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导论课程心得体会

2024-04-09

环境工程导论课程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环境工程导论课程心得体会

环境工程导论课程心得体会

为期四周的课程学习,除了了解了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上课提到的几个问题。我想就下面三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1.环境工程控制需要控制人的欲望吗?

以前我听说过一种说法,政府无法让十三亿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那样的生活。其背后含义我认为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消耗了太多资源,如果再加上十三亿中国人,那么世界上的资源是不够的。(除非发生世界大战改变整个世界的利益分配格局?)如果再引伸一下,这意味着中国人是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的,这些欲望包括使用高马力、高排量的汽车,消费资源型工业产品等等。

这样的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从横向角度来看,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确实有一批人生活条件(这里仅用物质消费水平来作为参考量)优越于其他人,造成这样的原因有经济、科技、军事等因素。如果突然间让地球上所有人都过上最高水准的生活,立马会产生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由于生产力不够,无法生产这么多商品去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平。第二,由于科技水平局限性,也无法处理由于生产、消费这么多商品导致的资源问题和环保问题。

然而,人的欲望确实是个无底洞。每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想过上所谓的“好日子”。而环境的供给量和容纳量又是有限的。这看起来是个永恒的矛盾,那么从环境工程的角度来说需要控制人的欲望吗?老师上课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不需要。我的理解是,如果从国家政策层面去控制公民的消费欲望,其具体操作方式可能是规定每家每户每天的碳消费量之类的,这可能确实给环保方面减轻了许多压力,毕竟资源的采掘和废物的产出都少了很多,但这种行为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首先是人权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这种限制人生存发展的动机就不能接受。其次,通过强制限制人们的消费来减轻环保压力,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不够,进而影响科技的发展,使得环保技术发展停滞(也许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停滞)。

那该如何去看待人的欲望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呢?我认为这个矛盾也许会永远存在,但也正因为这个矛盾,导致人类社会会一直发展进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如今一个普通老百姓过上的生活水准,也比数百年前的王公贵族要舒适。这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对于该矛盾的调节作用。也许没有欲望就没有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速度可能会赶不上人们欲望膨胀的速度。必要的限制也是应该的,但限制的方式不应该是强制性和一刀切的。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和规定,实际上就已经是在限制某些对环境不友好的行为,比如加收燃油税,限塑令等等。此外,环保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它将会成为国民素质的一部分。

2.消费更少商品?还是消费更多环境友好型商品?

这个问题来自课堂上的一幅漫画。两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自己的环保观念。

第一种认为,通过消费更少的商品就可以消耗更少的资源,产生更少的废物。这种观念的逻辑其实和第一个问题里所讨论的限制欲望来保护环境很相似。我们固然不能铺张浪费,但过度压抑消费也将使得整个社会失去活力。

第二种观念认为通过消费更多的环境友好型商品,可以提高这类产品的竞争力,使得市面上环境友好型商品占据主要地位,有利于保护环境。这种观念没有去刻意压制人们的消费欲望,而是进行了消费方向疏导。理论上来说,一旦人们都热衷于消费环境友好型的商品,会形成一个正向反馈,鼓励厂家注重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从而整个社会也将变成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在于,一般来说环境友好型商品往往都有相对较高的价格。这部分高出的价格可能来自于商家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原料等因素所增加的成本。消费者是否乐意为保护环境去承担更多的花销呢?这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政策规定、文化教育、经济收入水平以及为了环保所增加的成本比例等因素。我认为,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变化是不大的,要想使公众消费更多的环境友好型商品,首先要降低它的价格。这包括科技的创新带来成本的降低,也依赖政府对这些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否则单靠公众的自觉,可能仅仅只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体愿意去买单。

3.什么样的体制更适合环境保护?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到过中英两国由于体制上的不同所带来的环保结果不同。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全能型体制,但是在环境保护这一方向上,也许一个“大政府”会更为有效。

在政治体制上,素来有“大政府”和“小政府”之争。其核心区别在于政府对于市场、公共服务等方面介入的程度高低。在环保问题上,如果按照“小政府”所奉行的自由主义,我认为注重环保的企业可能很难生存下去,整个社会的环保进程也会发展缓慢。而“大政府”能够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不光使得环境友好型企业能够发展壮大起来,而且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去完成一些重要的环境工程项目。这类项目往往耗资巨大、周期漫长,而且回报低,无法由社会或民间力量完成。这时候政府必须发挥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在履行这一使命的时候,一个“大政府”显然是更有效的。

毛奕陶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M201772167

篇2:环境工程导论课程心得体会

软件工程专业导论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软件10-

指导教师:乔付

上课日期:

2011.2.28~2011.3.4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1-3-4

课程内容与体会

一、课程内容

这是为期一周的介绍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课程。第一节课讲的是这一周的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利用这一周的下午时间来复习C语言。之后的四天课程包括:软件工程专业的介绍,主要就是介绍时下最流行的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剩下三年半大学生涯的规划,主要是讲学校对我们这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以JAVA和实际动手操作训练为主,大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期间向我们介绍了乔老师的一些得意门生,让我们对这一行业的就业前景充满希望;软件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设置,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为我们取消了大学物理,但要学好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这三本书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课程,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数学,英语更要精通;印象最深的是去哈尔滨海康软件公司的参观,期间总经理向我们指明了软件工程就业的路子,技术总监向我们介绍如何由一名软件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技术总监,人事部经理带我们参观了公司。一周课程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且对于我们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扭转,这些都是老师的有心为之,对于我们的大学成长大有裨益。

