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

2024-05-06

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精选十篇)

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1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2月~12月门诊处方2466张,以《新编药物学》、《合理用药问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应的参考文献为依据,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将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按配伍不合理、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药物使用时间不合理、儿童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9个方面进行分类。

2 结果

共抽查2466张处方,其中不合格处方981张, 处方不合格率约39.76%。见表1。

3 讨论

3.1 配伍不合理 (1) 雷尼替丁+乳酶生。雷尼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的作用比大剂量抗胆碱药更为安全。乳酶生为活乳酸菌干燥剂,在肠内分解糖类而产生乳酸,使肠内的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腐败菌,防止蛋白质发酵,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雷尼替丁降低酸度,乳酶生增高酸度,两者合用属于配伍不合理。 (2) 诺氟沙星胶囊合用复方氢氧化铝片。氟喹诺酮类药不宜与含铝、镁、钙、铋等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的药物以及铁剂、抗胆碱药或牛奶同服, 因而可以通过螯合作用或其他机制形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而影响其吸收, 所以两者不能配伍。 (3) 5%葡萄糖注射液、三磷酸腺苷注射液、辅酶A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五种药混合静脉滴注。由于三磷酸腺苷和辅酶A为生物制剂, 在水溶液中长时间放置易水解降效, 需要快速滴注,而氯化钾只能缓慢滴注, 二者在滴注速度有矛盾。本处方为不合理的配伍处方, 建议分别组方静滴。

3.2 重复用药 (1) 如青霉素与头孢呋辛钠, 头孢唑啉与头孢哌酮舒巴坦, 这些药物均属于β2内酰胺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相同,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位而产生拮抗,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其治疗效果起不到相加作用,反而毒性会增加,同时同类药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 (2) 格列喹酮与格列齐特,同属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 因刺激胰岛素中正常的β2细胞释放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 联用后剂量掌握不当可引起低血糖。 (3) 维拉帕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 三者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 同服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 (4) 甲氧氯普胺与多潘立酮, 两者同属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作用基本相似, 两药合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易发生。

3.3 超剂量用药 (1) 布洛芬缓释胶囊 (芬必得) 300 mg 3次/d口服。该药为缓释制剂, 每12 h给予1次用药即可, 过量服药可引起头痛、呕吐、倦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4 g2次/d静点。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为时间依赖性药物, 0.5~1 h达峰, 2~4 g/d分2~4次给药为宜, 超量使用极易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治疗厌氧菌感染200 m L (0.8 g) 2次/d静脉滴注。替硝唑在术前2h可静点0.8 g, 术后4 h静点0.8 g, 常规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 1次d, 0.8 g/次即可。

3.4 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 (1) 甲硝唑片每次1片, 每晚1次, 塞入阴道。将甲硝唑直接塞入阴道, 虽有一定的疗效, 但效果不及阴道栓, 因为片剂与栓剂从配方、制备工艺、给药方式到施药方式均不相同, 栓剂进入阴道内, 基质在体温下既可熔融液化而释出药物,局部发挥作用, 将片剂作为阴道栓使用, 药物不能在合适的条件下崩解, 也不能药迅速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 而且片剂硬度大, 棱角会损伤黏膜, 增加刺激性。 (2) 红霉素肠溶片100mg 1/2片, 口服。肠溶片、控释片药物都具有特殊的骨架结构和释放系统,只有整片服用才能保证疗效。1/2片服用不仅破坏了该药的释放系统, 对胃产生刺激, 同时药物受胃酸破坏而发生降效, 故红霉素片需整片吞服[2]。

3.5 药物使用时间不合理 (1) 多潘立酮片(吗丁啉)饭后服用;铝碳酸镁(威地美)饭前服用;多潘立酮片能增强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 应在饭15~30min服用。铝碳酸镁具有抗酸及胃黏膜保护作用, 在半空腹状态下服用可以形成有效的黏膜保护层, 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一般情况下应在两餐之间服用效果最好。 (2)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 临睡前服用。黛力新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 氟哌噻吨小剂量具有抗焦虑、抗抑郁作用, 美利曲辛低剂量时具有兴奋特性, 此药应在早上或中午服用, 临睡前服用会更加影响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患者的睡眠。

3.6 儿童用药不合理 (1) 12岁儿童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喹诺酮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 能使未成年人的支重关节的软骨受到侵蚀该类药物不但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 而且导致中枢神经的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18岁以下未成年人慎用此类药物[3]。 (2) 小儿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因小儿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差, 肾小管泌酸能力低, 尿pH值高, 影响碱性药物的排泄, 导致肾排泄药物清除减慢, 易致蓄积中毒, 因此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甙类药物应尽量避免在小儿中使用。 (3) 8岁儿童临床诊断牙周炎,用甲硝唑片200 mg, 口服, 3次/d。处方剂量偏大, 小儿由于解剖、生理、病理方面具有特殊性, 肝脏、肾脏发育不够健全, 容易造成药物的积蓄中毒, 所以小儿用药量不能看作成人的缩影。

3.7 溶媒选择不合理 (1) 青霉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青霉素水溶液最佳pH值为6~6.8,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 容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 导致β-内酰胺环破坏而失去抗菌活性。5%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5.5, 青霉素的最佳溶媒为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2]。 (2) 注射用红霉素+10%葡萄糖注射液的情况, 红霉素在葡萄糖中不稳定, 如需要加葡萄糖每100 mL溶液加入4%碳酸氢钠1m[4]。

