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护士岗位技能要求

2024-05-08

各级护士岗位技能要求(共8篇)

篇1:各级护士岗位技能要求

各级护士在职培训及要求

在职培训应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需求为目的,对各级护士培训要求如下:

一、参加工作1-3年人员;完成有计划轮转培训,中、西医基础理

论、基本技能、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急、危、重、疑难病知识。

二、参加工作3-5年人员;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中、西医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护理常规、急、危、重疑难病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

三、参加工作5-10年(主管护师):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中医专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西医技能、护理科研、带教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参加医院举办的新知识、新业务讲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等,外出参加省、市、举办的护理业务(中医护理护理科研等学习班。

四、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参加医院举办的新知识、新业务讲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等,外出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护理管理、护理业务(中医护理)、护理科研等学习班,承担护理授课工作。

篇2:各级护士岗位技能要求

一、护理人员的资质要求(含聘用人员)

1、经过正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脱产学习,普通全日制 3 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并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 个月以上的护理临床实习,取得中专以上学历证书,并通过护士执业证书考试的(成绩达到县级分数)护理人员方可在本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3、新护士进院后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到临床进行3个月临床试用,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方签订聘用合同,进行护士执业注册或变更取得执业证,临床科室审核能独立胜任护士工作者方具备护士资格。

4、较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5、在上级护师指导下,能胜任基础护理工作和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

二、护理人员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含聘用人员)

(一)责任组长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1、具备丰富的专科治疗护理知识和主动工作能力。

2、对本组责任护士的各项工作具备指导培训的能力,对年轻护士做到传、帮、带。

3、熟悉掌握所管病人的“十知道”。

4、检查、督促责任护士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

5、准确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病人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措施,负责病人的治疗工作落实。

6、熟悉掌握危重病人抢救技术,主动发现问题,能及时报 告护士长和上级医生,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7、掌握分级护理要求,负责病人的基础护理和专业照顾。

8、能落实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主动检查责任护士健 康宣教落实情况。

9、具备及时、准确书写护理文书的能力。

10、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经常征求病人意见,改进 护理服务。(二)责任护士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1、责任护士须取得县级以上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定期注册。

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较好地与病人、家属、同事进行沟通。

3、规范,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对病人热情、周到、无投 诉,遵守院规院纪,无迟到、早退,上班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协作精神强。

5、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按照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全面落实病人的护理措施。

6、能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并正确运用。

7、能够在责任组长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管病人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8、熟练掌握并严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正确执行医嘱。

9、熟练掌握所管病人的“十知道”(包括所管病人的床号、姓名、年龄、诊断、护理级别、病情、阳性体征、主要治疗用药、护理、饮食及排泄等)。

10、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常见故障排除,熟悉 专科危重病人抢救技术和流程。

11、能够按规范认真书写护理文书,真实客观地反映病人的病情。

12、主动巡视观察病人的病情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对病人 进行心理护理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

13、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每年修满规定学分。

14、年终参加医院考核,考评合格。

(三)中、夜班护士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1、必须取得执业证书,并按要求定期进行注册。

2、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具备独立准确执行值班期间治疗和各项护理操作能力,具有处理各种突发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

4、熟练掌握专科护理常规,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记录。

5、能够正确核对当日晨各类标本瓶及正确采集留取标本。

6、能遵守医嘱要求完成当日晨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做好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7、能保持护士站、办公室及治疗室清洁卫生。

8、能熟练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治疗和护理过程,并在晨 会上交班。

9、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每年修满规定学分。

10、年终参加医院考核,考评合格。

(四)特殊护理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手术室护士岗位能力要求

1、熟悉手术室基本知识和技能,担任洗手和巡回护士,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熟悉手术室洗手、巡回护士工作流程,负责术前准备、术 中配合、术后整理及手术标本的留取、保管、送检。

3、严格落实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4、熟悉手术室清洁、消毒、灭菌标准,能指导清洁员进行手 术物品的消毒和手术间的清洁、整理工作,做好手术间环境管理。

5、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每年修满规定学分。

6、年终参加医院考核,考评合格。

ICU 护士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1、熟悉ICU 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熟悉ICU 常见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2、了解ICU 的收治病人范围和收治程序。

