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的第一篇文章

2024-04-26

爱的教育的第一篇文章(共9篇)

篇1:爱的教育的第一篇文章

[爱的教育之开学的第一天读后感]这一篇是十月份写的哦,写了好多事呢,爱的教育之开学的第一天读后感。

先是写了今天开学,又写了开学之前的准备,后来再写学校的变化,和一些有趣的事情,读后感《爱的教育之开学的第一天读后感》。

好有意思哦!

没想到开学的第一天也可以写的这样有趣,这么好玩。

开来以后我得学会发现,发现各种各样的事,写成一篇日记。

(注:其实这本书已经读完了,不过写写读后感还是很有意思的嘛!)

篇2:爱的教育的第一篇文章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革命人民的革命口号。坚持+积累=希望,这是我为我自己列的努力工作的固定公式。其中的关键词就是——坚持。

刚才偶尔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很特别的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他说:我给大家讲个建筑工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的、有三个建筑工人在共同砌一堵墙,这时,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忙什么呢?”第一个头也没抬,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吗?在垒墙。”第二个人抬起头来说(励志文章 ):“我们当然是要盖一间房子。”第三个人边干 活边唱歌,脸上充满着笑容说:“我在盖一间非常漂亮的房子,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人们会在这里过上幸福的生活。”

过了很多年以后、第一个人仍是一名建筑工人;第二个人成了建筑队的带班队长;第三个人成了他们的总经理。

从这个短短的故事里可以体现出,心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在面对同一种环境下,每一人的心态都是不同的,也决定了每一个人的人生。人生很残酷的,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大家的起点都是从零开始的、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心存必胜信念,我想任何事情都难不倒我们。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这样你才是生活的强者,同样在逆境中寻找乐趣,不断的积累经验,这样才不会一事无成!

其实每一天都是个新的开始,一个坚持的机会,一个积累的过程,由此展现出的一个新的生活。我们应该学会活在美好的今日中,而不是永远活在对明天的空想里和对过去的留恋中。活在当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握现在,把握今天!为自己的明天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吧!

我还看到另外一本书上的另外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他说: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的一个岔口,每个人都要不停地做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必定造就不同的人生。其实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并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因为每一段人生都是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选择。

我这个人在过去的一段时日里,不是垂头丧气就是自我陶醉。回想起来我在早几年一步步几乎走的都是岔道,因此就无形中把自己的一段人生,塑造得如此无奈和焦 躁。浪费了好多年本应该是很宝贵的光阴。要是那个时候我就能够懂得人生的意义,就能懂得坚持自己的努力有多宝贵。虚掷的光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关键是现 在,如何再去努力地把它追回来。说不定我也许也会走上一条成功的道路。说不定啊,说不定!

篇3:教师生涯的第一课——教育实习

九月, 我人生中第一次听见学生叫我老师。九月, 我人生中第一次受到学生的掌声与尊敬。九月, 我人生中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坐在教室里听课。九月, 我人生中第一次站在讲台给学生传授知识……这个秋天, 我经历了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老师的转变。讲台上, 教室里, 办公室里, 国旗杆下, 操场上, 一幕幕场景, 一串串笑声, 一张张笑脸, 汗水与收获, 付出与感动共同见证着我的成长。回味在新源县塔勒德镇中学实习的这段日子, 觉得日子真如白驹过隙一般, 匆匆划过我指尖, 不容我挽留, 而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记录一下这段日子以来实习的所见所闻以及我的心灵感悟。

我实习的学校是新源县塔勒德镇中学, 这个学校离县城只有十八公里, 坐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到了, 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环境非常优美、教学设施也配备的十分齐全, 和我一起同来实习的还有三名同校校友, 来的第一天, 校长就召集我们大家一起开了个短会。会议上, 校长简要地介绍了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 如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情况、教学时间安排等, 同时对我们以后实习的主要内容做了简要说明, 会议上每个实习生认识了各自的实习带领老师。会后, 校长安排学校幼儿园的职工为我们新来的老师做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表示欢迎, 使我们更快地融入了塔勒德镇中学这个大家庭中, 下面就从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两方面谈谈我们的实习生活。

