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心得

2024-05-13

学习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心得(精选6篇)

篇1:学习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心得

【篇一】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新华社7月5日)

坚持正确方向,是改革行稳致远、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有力有序推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保障人民权益、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监督的体制机制,才能为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优化就是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下决心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依法依规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既要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又要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

机构改革要遵循“四个坚持”,这是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全面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项部署,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指出: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各地机构改革已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了“物理变化”,而要实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新台阶的既定目标,还应做到“三个强化”,为机构改革的“化学反应”增加速率。

强化大局意识,为机构改革发生“化学反应”加好“压强”。服从组织安排、执行组织决定是对干部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这次机构改革,涉及原单位职责任务调整、人员转隶等,和广大干部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少数同志可能会因为没有被调整到理想的岗位,对组织颇有微词,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能体现我们的组织原则和大局意识,越能深刻地反映出我们是否讲政治。我们要摆正心态,顾全大局,正确对待,自觉从内心深处服从组织决定,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为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强化责任担当,为机构改革发生“化学反应”加好“热量”。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处在这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机构改革中,我们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积极应对机构改革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考验,扎实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认真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积极适应新岗位、尽快进入新角色,努力提升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宽肩膀和硬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积极担当奋进。

强化团结意识,为机构改革发生“化学反应”加好“催化剂”。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只有坚持团结协作,才能生出无穷的凝聚力、生产力、战斗力。要珍惜共事缘分,善于共下一盘棋、同唱一台戏,既要敢于各司其职、独当一面,又要善于着眼全局、合拢五指,在工作中多沟通不猜疑、多谦让不争功、多协作不拆台,在生活中多关心不冷漠、多宽容不挑剔、多鼓励不埋怨。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团结,而不能无事生非、坐而论道。

机构改革看似已经结束,但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各项改革落实落细落地,为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三】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2019年7月5日来源:新华网)

目前各地机构改革中涌现出来的这些“新面孔”,既是因地制宜推进改革的体现,也可以看作探索经验的“试验田”,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论。改革方案中很多“地方特色”机构,注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成熟的经验可照搬,需要拿出精气神来,以更大勇气、更大担当种好“试验田”。

针对不同的省(区、市)情、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机构改革把之前不方便管、不愿意管、找不到谁来管的领域真正管起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助于实现政府服务的渗透、下沉、精细化,转化为人民群众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政府的解决方案不可能向壁虚造、闭门造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才能在具体的改革进程中寻找痛点、难点的解决方案。这次的省级机构改革中,上海市组建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其背景就是金融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面对新形势,需要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创新,也要求政府监管服务的升级。而组建地方金融局并没有蓝本,也没有先例可循,如何打造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只能在改革中勇敢闯、勇敢试。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管理实践的丰富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新设立的机构面对新兴的管理领域,不可能一出生就是“百分婴儿”。这次省级机构改革方案中很多“地方特色”机构,注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成熟的经验可照搬,需要拿出精气神来,以更大勇气、更大担当种好“试验田”,为改革探路,在实践中摸索出成功的管理模式。

【篇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新华社7月5日)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无论国家机构职能怎么转变,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方略不会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会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集中各方面力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一项根本性举措就在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此次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着眼于加强重点领域民生工作,把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民生改革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力度,优化政府职能配置,着力组建一批新机构,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力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满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最终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要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此次国家机构改革,把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标准与信念,写在了改革方案的字里行间,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形式和更有力的保障。

【篇五】

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新华社7月5日)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变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政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载体。通过改革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的各领域各环节,这是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必然要求,也是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我们党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要求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机构改革要把握“四个必然”,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打基础、立支柱、定架构,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篇六】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我们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要认真总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继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出了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的进军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指明前进方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改革、巩固成果。总书记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里谋划推进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战略性战役。要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通过机构改革,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挺进积累了宝贵经验、凝聚了广泛共识、激发了强劲动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硬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现在距离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仅有一年多时间,我们要乘势而上、尽锐出战,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集中力量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利用好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推动各项改革落实落细落地,不断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篇2:学习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心得

基层机构改革要坚持政治立场,冲锋在前。要积极跟上党中央的政策、顺应机构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服从新要求,做到在工作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促使机构改革在基层落地开花。

