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

2024-05-16

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共3篇)

篇1: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

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 着力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磁县纪委、监察局把全面深入推行“四双”机制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着力点,重点针对因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导致腐败问题频发的薄弱环节,在农村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取得较好效果。

一、摸家底,开展“三资”核查,为“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

农村“三资”权属不明、使用管理混乱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农村稳定、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搞好“三资”核查,彻底摸清“家底”,是完善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磁县在推进农村清产核资工作中,坚持“高标准要求、分步骤实施、彻底搞清楚”原则,全力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李德进在全县领导干部会上强调,要高度关注农村“三资”问题,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于保叙点亲自点题、深入调研,要求以农村“三资”核查为基础,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县纪委协调农工委、财政局等部门,组成了“全县农村清产核资工作协调

小组”;19个乡镇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了对所辖行政村清产核资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76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实施小组,全县上下三级组织机构联动,为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宣传发动充分。为了使各乡镇、村较好地领会清产核资政策精神、掌握工作方法,县纪委、县委农工委联合举办了4期业务培训,乡镇农经站长、财政所长、村会计等共计430余人参加了专业培训。和各部门单位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派员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清产核资的目的意义,并积极支持配合这项工作。清产核资各阶段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与充分的宣传发动是分不开的。

三是工作方案严密。为了使清产核资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起来,省财政厅清产办研究制定了包括从总体方案到每一阶段的工作办法在内的一系列文件,省直各部门也根据实际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操作规定,对清产核资过程中的问题,还及时研究对策,从而保证这次清产核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是工作组织得力。在省直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协调小组及省直各单位清产核资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各单位清产核资办公室积极组织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学习政策、研究思

路、协调方法、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在工作过程中,清产核资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累,经常加班加点,埋头苦干,默默奉献。这种组织体系有效地推进了清产核资的工作进程。五是注重制度建设。这次预算单位清产核资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省直单位在预算、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及时整改,建章立制,强化监管。以上五个方面的经验,对于今后深化预算单位预算、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领导重视,组建班子,明确责任分工。县、乡、村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清产核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了文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各乡镇、村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实施小组,落实职责,明确分工确保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二是制定方案,认真实施,确保程序规范。各乡镇、村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乡镇、村清产核资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各村工作实施小组在清查账面资产、核实帐外资产后,填写《清产核资基础登记表》,并形成报告报乡镇领导小组初审、公示,核实后的结果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认无误后报乡镇农经站进行产权备案登记,并将情况记入村集体帐内。同时,各村针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了管理,使农

村“三资”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化、科学化。

三是加强监督,组织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县纪委联合县农工委对19个乡镇376个行政村进行了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了指导纠正,对走过场、虚报、隐瞒等违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有关领导、直接责任人员、当事人责任追究,确保了此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设机构,实行“一中心两代管”,严格规范“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流程。

一是立机构、明责任,突出民主自治原则。19个乡镇分别成立了“村财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开设管理“村级专户”,代管村财,代管村账;每村设一名助理会计,负责村级收入的汇缴,支出发票的审核,办理与代理中心的结算对账、报账和台账登记等工作;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全程参与农村的“三资”管理,参与制定本村各乡财务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同时有权参与检查审核财务收支,否定不合理开支。

二是重管理、严程序,规范每个环节。村级发生的收入支出,由助理会计登记台账,接受村民理财小组的审核盖章和村支书、村主任双签批后,于每月1-7日将原始凭证报送乡镇村财委托代理中心。各类收入金额在500元以上的要在收入当日缴入乡镇代理中心专户,不足500元的,在5日内上缴。对于支出管理也作出了硬性规定:一次性金额在1000

元以下的由村支书和村主任研究决定;1000元-3000元的,须经两委班子研究决定;3000元-10000元的须经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理财小组研究决定;10000元以上的大型开支项目,须由村提出投资预算,经党员和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凡属于村委会所有的资产、资源分别建立了固定资产账,注明现有价值,四至方位,一份村里存档,一份报乡代理中心备案。三是强组织、明监管,保障制度执行到位。乡镇党委政府成立“村财民理乡代管”领导小组,严把集体收入的所有“入口”和“出口”;由乡镇纪委书记任组长的“村财民理乡代管”监督小组,负责全程监督;各村成立的领导小组具体落实此项工作;代理中心岗位实行“AB角”工作制,确保人员在岗。另外,村所需票据由代理中心统一提供,实行销旧换新制。

