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小结

2024-04-16

一年级数学教学小结(共10篇)

篇1:一年级数学教学小结

一年级数学三月份月小结

雷蓓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的第一个月快结束了,在这个月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就这一个月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持久性比较差,如果想让他们长时间枯燥地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只有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夺红旗、开火车、接龙赛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比如我们上第一单元 位置,通过玩具车、运动用品等实物来让学生直观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在班上的什么位置?自己在小组的什么位置?并让学生回答前、后、左、右同学的名字。再观察一些事物,说出上、下的位置。这们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就比较高。第二单元确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本的活动情节,使学生更容量掌握,然后多做练习。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可能是才开学第一个月的原因,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有个别学生存在没有交作业的现象。不过我相信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一起努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双方一起互动,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篇2:一年级数学教学小结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定点叫圆的圆心,定长叫做圆的半径。

2.圆的标准方程:已知圆心为(a,b),半径为r,则圆的方程为。

说明:

(1)上式称为圆的标准方程。

(2)如果圆心在坐标原点,这时a=0,b=0,圆的方程就是。

(3)圆的标准方程显示了圆心为(a,b),半径为r这一几何性质,即圆心为(a,b),半径为r。

(4)确定圆的条件

由圆的标准方程知有三个参数a、b、r,只要求出a、b、r,这时圆的方程就被确定.因此,确定圆的方程,需三个独立的条件,其中圆心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是圆的定型条件。

(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若点m(x1,y1)在圆外,则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即;

若点m(x1,y1)在圆内,则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即;

3.几种特殊位置的圆的方程

(二)圆的一般方程

任何一个圆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将①配方得:

当时,方程①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当时,方程①只有实数解,所以表示一个点();

当时,方程①没有实数解,因此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故当时,方程①表示一个圆,方程①叫做圆的一般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它明确地指出了圆心和半径,而一般方程突出了方程形式上的特点:

(1)和的系数相同,且不等于0;

(2)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以上两点是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要求出圆的一般方程,只要求出三个系数d、e、f就可以了。

(三)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

(l)几何法: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

d>r直线与圆相离;d=r直线与圆相切;0≤d

(2)代数法:联立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

△<0直线与圆相离;△=0直线与圆相切;△>0直线与圆相交。

说明:几何法研究直线与圆的关系是常用的方法,一般不用代数法。

2.圆的切线方程

(1)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是;

(2)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是;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是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1)判定位置关系。方法是比较d与r的大小。

(2)求切线方程。若已知切点m(x0,y0),则切线方程为;

若已知切线上一点n(x0,y0),则可设切线方程为,然后利用d=r求k,但需注意k不存在的情况。

篇3:一年级数学教学小结

关键词:简便运算,解题技巧,开阔视野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解题技巧方面的能力要求逐年提高, 我们要求学生在计算中要算得既正确又简捷, 这就涉及到简便运算问题。 要想算得既正确又简捷, 除了加强基本功训练之外, 掌握一些运算定律和技巧很有必要。 小学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便是其中一例。 简便运算属于“数的运算”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 依据四则运算和性质, 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 灵活处理运算程序, 使四则运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的具体目标中指出 “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 能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标准还指出“应关注口算, 加强估算, 鼓励算法多样化”。 简便计算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技能、一种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简单应用来教学, 它应成为借助于运算定律的理解与掌握来优化运算方法,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意识。若教师在平时教学运算定律时, 除注重基础题型的练习外, 适当拓宽题型, 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定律的认识。 正所谓:见“多”识广。 下面笔者就这方面的题型做一小结, 以飨同仁。

一、有关加法简便运算的题型

解有关加法简便运算题目的依据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对这两个定律, 学生一般理解得比较透彻, 故题型应广一些。