二、体会

我是怀着陌生且好奇的心情来听这一系列的软件工程专业导论课。一周的课节节精彩,对我大有醍醐灌顶的作用。

首先我想讲讲我的变化。进入大学半年,很可惜的说我浪费了这宝贵的半年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四年可以浑浑噩噩的度过,也能拼搏努力而度过,选择不同,结果就是天壤之别。乔老师亲身列举他的故事,他用努力学习改变了他的人生,值得我们学习。努力学习有时更像一句空喊的口号,我们更多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句话。正式上课也快一周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一周的学习我挺认真的对待,感觉特别的充实,这样的感觉使我有更大的动力去持续下一周的学习,直至整个大学毕业。一个人学习得越充实,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他的底蕴也就越深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就更能立足下去。对于学习,我现在变得是充分的享受,我享受其中的拼搏,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其次我对于人生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我想要考研,这并不是我害怕就业,也不是缺少实际动手能力,而是我想使我的人生更为丰富,底蕴更加厚实。老师推荐我们看《星月神话》英文版,这本书专业性较强,读起来还比较吃力,现在还只是在读中文版的,我希望在大二上学期就能把这本书的英文版读懂读透。大学成绩还是第一位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成绩。考证能使我们的履历更加充实,今年六月份就是英语四级考试了,好好利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来复习争取到时轻松过关。还有就是软件工程师证,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相当给力,这也是我奋斗的目标。

去海康公司,使我对软件行业有了近距离的认识。印象最深的是技术总监向我们介绍如何成长为一名顶尖的人才。就业路子千万,但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阳光大道,结合所学专业选择我们喜欢的工作。一个平台很重要,他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跨越,眼光要看得长远,在工作中运用的知识远超我们课堂所学,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

通过老师这一周的熏陶,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用心二字,凡事用心均会成功。还有大学四年,不光要学好本门专业课,人文素养也不可缺少,看看三尺讲台之上的老师,专业技能精通,谈吐睿智不失幽默,充分展示了迷人的人格魅力,话语滔滔不绝同时又引经据典,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做一个真

正的大学生。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一种态度。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把这一周所学融合进去,使我的学习有更大的提升,使我的人生足够精彩。

篇3: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设想

一、“环境工程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科学是一个多学科的庞大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 在现阶段, 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形成与其有关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环境保护与各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源头控制、绿色化学等清洁生产工艺。我国许多大学都设置了环保课程, 而我校开设环境学导论教学课程也有10年多的时间。教学内容上, 从最初的环境科普教育, 引申到环境学原理教育, 从环境学原理教育, 扩展到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战略和趋势教育。从环境科学内容发展到环境工程素养教学, 教学内容亦即随着环境学科的发展及时改革教学内容, 以满足工程学科学生对专业的足够了解。与之同时, 大学教育特别是环境教育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化, 课程内容还应该包裹以下内容:

(1) 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发展 (国际专业教育发展、国内专业教育发展特别强调本专业特色与发展、师资介绍、学科地位) ; (2) 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与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活动、培养体系与专业课程) ; (3) 专业方向与专业内容 (管理方向、水控、固废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方向) ; (4) 专业活动与专业资源 (专业学术组织、专业学术刊物、专业学术会议和专业网站资源) ; (5) 专业学习与职业成长 (专业学习、素质教育、职业规划、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和综合讨论) 。

通过上述内容的教授, 要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要求, 帮助学生增强工程意识, 同时指导学生在职业方面的规划与发展,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环境工程教育是对人的一种环境工程素质教育。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改革:

1.强调基本原理和方法, 拓宽知识面。为了更好地满足“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关于培养“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的要求, 授课中应该继续加强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讲授, 同时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由于环境学的内容变化快, 每年的授课中将增加较多的新内容, 拓宽知识面,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较大篇幅地介绍该学科的新发展, 体现内容的先进性。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在不断变化, 而且不同行业环境问题各不相同, 各行业是环境问题出现不同, 有其特殊性, 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工艺等及时在教材中得到反映, 同时有关“三废”治理主要针对化学工艺生产中产生的“三废”, 内容上比较新颖, 学生学习有其必要性。

3.完善纺织特色教育:重点进行纺织行业介绍, 讲述有关的环境问题, 引起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深入细致学习与研究的基础。

4.工程素养兴趣引导。指出科学与工程区别与联系, 强调工程对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教导学生怎样打好工程基础。