三、明职责,加大“双层”追究力度,确保“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执行到位。

在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推广运行中,乡镇起着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村则是具体实施的主体,所以加强对两者的监督,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才能使此制度顺利深入推行。一是紧盯乡镇,加强监督制约。纪检监察机构和涉农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乡镇的监督检查,对擅自挪用、占用村里资金资产,干预干扰村集体正常理财等行为的,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和领导的责任。二是紧盯村,加强对村干部及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对违规操作、私设小金库、隐藏收入、虚报假帐等违规违纪行为,追究村两委班子一把手的责任,并视情节给予当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篇2: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

一、工作目标

从2007年起,对村级财务全部实施“村财民理镇代管”,切实提高村级财务管理质量和工作

效率,提高集体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主导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引导扶持力度,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管理原则

1、在不改变村级财务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的前提下,实行“村有、村用、镇代管”的原则。

2、收入全缴、开支报帐、按月公开、强化监督、责任追究的原则。

3、切实保障村民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原则。

三、管理办法

(一)收入的管理

1、村级收入是指村各类经营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补偿补助性收入、借款收入、社会公益性收益、投资收益及其它收入。

2、各村资产资源发包、拍卖、租贷、农民集资取得收入时,须经村两委班子研究提出意见,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镇党委、政府批准后,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公开运作,实行竞价招标的方法,签订规范的文字合同,杜绝“暗箱操作”,其取得的一切收入均统一由镇农经站代管。

3、各类收入金额在500元以上的要在发生收入当日缴入农经站专户,不足500元的在5日内上缴农经专户,严禁坐收坐支,坐收坐支视为个人行为,追究村书记主任的责任。

(二)开支的管理

1、各村各项开支必须做到规范、合理,按标准管理,严格控制打车等非生产性开支。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各类开支和投资项目,经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金额在1000—3000元的各类开支和投资项目经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理财小组研究决定;3000元以上大型开支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房屋修缮、公路整修、重大投资等,由村两委班子提出投资预算,报镇党委、政府审核批准,经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征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3、民主理财小组对所有开支拥有监督、审核权。

(三)资产资源的管理

凡属于村委会所有的资产、资源,包括出租、承包出的土地、耕地、五荒、林地,闲置的土地、沙地、林地、草地、固定资产等,要分类建立固定资产台帐,注明现有价值、四至方位,一份村里存档,一份报镇农经站备案。并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各村做好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在处置和项目投资时按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办理。

(四)帐务的管理

1、村里的帐务处理由镇农经站实行代理记帐制。

2、农经站为每个村单独设帐,专户存储各项收入,专款专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

3、村里开支实行按月限日报帐制。①依据各村业务量适当安排调配具体时间,各村必须在规定的具体日期内及时报帐,遇到特殊情况,提前与镇农经站协商进行调换时间。②报帐审批程序:按:开支管理“程序研究后的所有开支,经手人在原始单据签字一,由村主任签字,经理财小组和村党支部(总支)书记审核签字后,到镇农经站报帐,经农村站审核入帐,镇政府负责人签字后支取现金。凡是理财手续不完备,乱发补贴奖金,票据不合法的一律拒绝报帐。③农经站和村出纳员同时记帐,做到帐据相符。④各村可以从自已帐户暂借2000元以下的备用金,大型项目开支,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后,报党委政府审批后从自已帐户暂借备用金,待开支后再予以报帐。

4、各村往来款要及时入帐,村会计记帐后,将各项往来明细表由报帐员在报帐时一并上报,由农经站实行复式记帐,以备随时查询。农经站不负责各村村民往来帐的查询工作。

5、按时公开。各村收入、支出、资产、负债情况按月分项张榜公开,公开主要内容:每月发生的资产负债表、各类开支明细表,当月发生的往来、债务化解等。特别是500元以上开支要逐笔公开,不允许将一次性开支分解公开。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反映收入、开支存在的问题。