(一) 基本题型

1. 25+146+175=

2. 346+283+154+217=

(二) 拓宽题型

1.512+198=

2.512+202=

对这两类题目的对比教学, 可使学生理解, 什么时候加上2, 什么时候减去2。

3. 1744+287+469+160=

对此类题目的解答, 可使学生明白, 不一定使两个数一结合就得到整十整百数, 才算简便运算。

4.应用简便算法算出1+3+7+… …+17+19的和, 此类题目的设计应根据班级学情而定。

二、有关减法简便运算的题型

解此类题目的规律是: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 (b+c) 及它的逆运算。

(一) 基本题型

1.295-128-72=

2.369- (145+169) =

(二) 拓宽题型

3. 487-187-139-61=

解这类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在复习时应多加练习, 以消除学生对规律的恐惧。

4. 657- (372+157) =

对于这类题目, 把它同基本题型中的第一类放在一起对比教学, 使学生明白,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时, 不一定都要把后两个数打上小括弧加起来, 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有关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题型

1.1629+142-629=

2.1364- (278+436) =

3. 2163+362+1437+938=

从这三类题的简便运算过程来看, 若教师教法得当, 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的准确性, 以及综合利用简便技巧的能力, 开阔学生视野是不言而喻的。

四、有关乘法简便运算的题型

依据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题型很多, 解此类题目的依据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以及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一) 基本题型

对基本题型, 应加强练习。

(二) 拓宽题型

1.88×125=

2.38×49+38=

3.243×98=

4.12×28+24=

5. 174×312+26×312+312=

6. 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1 +2 +3 +4 +… …+98+99+100 的和。

7. 把 (12+8) + (12+8) + (12+8) + (12+8) 改写成乘法算式。

从上述题型1—6 可以看出, 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在简便运算中应用得相当广泛, 故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观察, 从实例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很快理解并运用。 等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后, 做题型1—6 的练习, 学生就会更灵活地运用乘法分配律, 真正牢固地掌握知识, 还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 至于类型7, 是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五、有关除法简便运算的题型

有关除法的简便运算, 在小学中年级教材中很少设计, 一般是利用商不变性质进行计算, 如:16400÷400=, 利用规律a÷b÷c=a÷ (b×c) 及其逆运算进行的简便运算属于拓宽题型, 如:140÷7÷2=420÷28=2400÷ (8×60) = 740÷5÷74=, 此类题目是为以后教学做铺垫, 不可加大难度。 不过, 若教师指导得当, 对于456÷12+744÷12= 之类的题目也不妨一试。

六、有关乘、除法简便运算的题型

325×416÷325= 450÷18×2=

小数的简便运算可参考以上题型。

在现代数学教学理念中, 小学计算教学不仅是掌握计算机能, 更主要的是借助这一内容的学习,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独创性, 促使学生发展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的提高, 以便更好适应后续学习。 而简便运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 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 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很多, 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 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 各种运算定律、性质或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 使计算过程简单化。 教师只要寻找契机, 适时、适量、巧妙地加以引导和训练, 会使学生逐步扫清思维上的障碍, 感受解题技巧的魅力,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文丽.口算·估算·笔算——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 2009 (8) .

[2]李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 2011 (2) .

篇4:刍议一年级数学教学

一、抓住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在对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懂得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注意力合理引导,比如教师在教学“数一数”时,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周围,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同学的个数、桌子的数量等,接着又让学生打开自己的书包,看看书包里有哪些东西,有多少种东西。接着可以让学生打开自己的铅笔盒,看看铅笔盒里有几支笔,最后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最多,让学生感知数学,触摸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真正从幼儿园童话故事的世界走出来,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只依靠教师难以掌控课堂。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积极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玩”正是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将新知识部分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数学小游戏”,讲故事等。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讲故事,学生们往往会静下来,认认真真听教师讲,甚至当教师讲完了故事,学生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小故事给课堂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编一段这样的小故事:小松鼠特别爱劳动,有一天松鼠妈妈一大早就带小松鼠来到树林里捡松子,松鼠妈妈捡了9个,小松鼠捡了6个。松鼠妈妈想知道一共捡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松鼠妈妈算一算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松鼠妈妈。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三、图文并茂,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直观的具体的东西非常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进入学校,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系统,多媒体系统为学生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场景,多媒体进入课堂,信息丰富,图文并茂,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采用故事导入的办法来创设情境:春季的一天,班上组织0~9这些数字娃去外出游玩,“9”的数值最大当了组长,所以9很骄傲,眼里看不起别的数字。它对“0”说,“你个子最小,和我在一起,你太渺小了。”“0”听了特别伤心,许多数字娃娃非常气愤,“1”站出来对“9”的说:“你说的不正确,我要是和你看不起的0排列在一起,不是比你大吗!”“9”听了满脸通红,低下了骄傲的头,这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课:“10的认识。”