3.8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1) 氧氟沙星+钙尔奇D。氧氟沙星可与钙离子形成一种不溶性络合物,两者合用可使钙片失去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氧氟沙星的抗菌效力。 (2) 红霉素片+维生素C片。维生素C为酸性,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在碱性环境中,抗菌力强,当pH值在5.5~8.5之间,抗菌强度随p H值增高而增高,p H值在3.2~3.5之间时,红霉素被大量分解而破坏。 (3) 5%葡萄糖溶液250ml+林可霉素1.2g,静脉点滴。选择溶液量过小,导致林可霉素浓度过高,使得输液时间缩短,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增加对神经肌肉接头毒性,宜将林可霉素1.2g溶于约5%葡萄糖溶液500ml输液中,同时静脉点滴速度不宜过快,于3h~4h内滴完。

3.9 用药疗程不合理 (1) 25岁女性泌尿道感染服用左氧氟沙星片0.2g, po, bid, 疗程2 d。对于年轻女性的单纯泌尿道感染一般应服药7 d,以防止复发, 而抗生素的疗程小于1 d大于10 d均属于不合理用药。 (2) 谷维素连续服用1个月;盐酸非那吡啶连续应用5 d。谷维素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其说明书明确指出连续服用不宜超过1周;盐酸非那吡啶对尿道黏膜有局麻止痛作用, 连续应用不得超过2 d。

4 总结

不合理用药不但会降低药物的疗效, 增加药物的毒性, 还会危害患者的健康, 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所以不合理用药问题应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笔者认为:医疗单位应从组织上, 资源上做好临床药学工作, 加大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处方分析知识讲座,开展处方审查及评议,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素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张新平, 李少丽, 主编.药物政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35-136.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8, 49, 86.

[3]汪复, 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4.

门诊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篇2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各科室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用药建议。方法:随机抽查门诊2013年10月-12月处方20176张,根据药品说明书、相关法规及其他循证依据,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如重复用药、诊断与用药不符、溶媒选用不当、用法用量不当、配伍禁忌、联合用药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于临床。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78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9%。其中重复用药9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1.4%;诊断与用药不符267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34.0%;溶媒选用不当54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6.9%、用法用量不当201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25.6%;配伍禁忌8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0.2%,联合用药54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6.9%;选药不合理4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5.1%。结论: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药师与医生、护士应加强沟通,逐步改善临床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33-02

合理用药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主题,然而根据报道,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患者的1/3,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住院患者占1/7[1]。2011年调查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比例的12%-32%,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死亡的患者约为50余万人[2]。市场因素又加重了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笔者随机抽查了门诊2013年10月-12月处方20176张,根据药品说明书、相关法规及其他循证依据,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门诊2013年10月-12月处方20176张,处方样本基本覆盖各临床科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临床用药须知》(2010 年版)及药品说明书、教科书、文献资料等相关资料,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将786张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更好的推进药学服务。结果

20176张处方中, 用药不合理处方有78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9%。其中重复用药9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1.4%;诊断与用药不符267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34.0%;溶媒选用不当54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6.9%、用法用量不当201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25.6%;配伍禁忌8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0.2%,联合用药54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6.9%;选药不合理4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5.1%。分类结果见表1。

表1 不合理用药处方统计

不合理用药类别不合理类型处方数占不合理处方%

重复用药 90张11.4

诊断与用药不符267张 34.0%

溶媒选用不当 54张 6.9%

用法用量不当 201张 25.6%

配伍禁忌 80张 10.2%

联合用药54张 6.9%

选药不合理 40张 5.1%

举例分析

3.1 重复用药:(1)一张处方中同时开具美敏伪麻溶液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这2种药属于抗感冒药,美敏伪麻溶液含有伪麻黄碱60mg,氢溴酸右美沙芬20mg,马来酸氯苯那敏4mg;2种药含有相同的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同时服用不能增加治疗作用,只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2)给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开具血栓通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成分为丹参、玄参,反藜芦,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成份为盐酸川芎嗪100mg,丹参相当于丹参素20mg;两种药物一起使用,使丹参的剂量增大,容易引起不良反应。(3)给高血压患者开具非洛地平和氨氯地平,因2种药物作用机制相同,属于钙离子拮抗剂,也属于重复用药,同时服用会增加踝部水肿不良反应。

3.2 诊断与用药不符: 该项在处方点评的不合理处方中,历来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如(1)诊断为肠炎的患者,处方用药开具甲氧氯普胺、依替米星和非洛地平片, 甲氧氯普胺为止吐药,依替米星为广谱抗生素,非洛地平片为降压药。(2)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处方用药开具胰岛素、硝苯地平缓释片、酚麻美敏片,其中硝苯地平缓释片为降压药,酚麻美敏片为感冒用药。(3)诊断为胃炎的患者,处方用药开具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左氧氟沙星片,这4种药中,二甲双胍缓释片和阿卡波糖片用于降低高血糖, 奥美拉唑肠溶片用于抑制胃酸的分泌,而左氧氟沙星片是抗菌药;(4)诊断为皮肤感染的患者,处方用药为依替米星和坎地沙坦片,依替米星为广谱抗生素,坎地沙坦片为降压药;(5)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处方用药开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和铝碳酸镁片,铝碳酸镁片为治疗胃病用药。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可能为一个患者同时患有2种以上疾病,医生在诊断处只写一种疾病,却在处方中开具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