二、新教学大纲重点内容

对旧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大纲中简单内容、高中已经学的部分如生物环境有关内容删除, 对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得到的知识安排自学如人口与环境关系等, 可以简单讲解的就少讲。把节省出的时间一部分用于讲解环境工程专业需要的知识基础和攻克特点, 一部分用于讲解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计划、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专业规划。总之, 通过教学改革, 把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作为知识青年献身环境工程专业的起点, 激发一部分学生真正投入到环境事业中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的过程, 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因此, 除了从图书馆获得的辅助书籍和期刊作为课外补充材料外, 同时在课堂上利用新闻媒介包括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增强环境意识, 逐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1.案例式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时刻注意用案例教学,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使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如在讲授温室效应时, 给同学播放《难以忽视的真相》, 在讲水气声渣污染状况和污染控制时播放清华大学制作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我校研发的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录像。并结合实际, 进行环境评价分析或交流讨论, 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兴奋状态, 在院士和专家的谆谆教导中成长。

2.互动式教学。为了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采取下列做法:提前布置下次课的授课内容, 并将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事先准备好的、围绕授课知识点的有关专题发给各个小组, 要求各小组利用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制作电子课件, 每次课抽一两个小组上台就自己小组的专题作报告。为增加授课趣味性, 我们在授课中经常插播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材料。

3.实践式教学。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搜集相关科学资料, 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大胆阐述自己的思想。并结合最新环保条例及规定、法律法规等讲述, 推荐环境相关网站及书籍, 解读《寂静的春天》等经典书籍。对经常报道的环境问题进行启发式引导, 在解决和寻找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多媒体教学。我们以多媒体为手段制作的电子教案, 克服了传统教学很不直观的缺点, “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以听觉、视觉冲击, 既增大了信息量, 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尤其在播放环境污染状况的图片时, 更体现了电子教案的直观性, 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兰迪教授的最后一次演讲教育学生怎样通向成功的殿堂。

总之,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理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 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解剖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在讲授基本方法的同时穿插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左玉辉.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王云燕, 柴立元, 杨志辉.冶金特色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导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6) .

[3]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何强, 井文涌.环境学导论[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汪大翚, 徐新华.推广《环境学导论》的教学设想[J].化工高等教育, 2000, (3) :37-39.

[6]曾丽璇, 张秋云, 吴宏海.“环境学导论”课的教学实践和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5, 12 (2) :9-10.

[7]Eldon D.Enger, Bradley F.Smith, Environmental Science9th edition. (影印本)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

摘 要: 专业导论作为大学入学的导航课程,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电气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方法 特色专业

1.设置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及北京市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专业每年招收本科新生90人,第一志愿录取率每年近100%;该专业二年级还会接收转专业学生近20名。由此从历年录取分数和转专业人数等来看,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较高,电气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尽管如此,实际新生刚入学时,大部分同学对电气工程学科和电气工程专业了解甚少。

在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之前,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每年都组织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由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就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试图使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学科)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但由于学生刚刚入学,他们面临的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在管理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别。加上大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是什么、为什么要报考该专业认识模糊,很难通过短短的入学教育使学生关注并理解所有这些内容。因此,学生对入学教育基本没有印象,缺乏对电气工程学科及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把握,造成学生大学四年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热情,甚至造成许多学生入学后感到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等问题。

为使本科新生尽早了解电气工程学科及电气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几年教学研究和实践,导论课程正式列入我校新修订的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

2.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

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大一学生的入门课程,导论课程需在不涉及过多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概貌和最新研究前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通过板书、电子课件、录像、实习参观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大课程授课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及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从而提高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外,要求学生课外查阅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献,学会文献查阅的基本方法,了解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

在学科领域方面,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等学科分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学科分支的介绍,帮助大一新生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概貌、学科定位、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发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技术问题等,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利用矿业大学办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煤矿电气化自动化应用案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

围绕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任务,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主要解决高等工程教育的概貌问题,使学生对所选学科和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并促使学生做好大学学习规划,为走向未来职业奠定坚实基础。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总学时为16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电气工程专业概述。

介绍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任务,以及国内外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通过讲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了解本专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以及最低毕业学分等要求。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进程的介绍,使学生系统掌握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大类基础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分配情况及课程教学进程;掌握实践教学中各类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分配情况及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创新教学环节中科研导论、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环节设置和进程安排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对自己未来大学四年的培养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研究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专业涉及的工程领域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到掌握基本运算、实验和制图等基本技能,以及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需要的初步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2)电气工程学科概述。

介绍电气工程学科发展过程、战略地位和特点,以及电气工程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我国本科专业分类和研究生专业分类情况,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内涵,以及电气工程下设的“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

(3)电气工程技术的应用案例。

结合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电气化自动化技术,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运输、提升自动化技术,矿井供电自动化技术,通风系统自动化技术,以及矿井安全生产监控技术等应用案例,介绍电气工程技术在现代化煤炭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

(1)专业导论安排及学时。

对于刚结束“高考”,又经过三个月假期释压的大一新生来说,其会对大学环境,以及大学专业学习充满好奇。但大一第一学期课程安排相对较松,自主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让许多在中学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新生对大学自主学习环境感到很不适应。再加上大一课程基本以数理化、外语课时为主,更让新生对大学专业学习感到有些迷茫,甚至缺乏学习激情和动力。

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从1998年开始本科招生,按传统教学模式,由系主任负责对入学新生进行“迎新专业介绍”,但仅仅两个小时的简单介绍,并不能帮助新生系统地了解大学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将要学习的专业,更不用提大学学习规划。

