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的寓意和象征

2022-07-14

第一篇:石榴的寓意和象征

中国画的寓意和象征

中国人的家庭里,都喜欢张挂一些中国花鸟画。中国花鸟画多取吉祥题材,每一幅画都有其象征意义。懂得一些这方面的常识,于作画特别是挂画者都很有好处。牡丹——象征富贵荣华,繁荣昌盛。题画词如“国色天香”、“富贵有期”、“芳艳绝伦”、“十分春色”等。松柏——象征昌盛、坚强、长寿。题画词如“永寿万年”、“万古长青”、“寿而康”、“傲霜雪”等。桃子——象征长寿。题画词如“万寿果”、“千岁之寿”、“玉桃长生”、“仙果延年”等。竹、竹笋——象征坚忍不拔,虚心有节,节节高升。题画词如“高风亮节”、“卓立清风”、“劲节虚心”等。荷花——象征清白廉洁,洁身自好。题画词如“出污不染”、“一尘不染”、“亭亭玉立”等。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题画词如“连理双葩”、“双丽并妍”、“并蒂双思”、“风合双香”等。菊花——象征坚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写意画(freehand brush work)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没骨: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 白描: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写意:追求抽象、简练、概括的意境。又称“水墨画”。

工笔:勾勒细腻精巧的叫工笔,工即工整工细之意,敷色也层也渲染,显得浑厚浓重 这四种

写意 是很难的

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而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

宣纸的种类

宣纸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现根据不同分类,作一简介. 根据配料比例,可以分为绵料,净皮,特净三大类. 绵料:青檀皮约占30%至40%;稻草约占60%至70%. 净皮:青檀皮约占60%至80%;稻草约占20%至40%. 特净:青檀皮约占85%至95%.稻草约占5%至15%. 根据厚薄不同,可以分为单宣,夹宣等等. 单宣:单宣即是单层,是比较薄的宣纸. 夹宣:即是经过连续两次抄造而制成的宣纸. 根据尺寸不同,可以分为四尺宣,五尺宣,丈二宣等等. 四尺宣:四尺宣是指二乘四的宣纸,实际上是宽二尺零五,长四尺一寸. 五尺宣:五尺宽是指二尺五乘四尺六的宣纸,实际上是宽二尺五寸二分,长四尺五寸九分的宣纸. 丈二宣:丈二宣是指四尺三乘十一尺的宣纸,实际上是指宽四尺三寸五,长十一尺四分的宣纸. 根据加工不同,可以分为生宣,熟宣,箋纸三大类. 生宣:生宣就是普通生产的宣纸,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具有渗化,吸水等特性,润墨性很强.用于泼墨,写意画. 熟宣:熟宣是在生宣上加刷一层胶矾,使其失去渗化和吸水特性.因此熟宣也称”矾宣”.用于工笔画. 箋纸:箋纸是用于生宣按照不同用途,通过印刷,染色,加料,擦腊,砑光,泥金,泥金银粉,洒金银箔片,描金银图案等方法制成的纸.多数又称 “花箋”或”锦箋”.用宣纸加工箋纸后,往往冠以种种雅称.主要用于书写.如玉版(以淀粉为黏合剂,阄两层以上生宣,托裱制作而成),虎皮宣(即金粟箋),是将宣纸加工点染成斑纹,使之美观.)

第二篇:浅谈《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寓意

浅谈《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寓意 ——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在1951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起初是一部名为《现有的海》的长篇小说第四部分的结尾,因为博得友人的一致赞美,故事又相对独立,因此单独发表。发表后引起轰动,并为海明威带来了1953年度的普利策奖金以及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原文全文仅两万余字,海明威用简洁有力的语言、细致平实的白描手法描写了一个年迈的老人的一次撼动人心的“海上搏斗”:这个孤独的渔夫已经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了,但他仍然不舍不弃,只身驾船赶赴人迹罕至的墨西哥海湾,经过两天两夜的殊死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并把它绑在了小船的侧舷上。但一大群饿疯了的鲨鱼却循着血腥味尾随而来,老人费尽力气,用掉了所有可以用的工具,仍然没有办法与鲨鱼对抗,鱼肉被凶恶的鲨鱼群瓜分得一干二净。最终老人只把一副空的大鱼骨架拖回了岸边。

