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案

2024-05-14

《石榴》教案(精选7篇)

篇1:《石榴》教案

《石榴》教案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对郭沫若其人有初步认识。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

4、学习本文精美的文学语言和植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建议

1、教学指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植物的生长为序,抓住石榴的特点进行描写,描绘了一幅惹人喜爱的“石榴图”,以极少的笔墨显示了石榴那种内外皆美的品格和精神,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教读这篇课文宜创设情景以读为主线,创设活动场景,让学生看看、读读、议议,从而不断积累、感悟,最好能让学生在表达中感悟: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比喻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2、问题导航:

(1)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提示:宜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且要让学生用连贯性的语言说出石榴的生长过程。

明确: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A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B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2)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些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提示:最欣赏的句子不力求统一,但要能说出欣赏的理由,同时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体会,从而能真正体会到石榴的可爱以及作者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资料链接:

1、背景资料:

(1)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

(2)《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郭沫若于1937年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主持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工作,积极从事抗日文艺运动。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拓展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yán斗艳雕zhuó()xī()利

hào()齿丰y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忍俊不禁——____

②盎然——_____

③柔媚——_____

④枯瘠——_____

⑤陆离——_____

⑥奇崛——_____

3、《石榴》的体裁是__________,作者按__________石榴、__________石榴、__________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4请写出你所了解的郭沫若的其他作品的名称。

(一)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着实兼备了杨柳之长,而舍去了杨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英译,一种尖底胆瓶)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1942年10月31日

5、用文中的词语描述石榴。

(1)石榴的枝干:______________。

(2)石榴的叶片:______________。

(3)石榴的花:______________。

(4)石榴的骨朵:______________。

6、在夏天,很多花都不再争妍斗艳,石榴却开起花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

A、独树一帜,超凡脱俗

B、为秋天的果实不惧炎热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7、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对此,你如何理解?

8、本文写于1942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石榴树

这是一棵普通的石榴树,①已经很老了。②如勤奋了一生累弯了腰的老人,却仍然刚毅。犹如胳膊粗壮的枝,虬龙般错杂交织,每一枝都是那样坚实有力。密集的小叶像涂上了浓绿的颜料那样青翠欲滴,使人觉得其生命力是何等的旺盛!

到春天,被寒冷禁锢了的土地开始苏醒。老石榴树被众花争俏的喧闹吵嚷终于在恼怒中爆发了蓄积一个冬季的沉默,绽开了朵朵火红的鲜花,在枝头迎风微笑,却毫无百花争艳之俗态。

③争妍一时的百花万般无奈的凋零了,而石榴花却一直盛开到十月。经春历夏,由夏而秋。好坚韧!好有恒心!

④如臂的枝头挂满了沉甸甸、黄澄澄的石榴果,高兴地涨红了脸。石榴树下,一位老教师正在那里练起了鹤翔桩。如血的残阳照射在老树、老人身上,花朵越发红亮,老人鹤发童颜更显得精神矍铄。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曹操的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下面的两个句子是从文中摘出来的,放回原处,各在①~④的哪个序号位置上。(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

A、弯弯曲曲的躯干

B、金秋时节

A在()B在()处

10、辨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区分常用修辞手法)

(1)被寒冷禁锢了的土地开始苏醒。()

(2)争妍一时的百花万般无奈的凋零了,而石榴花却一直盛开到十月。()

(3)如臂的枝头挂满了沉甸甸、黄澄澄的石榴果,高兴地涨红了脸。()

(4)如血的残阳照射在老树、老人身上。()

11、不能概括老石榴树精神品格的是()

A、勤劳一生B、倔强刚毅C、在恼怒中爆发了蓄积了一个冬天的沉默

D、好有韧性E、好有恒心F、高兴G、精神矍铄

12、这篇短文写老石榴树的目的是____

篇2:《石榴》教案

1.通过自学认识“愈、振、铎、侍、篱、嵌、韵、昔”,掌握会写字“榴、郑、振、篱、嵌、赌、嘱、昔”。自主积累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怀念。

