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制度

2024-05-24

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制度(精选8篇)

篇1: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制度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为了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二、成立安全教育培训小组:

组 长:刘德华

副组长:张学友、黎明

组 员:郭富城、陈奕迅

三、对在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技工,主要按岗位规范的要求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精神,重点学习有关电气、液压、机械的综合知识,进一步熟悉实际操作技能。

四、对新上岗的机械操作工人,必须按岗前培训教学计划要求,进行机械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维修保养,排除故障等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岗位规范要求后方能上岗。

五、对新上岗的机械设备维修工人,必须按岗前培训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本工种相应等级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作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岗位要求,方能上岗。

六、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通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七、安全教育培训小组负责组织全体职民工进行安全形势教育,安全培训工作和检查、考核工作。

八、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规划,保证规划的落实实施。

篇2: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总则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公司员工在电力生产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保证国家和公司的财产免遭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一、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第1条公司各部门应依照国家、行业及国家电力公司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进行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第2条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大的安全生产工作学习会议,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职责

第3条安全生产目标:

1、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

2、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

3、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第 4 条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把安全工作的责任切切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身上。同时,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应做到责任分担,并实行下级对上级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

第 5 条定期组织公司员工开展安全知识、消防知识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业务技能。使每位员工做到能够果断、正确的处置各处突发事件。

三、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 6 条公司成立安全监督机构,并配置及装备,必须满足安全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安全监督人员应选择责任心强,坚持原则,熟悉本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第 7 条加强基础管理,认真做好标准的培训和执行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第 8 条加强技术管理,无违章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四、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第 9 条每年在公司评选出在工作岗位上带头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对每人给予奖励;

第 10 条每年在公司汽车队驾驶员中,对安全驾驶行车的驾驶员,评选出2名优秀驾驶员,对每人给予奖励。

第11条对发现重大设备缺陷或隐患并及时报告的有功人员,根据情况给予200-1000元奖励。

第12条技术人员在作业前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及安全绳等个人防护用品,罚款50-100元/次。若造成事故的,其需承担20-30%的经济责任。

第13条作业人员不听从指令而违规作业者,处以500-1000元罚款。

第14条擅自违规操作造成事故的,当事人应承担50-100%的经济责任。

第15条非上班时间违规操作发生事故的,损失一律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并处以50-2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16条凡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负同等责任以上的正式的职工给予开除或给予经济处罚;临时工一律予以辞退。

第17条在作业中发生设备或机械设备损坏的,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领导按事故性质和损失金额大小对照有关条款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对事故部门或个人按直接损失的100%罚款。

第18条凡发生以上事故隐瞒不报者按相关规定加倍处罚。

五、消防防火责任制度及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第19条认真做好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防火意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第20条办公室、宿舍、仓库及易燃易爆等场所不准使用明火、电炉和高用量电热器,不准在场内吸烟。

第21条施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用电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防止电气失火。

第22条下班后应切断电源闸刀。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工作场所的防火安全,对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第23条加强各种灭火器材的管理,做到全面有效。

第24条全体人员排出轮流值班表,负责打扫办公室、职工宿舍。应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做到窗明地净,文具报告摆放整齐。

第25条各部门可根据本制度制订具体实施措施。

第26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27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切实在公司所有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努力提高全员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意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公司特制定如下安全培训制度。

对公司全体员工及施工人员要经常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定期更新安全知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意识、自觉的去落实到工作中。

1、培训计划

公司每年制定出一套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需求计划,将需要参加安全培训的人员和时间安排做初步的估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修改。

1)公司法定代表人、经理,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每年必须参加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

2)公司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并定期参加公司内部组织的安全培训。

3)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公司内部组织的安全培训。

4)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并参加由公司组织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5)新进场工人接受的三级安全教育,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6)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分别接受由公司安全监督部和其所在项目部组织的安全培训。

7)加强对职工日常安全教育及季节性施工的安全教育工作,项目部每月要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召开安全生产教育会议,对于新出台的政策、法规、条文等应及时组织员工及施工人员学习并贯彻执行。

