

[5]王忠壮.门诊用药咨询工作分析兼论开设该服务的意义[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5):325-327.

篇4:门诊药师与用药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主要形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方法:通过示例深入分析了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果:临床用药实践对高校药学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具有必要性,提出束缚目前临床药学发展的桎梏。结论: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也能提高医院临床药学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高校教师 临床药师 参与 临床实践

随着临床药学在各级医院,尤其三甲医院的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了解和熟悉、乃至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药物逐渐成为临床药师的基本技能,这也给医药院校的临床药学的授课带来了课程与医院临床药学共进的难题,当然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提升自我实践技能的机遇和动力。高校教师参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则是实现双方共促共进的手段之一。

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目前主要在省级三甲医院展开,在地方三甲医院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徒有形式。医院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临床药学服务于患者的核心,代表着临床药学发展的前沿和方向,其核心是药学工作面向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研究用药规律,包括用药选择、多药联用、用药指导等,以及如何发挥药物最大疗效,避免或减轻毒副作用,确保病人用药安全、经济和有效。近年来,部分临床药师已经实现真正走向临床,参加查房,

了解科室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症状表现,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正确服务患者、保障人民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高校药学教师走向临床,加强社会实践,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高校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提供了实践依据。

一、深入病房,参与会诊,提升临床用药水平

高校教师和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参与临床查房,积极配合医生、护士、患者,能够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发现并干预了不安全、不合理的用药问题。通过与医生交流与合作,向医生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从而科学调整患者的用药方案,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水平。

示例1:

呼吸二科,患者,李某,男,43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医师处方用药: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培氟沙星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液。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时发现,乳酸钠林格液或其他含氯离子的注射液与甲磺酸培氟沙星混合后可出现理化、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的配伍禁忌,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医师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于是避免了用药方面的错误。

示例2:

男,56岁,痛风性关节炎,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克林霉素2.4g,静滴,2次/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头孢唑林1.0g,静滴,2次,治疗感染。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时提出:痛风性关节炎是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是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面所引起的局部浸润性疾病,同时伴有炎症反应,是非化脓性炎症,无抗生素的应用指征,不能用抗生素。告知医师,医师停用所有抗生素,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示例3:

女,81岁,体重46kg,肌酐236.8umol/l,诊断为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医嘱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5mg qn po调脂稳定斑块,包醛氧淀粉5g tid po改善肾功能。临床药师参与查房时发现,患者为CKD4期。依据瑞舒伐他汀药品说明书,该药禁用于Ccr≤30ml/min的患者。该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11.961ml/min,因此,临床药师建议停用瑞舒伐他汀,换用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为脂溶性他汀,不经肾脏代谢,拥有更好的肾脏安全性。阿托伐他汀药品说明书中示对于任何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降低不会影响阿托伐他汀的血浆浓度及降脂效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替代瑞舒伐他汀,避免了患者因违反药物使用禁忌而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示例4:

女,68岁,诊断为“冠心病、糖尿病”。肌酐108umol/L。使用二甲双胍片(0.5g bid po)控制血糖,并行冠脉造影术(CAG),造影剂为碘普罗胺注射液(100ml st ivgtt)。二甲双胍为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以原型经肾小球滤过排除,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延长。二甲双胍可抑制糖异生,使乳酸生成增多,且能减少门静脉分流,使乳酸肝脏摄取减少,因而易导致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一旦发生,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达30%~50%。二甲双胍和碘普罗胺药品说明书中均明确描述,造影剂造成的肾损害可以导致二甲双胍的积累,易导致乳酸酸中毒,应在使用对比剂前停用二甲双胍。因此,临床药师建议在造影前先停用二甲双胍,待术后患者肾功能恢复后继续使用二甲双胍。避免了手术期间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发生的乳酸酸中毒。

二、强化处方点评,推进费用控制

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每月的所有处方的点评,不但从形式上分析处方的合理性,而且从细节上强化了对处方重点:正文的解读,如药品的用法用量及用药方法、给药方式是否正确,是否有药品之间的配伍禁忌等。通过处方点评,首先有利于临床医师对处方的正确书写提供了一定的监督,也给临床药师提升自我水平找到了一种平台,当然也给高校的临床药学老师提供了如何把课堂上枯燥的药物理化性质和单纯药理知识转变为合理的用药实践的基础。