3.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抒情散文。通过对旧居石榴树、石榴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秋季,“我”便会想起故园的石榴树,愈加思念父亲。第2—4自然段写父亲在石榴果上刻上孩子的名字,过石榴节。第5自然段写父亲去世。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写“我”思念旧居石榴树,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思念父亲。

父亲童心未泯,在石榴果上刻孩子的名字;父亲充满情趣,和孩子们一起过石榴节。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优美的散文笔调和浓郁真挚的感情相得益彰。而如今石榴又红,亲人却已不在,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惆怅与怀念。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教学时,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初读课文,“说说孩子们为什么盼望石榴节?”细读课文,以“在你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话题品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词句积累]

“每当石榴开花,大家就盼望父亲在一颗颗石榴果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眼巴巴地盼着‘石榴节’的到来。”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表达了孩子们对石榴节的喜爱,对父亲的热爱。

“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石榴节’,大家望着那红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任它们在瑟瑟秋风中,枯萎,坠落,化成了泥土。”

不忍:不忍心。石榴又红了,而父亲已不在,睹物思人,无限悲伤。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郑振铎的资料,了解郑振铎。)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文《斗笠》借斗笠抒写浓浓的母子亲情;《傲霜篇》通过对菊花傲霜凌寒的描写赞美了不畏风雪的品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郑尔康的《石榴又红了》,这篇课文在描写石榴的同时还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2.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3.说说你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郑振铎。

4.指名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认读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郑振铎。

4.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对话感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默读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感受,画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第2自然段,父亲爱好园艺,侍弄花草,怡然自得。故园的花草种类多——桃、李、杏、梅、兰、松、竹、葡萄、石榴、野菊花……赏花时间长——“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尤其是“父亲”“采菊东篱下”田园心境,让人体会出郑振铎真是一个热爱花草、怡然自得的人。第3、4自然段,写父亲童心未泯,和孩子们过快乐的“石榴节”,他爱孩子,也深受孩子的爱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朗读全文,回顾课文。

分节朗读全文。

二、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你认为课文哪里写得好?为什么?(教师引导: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首尾呼应等)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1.畅谈品评。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练习表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我们常说,睹物思人。一张贺卡、一支钢笔、一幅照片、一首歌曲……只要是它带有朋友、亲人的一丝痕迹,就可能使你联想起一些往事,就可能有值得诉说的故事。把你想到的和同学说一说。

2.把你想到的写一写。

3.交流评价。

1.在小组中交流,打开思路。

2.小练笔。

篇3:番石榴是石榴吗?

石榴是一种奇异的浆果。古时传说, 食用石榴后, 可使人青春永驻, 故石榴又称为天浆, 而天浆是只有神仙才能有机会吃到的。石榴外种皮肉质半透明, 一口咬下去汁水溢出, 甜入心底。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石榴树, 石榴属石榴科石榴属, 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丫呈针状, 叶呈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 树叶无毛。每到5月至6月之时, 石榴树会有灿烂的石榴花, 或红, 或黄, 或白。石榴树的树根多为黄褐色, 树高可达5至7米, 但一般是3到4米, 但有些矮生石榴仅有1米高或者更矮, 有的时候我们伸手即可采摘到新鲜的石榴果实。

番石榴, 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16世纪至17世纪期间, 随着葡萄牙、西班牙等帝国主义国家向外侵略而传至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各个角落。番石榴的果实与我国原有栽培的石榴很是相似, 又因是从海外引进, 故冠以“番”字, 名番石榴。番石榴属桃金娘科番石榴属, 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俗称拔番石榴子、那拔。番石榴树高5至12米, 树皮绿褐色、光滑、没有直立的主干, 但根系发达。浆果卵形、梨形或球形, 成熟时淡黄绿或粉红色, 味略酸而有特殊香味。初食之时会感到稍有涩口, 不会像石榴那般甘甜, 但它的外皮很脆, 里面果肉很软, 肉软多汁, 甜而不腻。