因此,我校从2008年开始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共16学时,一般从第三周开始,每周2学时。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环境、了解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对大学四年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体系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大学课程的衔接关系,认识到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2)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开设专业导论课的目的之一是让新生尽早了解本专业所需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今后大学学习和专业生涯规划起到“向导”作用。

由于导论课程面向的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学习任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都比较陌生,因此更需要教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板书、电子课件、录像、实习参观等多种教学形式。授课教师由本科专业负责人、电气工程学科下二级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教授组成。学科介绍与偏重理论分析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不同,导论课程需要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以案例形式将相关专业所属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电气工程专业相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基础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同时,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理解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课程体系中,将特别讲解我校2012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实践环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进程,使新生对我校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的科研导论、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系列创新教学课程有全面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研创造力。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突出煤炭行业特色。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北京市和教育部特色专业,这个特色主要指的就是煤炭行业特色,这个特色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教育除了满足一般工科院校相似专业的教学内容外,还需使学生充分了解电气工程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特色。为此,在专业导论讲授中专门划出一个板块,重点讲授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使一年级新生还没有接触专业知识之前,对此板块内容有所了解,我校专门建设了具有煤矿应用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在此实验室中,有煤矿典型的供电模拟系统,煤矿电气传动控制的典型对象,水泵,提升机等,以及现代化矿井必备的基于信息网络的煤矿生产、安全自动化模拟监控系统,部分实验模拟设备如图1所示。通过课堂案例讲解及专业实验室参观,使大一新生对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有一个迅速直观的了解。

图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5.结语

通过导论课程教学与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入学伊始就能较全面地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科发展和学科研究方向,有利于学生认识所学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要求,了解各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大一学生认识基础课程在大学后期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导论课有助于学生增强工程意识,重视实践课程和创新实践环节训练,尽快掌握大学学习方法。行业特色教育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与其他院校相同专业的本科生有了明显区别。

参考文献:

[1]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国地质教育,2008(2).

[3]刘光明,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高教论坛,2007(2).

[4]樊秀娣.开设《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想.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

[5]杨晓东,等.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篇5: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总结

电气工程发展史对学习和工作的启示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联系电话: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电气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电气工程的发展前景一样很有潜力,使得当今的学生就业比率一直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电气系统所在的领域是一个充满希望并且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所以说电气系统属于工程专业,是因为工程学的挑战在于要设计所有电路系统,并把它们聚类成一个整体。Cyber-physics system是最有代表性的前沿电路系统,包括物联网、普适计算、传感器。此定义本就已经十分宽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由此可见,电气早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惊人速度迅速融入到科技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再难分离了。为了更好地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如何在科技历史和人文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地位,我们先从它的发展历程讲起。

一、电气工程的发展史

有史以来,最早认识电的人是希腊学者米利都(Miletus,公元前六世纪),观察用布摩擦琥珀后,会吸引如羽毛等轻小的东西。但对静电有系统及科学的研究却是始于17世纪。

(1)17世纪的1600年初英国医生吉尔伯特(W.Gilber,t1540--1603)所著的书中,对“电”进行了最早的论述,英语“E-lectric”一词即起源于希腊语“Electrica”和拉丁语“Electrum”。

(2)随后,英国人格雷(S.Gray, 1696-1736)发现了电的导体和绝缘体,法国人杜菲(Charles du Fay,1698-1739)可说是当时深入探讨静电现象的第一人,它由众多的实验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摩擦生电,并且他更仔细地发现,所产生的电有两种,带有异种电者会互相吸引,带有同种电者会互相排斥。

(3)18世纪美国人富兰克林(B.Franklin,1760-1790)更是以他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的电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4)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

(5)1908年,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前身)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

(6)1920年,拥有百年历史的东南大学设置了电机工程系。(7)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

(8)1949年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学院,这些学院基本上都有电机工程系。

(9)1958年,在北京电力学校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电力学院,当时的电力工程系设有“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高电压技术专业”等,它们就是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

(10)196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教研室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北京电力学院,充实了该专业的力量。1961至196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又有发电、高压和电自三个专业的10名研究生转入北京电力学院,开启了研究生培养的先河。

(11)1986年,国务院批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4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杨奇逊教授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同年华北电力大学成立。

(12)1998年,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3)2002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获得批准,通过“211工程”验收。

(14)2004年“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挂牌。

(15)2006年“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评审通过。

电气工程的发展史大致如此,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电气工程是如何从简单的自然现象如雷电,摩擦生电等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这不仅是电气工程自身的发展史,更是人类发现并利用科学的发展史。电气历经前前后后四百多年的发展,我们终于解开了它神秘奇幻的面纱,见证了一门伟大科学从新生婴儿成长到健硕青年,它已经脱离了神话中雷公电母的形象,彻底融入了现代生活,融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不同阶段对电气的了解

在陈述对电气工程这门专业学科的了解之前,我先概述在真正学习这门专业、学习《电气工程概论》之前,对本学科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以及为什么选择电气。