三、正确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上报表

不良反应(ADR)报告表看似简单,但填写起来往往有许多缺陷,如未写入病历、通用名和商品名混淆、缺项、报表完整性差,把生产批号写成批准文号,与病历中描述的不良反应不一致;还有没写不良反应的结果;或者干预措施不具体、模糊,如报告医生等。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一起通过临床实践,强化了科学区分A(量变异常)、B(质变异常)、C类(迟现性不良反应,如三致)药品不良反应理念;明确ADR不等于假劣药,也不等于用药差错,更不等于医疗事故。同时也对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药物方面、机体方面和用药方面。

四、强化药历的书写

药历是客观记录患者用药史和临床药师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是临床药师以药物治疗为中心,发现、分析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的技术档案,也是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书写药历是临床药师进行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具体体现,但许多三甲医院都没有怎么开展,这对临床药师客观、真实地记录临床药师实践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高校教师通过与临床药师一起书写药历、分析药历的格式、内容特点,更加熟悉了临床药历的专业书写特点,洞悉药历书写的本质,实现了教师与临床药师的深度融合,也更有利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便于药师开展深层次的药学服务。

目前地方临床药学遇到的问题:

目前,平顶山市几家三甲医院临床药学室临床药师配备不足,每周只有3~5人轮流参与临床查房,这对于实现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和开展药学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因临床治疗科室较多,而且每个科室有好多的病房,每个大夫负责20个左右的患者,工作量大,查房时间长,即便是每人每天去相当多的科室,了解每个大夫所带的患者,仍然有很多的科室无法临床药师服务到位,进行药学指导。

临床药学工作还应该包括血药浓度检测,但目前限于地市基本的实验条件,只有极个别的药物进行了该项目的检测,如氨茶碱、地高辛等,不能涵盖到其他毒性较大药物的检测,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环孢素、甲氨蝶呤等。这也为高校与临床医院临床药学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合作基础。

高校教师走向临床,与临床药师一起共同参与临床药学的临床用药实践,有利于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有利于高校药学与医院临床药学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胡晋红.全程化药学服务[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2]秦侃.带教临床药师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卫生人才,2013,(05):31-32.

篇5:1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与建议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连用的现象颇为普遍,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及防止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但是,如果盲目联用补但达不到预期之治疗目的,反倒可导致疗效降低,毒性增强,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提高疗效,复方用药和合并用药已成趋势。处方分析是临床药学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途径。现对我院门诊处方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便于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1、配伍或联用不合理

处方1::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注射液(ivgtt);

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大约70-80%由病毒引起。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来说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但如怀疑患者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可针对性地使用窄谱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而不是立刻使用第三代头孢类光谱抗菌药物。

建议:青霉素为首选,针对性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处方2:西咪替丁+硫糖铝+奥美拉唑+莫沙必利;

临床诊断:慢性胃炎

分析: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使溃疡面修复,在胃内滞留时间与疗效有关,而莫沙必利为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蠕动,使奥美拉唑和西米替丁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难以达到治疗所需峰值,达不到治疗效果,硫糖铝为一种胃粘膜保护剂,需经过胃酸水解后才能发挥作用,而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则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干扰硫糖铝的药理作用,如果合用疗效会减弱。

建议: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在硫糖铝之后30min服用,与莫沙必利联用时,应间隔2个小时后使用莫沙必利,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其他药物的剂量。

处方3:螺内酯+氯化钾缓释片;

临床诊断:低钾血症

分析:螺内酯有抗醛固酮的作用,是排钠保钾利尿剂,氯化钾缓释片本身就是一种为使血药浓度达到稳定,避免峰值过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制剂,如与氯化钾缓释剂合用可能会造成钾离子蓄积,血药浓度峰值过高而发生中毒现象。

建议:1.治疗期间注意监测,因为口服补钾也可引起高血钾症; 2.调整饮食,多食用蔬菜水果;

3.饭后服用,用药期间如出现高钾血症,应立即停药。

处方4:头孢克肟颗粒+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蒙脱石散;

