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主题教育

2024-05-17

一年级语文主题教育(精选8篇)

篇1:一年级语文主题教育

小学语文“情境教育”主题课堂教学比赛一年级评课稿

小学语文“情境教育”主题课堂教学比赛一年级评课稿

3月31日周二共上了六节一年级的课,低年级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一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二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

优点:

1、课前谈话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在课前每位上课的老师都与学生进行了5分钟左右的课前谈话,缩短了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

2、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课堂教学能根据教学设计,授课内容准备充分,以谜语、看图等形式揭示课题,讲课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教学中强调读书、写字姿势等学习习惯,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一年级正是识字的高峰阶段,学生认的快,忘的也快,它要求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老师们均能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巩固生字词,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例如《美丽的小路》一课,教师在学生认识了生字以后,用马里奥叔叔的大转盘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巩固识字,《两只小狮子》一课教师采用摘苹果、青蛙跳伞、走迷宫等多种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识字,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习效果很好。

4、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变通,体会词语的精妙。例如《四个太阳》一课,执教教师让孩子转换角色,扮演秋天金黄的落叶去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小朋友们,快来尝尝水果吧!”“小猴子,快来呀,葡萄又香又甜,快来品尝吧!”„„学生在亲身体验、在邀请中,体会到了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和快乐的心情,感受到落叶的热情,也很自然地理解了邀请的含义。

5、关注学生。教师语言亲切,对全体学生给予关注与尊重,鼓励与赞赏,激发了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教师语言富有童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如《四个太阳》一课,虽然是上午最后一节课,但学生听讲状态就比较好,因为王雪老师时刻提醒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抓住小学生容易满足的特点,夸奖、鼓掌给予学生极大的鼓舞,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不足:

1、缺少情境的创设。本次赛课的主题就是“情境教育”主题课堂教学比赛,但这几堂课情景教学渗透不够。

2、导入新课时间太长。有三位老师导入环节就用了5-7分钟,有些与课文不相关的内容可以放在拓展环节进行。

3、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学生读错字音时,教师要能及时引导学生改正。在学生没有准确读出或读不出字音时,可以请个学生来帮帮他,在帮忙的学生读后再请他读一读,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能让学生学会的机会。还有个别学生或注意力始终不在课堂上或没有跟上教师节奏,老师都要善于观察,把他们吸引到你的教学中。

4、有的课堂容量太少,课时划分不合理。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一节课只进行了识字、写字的教学,虽然字词学得很扎实,但没有进入课文,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算短,如果在第一课时不进入课文,那学生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学习任务就比较重了。30分钟的教学,我们应该有个合理的取舍,识字环节中三个游戏我们舍去两个是不是就有时间带领学生走入课文呢?《识字四》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识字,但识字方式过于单一,如能借鉴《荷叶圆圆》一课中的识字方式,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训练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在训练时要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6、板书设计欠合理。《称象》一课除了课题没有板书的内容;《美丽的小路》一课是否有必要把识字方法全板书在黑板上呢?我们可以让孩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去讲他们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再由老师顺势指出。如学生在识记“堆”这个字时,学生可能会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也可能会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这时老师再让学生比较换偏旁的这两个字,告诉他们像这样相像的两个字就叫形近字,我们就可以用“形近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篇2:一年级语文主题教育

田家寨小学 李文莉

小学语文一年级关键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识字、朗读、写字、诵读经典等语文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及语文素养。开学一个月来,我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与自主互助课堂的相关材料,并初步实验,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主题阅读学习”的实施不仅要求老师的思想要跟上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而且要求学生的思想也要与课改同步。所以我平时的教育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拼音教学中有很多插图极富人文性,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他们编成一个个的小故事或一段话说出来。并鼓励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同时,对知识丰富,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及时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鼓励,还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在老师的检查评比中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通过内在的、外在的激励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阅读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鼓励学生生活中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这也需要老师根据识字教学的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

1、在生活中识字。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这样只靠课本的识字量是不够的。在开家长会时,我就对家长讲明了识字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识字。如:电视上、食品包装上、报纸上或自己查字典认识的,也可以从广告牌上认识……另外当孩子学了拼音之后,让孩子试着去自己读书,去广泛的接触汉字。家长并且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识字的乐趣。

2、经典诵读。一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及《弟子规》,每周把要背诵的内容抄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在背诵的同时