8)在对员工及施工人员进行政策、法规、条文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典型事故案件的分析,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9)利用板报、广播等简单易行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2、关于三级安全教育

对新上岗的工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安全科安全负责人负责第一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安全生产常识以及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本行业特点的教育,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对其进行第二级的安全教育,包括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制度、工地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技术要求。第三级的安全教育由班组负责人进行,包括本工种特点及注意事项、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新工人接受教育时间不少于3天。

3、安全考试

1)员工每年度进行安全技术教育1—2次,考核形式多样,考核成绩必须记录存档。

2)凡考试不合格要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要离职进行专门安全生产学习,再进行补考,仍不合格者要根据情况调换工种及岗位。

3)安全考试成绩要作为员工晋级、评奖和选拔干部的标准之一。

4、安全培训登记

1)公司与项目部实行安全培训教育登记制度。分别建立公司安全培训登记台帐与项目部安全培训登记台帐登记存档,对所有管理及施工人员实行跟踪管理,没有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职工,不得在施工现场从事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篇3:电力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浅析

一、电力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现状

1. 电力作业人员种类多、范围广、技术性强、危险性大。

由于电力岗位工种不同,操作技术各有特点,技术要求高,理论性强,给培训造成相当大的难度。

2. 学员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程度不同。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存在很大差异,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差次不齐,有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工人,但缺乏理论,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技术不熟练,但接受能力较强,理论水平相对较高;还有文化水平不高,技术也不精通,不能单独胜任工作的工人。

3. 时间短,内容多。

安全技术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但要求把握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安全法规、安全通报、安全规章制度、各相关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生产新技术与抢险救灾以及急救知识等。

4. 有的学员学习,自觉性差,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待改进。

有的学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工作经验多,对听课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学员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得过且过;有的学员事务多,注重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教师授课过程中,死板教条,对新技术、新设备不甚了解,不能引人入胜,导致学习的效果差。

5. 重在对现场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轻对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培训资质不强,培训装备不足,企业各级人员得不到更高水平安全知识技术的培训,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效果管理不力,各级员工安全学习的动力不足,员工安全素质没有得到真正提高。

二、应对采取的措施

1. 依法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对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切实强化在安全生产中对电力作业人员的培训。

2. 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培训观念。

企业要定期开展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每一次的专业教育培训教材都必须含有相应的安全培训内容;每一次的专业教育培训活动都必须同时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并进行相应的严格考核,在企业中形成“安全活动融合在每一位员工的每一项行为”的安全文化理念。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结合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更容易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教育培训的技能也与时俱进,容易落实到生产活动中。

3. 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加强师资力量。

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在电力作业人员的培训方法、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环节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强化和提高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多,听课时所提问题也多。这些问题关系到电力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以及技术创新。所以解答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切不可不知所以,模棱两可要,能够起到带动大家积极学习的作用。

4. 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员学习不努力、自觉性差的问题,在授课前,对学员工种、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登记建挡,进行分类。同时要注重学前教育,如现场观看安全教育展览,强化事故案例教育,使其提高认识,将“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对基础差、文化水平低的学员要特殊对待,有条件时要另外办班培训。

5. 教学要求。

(1)认真备课。讲课的好坏要害在于备课。备课备好了,才会吃透教材,结合实际,跟上知识的发展和科技的更新,才能把讲解的内容融会贯通,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

(2)上课求精。针对培训的时间短、内容多的特点,在讲课中力求精通简练。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必须对专业熟悉精通,二是注重实际,语言表达能力好,思路清晰流畅。

6.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教师深入生产现场,及时了解新设备、新技术及生产工作环境,又能了解学员所把握的实际安全技术水平,掌握作业人员技术要求的新动态,还能听取学员对教学的要求以及对学习的愿望。把握第一手资料,使培训工作更具有超前性和时效性。

7. 建立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对培训学期的考勤、作业、成绩登记考核,对优秀的给予奖励,不合格的继续接受教育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8. 建立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价。

