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2024-05-03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通用14篇)

篇1: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100%

或:①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 100%

② 求少百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100%

二 折扣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

=80﹪,六折五=0.65=65﹪

2、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如:五成表示( )%

“折扣”表示某种商品降价的幅度。 如:75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 )%

三 纳税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 总收入 ×税率

四 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8、本息=本金+利息

五 统计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的面积大小: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

篇2: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实验:

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π)。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 表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π ≈ 3.14。

(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3.14倍。

(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4、圆的周长公式

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6、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1)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

计算方法:2πr÷2 即 πr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篇3: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关键词:高效课堂,精彩互动,数学复习课

一、有效的“情感互动”+“媒体促动”

【课堂呈现1】由线及平面图形环节

1. 师: 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闭上眼睛,你能一下子想起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出示6种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 我们学习这些平面图形,应该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方面知识? 还有补充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 ( 1) 平面图形的特征,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 2) 会操作画图,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画一个角,请同学们看黑板.

问: 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老师将要画什么图形?

猜测1: 三角形,还要画一条边.

猜测2: 平行四边形,再画与它平行的对边各一条. 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猜测3: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质疑: 有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吗? 为什么? 理解: 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评析数学课堂复习过程是师生的感情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发表意见. 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出六种平面图形,形象而直观,让学生眼睛一亮,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 而后,教师组织学生猜一猜: 老师要画什么平面图形呢? 唤起旧知,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回忆,回顾对各类平面图形特征,促进学生积极理解.

二、有效的“问题设计”+“任务驱动”

【课堂呈现2】由平面图形特征的回顾到面积计算

1. 过渡引入,回忆计算公式: 老师画的是一个三角形,出示计算题: 一个面积是100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底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回忆计算公式,计算出高.

交流评价. 说一说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点击课件: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要求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2. 学生动手做.

3. 交流,启发: 请画的最快的同学 说 一 说 画 图 形 的诀窍.

启发作图慢的同伴. 画图技巧揭示: 平行线之间画图形,说明高h都相等,面积又相同,只要量出底或者宽就行.

4. 指导: 如果我画三角形时,底边画了a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s = ah÷2,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底边应该画a÷2,梯形的上底 + 下底 = a.

评析在课堂中,老师设计了“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等面积图形”的课堂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画出面积都等于2平方厘米的图形的过程中,理解: 等底等高的面积相等. 再通过判断题,让学生思辨数学事实: 等面积,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等周长的平面图形,面积不一定相同. 特殊的情况也存在: 正方形、圆形周长相等,面积一定相同. 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有效的“操作活动”+“合作交流”

【课堂呈现3】由简单的面积的变换到图形的切割和拼补

1. 请同学们先测量,再接着按要求画圆计算.

( 1) 量出左边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

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在左边的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

( 2) 在右边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 如果剪下这个半圆,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剪下半圆后的废料面积是() 平方厘米.

2.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互动交流,重点引导理解:

( 1) 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画一条线段,就可以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 2) 半圆的周长 = 圆周长的一半 + 直径; 半圆的面积 = 圆的面积÷2

评析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合作拼图操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相互切磋,体会将长方形一分为二的奥秘. 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半圆、拼半圆的操作过程,更能提升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就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篇4: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真分数的倒数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4.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5.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11分)

1.画画,算算。

(1)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2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求出圆的面积。(2分)

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同样大小的圆柱管捆扎起来,下面我们来探索捆扎时怎样求绳子的长度。下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方”时,捆扎后的横截面如下图所示。(4分)

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下表:

3.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

2.霜电器厂有540多职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3分)

3.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共400个,其中合格的是39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3分)

7.王老师去年获得稿费3000元,稿费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问张老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分)

8.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距乙城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分)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5: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例 ÷3= × = 3÷ =3× =5

2、除法转化成乘法时,被除数一定不能变,“÷”变成“×”,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3、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

4、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

①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

②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a (a≠0 b≠0)

③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a

三、分数除法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用梯等式计算,等号写在第一个数字的左下角。

2、运算顺序:

①连除:属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或者先把所有除法转化成乘法再计算;或者依据“除以几个数,等于乘上这几个数的积”的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法为二级运算。

②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

注:(a±b)÷c=a÷c±b÷c

四、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注: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

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12∶20= =12÷20= =0.6 12∶20读作:12比20

注: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4、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5、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不能为0) 商不变性质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不能为0)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是一个数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不能为0) 比的基本性质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附: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

1、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例:甲是乙的 ,乙是25,求甲是多少?即:甲=乙× (15× =9)

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例: 甲是乙的 ,甲是15,求乙是多少?即:甲=乙× (15÷ =25)(建议列方程答)

3、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

(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甲=乙×几分之几 (例:甲是15的 ,求甲是多少?15× =9)

乙=甲÷几分之几 (例:9是乙的 ,求乙是多少?9÷ =15)

几分之几=甲÷乙 (例:9是15的几分之几?9÷15= )(“是”字相当“÷”号,乙是单位“1”)

