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岗位职责

2024-05-23

护士长岗位职责(共14篇)

篇1:护士长岗位职责

护士长岗位职责

一、在主管领导的领导下,负责配餐人员的管理及各项协调工作。

二、定期深入病房中去,征求病人对饭菜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提

高饭菜质量,保证订餐任务的完成。

三、协助主管领导做好考勤工作,合理安排人力,维护良好的劳

纪律与工作秩序。

四、监督检查配餐员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负责配餐员的炊事用具及其他物资保管。

六、定期组织配餐人员学习营养专业知识和各种疾病的饮食原则,加

强服务态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篇2:护士长岗位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分工主管全院护理工作。

2.拟定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经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服务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等。4.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

5.主持检查与评价全院护理质量,定期组织护士会议及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和缺陷,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6.建立健全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理工作量、护理工作难易程度、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评。

7.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合理安排本院护理人力,实施连续、无缝隙的护理责任包干制。

8.掌握病区动态,对病区工作全面了解,做到九知道(当日住院患者总数、入院患者、出院患者、危重患者、当日手术患者、次日手术患者、特殊检查与治疗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及需要特殊护理患者的情况)。有计划参加各组护理工作,亲自参加、指导危重患者护理及复杂护理技术操作。

9.负责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把好护理环节及终末质量关。主持护理小组会议每月一次,组织质控小组进行质量检查,每月对病区自查结果进行讲评、分析,促进护理工作持续改进。10.制定、实施本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进行至少2次护理业务技能考核。11.负责保管和定期检查本院本科室药品、仪器、设备、器材、被服和办公用品。

12.定期召开护患沟通会,主动收集意见,对意见进行整改和反馈。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主管护师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和指导下进行工作。

2.根据科室分工,负责分管床位患者的一切治疗与护理工作,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为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等级。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3.指导和参与危重患者抢救、疑难病例护理会诊等。4.参与分析、讨论护理缺陷,提出防范措施。

5.协助护士长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参与临床教学,负责小讲课和护生考核评价工作。6.协助护士长进行技术与行政管理工作。

护师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3.根据科室分工,负责分管床位患者的一切治疗和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反应,为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等。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

4.参与科室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病例讨论等。5.参与对护士和进修护士的业务培训。

6.参加科室护理缺陷分析,提出防范措施。7.参与科室护理管理工作。

护士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和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指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护理任务,防止缺陷事故发生。

3.根据科室分工,负责分管床位患者的一切治疗和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反应,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等。

4.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5.参加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

篇3:护士长岗位职责

1 护士长的主要职能

护士长是医院三级护理管理体系中的中间环节,是护理部与病房护理之间的桥梁,在医院提高其护理质量的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具有如下职能。

1.1 自身垂范职能

感染科护士长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实践者,其自身形象对下属会起很大的垂范作用。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管理者,护士长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性,真正的威望并不是靠岗位权利来相助的,而是靠自身从各方面散发的魅力来征服下属的。

1.2 协调管理职能

感染科护士长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病区内、病区间、护患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矛盾、纠纷需要协调和处理。对于护士的协调管理,以要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责任感为主,关心年轻护士的成长实行人性化管理,而不是给护士一种控制管理的感受。与科室主任的沟通,要经常征求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护理工作和医疗工作互相配合,以保证护理目标的有效实施。在协调工作中,护士长不仅要起到管理的作用,还要有协助科主任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在护士长的工作中,要注意工作的艺术性,努力维护好各方面的关系,保障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1.3 提高护理质量的监督职能

要想提高护理质量,就必须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标准,这是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和确保护理质量的前提。护士长是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网络中的桥梁和纽带,在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医院就必须有一个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约束,通过量化考核,来实现科学化管理。其中,在护理质量的提高进程中护士长监管是否到位,是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1.4 领导管理职能

护士长最主要的职能应该是在护理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包括对下属护士的思想政治教育、护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合理安排和使用护理人员以及对在职护士的教育培训,前景规划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长要时刻教育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病人的身心健康",多进行换位思考。同时注重培养严谨、慎独、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加法律意识教育,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感染科护士长要注意关键环节及重点环节的管理,要特别注意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要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合理安排其护理日程。除了做好平时的护理任务,还要对护士进行培训教育,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长远之计,要常抓不懈。

2 提高护理质量对感染科护士长的素质要求

2.1 高尚的医德

作为一个护理人员,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才能做到尽全力去服务患者。因为感染科是一个特殊科室,特殊的疾病及隔离管理,病人往往受到家属及周围人群的歧视,所以就更加要用心去做好护理工作。我们必须以"让病人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为宗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病人。