应充分体现现代安全生产培训理念,利用先进灵活的培训手段,将安全培训的有关内容,贯彻到全体作业人员心中,这才是安全生产培训的真正目的。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就成为评价安全培训效果的客观要求。要强化安全监管力度,采定期与不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评价,全面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实现减少和消除事故的最终目标。

篇4: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制度

关键字:安全体系 制度管理 风险防范 电力企业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09.024

1 前言

随着电力企业Intranet 与Internet 的互联,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尖锐。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技术的边缘性综合学科。一般意义上,网络安全是指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两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控制安全则指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授权和访问控制。

2电力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意识淡薄是网络安全的瓶颈

目前,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知盲区和制约因素。网络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一接触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事实认识不足。总体上看,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从上到下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全民意识,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和抗击能力。

2.2 运行管理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制约了安全防范的力度

运行管理是过程管理,是实现全网安全动态管理的关键。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计划和管理手段等最终都会在运行管理机制上体现出来。就目前的运行管理机制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网络安全管理方面人才匮乏

网络安全装置、服务器、PC机等不同种类配置不断出新的发展。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水平,都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安全形势的需要。

(2)安全措施不到位

互联网复杂多变,网络用户对此缺乏足够认识,未进入安全就绪状态就急于操作,结果导致敏感数据暴露,使系统遭受风险。操作系统配置不当或者不进行同步升级厂商发布的补丁等都有可能存在入侵者可利用的缺陷,而造成无法发现和及时查堵安全漏洞。原因是管理者未充分意识到网络不安全的风险所在,未引起重视。

(3)缺乏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由于大多数用户缺乏综合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稍有安全意识的用户越来越依赖“银弹”方案(如防火墙和加密技术),使这些用户也就此产生了虚假的安全感,渐渐丧失警惕。其解决方案应是一整套综合性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包括风险评估和漏洞检测、入侵检测、防火墙和虚拟专用网、防病毒和内容过滤、企业管理等方面内容。

2.3 缺乏制度化的防范机制

不少单位没有从管理制度上建立相应的安全防范机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和应对保护制度。不完善的制度滋长了网络管理者和内部人士自身的违法行为。

3 当前电力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手段

3.1 现行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

一般来讲,当今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5个层面上:a.网络b.系统c.用户d.应用程序e.数据。在以上的各个层面上,每个层面都应该有不同的技术来达到相应的安全保护,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安全层面上所对应的安全保护技术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上将承载着大量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数据。因此,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的安全技术有如下几种。

(1)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实际上就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程序。病毒经过系统穿透或违反授权攻击成功后,攻击者通常要在系统中植入木马或逻辑炸弹等程序,为以后攻击系统、网络提供方便条件。病毒在网上的传播极其迅速, 且危害性极大。并且在多任务、多用户、多线程的网络系统工作环境下,病毒的传播具有相当的随机性, 从而大大增加了网络防杀病毒的难度。要求做到对整个网络要集中进行病毒防范、统一管理, 防病毒产品的升级要做到无需人工干预, 在预定时间自动从网站下载最新的升级文件,并自动分发到局域网中所有安装防病毒软件的机器上。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的系统,是由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组成。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图1 防火墙逻辑位置示意图

(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施保护。Dennying于1987年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

(4)风险评估技术

风险评估(Vulnerability Assessment)是网络安全防御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运用系统的方法,根据各种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管理机制以及结合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对网络系统做出是否安全的结论。其原理是根据已知的安全漏洞知识库,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项检查。目标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应用等各种对象。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产生重要依据。网络漏洞扫描系统就是这一技术的实现,它包括了网络模拟攻击,漏洞检测,报告服务进程,提取对象信息,以及评测风险,提供安全建议和改进措施等功能,帮助用户控制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最大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

风险评估技术基本上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和基于网络的两种,前者主要关注软件所在主机上面的风险漏洞,而后者则是通过网络远程探测其它主机的安全风险漏洞。然而风险评估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真正的安全防护工作还是依靠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来完成。