6、上级拔付的专项资金,由于全部实行报帐制,村级原则上不另行设帐。

7、新旧帐的衔接问题。自镇农经站接手各村帐务后,由镇农经站负责给各村出具接交表,原来各村的帐簿、凭单做为原始会计档案由各村现任会计保管封存备查。各村2007年以前帐目必须做到帐帐、账款、账表、帐实、帐证相符。

四、保障措施

1、镇党委政府成立“村财民理镇代管”领导小组,负责推进此项工作。成立“村财民理镇代管”监督小组,全程监督此项工作的实施。各村成立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落实此项工作。

2、镇农经站设专职会计和出纳员,负责记帐核算和现金出纳工作。实施农经站代理记帐后,除各种往来明细及现金帐,各村不再单独设帐。

3、各村设专职报帐员,由原出纳员担任;设复式记帐员,由原村会计担任,记载往来帐目。

4、统一票据管理。村所需票据由镇农经站统一提供,农经站建立票据领用台帐,明确专人保管。村集体组织票据使

用完毕后,将用完的票据存根镇代理中心销号,实行销旧换新,及时归档保管。各村领取的收据和使用完的存档不允许丢失。

5、各村要积极配合“村财民理镇代管”工作小组的工作,将2006的村级帐目抓紧结算完毕,在村财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按交接日程安排,自工作组进驻该村之日三日内,村两委班子成员手中的收、支单据必须交清,以便帐务处理,三日内不交的,收入不入账的按违纪论处,支出不记帐视为个人行为,以后不再做为支出单据做帐务处理。

6、实行责任追究制。

(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①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私设小金库、隐藏收入开支的。②借村财民理镇代管之机虚报假帐、营私舞弊的。③村财民理镇代管以后,各村收入不及时上缴农经专户的。

追究村两委班子一把手的责任,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2)农经站人员在各村报帐时应该坚守岗位,不得以各村报帐之机,吃、拿、卡、要,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在各村报帐时随时接待,小型业务随时办理,大型业务实行限时办结制,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篇3: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 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比较普遍。一是村组账务片片账、兜兜账、卷卷账现象严重, 换人交账, 难以查清楚, 集体资金流失严重。二是村组债务持续增加。三是由财务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有增无减。基层反映每年有三分之二的群体性上访都是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四是由此而引起的“村官”腐败问题严重。由于村组财务管理失范, 监督无法进行, 给不少村干部以可趁之机。调查发现,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农村财务制度不健全。村组干部高度集权, 随意性大。村组账务不公开, 群众无法监督。有的干部花钱无所顾忌, 公事私事都报销, 个别干部趁机贪污侵占集体资产, 中饱私囊, 造成村组收不抵支, 债台高筑, 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经常上访。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一任干部一包账, 互不交接。有的村组干部自己计账, 有的甚至常年不计账、不结算。“白条子”进账比较普遍。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审批人的“三无”票据司空见惯。呆账、坏账、错账问题突出。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三是村组会计业务素质差、专业知识匮乏, 有的甚至不懂业务、不会计账。村组会计更换频繁, 往往是一任干部一任会计。农业部门反映每年都有培训不完的村组会计。

村组财务混乱给村级班子建设、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和村组经济发展、农村稳定都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一是造成群众对村组干部不信任, 基层干群关系紧张,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二是造成大量村级集体资产流失, 集体经济逐步被掏空, 债务不断增加, 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三是直接影响村级组织的建设和完善, 伤及基层政权建设。农村财务问题成了群众关心的热点、村组干部的污点、农村矛盾的焦点、基层稳定的难点和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点。高度集权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改革现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二、农村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日益紧迫的农村财务问题引起了各县区的普遍重视, 萝北县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群众利益、保护基层干部、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率先进行了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派出工作组, 查清问题, 摸清家底, 找出农村财务混乱的主要症结, 并对村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体制性改革, 在乡镇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对村组财务实行“村财民理乡代管”, 取得了明显成效。