一教学工作

教学是作为老师的首要任务, 能否教好课,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认可与否, 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实习初, 我主要以听课为主, 讲课为辅。我听了不同数学老师的课近50节, 在每次听课前, 我都会认真阅读和研究教材中的相关章节, 并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如果是习题课, 则课前认真做完相关习题, 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 并内心设计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 认真记好笔记, 注意老师的授课方法, 课堂设计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 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 汲取老师的优点。并记下自己的疑惑, 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久而久之发现每个老师都拥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陈峰老师教学经验丰富, 上课的时候重难点突出, 教学思维逻辑性很强, 尤其板书非常严谨规范,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积极地去听课做笔记思考;而白英老师更偏向于让学生主动思考的那一类老师, 提出一个问题并不急于说出答案, 而是慢慢引导学生一步步寻找出正确的答案, 能把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无形地呈现在课堂上;赵娜老师上课时条理特别清晰, 就算这堂课没有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仍能把一节课讲得生动活泼。让我们这些毫无教学经验的实习生, 真的是大开眼界。塔勒德镇中学老师们用教学的睿智展示了他们的风采, 让听课的我们感叹, 听课真的是一种享受, 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听不同老师的课, 及时进行点评分析总结, 从中学习并形成自己将来教学所用的教学方法。

听课是一个铺垫, 是一个向他人学习、模仿的过程。关键还是如何把从别人身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听了一周以后开始上课, 且上课量逐渐增加。刚开始, 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 或多或少会有局促不安的感觉, 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欠缺, 课堂上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 难点不能突破, 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 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 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请教, 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帮助修改教案, 没有丝毫的架子, 有的只是更多的朋友般的亲切交流与鼓励。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 钻研教材, 认真仔细地备课, 写好教案, 积极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 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 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还帮助指导老师批改作业。批改作业, 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 写上激励的评语, 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 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因为我相信, 相对于批评来说对学生的表扬更容易使学生取得进步。

通过听课、备课、上课、评课, 再加上批改作业和测试, 我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一个教师的工作内容。在教学上, 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关键在于认真与爱心。有了认真的教学态度, 才能严谨仔细地准备教学内容;有了对课题的兴趣和对学生的爱心, 才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求最为合适的教学切入点, 收集资料, 钻研教材, 力求使课堂异彩纷呈。一般, 每次课上完后, 我都会仔细分析了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反响的部分, 分析失败不足的方面, 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很重要, 这改善了数学课堂的枯燥, 并且情景再现, 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奥妙。 (2) 突出悬念, 加强互动。悬念感对于学习兴趣的调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引起学生很高的兴趣。 (3) 对比之中见真知。对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比较双方的特征更为突出, 进而得出更为令人信服的结论。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并茂, 声画交融, 为教学提供大量多媒体实景资料, 直观生动。

二学生管理及班级管理

我实习的学校是一所民汉合校, 分三个校区:小学部、中学部和维语部, 虽然说是民汉合校, 但是汉族、回族人的比例占了不到百分之十,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居多。所以这对老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困难。虽然我的专业是数学教育, 但在实习期间, 学校由于师资配备不齐、教师专业不对口等等原因, 安排我带了三年级的科学和八年级的地理。在我所教的班级, 我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 平等的, 不管成绩突出与否, 在我心中, 他们都是最可爱的!毕竟是孩子, 每天要人看着管着, 孩子贪玩是可以理解的, 我尽最大努力寓教于乐, 希望孩子们快乐学习, 这是我希望的, 也是孩子们希望的。由于三年级刚接触科学, 所以我个人认为知识的多少不是当前的重点, 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最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目的是让他们走进了解一门学科, 而不是应试教育下的一门学科。当然, 现在严格要求, 正确引导很重要, 恰当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让孩子快乐轻松地学习!除此我还带了八年级 (2) 班的地理, 刚去的时候我感觉这是一个纪律散漫的班级, 后排的男生很调皮, 然而班主任孙老师在他们心中已经有了很高的形象, 后排的男生也很怕她, 只要她在场, 班里纪律就会很好。我刚接他们班地理的时候, 学生们都很好奇, 特别是后排很多男同学总在试探性地接近我, 这时班主任孙老师告诉我一个经验:对班里的学生要树立先严后爱的形象, 先不要和他们关系拉太近, 否则后面就很难管。因此, 带了两周课的我和学生都不是很熟, 但是我已经通过作业记住了全班24名同学的名字, 感谢孙老师给的建议, 在我后来上课的时候班里课堂纪律都很好, 我们一起实习的队友就有反面的例子:刚开始和学生关系太好, 导致后来上课纪律都难以控制。

实习期间, 由于带的是中小学生, 年龄都不太大, 自我组织和约束能力都还很差, 特别是个别学生更差。这就需要老师牵着他们走, 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在这里, 我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平时很严肃, 言语很少, 可是对管理学生很有一套。通过每天日常的观察和学习, 确实体会到了指导老师的方法。那就是:恰到好处和用心;该奖的奖, 该罚的罚;学生的事永远是大事。

在实习期间, 我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 深切地感觉到:做一位人民教师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过, 与此同时, 我也真正感受到了学生的天真可爱、单纯上进, 与他们相处多了, 也可以让自己永葆一颗年轻的心。虽然我离优秀教师这个标准还差很远, 尽管在教师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 我依然坚定着自己的梦想: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做教师, 不再是单纯地完成一个儿时的梦想, 而是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一个孩子的未来、一份社会的使命。

接近离别, 有太多的不舍, 不禁感叹:时间是漫长的, 也是飞逝的。每一天都充实度过, 每一天都和孩子们、老师们一起成长, 一起同心协力, 朝着同一个目标和方向前进!