海明威用失败的结局衬托出老人的悲剧色彩和不屈的硬汉精神,采用大量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与命运的斗争、生存与毁灭的价值的探讨,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映射。

本文接下来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及一些物象的象征寓意的分析,浅谈作者通过这些象征手法所要表达的内涵。

(一)《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中最主要塑造的就是主人公圣地亚哥这个形象,这是一个经验丰富、意志顽强的渔夫,是作者一生的创作中“硬汉形象”的高度升华和总结,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贫穷和不走运使他不像传统的英雄那样伟大光鲜,他生活拮据,并且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过一条鱼。但他没有放弃过希望,一次又一次充满信心地踏上出海的征程,并且总想着要去到远一点的地方,到没有人探索过的海域捕一条大鱼回来,证明自己仍然强健有力。

捕鱼对于圣地亚哥来说并不仅仅是维持生计的谋生之道,作为一个渔夫,他

1 感到去捕鱼就是自己的使命,也是人生的价值,因此捕到鱼就是渔夫尊严的证明。圣地亚哥说“这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①,于是他不断投入到与大海的搏斗之中,即使已经年迈苍老,渐渐力不从心,仍然缅怀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追逐着理想。这是他性格中固执的一点,他不愿承认自己已经老去。此外,他还有些逞强。他与小男孩每天都要扯一套谎话,以至于小男孩都已经无法辨别他们对话中提到的物品究竟是否存在。老人虚构黄米饭,虚构渔网,也是为了维持他的自尊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硬汉”的“风度”——不仅从老人与鱼的斗智斗勇上反映,从他的生活状态中也可以反映出来。

在与海上的鱼搏斗了三天三夜之后,老人最终疲倦而归,只带回一架空空的鱼骨。他失败了,但他却没有被打败,只要他还没有屈服,他就不承认自己被打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给打败”②这句话突出地表达了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即不向命运低头,无论被如何摧毁,受到何种不公,仍然永不服输,顽强拼搏。虽然老人在这次捕鱼的行动中失败了,他却是生命的英雄,这种不屈的精神是永恒的,积极的,象征着作者在当时那个混乱不安的时代对理想与光明的追求以及人类对命运的抗争精神。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老人的曲折命运也隐喻着作者本身。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身心都遭受战争的摧残。老人的那份沧桑、衰弱正是海明威经历战争后饱受创伤的状态。而那之后海明威连续十年都没有发表过什么重要作品,甚至引起过评论家的一致批评,许多人认为他已经文思枯竭、江郎才尽。这正是那个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鱼的老人。感同身为渔夫却捕不上鱼的不堪,海明威也决心要写出一部“最好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才华。完成这部小说后,海明威说“现在发表《老人与海》可以驳倒认为我这个作家已经完蛋的那一派批评意见”③,足见他是在用这部作品重获文学创作的尊严。

小说中多次写到老人由于老迈在捕鱼过程中的不甘。例如文中曾细致地描写了老人左手抽筋,表现了老人体能上受到的限制——老人并没有他所想的那么强壮,并且他也不断意识到这一点。“我恨抽筋,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行为。”④他急切地呼唤甚至责备自己的左手,以求它能在大鱼开始有所行动之前恢复知觉。经过一天多的对峙,老人几乎没有休息,他觉得自己还能熬夜,但是理智却告诉他应该睡一会觉。在后来与大鱼的搏斗中,他已经“感到头晕,恶心,看不大清

2 楚东西”⑤,他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的怎样忍受痛苦”⑥。这个过程不仅是老人与大鱼在对抗,同时也是老人与自己的老迈在对抗。海明威早年在战争中受过许多肉体上的创伤,这些伤处在他的晚年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海明威和小说中的老人一样,自尊心很强,因此他不愿承认自己的年弱体衰。