基层机构改革要坚守初心,服务在前。要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进一步梳理、优化机构职能,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篇3:学习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心得

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势在必行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基础。当前, 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还有不小差距。

从发展水平看, 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征十分明显, 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产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从市场环境看, 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市场监管不到位, 环保约束不强,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 市场信号传递和引导机制不畅通, 难以优胜劣汰。

从要素条件看, 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与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的矛盾凸显。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趋于缩小。

特别要看到, “十三五”时期, 我们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从世界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看, “中等收入陷阱”实质上就是“产业结构陷阱”。我国要实现成功跨越, 必须要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篇大文章。为此, 要充分认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坚定信心, 奋发作为,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进程。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大趋势

从全球范围科技创新能量不断积蓄, 技术革命孕育兴起的大势看, 制造业发展将呈现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三个特征。

一是制造业智能化浪潮汹涌。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平台性、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制造业将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生产组织方式将呈现网络化、社会化的特点。

二是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制造业企业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呈现出“服务引领制造”的新特点,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也将越来越模糊。

三是制造业绿色化势在必行。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赢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顺应产业变革的潮流和趋势, 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为主攻方向, 协同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绿色化, 力争尽早迈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破解发展难题, 夯实发展基础, 厚植发展优势, 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十三五”时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采取有力措施, 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围绕推动制造业智能化, 将聚焦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 突破关键技术, 实现产业化, 着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互联网+”行动, 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化提升工程, 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围绕推动制造业服务化, 一方面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品牌培育等生产性服务业, 增强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 鼓励企业培育发展新动力, 拓宽发展新空间。

围绕推动制造业绿色化, 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应用, 推进燃煤电厂、工业锅炉和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鼓励企业优化产品设计、生产、维修、回收流程, 逐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

篇4:学习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心得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经过近两天的紧张工作,已经完成了会议安排的各项议程。会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时机关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会议作出了重要批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也是教育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会前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适逢其时,非常重要。二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贵仁同志的讲话,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的讨论。上海市教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全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单位分别做了大会发言。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湖南、广东、陕西、新疆等地区的8名教师做了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介绍。此外,还组织考察了上海市6所中等职业学校和4节观摩课,举办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创新展示活动和辽宁省信息化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三是工作高效、覆盖面广。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成立了43个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行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仪式、职业教育集团签约仪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单位授牌仪式,充分利用本次会议平台,高效率完成了多项工作。会议期间举办的有关活动,通过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进行了视频直播,全国各地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了收看。从与会人员构成上看,不仅有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还有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有关地级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来源广泛、代表性强,有利于增进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好地概括了大家讨论的成果。下面我对会议做个简要总结。

一、回应需求,承载使命,新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交流会、部署会,也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动员会。会议的召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第一,现代化进程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到新的历史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要求。

从宏观领域看,我国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经济社会具有五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步入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阶段。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从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时代进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时代。人口大流动、职业大迁徙已成大趋势,特别是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最终使农民转变为市民,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三是从低端制造产业时代进入高端制造产业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新挑战,高端制造产业替代或淘汰低端制造产业成为历史的必然。四是从私人物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物品短缺时代。全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五是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温饱问题等基本需求得到解决,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从教育领域看,我国面临着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任务,具有四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代进入“后普九”时代。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解决职业教育这一薄弱环节成为必然。二是从文化扫盲时代进入技能扫盲时代。文化性文盲的问题基本解决,技能性文盲的问题日益凸显。三是从“高中-大学”一元化成才时代进入多元化成才时代。通过普通教育上大学的成长道路面临系统性挑战,多元化质量、多阶段分流、多路径成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现代国民教育新体系的战略安排。四是从学校教育时代进入全民终身学习时代。有教无类具备了新的历史内涵,农民工转移培训和择业培训需求日益增长,其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远达不到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的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顺应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对多元化、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强烈诉求,职业教育肩负着五个方面的历史使命:一是肩负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亿计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二是肩负着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使命。三是肩负着承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教育结构的历史使命。四是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五是肩负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完成好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在保证办学规模的同时,提高办学质量,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第二,我国教育事业开启了由大到强的新征程