很感谢一个学期以来学生们带给我的快乐和感动!

很感谢塔勒德镇中学为我提供一个成长和锻炼的平台!很感谢各位老师, 我们一起走过、努力过、欢笑过!也感谢我自己用心坚持, 不断成长, 不断改善!实习的日子是艰苦的, 身心是劳累的, 但我始终相信, 有心才会成功, 感恩才会越走越远!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 笔者开始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师实习之旅, 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 让初为人师的我, 体验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的崇高与艰辛, 也让我收获了教师生涯的第一桶金。本文将从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两方面谈谈我的实习生活。

篇4:我的第一篇文章

我的第一篇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观后感》发表于1957年1月19日的《辽市市报》。那一年,以“五四”以来进步电影的名义公映了一批二三十年代的影片。当时我正在辽阳高中读书。学校组织我们在距白塔附近的职工俱乐部观看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看后大开眼界,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回校后,在阅览室翻看了电影介绍,利用自习时间偷偷写成稿子,又偷偷寄给了创刊不久的《辽阳市报》。隔数日,在班级的信箱里突然收到寄来的几元钱稿费,并附有一张通知单。那种兴奋是无以言表的。因是署笔名发表,所以一直无人知晓。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始终没有忘记这篇小文,虽然它是稚嫩学生写的稚嫩文章,但对于一个尚未涉世而对未来又充满奇思妙想的青年来说,其意义却不同凡响。

2007年,省新闻出版局召开全省审读工作会议,辽阳新闻出版局一位女同志参加了会议,我突然萌生了通过出版局查找那篇文章的念头。会后我托省局报刊处同志帮忙,与辽阳联系。同年11月12日,省局电话告知我已联系妥,可直接去《辽阳日报》社资料室找李女士接洽。

趁天气尚未大冷,我于11月13日乘大客去了辽阳。车停在辽阳火车站前,出租车和三轮车拥塞在站前广场上。司机们大呼小叫地揽客。我不知道报社地址,为了节省时间,我上了一辆女司机出租车。车向右行不到一百米,就到了报社。这是一幢比较老旧的建筑,不似现在某些机关办公楼那样豪华气派。看时间11时45分,即将午休。我急忙上到四楼资料室,见到了李女士。说明来意,她拿出了1956年9月创刊的《辽阳市报》全年合订本,看来是预先准备好的。报纸为4版4开,凸版纸,印制粗劣。翻了两遍,没有找到。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是1956年,因为1957年将毕业备考,没有时间写稿。当年收到稿费后,星期日去辽阳市文化馆翻看报纸曾看到文章,不过没好意思留下来,所以一直没有报样保存。无奈,只好请李女士再拿1957年上半年报纸查找。李女士说报纸在仓库,刚搬家没整理,面有难色。大概因我远道而来,又是经省市新闻出版局联系的,还是把报纸找了出来。时至中午,李女士下午还要出去开会,她与我分别查找。在我翻查1、2月份报纸时,看到一则关于电影《夜半歌声》在本市上映的消息,立刻唤醒了我的记忆。当年《一江春水向东流》观后感发表后,曾想写篇《夜半歌声》观后感,已经开了头,后因学业紧张没有写成。由此推论,文章的发表肯定在此之前。果然,往前翻几页就找到了我那篇署名“光岳”的观后感。时间是1957年1月19日,三版副刊头题,几乎占半个版面,没想到那么长。