3、熟悉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

4、掌握ICU 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5、配合医生抢救病人迅速、准确、高效。具有预见性思维能 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能杜绝意外情况的发生。

6、熟悉ICU 病人的评估和护理记录书写。

7、熟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的使用及故障的排除。掌握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保养要求。

8、熟悉ICU 常用药物的作用、剂型,使用途径、副作用以及 管理要求。

9、医嘱处理正确、迅速,能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抢救。基础护理操作熟练,如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动脉采集血标本等。

11、了解ICU 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12、熟悉危重症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并能及时给予指导。

13、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每年修满规定学分。

14、年终参加医院考核,考评合格。急诊科护士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1、熟练掌握急救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按操作 规程使用仪器设备。

2、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和常规,按抢救流程和常 规完成抢救工作,熟练掌握急诊内外科及各专科常见的护理常规;急诊危重症及相关专科急症抢救常规。

3、急救理论扎实,能预见性地完成抢救护理工作,掌握急 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吸氧、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 心电监测、除颤、洗胃等)。

4、熟悉护理质量标准,按标准要求执行抢救工作。

5、熟悉“绿色通道”流程和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6、熟悉护理文书书写的原则和要求,按标准和要求完成各 项书写记录工作。

7、掌握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副作用及配伍禁忌等要求。

8、语言文明、规范,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9、护理人员做到巡视病人及时,异常情况报告 及时,异常情况处置及时,护理记录及时。

血透室护士技术能力要求

1、血透室护理人员必须依法执业,持证上岗。工作一年及以上的护士须持有上级血 透质控中心《培训合格证书》。

2、首次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护士,必须在专职老师带教下进行不少于三个月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3、严格执行岗位制度,高度的工作责任性。

4、熟悉各种透析方式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机型透析机的操作规程、报警识别及紧急 处理。

5、熟练掌握各项血液净化治疗的基本操作及治疗过程的监护和护理。

6、熟练掌握各种血管通路的穿刺操作,熟悉内瘘的保护方法。

7、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判断能力,熟练掌握透析并发症的识别及紧急处理

8、在危重病人抢救中,能够正确熟练的配合医生实施各种抢救工作及操作有关的医疗仪器。

9、具有良好的应变及处置能力,遇突发事件(停电、停水)时能临危不慌正确有效处 理。产房护士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1、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证书,并按要求定期注册。

2、熟练掌握助产技术,能够完成产程观察、顺产接生工作,能够协助医师进行难产接生,并准确完成各项记录。

3、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技术,能够完成新生儿窒息抢救程 序;熟悉专科护理理论,有较好地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遇产妇发生并发症或新生儿窒息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医师。

4、具有风险防范意识,经常了解分娩前后情况,严格执行 技术操作常规,注意保护会阴及母婴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5、熟练掌握产房各种仪器的使用及保养方法。

6、保持产房整洁,定期消毒。

7、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8、根据需要参与出诊和产后访视工作。

9、做好自我防护并保证病人安全。

10、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每年修满规定学分。

11、年终参加医院考核,考评合格。

篇3:各级护士岗位技能要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考核对象

共8所医院参与护理技能考核, 其中二级医院5所, 一级医院3所, 民营医院1所。随机抽取护士83名, 年龄:20~36岁;护龄:2~15年, 职称:护士50名, 护师20名, 主管护师13名, 其中护士长27人。

1.2 方法

1.2.1 考核项目

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口腔护理、灌肠、心肺复苏、吸氧、鼻饲技术、导尿、静脉采血、心电监测、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患者出入院的护理12项操作, 被考核者以抽签的方式选择其中一项考核。

1.2.2 考核方法

各项操作均在示教室进行。由2位考核者对被考核者进行独立评分, 取平均成绩。考核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乌海市护理学会指定的护理技能考核评估标准, 每项操作均从仪表 (5分) 、评估 (10分) 、操作前准备 (5分) 、操作中 (60分) 、操作后处理 (5分) 、理论提问 (5分) 及整体表现 (10分) 7个方面进行评价。

2 结果

83名护士技能考核成绩为78.2~90.30分, 平均成绩为86.7分。考核过程中, 各环节都普遍存在问题 (见表1) 。

(n=83)