对字也有了一定的印象,长时间相信孩子会认识很多字的。通过这些资源的开发,学生们的识字量一定会大大增加。

3、课堂延伸。在学习生字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想出了许多形象、巧妙、有趣、甚至于是创造性的识记方法,如:学生认识了“门”时,接着让学生知道门里有木就是闲,门里有马就是闯,门里有日就是间……背诵完了《咏鹅》这首诗后,认识了“鹅”,接着我就把带“鸟”子边的生字全教给学生。如:鸭 鸦 鸡等。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本课的字,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面。

三、鼓励学生读书,讲故事。

本学期期中以后,我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故事之精彩一定会吸引孩子的兴趣,提起学生的胃口。然后明确告诉学生每天回家拿出15——20分钟读书,把看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同学们听,凡是讲的好的让家长在家及时评价,到校后利用各种机会讲给同学听。最后参与班级评比。好多孩子尤其对成语故事情有独钟,表现好的有“严进潭,宋有志,陈家辉、杨德龙”等同学。

篇3:一年级语文主题教育

一、感恩从爱父母开始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 感恩首先应从爱父母开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发现文本中“孝顺父母”的“好榜样”,引导学生感谢父母,并且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晚上,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 我给他们送上水果,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习作《在家里》)在学习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拓展了一段情境,触发学生内心对父母的爱。 我带着羡慕的表情对学生说 “如果曾老师是那位妈妈该是多么幸福啊 ! 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我的孩子会给我送上(水果);当我口渴的时候,我的孩子会给我(端一杯茶);当我在学校忙碌了一天,跨进家门的时候,我的孩子会(递给我一双拖鞋);当我累了的时候,我的孩子会帮我 (捏捏肩膀捶捶腰 )……”一年级的学生纯真而又率直 ,不一会儿工夫, 他们就加入了这场帮父母的大讨论中。 我趁热打铁:“孩子们,说到就要做到。 从今天开始,看谁能坚持每天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个月后的家长会上, 家长们纷纷向我汇报:这一个月孩子每天在家里争着为爸爸妈妈端茶、送水。 多好啊! 爱自己的父母,为家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已经跨出了爱的第一步。

二、感恩从爱同伴开始

伙伴是一种相知,一种相契,一种相思,一种相辉。 感谢伙伴,感谢他们用帮助和安慰,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友爱。 同伴之间的友谊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在语文课堂上,我利用友谊为主题的课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同伴的好”,对学生进行“爱同伴”的感恩教育。 “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一起。 刨刨土,捉捉虫,青草地上做游戏。 ”(《在一起》)这篇儿歌很有画面感。 两个小伙伴(小黄鸡、小黑鸡)一起劳动(刨土),一起学习(捉虫),一起玩耍的场景非常生动。 这样的场景简直就是我们小学一年级孩子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也是感恩同伴的好文本。 于是,我创设情境丰富了小黄鸡和小黑鸡共同劳动的场面。 “孩子们,你就是那只小黄鸡,或者那只小黑鸡,你们是怎样刨土的? ”一个学生说:“我们不停地用爪子抓开地上的草。 ”“累不? ”我顺势一问。 “不累。 我们一起合作,我刨一下,他刨一下。另一个学生说。 “对,我们在进行刨土比赛,看谁刨得快! ”旁边的学生抢着说。 “那你们捉到虫子了吗? ”“捉到了,我捉到了一条大青虫。 ”一个学生笑着说。 “你吃了吗? ”我转头问抢答的学生。 “吃了,我们分着吃了。 ”他边说还边咂吧咂吧嘴巴,似乎,他就是那只享受了大餐的小鸡。 “小黄鸡、小黑鸡,看得出来你们非常高兴。 可是小黄鸡,今天只有你自己在草地上,你还是干同样的事情:刨土、捉虫。 说说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吧! ”我转了话锋。 “我有点不高兴了,没有伙伴,一个人很无聊的。 ”一个学生皱着眉头说。 “小黑鸡,你呢? ”我又问另一个孩子。 “我也不高兴,多闷啊! ”“孩子们,你们说得多真实啊! 还是有个伴好啊! 你们在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游戏)! 一个人的快乐变成 (两个)人的了,一个人的辛苦被两个人分担就减少了一半 。 ”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表情, 我又说:“要珍惜这份难得的友谊啊! ”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注意到孩子们在交往中经常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孩子们变得大方、懂事多了, 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少了。