1957年,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重读文章,唤起两点感受,一是强烈的政治意识。一篇观后感,落点完全在思想内容上,看出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指向对一个青年学生的影响;二是文中不顺的词语和错讹的标点符号多没有改正,让我脸红。我是1 9 5 4年从大石桥的营口县初级中学毕业考入辽阳高级中学的。当时大多数同学都报考营口高中,离家近,易考取,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报考了离家远的辽阳高中。当时并不知道这两所学校都是省重点,可谓是稀里糊涂报名稀里糊涂被录取。辽阳高中的条件和环境很好,学生全部住校,地处辽阳南郊南林子,与首山相望。周边还有工农干校、辽阳师范和辽阳商校,堪称文化区。校舍是按照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同样建筑还有铁岭高中。1956年和1957年是建国后事件频发、动荡不宁的年份。1956年发生了波兰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危机。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更加尖锐。在中国,1954年发生的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及由此引发的肃反运动刚刚平息,中央发出了整风号召,在全国开展由上而下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动员人们给党提意见。那时的政治环境似乎很宽松,人们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时当家作主的喜悅氛围中,多数人口无遮拦的提意见。《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一大批电影正是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公映的,同时,还引进了《春》《秋》等一批香港电影。1957年6月,《人民日报》突然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政治形势急转直下,反右斗争由此开始,一大批在鸣放中提过意见的人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在我校,曾经教过我们语文的一位戴眼镜的南方老师被打成右派分子。1956年,学校有许多新变化,对老师,取消了坐班制;对学生,提出了减轻负担、减少集体活动、提倡个性发展的口号,课间也可到宿舍休息。随着反右的开始,这些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东西,很快都被取消了。我觉得,那三年高中是课程设置最多的时段。语文分汉语和文学;数学分三角、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历史分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历史;地理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还有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俄语、化学、物理、社会发展史、体育等20多科。课业虽然繁重,我们还是完成了学业。但不幸的是,这一年的高校招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年招生在19万到20万之间,这一年陡然缩为10万7千人,而且第一次提出了毕业生可下农村的号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见缝插针地干着“不务正业”的事。没想到成名成家的梦想竟有着如此大的诱惑力。闯劲可佳,但幼稚可笑。今天面对当年的文章,怎能不感慨万分。往昔的岁月一幕幕浮现脑际,昔日的青年学生已成今天的古稀老人,当年的风华正茂变成现在的老态龙钟。世事苍桑,人生倏忽。

是的,三年时间在人生中并不算长,但三年的高中生活留给我的记忆却是终生难忘的。对于那时的我们,未来虽然还是扑朔迷离的未知数,但渺茫的幢憬、希冀、幻想拉扯着我们前行。我与所有同学一样,单纯得只有一根筋,幼稚得只剩一条线。人们往往眷顾自己的青春,大抵正是那时的清纯和透明吧;也正是那时,无顾忌,少保守,敢想敢闯,即使有错误,也透着天真无邪的稚嫩。我的高中学习成绩不拔尖,但语文不错,曾担任该课代表。这倒不是我在这科特别下工夫,可能是那些杂乱的阅读帮了忙,我的作文经常被作为范文在讲评课上受到好评。我在课外可算得上是个不安分分子。我喜欢钻学校阅览室,翻看报章杂志,星期日常常步行到市内文化馆看报刊。我曾参加学校举办的以“我的理想”为主旨的普通话讲演比赛,我以“我想当一名作家”为题登上讲坛并获奖。几十年后的今天忆起这件事未免有些愧腼心跳,不懂深浅,不怕讥笑,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袒露心迹,见出一个年青人的闯劲但也透出不谙世事的幼稚。当然,那确实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老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挣扎,终究搭上了作家的边。1982年,我被吸收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并被选为理事,1991年又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加入辽宁省电影家协会,1985年又加入中国电影家协会。其后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电影评论家。从个人追求角度看,还算小有所成。在高中还有更大胆的事,一个学生,在什么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居然向学校提出了排演大型多幕话剧《海滨激战》的建议,居然得到同意,居然与另一个同学共同导演,居然在校大礼堂隆重演出,居然受到了领导和同学的欢迎。现在想来觉得后怕又可笑,正应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俗语。此前,我曾参加过学校的话剧演出。那是高年级同学编排的一出独幕话剧。剧名和那位邀我参演的同学名字已经忘记。话剧表现的是学生应努力学习、遵守纪律、防止敌人破坏的主题。我在剧中扮演一名教师。那是一次全校性的汇演活动,借用白塔公园附近的辽阳师范学校礼堂为会场。这是我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郑重演出,虽然紧张,毕竟顶下来了。可能就是这次演出给了我敢排《海滨激战》的勇气吧。干出这种大胆近乎荒唐的事,符合年青人性格特点。

五十年后查找当年那篇文章,并不是它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它稚嫩,没有今天这样老到,但文中却跳动着年青人的激情。更可能是人到暮年的一种怀旧情结使然。从一定意义上说,那篇小文在我的人生旅途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有特别重要的纪念性。它鼓起了我的希望之帆,助长了我的梦想;它使我看到,我有可能成功。这就是它对我的宝贵之处。当年编选《漏痕集》时,想到了应该收入这篇文章,但因年代久远,社会颠簸失常,加之“文革”的浩劫,资料怕已荡然无存,万没想到《辽阳日报》的同志们把资料保存得如此完好。据李女士说,原件都被水浸泡了,这些是抢救出来的复制品。感谢他们的责任感。