2.2 熟练的技能素质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感染科的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新技术、新业务的逐渐开展,要求护士长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熟练的操作技术,处理好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难题。还要经常了解国内外护理工作的前沿动科护理工作走在护理改革、护理科研的前列。

2.3 科学规范的管理素质

护士长的主要工作是搞好护理管理,其核心就是要达到高效率、高效果、病人满意的护理质量。这就是要求护士长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其中包括善用职权领导能力;激发下属创造性、调动积极性的组织能力;做有准则、行有目标的计划能力;沉稳、冷静、敏锐、果断的分析判断能力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4 良好的形象以及人际关系能力

感染科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注重着装、风度、仪表、气质、精神面貌,以对其他护理人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整个群体的气氛和行为。护士长要用自己良好的工作形象去感化护士,达到稳定护理队伍的目的。护士长必须善于与周围不同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使护理工作达到正常运行。

3 护士长提高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认真履行查房制度

查房是提高感染科整体护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护士长要坚持每日五查房,以此来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同时也是检查每个护士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3.2 不定期的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患者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最可靠的指标之一。护士长要不定期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患者的评价,患者的期望来测评护理服务质量,对调查结果进行整体分析,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尽量满足患者要求。

3.3 坚持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

护士长除了自己坚持学习外,还要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结合感染科临床特殊病例进行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种做法有利于理论与实相结合,调动每位护士的积极性,能是每位护士掌握知识全面,自身提高较快。

3.4 定期进行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检查整改效果,以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4 小结

总之,感染科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切实落实护理质量的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护士长还不行,还必须有明确的护士长的职能,对护士长实行责任制度,这样才能提高护士长工作积极性,提高感染科的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秀华,李亚学.护士长的素质决定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9):159.

[2]和惠卿,杨静.我院实施护士长监控护理质量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28-29.

[3]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1-212.

[4]罗霞.护士长管理职能与领导技巧的探讨家庭护士,2007,5(3):65-67.

[5]赵迎霞,汪元凤.如何提高科护士长护理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医学杂志,2007,5(4):54.

篇4:护士岗位分层管理的方法与实践

【关键词】护士岗位管理; 病人分级; 岗位胜任力;动态调配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52-02

实施护理岗位管理是加强护士队伍科学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要广大护理工作者不断地开拓工作思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边实践、边总结,使之成为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1]。我科作为医院开展改革护理岗位管理的试点单位,采用病人分级标准与护士能力与岗位胜任力结合的方法,对护士人力资源进行优化调配,现将本科室岗位管理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胃肠外科开放床位40张,共有护士1 6名;年龄21岁~40岁,平均27岁;学历:本科生7名,大专生9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4名。

2.方法

2.1 制定病人分级标准

胃肠外科专科疾病种类多,术后并发症多,应安排能胜任岗位的护士,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依据我科专科疾病特点将病人分为A、B、C三个级别。

2.2 护士岗位能力和岗位胜任力要求

我科的护士均通过普外科准入资质考核,根据岗位能级和岗位胜任力[2][3]分为三个能级:N3、N2、N1。N3级护士要求具有8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能独立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承担临床带教、专科护理指导等工作。N2级护士要求具有3-8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能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能独立负责重病人的护理。N1级护士要求具有0--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在N2级及以上护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逐步适应岗位任务,能负责病情较轻病人的护理,完成一般常规工作。

2.3 病人分级标准与护士能级结合

根据各层级护士的岗位工作能力,与病人分级标准有机结合,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N3级护士负责A、B、C类病人,N2级护士负责B、C类病人,N1级护士负责C类病人的分工机制。

2.4 建立分层级培训

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护士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以实际工作能力为晋升的必要条件 [4] 。根據我科存在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缺乏、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不强,高年资护士护理内涵水平不足的现状。针对薄弱点,我科采用分层培训的模式,利用晨会提问和护理查房相结合的形式,晨会结合临床病例提问专病相关知识,侧重病情观察和护理,各层级提问难度由易到难。护理查房通过临床疑难点的收集、布置N2和N3级护士查阅资料,查房时各层级之间提问交流互动,达到提高专科水平、深化专科内涵的目的。