四、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

教师从来不吝惜每次鼓励学生的机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表扬学生,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师生的心灵贴近。学生优秀的表现固然值得表扬,学困生的表現,尤其需要我们去努力挖掘他们值得表扬的闪光点。学困生比学优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因此,对“学困生”的表扬要更多一些,纵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在关心他们。

五、科学有效地使用学具操作,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篇5:六月份一年级数学月小结

雷 蓓

六月份结束了,临近了期末考的时间,在本月里我们主要是进行期末的复习工作,在一个学期的尾声里,复习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我总结了一下在本月里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复习工作: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

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3.“元角、分”的复习。

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4.“几时几分”的复习。

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

5.“位置和图形”的复习。6.“统计”的复习。

二、复习方法

篇6:一年级数学课改小结

本人自担任一年级数学实验教师以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数学科工作的特点,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下面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爱想象是人的本能。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提供思考素材。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了显性的物化媒介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如教学”可爱的企鹅“时,我以一篇童话故事为线索,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代表的意思。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一人说算式,一人编故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2.留有思考空间。老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如老师教学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成8后,让学生自己探索8还可以怎样分?几和几合成8?学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指导猜测方法。善于猜测是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猜测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①根据经验来猜;猜测不能凭空想象。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比如让学生相互猜起床时间。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对方起床时间。然后让学生说出真实情况。②从比较中猜;只有比较才有发言权。如让学生猜7的分成,一个学生伸出2,让学生说出7的分成。另一个学生说:2和6合成7。接着出题的学生判断对还是错。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判断原因。学生说:因为2+6=8,8不等于7,所以回答是错的。正确的是2和5合成7。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1 2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1.鼓励参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教师要抓住该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2.提供机会。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四、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1、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第六单元和第九单元之后安排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就是很好的形式。图片生动,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能自己寻找生活素材,集体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最高阶段,就是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或集体的智慧创造性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收集商品宣传单,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并计算出需要付多少钱;比一比谁提的数学问题多,大家怎样解决等,营造家庭购物的氛围。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好的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实验,我已在一年级初步建立起了适合新课改要求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留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本学期,我有兴担任区体育教研组的组长,由于第一次挑大梁主持全区的体育教研,心中有些惶恐。这时区幼教教研员吕老师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在全区教师的齐心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研计划。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做出总结,以便今后工作取得经验,使教研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概况

本组成员:共22所幼儿园内的34名老师 活动内容:体育口令及基本动作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用语 活动次数:6次

出勤情况:全勤14人、缺勤1次14人各占(42%)缺勤2次以上6人(18%)

一、共享教育资源——组建区内体育教研平台

教研组中老师来自各个幼儿园,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可以让大家在第一时间获取学习资源,交流意见。因此,在第一次活动前我就建立区体育组邮箱,并邀请组内成员积极交流。每次活动后,我都把ppt文件上传到邮箱中,便于老师们及时下载;而每次负责活动通讯的老师也会及时小结并发送教研组活动情况至邮箱中;另外,对于教研活动的作业,老师们都能配合及时上传,方便各小组组长整理……