3 讨论

3.1 护士的评估意识和技能较低

评估是贯穿于护理操作始终的重要环节, 评估资料收集的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护理措施的实施[2]。此次考核中发现, 15.66%~63.86%以上的护士存在评估方面的问题, 在操作时能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 但评估内容单调、机械, 背诵式进行局部评估, 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个性化;或者只重视局部评估, 而忽视了全身评估, 甚至操作全过程未对患者实施评估, 评估意识差, 并未认识到评估的价值, 如:吸痰前对患者的生命进行评估, 能够对其吸痰时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护士的评估能力欠缺, 与护士缺乏评估的主动性、观察力有关, 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也限制了护士的评估质量。

3.2 操作流程不熟练, 关键环节缺失

护理操作流程的制定和运用有助于护士有步骤、规范化地完成操作。在考核中60.24%的护士出现物品准备不齐全、摆放不合理的现象, 导致操作时出现重复动作, 影响整体的流畅, 甚至造成污染、物品坠落等不良结果。9.63%的护士忽略了环境准备, 如:未用屏风遮挡导尿患者。在考核中20.09%的护士丢失个别关键环节的操作, 例如:吸氧前未检查吸氧装置的密闭状态;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操作前后未清点棉球数量;鼻饲前未检查患者胃潴留情况;心肺复苏时未充分开放患者气道, 未准确定位心脏按压部位等。如果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护理操作时这些关键操作出现错误,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 强化护理操作的关键环节是保证护理措施顺利进行, 并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步骤。操作结束后, 应将各种废弃物及时分类处置, 并按七步洗手法及时洗手。考核中, 18.07%的护士忘记洗手就开始操作或未洗手就进行各项记录。这可能与护士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由于工作繁忙, 无法做到每操作一项技术就处理用物并洗手有关。

3.3 护士的沟通交流缺乏个体化、人性化

在技能操作中, 有效的护患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 获得患者的良好配合。考核中, 51.80%的护士在护患沟通方面过于机械、呆板而扣分, 甚至有的护士在整个操作中没有任何交流, 不能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个体化、人性化的交流。有研究结果显示, 护士对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需求较高[3]。因此管理者在强化技能操作训练的同时, 应关注护士沟通技巧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高护士沟通水平。

3.4 护士的理论不扎实,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技能考核中, 对操作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十分重要。护士能熟练背诵所有考核的理论, 但当问到“为什么”时, 却有45.78%的护士不能回答, 多为年轻护士, 理论知识掌握简单、机械、不能融会贯通, 因此, 当改变提问方式或转变问题的角度时, 部分护士就难以回答。例如:肝性脑病患者不宜用肥皂水灌肠, 伤寒患者灌肠液不能超过500ml, 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ml等问题, 护士都能流利地背诵, 却不知原因。此外, 部分护理人员还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例如:吸氧时, 若需要调节氧流量, 应先分离鼻导管再调节流量表。护士都能回答此注意事项, 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改变氧流量时却往往忘记分离鼻导管而直接调节流量表。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开展操作技能培训, 是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4]。因此, 护理管理者应将护士技能培训与临床实践工作密切联系起来, 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护士应深入领会护理理论的原理和意义, 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4 建议

针对上述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应从管理者出发, 尽量建立与临床护理环境相似的示教室, 应用仿真护理考核模式[5], 完善护理操作流程, 加强护士尤其是新上岗护士的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 将“三基”培训作为长效机制, 重视护理人员人文知识、人际沟通、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培养护士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其次, 对护士而言, 应认真学习各项护理操作项目的关键环节和步骤,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慧, 段志光.护理学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0) :32~34.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1.

[3]曲荣艳, 刘晶, 于新颖, 等.护士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 2007, 13 (18) :1700~1701.

[4]阳世伟, 庄小珍.护理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4) :41~42.