2.5 人力资源安排

2.5.124小时连续性责任组排班

我科目前N1级护士6名、N2级护士4名、N3级护士6名,岗位设有责任制白班、责任制夜班、办公班、治疗班,实行白班责任制8小时、夜班责任制16小时,24小时连续性责任组护理模式,具体做法为:1)白班责任制:每月白班固定4名责任护士,岗位等级包括N3护士2名、N2、N1各1名,白班时1名N3护士与1名N2或1名N1组成1组责任组,白班时两组负责白班护理工作。2)夜班责任制:每月12名夜班责任护士轮值夜班,2名护士负责夜班护理工作。 3)24小时连续性责任组:夜班责任护士中固定4名护士在白班责任制休假时代班,夜班时也负责相同责任组的病人,岗位等级包括N3护士2名、N2、N1各1名,与白班责任制能级相对应,本文称为翻班护士。1组白班责任组加本组固定的2名翻班护士组成1组24小时责任组,最大限度地确保责任制连续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其他夜班责任制护士出夜班后承担办公班和治疗班,每月各班次都相对固定,更利于班次之间的默契配合,促进护理团队的和谐和稳定。

2.5.2人力资源动态调配

护士长根据病人分级标准将病人分为A、B、C三个等级(按A类患者护理工作量计分为20分,B类10分,C类5分计算),当科室病人总数≤30人且按照A、B、C病人护理工作量工作量计算少于300分时,责任组安排2-3组。如果危重病人数≥病人总数10%,则增加分组。当病人总数在31-40人时,且按照ABC病人工作量计算少于400分时责任组安排在3-4组,当病人总数>40人时,且按照ABC病人工作量计算>400分时,责任组安排5组。

3.体会

科室岗位管理开展近一年,主要从专科培训、能级对应、人力资源方面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工作能力,晨会提问结合护理查房的学习形式得到了护士的认可,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以病人分级标准为基础的能级对应,24小时连续性责任组排班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和安全,增加病人的归属感,增强护士的责任感,有效地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但存在一些困惑,比如A类病人分散在各个病房,N3护士照顾病人期间花费过多时间予各个病房的穿梭,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省这部分时间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刘亚平,董军,马力,等. 护理岗位管理设计与实践. 中国护理管理,2012,05:9-11.

[2]Takase M.Development of the Holistic Nursing Competence Scales.Nurs Health Sci,2011,l3(4):396—403.

[34] 熊莉娟.干部病房护士胜任力特征的研究及应用.护理研究,2010,24(9A):2324-2325.

[4] 江会,叶文琴,顾艳,等.国内外护理人员岗位管理分层体系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4079-4081.

篇5:护士长岗位职责

一、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根据护理部及科内工作制定本科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到年有计划、总结,季、月有重点,周有安排。

二、负责护理人员的分工安排,参加指导对危重、大手术及急救病人的护理。

三、督促各级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中医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考核,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考核。

五、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六、认真执行查对和交接班制度,负责药品、器材、设备、物品的请领和保管工作。

七、负责做好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遵守劳动纪律。

篇6:病区护士长岗位职责

1、病房的管理。建立并落实医疗和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有序、高效运行。促使各级人员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协调。做好病房的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做好药品、急救药品、血管活性药品、高危药品特别是毒麻精神药品的管理。病房器械、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维修保养。建立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制度,落实手卫生,有效防止院内感染。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探视陪伴制度,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建立应急预案,有效应突发事件。

2、患者的管理。完善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避免护理并发症。落实护理查房,解决患者的疑难护理问题,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建立专业护理小组解决患者专科护理问题,评估实施效果。建立并完善出入院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告知制度等。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身份识别制度,跌倒、坠床等风险防范等。

3、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按照能级对应、均衡连续、责任对等的排班原则,建立护士排班和值班制度。根据临床专科需要制定明确的层级护理岗位职责。按照床护比、护理工作量和护士业务能力等合理配置当班护士,发挥护理组长的作用,以安全和质量保障为标准,及时有效调配人力。根据专科业务发展,有计划提出人力增补申请。

4、建立持续的临床护理教育系统。建立终身学习的团队文化。建立符合岗位需求、以实践为本、前瞻性的临床护理教育模式。记录长效的科室业务学习制度。建立临床护士小讲课制度。研究临床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多样化。建立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制度,每个护士都有机会获得有针对性的培训,把护士层级职责、核心工作制度、专科护理质量内涵与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注重态度、信念、人格、性格等因素对护士行为和能力的影响。

5、建立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系统。建立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和信念,追求卓越。建立“前瞻为本、质控前移、监控系统、非惩保底”的护理质量管理原则。建立质控前移的三级质量管理模式。根据实际科情况,逐步将质量检查标准转化为常态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探索建立以专科质量和文书质量为内涵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根据FMEA和RCA分析结果,确定持续改进目标。建立缺陷分享文化。

