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教学设计

2024-04-15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教学设计

《数豆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版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26、27页数豆子。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数位、基数、序数的渗透。教学难点: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指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笑笑的美术老师布置一项美术手工作业给笑笑,需要用到红豆,回去妈妈给了她这些红豆,你能估计下这些红豆有几粒吗?

师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学生答得不一样。师:同学们估计的相差还是挺大的,看来估计是需要一定方法的,我们可以先数10粒放入另一个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生:我估计有……粒。

二、学习新知

1.活动一:估一估,数一数。

师:数学不能只停留在猜测上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吧!几粒几粒数比较快?谁估得比较准?

2.活动二:拨一拨,写一写,认一认。(1)学生动手操作

师:刚才小朋友们数出豆子的数量是28个。这个数怎么拨?(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再指名介绍怎么拨,并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2)教师示范写数,读数

(3)小组合作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让学生知道:十位数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数上的2表示2个一。

(4)小结: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让学生明白:十位数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数上的2表示2个一)

(5)拨写30 30在计数器上要怎么拨呢?指名拨,个位上没有珠子可以不写吗?(个位上没有写0)

(6)拨一拨,认一认。

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24、35、100。

(让学生知道满十进1和计数器右边第三位是百位)

3.活动三:写一写,读一读。(用小方块、图形表示数)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43、54、60、50、40。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表示方法,进行展示交流。

三、应用练习

智慧岛

1.数数。从38数到

43、从72数到67。

2.让学生看图写数。2004年希腊奥运会中国获得三十二枚金牌。(32)、2005年十月一日是我们伟大祖国成立五十六周年纪念日。(56)

3.认识最高位。95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多少?

4.填空。10个十是(),10个一()。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48里面有()个()和()个()。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5.选择。由7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四、回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数豆子

28:读作:二十八,写作:28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篇2: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节---数豆子。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写数等不同方式表示数。

2.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感受数的意义,及100以内数的组成。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来估计豆子的数量,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教学难点: 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黄豆若干、小桶、纸盒子若干。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桌子上摆了些豆子,上数学课拿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1:是用来吃的。

生2:是用来数的。

师:豆子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今天我们看谁会思考,会观察,会从玩豆子中发现数学问题。

板书:数豆子

(二)具体实践,探究新知

下面我们请2个同学来做两个活动,但大家要听清要求: 1 玩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2 玩豆子的时候要注意,别让豆子掉到地上。

活动一:1 请两个同学在量杯里各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 2 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3 看谁猜的最接近。

活动二:

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

1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数出的数,拨好后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2怎么写这两个数呢?请你们先试着写一写。3 拨数、写数。

我们一起来看28,22这两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2个数?

学生汇报:

(1)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读作:二十八,写作:“28”。

(2)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读作:二十二,写作:“22”。4 练习拨数,写数。

找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97,98,99,100并观察位置有什么不同? 师: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生: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3)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作业:课本第27页第2,3题。

(五)小结

今天学了很多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豆子

篇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教学设计

一、认知的“根源”———起动教学

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起点。但是, 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而这些错误的认识能给我们提供有用的教学动力。

(一) 找到学生认知的“根”点

找到学生认识的“根”点, 其价值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 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找出了这节课学生认知的“根”:

教学片场链接1:

【问题一】“角的大小是由边的什么决定的?” (100%的学生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边的张口大小决定的。)

【问题二】“你有办法知道这个角 (图一) 有多大吗?” (这个班共有52人。)

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问题三】同一个角, 两个同学用皮尺 (软尺) 量的不同量法, 哪个角大? (如图一)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角2要大。给出的理由是:

(1) 它所用的皮尺长。

(2) 皮尺与两条边所形成的面积大。

(二) 找到学生认识的“源”点

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明确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与边的张口大小有关。可以说学生对这句话已经能倒背如流了, 但是对于“如何才能知道这个角的大小?”这问题, 学生是有思维障碍的, 因为它受到空间和面积的影响。所以, 如何把握好学生认知的“源”点, 在这节课中就显得尤其重要:角到底在哪里?它的大小是指什么? (角就在顶点与两条边所张开的部份, 角的大小就是这个张口的大小。)