篇5:爱的教育的第一篇文章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要有信心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成功做好。

我看过一篇故事《就差一块砖》这个主要讲了:一个同学个子很矮,教官叫他翻越障碍墙,他因为没有信心,不敢去做,教官就鼓励他,他终于跳过去了,教官之后对他说:“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 我从这个故事想起了一首诗《别以为……》:以为是悬崖,当我们凭着信心勇敢地走上去的时候,踏空的脚踩上的是坚实的地。以为是绝境,黑暗里面触及的.,是神递来的可靠的绳索。要凭着信心和神的带领,向前走。

想起一首歌,高高兴兴地唱:“追求,我怕你了吗?……再一步也不过是悬崖。” 我以前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根本不敢举手,害怕说错了之后被老师骂,所有我就不敢举手发言,我自己的知识也变得很少了,写作文写的句子一点儿都不优美,有时我还不会写,那时我的脑子里面一片空白。

自从我学了这一首诗之后,我上课变得积极了,也敢举手起来发言了,我自己的我自己的知识也扩大了,如同是一个小河里的水越来越多,变成了一片大海洋。我在课上也专心地听。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在了脑子里,在写《补充习题》的时候,我把我学到的东西,仔细的思考了一遍,再整理一遍,在对号入座,写在了本子上,结果老师一批对了。

篇6:爱的教育 文章

老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每个老师的爱都是不同的,但是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教育我们,各种各样的爱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条河,滋润着我们心中的嫩芽。

我们的班主任待我们十分的好,她就像我们的大姐姐,班里筹钱买花,老师主动帮我们张罗,找人帮我们拉花,老师因此而没有吃上饭。我们每次犯错,老师会批评我们,惩罚我们,但终究会原谅我们。

数学老师是一个幽默十足的人,在她的课堂中,我总是很快乐,她有时会亲切的摸摸我的头,有时还同我们笑谈,遇到不会的题,她不会嫌弃我们太笨,而是一遍又一遍的为我们讲解。

文综老师像妈妈一样,她讲的课很生动,就像把我们带进了课本中的情景,但她有时也会很严肃,但这通常都是我们犯了错。不过我知道,这是为了我们好,爱我们才会管我们。因为爱才会教育。

我们班的成绩很不好,经常惹老师生气,但老师并没有放弃我们,依旧像往日一样给我们上课。

其它老师也是,英语老师很负责,体育老师很细心,音乐老师很美丽。。。他们都非常疼爱我们,都不辞辛苦的给我们上课,都用爱来教育我们。

老师用爱给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用心去珍惜,用行动去回报,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去爱老师。

篇7: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参考文章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参考文章 篇一

在暑假我看了几本书,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最大的书是爱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全书以一个“爱”字贯穿始终,看到书名就使我思考,在这个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呢?怎么做才能做到爱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和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走进爱的城堡,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描写了发身在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的感人小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尚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每一个字都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在这当中,我找到了答案。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此外,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读了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爱是什么,爱是用不完的空气,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爱是一方广袤的天空。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参考文章 篇二

《爱的教育》读后感这本《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这本书让我们走进了一个爱的世界,在书中讲了许多爱的故事。这些爱也许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也许在我们的身上曾做过:比如《争吵》﹑《考试》﹑《最后的考试》﹑《告别》等一些故事中有我们自己身边的爱。这些爱像空气,像风一样从我们身边掠过,让我们一次次感到爱无处不在。在同学之间,订正时悄悄地对我说一句:“这个字漏写了”或是“这句话不通了”等一些小小的提示语,让我感到了爱。又比如家庭中的催促也让我感到爱无处不在。早上,妈妈催促我“快起来!”“快吃饭!”“上学要迟到了!”中午,我拿来了一些作业,妈妈又催促说:“快点做!”“别玩了!”“作业做好开饭!”晚上,妈妈又开始催促我“作业做好早点睡!”“早点睡着,明天可以起早一点!”这也是母子之间一些小小的,令人忽略的爱,这些爱就在我们的的大家庭中。最后,我想说的是:“爱,好比是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参考文章 篇三

在本学期里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着作《爱的教育》主要讲解了父母与孩子的爱老师对同学的爱,这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以一个四年级孩子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的7月份在校内所见,所闻,所感一个个·看起来那么渺小,而在我心里波荡起感情的波澜让人久久不能难忘,而那一段更让我羞愧万分。