(2)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A 差÷乙= (“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的量)(例:9比15少几分之几?(15-9)÷15= = = )

B 多几分之几是: –1 (例: 15比9少几分之几?15÷9= -1= –1= )

C 少几分之几是:1– (例:9比15少几分之几?1-9÷15=1– =1– = )

D 甲=乙±差=乙±乙× =乙±乙× =乙(1± ) (例:甲比15少 ,求甲是多少?15–15× =15×(1– )=9(多是“+”少是“–”)

E 乙=甲÷(1± )(例:9比乙少 ,求乙是多少?9÷(1- )=9 ÷ =15)(多是“+”少是“–”)

(例:15比乙多 ,求乙是多少?15÷(1+ )=15 ÷ =9)(多是“+”少是“–”)

4、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例如:已知甲乙的和是56,甲、乙的比3∶5,求甲、乙分别是多少?

方法一:56÷(3+5)=7 甲:3×7=21 乙:5×7=35

方法二:甲:56× =21 乙:56× =35

例如:已知甲是21,甲、乙的比3∶5,求乙是多少?

方法一:21÷3=7 乙:5×7=35

方法二:甲乙的和21÷ =56 乙:56× =35

方法二:甲÷乙= 乙=甲÷ =21÷ =35

5、画线段图:

(1)找出单位“1”的量,先画出单位“1”,标出已知和未知。

(2)分析数量关系。

(3)找等量关系。

(4)列方程。

篇6: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题

1、一种盐水的含盐率是20%,盐与水的比是( )。

2、生产同样多的零件,小张用了4小时,小李用了6小时,小张和小李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 )。

3、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要行驶4时,货车要行驶5时,客车的速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 ),货车的速度比客车慢( )%。

4、100克糖溶在水里,制成的糖水的含糖率为12.5%,如果再加200克水,这时糖与糖水的比是( )。

5、若从六(1)班调全班人数的1/10到六(2)班,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比是( )。

6、把甲队人数的1/4调入乙队,这时两队人数相等,甲队与乙队原人数的比为( )。

7、六(1)班今天到校40人,请病假的5人,该班的出勤率是( )。

8、把一个半径是10cm的圆拼成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长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8、两个数的差相当于被减数的40%,减数与差的比是( )。

9、( )米比9米多40% , 9米比( )少55% ,200千克比160千克多( )%;160千克比200千克少( )%;16米比( )米多它的60%;( )比32少30% 。

10、钟面上时针的长1dm,一昼夜时针扫过的面积是( )。

11、一根水管,第一次截去全长的1/4,第二次截去余下的2/3,两次共截去全长的( )。

12、某种皮衣价格为1650元,打八折出售可盈利10%.那么若以1650元出售,可盈利( )元。

13、正方形边长增加10%,它的面积增加( )% 。

02判断题

1、某商品先提价5%,后又降阶5%,这件商品的现价与原价相等。( )

2、在含盐20%的盐水中加入同样多的盐和水后,盐水的含盐率不变。( )

3、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5%,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25%。 ( )

4、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直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 ( )

6、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大小不变。 ( )

03选择题。(分)

1、数学小组共有20名学生,则男、女人数的比不可能是( )。

A.5︰1 B.4︰1 C.3︰1 D.1︰1

2、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当于甲圆面积的1/6,相当于乙圆面积的1/5,那么乙与甲两个圆的面积比是( )。

A、6︰1 B、5︰1 C、5︰6 D、6︰5

3、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比是1︰4,喝掉一半后,牛奶与水的比是( )。

A、1︰4 B、1︰2 C、1︰8 D、 无法确定

4、利息与本金相比( )

A、利息大于本金 B、利息小于本金 C、利息不一定小于本金

04解决问题。(分)

1、A、B两地相距408KM,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9:8,客车每时比货车每时快多少千米?

2、东岗小学组织学生收集树种,五年级收集的树种占总质量的40%,六年级收集的树种占质量的50%,五年级收集的树种比六年级少20千克。五六年级一共收集树种多少千克?

3、一件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8折出售,结果亏了64元,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4、将一根384cm的铁丝焊成一个长、宽、高的比是3:2:1的长方体模型。这个模型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一块长方形土地,周长是160m,长和宽的比是5:3,这块长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李明和张华参加赛跑,李明跑到中点时,张华跑了全程的40%,此时两人相距80米,你知道赛程多少米吗?