在学生看来, 用软尺量是个好办法, (这时学生头脑里已经有了“化直为曲”的模糊思想。) 但是还是不能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该怎么量这个角呢?那么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角有多大的问题呢?从而为下面引入用小角来量大角的方法扫除了障碍。

二、认知的“冲突”———推动教学

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这一理念下, 我们追求的是:从对数学本身的认知出发, 在某个数学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是该主题的数学本质、经历的是一种类似数学家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 利用数学史, 诱导认知冲突

数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数学史是经过历代数学家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到完善探索而得到的, 最终被人类普遍认识。

教学片场链接2:

那这个小角定多大好呢? (学生定了各式各样的小角) 那我们数学史上是怎么定这个小角的?在我们的数学史上有这么一段记载:在古代没有任何的测量工具的条件下, “古巴比伦人”发现: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一年大约是360天, 转动的轨道近似一个圆。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360份, 一天就是这样的一份, 这一份所对应的角就被全世界的人定为统一的小角, 它的大小刚好是1度的角, 记作1°。

在这个片场中利用了两个问题带出数学史, 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渴求寻找到统一的小角, 而在寻找1度角的过程中, 认知冲突油然而生。

(二) 创设问题场, 制造认知冲突

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困惑, 创设大的问题情境 (问题场) , 有意识混淆问题的性质, 暗设认知冲突, 让学生发现、思考、解决、同化新知识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四个大的问题场:

本课后面三个问题场中每个场所对应第一个问题到第二个问题都是从“知识失衡”到“知识平衡”的过程, 一方面唤起了学生的思维注意, 活跃课堂气氛, 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 使学生从自己的需要来参与课堂教学。

(三) 变式问题练习, 强化认知冲突

同是一道题, 变换问题的部分条件或设问方式, 在原有的认知冲突突然消失后, 不断出现新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三、认知的“完善”———提升思维

“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下的课堂教学核心还是在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只有借助认知结构才会有新知识的生长点, 才会有对新知识的理解、内化, 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认知结构又会成为更新的知识之生长点, 正是这种循环, 才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

篇4: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生游戏互动——《报数游戏》。教师宣布游戏规则:从第一名同学起开始报数,当报到的数是5的倍数的时候,不能直接说出这个数,必须用字母m来表示。学生报数,教师适时询问m所表示的数字是几,并板书。当全部报完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并板书。

二、出示儿歌,探索新知

1.儿歌接龙游戏。

出示儿歌: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让学生进行儿歌接龙。提问: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改怎样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呢?(学生畅所欲言)

2.如果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学生组内探讨,集体汇报,教师点拨)

3.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想法,你同意吗?并说说理由

出示三种说法:a只青蛙a条腿;

a只青蛙b条腿;

4只青蛙4a条腿.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想法。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种说法没有关注数量之间的不同及关系;第二种说法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是没有将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第三种说法用字母表示出了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4ⅹ啊可以写作4·a或4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板书)

4.出示儿歌,让学生试着用字母来表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

请学生自主完成,并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

5.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ɑ×c=

1×x= ɑ×b= x×x=

2、手势判断对错。

(1)b×2可以写成b2 ( )

(2)b+b=2b ( )

(3) ɑ+5可以寫成5ɑ ( )

(4)6-c=6c ( )

(5)d÷7=7d ( )

3、用线段把左右相等的数连起来。

比ɑ多2的数 ɑ2

比ɑ少2的数 2ɑ

2个ɑ相加的和 ɑ+2

2个ɑ相乘的积 ɑ-2

4、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1)一件上衣ɑ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a天共看了( )页。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35人,到新站下去x人,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在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生活中字母表示数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大家以后要灵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63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篇5: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教学设计

一(3)班 齐险峰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通过数实物、表示结果、圈一圈的活动,感知以十当一的优越性。

2、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重点)2有规律的数数。(难点)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100根小棒,10根皮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明确盒子里装的是花生。猜一猜老师拿了多少粒花生?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个花生呢?板书课题《数花生》

现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这些花生一个一个地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准。

(二)、新知探究

1、学生自由数。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学生2:我是两个两个数的。

学生3:我是五个五个数的。

学生4:我是十个十个数的。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①两个两个的数。②五个五个的数。③十个十个的数。……

3、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呀!