有一个孩子家里贫苦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马戏班,那个孩子受了7年的苦吃遍了鞭子的抽打,终于有一天他逃了出来,他去了意大利大使馆,大使给了他一张船票让他是返回故乡,可是他在船上没有钱买吃的,有一些人就济他,给了他了一些金币,可是那些人背后偷偷说意大利的坏话,那个小男孩听见了,把那些人的钱扔了回去大喊说:“你们这些人的钱我不稀罕要”这让我很感动,我也要向他学习一个爱祖国,爱国家的少年。

谢谢这本书陪伴了我的三个月,这三个月中我明白了许多知识,让我见见地长大了,我所以要多读书让书香围绕我的周围。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参考文章 篇四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通过自己的儿子的日记而改变的一部小说,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发生在四年级,以一个小孩子安柯利为主人公发生在他身边的事。讲述了他身边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以及他身边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令我最感动的还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叫《小抄写员》。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裘里亚的少年。他的家里非常贫穷,爸爸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还要兼职抄500份纸条以贴补家用。沉重的工作让父亲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于是裘里亚就开始都偷偷地帮助爸爸抄写纸条。长期的熬夜造成裘里亚睡眠严重不足,搞得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爸爸不明情况,于是就责备他,他只能忍着泪水,继续偷偷的帮爸爸抄写。终于,有一天爸爸知道了此事,他们一家抱到了一起。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认为没有错,因为现在的我们,只知道依赖家长生活,都过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没有人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在想如果我是裘里亚,在爸爸训斥我的时候,我绝对会不干了,并很愤怒地将事实的真相告诉他们,并摔下那些纸条转头就走,根本不会还像裘里亚那样忍着泪水,一声不响默默忍受。这就是爱的力量!

泰戈尔说过:“爱就是充实了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就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是爱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精彩,是爱让我们的人生有喜有哀。爱是奉献,我们有付出,我们也有得到,爱让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老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参考文章 篇五

今天,我读完了《爱的教育》,我认为它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可以让人心中感受到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出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同时,还会有非常打动人心的每月例话。

这其中,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六千英里寻母》:玛尔可的母亲去阿根廷当女仆,一年后,她音信全无。玛尔可决定去阿根廷找她。他上船之后没有熟人,只有一位老人时不时的鼓励他。到了阿根廷后,便根据路人的指导来到他母亲的住处,谁知他母亲早就和主人搬走了。玛尔可就根据现在住在那里的绅士的提示来到勃卡,找到另一位绅士。让他送玛尔可去洛费留,然后去可淮特市。可他到了勃卡后,才知那为绅士不在,而玛尔可还被他家的仆人骂了一顿。正当玛尔可感到很无助的时候,船上的那位老人看见了他,并带他来到了一家意大利人的店里,给他筹钱,玛尔可很感激那位老人。次日,玛尔可乘船去可淮特。几天以后,他到达了可淮特,并想乘粮车到杜克曼,可商贩“头脑”说这不是去杜克曼的车,你去那下车还要走几十英里。可玛尔可却坚持要上车。粮车也只好带着玛尔可走了,几天后,车夫们就开始虐待玛尔可,只有“头脑”关心他,可怜的玛尔可熬过了这段时光,可是下边他要徒步走几十公里,他每日都在努力向前走,为的就是找到母亲。

玛尔可好不容易到了杜克曼,可别人说他母亲去了塞拉地罗,这对玛尔可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可那人说只要五六个小时就到后,玛尔可就急忙向那边赶。可他还不知道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了,但她只要动一个手术就可以活过来了,可是她却不愿意。就在她觉得不行了的时候,玛尔可找到了她,他母亲很激动,决定做手术,也活了过来。

玛尔可凭着自己的勇气,在异国异乡走了六千英里独自一人寻母。我为玛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

篇8:爱的教育的第一篇文章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自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①这是终身教育的代表人法国的保尔·朗格朗在其《终身教育引论》序中对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终身教育思潮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它主要是针对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而提出来的,它强调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然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与时间、空间、资源等的矛盾异常突出。面对面的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当“灌输式”的教和“接受式”的学相适应才算是学习,很难想象一位知识信息传播者能给相隔千里之外的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水平的众多人群授课。显然,这种观念不能适应当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要影响,因为远程教育理念和手段已经把它变成了现实,“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在是讽刺,而是对远程教育价值的肯定。从教育的模式角度讲,终身教育为远程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实践对象、内容等,而远程教育则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工具、手段和途径,同时也为终身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技术前提。