番石榴不仅口感不错, 其所富含的营养价值也是水果中屈指可数的!以维生素的含量最为丰富, 可以说一天吃一个番石榴几乎就可以满足人体一天对维生素的需求了。如果家中有糖尿病患者, 番石榴还是食补的良方, 因为它不仅可以有效的稳定血糖, 而且还可以有效预防以及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时间。另外, 经过研究人员检测发现, 番石榴中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 而且这种蛋白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起到保证血液畅通的作用。除此之外, 番石榴含有较低的脂肪, 在为人体补充营养的同时, 可以增加热量和能量, 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正是由于番石榴的营养价值逐渐被商家和研究人员开发,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好多番石榴汁的饮品, 并逐渐成为畅销的果汁饮品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篇4:甜石榴润肺,酸石榴止泻

石榴含有鞣质、糖类、苹果酸、柠檬酸、氨基酸、维生素等,有软化血管、助消化、抗菌等功效。能健胃提神、增强食欲,对饮酒过量者,解酒有奇效。中医认为,石榴之功有“四止”,即止渴、止泻、止血、止带。它的果实有甜有酸,味甘的石榴具有生津止渴之效,可用于治疗口干烦渴、咽干、口疮、润秋燥。而酸石榴富含生物碱、丹宁等,有明显的收敛作用,能够涩肠止血,对痢疾、泄泻、便血等病症有辅助的食疗作用,石榴花有较好的止带功效。但是,对于急性痢疾和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不能随便吃。

很多人都认为越红的石榴越甜。其实石榴品种很多,有红色、黄色等,一般黄色的品种最甜。甜石榴果嘴合拢,皮色粗糙,叶片短宽;而酸石榴果嘴多张开,果形规整,皮色光亮,叶片狭长。挑选石榴时,差不多大小的果实,重量越大代表越成熟。外皮松弛,带黑斑的大多是坏了。

篇5:课文《石榴》教案

1、学习本文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丰富、敏锐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喜爱向往的感情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们猜两个谜语(课件展示2),从而引出《石榴》话题:同学们见过石榴吗?了解石榴的`特征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作品《石榴》。版出课题:石榴郭沫若(展示课件3、4)

二、作者简介郭沫若(课件展示5)

三、学生经过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指名学生先读音,师生再纠正。(课件展示6)

四、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分析下面问题:

1、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课件展示7)

2、作者是怎样引出课题的。学生齐读第一段。(课件展示7)

3、作者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课件展示7)

4、观看课件画面,结合课文,学生画出表现其特点的语句,进一步体会石榴枝叶、花朵、果实的特点,欣赏石榴的风姿,回味它那酸甜的味道。(课件8)

<1>枝叶:奇崛而不枯U,清新而不柔媚。(风度兼备,兼长去短)、(完美)――(外形美)(课件9、10)

<2>花朵:

(1)色彩:深红色、陆丽、华贵

(2)个性: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

(3)变化形态:逐渐翻红整裂为四瓣、形态匀称,像玛瑙花瓶(课件11)

<3>果实:

(1)样子:破口大笑

(2)形色:透明的皓齿

(3)色彩变化:红――黄――绣彩

(4)形态变化:安普剌――金(课件12、13)

5、总结上文结构(课件14)

6、齐读最后一段,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重点词语“特别”

五、解读探究

作者描画的石榴美丽、清逸,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为什么这么描写?学生思考:

1、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课件15)

2、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夏季的心脏?(课件16)

3、这个比喻的表达作用是什么?(课件16)

4、在后面,作者又为什么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有什么作用?(课件17)

5、夏天的石榴、夏天的心脏有什么共同特点?(课件17)

6、学生找出作者在文中哪句话写出夏天的特点?有什么特点?学生共同体会。(课件18)

7、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讨论、思考、回答。老师总结归纳。)(课件19、20)

六、总结归纳

文章中心:作者通过对石榴外形特点和内在品格的描写,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课件21)

七、作业:

1、摘录语句朗读。

篇6:石榴正式教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请打开书,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显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1、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生接读),长出了——(生接读)。这叶儿长得怎么样? “郁郁葱葱”。2.到了夏天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师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开了这么多够了吗?再开一些,够了吗?还不够?为什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让我们再走得近一点去看!(师出示一朵石榴花。)你瞧它长得特别象什么?你把它说得真是太可爱了,谁能读好这句话?师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5、这么多的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教学”热闹”。热闹这个词用的恰当吗?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热闹这个词?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秋天到了,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的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这些小石榴是怎样长大的呢?板书:果实。谁能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A 老师说是“石榴一天天成熟,一天天长大”?可以这样说吗?为什么?你们说得真好,真爱动脑筋。

B 那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默读课文,并用波浪线划出描写石榴颜色的词语。

C 你能给这些石榴娃娃从小到大排排队吗?师出示石榴标签,你能看着这些石榴娃娃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它们成熟的过程吗?石榴娃娃都在为你喝彩呢!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让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3、石榴娃娃都熟透了,你们想看看熟透的石榴娃娃吗?