4、组织交流:

师:你觉得哪种数数的方法好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在数数时,根据数量的多少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法。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数对的时候,就可以换一种方法数一数。

5、师:看着同学们认真地数着这些花生,老师也很高兴。可是你们把数完的花生就这么堆在桌上,能不能想个好的摆放方法,让别人很快就知道是多少颗呢?

6、认识数100和数位“百”。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10)那么今天我们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又是多少?

生:“100”。99后面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或100个“一”。

7、口头数数。

师: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数数接龙的游戏:从29数到100。(全班开“火车”)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 一个一个地数,数出36粒花生。五个五个的数,数出80个花生

2、练一练第2题 说一说 90、80、70、()、()、()、()22、32、42、()、()、()、();

3、用圈一圈的方式完成第4题。

4、练一练第3题。

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

五十六

七十七

八十五

九十五

5、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呢?

6、教科书23页第5题。晴天和多云各有多少个?说说你怎么数的,看谁数的快。教师指导。

(四)、目标检测

(1)数字接龙: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的又快又对。①师生互动。②生生互动。

(2)接力赛。你们能根据给出的数填写后面三个数吗? 34,36,38,(),(),()。45,50,55,(),(),()。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数数更熟练了,下课后希望同学们用心观察,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多少个?

板书设计 数花生

篇6:一年级北师大 数学 数豆子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26到27页:数豆子。教材分析:

估算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有利于人民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并对判断心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估算还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首先通过验证估算结果引入数的写法,根据具体情况来引导学生估算豆子的数量。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在实际输出豆子个数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器上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意义,加深对数位的理解,进而鼓励学生结合计数器上的结果写出抽象的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过程与方法:

在用学具操作中、小组合作中经历估数、数数的活动,来感知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验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小组合作意识。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写100以内的数体会数为基数序数的意义100以内数的估计。教具学具:

计数器 小石头 小棒子。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引入主题。

我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数数的本领都可大了,那我们今天就来比赛数数怎么样?

这个环节老师和同学们来比,比一比是老师得到的红旗多,还是你们得到的红旗多?老师会在黑板上设置比赛板块。比赛环节一:数数接力赛,谁接不上来给对方加1个小红旗? 老师:一个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师说:一,学生接二 老师说三,…… 老师:两个两个数从二数到20。师说:二,生:四……

老师:五个五个数从5数到50老师说:5 学生说:10 老师说:15……

老师说:十个十个数从十数到100,老师说:十 学生说:20 老师说:30……

最后来个最难的挑战十个十个数,从100数到十。老师说:100 学生说:90 老师说:80……

二、自主探究体验领悟

比赛环节2:抓豆子,估豆子数豆子,(课下分好小组四人组前后坐组合)。比赛规则:每组会做抓 估 数 这一系列过程 得小红旗

1、老师抓一把磁铁放在黑板上说,我估计我这一把有28个小磁铁。板书28。问同学们,28是怎么得到的?是我数出来的吗?生回答不是,是猜。师引导:用这种估一估,猜一猜的方法就叫估算 现在我们分小组行动学着老师的样子,估一估你的一把大概能抓几个小石头?然后再实际数一数到底有几个小石头,看估的与数的相差多少个。小组合作。小组汇报

估的多少个?实际数的多少个?相差多少个?

2、拨一拨,写一写。

老师拿着教具--计数器问学生:老师拿的这是什么大家认识吗?学生说:计数器。

老师说:计数器的下面这些字标出来的是什么?学生说数位。师:来 我们一起从右到左读出它们的数位名称:个位、十位、百位……

比赛环节3:谁会把自己数出来的豆子数量,用计数器拨出来,谁就赢小红旗。老师先拨28 然后拿着计数器问学生,为什么老师在十位上拨二?在个位上拨8?2和8分别都表示什么?(引导学生领悟十位上的二表示两个十,个位上的八表示八个一,两个十和八个一是28。)

然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到黑板把自己的石头数拨出来。各小组其余成员思考自己组员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的数读作什么写作什么?邀请小组代表站起来汇报。比赛环节4: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22,提问:怎么读写作什么?两个二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说,出十位上的二表示两个十,个位上的二表示两个一)。比赛环节5:

老师拿计数器在十位上拨三个珠子,邀请几个代表把这个计数器上的数写下来,看谁写的对。

老师,可以故意写成三,一起讨论怎么写才是正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当各位上一个珠子子也没有使用零来占位。比赛环节6:

拨一拨,认一认,出示课本26页,拨一拨,认一认,让学生自己写,自己读思考写数和读数都是从哪一位开始的?(引导学生说出无论写数或者读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比赛环节7:

课本26页,想一想 试一试你认为他们分别表示的是多少? 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一、估数

二、计数、数位 三、十位上一表示一个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一。作业布置 课本27页,第一题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课本27页,第二题写书上并思考这个数在计数器上怎么拨 课本27页第三题写书上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数豆子 估计 写作:22 读作:二十二

写作:30 用零占位

篇7: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教学设计

3.2数一数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3题;共4分)

1.(1分)数位表中,右数第一位是_______位,右数第三位是_______位,右数第五位是_______位。

2.(1分)数位表中,从个位起第_______ 位是千位;第三位是_______位;第_______位是万位。

3.(2分)圈一圈,估一估,数一数。

(1)估计大约有_______只小鸡。

(2)圈一圈,圈了_______个十,还多_______只,一共是_______只。

二、数一数。

(共2题;共2分)

4.(1分)

一共有_______只。

5.(1分)

共有_______个。

三、圈一圈,数一数,记下来。

(共3题;共3分)

6.(1分)圈一圈,数一数,记下来。

圈一圈:_______;

一共有_______朵。

7.(1分)圈一圈,数一数,记下来。

圈一圈:_______;

一共有_______个。

8.(1分)圈一圈,数一数,记下来。

圈一圈:_______;

一共有_______个。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3题;共4分)

1-1、2-1、3-1、3-2、二、数一数。

(共2题;共2分)

4-1、5-1、三、圈一圈,数一数,记下来。

(共3题;共3分)

篇8: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教学设计

一、借助情境创设,感知数学问题

通过情境创设建立数学模型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借助学生实际展开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这些现实的生活情境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上课伊始,笔者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玩具——魔方,让学生说一说魔方是什么形状?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什么?从生活中的实物引出对正方体知识的整体回顾,然后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你知道这里有几个正方体的箱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一个箱子放在下面,它的面都被遮住了)。那另外几个箱子的面呢?(有些面遮住了,有些面露在外面)同学们,摆在墙角的这4个正方体的纸箱,它们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呢?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露在外面的面’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揭示课题。一连串的问题抛给学生,不仅明确了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出堆在墙角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有几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问题中渗透了观察和推理的数学方法,起着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了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认知

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是检验所学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得到相应的结果。这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有选择地记录、整理,并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数学思维的养成就是在不断地探究和摸索中逐渐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出诸如表格、图形等数学知识体系,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小组讨论,找到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露在外面的面”中的数学知识,笔者再抛出本课时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想一想,做一做,填一填”,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在墙角都是随意摆小正方体的,如果像大屏幕上这样摆,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呢?”

笔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大屏幕,并说一说这两种摆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各小组的成员同时探究这两种摆法。他们用学具边摆边观察,并把数据记录在笔者提前准备的表格上,每组2张表格,分别记录每种摆法所得出的数据。小组内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记录在表格的下面:

最后,全班交流发现的规律。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第一种摆法(横着摆):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了3个:

第二种摆法(竖着摆):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了4个。

紧接着,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两种摆法得到的规律。让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发展。

教学整个环节时,笔者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探索发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经历动手、动口、动脑等学习过程,从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新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再一次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回归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能力

数学来源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提升技能的主要途径。

例如,教学中,教师出示课件:学校制作了一个木质颁奖台,为了美观,需要给每个面粉刷油漆(与地面接触的面不需要粉刷),则需要粉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各奖项台面的长度和宽度一样)

在本题中,给颁奖台刷油漆面就是求颁奖台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经过合作整理数据,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个环节的教学,笔者仍然采用小组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操作空间,探究图形摆放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规律,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一系列活动,激活了思维,也体会到数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在这个探索活动中,不仅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

上一篇:xn市精准扶贫专题培训班入学测试题下一篇:环境生态学课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