(1)高考假期

回想起高考后报名那段纠结的过去,至今还觉得紧张,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选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并不仅仅是亲友的推荐和父母的安排,而且也出于自己的好奇心。于是我查询了相关资料,想去了解这样一门专业,这样一项技术。虽然在此之前我没有一点点有关的专业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百度上说,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电气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电气工程的发展前景一样很有潜力,使得当今的学生就业比率一直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电气系统所在的领域是一个充满希望并且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所以说电气系统属于工程专业,是因为工程学的挑战在于要设计所有电路系统,并把它们聚类成一个整体。Cyber-physics system是最有代表性的前沿电路系统,包括物联网、普适计算、传感器。此定义本就已经十分宽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由此可见,电气早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惊人速度迅速融入到科技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再难分离了。为了更好地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如何在科技历史和人文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地位,我们先从它的发展历程讲起。而在那个时期,我对电气的了解也几乎仅限于此。后来我也尽可能去去找一些从事相关专业的熟人,从电工到老师,从维修工到相关电网的负责人员,从他们口中去了解这门专业,而从中我最大的感触,几乎所有人都对我说过的话是,这门课程非常难。因为不仅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实践也同样重要,而且在电气工程方面,要想真正的有所作为,哪怕只是有一个相对体面的工作,以简单的本科学历也很难做到,还需要付出更长时间的努力,去考研,甚至考硕,考博。老实说,听到一遍又一遍相似的话语时,我的内心其实备受煎熬,一方面我清楚地了解到父母在这方面对我的期盼,另一方面我又了解到这是一门非常考验能力,吃技术,重实践重基础的理工科。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结,我下定决心,报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门专业。因为我明白,任何东西想得到就要付出努力,一份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况且大学四年,我真正追求的并不是朋友社交,吃喝玩乐,而是锻炼自己,掌握一门技术,方便自己找到一个好工作,所以尽管这条路很艰难,我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不过自从我来到了大学,开始慢慢地接触了它,才开始真正对电气有所了解。它带我走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刚开始它如同陌生人一般,慢慢地才与它熟络了起来,但是有了沟通和交流,我也渐渐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兴趣。

后来,随着新生研讨课,电气工程导论等电气专业课程的开展进行,我对于电气工程这样一个学科有了新的了解和新的认识,逐渐感受到这个专业的魅力所在,了解到身为电气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的骄傲与自豪,我才真正地热爱上了这门学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这门学科的奥秘。

(2)大一时期

在这个时期,经过对电气工程导论的学习,我大致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电气工程是与电能生产和应用相关的技术,同时也是工程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是工学门类的一个一级学科,包含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包括通信。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电气科学。因此有了以下的学科分类:1.电磁学与电路理论;2.电机电器学;3.电力系统;4.电工材料学;5.高电压与绝缘;6.电力电子学;7.脉冲功率技术;8.放电理论与放电等离子体;9.超导电工学;10.生物电磁学;10.生物电磁学;11.电磁兼容;11.电磁兼容;12.新能源与新发电技术;12.新能源与新发电技术。

这些庞杂的二级学科,让我在了解的过程中,着实震惊了一番,我甚至不用想象,它的领域一定非常广阔。

电气科学与工程在长期的衍生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公元前大约7世纪至公元16世纪上半年,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岁月里,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十分缓慢,一直停留在单纯地观察记录现象的认识十分缓慢的水平上。

第二阶段,16世纪下半叶英国女王的侍医官吉尔伯特开始,人们对电磁现象进行了探讨,并作了一些定性的归纳和总结。这一阶段大约持续了二百年。

第三阶段,18世纪的卡文迪许库仑等人开始对电磁现象的研究进入了用科学方法定量研究、总结归纳从而得出规律。电气在长年的发展下,走进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并带领人们走向了电力现代化时代。现在的电力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电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和电能的广泛运用以及生产对电能需要迅速增长,以此来维持大规模供电的发电厂。而且电力的应和输电技术的发展,促使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相继产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和发展,离不开其中的基础,这些基础分别是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正方向、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磁场理论。若没有建立在这些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上,是不会有演变和拓展,也正是对这些知识的连贯,才产生了专业知识和技术各项之间的联系,以致于它们之间相互融会,难以分离。

而到了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各种新发明、新发现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成为新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新世纪的发展趋势是:电力大系统、电力传动系统及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中的各类问题电力大系统、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中的电磁方法与新技术;气体放电及多相混合体放电问题;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或为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或为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反映各类电器设备电器或绝缘性能演变的多因子规律及其观察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的理论及其测量、控制;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能存储和电力变换技术;现代测量原理及传感技术;脉冲功率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应用基础;电力电磁兼容问题以及复杂电力系统的经济安全运行、控制及规划的理论及其应用等。我们面临的变化十分迅速,感叹时光易逝,感叹物质交替的迅速。所以我们恰逢其时,就针对其现状去学习去探索。

电气工程学科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拓宽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而我所在的就是这样一个涉及自动化的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它接近现代化,它与人群生活息息相关,这让我能够对自己的学科通过生活有更加深切的了解,也正是引起我兴趣原因之一。所以我结合了《电气工程概论》和网络总结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有关信息。