3.3 溶媒选用不当: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这三种溶媒的PH值是不同的,因此,酸性或碱性的药物就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特性的溶媒。(1)同类药物中,不同的药物所选择的溶媒也各不相同,如注射用氟罗沙星+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氟罗沙星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明确写明本品忌与生理盐水或与葡萄糖盐水并用,应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因为两者配伍易发生浑浊;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既可以用葡萄糖溶液溶解,又可以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溶解。(2)注射用泮托拉唑+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出因pH值的影响,泮托拉唑含量降低,变色,说明书中指出,应选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3)抗生素大多以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如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粉针+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因溶液pH值的改变而产生混浊。(4)由于医生习惯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因此有的处方开具参附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而参附注射液说明书规定必须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4 用法用量不当:(1)开具阿托伐他汀片时,用法用量中写为“每天一次”。该药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而发挥其降脂作用,该酶在夜间的活性高,故宜晚上服用;(2)硝本地平缓释片用法为一天3次,每次1片。该药是缓释制剂,说明书要求为bid。(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20mL/次,1日1次,静滴,连续治疗了7d。用药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1次5-10mL。该患者的用药剂量为20mL,超出说明书规定的剂量用药。(4)外科感染患者给予头孢替唑钠0.5g静滴,QD,疗程为7天。头孢替唑属时间依耐性抗生素,其抗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血药浓度在体内代谢达到最高后慢慢下降,当降至无效浓度时就进行下一次用药,可尽量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时间,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说明书中规定本品应分次给药,目的是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时间超过60%。头孢替唑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后再增加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其抗菌效果,如果一次即给予一日总用药量,不仅会使药效降低,还会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代谢负担,导致用药风险增加。故在应用本品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分次使用。

3.5 配伍禁忌:(1)炎琥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及维生素B6注射液,立刻出现白色浑浊。原因为:炎琥宁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存在物理配伍禁忌;(2)输完复方丹参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后,护士没冲管就输入5%葡萄糖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输液管中出现浑浊;因此医护人员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药物输注的顺序,或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2种药物直接接触而发生反应,特别是输完中成药后;(3)醒脑静注射液30mL合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4g。用药分析: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为静滴,1次10-20mL。而该患者1次使用了30mL醒脑静注射液,超出了说明书用量,醒脑静为中药注射剂,不应该配伍门冬氨酸钾镁输注。(4)中药饮片处方中同时使用附子和全瓜蒌。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其与瓜蒌同用属中药十八反的配伍禁忌,附子不宜与瓜蒌同用;(5)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较易发生不良反应,若临床上常将其他药物加入到中药注射剂中配伍静滴,更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中药注射剂要求单独使用。讨论

综上可见,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药物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而会影响疾病的病程及预后,严重者可使患者致残、致死。因此,医师、药师应当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避免药物的滥用,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青,曾繁典.制定我国国家药物政策的紧迫性及其建议[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3,12(6):281.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45-01

处方是指执业医师为患者预防、治疗疾病开具给药剂调配人员的书面凭证,是治疗疾病的用药依据。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情况日益复杂。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门诊处方质量,笔者对我院2010年门诊处方进行了抽查,记录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4

不合理用药问题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数据表明, 国际范围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为10%, 而我国却高达20%, 某些地区甚至更高。笔者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3986张, 现将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如下。

1给药剂量不当

处方中常采用维生素E胶囊口服, 每次0.2g, 每天3次, 此剂量偏大。据报道[1], 长期服用维生素E>0.3g/d, 可引起出血、高血压、荨麻疹、生殖功能障碍, 加重糖尿病和心绞痛, 甚至可导致乳腺癌和影响免疫功能, 还可使血清胆固醇平均增加75mg/dl。长期 (>6个月) 应用维生素E, 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偶见低血糖、血栓性静脉炎、凝血酶原降低。用量>0.4g/d, 疗程≥1年, 特别是与雌激素联用, 将增加诱发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另有报道,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E (0.4~0.8g/d) , 可引起视力模糊、乳腺肿大、腹泻、头晕、流感样症候群、头痛、恶心、乏力、胃痉挛及月经过多或闭经等, 个别患者有皮肤皲裂、唇炎、口角炎、肌无力等。停药后上述不良反应可消失。长期服用超量 (>0.8g/d) 维生素E, 可改变内分泌代谢 (甲状腺、垂体和肾上腺) , 影响免疫机制及性功能, 并出现栓塞的危险。老年人口服大剂量维生素E可致锥体外系症状。