三、感恩从爱花草树木开始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学校环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 因此, 教师要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观察学校的自然环境,认同学校环境,并且让他们融入环境,珍惜周围的一草一木, 这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里也有这个主题的课文。 “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你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 (《轻轻地》)可以看出, 作者对小草的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而学生们在朗朗上口地朗读儿歌的同时,心中也沐浴着爱的阳光。 我问学生们:“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棵被呵护、被疼爱的小草,你想说什么? ”很多学生会很自然地说:“谢谢你,小兔! ”“谢谢你,小狗! ”有一个学生还学着课文的语气对我们班的“小冒失”小K说:“小K,小K,你慢慢走。 要是你弄疼了葡萄,我就不跟你好。 ” 小K同学的脸刷地红了,他轻轻地接过话题:“谢谢你,小J,我保证以后不摘葡萄,只远远地看。”我表扬了模仿课文说话的学生,也肯定了小K同学知错能改的积极态度。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又目的明确地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爱护环境的主题教育。

四、结束语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在小学低年级,感恩教育可以与语文学习同行。 感恩教育从“爱”开始,用语文课本中的“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爱”;用语文课堂中“爱的榜样”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身边的一花一草,爱大自然的一切。 一个懂得爱的学生,才会珍惜外界的存在;一个会表达爱的学生,才能很好地践行感恩。 总之,小学低年级感恩教育要从语文课堂开始,从爱开始。

摘要:感恩教育要从“爱”开始,用语文课本中的“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爱”;用语文课堂中“爱的榜样”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身边的一花一草,爱大自然的一切。

篇4:一年级语文主题教育

关键词:教学 个性态度 交流情感

一:教学中带入感情,正确引领学生的学习

语文中的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语文的愿望和推动力。一年级的小学生初入教学,一切都会觉得很新鲜,有趣,有学习的动力。但是只有教师正确的进行引领,才能使之更快的投入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是觉得语文课程好玩、丰富,等学的时间久了、深了,就会觉得枯燥,难懂。因此,教师要正确的抓住学生的兴趣,使之热爱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突破传统的教学,带入情感教育。下面就谈谈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教课中要运用情感教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交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加入情感,刺激学生感官,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一年级学生初入学习拼音的时候,一定要运用情感教育,点播学生学习。可以利用道具,比如a、o、e等单词的时候等带领学生制作模具,还可以要学生进行对拼音的模仿,要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室中要有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下足功夫,根据要学习的课程来布置教师,先从感官上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再展开教学。这样使学生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根据学生需求,激发感情。感情是需要激发才会出来的,不是平白无故的就能带动出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准备题材,比如准备一些音乐、图画或者一段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起学生感情,要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实现有效教学。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

学生的心理特征可简单的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的学生性格开朗、大方、活泼好动,并积极、勇于回答问题,善于交际,因此能很好的跟上教师的脚步,能够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怕出错,不怕被“笑话”。内向的学生文静、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善于交际。

外向型学生由于太好动,可能不会静下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方式就会比较凌乱;内向型学生国语沉静,不善于表达,口语水平就不善于提高。因此。根据不同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带入不同的感情进行教学,使不同性格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这样的教学,就十分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整体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完善自身。

三:课堂交流品味情感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首先,要巧妙的进行课程的导入,使学生对语文课程上的问题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表扬。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大多文字优美,清高丰富,,通过教学交流,会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如:

(1)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时,老师可以讲述相关的故事来记性引导,然后要学生认真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学生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进行提问:

①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板书:小竹排)

②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祖孙二人,他们正在谈着什么,孙子手中抱着一只鸡,身后有一箩筐的米)

③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

调动起来学生来积极回答问题。

(2)学习课文《花木兰》,。课文是一个剧本,讲的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崇高精神。

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多幕剧本,共三幕。

第一幕,讲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她孝敬父母,为父母着想,身为花家的女儿,在父母开明的教诲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为花家带来荣耀,在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上战场的紧急时刻,她挺身而出替父从军。

第二幕,讲在从军路上花木兰与去参军的李大哥、张大哥、刘大哥不期而遇的情景。在这一幕里,重点讲述了花木兰用具体事实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道理,帮助刘大哥认识“当男子太亏了”的错误思想。

第三幕,讲花木兰凯旋而归,与家人团聚的情景。她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战功卓著,巾帼不让须眉,忠孝两全。

在学习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切入感情教学,使学生理解当时花木兰所处的境地,多做的事情的伟大性,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要学生画出自己对课文中花木兰的认识,用具体的图画形式表现出来,增加教课的色彩,与学生进行交流,品味情感。

情感的教学,就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情感的感化。

参考文献:

1、朱伟彬《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5:一年级组语文主题教研活动记录

同年级备课记录:

《北风和小鱼》是我们一年级语文组教研展示课。这节课,我们围绕低年级组的教研主题《字理识字,品字析词》,走进文本,与文本亲密接触,感悟教材的内涵。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定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彰显北风的“得意”以及小鱼的机智勇敢,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感觉北风的凛冽,感受雪花的美姿及其作用;接着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北风是如何得意的,再借助品读让学生感受北风的.傲慢自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升华感情。

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古汉字的构造特点,深刻理解字意,我们翻阅了有关知识书籍,把字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既识记了字形,又了解了字意。

14周,在第一次试教后,老师们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先肯定好的,如:认为引导学生随文学字词,抓住“北风”的“得意”,小鱼的“不怕”这一主线引导品读,有意识的渗透字理识字方法,引导学生随文

识字,如引导学生随文学习生字“口”“气”“毛”“知”等,在析解生字“口”“气”时,还让学生做吹一口气的动作,对“毛”“知”的析解也很到位,凸显我们的教研主题,体现了低段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不仅明字形而且懂其意。教学中,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厚实,还创设引读的情景,力争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每个环节你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然后,老师们提了几个建议:切入点不够明了,表达方式不够简练;帮助学生总结识字的方法不够到位,如果在字理识字方面更透彻的讲解效果还会更好;如果能将解说字理与画些简单的文字画学生会记得更深些。如在学习“气”时,先向学生说一下字理:气是象形字,古文字写如上升的云气,(这里画一画文字画)本义指自然界的云气,引申指一切气体、气味以及精神。还有“毛、口”也是如此。课堂上也应多用一些激励语言,激发学生的欲望。如引导读小鱼说的话,就可以说“谁愿意做勇敢的小鱼?这条勇敢的小鱼你来说说?”等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渗透人文教育,如认识到了北风的骄傲后,要教育孩子不能像北风那样骄傲。

15周,根据老师们的建议,我们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次备课,融入了整个语文组老师的智慧,在每一个环节上进行了小改动,尽可能地进行细节化。除了按照老师们的建议处理教材教法外,还在板书上、授课的内容上进行改革。

16周,第二次执教之后,老师们一致认为,这次授课与上次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超越。不仅能将解说字理与画些简单的文字画,让学生记得更深些,如在学习“气”时,先向学生说一下字理:气是象形字,古文字写如上升的云气,(这里画一画文字画)本义指自然界的云气,引申指一切气体、气味以及精神。还有“毛、口”也是如此。语言上更显亲和力了,也更富有激励性了。在指导学生精读感悟环节中,抓住了“气极了”、“猛吹一口气”展开想象,感悟北风气急败坏、不可一世的丑态。抓住小鱼“我们就不怕”感悟它不畏严寒,机智勇敢的品质。在知识拓展上,运用引读方式进行人文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不畏严寒酷暑,按时上学放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进一步升华了教研的主题。

但是,但事情总有不遂人愿之处。如:指导随文识字的时间平均使用,没有主次之分;语言过度还欠精炼;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准确,有前松后紧现象等等,这些都有待今后进行改进。

篇6:一年级语文主题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部首“目”。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

3、试着感受主人公兴奋与期盼的心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童趣,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会认读本课生字,难点是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字。教 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 法:朗读法、谈论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出示课本插图)

大家看,这幅画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睡觉)她睡着了吗?(没有)你们能根据另外一幅画说一说这个小朋友为什么睡不着吗?她在想些什么呢?

2、揭题

(1)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明天要远足)(2)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

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可以自读,与同桌合作读,小组开火车读)

2、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找出文中生字,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1)教师指导识字。提醒:“同、亮”是后鼻音,“睡、真、师、什”是翘舌音。(2)指导学生自己识记字形,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3)学生交流方法。

(4)教师指导认识部首:目。

4、巩固识字,口头组词。(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三、写字

1、认识课后四个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可用联想的方法记住“明”。太阳和月亮在一起就是“明”,表示很明亮。)

2、指导书写。

“才”笔画虽少,但要注意在田字格里规范地写好,竖钩写在竖中线上。“同”也是一个容易书写的字,但要注意在田字格中安排好笔画位置。左右结构的字“明”要注意把握好“日、月”的比例,“日”在竖中线的左边,“月”的撇刚好压在竖中线上。“学”要以竖中线为对称轴,两侧布局均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如果第二天你们要去远足,你们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明天就要去远足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心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领读。指出需要注意的字的读音:“睡、真、师、什”是翘舌音。

2、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学生齐读第三节。

3、教师指导朗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的颜色吗?”“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要读出好奇的语气。

4、教师分段朗读,教师分段讲解。

(1)(第一段朗读完毕)师:小朋友们,你们说一说,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呢? 生:蓝色、黄色、红色„„

师:真棒!那么老师想告诉大家为什么大海会有这么多种颜色„„

(2)(第二段朗读完毕)师:小朋友们,你们说一说,白云都有什么形状呢? 生:长方形、椭圆形„„

师:那小朋友们平时见到过的白云像什么呀? 生:像小狗,像鱼儿,像花朵„„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第三段朗读完毕)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急着等天亮去干什么吗?你们建议她做些什么准备呢?