(5)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

基于ATM 和以太网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VLAN 技术, 把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 从而赋予了网管系统限制虚拟网外的网络节点与网内的通信, 防止了基于网络的监听入侵。例如可以把企业内联网的数据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单独划分为一个VLAN 1, 把企业的外联网划分为另一个VLAN 2。控制VLAN 1 和VLAN 2 间的单向信息流向: VLAN 1 可以访问VLAN 2 相关信息;VLAN 2 不能访问VLAN 1 的信息。这样就保证了企业内部重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利用。

(6)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是企业网在因特网等公用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一个私用的通道来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虚拟专用网络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等与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VLAN 用来在局域网内实施安全防范技术, 而VPN 则专用于企业内部网与Internet 的安全互联。VPN 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理网络, 他只是逻辑上的专用网, 属于公网的一部分, 是在一定的通信协议基础上,通过Internet 在远程客户机与企业内网之间, 建立一条秘密的、多协议的虚拟专线, 所以称之为虚拟专用网。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网络安全技术之外,还有一些被广泛应用的安全技术,如身份验证、存取控制、安全协议等等。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与网络系统的复杂度、运行的位置和层次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仅靠单一的技术是难以奏效的。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安全技术的优点,才能形成一个由具有分布性的多种安全技术构成的网络安全系统。

4电力网络安全的防范机制

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除了采用上述的技术手段外,还必须建立安全管理与防范机制。因为诸多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等方面。良好的管理有助于增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只有切实提高网络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网络信息的整体安全性。

(1)网络与信息安全需要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真正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能够得到有效运作,就必须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在电力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入输变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就像管“电网”一样管理“信息网络”,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建立用户权限管理制度、口令保密制度、密码和密钥管理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病毒防范制度、网络设备管理流程、设备运行规程、网络安全防护策略、访问控制、授权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管理制度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要严格执行。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管理制度进行学习,保证制度的落实。

(2)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保证体系中的四个关键系统,即安全决策指挥系统、安全管理技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和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实行企业行政正职负责制,明确主管领导职权、部门职责和用户责任。按照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行使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职能以及安全监督人员职责。

(3)应用“统一的策略管理”思想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目标。“统一”,就是要提高各项安全技术和措施的协同作战能力;策略,就是为发布、管理和保护信息资源而制定的一组规程、制度和措施的综合,企业内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电力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规定各部门和用户要遵守的规范及应负的责任,使得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有一套可切实执行的依据。

>用户的统一管理:实现员工档案、访问资源的权限的统一管理。

>资源的统一配置管理:文件系统、网络设备(防火墙、认证系统、入侵检测、漏洞扫描),Intranet、Internet网络资源的统一配置管理。

>管理策略的一致性:防火墙规则的制定、Internet访问控制的管理,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应体现一致性。只有管理政策一致,才能避免出现遗漏。

(4)强化企业内部人员安全培训

信息安全培訓是实施信息安全的基础,根据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实的威胁主要为信息泄露和内部人员犯罪,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引起。据公安部最新统计,70%的泄密犯罪来自于内部;计算机应用单位80%未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58%无严格的管理制度。

要实现“企业安全”就必须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从而强化从高层到基础员工的安全意识,最终提升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机率”。安全培训计划可阶段性地进行,根据企业性质与人员的职责、业务不同,可以将安全培训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培训的对象包括所有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角色与责任、政策与程序;旨在强化所有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责任;第二层次为中级培训,对象包括高层领导、(非)技术管理人员、系统所有者、合同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与法律人员。教育及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核心知识、风险管理、资源需求与合同需求等,旨在强化人员的安全能力与安全意识。第三层次为高级安全培训,对象包括信息安全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内容主要包括操作/应用系统、协议、安全工具、技术控制、风险评估、安全计划和认证与评估,旨在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

5.结束语

综合上述几方面的论述,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和了解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所在,制定保障网络安全的应对措施,落实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网络信息得以安全运行。由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多样性和互连性,单一的信息技术往往解决不了信息安全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多级安全措施才能保证整个信息体系的安全。要做到全面的网络安全,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包括系统自身的硬件和软件安全,也包括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以及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等。

参考文献

[1] I.Slutsker,K.Clements. Real time recursive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1996, 11 (3) :1393-1399 . [2] Liu W-H E, WuFF, LiuS-M. Estimations of parameter errors form measurement residuals in state estimation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1992, 7(1) :81-89 .