临床诊断:肠道腹泻

分析: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主要成分是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它们对大多数药物敏感。而头孢克肟颗粒为口服抗菌药物,对其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因此两者不能同时服用。若活菌制剂与抗生素合用,可因后者的存在而被灭活或被抑制,而抗生素因前者的存在使药效降低,因此两药宜分开服用。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达到治疗目的[21。另外蒙脱石散成分为蒙脱石,具吸附性,可吸附肠内有毒物质及水分而发挥止泻作用,与其它药物同时使用会影响其它药物的吸收。

建议:活菌制剂与抗生素分开服用,蒙脱石散需餐前服用,其它药物餐后服用。

处方5:罗红霉素胶囊+茶碱缓释片+复方甘草片;

临床诊断:支气管炎

分析: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降低其在体内的清除率,合用时科引起血药浓度的显著升高和中毒反应。

建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避免与茶碱类药物同服,如治疗要求必须同时服用时需注意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防治中毒反应的发生。

处方6:左氧氟沙星+氨溴索片+茶碱缓释片+复方甘草合剂;

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简写COPD)

分析:左氧氟沙星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茶碱类药物同服时,能够抑制茶碱在肝脏内的代谢,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升高2~3倍,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建议:联用时需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剂量。

处方7:青霉素钠粉针+10%葡萄糖注射液(ivgtt);

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PH值6~7的溶液中稳定,[2]偏离这一PH范围后,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可加速分解。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2~5.5,偏酸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特别是青霉素用量大,静滴时间过长,分解速度和比例会更高;

建议: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药物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快速静脉滴注。一则可以使青霉素钠以较高浓度冲击病原菌,二则在适宜的pH值短时间内可防止青霉素钠分解降效[4]。

处方8:5%葡萄糖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ivgtt)

临床诊断:过敏

分析:地塞米松注射液为磷酸钠盐,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在同一容器中将发生沉淀反应,溶液中的微粒数可成倍增加,生成溶解度极小的磷酸钙沉淀。

建议:两药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如治疗需要时,可将地塞米松分开单独肌肉注射。

处方9:青霉素钠粉针+地塞米松注射液

临床诊断:关节炎

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易引发过敏反应,虽经过皮试,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时。糖皮质激素的抗过敏作用可以掩盖青霉素引起的初期过敏反应,使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导致感染的扩散,从而延误病情。

建议:两药不宜同时使用

处方10:维生素C片+维生素B2片

临床诊断:口舌生疮

分析:具有还原性的维生素C和具有氧化性的维生素B2合用,在体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B2被还原为二氢核黄素,维生素C则被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导致各自的作用减弱或消失。

建议:两药不宜同时服用

处方11: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格列吡嗪缓释片(秦苏)临床诊断:糖尿病

分析:二者均属于第二代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因刺激胰岛中正常的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联用后剂量掌握不当可引发低血糖症,适得其反。故一般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药物不宜合用,以减少不良反应[4]。

建议:两药不宜同时服用

处方12: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复方氯唑沙宗片

临床诊断:软组织挫伤

分析:复方氯唑沙宗片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该成分与双氯芬酸钠一样同为非甾体抗炎药。如果同时使用1种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增加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的几率。此外,外用与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相同疗效,但外用具有局部组织有效浓度高、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是治疗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疼痛的理想选择。

建议: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口服)+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外用)

处方13:异烟肼与维生素B6 临床诊断:肺结核

分析:长期或者大剂量应用异烟肼可致机体维生素B6减少。故以前临床一直将异烟肼与维生素B6联用作为常规治疗。但近年来对此尚有争论,有资料报道,体外试验发现维生素B6 可降低异烟肼的抗结核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两者的化学结构相似,因而具有竞争作用,故不主张两者联用。还有资料报道,两者联用并不影响异烟肼的抗结核作用。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常规量服用异烟肼1~2各月时,可不必联用维生素B6,长期大剂量服用异烟肼,也只需联用少量的维生素B6(每日10~20mg)。

建议:如需加服维生素B6时,可不在同一时间内服,最好将服药时间错开。由于异烟肼在肝内乙酰化过程中快则1/2-1h,慢则为2-4h,故两药可相隔4h交叉服用。

2、剂量用法不合理:

处方1:罗红霉素胶囊0.15g*12/ 强的松5mg*24 Sig:0.15,po,tid / Sig:5mg,po,tid 或0.3,po,bid 临床诊断:咽炎