二、远程教育的特征及模式

远程教育诞生于19世纪工业革命技术蓬勃发展时期,它的产生要早于终身教育思潮的出现。国际上著名的远程教育研究专家之一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博士提炼出了现在最为远程教育工作者认同的远程教育概念和基本特征。基更于1991年提出了远程教育的定义:“远距离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教育致力开拓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整个学习期间,学生和教师处于准永久分离状态;学生和学习集体也在整个学习期间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以集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的人际交流(这样与自学计划区别开来);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交流是可能的(这样与其他教育技术形式区别开来)。它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的教育过程。”②而这一基本概念是建立在对远程教育基本特征分析总结基础之上的。德斯蒙德·基更综合多位远程教育学者、专家对远程教育的定义,通过归纳和分析,概括了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师与学生分离。2.教学组织的作用。3.技术媒体的使用。4.提供双向通信。5.学习与学习群体的分离。6.工业化。”③德斯蒙德·基更的研究成果对世界各国的远程教育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及其重要影响。

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远程教育对终身教育的价值,一般把远程教育分成以群体为基础的模式和以个体为基础的模式。以群体为基础的远程教育和培训是指通过音频或卫星把分散于不同地方的教师和学习者联系到远处的一个网络教室中,它既适用于全日制学生,也适合于业余制学生。以个别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把教师和分散于不同地方的不同学习者个体联系起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模式,它适用于任何个体学习者,它的方便快捷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远程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广泛,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所有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需要学习的人提供随时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终身教育通过远程教育而发展,远程教育通过现代远程技术而实现。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分析表明:移动技术(Mobile Technology) 和因特网(Internet)是远程教育今天和未来的两大支柱。移动电话(Mobile Phone )和移动电脑(Mobile computer)是两种特别适合于终身学习者的技术;因特网尤其是www是长期以来已经出现的最成功的教育工具,有些研究已经勾勒出新一代的终身学习者——这些人每周只需用20个小时在电脑屏幕前用WEB访问,用HTML书写,无需离开机器半步就可完成期望培训的课程。显然,远程教育离不开远程技术,终身教育还得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可能普遍化。

三、远程教学的形式与发展

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远程教学。远程教学(Distance Learning )几经发展变革,形成了它独有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它是实现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和集体化教学向网络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基本方式和根本途径,也是实践终身教育的根本内容和基础。远程教学经历了分别由函授、广播电视教育、多媒体辅助教育软件和网络教学等为主导的发展阶段,现阶段网络教学的成熟和完善给远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网络教学(Teaching Network)是一种按需在线教育,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对Internet的访问,综合应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在音频会议(Audio Conference)、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和多媒体数据会议(Multimedia Data Conference)等的基础上,在计算机网络上构造一个虽然身居异地,但如同面对面一样的虚拟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世界各地的每一个教育者和学习者不但完全根据自己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而且随时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等;在没有粉笔、黑板等的教学环境里,不但实现了一般的教与学的活动,而且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解决了传统教学无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无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困境。远程教学让终身学习变成了现实,终身学习是实践终身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当然,远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待于教育者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技术的不断提高、成熟以及学习者辨别、选择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来学习的能力的继续提高。

远程教育教学和终身教育的结合实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远程教育教学打破了终身教育发展受时间、空间、资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不必为学习而加入各个学习群体,面向纳税者和家庭主妇、住院病人、流动工人、旅行者、在押犯人等任意集体或个体;远程教育教学以它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广泛性、节约性、多样性、便捷性、个别性等特征必然而且应当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主导因素、成为21世纪终身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

摘要:教育应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终身教育只有突破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远程教育在这方面显示了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它无疑将成为我们进行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远程教学的发展还得归功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终身教育,远程教育,远程教学

注释

1[法国]保尔·朗格朗.周南照等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爱尔兰]德斯蒙德·基更.丁新等译.远距离教育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篇9:爱的第一百种语言

我侧身、低头,默默地静坐在一个角落里,视角所及,全是乳白乳白的墙。这些墙体已经色泽暗淡,毫无光泽。我将眼光略略地抬了抬,看到了门后面的一个人影。

这个人影高高的,留着明显老旧的齐耳短发。我的口很渴。我用力扭了一下身子,直了一下腰,喉咙里就发出了一阵阵的“咕噜”声。她回过头,看着我,没有说话,径直走过来,端起我面前的杯子。我将头稍微偏了偏,她把杯子放在了我的嘴边,然后倾斜,水就流进了我的嘴里。

我和她无需用其他的方式交流,我们之间没有语言,但哪怕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动作或是一个不经意的暗示,她也能很准确地理解我的意思。我们这样已经好多好多年了。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就只有我们两个人。