6、实施业务管理,保证专科护理质量。逐步建立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专科业务管理队伍。建立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为目标,以制度、规范、常规及指引为纲领,以循证实践、临床护理教育、科研为基础,以高级专科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的护理业务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临床护士管床的责任制护理模式。

7、实施经济核算和管理,控制科室运行成本。合理收取患者的医疗服务费用,建立成本意识,参与成本管理,自觉减少耗费。分析科室成本核算数据,制定相应开源节流措施。做好科室药品、财产、器械、被服等的管理,协助药库、设备科等相应科室进行清点及维护。监控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合理申请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经费。

8、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建立文化语言,营造服务文化。让护士和护理工作走近患者内心。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及时处理投诉,化解护患医患矛盾。建立护患(家属)主动沟通制度。

篇7:病房护士长岗位职责

制定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做到每月每周工作有重点,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每季度进行总结。

二、负责检查了解病房的护理工作,教育病房护理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对复杂的护理技术和危重病员的抢救,应亲自参加或指导护士进行。

三、有计划地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事故。

四、随同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参加院内会诊及手术前、疑难病例的讨论。

五、负责病房护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遵守劳动纪律。

六、负责病房护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组织分工,随时做好护理评价,定期组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会。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工作。

七、组织领导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及技术训练。

八、负责病区环境的整洁、安静、安全及病人的陪护和探视人员的管理,负责各类仪器、设备、药品的管理。

九、负责物品的请领、保管、使用、核销等。

十、负责指导和安排实习、进修人员,并指定护师或有经验、有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

十一、督促检查保洁员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十二、经常了解病员的情绪、饮食及症状变化等情况,听取病员对医疗护理的意见,研究改进病房管理工作。督促护理员做好病员生活料理及个人卫生工作,同时向病员宣传卫生知识。

十三、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篇8:护士长岗位职责

1 层级管理模式的组建

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将人员结构分层为[2]:护士长、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将工作职责分层。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优化“按职竞聘上岗”和分层使用, 构建层级管理模式。

2 护士的分层管理

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责任护士实行竞争上岗, 护理部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 每季度对其进行审核1次 (见表1) 。

3 护理模式及岗位职责要求

3.1 实施岗位职责层级管理

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将人员结构分层级。各层级的任职资格、工作职责及内容, 根据职称、学历和专科知识及工作表现等进行合理分配, 其中责任护士采取竞选上岗方式选取。

3.2 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具体职责:①在护士长指导下, 全面负责所管病人的评估, 制订护理计划, 检查指导辅助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情况, 评价护理效果。②熟练掌握本组病人情况, 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 并准确记录。③负责所管病人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④组织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⑤完成临床带教任务。⑥及时与本组医生联系, 反映病人病情及治疗护理情况;经常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改进服务措施。⑦休息时负责安排好本组辅助护士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3.3 执行护士与辅助护士岗位职责

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责任护士休息时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指导护士助理进行生活护理。

3.4 助理护士岗位职责

在辅助护士指导下为病人提供悉心的生活照护。

4 结果

4.1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将护理部质量检查小组对妇儿科5个住院病区各年度各项主要护理临床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年平均分) 进行对比显示, 实施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见表2) 。

4.2 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将2006年与2007年护理部质量检查小组对住院病人常规检查的各项满意率的年平均得分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实施后病人对多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见表3) 。

4.3 其他

层级管理实施岗位职责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 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 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 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2]。

5 讨论

护理管理在原有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3级管理体系基础上, 又形成了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管理体系中实施岗位职责的应用, 完善了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使病人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有落实、有效果。护士是分层级的, 并负责不同级别的工作职责内容, 量才使用、各尽所能[3]。试行这一新颖的护理模式后, 获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 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8.6%, 出现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

通过合理制订各层级护理人员工作岗位职责和内容及建立各层级护理人员绩效考核评价, 有效实现了护理人员的分层次使用岗位职责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激活护理人员潜能, 促进护士自身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病房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质量指标明显提升, 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护士层级管理在临床中实施岗位职责, 每组护理人员固定, 在一段时间内共同照顾一组病人, 负责提供病人从入院→住院→出院的护理、治疗及服务, 并需要经常与主管医生交流, 使各项治疗措施落实地更及时到位, 因此护士的工作受到病人及医生的好评, 病人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层级管理在临床中实施岗位职责, 既有利于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 又可达到护理人员的良性培养和管理作用, 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临床实施岗位职责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推行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 将护士进行分层使用岗位职责和分层管理, 通过护理部、科护士长考核, 将护理质量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层级管理实施岗位职责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 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 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 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关键词:层级管理,岗位职责,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差错

参考文献

[1]肖柳红.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2) :55-56.