生:去远足!她需要准备吃的、喝的和厚衣服„„

师:原来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因为明天就要去远足,所以才兴奋得睡不着觉呢!小朋友们为她做的准备很棒,相信她一定会有一次愉快的远足的!

三、学生想象、创编

1、齐读课文。

2、小组合作。

(1)你们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2)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填一填: 翻过来,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_______,真的像_______说的,那么________________吗?

3、学生一起讨论。

(1)你们和爸爸妈妈都去过哪里?(2)远足的前一夜你们在想些什么呢?(3)睡不着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

四、板书设计 明天要远足 大海的颜色 白云的形状 大还是小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部首“彳、亠、忄”。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我”想要长大的心情,想想“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小。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注意汉字的正确发音,准确书写课后生字,难点是感知文中的思想内容,把握课文主人公的情感。教 法:讲授法

学 法:练习法、朗诵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

师:同学们会不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呀?有没有照顾过小弟弟小妹妹呢?在家里是小大人还是小宝宝啊?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标记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互帮,识记生字。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1)借助拼音认字

教师提示:“很、穿”是前鼻音,“时、穿”是翘舌音,“衣”是整体认读音节,“自”是平舌音。

(2)自主识记字形,交流方法。可用熟字换一部分,加一部分。“己”:“已”字无头。

“自”:“目字左上方加一撇。

“得”有11画,指导认识部首“彳”。“衣”有6画,指导认识部首“亠”。“快”有7画,指导认识部首“忄”。(3)巩固认字。

让学生通过读词、句来检测认字情况。如:衣服:这件衣服真漂亮!

四、学习写字,汇报交流

1、各组选择一个字,再派出一个“小老师”上台教全班小朋友学习这个字。

2、台上台下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补充交流。

3、“小老师”教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4、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画。比如“彳”不要少一撇。

5、台下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语

教师提问:你们想快点长大吗?为什么?我们一起看看小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领读

2、学生分三组朗读。分别读第一、二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第五、六自然段。

3、师:同学们已经可以较流利的朗读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可以告诉老师,课文中的“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吗?

生: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

4、师:那什么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呢?

生:够不到按钮,害怕雷声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全面!老师请大家为自己鼓掌。

5、师:老师还想让同学们告诉我,课文中“我”是喜欢自己大还是喜欢自己小呢?“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教师引导:(1)希望自己不要长大,可以玩好玩的玩具,可以躺在爸爸妈妈的怀里跟爸爸妈妈撒娇,可以有很多好吃的„„

(2)盼着自己快点长大,可以长高,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更多的事情,可以更勇敢„„

三、拓展延伸

1、看图答题。

教师给出准备的几幅图,比如帮妈妈洗菜,躺在妈妈怀里哭,搬不动椅子,帮爸爸倒水,把苹果让给妹妹等。提问:哪些图画是“自己很大”?哪些是“自己很小”?

2、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1)学生两两一组,互相陈述观点。(2)学生举手回答。

3、师:你们希望自己不要长大还是盼着自己快点长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

四、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1、《大还是小》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我”在做不同的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表达了自己想要长大的心情。

2、理清层次:

大:自己穿衣服 自己系鞋带 大还是小﹛

小:够不到按钮 听到雷声

3、“我为什么有时候觉得自己大,有时候觉得自己小?请同学们站起来回答。

因为在我能独立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大人,在我需要父母帮助,需要依赖别人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小孩子。

五、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大:自己穿衣服 自己系鞋带

大还是小

小:够不到按钮 听到雷声 项链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部首“禾”。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感受大海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注意汉字的正确发音,准确书写课后生字,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想象、感悟大海的美丽。教 法:讲授法

学 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都看见过项链,你们看到的项链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2、有哪些同学见过大海呢?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3、你们有谁知道大海的项链长什么样吗?请在本子上描画出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练习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圈出来,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强调:“向”是后鼻音,“金”是前鼻音,“着”是翘舌音。

4、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生字所在的句子。

5、识记字形。

交流方法:以整体识记为主,鼓励学生利用熟字加部首法识记,“和”是“禾”加“口”。(指导认识部首)

6、巩固。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及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教师指导书写。“和”“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两部分都分别居于竖中线两旁。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欣赏海边的美景。在欣赏海边美景之前,老师有几幅美丽的图片想展示给同学们看。(出示课前准备的海边图,包括海螺和贝壳的特写图)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反复练习,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3、教学第一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大海”部分,女生读“沙滩”部分。男女齐读“浪花”部分。(2)教师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写什么?