三、电气自动化在社会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例如一条设备怎样运行才能保证它能正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现代工业不是全人工,靠人来操作,却是由机器来制作,启动机器,就会自己运行下去,机器之所以能自动运行,就是电气自动化,所谓电气自动化,就是利用继电器、感应器等电气元件实现顺序控制、时间控制的过程。其他如一些仪表或伺服电机,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反馈到内部,从而改变输出量,达到稳定的目的。

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

电子设备要达到所要求的指标,首要的就是配备一个稳定、优越的电源,在一些专业要求更高的系统中,对电源的要求更高。可以说电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将直接推动电器、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源技术在电气技术发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方便的、最经济的电能来源是取自电网的交流电,但电子线路需要的经常是直流电源,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对于要求不高的电子产品,可以直接使用。但简单的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不稳定,电源电压随着电网电压的变化或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到电子线路的性能,经整流得到的直流电压,虽经滤波,交流成分仍然较大。所以,在要求高的电子产品中,必须采用直流稳压电源。随着微型计算机特别是单片机的不断发展,其档次不断提高,功能越来越强。它将冲击着人类的方方面面,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尖端科学、智能仪器仪表、日用家电等领域中。目前,单片机在工业测控领域中已占重要地位。

单片机在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愈来愈广,很多老式仪表设备在进行升级换代的改造中都将采用单片机作为首选方案。各电气厂商、机电行业和测控企业都把单片机作为本部门产品更新换代、产品智能化的重要工具。通过比较利用单片机控制系统来完成系统的检测与校正,在完成功能相同的条件下,可大大简化系统的硬件电路、节约大量的资金与原材料,并且采用模块化的硬件电路,既可实现系统的要求,又可提高系统的检修效率。系统的灵活性也大大提高,总之,广泛的应用微处理器已是时代潮流,因此,用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能跟上时代潮流。单片机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单片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同时,电气行业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机革命。其带动了各类家电和仪器仪表的微型化、智能化,现在流行的所谓人性化科技,就是在单片微机的控制上,形成的远程控制、现场总线实时控制等新技术。而电源技术在经历了电气时代的风风雨雨的大半年头后,终于迎来了工业控制技术蓬勃发展的春天,使新型电源的发展有了更广的更美好的前景。微机控制技术为主的工业过程控制技术,pid理论的出现和研究直到投入生产实现,使工业控制技术更灵活和智能化。

四、对学习和生活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第三部分大致了解到电气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比如单片机,机器化生产及人工智能化等等。不得不承认,电气工程这门学科已经把二级能源——电能真正地作为了社会生产和人民娱乐的工具,其重要性自然无需多言,没有电的现代社会简直是个不能想象的灾难。人类是充满智慧的高级生物,而人之所以能傲立在自然界的顶端,全靠我们善于利用,发现,和创造。而电气工程这门学科创造的辉煌正是需要我们借鉴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的。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在学术上,它几乎推动了所有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壮大——为了更好的研究电气,事实上也别无选择。并且电气对于社会生产力增长速度加快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以惊人的加速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而预测中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智能化同样与电气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电气工程几乎全面的涉及到了科技、尖端学术的各个层次,成为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石。

在生活上,我们也可以从第二部分轻易看出电气发展之迅速和其中的艰辛。启示了任何事业的成功壮大都离不开参与者的努力与不懈的探索。也启示了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事业必并定会在社会、群众的热切需求与期盼中迅速发展壮大。电气工程的发展史恰好印证了这两点。

篇6:网络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网络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及个人职业生涯

规划

学生姓名:孙稳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1)班 辅导老师:

本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论文

目录

第一章、网络工程的构成

1.1软件工程......................................3 1.2硬件工程......................................3 1.3布线工程.....................................3 第二章、主要课程设置及分布

2.1 大一的课程设置...............................3 2.2 大二的课程设置...............................3 2.3 大三的课程设置...............................3 2.3 大四的课程设置...............................3 第三章、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岗位需要的条件 3.1所需条见.......................................3 3.1就业方向.......................................4 第四章、本人的就业目标

..................................................4 第五章、四年的学习计划及职业生涯的规划

..................................................5 内容提要:本论文包括对本专业的认识,即本专业在IT领域中位置及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论文

能解决的主要问题、本专业涉及的主要知识、设置的主要课程及在大学四年中的分布;本专业今后主要就业方向及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本人今后就业目标;根据该目标制定四年学习计划及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章、网络工程的构成

1)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2)硬件工程:是指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等),工程包括网络的需求分析、网络设备的选择、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要求等;

3)布线工程:也称综合布线,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正常通讯而使用光缆、铜缆将网络设备进行连接。工程包括线缆路由的选择、桥架设计、线缆及接插件的选型等;

第二章、本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及分布

1)大一的课程安排及设置:主要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等课程。

2)大二的课程安排及设置:线性代数、概率论、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电子线路CAD、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题设计、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几口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科技英语等。

3)大三的课程安排及设置:网络设计、综合布线技术、网络的组建与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等。

4)大四的课程安排及设置:大四基本就没什么所要学的了,要带点就是投生于社会,通过实践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弥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论文

第三章、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岗位所需要的条件

1)所需条件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通信以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设计原理,掌握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接受网络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计算机网络设备、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工程应用和管理维护的基本能力。所以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

5.了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了解信息产业、计算机网络建设及安全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2)就业方向