篇7: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落实对小学生“推理思想“模型思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复习中,遵循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尊重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复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创新,让学生参与说、做、思、写、议、评,让学生学得精彩,把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分类、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自主构建、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弄清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及内在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整理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整理复习(例题1~5题型)。

教材分析: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是六年级上册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涉及了第一,第三单元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很大,也是第六单元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但不利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方法的对比,虽然新课标提倡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时巩固和补充这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重知识间的“联”和“变”。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学习,发现学生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时似懂非懂,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混合练习时,经常分不清到底该选用哪种方法,有干扰条件时分不清分率,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了本节复习课,先通过分类整理、比较,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运用

“画线段图”、“数量关系式”等解题策略,运用“三步骤”有效地解题讲题,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自己或者同学的错例,在整理分析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进一步了解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联系与区别,并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系统化,并会解答简单的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2、通过说、做、思、写、议、评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构建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解题模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复习和整理过程中,培养抽象、类比、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解决问题和复习的活动经验。

4、在整理复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用数序语言表达和他人合作交流等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的数量关系,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梳理知识

1、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整理复习课,复习有什么好处呢?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复习旧知识而能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希望你能“温故而知新”,从旧知中获得新的领悟。

2、分类整理

(1)小组交流分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先对前5道例题进行专项的整理和复习。课前我们把这5道例题重做了一遍并进行了分类,小组内说一说:分类标准是什么?分成了哪几类?分别是哪几道题?

(2)小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都很棒!都分对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最多同学采用的分法。

教师板书:

单位“1”已知

①②③

单位“1”未知

④⑤

(3)统一解题的方法:(板书: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分量)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知识,使学生对乘除法解决问题形成整体的认识,对解题的方法建模。

二、错例分析,回归方法

1、教师调查全班的易错题:②③⑤

2、针对错题②,学生看书本P13例8,复习书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1名错题学生讲解方法

3、解决问题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具体要做些什么呢?

板书:阅读与理解(画批:单位“1”)

分析与解答(画线段或写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回顾与反思(检验)

4、针对错题③⑤,组内互助理清解题方法。

5、讲解错题:个别学生汇报方法,其它学生质疑。

6、总结需注意的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讲题是都用了数量关系式、画图来帮助理解,这是我们用来解决问题很好的策略。(板书:数量关系式、画图)对于这些错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余条件、单位“1”、对应分率未知。

【设计意图】针对个别题型,让学生自主讲解,进一步明确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解题的步骤、策略和需注意的方面。

三、完善类型,加深认识

1、完善类型

下面我们用刚才的策略和方法完成两道题,请同学们算一算:(分小组选题)

(1)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玩过山车的有36人,是玩激流冲浪人数的,而玩激流冲浪人数又是玩旋转木马人数的,玩旋转木马有多少人?

(2)校运会上,六年级的运动员有45人,五年级运动员人数是六年级的,又是全校运动员人数的,全校运动员有多少人?

学生汇报算法。

2、自主编题:用“210”和“”

编一道稍复杂的题,并解答出来。

同座互相批改。

学生汇报(最后强调:我认为我出的题容易错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连除”及“乘除”的题型完善分数乘除法的题型,让学生明确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和区别,而让学生自主编题,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四、总结提升,温故知新

这节复习课,我们用了哪些复习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类整理、看书质疑、讲解错例、出题自测)在“温故”的同时,你有什么“知新”?谁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可作课后练习)

(1)一件衬衣降价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2)一件衬衫售价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整理复习课

分类

单位“1”已知

单位“1”未知

解题步骤:

阅读与理解

批注、找单位“1”

分析与解答

数量关系(画图)

列式解答

回顾与反思

检验

题号

(1)(2)(3)

(4)(5)

数量关系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易错

(2)(3)(5)

策略

数量关系

画图

提醒

多余条件

单位“1”

对应分率

复习方法

分类整理

看书质疑

讲解错题

自主编题

听课思考:

1.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2.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的解决问题教学的要求是什么?

3.解决问题复习课如何编制和表述教学目标?

4.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实施方式有哪些?

5.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积累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

6.对于专题复习,你有什么好建议?

篇8: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它明确提出在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要关注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为它可以让学生走得更宽广、更扎实。因此, 复习课要“面向未来”, 有知识增量, 有技能提升, 有思维深度, 使其充满活力。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期末复习为例, 谈谈如何让复习课具有生命力。

【教学设想 】

《长方形、正方形 》这一单元安排了5道例题, 分别是认识四边形,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了解周长的意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用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 这五个知识点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笔者与实验稿教材进行了比较, 发现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 它需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 总复习时安排了一题:“长6厘米, 宽3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后的周长是多少? ”这与例题5紧密配套, 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丰富体验, 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 笔者觉得期末复习时可以抓住这一个问题进行拓展, 通过画一画、拼一拼得出新的图形, 找到相关数据, 计算出周长。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发现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单个长方形周长的两倍, 而且由于拼法不同, 周长也就不同。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拼成后的图形少了两条宽或两条长, 以此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 逐步把这一现象与规律和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联系与比较, 适当延伸到其他数学知识点中去, 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课的魅力与生命力。

【教学实践 】

一、自主练习, 梳理单元知识的要点

数学复习课, 首先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有效梳理, 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知识脉络。 课始, 笔者出示一张长6cm、 宽4cm的长方形和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白纸, 设问:当看到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你能想到什么知识?通过学生的回答梳理出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如图1) 。 接着让学生独立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由两个基本的图形入手, 这样既简洁又快速, 不仅使学生系统回顾了所学知识, 较好地把握了本单元所涵盖的各个知识点, 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思维导图,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比较辨析, 感知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现象