年老是一股不可抗力,如同小说中的深不可测的大海、凶猛残暴的鲨鱼,在它们面前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与它们拼搏,结局几乎是注定的。面对这最大的“摧残”,“老人”走到了他的骄傲允许走到的最后一刻。——《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他完成了这部“人生总结”之后,1961年海明威自杀而亡。

即使自然法则可以毁灭海明威,然而精神却是无法被摧毁的。海明威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自己永不言败的意志,传达了人类的生存意义——孤独地拼搏,在自然与时间等巨大的力量中努力维持人类的尊严。海明威已经看到死亡之于尊严是没有影响的,并且在他看来,死是美丽的、壮阔的——如同那条美丽的大马林鱼,因此他对死也许并不畏惧。

(二)《老人与海》中其他物象的象征意义 (1)大海

不难看出,大海象征着人生的搏斗场,是每个人的人生舞台。这个场所深不见底,仁慈又凶猛,既如女性一般阴柔,也是“黑色的”“黑暗的”,象征着变幻莫测、包容万象的势力。在这个舞台上,有着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也有着与老人争夺鱼肉的鲨鱼那样的残暴不公的强权者。在海上不断地航行,就如同生命在流逝一般。不断地得到,又再失去,最终回到如同青春时代般的活力饱满的状态,又再次踏上征途。

(2)鲨鱼

鲨鱼象征着一切凶恶的势力、破坏性的力量,他们掠夺成性,不考虑公正或应得,只凭借自身的力量去摧残对手,抢夺猎物。他们嗅到血腥就会趋之若鹜,当那条臭迹变得很宽的时候,“它们竟然不用到处来回搜索这臭迹。它们并肩笔直地朝小帆船游来。”足见它们的贪婪和狡猾。鲨鱼的力量是凶残的,从而更衬

3

⑦托出与之殊死拼搏的老人的顽强。

另外,在小说结尾处,有一个旅行者和侍者错将马林鱼的鱼骨当成鲨鱼的鱼骨,把好不容易从鲨鱼嘴中夺回来的鱼骨当成了罪魁祸首的骨头,这显然是一种嘲讽。嘲讽世人对老人用尽全力拼搏的战斗的无知,不仅混淆是非,反而还赞叹起了破坏者。

(3)马林鱼

马林鱼的象征意义是丰富的。它象征着目标、理想、追求,又象征着对手、劲敌;在孤独的海上,老人常常与大鱼对话,他爱这条大鱼,因此这条鱼又象征着朋友、尊敬者;最后这条鱼的鱼骨被带回来,渔夫们惊讶地测量它的长度,对老人升起一丝敬意,又表明这条鱼象征着成功、辉煌与光荣。——虽然最后,老人并没有把鱼完整地带回来,这份光荣也就打了折扣,被世人所误解。

老人与马林鱼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方面,他赞美这条鱼,赞美它的机智、它的坚持、它对痛苦的忍耐。在老人看来,马林鱼就和自己一样,他们的搏斗中有相当一大段时间是在互相僵持。“他选择的是呆在黑暗的深水里,远远地避开一切圈套、罗网和轨迹。我选择的是赶到谁也没到过的地方去找它”“如今我跟它给拴在一起了。„„而且我和它都没有人来帮忙。”“你现在觉得痛了吧,鱼。我也是如此。”⑧他一边与鱼僵持,一边判断着鱼的状态,这时他便站在鱼的角度思考,思考它的感受,猜测它会走的方向,并不断地认同、尊敬这条鱼。另一方面,在表达对鱼的赞美的同时,老人仍然不忘自己的使命,非要杀死它不可。“我要跟你奉陪到死。”“它能熬多久,我也能熬多久。”⑨丝毫没有放手的意味。在他与鱼拼搏的白热化阶段,他差点萌生了就这样让鱼把自己害死得了的想法,然而又马上提醒自己应该清醒过来,要懂得忍受痛苦,“或者像一条鱼那样”。他非常尊敬这条鱼,但是征服它才是老人的最终目的,是老人的生存价值,因此他们的敌对是必然的,对目标、成功的追求也是必然的。然而老人对待鱼的态度告诉我们也应该赞美对手、尊敬对手、把对手当成朋友。因为它们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狮子