现代信息网络办公师、计算机维修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售后服务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操作系统工程师、网络架构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网站维护工程师、网站设计开发工程师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单位的业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

第四章、我的学习目标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而我们阿里巴巴人要活到明天早上。——一位演讲者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人才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就想上面说的,今天和明天都很残酷,但是如果我们能走到最后,活到后天早上,那迎接我们的就是黎明的曙光,然而我们怎么才能活到后天早上,怎么才能不死在半路上呢?我想在这个时候就该发挥规划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论文 的潜力了,对我们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而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而这还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我们将会被如今这个社会所淘汰,到最后可能我们将没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认为做一份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大学四年之后我们都将会踏入社会,踏入那个既陌生而有熟悉的地方,但是大学毕业之后,我们怎么才能在广大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了, 大学生毕业后出来务农,卖衣服,端盘子的事例不只一次的映入我的眼睑,我真的即痛心,又害怕。经过我的不断学习,我才知道,这不能怪任何人,这条路都是他们自己选的,大学部好好读书,不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有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网络设计开发工程师。并且考上相应的证书。总而言之,在大学生活里,我们既要学好习,又要参加社会实践,还要进行社交,体育锻炼等,因此,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使其达到最高效率,显得非常关键。对于我个人,我给自己的小阶段目标就是:每天过得都要充实。具体做法是:每天给自己定个计划,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每月给自己定个计划,在这个月内要完成什么,每周该做哪一部分。在面对众多事情的时候,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完成重要的,再想办法完成次要的,每天回顾一下当天所做的事情,做到温故而知新!

第五章、我的四年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1)大学四年学习计划:

我的大学规划很简单,大一刚到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上半学期还不是很适应这里的一些生活,所以上半学期我不打算给自己加大学习任务,我准备在大一上学期搞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熟悉合肥的环境,多多参加我们学校的活动,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在学习上绝不会放松,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在班里排到前20名就行了,至少不会挂科、留级,我的英语有点弱、而搞程序设计对英语的要求意向都不低,所以我还要好好学英语,而我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网络设计开发工程师,那么C语言一定要好,我要多多的学习这门课,不过说实话,我对这个很感兴趣,所以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学好。在大一下学期我对大学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要好好的利用大一的空闲时间,多了解一些有关我目标专业的资料,做到心中有底,为以后的就业应聘打好基础,我了解的多一点,那我的机会一定会大一点。在大一放署假的时候,我不打算在家呆着当宝贝,我要去社会上锻炼一下自己,证明自己已经不又再靠父母了。顺便去了解一下我的专业,增加我的工作经历。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论文

大二,经过大一的新鲜懵懂期。天真的内心已经得到一定的磨练。在这时候就应该收心。把心放在自己的学业上,好好学习,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努力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脚踏实地的勤劳耕耘,好好的珍惜这个宝贵的时间,我刚来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说大学是我们最该学习的时间,现在我们及应该用实践来证明老师的话。

大三,经过大二的努力。相信只要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当然对自己的未来也可以更加的明确。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奋起直追。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把大四的课程尽量挤入大三这一学期,以便大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求职或考研(我不怎么想考研)。大四,我们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独自一人走向这个不怎么了解得多社会,也许会成为一匹黑马,扬帆千里,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也许我们只能站在原地,悔恨当初。但是我想我不会,我对自己有信心,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丰富的知识,得到以后成功的筹码。2)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我给自己定了8年成才的计划,在前两年里我要好好的积累经验,找一家对口的工程当个小的程序员,但是要在这个时间里好好地再次补充一下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也要多多留心,找一些好的朋友为以后打下基础。在第三年,我会在花上两年的时间往高层次进发,换一份好的,有挑战性的工作,磨练一下自己的受挫能力,也为以后打下基础,当然不断的学习,交友还是会有的。

在最后四年利,我会花一年的时间去整理一下我的技能,知识,再给左后三年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联系我的朋友,和一些想一起创业的人,一起制定一份三年成才的优秀计划,考虑一下自己将会遇到的问题,并积极的和成功人士多多交流,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自己有的道到的好经验。

在最后的三年,经验储备和财力储备基本已经完成,我将着手去打拼,去打下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至于到底该怎么打拼,我也不知道,我也没那样的经验,但是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地积累,有志者,事竟成。

篇7:《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软件工程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总学分:2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习题课学时: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授课对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 程序设计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分类: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软件开发与维护的难度也越来越高,软件的质量难以保证,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进度和成本难以控制,这就要求有一种科学的方法指导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工作。软件工程就是这样一种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技术,初步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常用工具,建立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简介(1学时)

本课内容简介,基本要求和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材(英 1 文原版)的主要内容及使用,中文参考教材简介 2.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4学时)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软件危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什么是好的软件以及软件的质量的概念,实施软件工程的人员,软件工程的系统方法,软件工程的工程方法,软件工程的发展

3. 过程建模与生命周期(4学时)

过程的概念,软件过程模型,软件生命周期,各种常用的软件过程模型,过程建模的工具和技术 4.软件项目计划与管理(4学时)

软件项目进展跟踪,软件项目的人员,工作量的估算,风险管理,项目计划,项目管理 5.需求获取(4学时)