二、规范教研培训——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体育培训

体育基本动作是体育教学中常运用的技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对于锻炼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正确姿势非常重要。但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很多老师自己的示范动作存在缺陷,口令不规范的情况,因此,本学期教研的重点落实在深入学习研讨幼儿园体育活动常用基本动作的内容及规范要求上,希望通过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自身体育素质。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对老师进行培训:

1、策略上采取学习讨论、竞赛指导、技能比赛、现场示范等方式。

2、形式上采取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个人参赛等方式。

3、在本学期进行的6次活动中,首先对成员老师进行体育口令与基本动作的培训。

1)口令培训。口令的种类很多,有队列、队形、体操节拍呼数、专用口令和军训口令等等,但幼儿园最基本的是体操口令(队列、队形、节拍呼数)。我们针对自己所处的岗位特点对老师进行着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老师们明白体操口令结构一般分为预令,中间停顿,动令三个部分。按结构可以分又分为短促口令、连续口令、断续口令、复合口令四种。而在进行口令下达是应注意:发音部位要准确;掌握节奏;注意音色、音重;突出主音。

2)基本动作培训。在学习基本动作时,很多老师才发现自己原先的一些动作是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例如:稍息、跨立等。经过3次的培训,5月9日下午,建邺区体育教研组成员在金色家园幼儿园进行队列及口令的考核。本次考核旨在通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常见的34个动作的组合及排列,规范在职教师的口令及队列队形,提高教师的体育素养。我们邀请来区托幼办方梅老师、区进校倪晓寅主任和教研员吕玉梅老师、区体育教科室方蛟龙老师担任评委。活动以分组、抽签形式进行,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在本次考核中,共有25名老师参加考核,其中朱丽萍等4名老师获得优秀登第;王兰等8名老师获得良好登第;徐继凤等13名老师获得合格登第。此后,我们又专门再次邀请区进修学校体育教科室方蛟龙老师对全区参加技能技巧大赛选拔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项的体育口令与基本动作培训,帮助他们明确了体育基本动作的正确示范方法,顺利通过全区的选拔。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1)班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立足现在,放跟未来,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

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二、博采众长。这学期的教学听课活动,让我们数学教师能够有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拓宽了上课思路。

三、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力求每一次练习都收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写出教学反思。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但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家教跟学校的教育不能同步,所以课下给孩子补习的那一点知识真的是杯水车薪。

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4、由于课时少,学生练习的不够精、不够深,学生的自学意识薄弱,个别学生上课小动作较多,为此,下学期我将在课堂设计上层次更分明一些,使个层面学生都能感兴趣。

七、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篇7:一年级数学准备期小结

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活动为主,而进入小学后则是以学习为主,每节课有35分钟,许多一年级新生都会感到不适应。为了使一年级学生尽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我校一年级入学初期4周的“学习准备期”,放慢学习进度,着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小学启蒙阶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适龄入学的孩子认知规律及教育规律的有益探索。下面就学习准备期的工作与总结:

一、召开新生家长会

学校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此,在8月27日新生报到的当天,我就召开了“为了孩子,我们一起努力”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作了学习准备期的说明,使家长明确了此次调整课程的原因,了解到在新生入学初期将安排4周的“学习准备期”。在这段时间,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的教学内容均发生了变化,进度放慢了、内容减少了。在准备期中,加强了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变以往重“知识传播”为重“兴趣培养”,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教学活动在学期之初已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趣味游戏,通过儿歌学习和集体活动,让一年级学生感到成为小学生是很快乐的,并让他们从进小学课堂的第一天就喜欢学校,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习惯养成,注重细节

学习准备期,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学会听

认真听老师说话,不随意打断,能积极配合老师的话;专心听同学的发言,能初步判断正确与否,并能做恰当地纠正或适当地补充;逐步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

2、学会说

发言先示意;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回答问题合理、完整;能按要求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会读

能按要求认读字词、指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拖调。

4、学会写 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书写规范,字迹端正,簿本整洁。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通过以下三种举措:

1、运用口诀、儿歌、顺口溜或一些儿童化语言,简单易懂,便于记忆,贴近学生。如,翻书时,师:小朋友,翻书啦!生:翻书啦!师:翻翻翻 翻到第__页。生:翻翻翻 翻到第__页。如,读书时,师:准备读书。生:左手压,右手点,小眼睛,看着书。

2、教师示范引导,优秀学生示范。如,在课堂上,教师讲课充满激情,声音响亮。朗读时,进行范读,并指导朗读。请读得好的孩子领读。经常表扬几个听得认真的同学,树立榜样。

3、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如,课堂上,师:表扬他!生:(边拍手边说)棒棒,你真棒!如,师:“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也说得很好,如果声音再大点就更棒了。”等鼓励性语言。课后,通过“你真棒、有进步、加油、读书认真、积极发言、老师喜欢你”等小印章进行鼓励。

通过一个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有了较大的改善。体现在:

1、上课时能保持姿势坐端正,专心听老师说话,不随意打断,能听懂老师的话。

2、能做到发言先示意,不随意插话;上课举手发言的人数增加;回答问题比较完整。

3、朗读时,能做到声音响亮,整齐一致;掌握了正确的指读姿势;学会了适当地停顿,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准确流利地朗读,朗读质量整体有所提高,顿读、拖调现象明显减少。

4、能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能初步做到写字时一心一意。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继续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从细节入手,从不足入手,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施中的困惑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家长的学历层次也参差不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他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掌握所学知识上差异较大。相同的知识点,有的学生没教就已经会了,有的学生课后补了好多次,仍掌握不好,因此课堂上往往会顾此失彼,照顾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困难生跟不上;照顾到了学习困难生,别的学生又思想分散了。此外,入学准备期的学习任务相对简单、轻松,学生愿意学,也学得快乐。可是,接下来的“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则感觉一下子难度增加,任务加重,学生很难应付,学习起来相对要吃力些。

五、今后的设想 今年的学习准备期结束了,但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我们要及

时地总结学习准备期的所得、所失,给明年的一年级教师留下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把兄弟学校成功的经验,提供给本校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明年学习准备期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8:一年级数学教学偶得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比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让学生扮演测量员,测量出教室的长、宽;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来当售货员,模仿超市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灵活运用,还有当小小邮递员、小医生,等等。儿童在这些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这样,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和谐,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猜谜等特感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一开始就用谜语引入新课。教学时,老师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这儿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想!”“谜面是……”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告诉他们“猜对了”,并夸奖说“真聪明”。然后让学生猜猜这节数学课会学什么新知识,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绩很差。如果教师按照常规的要求来评价他们,往往会使他们失去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所以,培养学习困难孩子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遵循差异教学的理论,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适度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学习目标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他们觉得他们是有能力完成的,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深不可测的,引导他们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为他们鼓劲,给他们自信。及时总结他们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能行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上有些薄弱,但是我们应该更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有其优势,潜能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如果一概而论,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差异教学论》指出,教育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积极地发掘学习困难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他们中常有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绘画、书法、音乐能人,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中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树立他们的成功意识,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把聪明才智放到学习上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巧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低年级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吸引着孩子们的感官。上课时我经常给学生画一些水果、动物和他们喜欢的事物,来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需求。例如,在学习“8的认识”的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放了用红卡纸剪的8个大红苹果,用磁铁吸在黑板上,让孩子去分,孩子很乐于参与,分得很快,记忆也很深刻,学习兴趣很浓。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很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各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思考,盲目动手的坏毛病。

生活中的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学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7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7由几和几组成。老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了7的组成,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得到提高。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先告诉学生一共有几条“热带鱼”,左手有几条,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条。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应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篇9:一年级语文:“学”二年级数学?