[3] VAN CUTSEM T,QUI NTANA V. Network parameter esti mation using online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transformer tap position esti mation .IEE Proceedings:Generation,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1988, 135 (1) :31-40 .

[4] 甘德强,胡江溢,韩祯祥.2003年国际若干停电问题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3):1-4.

[5] 精英科技.网络协议大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6] 毛京丽,张丽,李文海.现代通信网[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7] 洪宪平.走向网络化的远动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6):1-3.

篇5:电力企业班组长安全管理培训总结

2011年8月我有幸同其他两位同事参加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安全监管局组织的电力企业班组长安全管理培训,这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安全形势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2、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性文件;

3、我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现状与面临的任务;

4、电力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5、电力企业班组建设示范单位经验介绍。

今年3月份,国家电监会印发的《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 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意见》,对2011年和下阶段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电力企业不断深化主体责任落实、深化依法监管、深化专项整治、推进科技进步、推进安全达标、推进长效机制建设、继续保持“十二五”期间电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文件在加强电力企业班组安全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单位要把班组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生产基石和前沿阵地作用,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生产一线班组,充分发挥班组典型的示范作用,提高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培训主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对政府的要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和省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评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培训中指出: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管理的基础在于班组。班组既是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执行者,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一般来说,生产安全事故多数是由 “三违”造成的。要避免事故发生,必须落实班组长,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杜绝或减少“三违”现象,发挥班组的第一道安全防线作用,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为此许多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强调“两移、两基”把安全监督检查的把关口前移到工作的源头。同时班组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发生事故,班组职工直接受害,安全生产,班组职工首先得益。因此,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班组安全标准化”、“岗位安全达标”以及“安全生产优秀班组竞赛”把安全生产的根子扎在班组,对于提高一线职工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培养员工自保互保能力,实现安全生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班组安全环保建设”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生命,结合企业和岗位的特点,大力开展班组健康、安全、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组织员工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员工尊章守纪的自觉性;加强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增强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落实健康、安全、环保责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加强对危险源、污染源的控制。

篇6: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第一条 安全培训教育的目的: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员工、租赁承包经营者、驾驶员、售票员的培训教育。

第三条 安全培训教育原则“根据上级要求和公司安全生产经营实际,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的培训教育原则,开展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

第四条 职责

㈠ 由公司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员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

㈡ 安全管理科负责经营者、驾驶员、乘务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第五条 员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㈠ 公司级安全培训教育。

其重点是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和法纪教育,安全生产方针,管理技能培训,国家有关的政策法令、法规、公司安全管理规定和岗位职能培训等。

㈡ 各科室安全培训教育,其重点是安全生产管理技能培训和防火、防盗知识培训,岗位责任制培训及学习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科室在公司安全生产培训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每月对所属安全生产人员进行一次培训。

㈢ 驾乘人员安全培训教育,重点是教育驾乘人员遵章守纪,牢记安全行车守则,讲解安全行车操作要领,车辆设备维护保养及对事故安全进行分析,如何采取预防事故措施和做好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每月由安全管理科结合安全学习教育活动,对驾乘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培训。

第六条 经常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对象是全司员工,由公司或各部门负责经常性的安全培训教育,主要培训教育方式:安全活动日、安全会议、板报、事故现场会、安全图片展览、组织看安全电视片、电影、打口头安全招呼等。

篇7: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目的:

为了使*********有限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和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根据《*********有限公司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细则》,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所指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范围为:全员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复审;“转岗、复工、调岗、四新”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及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

3、安全教育的形式及内容

3.1、全员安全教育

每年组织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全员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生产知识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识等,并组织进行考试,要求合格率达100%。其中:

3.1.1公司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

3.1.2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除按照建教(1991)522号文《建设企事业单位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管理规定》的要求,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并持证上岗外,每年还必须接受安全专业技术业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3.1.3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3.1.4特殊工种(包括电工、焊工、厂内机械操作工、架子工、爆破工、起重工等)在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岗位操作证后,每年仍须接受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3.1.5其他职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