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 笔者继续提供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纸, 提问:如果把这两张正方形白纸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又是多少?学生根据经验画出草图 (图2) , 明确不管是竖着拼还是横着拼, 它们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均为 (6 +3) ×2 =18 (cm) 。 此时, 笔者质疑:为什么原来两个图形的周长和是24cm, 拼成后的周长是18cm?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发生变化是因为减少了两条拼在一起的公共边, 就是2条3cm的边长, 因此, 也可以用3×4×2-3×2=18cm进行计算。

随后, 笔者再提供一张长6cm、宽4cm的长方形纸, 让学生猜想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纸与刚才那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拼在一起, 拼成后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两个独立的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比较, 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学具摆放很快猜出大长方形的周长会比原来两个独立长方形周长的和少8cm或12cm。 其理由是:减少了两条宽也就是4×2=8 (cm) (图3) ;减少了两条长6×2=12 (cm) (图4) 。 为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计算验证:原长方形周长的和是: (6+4) ×2×2=40 (cm) , 把宽拼在一起 (图3)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6+4) ×2=32 (cm) , 即减少了40-32=8 (cm) ; 把长拼在一起 (图4)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4+4) ×2=28 (cm) , 即减少了40-28=12 (cm) 。

通过验证, 学生们发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此时, 笔者设疑:是否必须采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少多少厘米?通过讨论、交流, 进一步明确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新图形后只要知道减少拼在一起公共边的长度, 就知道了拼成后图形的周长减少了多少。在此基础上一并呈现拼组后的3组图形, 组织学生观察他们的共同点:均有一条公共边, 减少拼在一起的两条边。

上述两个环节的学习, 一方面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回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成新图形后的周长计算方法, 同时也理解并掌握了求拼成后新图形周长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即:两个图形的周长和减去公共边×2的长度; 另一方面也知道了拼成后的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图形的周长和的关系, 逐步体会到了其中的变化规律。

三、分析推理,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通过刚才的分析与验证, 学生对拼组后图形的周长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于是, 笔者出示了以下一组图形 (图5) , 要求是这5个图形都由一些同样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拼成, 拼成后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的几个图形的周长总和相比少了多少?通过分析, 学生很快知道每一个图形分别少了多少。接着, 笔者质疑第 (1) 、 (2) 两个图形的周长情况, 学生根据这两个图形均由3个正方形拼成, 而且均少了4条边长, 发现这两个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 但周长是一样的。

为进一步研究周长的变化,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笔者随即出示以下一组图形 (图6) 。 要求是下面7个图形都由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 想一想, 哪些图形拼成后周长是一样的? 哪些是不一样的?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了拼成后周长一样的图形和周长不一样的图形。

生1:第 (1) (3) (4) (5) (7) 是一样的, 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但都是把长方形的宽拼在一起, 也就是少了2条宽的长度, 所以拼成后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生2:第 (2) 是少了2条长, 第 (6) 少的是两个长的一部分, 不确定具体少多少, 所以这两个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周长是不一样的。

接着, 笔者出示教材第86页内容 (图7) :用16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拼, 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组织学生回忆当时是如何研究这个题目的,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方法知道小军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最长, 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1:现在我知道了小军这样拼在一起的图形少了30条边长, 而小军拼成后的图形少了44条边长, 小华少了48条边长, 所以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2:我发现只有拼成接近于正方形的图形, 它的周长就越短, 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它的周长就越大。

生3:我发现, 还是直接算来得比较快。

师:刚才有同学说拼成的长与宽越接近, 周长越短;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周长越大。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经过思考, 认为其中的道理还是减少的边的多少决定了拼成后图形周长的长短。

师:刚才有同学说, 还是直接算来得快。在这个题中有这样一个现象, 但利用边减少的条数却能说明拼成的不同图形有不同周长的原因,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上述环节中两个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一题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减少了什么, 减少了多少?第二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通过分析边的减少来分析拼组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否相等。有了上述环节的思考, 让学生回头来看曾经研究过的课本中的例题,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情况与减少的边的多少和减少什么边有关, 解题思路进一步拓展, 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升了学习能力。

四、延伸拓展, 彰显数学知识的魅力

从两个基本图形的拼组到多个不同图形的不同拼法, 学生对拼组图形的周长有了新的认识。 此时, 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拓展, 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也为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是, 笔者出示一道在网络上广泛讨论的题目 (图8) :由A、B、C、D四个不同的长方形拼成, 这四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是18厘米。 请问, 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经过小组讨论, 学生认为:

生1:我们小组发现在长方形A、B、C、D的拼组过程中, 图形A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 图形B、C、D同样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这样少的边刚好是大长方形的周长, 也就是18÷2=9 (cm) 。

生2:我们小组赞同他们的方法,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更加直观地知道, 老师我可以上来画图吗? (可以) ……

随后就出现如图9的图形。 通过这个小组所画图形的呈现, 学生直观地发现:外面一圈的长度与拼在一起的公共边的总长度是一样的, 就是把四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18cm平均分成了2份, 即9cm。 接着教师追问, 解决这个题目关键是看什么? 到了这里, 学生的回答自然水到渠成, 就是要运用“减少公共边的条数、长度”的知识点。

课堂上,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已学的知识, 还应让学生体验学习此知识的价值,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 笔者出示了以下问题:

(1) 有3个正方体 (图10) , 每个正方体有6个面, 如果按图11拼在一起, 要减少几个面?