篇4:各级护士岗位技能要求

关键词:营销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型,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研究。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营销类人才,所以市场需求人数多,而这个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销售业务、市场开发及维护、客户服务、行政后勤等。企业对营销类人才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会随着具体岗位分工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部分综合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的锻炼,可以进入中层,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因此,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心。我对市场上部分有招聘意向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总结了一些企业的用人要求。

1 沟通与协调能力

从事营销行业需要跟人打交道,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马上能胜任工作,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学到专业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欠缺,也很少有人能灵活运用,而作为所有营销类岗位技能要求的最基本能力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高职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通常不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如果在校期间没能很好地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在各类营销岗位都不能很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的要求中绝大多数都提到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现为:与相关人员友好相处,积极与人合作,办事不失原则,办事公正公平,诚实守信,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较高的容忍力,胸怀宽阔,能有效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实现人际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 团队协作意识

在工作环境中,作为员工的要求和在学校作为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学生会经历角色的转变。大部分学生在校的状态较为自由散漫,也容易将个人情绪带入人际交往中,但进入社会,需要以工作为唯一目标,不能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这就需要员工能和谐地与工作团队相处,让团队气氛融洽和睦,使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3 有责任感,能承受较强压力

作为营销岗位,要应对各种客户,工作压力大是常态。众所周知营销岗位流动性大,就是因为很多员工承受不了工作压力。如果想要做出成绩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员工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岗位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自我调节,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 逻辑思维能力强,反应迅速

营销活动中会碰到各种突发事件,需要营销人员灵活多变,反应迅速,能在最短时间内提出最妥善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员工自身具备很高的素质,又要思维缜密,具备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

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的行业特色,即使对同样的工作岗位,行业要求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生在进入工作领域时能充分发挥自学的能力,从无到有掌握一个新产品领域的专业知识。即使是在同一个行业,也有不断进步的空间,企业要求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储备干部制度,但在挑选员工时,大家都更倾向于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学员。

6 服从管理

企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每个员工都是这个体系的一个环节,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服从管理就是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团队出现问题,服从管理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工作。

7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大部分资料的记录和传输都需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也成为了许多企业的用人要求之一。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对外销售人员或者客户服务人员,都需要运用办公软件记录和反馈信息,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每个类别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各有不同。如:客户服务岗位要求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打字速度快等;市场开发岗位要求对信息敏感,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有调研能力等;行政岗位要求有很好的统筹规划能力,能高效处理各种文件和琐事;部分岗位还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有网络营销的能力。

对企业而言,招聘来的员工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给公司带来效益是最佳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时刻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实用性为准则教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接轨,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条件,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富荣.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及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8.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4期.

[3]林文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0.8.

篇5:血液净化室各级护士岗位职责

N4级护士岗位说明书

工作任务:

1、负责疑难病人、危重症病人及技术难度大的血管穿刺和技术要求高的血液净化操作项目(免疫吸附、血浆置换)等。

2、负责分管病人的床单位、片区环境、机器表面整洁。

3、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完成血透记录。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健康指导。

6、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帮助处理突发事件。

N3级护士岗位说明书

工作任务:

1、负责重症病人及技术难度稍大的血液净化操作项目。

2、负责分管病人的床单位、片区环境、机器表面整洁。

3、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完成血透记录。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健康指导。

6、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帮助处理突发事件。

N2级护士岗位说明书

工作任务:

1、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及基础血液净化技术操作项目。

2、负责分管病人的床单位、片区环境、机器表面整洁。

3、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完成血透记录。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健康指导。

6、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协助处理突发事件。N1级护士岗位说明书

工作任务:

1、负责病房病情较轻的病人及血液透析操作。

2、负责分管病人的床单位、片区环境、机器表面整洁。

3、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完成血透记录。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篇6: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一、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二)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三)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

(四)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五)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

(六)能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等;

(七)熟练使用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快速床旁检验(POCT)技术、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等。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二)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三)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四)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五)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六)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七)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八)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滨海县人民医院