2不合理联用药物

2.1 典型处方1

螺内酯片40mg、呋塞米片40mg加头孢氨苄胶囊0.5g口服, 每天3次。呋塞米与头孢菌素类联用可加重肾毒性, 因此应避免联用。 (1) 头孢菌素主要由肾脏排泄, 其在尿中浓度较血液中高几十倍或更多, 因此可能对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头孢菌素类药物在通过肾脏分泌时分布在近曲小管, 最初使近曲小管刷状缘微纤毛含量减少, 继而微粒体肿胀坏死, 其毒性在剂量过大 (>6g/d) 时或原有肾脏疾病基础上更易发生, 一般停药后肾损害可逆转。第1代头孢菌素肾毒性高于第2、3代[1], 处方中头孢氨苄属于第1代头孢菌素。呋塞米具有肾、耳毒性, 当其与头孢菌素类同用时, 肾、耳毒性均增加, 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尤其在原有肾损害基础上[2]。笔者建议选用阿莫西林片取代头孢氨苄胶囊, 虽然青霉素类药物也是主要经肾脏排泄, 但无明显的肾毒性, 其对肾脏的损害多与变态反应有关。另外, 阿莫西林亦经肝胆系统排泄 (也有报道60%以原型药自尿中排出) , 在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延长不明显, 因此肾毒性低于头孢氨苄。

2.2 典型处方2

琥乙红霉素片0.5g口服, 每天3次, 加用头孢唑林钠注射剂5.0g、穿琥宁注射剂240mg静脉注射, 每天1次。 (1) 速效抑菌剂琥乙红霉素可降低繁殖期杀菌剂头孢唑啉钠的药效, 两者存在拮抗作用。 (2) 琥乙红霉素为红霉素的琥珀酸乙酯, 酯化后与红霉素相比, 具有吸收迅速、血药峰值高、半衰期长等优点。琥乙红霉素在体内水解释放出红霉素而起抗菌、抗病毒作用, 因此琥乙红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红霉素完全相同。穿琥宁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 穿心莲含30多种化学成分, 主要为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无直接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而对某些感染有效, 可能是由于其可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以及有退热、消炎作用。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从而降低其药效[3], 故琥乙红霉素不应与穿琥宁同用。如果考虑有支原体感染必须用琥乙红霉素, 可改用利巴韦林注射剂抗病毒。

2.3 典型处方3

青霉素V钾片0.5g、阿莫西林片0.5g口服, 每天3次。阿莫西林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良好, 其作用与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相似。同类药物联用不良反应相加, 还可能因竞争同一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产生拮抗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 任重而道远。医师和药师应不断更新知识, 在实践中勤于探索, 努力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公孚, 谢惠民.药害临床防治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97-500, 1397-1398.

[2]贾公孚.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 375.

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5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和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及用药合理性,评价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实行前、后一年门诊处方各5000张,从抗菌药物品种、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合理性等多方面分析本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整改前(20)明显减少,不合理处方数明显减少,且单种药物利用指数>1的情况较为少见。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开展后,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逐渐规范,不合理处方比例明显减少。

【关键词】门诊处方; 药物利用指数; 用药合理性; 抗菌药物; 使用频度

合理用药是指对患者采取有效、安全、适当、经济的药物治疗。安全合理用药是新医改的目标之一,也是每个医生、药师的责任。据WHO统计,全世界死亡的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1],约有1/7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其中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尤其严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已成为严重问题[2],给广大患者的健康带来了隐患[3]。自以来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报道显示,整治活动开展至今,二级以上医院已收到明显的效果[5]。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全面了解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调研以-这三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年为前后节点,分别收集年和年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为抗菌药物使用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门诊2010年和2014年处方各5000张。

1.2 方法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登记抗生素使用的基本情况,如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应用频率、用药总量,实际用药时间、限定日剂量(DDD)等,比较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前后门诊抗菌药物基本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下各级别抗菌药物的累计DDD及权重),并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和分析;重点考察门诊各品种抗菌药物使用的DDDs及DUI,DDDs=规格×用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DDDs/实际用药时间,DUI<1即为合理[6],其中,DDD值由《实用抗菌药物学》常用日剂量或药物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为准[7]。

二、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 利用2010年及2014年收集的处方对患者性别、年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占49.3%,女性为50.7%,就诊的男女性别没有明显差异;就诊患者青少年和老年人比例较高。而2010年和2014年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分别为1218张和908张,其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处方分别为361张和68张,占29.64%和7.49%。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2010年和2014年分别占87.00%和91.18%,二联用药为11.63%和8.82%,三联仅为1.39%和0。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分为预防用药、治疗用药、无指征用药,2010年各类别所占比例分别为38.23%、42.93%、18.84%;而2014年各类别比例分别为39.71%、50.00%、10.29%。