[2]黄惠根.德国护理行业的变革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 (2) :39-40.

篇9:护士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职责

【关键词】 护士;护理程序;职责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帶来了护理专业的革命性发展。护士不再是被动地、单纯性地执行医嘱和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而是运用护理理论和其它相关的理论作基础,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护理对象的整体情况,然后独立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和开出护嘱,护士的职责也随护理内容在变化[1]。在推行整体护理过程中,护士只有明确自己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职责,才能真正达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目的。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护士与病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是护士帮助病人满足各种生理、心理需要,反过来又促使护士提高专业水平的互动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会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提高治疗信心,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由护士处于主动帮助者的地位,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患关系的结果,而作为一个帮助者有责任使这种关系起到积极和促进治疗的作用。因此,护士在完成较多治疗工作的同时,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多接触病人,与病人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使病人信任护士,依靠护士,以便更全面、准确收集资料,再在信任的基础上,用具体措施和行动来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达到病人满意。

2 准确收集病人的有关健康资料

与护理对象有关的生理、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精神的资料,护士均应收集。只有全面地收集资料,才能更好的确认护理对象需解决的问题和相关因素,继而确定护理诊断,选择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收集资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应加强与病人的接触与交流,交谈要有目标,清楚要问什么,并要注意倾吐和运用交流技巧[2]。因为获得资料的多少、是否准确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护士的灵活技巧与应变能力。

3 重视有针对性的护理体检和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

护理体检是评估中收集客观资料的方法之一,护士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以收集病人身体状况的客观资料,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症状,主要阳性体征及其与治疗护理有关的病症信息,作为支持护理诊断的有力证据。这些信息可通过测量、观察、谈话等从病人的身体、动作及语言中了解,注意多从护理角度上查体,以护理功能为焦点,有针对性地按系统功能进行护理查体。找出支持护理诊断的阳性体征,把查体的重点放在评估时发现问题的地方,并侧重于身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从中寻找护理对象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机体需要的矛盾,这即是健康问题的反应,用这些反应来支持护理诊断的成立。同时要掌握和分析各种相关的辅助检查,如三大常规、血生化B超检查结果,也是护士应重视的内容之一,以便为做出正确护理诊断和提出合作性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4 持续评估病人健康情况

评估是有计划地、连续地收集资料的过程,护士是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疾病的诊断、器官脏器功能和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注意观察和监测疾病的发展变化,结合病人的身心反应和预后等情况,做出及时的整体评估,用来确定病人未被满足的需求及程度。由于病人的健康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评估不仅要在入院时进行,还要在住院期间不断地进行,注意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的效果反应,病情进展、心理变化、健康教育等均应及时评估。

5 加强对服务对象的护理照顾和健康教育

护理工作的实质就是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帮助病人满足基本需要,是护士的职责。当病人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的时候,护士就应该给予直接的护理和关怀照顾以及创造有利于健康的良好诊疗氛围和身心环境始终是护理工作的主题。只有强化护理服务意识,才能做好基础护理、疾病预防等工作。增加为病人直接服务时间,才能做到护患之间沟通到位、措施到位、记录到位。照顾是基于护理知识关怀出于爱心,都是通过护士的直接操作,达到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增进健康的目的。还应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指导,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引导其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6 注重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对病人产生的结果有三个方面;临床护理效果、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结果,这三种效果构成了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通过护理评价,促使护士不断检查自己工作内容和护理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情况反馈,调整及确保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均获得解决,以达到整体护理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迟芬功,吴洁,主编.护理程序临床实务手册[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1.01: 9.

篇10:门诊护士长岗位职责

一、管理职责

1.根据医院及护理部的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工作计划,负责制订门诊部具体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检查与总结。

2.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并检查指导各诊室做好诊前准备及卫生宣传工作。

3.检查、指导门诊护理工作。帮助护理人员提高管理与业务能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支持护士履行职责。

4.负责门诊护士的排班及工作分配,制定各班工作流程,门诊部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流程、疾病护理质量标准和健康教育内容。

5.掌握门诊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关心护士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增强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6.教育门诊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和窗口意识,指导帮助患者就诊,热情解答患者的问题。

7.按患者所需合理安排人力,改善门诊就诊环境,简化就诊手续,缩短候诊时间,为患者提供方便。实行优质服务。

8、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做好仪器、设备、药品等物品的管理,减少消耗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业务职责