篇7:各级护士岗位技能要求

高职EGP与ESP课程作为高职英语教育的两个主要的课程结构, 共同承担着高职高级嫩人才对职业英语语言技能的责任。然而, 众多的高职院校在EGP与ESP课程结构安排上以管理者角度划分课程教学的时段及学生授课时间的长短。同时, 在课程设置上, 将EGP归属于院校的英语学院 (系) , 而将ESP课程归属于某专业课程院系。分裂的课程设置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缺乏共同的高职英语教育目标。由于EGP课程多有英语院系承担教学任务, ESP课程多由专业院系指定专业课程教师完成ESP课程教学任务, 来自不同院系教师无法达成高职英语教育课程衔接的更好沟通, 造成教师授课缺乏衔接性和学科专业性, 授课教师教学也因教师自身后续发展定位不清造成的授课情绪不佳, 教学效果欠缺。高职EGP课程大多采用通识版本教材, 即高职所有专业学生EGP课程皆使用统一教材, 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 授课教师主观上对教授学生所学专业的不了解造成的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存在学科专业的特征, 学生英语学习懈怠, 并影响与后续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

二、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所对应的旅游岗位主要包含旅行社中高级管理者、中英文导游、导服公司中高级管理者、星级酒店各主要部分中高级管理者、各部门主要岗位员工。根据笔者分别与2007年10月和2011年10月开始了两次对旅游行业 (各大旅行社、导服公司、星级酒店) 中高级管理人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及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深, 旅游行业对各主要岗位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在逐年提高。旅游行业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从原先的只要能简单的问候到能做到简单的英文行业话题对话。同时, 从两次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对比反映出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是全行业覆盖, 即所有招聘者必须会说英文。数据还反映出一个现象, 应聘旅游行业窗口岗位, 例如:酒店前厅、各大旅行社导游等都要求应聘者有较流利的行业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这样的变化说明, 即使拿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 缺乏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交际技能将被行业淘汰。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 普遍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学校期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 而对旅游行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关注度不够。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 导致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引导失误。普遍的高职EGP教师,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迫于基于通过英语三级 (A/B) 等级、大学英语四六级为考核标准的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 导致大量的学生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首要和最终目标。其次, 学生缺乏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定位知识。大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 缺乏通过各种途径获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应的行业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而是一味地跟着课程表的安排完成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 对学科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等缺乏了解。其三, 高校EGP课程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普遍高职院校对EGP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评价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形式、基于课本讲授流程、词句分析是否详细等传统的英语课程评价参数进行。导致, EGP教师迫于应付检查而忽视学科专业相关语篇、听说训练的渗透。笔者在近5年来, 每年进行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 正好和对毕业生调查问卷中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一、学生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二、EGP教师强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三、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对旅游行业主要岗位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不清楚。

三、高职EGP与ES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a.为不同层次高职生源 (主要以优秀的中职生及中等成绩的普高生为主) 提供相同英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 造成优秀生“吃不饱”, 差等生“消化不良”的现状。b.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为主导的考核方式阻碍了EGP授课教师专业化教学内容的引入。c.ESP授课教师单纯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削弱了学生参与行业英语实践的积极性。

2.高职ESP教学模式EGP化。很多高职ESP授课教师, 在进行ESP教学时, 沿用传统的EGP教学模式, 采用词汇讲解+ 词汇练习+句子翻译的方式完成ESP教学。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曾经有过学习的词汇及语法上, 这既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影响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又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3.高职EGP与ESP教材分裂。学科各有侧重的ESP教材因为考虑知识体系的紧凑性、教师授课时间有限等各种因素往往不会将大量与行业或专业相关的语篇囊入其中。而目前高职院校的EGP课程普遍使用统一教材, 教材多以故事性语篇构建, 几乎不涉及特定专业相关的词汇及篇章。教材的不衔接造成EGP与ESP教师对教学情况的互不关心, 教学效果不显著。

4.教师知识结构缺失。目前高职院校的ESP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各系 (学院) 中英语基础较好专业教师或者院校专业英语教师来承担。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础较好, 但毕竟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学习, 在语音语调、语法、英语教法等方面存在不足, 承担ESP课程很难将知识系统地且正确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 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让专业英语教师承担各系 (学院) 的ESP教学。这部分教师尽管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强, 但由于对行业及专业的不了解, 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至多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 无法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职业教育的初衷。两类教师在知识结构上都相应地存在缺失。

5.高职EGP与ESP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EGP和ESP课程评价方式传统、单一, 且相互割离。单科课程结业的评价模式, 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测试的引导, 造成学生突击性应付考试的普遍现状, 不利于EGP和ESP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高职EGP与ESP课程体系衔接体系研究