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6

临床诊断大范围

胃病的诊治:凡是发生在胃部的消化系统疾病,我院85%门诊处方不分型,临床诊断统治称为“胃炎”,胃部稍有不适就用抗幽门螺杆旋菌(Hp)的药物。有的处方甚至抗酸、抑酸、胃黏膜保护剂及促胃动力药全部使用,反复使用。这样不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引起Hp耐药及全身的不良反应。胃部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道反流病。胃炎分急性和慢性胃炎,两者病因不同。导致急性胃炎发病因素有化学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细菌或其毒素引起,起病急,治疗方案以对症治疗为主,有Hp阳性者,才按规范使用抗Hp药物。慢性胃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病变,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病的种类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对于浅表性胃炎,炎症仅及胃黏膜表层上皮,若有糜烂、出血,就应该使用抗酸剂、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护胃黏膜。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具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功能,临床上治疗胃酸过多的胃炎效果较好。但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内为低酸或无酸,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在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治疗无效时,应使用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动力药对于伴随腹胀、嗳气等动力障碍症状者效果明显。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药物治疗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两者的发病机制均涉及酸和胃蛋白酶,在这方面治疗是相似的。胃溃疡的发生主要是胃黏膜屏障减弱所致,主要选择胃黏膜保护剂,如采用以胶体铋剂或枸橼酸铋鉀为中心的治疗方案。十二指肠溃疡是以迷走神经亢进为主,是胃酸和胃蛋白增加所致,应选用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即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中心的治疗方案。H2受体阻滞剂为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用于难治性溃疡,胶体铋剂可减少溃疡的复发。一般H2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药应该用至溃疡愈合,继续减量维持治疗数月(3~6个月)后停药较为恰当,如果当做镇痛药用,短暂服药,不但不利于溃疡的愈合,突然停药还可导致胃酸反流,引起胃出血甚至穿孔。

糖尿病的诊治:我院门诊处方对糖尿病的诊断多数未分型统称为“糖尿病”或“高糖症”,诊断不规范。糖尿病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的糖尿病,其治疗方案不同。1型糖尿病主要是β细胞破坏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这类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终身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残存的β细胞功能。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异常或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这类患者占90%。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8~12周的正规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血糖仍不能控制时,应选用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有效,但作用慢而弱,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可单独使用或采用两类药物合用,部分患者也可合用胰岛素。

贫血的诊治:从我院门诊处方得知,临床诊断为“贫血”的患者未注明哪一类型的贫血,也未注明血红蛋白的浓度和红细胞计数,难以判断用药的合理性。贫血的细胞学分类包括: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病为缺铁性贫血);②大细胞性贫血(常见病为巨幼细胞性贫血);③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的为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各类贫血在治疗方案的对症选药时也各有不同。缺铁性贫血首选铁制剂,巨幼细胞贫血大多系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国内多见婴儿期、妊娠期或其他营养不良者。选用维生素B12或叶酸能在短期内彻底纠正贫血。溶血性贫血可分为先天性(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多数与自身免疫有关。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制剂常用于自身免疫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应用雄激素和蛋白同化类固醇及免疫制剂治疗。

高血压的诊治:我院门诊处方对高血压临床诊断未分级,也未注明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具体数值,使药房人员难以判断高血压患者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危象,对其药物的治疗,也只能根据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相互作用等来判断其用药的合理性。

把症状作为临床诊断

有些处方把“咳嗽”“头痛”“头晕”“腹痛”“腰腿痛”等临床症状作为临床诊断。临床症状是患者的主诉以及疾病在身体的反应,临床诊断是医生把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仔细的检查分析后,对患者的发病机理做出的判断和总结,它是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如果诊断不准确,就不能正确用药。如“咳嗽”,多种呼吸道疾病均可引起咳嗽,呼吸道受到物理或化学的刺激也会引起咳嗽。中医学将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湿、凉之分,不对症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咳嗽是外在表现,造成咳嗽的各种疾病才是内在因素。故症状视为“标”,内因才是“本”。所谓标本兼治就是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要兼顾,因此必须查明原因,确定诊断。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仅给镇咳药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还要根据感染性质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加上适当的镇咳药及祛痰药,控制或消除病因,咳嗽自会缓解或消除。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咳嗽比较突出,用镇咳药难以奏效,主要是平喘,哮喘缓解后咳嗽便能好转。肿瘤引起的咳嗽,并不是镇咳药能解决的,只有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病情好转后咳嗽方能缓解。总之,临床症状必须查明原因才能进行治疗,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进行对症治疗,不能只是根据临床症状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临床诊断不全

我院有的处方,临床诊断书写简单,难以确认疾病的名称。如“术后”“8月孕”“COPD”“ST”等。“术后”是表示手术后用药,但须注明手术部位,这样才能对所用的药物的合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8月孕”是妇女怀孕的正常现象,如怀孕者患有疾病,应同时注明疾病的名称,有病者才能用药。“阴…”不是临床诊断,也不是临床症状,即使药师能从科室和处方中所用药物及医师的签名上判断出“阴…”即是“阴道炎”或与“阴道炎”有关的疾病,也是临床诊断不全或诊断不明。“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缩写,“ST”则不知道是什么疾病,是自创的,不规范。

临床诊断与所用药物的适应证不相适宜,这是我院门诊少数处方的问题。如诊断为“咽喉炎”的联用“胃复安”,诊断为“关节炎”“腰腿痛”的联用“硫糖铝”“奥美拉唑”;诊断为“胃炎”的使用“卡托普利”、“天王补心片”等,这种非适应证用药是极不合理的。有些患者患有多种疾病,临床医师应在临床诊断中注明,方能兼顾用药,对症下药是用药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所用药物如果不对症,不仅没有疗效,浪费药物,甚至还可由于不良反应而给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如果临床诊断不全。所用药物不对症,一旦患者稍有与此有关的意外发生,就容易产生医疗纠纷。

讨 论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院

我院2009年6~9月门诊药房处方中, 随机抽取处方8 000张, 处方样本覆盖全院门诊各专科,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方法