今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为各级各类教育未来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描绘了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一个“主题”、一个“主线”和五个“坚持”不仅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而且为我国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专章阐述了今后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二是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三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把大力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作为核心任务。四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五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六是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新形势

上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会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近870万,在校生近2200万,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二是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三是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能力大与质量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在教育教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要求还没有很好地落实,有些地方和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推进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教学工作投入不足,缺乏条件和机制保障。二是素质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只注重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忽视基础理论学习;或是偏重于传授知识,忽视技能;或者只培养简单技能、“黑板上的技能”等现象,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能力不强,继续学习能力不强。三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还没有很好地对接,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没有很好地衔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有脱节的现象。四是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育人过程存在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形象。五是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很好地应用,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

《教育规划纲要》对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三是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扩大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四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适应技能型人才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学习要求。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五是强化教学保障,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六是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为基础,对教学改革的新政策、新模式先行先试,形成典型模式和经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二、纲要引领,凝聚共识,明确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总结归纳大家达成的共识,会议在以下三方面取得重要收获。

第一,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

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贵仁同志的讲话,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必须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一是职业教育决定着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二是职业教育反映了产业的素质和能力,三是职业教育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四是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的切入点,五是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通过深入学习领导的讲话,大家提高了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

改革发展职业教育,要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当前要重点做好保证规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和加大投入四项工作。要转变职能、狠抓落实,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作风,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注重抓统筹,抓重点,抓责任,抓作风。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要求我们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要把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工作抓手,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明确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质,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不是不同的教育层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加快在以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1.改革四个模式。一是改革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二是改革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等。三是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四是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2.创新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和工厂化教学环境。二是创新专业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重点建设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建设。三是创新课程开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课程建设机制。四是创新教材应用。依照国家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针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五是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六是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等决策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加强学校各项基础制度的建设。

三、创新载体,重在行动,把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近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建立教育与产业的经常性对话协作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部门协调、行业指导。今年1月,教育部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这次会上又成立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目的就是要以全指委为载体,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对话和协作,充分发挥行指委在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组织行业内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二是搭建对话协作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一系列教育与行业的主题对话活动。今年,教育部举办了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以及有色金属行业的5个对话活动。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分行业的对话。

(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合作办学

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营造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环境和育人氛围,实现全过程工学结合。一是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实施方案,遴选1000所学校和3000家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二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三是加强和规范学生实习管理。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强化企业实习的教育功能。学生实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二是深入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开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资源库。三是按照《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要求,广泛开展班主任培训。四是进一步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组织,实现“校校有团委,班班有团支部”的目标。五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六是完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方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科学设置专业,促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是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基础。一是全面实施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规范专业设置。二是开发专业设置标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的所有专业,开发321个指导性专业设置标准。三是建设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开发新专业申报、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数据库,逐步形成专业设置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需求预警机制。四是建设国家示范专业点。遴选1500个左右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在本专业领域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点,作为国家示范专业点。五是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围绕国家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确定100个改革创新重点专业,在全国遴选500个专业点,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

(五)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面向国家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等,开发500个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是指导开展课程创新实践。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三是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研究制订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四是探索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推动课程设置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是保障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一是创新教材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管理体系。二是研究制定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健全教材开发、遴选、更新机制,完善教材编写、审定机制。三是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成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建立教材编写专家库,建设50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基地。四是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改革专业课程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基础课程教材;以推动民族传统技艺教育专业化为重点,开发相关课程教材;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更新教材结构和内容;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开发遴选1200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七)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立交桥”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不是“终结教育”,我们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一是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加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推动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研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大纲,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三是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比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四是探索中职招生模式改革。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扩大服务面向,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突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评价方式。五是探索学分积累的多种形式,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互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八)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驱动力,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发3个信息化系统。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开发面向中职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发面向中职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二是建设4个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三是建设300个数字化仿真实训示范教室。

推进上述8项工作,3个方面的保障至关重要: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师资队伍,三是教科研。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

第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保障。一是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水平。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推动各地紧密结合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示范专业实训基地。二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民族特色学校等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