1.课程结构。1+5或者2+4模式。考虑到高职生源的特殊性, 以及多年来从事EGP与ESP课程教学的经验, 笔者认为: 高职EGP与ESP课程结构可分为1+5或者2+4的模式。即, 一学期EGP+5学期ESP, 或者2学期EGP+4学期ESP模式。高职新生可根据入学英语语言水平考试自主选择其一, 并按照完全不同的职业英语教育体系完成大学阶段职业英语教育课程。这样的模式有两个优势。其一, 让学生清楚自我英语语言所处的阶段, 帮助学生树立合理合适的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其二, 面对英语语言水平相当的学生, 教师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水平。

2.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平台+ 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来自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基础类课程 (体育、基础英语、大学语文等) 。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EGP课程被大多高职院校归属于英语院系, 而ESP课程被纳入到学科专业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拓展课程中。由于传统观念中对EGP的重视, 大多高职院校在EGP课时分配上往往持续2-3学期, 而所有的学科专业的ESP被安排在后续的4-5学期 (大多在第六学期, 学生以出校实习实训) 。这样的安排易造成一种误解, 即上EGP课程比上ESP课程得到的重视程度高, 继而造成ESP课程教师对其授课的轻视。同时, 由于后续两个学期要完成类似《旅游英语》、《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等ESP课程的学习, 学生深感压力。课堂教学平台+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 改变了固化的EGP课程先行授课的模式, 让不同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愿望拓展旅游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平台主要是指以课堂基础的教师面授阶段;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多门类旅游相关课程的网络化课程学习模式。学生在EGP学习过程中, 可以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提供的延伸知识调整EGP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EGP学习的意图。同时, ESP学习阶段的学生, 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提供的实训计划和自测程序完成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测试。这种多平台互交的课程设置模式, 既提高了学生自主英语语言学习的能力, 更重要地是让学生清楚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及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3.教材建设。以CBI理论为指导的EGP与ESP课程衔接的教材建设。即以学科内容渗透的教材建设。该理论指导下的EGP与ESP教材建设, 将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主要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融入到EGP及ESP教材中。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内容不再是简单而通识的故事性内容, 而是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英文语篇、词汇的构架。同时, 其ESP教材内容也将避免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已经使用的教学内容, 而选择更专业化的旅游行业知识作为教材建设的重点。这样的课程建设, 体现了高职英语教育的整体性理念, 同时节约了教学资源, 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4.师资培养。EGP教师深入旅游行业+ESP教师参加各类英语语言考试。高职EGP教师普遍拥有着本硕均为英语语言学、文学或者翻译学等纯语言方向的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功底良好。但以CBI指导下的高职EGP教材构架要求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EGP授课教师深入旅游行业, 了解其行业的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从而为EGP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旅游岗位工作程序、工作禁忌等拓展知识讲解准备行业知识积累。担任旅游管理专业ESP授课教师应加大参加英专八级、雅思、托福等纯语言水平的考试。

5.课程评价。EGP与ESP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由于高职职业英语教育的整体性, 对高职EGP与ESP课程评价应采用衔接式课程评价体系。即将学生EGP课程与ESP课程作一整体性过程评价。相应的授课教师评价是在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完成后给与评价。这个过程中, EGP授课教师的评价可以依据授课学生参与职业大赛中英语语言技能表现情况、实习实践过程中行业管理人员对其英语语言技能水平鉴定来确认该EGP课程教师的中期考核成绩。相应地, EGP课程教师将参与旅游职业大赛过程中英语语言水平、实习实训过程中旅游岗位英语语言使用水平来作为评定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中EGP课程成绩, 但这部分成绩仅是该学生过程性考核的一小部分。该学生最后的英语教育成绩个动态可变的结果。即EGP阶段成绩+ESP阶段成绩。但其个部分成绩均取决于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技能水平的高低。

总之, 笔者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评价体系方面探索高职英语一体化教育目标实现的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该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双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旅游行业英语语言技能提供了保障, 更为高职应用型学科专业EGP与ESP课程衔接下的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可循的实践思路。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研究是高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 (05) .