对抽取的门诊处方, 依据药品的说明书、教科书、药典、文献资料、公开出版的医学书籍及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 以2004年9月1日起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判定标准, 详细对每张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数量、不合理用药类型、问题的原因归类, 统计分析。对不合理用药量、单张处方多处错误计不合理处方为1张。

2 结果

根据判定标准抽取的门诊处方8 000张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421张, 占总处方张数的5.26%, 合理用药处方7 579张, 占总处方张数的94.74%。根据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及分类, 药物和诊断不符合的占6.17%, 药物用法不合理的占19.23%, 药物用量不合理占6.88%, 药物配伍不合理占29.69%, 药动学相互作用不合理占4.03%, 不适宜群体给药占3.08%, 溶媒选择不合理占10.68%,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占20.19%。见表1。

3 讨论

3.1 药物和诊断不符合

如:处方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用药有治疗心脏疾病药物;处方诊断为高血压疾病, 用药出现肾石通等药物。原因为患者同时存在多种疾病, 应该在处方书写时根据疾病主次和疾病种类分张进行开具药物, 避免一张处方多种药物同时存在。

3.2 药物用法不合理

如: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 每日1次, 青霉素是β2内酰胺类杀菌剂, 有时间依赖性, 临床上杀菌效果取决于血与组织中药物浓度, 为了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1次, 日用药总量分为3~4次给药。阿奇霉素0.25 g, bid, po, 连用7 d, 由于阿奇霉素血浆半衰期12~14 h, 组织半衰期2~3 d, 正确用法应该每日1次, 连续应用3 d或5 d, 长期应用可以造成体内药物的蓄积, 产生毒副作用。

3.3 药物用量不合理

如:处方出现青霉素1 200万U静脉滴注, 青霉素作用虽与其血中浓度有关, 但加倍增加药物剂量并不能使其杀菌作用成倍增长, 大剂量青霉素可使血凝机制改变, 同时进入脑脊液而引起中毒性脑病。治疗成人贫血病时叶酸单次剂量0.4 mg, 每日1次, 叶酸治疗贫血常用量是每日5~30 mg, 用药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目的。1岁患儿给药病毒唑0.3 g静脉滴注, 剂量过大引起肾毒性。

3.4 药物配伍不合理

如:重复用药雷贝拉唑10 mg, bid, po, 但处方中添加了埃索美拉唑20 mg, qd, po, 由于两种药物均为质子泵抑制药, 重复用药造成药物浪费和增加副作用。又如处方中出现多潘立酮和碳酸氢钠和多酶进行联合, 多潘立酮是胃肠动力药, 促进食物在胃内的排空, 缩短多酶在胃内作用时间, 影响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另胃蛋白酶适宜在酸性环境下才有活性, 不宜与碳酸氢钠合用[3]。如头孢他定与红霉素, 氨苄西林与左氯氟沙星联合应用, 前者为繁殖期杀菌类, 而后者为抑菌类, 从而妨碍前者发挥杀菌作用, 呈拮抗作用。

3.5 药动学相互作用不合理

很多医生不了解药物的药动学, 如处方中出现普瑞博思和红霉素联用应用。由于普瑞博思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 但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能够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 降低了普瑞博思的代谢, 使体内蓄积, 增加了心脏毒性, 增加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4]。

3.6 溶媒选择不合理

由于药物的理化原因, 很多种药物对溶媒有选择性。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时, 会造成青霉素水解速度加快, 不仅降低其血药浓度, 并增加了水解产物青霉素酶烯酸, 后者又是主要的致敏因素。因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应选择pH值5.5~6.5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更为合适, 应避免使用pH值是3.5~5.5的葡萄糖注射液[5]。

3.7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

针对抗生素的药理特性, 临床上出现二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以及三联、四联等情况。如青霉素+庆大霉素;菌必治+罗红霉素;罗氏芬+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青霉素+利巴韦林等不合理滥用抗生素[6]。

通过本次对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调查, 笔者可以看出存在较大的问题, 归咎原因为:临床医生对药物的特性, 适应证和相关知识的不熟悉;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联合用药, 大处方;审查处方不严格, 不能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学活动开展不足不能正确指导临床用药。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类型及原因。方法:我院2009年6~9月门诊药房处方中, 随机抽取8000张, 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421张, 占总处方张数的5.26%, 合理用药处方7579张, 占总处方张数的94.73%。结论:临床医生对药物的特性、适应证和相关知识的不熟悉, 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联合用药、大处方, 审查处方不严格、不能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 临床药学活动开展不足不能正确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杨君, 黄仲义.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 2005, 16 (6) :455.

[2]杨成杰.门诊处方不合理原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 (2) :3.

[3]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8.

[4]刘中兴.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1) :71.