3.1.6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3.2、三级安全教育

对新入厂的工人、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代培实习人员、临时工等来建设公司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厂(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学习时间应不少于72学时,并经考试合格者,方准上岗工作。

3.2.1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公司主管经理负责,安环科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经考试合格后,由安环科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片后转送到车间(分公司)进行教育。

3.2.2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主任负责,车间安环员组织实施,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经考试合格后,由车间安环员负责在三级安全教育卡片上填写后

转入班组进行教育。

3.2.3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实施,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为:本班组生产作业特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及操作标准,遵章守纪文明生产教育,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本岗位发生过的事故及教训,消防知识等,教育时间应不少于24学时,经考试合格在三级安全教育卡片上填写后转入公司安环科存档。

3.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及培训、复审

3.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和江西省劳动人事厅颁发的《江西省五种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的意见》规定,建设公司凡从事电工、起重作业、金属焊接(气割)、压力容器操作、机动车辆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除机动车辆驾驶外,以上所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均由公司安环科负责组织进行。

3.3.2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准上岗作业,无操作证者严禁上岗作业,发现一次扣5分。

3.3.3凡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定期复审,复审不合格和不参加复审者,收缴其操作证,并对其进行扣分处罚,扣5-10分。

3.3.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未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公司安环科有权停止其作业。

3.3.5因违章造成事故的特种作业人员扣5-50分,情节严重的,上报发证单位吊销其操作证。

3.4、“转岗”、“复岗”、“四新”安全教育

3.4.1非公司内部调动、从外单位调入人员,调换工种人员,必须重新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闭卷考试合格后,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方可上岗。由一般工种改换为特种作业的,要执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规定。

3.4.2脱岗6个月以上复工者,必须由分公司、班组对其进行复工返岗安全教育,经闭卷考试合格后,方可复工上岗。

3.4.3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投产使用前,要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岗位的安全教育。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否则,不得投产或投入使用。

3.4.4各分公司对临时工必须进行相应作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后方可上岗。要出题进行考试,并把考试教育情况上报安环科备案。

3.5、经常性安全教育

3.5.1公司每年进行一次全员安全教育,由公司安环部负责组织,要求受教育率、合格率均达到100%,教育结束后,各分公司要写出小结上报安环科。小结中要写明本次全员安全教育的参加率和合格率,并附有缺席人员名单(注明原因)。

3.5.2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在每次的生产例会、生产调度会、全体人员参加的大会等不同场合,把安全工作做为一项大事来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如每年一次的“安全生产周”

和“安全生产月”活动,经常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以及黑板报、标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演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3.6、各生产车间坚持每月一次、班组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活动制度,以及班组的班前会。认真做到安全生产“五同时”,讲解本月、本周、本日的工作任务、性质、安全生产要求、注意事项等,要强调反“三违”以及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等。各种活动和会议要有记录,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

4、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4.1、公司级干部的安全教育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实施。

4.2、公司中级干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安环员的安

全教育由公司安 环科组织实施。

4.3、班组长及班组安环员的教育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实施。

5、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

5.1、公司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应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归口管理,并负责具体组织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5.2、安全教育培训应纳入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公司应在人员、物资和资金上予以保证。

5.3、各车间应建立健全生产班组职工及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台帐,如期进行填写。

5.4、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安全教育情况向公司安全环保部进行汇报,公司安环科、安全监察人员有权对各单位的安全教育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对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而引发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或造成严重职业危害的,将给予严肃处罚。

5.5、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并监督实施。

篇8: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创新思路

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大力转变发展方式, 电力行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转变, 电力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 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进生产,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在这种形势下电力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也应该打破常规、敢于创新, 以发展为前提, 为创新为手段, 大力落实职工的教育培训任务。海西供电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在公司四届二次会议精神的引导下,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现状, 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培训对策。