小说中有数次提到了狮子这个物象。狮子象征着青春、激情与力量。第一次是老人和小男孩谈论起棒球时顺便提到的,老人说“我像你这个年纪,就在一条

4

⑾去非洲的横帆船上当普通水手了,我见过狮子在傍晚到海滩上来”。这说明狮子是老人在盛年时见过的,狮子使老人回想起自己年轻力壮的时候,那时他充满了激情与雄心。后来在海上,老人孤独地与大鱼作漫长的对峙,这时他更加需要勇气与力量。老人想,“但愿我也能睡去,梦见狮子”就是借狮子来鼓励自己,使疲惫不堪的自己重新获得精神支持。因为老人想要回到充满力量的青春年代,想要证明自己还未老去。

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提到了狮子。“老人正梦见狮子” ⒀他回到岸边,回到有小男孩帮助、有其他渔人们刮目相看的岸上,也代表着他的青春的回归。然而他带着满身创伤,甚至说“感到胸膛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⒁老人还能再次恢复体力出海打渔吗?这是个未知数,然而他正梦见狮子。小说结尾用狮子再次点明主题:他的希望永不破灭,他的精神永不被摧毁。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还有许多象征意义,比如小男孩象征着希望与活力,小说中老人的几次劫难象征着基督耶稣的受难等等。《老人与海》是一部在语言上通俗易懂、情节上扣人心弦、情感上震撼人心的作品,同时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这部作品背后更深的审美价值和作者的意识表达也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它超越时空带给人们的启发和研究价值,使这部作品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经典。

注释:

①:海明威著 吴劳译 《老人与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7月 第69页 ②:同上 第122页

③:《海明威谈创作》 三联书店 1985年 141-142页

④:海明威著 吴劳译 《老人与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7月 第80页 ⑤⑥:同上 第112-113页 ⑦:同上 第132页

⑧:同上,分别摘自69页,75页 ⑨:同上 第71页 ⑩:同上 第112页

5

⑿⑾:同上 第41页 ⑿:同上 第85页 ⒀:同上 第146页 ⒁:同上 第145页

参考文献:

蔡凤鸣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

霍明杰 《浅析<老人与海>中“狮子”意象的两种意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卷第4期

侯晓艳 《试论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大马林鱼形象的象征意义》宜宾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

贾文宇 《浅论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月 吴劳 《<老人与海>的多层次涵义》 《老人与海》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7月

6

第三篇:“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请看下列句子:

(1)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例(1)中毛泽东同志运用了暗喻这一形式,说明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里用大家熟悉的“万里长征”和“第一步”来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更长。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读者一目了然。例(3)是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都出现的例子。“月光”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如”是比喻词。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它是通过海燕这一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例(4)中是直接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可见,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表现在:

一、两者的本质要求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二、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三、两者的格式不同: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借喻除外)一般有比喻词。如用“像”、“似的”、“是”、“仿佛”等连接。而象征中连接象征体和本体的,通常是句子和段落。它主要是连接用复句或几段话的文字来点明象征意义的。

四、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第四篇:灯笼的寓意和来历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第五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寓意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寓意是什么你知道吗?各位,我们大家看看下面的文章,了解一下吧!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寓意

从乌鸦的角度思考得出:

1.遇到别人的阿谀奉承,花言巧语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思考,不要轻易相信,不可盲目行动。否则吃亏上当,中别人圈套,后悔莫及。这点也印证了一句古语: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2.人往往有一个弱点,就是喜欢听别人的称赞。即使这种称赞言过其实,夸大其词,我们也照单全收,喜乐于听。喜听赞言无可厚非,但因此骄傲自大,自然对自己不利。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这点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如狐狸一样。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对别人的称赞有理性的判断。

从狐狸的角度思考得出:

1.对人而言,若无害人之心,我们做一下狐狸未尝不可。为讨好某人,鼓励某人或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适时多称赞他,不仅能搏得他的欢心,又能提高他的自信心,也能赢得他的信赖。

2.甜言蜜语只是手段并无善恶本质之分,起决定作用是人心。甜言蜜语谋取他人钱财固然不可取,但若利人利己,说一下也无所谓。比如,要追女朋友,哄女孩子开心,这是必不可少的。

3.谎言说多了,总有被拆穿的时候。谎言毕竟是谎言,经不起眼前巨大利益的诱惑,在诱惑面前也就把本性暴露无遗。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自从上次,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走了乌鸦口里的肉后,心里自鸣得意,整天乐呵呵的,笑得合不拢嘴,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而乌鸦呢?它呀,整天在树枝上踱来蹦去,绞尽脑汁要给狐狸一个好看。

这一天,老乌鸦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决心要惩治那只狡猾的狐狸。

第二天,老乌鸦早就起床了,它对孩子们说:“一会儿狐狸可能会来,但它是强盗敲门——来者不善,你们无论如何也不要相信它。”说完就飞走了。

一会儿,狐狸出来散步,它看见小乌鸦在树上嬉戏,狐狸眼珠一转,心想:如果把他们骗下来,岂不又是一顿美餐?于是,它对小乌鸦说:”小朋友,下来吧,我这儿有很多好吃的,小学生作文《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小乌鸦齐声说:“不!妈妈说你是厨子唱戏——油腔滑调,我们才不上你的当。”无论狐狸怎么劝,小乌鸦就是不下去。

再说老乌鸦,它找来了一瓶红墨水,把它倒在一块石头上,把石头伪装成一块肉,然后往自己的巢里飞。

老乌鸦看见狐狸,便说:“狐狸大哥,我又发现了一块肉,比上次的那块大多了。我叼不动,我想跟你做一笔交易,你给我一块小的肉,我就告诉你那一块大的肉在哪里,怎么样?”狐狸一听,心中暗自作乐。它说:“好!”说完,就从洞中拿来一块肉交给老乌鸦,然后跟随老乌鸦向草丛那边走去。“啊!好大的一块肉啊!”狐狸一看到“肉”,就迫不及待地上前一咬。“哎哟,疼死我了!“狐狸大叫起来,牙齿也掉了几颗。狐狸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洞中。而乌鸦高高兴兴地品尝它们的美食/

老乌鸦一边给小乌鸦喂食,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只要肯动脑筋,就没有做不了的事情。”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续写)

自从老乌鸦被老狐狸的花言巧语骗了之后,就一直教导小乌鸦:千千万万不能相信狡猾的动物的甜言蜜语。

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小乌鸦独自一人站在一棵叶子密密麻麻的、像一把大绿伞的树上津津有味地吃肉。

一只小狐狸(老狐狸的儿子)在树荫下痴痴地望着小乌鸦在吃肉,口水直流。他想:我爸爸当年用甜言蜜语骗走了老乌鸦嘴上的肉;现在,我采用和爸爸完完全全不相同的方法——辱骂,小乌鸦肯定会生气,然后“回敬”我一句的,接着,肉就会从他嘴里掉下来……想着想着,小狐狸又流起口水来了。

小狐狸昂起头,大声地对小乌鸦说:“小乌鸦啊,小乌鸦,当年你爸爸被我爸爸骗走了一块肉,可以看出,你爸爸是个十足的大笨蛋,生出的你也一定是一个小笨蛋;而我,爸爸很聪明,那生出来的我也一定是一个小聪明。”

小乌鸦恼羞成怒,反驳说:“你爸爸是个大骗子!我爸爸不是大笨蛋!我也不是小笨蛋!而你是个小骗子!”小乌鸦刚一张口,肉就从嘴里掉了下来。

小狐狸笑嘻嘻地说:“呵呵,你中计了。”说完,他叼起肉,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去……

上一篇:生活垃圾焚烧技术下一篇:上海市房产税政策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