[5]孙忠实.当代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 2003, 5 (1) :68.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篇8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7月至12月半年门诊、急诊处方, 每月抽取3 d 共6149张, 以《药理学》、《不合理用药分析手册》、《合理用药》和相关的参考文献为依据, 对不合理用药状况进行分析。

2结果

在6149张处方中, 有不合理用药处方179张, 不合理用药率为2.911%, 见表1。

3分析

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3.1 配伍不合理

3.1.1 药物拮抗

①阿司匹林+卡托普利: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作用, 对抗卡托普利借助前列腺素释放而达到降压和激活血管紧张肽原酶的作用, 降低疗效;②多潘立酮+西咪替丁:西咪替丁会降低多潘立酮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影响疗效和加重不良反应;③阿托品+甲氧氯普胺:阿托品是抗胆碱能药, 甲氧氯普胺是胃动力药, 阿托品能减弱甲氧氯普胺增强胃动力的效应。

3.1.2 减少吸收, 降低疗效

①泮托拉唑 (或兰索拉唑) +硫糖铝:硫糖铝需要在酸性条件下与胃黏膜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 而泮托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 抑制胃酸的分泌, 使胃内pH值升高, 酸性环境受到破坏, 从而减弱了硫糖铝的作用;②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维生素B2为两性化合物, 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 当二者合用时,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B2被还原为还原性维生素B2而失效。

3.1.3 毒性增加

①诺氟沙星+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减少诺氟沙星在尿液中的溶解度, 形成结晶尿, 损伤肾脏;②卡托普利+螺内酯: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能减少醛固酮的生成, 增高血钾;螺内酯为利尿药, 与醛固酮受体结合, 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 促进Na+和水的排出, 钾的排泄减少, 当二者合用时, 血钾升高而致钾中毒。

3.2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①如在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中用抗菌药物 (如头孢噻肟钠、阿洛西林钠等) +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 的情况, 在未弄清病因时, 把二者联用, 不但延误正确的治疗, 而且还会引起继发性感染或药源性疾病;②阿莫西林+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二者作用靶位相同, 均竞争青霉素结合蛋白而产生拮抗作用, 合用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1];③将环丙沙星用于儿童:环丙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具有软骨毒性, 不宜用于儿童;④克林霉素+青霉素钠:克林霉素是快速抑菌药, 而青霉素钠为繁殖期杀菌剂, 二者合用会降低杀菌剂的效果。

3.3 用法、用量不合理

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临睡前服用:此药为复方制剂, 氟哌噻吨小剂量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低剂量时具有兴奋特性, 应在早上和中午服用, 临睡前服用反而影响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患者的睡眠;②在抽查处方中, 有芬必得胶囊、头孢氨苄缓释片, 每天服三次, 它们是缓释制剂, 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 以达到长效作用[2], 故只须每日服二次即可;③辛伐他汀和氟桂嗪未注明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发挥降脂作用, 该酶夜间活性高, 晚上服用效果较好;晨间不宜服用氟桂嗪, 该药致头晕、嗜睡作用明显, 宜夜间服用[3]。

3.4 重复用药

①西替利嗪+扑尔敏 (或赛庚啶) :它们均是H1受体拮抗剂, 二者合用会使毒副作用增加;②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二者均是胃动力药, 同属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作用相似, 合用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易发生。

3.5 溶媒选用不当[4]

5%葡萄糖+氨苄西林钠:氨苄西林钠稳定pH为5.0~8.0, 用葡萄糖 (pH=3.2~5.5) 配伍或葡萄糖氯化钠 (pH=3.5~5.5) 溶解静脉点滴欠佳, 应选用生理盐水 (pH=4.5~7.0) 或林格氏液 (pH=4.5~7.5) 为溶媒较为合理。

4讨论

不合理用药的存在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是医患纠纷的隐患。开展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意义在于提高医院药学人员的审方能力, 促进合理用药, 建议医院加强药事管理的协调、监督作用和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努力做到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药品。

摘要:目的对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了解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 提高药师分析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下半年门诊、急诊处方, 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主要原因为配伍不合理, 用法、用量不合理, 选药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值得重视, 应加强管理。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参考文献

[1]唐蕾, 王振宁, 等.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其对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11) :1435.

[2]毕殿洲.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01.

[3]刘晓琰.从处方分析谈合理用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11) :1073.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5月门诊处方, 经过审核, 挑选出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 进行相应的归类分析。

2 结果

在抽取的14 644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为535张, 不合格率为3.65%。

3 分析

将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 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药物的用法用量不正确

3.1.1 特殊剂型的药物使用不正确例如: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 (40 mg/粒) 口服, 20 mg/次, 每日1次。缓释制剂是运用特殊的制剂原理、工艺制成的一种药物剂型, 在使用时不可以破坏其胶囊的完整。相似的例子还有头孢氨苄缓释片 (0.25 g/片) 口服, 0.125 g/次, 每日2次。

3.1.2 给药周期不合理例如:

美洛昔康口服7.5 mg/次, 每日2次。因为美洛昔康在人体中的半衰期 (T1/2) 为20 h, 每日只需给药1次。

3.2 药物的选用不合理例如:医生给1例70多岁的老

年急性腹泻患者给予硫酸奈替米星0.4 g静脉滴注, 因为硫酸奈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药物, 此类药物对听力、肾功能有损伤, 不宜用于老年患者。另如, 有医生给予1例16岁患者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腹泻, 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药物, 因为此类药物对未成年人的骨骼存在危害, 故不可用于18岁以下患者。

3.3 药物配伍不合理

3.3.1 药理作用相拮抗例如:

0.9%氯化钠250 ml+青霉素640万U静脉滴注, 每日1次, 同时联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阿奇霉素0.25 g静脉滴注, 每日1次。青霉素是繁殖期杀菌药,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 而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为抑菌剂, 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 使细菌繁殖力下降, 这样就降低了青霉素的杀菌效果。