需求过程,需求的类型,需求的特征,需求的表示方法,原型需求法,需求文档,需求过程的参加人员,需求确认,需求度量,需求表示方法的选择,表示需求的工具。6.系统设计(4学时)

概要(总体)设计和技术(详细)设计,分解与模块化,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与策略,软件设计的有关问题及启发式规则,好的软件设计的特征,设计技术的改进,设计评价与确认,设计文档化 7.编码(4学时)

编码的的概念,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编码风格,内部文档和外部文档,程序设计方法学 8.测试(4学时)

软件错误与失败,对待测试的态度,测试的组织,负责测试的人员,测试计划,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自动测试工 2 具,测试结束标准,系统测试原理,系统测试过程,软件配置管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验收测试,安装测试,自动系统测试,测试文档 9.系统提交(2学时)

培训的种类,培训的辅助手段,培训方法,培训文档 10.系统维护(4学时)

系统的改变,维护的分类,维护活动和维护人员,维护存在的问题,维护特征的度量,维护技术与工具,软件重构 11.本课内容的回顾与总结(1学时)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每一章都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部分内容。

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思考题和作业,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网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了使学生在低年级就开始建立起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较系统地掌握按照工程化思想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方法和技术,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软件企业开发和维护实际的大型软件的角度了出发,从成本、风险、效益、进度、过程、质量等多种角度系统地全面地分析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而不是从学生完成某一给定的作业的角度或从事某一个特定软件项目研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2.实验要求

本课无实验,课程结束后安排两周课程设计。3.考试形式

篇8: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探索

一、课程定位

现实中高校多数学生对本学科和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的把握只有通过三年或四年的学业结束后, 方才“如梦初醒”, 甚至直至全部学业结束尚不知所学专业或学科为何物[1]。通过对本校机械专业学生的调研, 结果表明“什么是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包含哪些内容”等问题使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感到困惑,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及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知之甚少, 甚至是一无所知。这些导致了学生造成学习的盲目和专业思想的不稳定, 对未来的职业缺乏信心[2]。

根据教育学相关理论, 导论部分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程度。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是新生专业入门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对于后续各专业课程具有先行先导功能和宏观统领作用[3]。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专业导论课的探索和建设[4,5]。机械工程导论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学生通过导论课的学习, 能够较系统、完整的了解机械工程的知识体系, 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职业能力需求等。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针对入校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关切的问题, 如: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这个专业能学什么、毕业后自己能做什么, 主要围绕“Why, What, How”三大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为学生答疑解惑。

课程规划16学时, 设置三个篇章循序渐进的介绍机械专业, 依次为:“第一篇为什么选择机械工程?”, “第二篇什么是机械工程?”, “第三篇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

“第一篇, 为什么选择机械工程?”从机械专业的前景、机械工程的在各领域的成就、机械工程的社会重要性三个方面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加强、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念。

“第二篇什么是机械工程?”作为课程的主题部分, 由浅入深的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现代机械工程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 信息、控制、材料等相关技术和传统机械结合之后, 产生了大量全新而复杂的新技术。该篇章从传统机械到现代机械, 介绍机械与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中的数学和力学问题、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工程材料及其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应用技术 (工程机械、农林机械) 等方面的内容, 给学生一个理性的认识, 启迪学生的工程思维,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第三篇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 解答HOW的问题。从专业到职业, 指引机械专业的学生, 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之路,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新生入校后比较关心问题。

这个三个篇章内容由浅入深, 从专业到职业, 从感性到理性, 紧跟领域前沿技术, 解析专业知识框架, 进行通识性教育, 解决新生对未来大学专业学习疑问与困惑, 启蒙和指导大学新生未来四年专业学习。

三、教学模式探讨

专业导论课内容主要是以介绍为主, 以学生了解或比较熟悉为深度, 具有难度不大但信息量大的特点。针对该课程的特点, 以上述三大篇章为索引, 结合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教学。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 教学团队由多位资深教授及副教授组成, 结合各自的科研方向开展, 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内容相结合, 反映工程职业能力和标准, 紧靠机械工程发展和专业的前沿。通过理论和案例的结合, 学生能够更深入具体的认识机械, 了解机械工程的工程价值。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辅以实践教学环节, 参观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机械设备间。通过感性接触后, 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印象和理解。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 也同步进行了网上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 建立了机械工程导论课程网站, 提供课程介绍、课程特色、课程大纲、课程教案、多媒体教案、课件实例、师资队伍介绍、教学录像等。为学生远程网上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四、总结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经过两年的实践表明,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够较系统、完整的了解机械工程的知识体系, 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调动了后续的专业课学习热情。同时, 学生对于未来的求学或择业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有利于更好地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福兴, 李惠娟, 李莉.高校增设“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探索与展望.常熟理工学院学报[J].2011 (12) .

[2]张文生, 唐庆菊.浅谈机械专业导论课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论坛[J].2012 (33) .

[3]丛娟, 机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J].2016 (01) .

[4]陈国金, 张建辉.校内外平台与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研究——以我校机械学科导论课为例, 大学教育[J].2015 (09) .

上一篇: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下一篇:《攀登者》观后感_建国70周年献礼电影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