1、督促护理人员改善服务,经常巡视候诊病员的病情变化,对较重的病员应优先诊治或送急诊科处理。

2.指导护士制订护理计划,审核护理记录。

3.对门诊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鉴定,并提出防范措施。

4.亲自执行或指导护士操作复杂的技术,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5.对复杂的技术或新开展的护理业务应亲自指导并参加实践。

篇11:病房护士长岗位职责

一、制定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做到每月每周工作有重点,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每季度进行总结。

二、负责教育病房护理人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引导护士积极向上、爱岗敬业。

三、随同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参加院内会诊及手术前、疑难病例的讨论。

四、负责督查本科室规范合理收费。

五、负责病房护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弹性排班、合理分工,随时做好护理评价,定期组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会,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工作。

六、组织领导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及技术训练。

七、负责病区环境的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八、负责各类仪器、设备、药品的管理。

九、负责物品的请领、保管、使用、核销等。

十、负责指导和安排实习、进修人员,并指定护师或有经验、有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

十一、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广泛征求患者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篇12:护理科护士长岗位职责

一、在护理部主任和科主任领导下,根据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计划,结合科室情况制订本科室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深入本条线各病区参加晨会交接班,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并作具体指导,对复杂的护理技术,予以把关并示范指导。

三、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二级考核及奖惩制度。

四、参加科主任查房,以便了解医学发展动态及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加强医护联系及沟通。

五、参加双休日、节假日护理部护士长查房。

六、落实及考核护士及各层次护士培养计划。

七、组织安排进修护士及护理专业护生临床带教工作,完成带教计划,参加入科介绍、出科考核及教学讲评。

八、年计划中要有护理科研计划。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学习,订出具体计划和落实措施。要求每年在护理杂志上(ISSN)发表论文一篇。

九、制订本科室护士轮转计划及调配工作。

十、协调护士长之间关系,负责调配科内护士人力资源,落实护士轮转,确保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实施。

十一、负责制订防范护理缺陷护理事故的措施,定期对全科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防止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科内发生护理差错时,负责组织调查分析,提出整改及处理意见。

十二、定期召开护士长会议及全科护士大会(每季度至少一次),学习护理业务知识,总结科内各项工作。每月组织全科检查,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

十三、及时和护理部联系、沟通,使管理工作行之有效。

篇13:急诊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 急诊护士岗位管理的设计思路

护士岗位管理是以医院护理岗位为对象, 科学地进行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岗位监控和岗位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过程[2]。岗位设置要体现急诊工作流程的特点。

1.1 急诊护理岗位设置流程

成立急诊岗位管理小组负责岗位管理相关工作, 成员含护士长、护理责任组长、护士代表、医师责任组长。

1.2 岗位分析与分类

岗位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有关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分析, 说明工作内容、要求、责任、胜任素质及工作环境条件, 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资料的活动过程[3]。以前的平台化管理方式使急诊护士所担负的责任不够明确, 未能实现护士按等级能力、职责设岗的科学管理。本院构建了适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求的3专5期护士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体系。以护士分层管理为切入点, 科学合理设置护理岗位[4], 岗位等级设定将工作年限、职称作为起始标准, 如工作一年作为初级护士从C级1档开始晋级至C级四档, 第五年取得护师资格后晋级入B级护士;B级护师根据年限及职称分为两档, 8年后受聘主管护士后方可晋级A级护士;A级护士根据工作年限及职称 (高级职称) 分为三档, 表现特别突出者可获得破格晋升资格, 通过晋级考核后方可受聘, 使得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 实现护士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急诊工作流程特点, 根据工作责任、能力水平、工作风险、工作量, 通过访谈法收集意见, 岗位管理小组问卷测评, 将急诊护理岗位分为三大类, 一类为责任组长;二类包括总务护士、预检分诊责任护士、抢救室责任护士、EICU责任护士;三类包括日间病房责任护士、院前急救责任护士、手术室责任护士、注射室责任护士。

1.3 科学设置急诊护理岗位

本科护理为成组制管理, 实行APN排班, 每名责任组长管理数名责任护士, 负责各区域工作。人力资源能级对应主要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自愿选择、竞争上岗、定编定岗, 动态管理的原则[5], 将岗位设置为如下, 具体见图1。

1.4 制定急诊护理岗位说明书

首先进行岗位描述, 即明确岗位名称、所承担工作的职责、工作内容 (主要及次要工作) 等, 如责任组长在急诊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制定岗位说明书时强调了管理协调职责 (见图2) ;明确胜任该项工作的任职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如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能力特征等, 如责任组长要求主管护师以上的A级护士方可担任, 《岗位说明书》明确界定了各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责任, 有效地避免了工作中责任不清的现象发生, 提高了工作效率。