分析:罗红霉素0.15g,po,tid给药,因其t1/2为8.4h-15.5h,可造成超剂量用;另一种方案0.3g,po,bid给药,可能会造成血药浓度过高,使胃肠道反应较大或增加过敏反应的几率,并对肝脏代谢有影响。

建议:用法用量可调整为0.15g,po,bid。

处方2:氟桂利嗪5mg*20 /倍他司汀口服液10ml*18 Sig:5mg,po,qd / Sig:10ml,po,tid 临床诊断:偏头痛

分析:氟桂利嗪未注明晨间不宜服用氟桂嗪。该药头晕、嗜睡作用明显,宜夜间服用[5。

建议:睡前半个小时服用;

处方3:盐酸帕罗西汀片20mg*10 / 艾司唑仑1mg*3 Sig:20mg,po,qd / Sig:1mg,sos 临床诊断:抑郁症

分析:盐酸帕罗西汀片为选择性中枢神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浓度增高,由于这些药物可以直接补充患者大脑内所缺乏的化学物质,所以见效比较快。如晚上服用会使大脑处于兴奋,失眠加重,抑制了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的作用。

建议:盐酸帕罗西汀宜于清晨服用;

处方4:甲硝唑片0.2g*100 Sig:0.4g,po,bid;0.2g,阴道用药,qn 临床诊断: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简写BV)分析:片剂与栓剂从配方、制备工艺、给药方式到释药方式均不同,栓剂进入阴道内,基质在体温下即可熔融液化而释出药物引起局部作用,而将片剂作为阴道栓使用,药物崩解所需条件不足,药物不能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同时由于片剂所使用的辅料在阴道不能有效地分解从而导致局部杂质聚集,宜引发新的炎症反应。

建议:使用阴道栓剂或者阴道泡腾片 处方5: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青霉素钠80万u*4 Sig: 320万u ivgtt qd 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分析:这是门诊处方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青霉素类、头孢类等β-内酰胺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而峰值浓度并不很重要,此类抗生素无抗菌后效应(PAE)。其抗菌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必将每次剂量增大[6,因为青霉素钠的半衰期为0.5h,故其日剂量1次给药将无法达到抗菌浓度。

建议:一天至少用药两次,如果滴注不便可采取肌肉注射

篇6:门诊药师与用药安全

关键词:门诊处方,药师干预,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处方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安全, 本文对我院2014年门急诊处方按月随机抽查,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1月至12月门急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 每月各抽取某天处方, 共计10219张, 占全院门诊西药处方总量的4.67%, 样本覆盖了门诊各个科室。

1.2 方法:

根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 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的规定进行处方抽样,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药品说明书等依据对存在问题的处方进行分析点评。

2 结果

抽取10219张处方, 不合格处方147张, 占处方总数的1.44%, 其中书写不规范的处方79张, 占不合格处方数的53.74%, 占抽取处方总数的0.77%;用药不适宜的处方68张, 占不合格处方数的46.24%, 占抽取处方总数的0.67%, 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3 分析

3.1 处方书写不规范

3.1.1 处方前记:

(1) 多张处方不写诊断, 在诊断栏里只写“取药”“开药”等, 有的处方诊断书写不全或不规范的简写; (2) 长期用药处方上未注明理由,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 d用量, 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 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但医师应注明理由[1]。

3.1.2 处方正文:

(1) 药品未按通用名开具, 如: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写“新康太克”等; (2) 用法用量使用含糊不清字句, 如:维生素C注射液, 用法:0.3 g、qd备用; (3) 药品剂型、规格不写; (4) 处方修改后医师未再次签名或注明修改日期; (5) 超说明书用药医师未再次签名; (6) 处方修改处医师签名与处方医师不一致。

3.1.3 处方后记:

处方签名或签章与药学部门留样不一致。

3.2 皮试药物医师未注明过敏试验结果。

3.3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

临床诊断为“消化不良”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片;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开具醒脾养儿颗粒口服;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选用红霉素眼膏外用;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选用培哚普利口服;临床诊断“肋肌损伤”选用阿昔洛韦片口服。

3.4 用法用量不适宜。

3.4.1 给药剂量不足。

如:某患者28岁, 临床诊断“消化不良”选用多潘立酮混悬液, 每次3 m L, 每天3次;多潘立酮混悬液成人常用量为每次10 m L, 每天3次, 处方单次用药量偏低。