她在房间里来回走动,手里收拾的全是刚才被我弄得满地都是的一些物件。一会儿之后,她抬手看了看表。看完表,她又走近了我,将我的身体在轮椅上摆好,拍了拍我的衣服,然后从椅子的边上,拿出了几根链子,轻轻地套在了我的两只手上。这样,我的整个身体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椅子里。因为我的脚从来就没有过知觉。用链子套住我的手,这也是好多年前就形成的习惯了。从我对这个房间有丁点的记忆开始,我就经常受到如此的待遇。

她把我的身体固定好了之后,照例又呆呆地站在我的身边,痴痴地看着我。每次她这样的时候,眼角都会流出一点一点的泪。这次也不例外。她的泪先是断断续续的,后来就直如滂沱。我静静地坐着,还是不发一言。因为我不能说话。

良久,她用手擦了擦眼角,低下头,在我的额头上亲了亲。我感觉一股温暖就如一丝细细的天鹅绒,直飘进了我的身体。之后,她开门走了出去。

这样的事情,每天至少要发生两次。一次是早上,一次是中午。

我看着她走出去,先是安静了一会儿,然后我觉得手上的链子是那么的不舒服。我讨厌这玩意。像以往一样,她一关上门,我就用力挥动着自己的手。

我不停地用着力。椅子在我身体的作用下不断地转换着方向,后来还向前滑动。我感觉自己的手隐隐发疼。但我顾不上这么多了。

椅子依然在滑动着。突然,我感觉自己的手得到了解放,一只手上的链子断了!我有了一种释放的感觉。我一阵兴奋,继续挥动着另一只手。这时,椅子越滑越快。但我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就在我感觉自己的另一只手也要摆脱束缚的时候,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头,重重地撞在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上,然后我的耳际就传来了一阵轰隆巨响。我瞬间就毫无知觉。

醒来后,一大群人围在我的身边。他们用毫不避讳的神情在说着什么事。他们说,就是这个傻子,他母亲出去工作了,他却在家里把煤气罐弄翻,还引起了煤气泄露。幸好隔壁邻居听到了“砰”的一声巨响之后及时叫警察开了门,才没有酿成大祸。我不知道他们说的“傻子”是谁。但我却看到他们都在望着我。我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床上,浑身无力,周围好多来来去去的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

一会儿,每天都用链子把我绑起来的那个人赶来了。她满脸灰尘,神情倦怠,眼神中却似乎很是焦急。她坐在我的旁边,一下抱着我的头,“呜呜”地哭了起来,泣不成声。周围的人都在摇着头,好像很无奈。我听到一个人说,不容易啊,十五年,十五年如一日地独自照顾着自己的这个弱智儿子,还没有正式工作,全是打点零工,捡点破烂,难啊。其他的人都表情夸张地摇着头出了这间房子,有的人走时脸上甚至还流满了泪。

我发觉她搂着我的时候,我的鼻孔出不了气,窒息得有点难受,好像那链子绑着我时的感觉。于是我便用力動了动,想挣脱那个怀抱。她却更用力地将我揽在了怀里。我感觉到她脸上流出的那一行一行液体流到了我的脸颊上,暖暖的,涩涩的。

我很生气。每次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都怕她那含着苦味的泪水流到我的嘴里。我害怕苦味。我用尽了全力想挣脱。

这时,我听到她说话了,语气似乎很悲伤,她说,小辉,我也实在是不想把你绑起来啊,但妈要挣钱,又雇不起人照顾你,不这样,妈也没有办法啊!妈怕你一个人在家乱动,会出事,才用链子把你绑起来的呀!

说完,她又用力抱了抱我,嘴里还在喃喃自语。我却从她的自语中又一次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词。这个名词每天都要从她的嘴边说出来好多好多次。我有点困惑,张了张嘴,却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声音。我吃了一惊,我可是从来都没有听到过自己的声音啊。莫非这声音就是所谓的语言?我有点疑惑,我曾经想过语言的好多种形式,如果我会数数,我相信至少会有99种。但今天,我却明显感到,从我嘴里发出来的这种声音,给我曾经想过的那99种都绝对不同!我听到了那声音,那声音是我说的一句话,也是我记忆中自己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是妈啊?

那个正流着泪紧紧抱着我的人一听,猛然一怔!之后她就露出了极度惊喜的神情,然后就马上将自己的脸,又紧紧地贴在了我的脸上,无一丝丝的空隙。

我感觉我的整个脸都被泪水浸透了。一股温暖就如一丝细细的天鹅绒,直飘进了我的身体。

(潇湘无极摘自《中华工商时报》)

上一篇:致星月时光作文下一篇:郑庆伟_自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