(2) 苗族千人长桌宴, 如果一张方桌每边坐4个人 (图12) , 那么1000张方桌 (图13) 拼在一起可以坐多少个人?

第一题让学生感知不仅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拼组, 同样的长方体、正方体也可以拼组, 它的拼组与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息息相关;第二题让学生感知到图形的拼组还可以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就餐人数的变化与桌子拼组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这两道题的呈现, 让学生体会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

数学家华罗庚主张读书时要先把书“从薄读到厚”, 然后再“从厚读到薄”。这对我们的数学教学, 特别是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复习时从梳理知识到知识构建, 再到延伸拓展与方法提升, 无不体现着这样的读书理念。 笔者认为:要让复习课能吸引学生, 不仅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回忆知识, 更应创设情境设计一条思维训练的主线。通过情境的发展和思路的拓展, 使并不紧密的题目变成 “一条线”, 使复习课在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

教学中, 当教材中出现能够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的素材时, 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敏锐的嗅觉, 及时捕捉住这些有价值的学习素材。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中, 笔者以例5和总复习的练习题为引子, 把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组的知识点进行了拓展。 从基本图形的特点、周长计算, 到图形的拼组, 再到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规律, 最后到运用这一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紧紧抓住了思维发展的主线, 构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向纵深发展, 对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篇9: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篇10: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圆的认识

(共5题;共16分)

1.(2分)用一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A

.10

B

.5

C

.20

2.(2分)下图中,圆的半径是()cm。

A

.1

B

.2

C

.3

D

.1.5

3.(2分)关于圆的知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圆心只决定圆的位置,不决定圆的大小

B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C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D

.圆周率是圆周长和这个圆直径的比值

4.(8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圆的面积最大。()

5.(2分)下图()中的两个圆组成的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A

.B

.C

.D

.二、圆周长、面积公式推导

(共4题;共6分)

6.(3分)看图填空。

(1)大圆的半径是_______ cm,直径是_______ cm;小圆的半径是_______ cm,直径是_______ cm;

(2)整个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面积是_______。

7.(1分)如图,正方形的面积10m2,那么圆的面积是_______

m2。

8.(1分)圆的半径和它的周长_______,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_______。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9.(1分)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应是_______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三、圆有关的操作题

(共4题;共26分)

10.(1分)在教室里,小刚坐在第6列、第4行,用数对(6,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3行,用数对_______表示;乐乐与小刚在同一列,与小红在同一行。乐乐的座位用数对_______表示。

11.(10分)手脑并用,操作思考。

(i)画出图形A以直线MN为对称轴的另一半。

(ii)将图形B先向右平移7格,再向上平移2格。

(iii)画出图形C按2:1放大后的图形D。

(iv)以点O为圆心,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半圆。(一小格为1平方厘米)

12.(10分)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平行四边形的轴对称图形,再将所得的图形向上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4格。

13.(5分)画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四、圆有关的计算题

(共12题;共36分)

14.(1分)甲、乙两篮各盛有35个鸡蛋。如果从甲篮取出5个鸡蛋放入乙篮,那么乙篮与甲篮的鸡蛋个数的比是_______:_______。

15.(1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3厘米,画出圆的半径是_______厘米,直径_______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16.(1分)小华骑自行车走12.56米,车轮正好转了5圈,这辆自行车车轮直径是_______米。

17.(1分)如图,四个圆的半径都为3cm,圆心分别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cm2

(π取3.14)

18.(1分)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厘米。π=3.14。

(1)圆O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2)正方形AEHO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3)三角形区域①HGO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4)根据对称性可知,半圆区域⑤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5)根据对称性可知,扇形区域④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6)区域②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7)区域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8)圆O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比是_______。

19.(6分)下图空白部分的面积是80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0.(2分)一辆赛车绕半径为100米的圆形跑道逆时针行驶一周,外轮比内轮多跑4π米,则两轮之间距离为()

A

.2π米

B

.1米

C

.2米

D

.4米

21.(2分)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这个圆周长的一半是

厘米.()

A

.15.7

B

.20.5

C

.25.7

D

.17.7

22.(2分)如图,圆的半径是1厘米,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厘米。

A

.3.14

B

.6.28

C

.11.28

D

.14.28

23.(2分)如下图中的四个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其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图形是()

A

.B

.C

.D

.24.(15分)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1)

(2)

25.(2分)从一张半径为3dm的圆形纸上减去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剩余部分的面积是()dm2。

A

.B

.9π

C

.D

五、圆有关的应用

(共6题;共33分)

26.(1分)环宽的面积一定_______外圆的面积。

27.(5分)用两根长3.14米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哪个面积大?大多少?