3.4.2 给药剂量过大。

如:阿奇霉素胶囊每次0.5 g, 每天3次口服, 阿奇霉素正确的用法为每次0.25 g, 每天1次, 首次加倍。

3.5 遴选药物不适宜。

如: (1)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选用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联用,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棒状杆菌、肺炎支原体引起, 应首选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V或阿莫西林或大环内酯类口服, 清除链球菌疗程要10 d以上[2], 处方中选用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联用不适宜。 (2) 疱疹性咽颊炎选用阿奇霉素静滴, 疱疹性咽颊炎由萨柯奇病毒感染引起, 应选用抗病毒药物。 (3) 宫内早孕、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选用氟康唑片口服, 氟康唑在妊娠期间危险性分类中为C类, 氟康唑药品说明书中妊娠期间应用有可能造成胎儿畸形等不良反应, 孕妇应禁用。

3.6 联合用药不适宜。

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头孢曲松与青霉素联合静滴。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感染引起, 无抗菌药物用药指征[2]。细菌感染多为继发, 如有细菌感染时可适当选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第一、二代头孢类等;选用头孢曲松与青霉素联合应用, 无依据。

3.7 重复用药。

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维C银翘片、感冒灵颗粒。这三种药品中均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维C银翘片、感冒灵颗粒这两种药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三药联用容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3.8 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不适宜。

肩周炎、颈椎病选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鞘内注射, 给药途径错误。

3.9 配伍不适宜。

如:地塞米松与呋塞米加入同瓶液体输注, 地塞米松与呋塞米在《346种注射剂配伍变化快速检索表》显示二者不宜配伍, 两药混合后相互作用使药效过强或不良反应增加等[3];地塞米松加入甘露醇, 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 与地塞米松配伍后可出现白色浑浊, 不宜混合滴注。

4 讨论

通过抽查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门急诊处方统计分析表明:处方书写不规范占不合格处方数的53.74%, 处方书写不规范, 容易导致药师调剂错误;同时还存在医疗安全隐患;不合理用药影响治疗效果, 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抽查的处方总合格率为98.56%, 符合卫生部对二级医院处方质量的要求。今后还要继续发挥临床药师的积极干预作用, 及时与医师沟通, 加强学习, 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 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 进而减少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3号) , 2007.

[2]何礼贤, 肖永红, 陆权, 等.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篇7:门诊药师与用药安全

临床诊断大范围

胃病的诊治:凡是发生在胃部的消化系统疾病,我院85%门诊处方不分型,临床诊断统治称为“胃炎”,胃部稍有不适就用抗幽门螺杆旋菌(Hp)的药物。有的处方甚至抗酸、抑酸、胃黏膜保护剂及促胃动力药全部使用,反复使用。这样不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引起Hp耐药及全身的不良反应。胃部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道反流病。胃炎分急性和慢性胃炎,两者病因不同。导致急性胃炎发病因素有化学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细菌或其毒素引起,起病急,治疗方案以对症治疗为主,有Hp阳性者,才按规范使用抗Hp药物。慢性胃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病变,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病的种类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对于浅表性胃炎,炎症仅及胃黏膜表层上皮,若有糜烂、出血,就应该使用抗酸剂、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护胃黏膜。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具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功能,临床上治疗胃酸过多的胃炎效果较好。但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内为低酸或无酸,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在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治疗无效时,应使用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动力药对于伴随腹胀、嗳气等动力障碍症状者效果明显。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药物治疗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两者的发病机制均涉及酸和胃蛋白酶,在这方面治疗是相似的。胃溃疡的发生主要是胃黏膜屏障减弱所致,主要选择胃黏膜保护剂,如采用以胶体铋剂或枸橼酸铋鉀为中心的治疗方案。十二指肠溃疡是以迷走神经亢进为主,是胃酸和胃蛋白增加所致,应选用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即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中心的治疗方案。H2受体阻滞剂为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用于难治性溃疡,胶体铋剂可减少溃疡的复发。一般H2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药应该用至溃疡愈合,继续减量维持治疗数月(3~6个月)后停药较为恰当,如果当做镇痛药用,短暂服药,不但不利于溃疡的愈合,突然停药还可导致胃酸反流,引起胃出血甚至穿孔。