第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要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新任教师先完成企业实践再上岗任教的措施;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出台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和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并切实发挥好作用。完善教师资格、职务等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引导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扩大培养培训规模。这次会上教育部为10个企业挂牌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就是吸引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举措,近期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一是积极推动高水平教科研队伍建设,整合和调动全国职业教育教科研的资源和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二是积极组织地方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三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四是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另外,《行动计划》针对10大计划、30个项目,提出了45个科研选题,即将组织实施,大家要积极参与。

篇5: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提 纲)

同志们: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教育局机关的机构改革即将全面展开。刚才,鲁宁同志代表局党委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机构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同志代表局党委传达了我局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工作安排。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文件的要求和局党委的安排,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我局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下面,我主要就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这次机构改革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志们: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教育局机关的机构改革即将全面展开。刚才,鲁宁同志代表局党委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机构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同志代表局党委传达了我局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工作安排。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文件的要求和局党委的安排,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我局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下面,我主要就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这次机构改革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1998年开始,我国自上而下启

动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实施,目前,中央和省级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结束,市县乡机构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年内也要基本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与以往

1历次机构改革相比,其改革的内在条件、外部环境、价值取向和主要任务,都带有根本性的不同。应当看到,这次机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的前提下展开的,也是在经济国际化不断推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进行的,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次自我革命和重大变革。这一特点,使这次机构改革面临着既要适应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国际惯例要求的双重压力。因此这次机构改革不仅是要精简机构、压缩机关人员编制,更重要的是要在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方面,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角色错位、职责不清、效率不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能不能搞好这次机构改革,全面实现中央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和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机构改革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列入领导的重要议程,实行责任制,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确保我局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竞争上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这次机关竞争上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为指导,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

改革纲要》等政策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机关干部人事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使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机关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为教育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在这次竞争上岗的具体组织实施中,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确保竞争上岗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是党的组织领导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重要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只有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于竞争上岗工作的全过程,才能确保这项工作方向正确,也只有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使党组织的决定权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正确地体现党管干部原则,确保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第二,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确保竞争上岗的结果公正。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搞好竞争上岗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竞争上岗结果公正的必要条件。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把这一原则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大措施,提高竞争上岗工作的透明度,破除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封闭状态和神秘化,改变那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要严格按照选拔程序、选拔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无论是群众推荐、个人自荐,还是组织、领导推荐,无论原来是

否进入视野,只要符合职位要求和任职资格条件,都可以参加竞争,防止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要引入竞争机制,改变传统的干部选拔方式中干部本人处于被动挑选的位置,让其走到前台展示自己,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

第三,坚持严格按程序办事的原则,确保竞争上岗工作的严肃性。竞争上岗工作政策性、程序性、实践性都很强。要从我局的实际出发,按照于法周严、于事简便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要求,完善和优化竞争上岗的程序,凡是《条例》规定的程序不能简、内容不能少、标准不突破。

第四,坚持提高素质与优化结构相统一的原则,确保竞争上岗收到实效。竞争上岗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干部选好配强。因此,要把开展这次竞争上岗工作的过程,当作提高机关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机关活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步骤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要通过竞争上岗,进一步推进机关轮岗、回避等制度的实行,不断提高机关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切实加强机构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机构改革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机构改革事关重大,政策性强,涉及到各个处室和广大干部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办法,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保证机构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要充分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机构改革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识大体,顾大局,以党的事业为重,正确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进退去留,自觉服从组织决定,积极支持和投身机构改革,切实做到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国有资产不流失,工作正常运转。对机构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人员分流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办事,慎重决策,精心操作,妥善做好机关分流人员的安置,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确保改革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加强管理,严肃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机构改革的根本任务。在抓好机构改革的同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机构改革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特别是临近年终,各项工作头绪比较多,要认真搞好衔接,确保工作正常运转,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完成。要注意把推进机构改革同加强机关建设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强、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同时,要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机关

建设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6:学习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心得

5月23日上午,在海南省三沙市公安局大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宣讲会”正在进行,30余名固守祖国边海防一线的公安民警围坐在宣讲人海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巡视员江伟身边,警容严整,听得入神、记得认真。