28.(10分)有一个面积为700平方米的圆形草坪,要为它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20米、15米、10米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位置?

29.(10分)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30.(2分)在200米赛跑中,由于有弯道(如图所示),为了公平,外道和内道选手的起跑线不在同一地点。每条跑道宽1.25米,外道选手的起点应比内道选手前移()。

A

.1.25米

B

.1.25π米

C

.2.5π米

D

.2.5米

31.(5分)下边的挂坠设计图是在边长分别为12厘米和6厘米的两个正方形中画半圆形成的,请问至少需要用一根多长的铁丝才能做出这个挂件?

六、精选好题

(共2题;共6分)

32.(1分)如图所示,圆和正方形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条直线同时相向而行。圆每秒滚动3厘米,正方形每秒移动2厘米。第四秒时,圆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33.(5分)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三条边为直径画了三个半圆,得到下图。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参考答案

一、圆的认识

(共5题;共16分)

1-1、2-1、3-1、4-1、5-1、二、圆周长、面积公式推导

(共4题;共6分)

6-1、6-2、7-1、8-1、9-1、三、圆有关的操作题

(共4题;共26分)

10-1、11-1、12-1、13-1、四、圆有关的计算题

(共12题;共36分)

14-1、15-1、16-1、17-1、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9-1、20-1、21-1、22-1、23-1、24-1、24-2、25-1、五、圆有关的应用

(共6题;共33分)

26-1、27-1、28-1、29-1、30-1、31-1、六、精选好题

(共2题;共6分)

篇11: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共142分)1.(7分)正方形边长8cm,求阴影部分面积. 2.(5分)计算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10分)下图中三个圆的周长都是25.12厘米,不用测量。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总面积。

4.(5分)图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差400平方厘米,则圆A与圆B的面积相差多少? 5.(20分)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2(2)(3)6.(20分)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48×(2)× + ÷3(3)×(4)× + 7.(20分). 8.(6分)某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产量的。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用方程解)9.(2分)一批产品经过检验,合格产品596件,不合格产品4件,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A.99.3%    B.90%    C.93%    D.93.9%    10.(2分)甲、乙两数的比是2:3,甲占甲、乙两数和的()A.B.C.D..11.(2分)下列第式中,()的得数比1大。

A.1.5÷1.6    B.0.65×0.2    C.1÷0.25    12.(2分)学校组织了体育、美术和舞蹈三个兴趣小组,小红、笑笑和小青每人只参加了一个小组,但不相同。小红不喜欢跳舞,小青得了跳远第一名,笑笑参加了()。

A.体育组    B.美术组    C.舞蹈组    13.(1分)六(1)班共有48个学生,其中女生占,班里有35人报名参加合唱比赛,这个班参加合唱比赛的女生最多有_______人,最少有_______人。

14.(1分)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分米。

15.(1分)如图,四个圆的半径都为3cm,圆心分别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cm2 .(π取3.14)16.(1分)如图,正方形的面积10m2,那么圆的面积是_______ m2。

17.(1分)仔细观察:

图四(1)你发现规律了吗?照样子在横线上写出第4个等式,并画出第4个图形;

(2)用含n的式子表示出第n个等式_______;

(3)请你借助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_______.18.(6分)下面是六(一)班数学兴趣小组一次数学竞赛成绩统计图.看图解答下列问题:

(1)有多少人参赛?(2)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是多少?(3)算出及格率和优秀率(60分以上为及格,80分以上为优秀)19.(5分)一个长方形的宽是25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0.(5分)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1.2千米的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5%,第二周修了全长的,两周共修多少千米? 21.(2分)现有若干个铁圆环,它的外直径6厘米.环宽0.5厘米,将它们(如图)扣在一起,拉紧后测其长度。

(1)请完成表格。

(2)根据表中规律,则15个圆环拉紧后的长度是多少厘米?(3)设环的个数为a,拉紧后总长为S,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4)若拉紧后的长度是101厘米,它是由多少个铁环扣成的? 22.(5分)如图,是一种奶粉的成分含量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质的含量占奶粉总质量的百分之几?(2)已知蛋白质的含量是22.5克,乳脂的含量是多少克?(3)根据这幅扇形统计图,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3.(10分)有两根蜡烛,一根比较细,长30厘米,可以点3小时,一根比较粗,长20厘米,可以点4小时;

同时点燃这两根蜡烛,几小时后两根蜡烛一样长? ①请你仔细观察图1中蜡烛燃烧的图示,然后把蜡烛燃烧的情况表示在图2的方格图中. ②请将图1图2 两个图画在同一幅图(图3)中,请写出点燃几小时后两根蜡烛一样高?此时的高度是多少? 24.(3分)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这些方圆中的数学给我们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数学变得精彩。下列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1)图1圆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2)图2圆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3)图3圆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一、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共24题;

篇12: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共24题;共142分)

1.(7分)草地里的木桩上拴着一头牛,绳子的长度是5米.这头牛最多能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当这头牛最大限度走出一圈时,它走了多少米?