1 目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现状

1.1 职工抵触教育培训工作

电力企业教育培训的对象是企业职工, 培训对象普遍存在记忆力相对较差, 但理解能力较强, 同时还具有一定工作和社会经验的特点。目前一些电力企业为了完成培训指标, 往往不能进行全面、合理的调研, 教育培训工作安排往往存在重复、与企业发展现状不适合的问题。这种目的不明确、不科学的教育培训工作, 通常会导致职工出现抵触和反感心理, 一些职工甚至厌倦培训, 在这种情形下,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培训效果。

1.2 培训过程中职工认真度不足

在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 部分职工很积极的参加培训, 但参加培训的目的却不是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而是想换换工作环境, 以度假的心情来参加培训, 培训过程中愣愣神、聊聊天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以度假为目的的教育培训当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1.3 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 对培训效果的考评往往局限在培训阶段的考试方面, 往往缺乏对教育培训后和后续追踪等有效而完善的考评机制。这样职工只是为了通过考核而学, 通常无法将教育培训知识全面而高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训结果也没能与后续的薪酬、职业发展等相结合, 职工对教育培训不够重视, 缺乏动力, 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落实。

2 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创新思路

2.1 更新观念提高教育培训的重视度

在新的形势下, 电力企业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 从根本上更新传统的教育培训观念, 提高重视度。将培训工作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 将职工的素质教育、技术培训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全面落实电力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海西卫供电公司将公司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在2013进行了全面部署, 严格按照“三定”、“三考”的工作要求, 紧密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三集五大”人才培养需求, 以全员培训考试为抓手, 以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 以提高员工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 深入开展全员培训考试工作, 大力推行全员上岗考试工作、强化新员工能力素质培养、加大后续学历教育力度, 在促进职工队伍素质提升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部署。

2.2 建立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现代电力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电力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也应该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 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网络交通的实时与实效。全面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管理力度。海西供电公司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大力的开发与应用, 采取定期举办信息系统竞赛、深化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管理体系、鼓励职工在业余时间进行网络学习等措施, 全面提升教育培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实时跟踪职工的学习情况, 并通过OA发布培训工作的相关信息和通知教育管理信息。信息化平台的有效利用大大提升了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 提高了企业教育培训的能力。

2.3 加强培训队伍和内训队伍建设

培训中心的教师队伍不但要提升自身的素质, 还应该转变观念, 改进上课方式, 用自身高超的授课水平和人格魅力来吸引学员。培训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是教训效果的关键, 培训师应该以了解职工的需求为前提, 走出课堂、走进工作现场, 在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时, 与职工进行全面的接触。另外企业的内训建设也相当关键, 电力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训师选拔与聘任机制, 积极的鼓励优秀人才来担任兼职培训师。企业要不断扩大内训师队伍, 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争取实现内训师配备与企业生产教育培训任务相协调。充分发挥内训师在职工培养素质与技能开发中的作用。海西供电公司在内训师建设方面正在不断加大力度, 以建立二级内训师体系为目标, 将内训师队伍延伸到工区、班组一级, 扩大内训师专业领域及覆盖面, 使之成为海西公司教育培训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师资力量。另外本公司还立足于加强内训师能力素质提升教育, 优先选派内训师外出学习交流。强化内训师管理, 将内训师培训任务, 培训质量纳入绩效管理。

2.4 完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电力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培训效果, 将各项教育培训对策落实到位, 就必须建立与完善相关的培训考核以及激励机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明确的、合理的与职工薪酬、职业发展等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推动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海西供电公司结合公司发展实际, 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 充分摸清职工的培训需求, 合理设计培训模块, 利用公司现有资源进行短期轮训, 为公司人才队伍素质持续提升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建设, 推行培训工作考核制度, 重点改善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规范教育培训评价制度, 全面落实学分制管理方法, 从而引导职工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 结论

电力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是保证整个企业经营活动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 培训是基础。我们应该紧密围绕公司发展战略, 紧扣公司发展实际, 不断加强和推进教育培训工作, 把教育培训作为保证企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为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综合实力而奋进。

摘要:电力企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命脉, 而对电力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无疑是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目前电力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关健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杨伟燕, 李卫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策略探讨[J].电子世界, 2011, 10:52-53.

上一篇:北京天安门英语导游词下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