当天,海南省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宣讲”活动走进三沙市永兴岛,来到基层一线公安机关送教上门,对基层民警进行面对面的宣讲交流,将海南省公安厅精心编制的《学习贯彻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资料》“口袋书”送到现场的每一位民警手上,把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一名民警。宣讲结束后,江伟还将“口袋书”专程送到在岗值班执勤的民警。“口袋书”包含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关于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的评论员文章等内容,文字精炼,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口袋书”小手册大作用,让民警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民警的关爱关怀和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时刻“装在身上、记在心里”。海南省公安厅印制了一万余本“口袋书”,做到民警人手一本,为广大公安民警迅速学习掌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助学“充电宝”,持续推动学习贯彻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

江伟在宣讲中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三沙市公安工作实际,对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和系统讲解。鲜活的解读,引发现场民警们的共鸣,大家直呼接地气、有收获、受鼓舞。

江伟指出,三沙市具有特殊的区位特点,地处海疆维权第一线,三沙市公安机关要以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扎紧安全防范的篱笆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安保为重中之重,以面保点、专群结合,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最后,他还就民警关心的人民警察职务序列改革、从优待警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通过今天的宣讲活动,我深刻理解到,作为基层民警,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扎实履职,确保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基层派出所工作的各个方面。”海岸警察总队(筹备组)三沙支队永兴边防派出所所长贺胜说道。虽然头顶烈日酷暑,但现场环境其乐融融,气氛热烈,民警们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分享着对学习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和关爱鼓舞着每一名驻岛民警,大家纷纷表示将一如既往坚定忠诚于党、乐守天涯的信念,将“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入心入脑落到实处。

2019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心得

社区民警是实施农村和社区警务战略的主体,但由于长时间放松了基础工作或同时承担大量非社区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地方社区民警工作水平不高,成效不好。下面,从社区民警应处理好的五个关系着手,谈一些个人对于提高社区民警工作水平的粗浅认识。

一、处理好社区工作与其他警务工作的关系

众所周知,社区民警确实很辛苦,虽然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为基层民警减负的各种措施,使社区民警相对单一地承担基础工作任务,专业性有所增强,但社区民警专属社区警务工作是绝大多数单位难以办到的。所以,社区民警要正确处理干好社区工作与完成非社区工作任务的关系,正确定位,找好角色,将主要精力用在社区工作上,轻视自己的主业。同时,派出所的领导要科学整合警力,合理部署任务,最大限度地把社区民警从非社区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使社区民警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下社区工作,真正解决好社区民警下不去的问题。

二、处理好下社区与上平台的关系

随着警务工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类警务信息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社区民警的工作更加便捷,案头台帐性工作明显减少,查阅相关信息上网可见,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然而有些社区民警实际下社区工作的时间并不多,警务室有室无人现象和社区见警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主观上一些社区民警不愿意在闲暇时间投进社区,存在一定的贪享清闲的个人惰性,也不善于合理充分利用时间;客观上作为采集源头信息和承担接处警任务的第一线,社区民警承担了不少平台基础信息的编辑录入、报送维护和各类案事件的处理任务,占用了社区民警的大量时间。对此,广大社区民警应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计算机应用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并统筹安排时间,将上平台穿插于值班备勤、下完社区回所和日常处理案事件的间隙等时段,切实做到扑下身子沉入社区和抽挤时间登上平台两不误。

三、处理好干工作与打基础的关系

社区基础工作是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社区民警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打牢社区工作的基础上。这些基础包括:强化居民自我防范意识;组织民防力量进行治安防控,织严织密物防、技防网络;与社区干部和相关单位建立密切顺畅的工作关系,开展人口调查、抓好阵地控制;物建一批作用明显的治安耳目和社会信息员,收集情报信息;在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工作,调处简易纠纷,创建和谐警民关系等等。当然社区工作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如进行案件排查,组织治安清查,处置突发事件,调处治安纠纷,为居民排忧解难等。社区基础要打,日常的工作任务也要完成,但一定要把打牢基础作为重中之重,决不能只顾完成日常工作,而忽视打牢基础工作。三基工程建设已进入关键期,要以此为契机,结合苦练基本功工作,加强学习,定立目标,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基础工作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全面提高社区基础工作总体水平。