2.(5分)环形的外圆周长为31.4厘米,环宽3厘米,求环形的面积是多少?

3.(10分)如图所示,一块边长为8m的正方形草地,在图中相对的顶点处各拴有一只羊,拴羊的绳长都是8m.两只羊都能吃到草的草地面积(阴影部分)是多少平方米?

4.(5分)看图计算.如图,圆的面积是50.24cm2,求涂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圆周率取3.14).5.(20分)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1)

(2)

6.(20分)神机妙算(写出简算过程)

(1)2005×

(2)(+)×5×7

(3)999

+99

+9

+

7.(20分)

8.(6分)快速反应,只列式不计算。

小明从家去学校,已行了全程的,还剩下

千米,小明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9.(2分)淘宝限时7天,毛衣全场5成出售,5成表示()

A

.按照原价的5%出售

B

.按照原价的0.5%出售

C

.按照原价的50%出售

D

.按原价出售

10.(2分)

÷11=()

A

.B

.C

.D

.11.(2分)如果9.5÷a<1,那么()

A

.a<1

B

.a>1

C

.a>9.5

12.(2分)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经常为集体做好事,星期天,他们当中有一人把操场打扫得干干净净,事后老师问四人,是谁做的好事:

甲说:“扫地的人在乙、丙、丁之中.”乙说:“我没有扫,是丙扫的.”

丙说:“扫地的人在甲、乙之中.”丁说:“乙说的是真的.”

如果知道他们四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请问是谁做的好事?()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1分)六(1)

班共有48个学生,其中女生占,班里有35人报名参加合唱比赛,这个班参加合唱比赛的女生最多有_______人,最少有_______人。

14.(1分)一个圆的半径是3m,它的周长是_______m,面积是_______m2。

15.(1分)如图所示,小圆半径是2厘米,大圆半径是3厘米。现在先由小圆绕大圆转一圈,再由大圆绕小圆转一圈。那么圆心O1经过的路程_______圆心O2经过的路程;小圆扫过的面积_______大圆扫过的面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1分)方方用一根12.5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17.(1分)将一些完全相同的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第100个图形有_______个圆.

18.(6分)下面是六(一)班数学兴趣小组一次数学竞赛成绩统计图.看图解答下列问题:

(1)有多少人参赛?

(2)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是多少?

(3)算出及格率和优秀率(60分以上为及格,80分以上为优秀)

19.(5分)右图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圆的周长是6.28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0.(5分)学校食堂运回了一些面粉,第一周用去了20%,第二周用去了35%,第二周比第一周多用了300

kg,第二周用去了多少千克?

21.(2分)探索与发现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组数:1、1、2、3、5、8、13……计算12+12+22+32+52+82+132这样的算式时有简便方法吗?

丁丁遇到这个问题时,想到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探索,于是他以这组数中各个数作为正方形的边长构造成正方形,再拼成如图所示的长方形来研究.

(1)观察上面的图形和算式,你能把下面算式补充完整吗?

12+12=1×2

12+12+22=2×3

12+12+22+32=_______×_______

12+12+22+32+52=_______×_______

(2)若按此规律继续拼长方形,则序号为_______的长方形面积数是714.

22.(5分)丫丫看一本漫画书,第一天看了4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20%,第二天看的正好是整本书的.这本书有多少页?

23.(10分)林场工作人员统计了两棵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制成了它们生长情况的统计图(如图)

①比较两棵树的生长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②当两树都停止生长后,两树高度相差多少米?

24.(3分)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这些方圆中的数学给我们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数学变得精彩。下列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1)图1圆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2)图2圆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3)图3圆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一、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共24题;共142分)

篇13: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以下是田科老师的邮件, 征得他的同意, 发表在我的博客上, 抛砖引玉, 希望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都行动起来, 为了我们的孩子, 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 捉拿语文教材中的蛀虫, 给孩子们消毒。

其他各科、如政治教材、历史教材等的第一线教师, 也不妨行动起来, 揭露这些有毒教材的弄虚作假, 害国害民, 危害我们国家的未来。

廖老师:

您好!