3.3.2 降低疗效的配伍例如:

有医生给1例肺炎患儿开具此方: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红霉素0.25 g静脉滴注。因为红霉素在酸性溶液中效价会显著下降, 不宜与p H值低于6的溶液合用, 而5%葡萄糖注射液p H值为3.2~5.5, 因此不宜合用。

3.3.3 存在安全隐患的配伍例如:

有医生给1例尿路感染患者给予环丙沙星口服0.2 g/次, 每日3次+碳酸氢钠口服1.0 g/次, 每日3次, 环丙沙星在尿p H>7时易出现结晶尿, 故应避免与尿碱化剂合用。

4 讨论

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07年1-12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 每月各抽取10日的处方, 共计3 125张, 处方样本基本覆盖全院门诊各专科,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依据《新编药物学》 (第15版) [1], 各药品以书面资料为依据, 如说明书、文献和书籍等, 找出处方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 包括用法、用量、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对不合理用药类型、处方张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3125张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5.5%, 不合理用药处方141张, 占4.5%。抗生素类药物处方972张, 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率31.1%,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处方共103张, 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73.04%。

3 讨论

不合理用药不仅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且还会影响疾病的疗程及预后,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2]。对门诊处方分析后发现:①不合理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占73.04%, 说明门诊的不合理用药以抗菌药物为主;②联合用药存在的问题较多, 或者降低疗效, 浪费医药资源, 或者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门诊医生对药物基本知识掌握不牢, 对药物的药理学和药动学缺乏了解, 说明医生应加强对药物基本知识的学习;④药房的调剂窗口应配备业务索质过硬的审方医师, 以便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 请医师及时更正, 但现状是多数药师专业水平达不到这一要求, 说明药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因此, 再审核处方时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 用法、用量、疗程不合理

①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由于部分医师对某些药物用法不了解或笔误而造成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如:硫酸吗啡缓释片 (商品名:美施康定) 一般2次/d 即可, 而某些处方中常写成3次/d;②用法不合理:肠溶衣片、控释片采用1/2片用法, 不仅破坏了该剂型的特殊骨架结构和释放系统, 也降低了药效, 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硝苯地平控释片[3];③剂量偏低:如医师为某30岁男性支气管炎患者开具处方:头孢氨苄胶囊0.125g×50粒, 每次0.25g, 3次/d。头孢氨苄成人口服常用量应为1~2g/d, 此患者口服剂量为0.75g/d, 用量明显偏低。抗生素用量不足不但不能产生抗菌效应, 还易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 降低抗菌药物效能;④剂量超大: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有采用大剂量和超大剂量的现象, 这样不仅会降低用药的安全性, 而且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医师为某扁桃体炎患者开具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 每次4g, 2次/d, 而其说明书的推荐剂量为2~4g/d。

3.2 重复用药及不必要的联合

同类药物或化学名相同而商品名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 因作用基本相似, 易造成重复用药并加重不良反应。如福辛普利 (商品名:蒙诺) 与贝那普利 (商品名:洛汀新) , 两药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用于治疗高血压, 联合用药会加重头晕、咳嗽等不良反应。不必要的联合主要表现在抗生素及杀菌剂联合应用方面:①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合用。例如阿莫西林与罗红霉素片合用。阿莫西林为繁殖期杀菌剂, 而大环内酯类为速效抑菌剂, 二者合用降低疗效;②杀菌剂与活菌剂联用, 如环丙沙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前者为杀菌剂, 后者为活菌素, 二者合用疗效降低。

3.3 选药不合理

未成年患者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会影响软骨的发育, 因此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哺乳期妇女选用氨茶碱, 因茶碱可进入乳汁, 引起哺乳婴儿兴奋或其它症状, 因此建议乳母用药期间暂停哺乳[4,5,6]。

综上所述, 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临床医生掌握药物相关知识不全面, 通常只注重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剂量, 而对药代学、劳动学特点、药物间相互作用、时辰药理学等方面往往忽视, 甚至出现像选择10%葡萄糖注射液作青霉素钠溶酶的常识性错误。因此, 强化临床医师对药学知识的学习, 全面掌握药品使用说明书内容, 尤其在基层医院, 应作为医疗业务重点工作之一。同时, 出现问题也暴露了基层医院药房调剂药师业务素质偏低, 用药把关不严的问题。药师也需要加强自身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患者提供质量合格药品的同时, 更要为患者提供如何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指导与服务。临床合理用药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医师应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医疗水平, 合理使用药物;药师则应转变服务模式, 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划价、调配转移到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药学科研上来;同时, 医院也应转变“重医轻药”的倾向, 努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只有三者有机结合, 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 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12月门诊处方3125例, 并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总抽查处方数的4.5%, 其中主要包括配伍或联用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滥用药物等。结论:只有医师、药师及医院管理三方面有机结合, 建立合理用药的监督机制, 努力开展药学监护, 才是解决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关键。

关键词: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8-39.

[2]张坚宏.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J].天津药学, 2003, 15 (3) :49-51.

[3]刘晓谈, 施安国.门急诊193份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 23 (9) :60-61.

[4]李明杰, 殷卫东, 崔渡.某职工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调整[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3 (9) :92-93.

[5]谢惠民主编.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83.

上一篇:预算执行制度下一篇:公司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