师出示图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

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多有趣,多可爱呀!你能读出这种可爱的感觉吗? 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

四、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你会忍不住摘下一个,剥开外皮。你能说说石榴籽是什么样的?相机教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偎”能读好这句话吗?想尝尝吗? 尝了之后你还得告诉我你感觉怎么样?板书:酸溜溜、甜津津一块来读读这句话吧!

五、石榴园参观完了,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你们说一件有趣的事吧。

上个星期五我去超市买了几只石榴,突然看见一个小妹妹正在哭!原来,她的妈妈去超市里换一样东西,叫她等在这儿,可很久了还没回来,所以小妹妹急得哭起来了。我当时说:小妹妹,不要哭了,这个石榴给你吃。她马上不哭了,看了看石榴说:“这是什么东西?好吃吗?”这下,你觉得老师该怎么说呢?(指名说说石榴的子儿:小妹妹,这个石榴可好吃了,„„)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如果当时你手里有一只(),你会对小妹妹说些什么?

六、读完了课文,你觉得作者写的石榴怎么样,为什么?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就能写的生动、形象、有趣。

篇7:石榴的教案

【设计简说】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学生对托物言志特别是象征的写法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这篇文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自定目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充分展示,教师稍作点拨、指导方法即可。同时,适宜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适宜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感受、品味、深化感情。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做到与学生充分的对话,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实施方案】 学习目标: 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体味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点:

1.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托物于意,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朗读法。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字词。

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3.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蕴蓄情感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郭沫若写的《石榴》。(板书课题)2.出示有关的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3.阅读散文,我们一定要注意时代背景,下面我们了解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情况。(出示写作时代背景)

二、认识文体,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回忆有关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

(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引导,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能归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方法:读、赏、析。)

三﹑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问题。

(1)、阅读本文后,说说作者对石榴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2)、文中说石榴是最可爱的,你认为石榴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找出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段中的“最可爱”一词既是本段的核心,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用石榴和其他树木作对比,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文章的思路:

1、可分为三个部分㈠(1)点明石榴的可爱㈡(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㈢(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作者按 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四、合作交流,体验情感

(小组讨论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1.问题出示:读了本文后,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仿照下面的示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2.明确方法:读了示例,注意斜体字,说说品味语言应从哪里入手?(明确:修辞手法及其效果,语句所蕴含的感情等)3.找出所喜欢的语句,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总结品味语言的方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品味。)

4.就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学生:朗读,评价)5.然后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讨论探究,深化情感 作者为什么把石榴称之为“夏天的心脏”?(各小组讨论,并推荐一人代表发言)

六、写作评价,拓展情感

1.设疑:假如要你以“竹”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已见)

2.对照课文的写法,评价以下一篇小作。(“竹子常年青绿,圆柱形的,中间空的,叶片扁平,有平行脉。屋前屋后,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份,都能茁壮的成长。开始是尖尖的芽笋,继而成了青嫩的小竹苗,成了高大的随风摇曳的毛竹。风来了,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又一会儿向北。因为太长了,所以只能听任风的摆布。看到毛竹,我就会想到那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茁壮成长,不畏严寒,努力向上的人们,他们是英勇的人,是精英。”)

(学生:结合课文评价)

(引导学生评价,再次明确托物言志所写物的形与神的结合,“物”与“志”的一致,以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3.同学们,你能不能为下列事物写一句咏物寓理的话?(例句)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松柏:

螺丝钉:

七、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本文的写法,任选一种花草树木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

物:形态美(外)

精神美(内)

志:美好情操

民族气节

必胜信念 语言:(修辞效果

情感

上一篇:青年文明号四大特色下一篇:2007~2008学年度初三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