生:3句。第一句写大海,第二句写沙滩,第三句写浪花、海螺和贝壳。

师:同学们总是这么棒!那请大家继续告诉老师,这段话中描写颜色的词有哪些? 生: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

师:多么漂亮的颜色啊!雪白雪白的海浪退走以后,它在沙滩上留下了什么礼物呀? 生:海螺和贝壳。

师:真是慷慨的浪花,留下这么美丽的海螺和贝壳。

4、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小朋友特别开心的句子。

表现小朋友特别开心的句子有“小娃娃嘻嘻地笑着”“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

(2)师:我们已经看到了蓝蓝的大海、黄黄的沙滩、雪白雪白的浪花和漂亮的海螺和贝壳,那同学们有没有找到项链呢?都找到了谁的项链? 生:找到啦!找到了小朋友的项链,还有大海的项链。师:你们真聪明!那请大家说说自己找到的项链都长什么样,看看是不是和老师找到的相同?(3)小组讨论: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小朋友的项链和大海的项链相同吗?有什么不同呢?(4)师:老师首先想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生:小娃娃快活的脚印。

师:同学们找到的项链和老师找到的项链一样呢!真棒!那老师还想知道,小朋友的项链和大海的项链相同吗? 生: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有什么不同呢?

生:小朋友的项链是海螺和贝壳穿成的彩色项链;大海的项链是印在沙滩上的小娃娃快活的脚印,是金色的项链。

三、归纳总结,巩固知识

我们从美丽的海边游玩回来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海边美景,同学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引导学生总结:蓝蓝的(大海),黄黄的(沙滩),雪白雪白的(浪花),彩色的海螺和贝壳,开心的小娃娃,沙滩上小娃娃留下的脚印做成的项链。

师:我们今天欣赏了这么美丽的海边景色,作者用丰富多彩的颜色为我们描绘出这幅美景。小朋友们要记住蓝蓝的大海,黄黄的沙滩,雪白雪白的浪花,彩色的海螺和贝壳,下次去海边玩的时候,看看是否真的如此美丽,或者小朋友们可以将自己见到的海边景色描绘的更加美丽呢。

四、板书设计 项链

小朋友的项链:海螺和贝壳 大海的项链:小娃娃快活的脚印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掌握家人的称呼,认识5个生字。

2、发现并总结同一偏旁的字的共同特点,运用偏旁归类法识字。

3、回顾学过的笔画,分辨相似笔画之间的细微差别。

4、培养学生的看图理解能力和看图说话表达能力。

5、积累谚语,读故事,能简单复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运用偏旁归类法识字,分辨相似笔画的写法,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看图理解能力和看图说话表达能力。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读、练、写相结合,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头饰,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根据拼音朗读书上的词,找出生字。

2、教师带读这些生字,问学生是否清楚这些词的意思,学生回答。

3、教师解释,并问学生还知道哪些用来称呼家人的词。

二、我的发现

1、小组讨论:这些字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偏旁?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2、指名回答其共同点。教师总结:以“日”字作偏旁的字大都与时间有关,以“女”字为偏旁的字大都与女性有关。

3、拓展练习。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偏旁相同的字拥有共同点?鼓励学生运用偏旁归类法识记生字。

三、字词句运用

1、比一比,写一些。

(1)展示田字格内的生字挂图,将要学习的笔画用红笔标红。(2)观察这些字中,相同的笔画书写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讲解“竖钩、竖提、弯钩、竖折、竖弯钩、竖弯、斜钩、卧钩”的书写注意事项。(4)学生动手练习书写。

2、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出示图片,教师解释这幅图的大概含义。(2)让学生自己填写田字格,并说一两句话。

(3)指名让学生上台说一说自己填写的词,造的句。

(4)教师就写得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写的不太好的同学给与鼓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相同偏旁的字在意义上包含了相同的意思,为以后学习造字法打下了初步基础,并对相似的笔画在不同的字里的写法进行了区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哥 姐 弟 叔 爷 明 晚 昨 时 妈 奶 姐 妹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学生自主认读,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猜一猜四句谚语的意思,鼓励大胆想象。教师总结并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必有回报。