糖尿病的诊治:我院门诊处方对糖尿病的诊断多数未分型统称为“糖尿病”或“高糖症”,诊断不规范。糖尿病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的糖尿病,其治疗方案不同。1型糖尿病主要是β细胞破坏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这类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终身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残存的β细胞功能。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异常或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这类患者占90%。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8~12周的正规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血糖仍不能控制时,应选用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有效,但作用慢而弱,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可单独使用或采用两类药物合用,部分患者也可合用胰岛素。

贫血的诊治:从我院门诊处方得知,临床诊断为“贫血”的患者未注明哪一类型的贫血,也未注明血红蛋白的浓度和红细胞计数,难以判断用药的合理性。贫血的细胞学分类包括: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病为缺铁性贫血);②大细胞性贫血(常见病为巨幼细胞性贫血);③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的为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各类贫血在治疗方案的对症选药时也各有不同。缺铁性贫血首选铁制剂,巨幼细胞贫血大多系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国内多见婴儿期、妊娠期或其他营养不良者。选用维生素B12或叶酸能在短期内彻底纠正贫血。溶血性贫血可分为先天性(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多数与自身免疫有关。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制剂常用于自身免疫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应用雄激素和蛋白同化类固醇及免疫制剂治疗。

高血压的诊治:我院门诊处方对高血压临床诊断未分级,也未注明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具体数值,使药房人员难以判断高血压患者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危象,对其药物的治疗,也只能根据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相互作用等来判断其用药的合理性。

把症状作为临床诊断

有些处方把“咳嗽”“头痛”“头晕”“腹痛”“腰腿痛”等临床症状作为临床诊断。临床症状是患者的主诉以及疾病在身体的反应,临床诊断是医生把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仔细的检查分析后,对患者的发病机理做出的判断和总结,它是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如果诊断不准确,就不能正确用药。如“咳嗽”,多种呼吸道疾病均可引起咳嗽,呼吸道受到物理或化学的刺激也会引起咳嗽。中医学将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湿、凉之分,不对症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咳嗽是外在表现,造成咳嗽的各种疾病才是内在因素。故症状视为“标”,内因才是“本”。所谓标本兼治就是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要兼顾,因此必须查明原因,确定诊断。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仅给镇咳药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还要根据感染性质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加上适当的镇咳药及祛痰药,控制或消除病因,咳嗽自会缓解或消除。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咳嗽比较突出,用镇咳药难以奏效,主要是平喘,哮喘缓解后咳嗽便能好转。肿瘤引起的咳嗽,并不是镇咳药能解决的,只有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病情好转后咳嗽方能缓解。总之,临床症状必须查明原因才能进行治疗,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进行对症治疗,不能只是根据临床症状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临床诊断不全

我院有的处方,临床诊断书写简单,难以确认疾病的名称。如“术后”“8月孕”“COPD”“ST”等。“术后”是表示手术后用药,但须注明手术部位,这样才能对所用的药物的合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8月孕”是妇女怀孕的正常现象,如怀孕者患有疾病,应同时注明疾病的名称,有病者才能用药。“阴…”不是临床诊断,也不是临床症状,即使药师能从科室和处方中所用药物及医师的签名上判断出“阴…”即是“阴道炎”或与“阴道炎”有关的疾病,也是临床诊断不全或诊断不明。“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缩写,“ST”则不知道是什么疾病,是自创的,不规范。

临床诊断与所用药物的适应证不相适宜,这是我院门诊少数处方的问题。如诊断为“咽喉炎”的联用“胃复安”,诊断为“关节炎”“腰腿痛”的联用“硫糖铝”“奥美拉唑”;诊断为“胃炎”的使用“卡托普利”、“天王补心片”等,这种非适应证用药是极不合理的。有些患者患有多种疾病,临床医师应在临床诊断中注明,方能兼顾用药,对症下药是用药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所用药物如果不对症,不仅没有疗效,浪费药物,甚至还可由于不良反应而给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如果临床诊断不全。所用药物不对症,一旦患者稍有与此有关的意外发生,就容易产生医疗纠纷。

讨 论

上一篇:银行中层副职竞聘演讲稿下一篇:某小学运动会秩序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