“村财民理乡代管”体制, 是在坚持村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村民民主理财制度三不变的原则下, 在乡镇设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由乡镇专业人员对村组财务进行记账、报账、结算等会计服务, 通过实施群众监督和会计监督, 保证农村财务的真实性和规范化。其改革的核心是整合监督资源, 实现民主自治和会计监督相结合的双层管理体制。

为了保证服务措施的到位, 在改革过程中, 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制度设计上, 注重用制度规范程序, 明确职责, 约束行为。

县区结合实际, 建立了《农村财务管理办法》, 明确了村组财务纳管范围、财务服务中心职责和村组职责, 建立健全了《现金管理制度》《报账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责》等管理制度, 构建了会计服务中心的基本框架。在软件建设上, 先后制定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备用金制度, 统一了收费票据、银行账户、记账方式和账薄设置, 规定了报账时间、财务公布样表和财务公布日, 保证了会计管理的规范运行。在日常审核中, 服务中心严格把关, 每项支出须由村委会主任签字, 村民理财小组审核, 服务中心对其合法性、规范性复核后报销。服务中心对不符合规范和财经纪律的单据可拒付, 填写拒付理由单后退回。服务中心在审核中, 只对原始票据要素不全、非应税发票、单据没有经办人签名和注明用途、未经村委会主任及理财小组审核、违反财务制度开支标准的票据进行审核, 并不干预和替代村组行使资金的审核权。为了从制度上保证监督措施的落实到位, 服务中心按月向村组提供财务公开表, 并在乡镇政府和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布, 接受政府和群众的监督。有的地方还规定, 对不按要求公开财务表的, 年终按比例扣发村组报账员的报酬。

二是在运作程序上, 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先试点、再推行, 成熟一个代管一个。农村财务问题由来已久, 加之各村情况不一, 一夜之间全面推行并不现实。为了保证质量, 县区在推行过程中, 成立了领导小组, 制定了工作方案, 抽调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深入各个村组开展工作。首先对村组账务进行了清理, 摸清家底。其次, 指导村组按照程序对财务监管问题进行书面委托。再次, 严格财务移交和新账设置, 保证代管后不留后患。

三是在服务效果上, 本着减轻群众负担和便民、利民的原则, 取消村组会计, 服务中心实行干部兼职。为了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减轻基层负担, 县区服务中心依托乡镇财政所或农经站, 只设机构, 不再增加编制,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律兼职。村组取消会计岗位, 实行报账员制度, 报账员一般由村组干部兼任。账务设置等费用由乡镇自行解决, 不得向村组摊派。为了顺利推行此项改革, 服务中心计账结算不收取任何费用。有些县区, 为方便村组干部报账需要, 改村组干部来乡镇报账为财务人员定期下乡上门服务, 转变了服务态度, 改善了干群关系。

三、初步成效

村组财务制度的改革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得到了基层干部的普遍认可。基层反映, 新的财务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有效解决了村组账务无人监督, 信息失真, 管理混乱的问题, 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了村组财务管理。由专业人员对村级财务进行统一管理, 杜绝了因会计的变换而造成账目不衔接、不移交甚至不计账的混乱现象。村级账务的规范管理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是加强了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实施改革中, 通过对村组的债权债务的清理, 明晰了集体资产, 加强了非生产性支出的控制, 有效遏制了村组债务不断攀升的局面,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强化了民主理财意识, 遏制了村组干部腐败, 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行真实的财务公开制度, 把村干部、村委会的财务管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做到了还干部清白, 给群众明白。

四是减轻了农民负担, 维护了社会稳定。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的群体性, 上访基本杜绝。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相关文章:

国储物流代管物资仓储管理制度05-03

代管04-23

网站代管协议05-24

电费代管协议04-16

联销代管协议04-25

项目代管协议06-04

财务全部代管06-07

代管委托书04-27

《委托代管服务合同》05-03

工会委托代管协议06-02

上一篇:感恩那份爱-妈妈的爱作文800字下一篇:江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申请表及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