3、教师细讲、分解并带读句子,可采用先带读难读准的字,再带读句子的方式开展。然后请学生大胆尝试带读,教师评价。

4、教师可通过配上节奏拍手朗读、重复带读、小声读、大声读等方法让学生熟练朗读,并一句一句背诵下来。

5、最后学生自主背诵,看哪些学生能当堂背出来,看哪些学生背得又快又好。鼓励暂时背不出来的学生不要气馁,课后花点时间完成。

二、和大人一起读

1、提示话题,大胆想象。

看图说说:井里有什么?小猴子们在干什么呢?(1)学生看图。

(2)讨论、交流图上的内容,大胆想象。(3)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教师总结引导。

2、自主阅读,小组讨论。

那么故事中的小猴子们是不是和同学们想的一样呢?快来读一读故事,找到答案吧!(1)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

(3)分小组分段朗读,并标记小猴子的话,教师串讲、总结故事,带领学生复述故事。

3、故事表演。

(1)读一读小猴子的话,教师示范读,比一比,看谁模仿得最像,谁读得最有创意。(2)教师和几位学生示范表演故事,然后学生分组练习表演故事。(3)学生带上头饰表演故事,教师多角度评价。

三、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

篇7:一年级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根据当前部分学生漠视父母的关爱,不懂回报,展开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理解亲情,学会感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欢迎阅读本文!

【一年级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一】

一(5)中队主题班会

时间:五月份 主持:

主题: 感恩父母

教育要求: 通过本次队会,学生通过对于三八节的活动,知道父母的伟大,具体落实于实际的行为习惯中。准备工作:幻灯、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体会父母恩情。

1、教师吟诵《游子吟》,并让学生说说这首诗是歌颂什么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

二、诗歌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看着窗外的繁华,忽然想起了妈妈,您是否然孤独的坐在灯下 留下那寂寞的泪花,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她就是——“母亲”,他就是——“父亲”。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柔的抚触给了我,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双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爸爸的皱纹深了,他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聆听妈妈殷切的话语,面对爸爸深沉的目光,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是啊!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三、写“感恩卡”

1、分发“感恩卡”。

2、学生在“感恩卡”上写下感激的话。

3、请学生把“感恩卡”上的话读出来。

四、欣赏歌曲《感恩的心》,并交流听后的感受。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五、主持人:歌声寄托了我们对父母深深的爱,歌声激励我们快快成长!

六、拓展活动

让我们利用双休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为父母洗次脚,可以为父母递杯茶,也可以唱首歌……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恩情感谢。

【一年级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二】

一、背景:

如今的小学生从小被父母呵着护着,从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生活的忙碌与劳累。

二、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

三、班会形式: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2、《爱进我家》《天下父母心》flash 及体现父爱母爱的图片。

3.母爱故事:《从狼嘴里交换出来的母爱》及一封《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

4.小组讨论发言小学生感恩主题班会5.趣味竞赛(评最佳合作小组奖)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感受父母之爱:

请听一个震憾人心的故事——《从狼嘴里交换来的母爱》。

(生讲故事,播放flash《天下父母心》

下面请欣赏著名罗立中的油画——《父亲》及朗读赏析。

(生边听边观赏)

下面请欣赏XX年11月4日《青年报》刊登的《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生边听边看信,背景音乐:《江河水》flash)

(二)话说父(母)爱:如何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我们该怎么报答父母呢(孝敬父母)

2、我们应该怎么孝敬父母呢以下这些同学的行为是孝敬父母吗(展示课件)片段一:小李在走廊追逐,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腿受伤了,要上医院。父母从各个地方跑到医院,非常担心。

你觉得这是孝敬父母吗(不是,没有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担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敬父母的开始。

讨论:孝敬父母还包括哪些方面呢(请同学回答)

1、注意安全,不要让爸爸妈妈担心

2、关心爸爸妈妈

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比一比:“了解父母有多少”

本部分将以比赛的形式,提出一些与父母有关的问题,让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举手回答,答对的同学奖励一份小礼品。这些问题有:

1、爸爸妈妈的生日分别是几月几日

2、爸爸妈妈平时最喜欢吃什么

3、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4、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

5、爸爸妈妈最喜欢看什么电影(电视剧)

6、爸爸妈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话

7、爸爸妈妈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下班

(四)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感恩宣言)

齐唱歌曲《感恩的心》

(五)颁发最佳合作小组奖

五、总结:

篇8: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利用

打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 里面有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 主题图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引起了小学生的注意与喜爱, 使他们喜欢看数学书本, 喜欢上数学课.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 融入了生活, 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 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拓展了创新的平台.而主题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 它有人物, 有情节, 色彩鲜艳, 主题鲜明, 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孩子们喜欢看, 也想说.如何用好主题图, 提高主题图的使用效率, 是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问题.而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课本充满了新鲜感, 好奇感.因此, 课上要充分利用主题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下面, 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粗浅地谈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如何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一、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学生的兴趣,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新入学的准备课中的“数一数”, 出现的主题图是“美丽的校园”.“美丽的校园”为小朋友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同学、美丽的鲜花、宽阔的操场以及校园外飞翔的鸽子、整齐的大雁、葱郁的树木等计数资源.我认为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 作为开学的第一课, 小朋友学习数学的第一课, 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 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 培养他们爱学校, 爱集体的良好情操, 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一上课, 我在屏幕上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 大家都显得非常高兴, 因为小朋友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 学校搬上了屏幕, 每一双小眼睛都盯着画面.于是, 我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谁想和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先让学生随意看, 随意说, 自由发言,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后, 我又说: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 先数比较少的, 再数比较多的, 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在这里, 我在出示主题图后, 不急于给出数数任务, 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并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 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 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了.然后, 按事物数量的多少依序找出数量是1, 2, 3, …的物体.最后, 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由数画上的物体数量到数身边的实物,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的主题图能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 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 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 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学习、喜欢上学.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 我不但让学生“看看, 说说”, 而且注意关爱每名学生, 及时给予鼓励, 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努力使每名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利用主题图, 把所学知识编个故事

低年级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 好奇感,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 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 嘴巴动起来.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 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 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 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如教授第1册第29页“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 我编了个“小猴过生日”的童话故事: (第1幅组图) 今天是小猴的生日, 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 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 (展示:盘里有2个桃) 出题: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演示小猴吃桃) 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继续演示小猴吃桃) 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 一下子就吃完了.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第2幅图) 猴宝宝吃完桃子, 猴妈妈带它来到大森林里.森林里鸟语花香, 猴宝宝看到了什么? (出示“鸟窝图”) 猴宝宝可喜欢小鸟了, 就靠近它, 小鸟惊吓得飞了起来 (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过程) .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可用什么来表示? (第3幅图) 走出大森林, 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到了西湖的荷塘边, 青蛙们跳上荷叶欢迎它们的到来 (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过程) .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多少只青蛙?我让学生对“0”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把课本的3幅“主题图”串成一体, “主题图”就有了血肉.

三、利用主题图, 把所学知识动态化

教材中的主题图大多是半成品, 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 只有结论而少了过程.在教学中, 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所提供的内容动态化, 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 增加实际体验, 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例如, 教授第1册第18页“第几”, 呈现了5个人排队去买票的情景, 从数学知识呈现的角度来看, 是要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含义———序数.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排在第一的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 后面的人依次上前.问:这时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并小结:最前面走了一个人, 剩下的人的总数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接着演示———最后面的那个叔叔走了, 这时队伍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并小结:最后面走了一个人, 前面的人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这一环节的设计增强了主题图的现实感, 让学生在动态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情境中加以区分, 如此动态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 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 这也正是“购票图”作为“第几”这节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所在.

四、利用主题图, 给所学知识本班化

当教材上提供的主题图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吻合时, 可把主题图进行“本班化”处理, 这样做学生感到亲切,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授第2册第5页“位置”的主题图时是这样做的: (1) 你能向老师做个自我介绍吗? (我在第几组第几个) 把你的位置填在座位卡上. (2) 打乱座位卡后再重新分发给每名学生, 让他们重新找座位, 再请几名同学读出新位置号. (3) 开展“猜猜我的邻居是谁”的游戏. (4) 让学生当回小老师, 用第几组第几个给某同学安排座位.又如在教授第2册第72页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作业评比”的主题图时, 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以本班学生评比栏中得红花的数目相比等等, 让学生结合本班实际从自己非常熟悉的班级中去搜集信息, 提出问题, 直接开发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主题图,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但在教材中不是单独进行的教学, 而是融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当中.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新入学时上的第一节课, 也就是准备课这一单元中第2、3页“数一数”时, 出现的主题图是“美丽的校园”.在这幅主题图中, 不但给初入学的小朋友展现了校园生活, 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而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出示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 要尊敬老师;出现垃圾桶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跳绳、踢足球等场景教育学生要坚持锻炼身体等.并且还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 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 要尊敬老师, 关爱同学, 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 锻炼身体, 我在上课时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上一篇:的新能源专业论文下一篇:三字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