昨天晚上收到了网上购的《对抗语文》, 一夜没睡, 细细的品读起来, 很多地方都让人感动 (不是客套, 是发自己内心的看到有人在语文山头振臂高呼, 并看到了如何去做的可行性方案。)

等全部读完之后, 再和您交流我的心得吧。

现在有一事请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 (王克难) 作品, 被改写。现在, 我找不到原作。可是, 我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 当年在美国展出时, 每个人在画像前只有3秒的时间, 这3秒里作者观察的作品是那么细致入微, 从整体到局部, 从光线到色彩……

我的问题是, 作为一个作家, 从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观察的如此细致, 可信吗? (附课文)

蒙娜丽莎之约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 队伍像一条长龙, 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群灰鸽飞来, 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 可能正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 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她, 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 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 有朝一日, 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 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 进了大门, 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 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 终于看到了她。

那幅画不大, 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 整副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 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 更近了, 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 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 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 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 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紧抿的双唇, 微挑的嘴角, 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 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 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 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 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 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 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 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双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 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 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 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 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 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之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感谢!

田科

2011年12月9日

田科老师, 你好,

很敬佩你这么细心, 这么有责任心。教材里的课文问题多多, 需要像你这样的优秀教师来分辨, 并且与同行、家长及专家分享。我读了附加的课文, 确实是一篇很一般的作品, 文中充满了装腔作势的描写和陈词滥调。我在卢浮宫参观过《蒙娜丽莎》画像, 那是一幅很小的画, 且被玻璃蒙盖, 观众只能是匆忙地“过一下”, 根本无暇细赏。这位不知道哪里的王克难先生, 大概是看的画册, 并且参考了其他人对这幅画的描写和评说。无论如何, 即便是神仙, 三秒钟也不可能有这般细致的观察。但看画册, 或者从网络上下载高清图片细细揣摩, 或许有可能。可这是写“参观记”的, 不是写研究文章。所以, 只能推测, 作者不是神人, 便是撒谎。

谢谢你的工作, 如果你允许, 我想把你的研究心得放在我的博客上, 跟更多人分享。

也希望我们的点滴努力, 唤醒更多有责任心的教师, 大家一起来捉拿“害虫”。

致敬!

祝工作愉快。

廖增湖于上海

2011-12-19

廖老师, 您好!

来信收到了。谢谢您的鼓励。昨晚刚听完收音机里对您的采访。

关于您说在您的BLOG里放上我的看法, 没问题。如果能让更多的人清醒。呵呵。

这里是我读完第一遍《对抗语文》的感受。请指教。

叶开先生是我偶然间在网上认识的。和他通过两次电子邮件, 向他求教过几个问题。

在网上, 突然发现了这一本《对抗语文》, 尽快从网上买来, 用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读得很粗, 主要是想找到他和乔乔一起读了哪些书, 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给我家孩子买几本书, 和孩子一起睡前读读。

可是读着读着, 自己开始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了, 也“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确, 从事语文教学也快20年了, 自己也发现了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问题, 但从没有想过要给孩子们如此“排毒”。一方面也许是和学校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考核老师的条例有关, 但更多的是自己还是没有认真反思语文教学, 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基本人性的角度、从一个非物化的“人”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

在教学中, 我的确不是一个“好老师”。真的不喜欢告诉学生作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格式去写。相反, 我喜欢和学生们一起去读书, 一起去读那些在本地买不到的书。家长也许对我的做法有意见, 但是我是班主任, 又是课任老师, 只能是敢怒不敢言的看着孩子们读着一本又一本家长眼里的闲书。

在教学中, 还是没有发动起这些家长, 没有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孩子们从小读这些书的好处。社会环境告诉我:这个世界需要的是考试成绩。

于是, 我也开始动摇起来。在要学生们读“闲书”的同时, 我也慢慢开始随波逐流, 开始向学生要成绩, 开始……

按自己对朋友们的话来说, 我开始堕落了。呵呵……

看完叶开先生的书, 我觉得虽然坚持很难, 但是我依然会坚持下去, 和学生、和我的孩子, 和那些以后我要教的孩子, 以及曾经我教过的孩子们一起, 继续读我们的书, 做我们的项目。哪怕再难!

坚持的路很长, 也会很孤单, 但是在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在我前面的路友, 在我身后, 还有好多人在陆续跟随前行者的脚步。

语文, 我来了!……

谢谢您!

祝如意!

田科

2011-12-19

田科老师, 你好,

因为最近一个星期, 每天都有媒体采访, 我还要给报纸写好些紧急的文章, 所以一时忘记回复你的邮件了。望谅!

我拜读了你的文章, 写得很细致, 让我感到还有动力要做更多的具体事情, 来跟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分享。

你做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要向你表示最大的敬意。

谨祝:工作愉快!

叶开于上海

篇14: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师: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出示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师: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0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二、探究建模

1.观察后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2.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10和2?=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和5?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吗?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3.记口诀

师:大家自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4.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第5题。

2.P53第2题。

3.P52第2题。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 一五得五 5?=5

2?=10 二五一十 5?=10

3?=15 三五十五 5?=15

4?=20 四五二十 5?=20

5?=25 五五二十五

上一篇:”庆元旦、迎新年”教职工趣味活动方案下一篇:简单的有趣味的简单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