篇8:各级护士岗位技能要求

【关键词】双高技能 EGP ESP 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

一、引言

高职EGP与ESP课程作为高职英语教育的两个主要的课程结构,共同承担着高职高级嫩人才对职业英语语言技能的责任。然而,众多的高职院校在EGP与ESP课程结构安排上以管理者角度划分课程教学的时段及学生授课时间的长短。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将EGP归属于院校的英语学院(系),而将ESP课程归属于某专业课程院系。分裂的课程设置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缺乏共同的高职英语教育目标。由于EGP课程多有英语院系承担教学任务,ESP课程多由专业院系指定专业课程教师完成ESP课程教学任务,来自不同院系教师无法达成高职英语教育课程衔接的更好沟通,造成教师授课缺乏衔接性和学科专业性,授课教师教学也因教师自身后续发展定位不清造成的授课情绪不佳,教学效果欠缺。高职EGP课程大多采用通识版本教材,即高职所有专业学生EGP课程皆使用统一教材,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授课教师主观上对教授学生所学专业的不了解造成的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存在学科专业的特征,学生英语学习懈怠,并影响与后续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

二、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所对应的旅游岗位主要包含旅行社中高级管理者、中英文导游、导服公司中高级管理者、星级酒店各主要部分中高级管理者、各部门主要岗位员工。根据笔者分别与2007年10月和2011年10月开始了两次对旅游行业(各大旅行社、导服公司、星级酒店)中高级管理人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及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深,旅游行业对各主要岗位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在逐年提高。旅游行业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从原先的只要能简单的问候到能做到简单的英文行业话题对话。同时,从两次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对比反映出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是全行业覆盖,即所有招聘者必须会说英文。数据还反映出一个现象,应聘旅游行业窗口岗位,例如:酒店前厅、各大旅行社导游等都要求应聘者有较流利的行业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这样的变化说明,即使拿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缺乏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交际技能将被行业淘汰。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普遍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学校期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而对旅游行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关注度不够。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导致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引导失误。普遍的高职EGP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迫于基于通过英语三级(A/B)等级、大学英语四六级为考核标准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导致大量的学生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首要和最终目标。其次,学生缺乏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定位知识。大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缺乏通过各种途径获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应的行业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而是一味地跟着课程表的安排完成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对学科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等缺乏了解。其三,高校EGP课程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普遍高职院校对EGP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评价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形式、基于课本讲授流程、词句分析是否详细等传统的英语课程评价参数进行。导致,EGP教师迫于应付检查而忽视学科专业相关语篇、听说训练的渗透。笔者在近5年来,每年进行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正好和对毕业生调查问卷中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一、学生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二、EGP教师强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三、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对旅游行业主要岗位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不清楚。

三、高职EGP与ES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a.为不同层次高职生源(主要以优秀的中职生及中等成绩的普高生为主)提供相同英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差等生“消化不良”的现状。b.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为主导的考核方式阻碍了EGP授课教师专业化教学内容的引入。c.ESP授课教师单纯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削弱了学生参与行业英语实践的积极性。

2.高职ESP教学模式EGP化。很多高职ESP授课教师,在进行ESP教学时,沿用传统的EGP教学模式,采用词汇讲解+词汇练习+句子翻译的方式完成ESP教学。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曾经有过学习的词汇及语法上,这既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影响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又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3.高职EGP与ESP教材分裂。学科各有侧重的ESP教材因为考虑知识体系的紧凑性、教师授课时间有限等各种因素往往不会将大量与行业或专业相关的语篇囊入其中。而目前高职院校的EGP课程普遍使用统一教材,教材多以故事性语篇构建,几乎不涉及特定专业相关的词汇及篇章。教材的不衔接造成EGP与ESP教师对教学情况的互不关心,教学效果不显著。

4.教师知识结构缺失。目前高职院校的ESP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各系(学院)中英语基础较好专业教师或者院校专业英语教师来承担。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础较好,但毕竟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学习,在语音语调、语法、英语教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承担ESP课程很难将知识系统地且正确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让专业英语教师承担各系(学院)的ESP教学。这部分教师尽管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强,但由于对行业及专业的不了解,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至多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无法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职业教育的初衷。两类教师在知识结构上都相应地存在缺失。