说着李老师让面前的七八个孩子读背“方位”儿歌,并轻轻地对我说:“一年级的孩子读读背背儿歌还行,可是要他们根据提供的相关的图填方位。还真难为了他们。这不,今天上午才给他们讲过,下午他们又不清楚了,即使今天过关,明天可能又有一些学生弄不清了。”李老师讲的话,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因为就是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方位”,也有一些学生有困难。听我一说,李老师轻声问我:“那。我是讲还是不讲呢?”“这……”我也被李老师问住了,只好含糊其辞:“少数学生有困难可以暂时放一放。对于方位问题,既然教材上有,就尽量耐心地给学生‘磨一磨’吧。”

离开一(2)班教室,我直接回到办公室,打开苏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课本(上)第97页,(图1)同时打开苏教版国标教材二年级数学课本(上)第58页(图2)。经比较,发现语文和数学中的“方位”问题十分相近,而且,感觉二年级数学中的学习要求,比一年级语文课上的要求还要简单一些。“方位问题”让孩子在一年级学习好,还是在二年级学好呢?我为难了。

第二天,我召集任教一年级的5位语文老师、4位数学老师和任教二年级的6位老师。开了一次小型“实话实说”座谈会,就“认识方位”的教学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结果老师们的一致意见是:把它安排在二年级数学中学习要好一些(当然二年级学生学习方位也不容易)。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这样的内容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一年级语文中可保持“方位”儿歌的学习,把“方向的练习”取消。

篇10:一年级数学教学小结

阶段性小结

内容:实验期小结 姓名:张文君

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引人课堂,开始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现在已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是指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一年级数学中如何开展游戏教学谈些认识。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为了使学生对于新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我就设计了‚游动物园‛的游戏。上新课前我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动物园吗?‛孩子们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有的动物如熊猫还是我国的国宝呢!‛接着投影出示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谁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量‘4’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4‛的东西。如:老虎、大象、熊猫等都有4只脚;有如:一头大象有2只耳朵,两头大象有四只耳朵,两头大象还有4只眼晴,四颗象牙;有如:地上有3只猴子,树上还有1只,一共有4只猴子等。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与培养。

二、课中穿插,悟理益知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精神疲倦,思维松懈,有时还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换成游戏活动,穿插安排,这样可以是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教育论文在线

例如我在教学7的家减法时,上课十多分钟后,发现不少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就进行猜数游戏;我投影出示了一幅小老鼠背土豆的画面。画面的小老鼠背着土豆飞快的跑着,它边跑边喊:‚妈妈,我背回7个土豆‛但是它的袋子烂了它一点儿也没有发现,画面上看见已经掉出了4只土豆。我边讲故事边引人,孩子们一下就被这个故事吸引着了,于是我接着出现下面的问题:‚小朋友,请你猜一猜,小老鼠回到家时,袋子里还能剩几个土豆?‛要求填出下面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7,7 —()=()生1:‚袋子里还剩3个土豆。因为掉了4个土豆。4和3组成7,所以算式应写成(3)+(4)=7,7—(4)=(3)。生2:‚还可以填成(4)+(3)=7,7—(3)=(4),因为7

个土豆减出袋子里的3个等于掉了的4个。所以袋子里也是剩下3个土豆。‛

生3:‚不对!不对!因为袋子是烂的,小老鼠边跑土豆就边掉,等到回到家时,可能土豆已经掉光了,袋子里一个土豆也没有剩下。所以算式应该这样填7+(0)=(7),7—(7)=(0)。‛还有些学生说:‚还有别的填法。‛大家你说你的填法对,我说我的填法对,争先恐后的猜数、填数,生怕老师没有叫到他,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精神不但振奋了,思维也积极了,学生不仅掌握了‚7‛的加减法知识与技能,而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二、游戏练习,体验成功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兴趣盎然地在一次追求成功的乐趣。

我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和设计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

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三、开展活动,增强能力

小学各年级都有活动课。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活动课,一般应以游戏为中心组织活动,这是因为游戏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教训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狼与美女歌词下一篇:中转仓库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