在与群众的接触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注重锻炼自己的口才,特别是在宣传党和公安机关的方针政策、开展教育动员活动时,注意提高自己说话的政治和法律水平,

要多说心里话,多说实在话。要根据社区的特点和居民的心声,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做几件有影响的事情,如千方百计把当前案件高发的势头降下来;将侵犯群众利益的不法人员及时予以处理;把邻里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依法调解好等,并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遇事或接报案件能够随机应变,有效控制、妥善处置;再次要塑形。即平时在社区开展工作中着装要严整,举止要端庄,行为要规范,言语要文明,既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又不失自己的身份,向群众展示一个威武雄壮、文明强干、一身正气,信得过、靠得住的人民警察良好姿态,在群众心中塑造起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的形象,使群众有情况愿意向民警反映、有问题乐意对民警倾诉,有矛盾愿意找民警化解。

2019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体会

5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主持会议,强调统计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加强公安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开展统计调查、统计监测和统计分析,认真做好统计系统安全保卫、风险防范等工作,为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提供坚实统计保障。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公安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了事关公安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长远性重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公安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协同做好公安相关工作、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强调,统计部门要深刻领会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开展常规统计调查和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认真开展统计监测评价,不断强化统计数据分析、发布和解读,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提供优质高效统计服务。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不断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认真开展统计督察,始终保持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高压态势。加强与公安部门在统计和人口普查工作方面的沟通合作,依法推进公安部门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共享,用好公安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料,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各项安全保密制度,全力做好统计部门消防、安保、信访等工作,确保统计事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2019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收获

全国公安工作会议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与会代表和广大公安民警中引起热烈反响。

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公安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公安队伍的亲切关怀,更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公安战线要将对党的绝对忠诚融入血脉、铸入警魂,不忘初心、不改本色,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始终确保公安队伍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公安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开创了崭新局面。”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刘忠义说:“我们要牢记公安机关的根本政治属性,坚决听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命令和指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兰州市公安局局长肖春的思考。他说,对党忠诚是公安机关的立警之本,是公安工作的力量之源,是公安队伍的不变底色。“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始终坚定公安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做到不管时代和任务怎么变,公安队伍的政治传承不会变,融入灵魂和血脉的红色基因不会变,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本色不会变。”

“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诸暨枫桥镇,晚风习习。派出所民警正带领着当地群众组成的“红枫义警”队伍,巡逻在大街小巷,护佑一方安宁。

“公安姓党,必须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从新闻中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枫桥派出所所长杨叶峰的体会是:“我们要确保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不落空、不虚化,让党对公安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改革举措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思想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自觉。”山西省公安厅厅长刘新云说,广大公安民警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9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感想

“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公安工作提出的殷切期望。

字字千钧,重托如山。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亓延军深感重任在肩,“今年大事多、喜事多,确保首都安全稳定,北京公安机关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筑牢首都安全屏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10,这一百姓信赖的报警服务热线,正是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生动诠释。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这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为契机,在实际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更好践行为民宗旨。”福建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漳州110)大队长黄海强说,“漳州110”将始终把“止于未发”作为对人民最好的保护,不断完善警务机制,力争让发案更少一起、出警更快一秒、服务更优一分。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感到强烈的初心召唤和政治嘱托,斗志更加昂扬,信心更加坚定。”广东省公安厅厅长李春生说,“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打击违法犯罪、守护百姓平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紧紧围绕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并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警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按照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锻造一支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改革强警下一步怎么抓、怎么提升、向哪里用力指明了方向。”河南省公安厅厅长舒庆说,改革强警是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必由之路,必须保持改革精神和改革定力,把机关做精、把警种做优、把基层做强、把基础做实,激发出基层的源源活力和强大战斗力。

“打击违法犯罪,离不开对科技手段的掌握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将科技兴警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四川省公安厅厅长叶寒冰说,下一步,四川公安机关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深化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智能化水平。

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机关处于执法第一线,能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党和政府形象。”银川市公安局局长吴琦东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对锻造一支公安铁军的殷殷期许,深深触动了有志投身公安事业的热血青年。

上一篇:修身从政 踏实做人 当好廉洁自律带头人下一篇:车辆服务质量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