5.高职EGP与ESP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EGP和ESP课程评价方式传统、单一,且相互割离。单科课程结业的评价模式,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测试的引导,造成学生突击性应付考试的普遍现状,不利于EGP和ESP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高职EGP与ESP课程体系衔接体系研究

1.课程结构。1+5或者2+4模式。考虑到高职生源的特殊性,以及多年来从事EGP与ESP课程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高职EGP与ESP课程结构可分为1+5或者2+4的模式。即,一学期EGP+5学期ESP,或者2学期EGP+4学期ESP模式。高职新生可根据入学英语语言水平考试自主选择其一,并按照完全不同的职业英语教育体系完成大学阶段职业英语教育课程。这样的模式有两个优势。其一,让学生清楚自我英语语言所处的阶段,帮助学生树立合理合适的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其二,面对英语语言水平相当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水平。

2.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平台+ 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来自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基础类课程(体育、基础英语、大学语文等)。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EGP课程被大多高职院校归属于英语院系,而ESP课程被纳入到学科专业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拓展课程中。由于传统观念中对EGP的重视,大多高职院校在EGP课时分配上往往持续2-3学期,而所有的学科专业的ESP被安排在后续的4-5学期(大多在第六学期,学生以出校实习实训)。这样的安排易造成一种误解,即上EGP课程比上ESP课程得到的重视程度高,继而造成ESP课程教师对其授课的轻视。同时,由于后续两个学期要完成类似《旅游英语》、《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等ESP课程的学习,学生深感压力。课堂教学平台+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改变了固化的EGP课程先行授课的模式,让不同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愿望拓展旅游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平台主要是指以课堂基础的教师面授阶段;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多门类旅游相关课程的网络化课程学习模式。学生在EGP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提供的延伸知识调整EGP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EGP学习的意图。同时,ESP学习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提供的实训计划和自测程序完成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测试。这种多平台互交的课程设置模式,既提高了学生自主英语语言学习的能力,更重要地是让学生清楚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及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3.教材建设。以CBI理论为指导的EGP与ESP课程衔接的教材建设。即以学科内容渗透的教材建设。该理论指导下的EGP与ESP教材建设,将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主要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融入到EGP及ESP教材中。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内容不再是简单而通识的故事性内容,而是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英文语篇、词汇的构架。同时,其ESP教材内容也将避免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已经使用的教学内容,而选择更专业化的旅游行业知识作为教材建设的重点。这样的课程建设,体现了高职英语教育的整体性理念,同时节约了教学资源,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4.师资培养。EGP教师深入旅游行业+ESP教师参加各类英语语言考试。高职EGP教师普遍拥有着本硕均为英语语言学、文学或者翻译学等纯语言方向的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功底良好。但以CBI指导下的高职EGP教材构架要求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EGP授课教师深入旅游行业,了解其行业的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从而为EGP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旅游岗位工作程序、工作禁忌等拓展知识讲解准备行业知识积累。担任旅游管理专业ESP授课教师应加大参加英专八级、雅思、托福等纯语言水平的考试。

5.课程评价。EGP与ESP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由于高职职业英语教育的整体性,对高职EGP与ESP课程评价应采用衔接式课程评价体系。即将学生EGP课程与ESP课程作一整体性过程评价。相应的授课教师评价是在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完成后给与评价。这个过程中,EGP授课教师的评价可以依据授课学生参与职业大赛中英语语言技能表现情况、实习实践过程中行业管理人员对其英语语言技能水平鉴定来确认该EGP课程教师的中期考核成绩。相应地,EGP课程教师将参与旅游职业大赛过程中英语语言水平、实习实训过程中旅游岗位英语语言使用水平来作为评定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中EGP课程成绩,但这部分成绩仅是该学生过程性考核的一小部分。该学生最后的英语教育成绩个动态可变的结果。即EGP阶段成绩+ESP阶段成绩。但其个部分成绩均取决于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技能水平的高低。

总之,笔者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评价体系方面探索高职英语一体化教育目标实现的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该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双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旅游行业英语语言技能提供了保障,更为高职应用型学科专业EGP与ESP课程衔接下的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可循的实践思路。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研究是高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05).

[2]朱晓华.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1(02).

上一篇:六年级周记550字下一篇:部编本新教材bp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