2 以绩效改革为杠杆, 推进岗位管理工作

护理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 是组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是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6]。

2.1 岗位测评

抽取科室管理小组10人、各年资护士10人对急诊护理岗位各班次的风险系数进行打分, 由护理部组织第三方根据打分情况用软件测算出每班次岗位系数并录入计算机系统, 如本科测算出16-24班次抢救区责任组长岗位系数最高, 注射室岗位系数最低, 相差约0.6, 比较真实的反应了各班次的劳动强度、工作难易度、风险度, 得到绝大多数护士的认可。

2.2 绩效考核分配

(1) 良好的绩效考核, 可以正确地引导护理人员的工作动机, 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其自身价值, 增加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稳定护理队伍[7]。本科在岗位说明书中明确了各层级护士要求, 制定量化的护士行为评价考核表, 对护士业绩贡献、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缺陷、获得荣誉、参与培训等方面每月考评并按不同权重得分在绩效分配中体现。每年度由护士、医师、患者、护士长对护士进行360度绩效考核作为岗位聘任、评优、护士破格晋级依据。 (2) 由护理部垂直进行护士绩效分配, 科室只需在计算机系统内录入每人每日岗位班次, 录入行为评价考核成绩即可得出本月产出得分加护士岗位等级得分 (每层级护士系数不同, 如A3护士系数最高, C1护士系数最低) 即为本月护士绩效, 这种分配方式即体现了各班次的不同劳动强度又体现了护士的职称、工作能力、业绩贡献、职责大小, 做到责权利的结合, 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3) 建立护士激励机制, 对于经年度考评业绩突出且品行优秀的护士提供外出学习进修机会, 提供个人发展平台及申报破格晋级。

3 岗位竞聘

充分动员, 组织护士学习岗位说明书, 根据岗位说明书要求提出书面岗位自荐申请表。医师、护士、护士长共21人参与评议, 获得荣誉及有急诊专科护士证书加一定分值, 参与竞聘护士15人, 产生责任组长9人。此举使能力优秀的护士在自愿的基础上有合适的岗位体现个人价值, 对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正性激励作用。

4 讨论

4.1 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是一项需多部门配合的系统工程, 需得到医院各部门的大力协助

医院成立了护士岗位管理领导小组, 人事、财务、信息各科室大力配合, 科学制定了护士岗位管理制度、晋级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护士培养方案, 使护士岗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有章可循。

4.2 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推进各阶段需得到护士的认可支持

岗位管理与护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各种制度与标准只有得到护士的认可才能具有真正的价值, 因此需要广泛征求各层级护士的意见[8]。开展前应充分动员使护士认识到开展岗位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在岗位测评及岗位描述中听取各层级护士意见, 岗位竞聘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护士积极参与是岗位管理工作持续推进的基础。

4.3 科学进行岗位设置, 体现急诊工作特点

急诊护理小组制管理突出组长的管理协调职能, 每组岗位配备不同层级护士, 实行APN排班, 做到24小时有人负责, 每个岗位有具体要求, 这种扁平化管理的分工方式和排班模式, 按照护士资历和能力大小分层使用, 工作责任清晰, 提高了护理环节质量, 保证了急诊患者安全。

4.4 绩效管理是推进护士岗位管理的核心

本院实行了院科两级绩效分配制度, 护士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本科通过构建有急诊特点的具体评估指标, 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及方式, 月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 依据护士分级体系、护理岗位、工作绩效向工作量大、风险高、技术难度高、轮转夜班多的岗位倾斜, 形成激励性的分配机制, 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5 岗位管理同时也是护士职业生涯管理, 稳定了护士队伍

护理专业整体发展与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息息相关, 每个医疗机构和护理教育机构均应重视护理生涯发展的规划与推动, 通过护士分层使用及护士晋级体系的建立让护士看到自己的未来, 并为之努力, 使得表现优秀的护士在团队中受尊重被肯定,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从事的专业, 提升了职业认同感, 如本科高职称年龄较大的护士均在一线担任责任组长, 稳定了护士队伍, 避免了人才流失。

卫生部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和技术难度等要素, 对岗位所需护士的条件进行分类分级, 使得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 实现护士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急诊作为医院窗口, 其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有其特殊性, 本院在实施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 从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 探索急诊护理岗位管理方式, 其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岗位职责和准入标准及绩效考核指标是否得当仍需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护士培训及晋级考核需不断调整内容贴近临床需要, 实践表明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模式与科学的护理管理体系有机结合, 将是护理事业稳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9]。

参考文献

[1]刘建.郑一宁.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医院, 2012, 5 (5) :15-16.

[2]王力红, 杨莘.探索护士岗位管理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J].中国医院, 2012, 16 (5) :12-13.

[3]郭玉丽, 王斌全, 商临萍.岗位分析原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4) :953-954.

[4]吴欣娟, 曹晶, 徐园.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3) :159.

[5]李秀云.加强护理岗位管理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 2012, 27 (20) :2

[6]周健, 倪彬.建立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动态管理体系的探索[J].现代医院杂志, 2010, 7 (10) :141.

[7]刘保萍, 陈海英, 王海英, 等.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8) :69.

[8]刘亚平, 董军, 马力, 等.护理岗位管理设计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5) :9.

篇14:护士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职责

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护士明确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职责,调整及确保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均获得解决,达到了整体护理服务的效果。

【关键词】护士;护理程序;职责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5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04-01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带来了护理专业的革命性发展。护士不再是被动地、单纯性地执行医嘱和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而是运用护理理论和其它相关的理论作基础,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护理对象的整体情况,然后独立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和开出护嘱,护士的职责也随护理内容在变化[1]。在推行整体护理过程中,护士只有明确自己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职责,才能真正达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目的。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护士与病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是护士帮助病人满足各种生理、心理需要,反过来又促使护士提高专业水平的互动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会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提高治疗信心,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由护士处于主动帮助者的地位,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患关系的结果,而作为一个帮助者有责任使这种关系起到积极和促进治疗的作用。因此,护士在完成较多治疗工作的同时,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多接触病人,与病人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使病人信任护士,依靠护士,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再在信任的基础上,用具体措施和行动来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达到病人满意。

2准确收集病人的有关健康资料

与护理对象有关的生理、心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的、精神的资料,护士均应收集。只有全面地收集资料,才能更好地确认护理对象需解决的问题和相关因素,继而确定护理诊断,选择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收集资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应加强与病人的接触与交流,交谈要有目标,清楚要问什么,并要注意倾吐和运用交流技巧[2]。因为获得资料的多少、是否准确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护士的灵活技巧与应变能力。

3重视有针对性的护理体检和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

護理体检是评估中收集客观资料的方法之一,护士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以收集病人身体状况的客观资料,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症状,主要阳性体征及其与治疗护理有关的病症信息,作为支持护理诊断的有力证据。这些信息可通过测量、观察、谈话等从病人的身体、动作及语言中了解,注意多从护理角度上查体,以护理功能为焦点,有针对性地按系统功能进行护理查体。找出支持护理诊断的阳性体征,把查体的重点放在评估时发现问题的地方,并侧重于身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从中寻找护理对象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机体需要的矛盾,这即是健康问题的反应,用这些反应来支持护理诊断的成立。同时要掌握和分析各种相关的辅助检查,如三大常规、血生化

B超检查结果,也是护士应重视的内容之一,以便为做出正确护理诊断和提出合作性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4持续评估病人健康情况

评估是有计划地、连续地收集资料的过程,护士是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疾病的诊断、器官脏器功能和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注意观察和监测疾病的发展变化,结合病人的身心反应和预后等情况,做出及时的整体评估,用来确定病人未被满足的需求及程度。由于病人的健康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评估不仅要在入院时进行,还要在住院期间不断地进行,注意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的效果反应,病情进展、心理变化、健康教育等均应及时评估。

5加强对服务对象的护理照顾和健康教育

护理工作的实质就是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帮助病人满足基本需要,是护士的职责。当病人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的时候,护士就应该给予直接的护理和关怀照顾以及创造有利于健康的良好诊疗氛围和身心环境始终是护理工作的主题。只有强化护理服务意识,才能做好基础护理、疾病预防等工作。增加为病人直接服务时间,才能做到护患之间沟通到位、措施到位、记录到位。照顾是基于护理知识关怀出于爱心,都是通过护士的直接操作,达到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增进健康的目的。还应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指导,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引导其养成有益健康的习惯,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6注重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对病人产生的结果有三个方面;临床护理效果、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结果,这三种效果构成了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通过护理评价,促使护士不断检查自己工作内容和护理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情况反馈,调整及确保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均获得解决,以达到整体护理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迟芬功,吴洁,主编.护理程序临床实物手册.中国科技出版社,9.

上一篇:同事结婚幽默祝福语下一篇:区域经理的岗位职责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