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

2024-05-12

所得税费用(共9篇)

篇1:所得税费用

利润和所得税费用试题

1.某施工企业2010年营业利润为400万元,营业外收入为50万元,投资收益150万元,捐赠支出为10万元,所得税率25%,则该企业的净利润为()万元。

正确答案:B ×

A、280 B、330 C、442.5 D、590 解析:该题投资收益150万为干扰项,而捐赠支出是营业外支出,故: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1-所得税率)=(400+50-10)×(1-25%)=330。

2.某施工企业预计应支付给工人工资共计350万元,年末应付工资账面价值为290万元,则产生的(),按所得税率25%计算,产生的()。

正确答案:A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15万元 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15万元 C、负债的计税基础35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

D、资产的计税基础35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 解析:年末应付工资账面价值为290万元<预计应支付给工人工资350万元,即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故将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50-290=60万,产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60×25%=15万。

3.利润表一般分为三个计算口径,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

正确答案:C A、其他业务利润 B、投资收益(或损失)C、净利润 D、补贴收入

解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将利润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的指标:①营业利润;②利润总额;③净利润。

4.下列关于施工企业利润总额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 A、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B、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C、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D、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解析: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税后利润可用于:①弥补以前亏损;②提取任意公积;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④提取法定公积;⑤未分配利润;按照《公司法》,以下分配顺序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C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③-②-⑤ 解析:按照《公司法》,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为:①弥补公司以前亏损;②提取法定公积金;③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任意公积金;④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或股利;⑤未分配利润。

6.下列属于营业外收入的是()。

正确答案:A A、固定资产盘盈 B、营业利润 C、劳务作业收入 D、技术转让利润

解析: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7.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主要有:①弥补公司以前亏损;②提取法定公积金;③提取任意公积金;④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下列排序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解析:按照《公司法》,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为:①弥补公司以前亏损;②提取法定公积金;③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任意公积金;④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或股利;⑤未分配利润。

8.营业利润的计算中不包括()。

正确答案:D A、营业收入 B、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C、投资收益 D、营业外收入

解析: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是计算利润总额的项目。

9.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

正确答案:C A、10% B、20% C、25% D、30% 解析: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10.下列不属于法定公积金的专门用途的是()。

正确答案:D A、弥补亏损 B、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C、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D、分配股利

解析:法定公积金的用途包括:①弥补亏损;②扩大公司生产经营;③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11.某企业的当期营业利润为4000万元,营业收入1000万元,营业外收入80万元,营业外支出9万元,财务费用3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所得税按30%,则净利润为()万元。正确答案:C A、3549.7 B、3565.8 C、2849.7 D、2133.6 解析:该题营业收入、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为干扰项,分2步计算: ①先求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4000+80-9=4071;②求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4071×(1-30%)=2849.7。

1.下列属于企业营业外收入的是()。正确答案:ABE A、固定资产盘盈 B、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 C、销售商品收入 D、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E、罚款净收入

解析: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篇2:所得税费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在总结近年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务总局重新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税务总局报告。

篇3:新所得税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一、关于所得税核算

财务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般会计原则, 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 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 确定纳税人应交纳的税额。从所得税角度考虑, 主要确定企业的应税所得, 以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因此, 按照财务会计方法计算的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结果不一定相同。

二、原制度关于所得税核算的规定

在新所得税准则颁布之前, 所得税核算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其特点是, 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 或在本期递减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 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资产。纳税影响会计法, 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影响金额, 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所得税被视为一项费用, 并应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内, 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 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 (-转回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借项) 。在税率变动情况下, 如果采用递延法, 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采用债务法, 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所得×适用税率+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新准则下关于所得税核算的规定

新所得税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 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新准则核算所得税的核心报表由利润表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 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通常情况下, 资产在初始确认时, 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 但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 可能造成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 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 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但是, 某些情况下, 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即为暂时性差异。有可能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不同。二是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和摊销年限的不同。三是自创无形资产摊销成本的不同。四是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的不同。五是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等相关项目的确认和计量的不同。六是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不同。七是或有事项所形成的非实现负债的不同。八是某些预收、应付款等, 在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上产生的不同。

暂时性差异是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当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税所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在未来期间转回时, 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所以在产生当期应当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当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所得税。所以在产生期间应当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除上述情况外, 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也可产生暂时性差异 (如:筹建费用) 和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确认了暂时性差异后, 就可以进行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 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其中:当期所得税=[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适用的税率;递延所得税= (期末递延资产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适用的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适用的税率。

四、综合举例

公司2009年1月设立,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 适用所得税税率25%。公司2009年利润总额6 000万元, 当年发生交易或事项, 会计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项目如下:

(1) 2009年12月31日,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 500万元, 计提了200万元坏账准备, 税法规定, 企业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

(2) 公司承诺销售的A产品五年免费售后服务。2009年销售A产品预计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费用300万元, 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 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当年没有发生。

(3) 2009年12月31日, 公司Y产品账面余额为4 000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500万元, 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规定, 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4) 2009年以1 000万元取得国债投资,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确认利息收入80万元, 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 该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 税法规定, 国债利息收入免税。

(5) 2009年7月, 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为1 2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基金公允价值1 600万元, 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 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 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6) 甲公司于2009年l2月20日收到一笔预付款, 金额600万元, 因不符合收人确认条件, 作为预收账款核算, 按照税法规定, 该款项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税所得税计算交纳所得税。

假定预计未来期间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司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列账。计算结果如下:

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6 000+187.5+300+500-80-400+600=7 107.5 (万元)

应交所得税=7 107.5×25%=1 776.88 (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187.5+300+500+600) ×25%=396.88 (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 (万元) ;所得税费用=1 776.88+100-396.88=1 480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1 480

递延所得税资产396.88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 776.88

递延所得税负债100

摘要:财政部发布新准则后, 所得税核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原来的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转变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在核算中要确认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最终倒扎出本期的所得税费用。

关键词:所得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费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篇4:所得税费用会计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 所得税费用    会计教学    教学案例

一、既温故,又温新

在教学中我先复习利润总额的形成,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然后从案例中引出教材中两个新名词: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案例1:(1)企业销售产品,货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款以收到;(2)收到国库券利息收入10000元;(3)用银行存款支付税收滞纳金2000元;(4)月末结转已销产品的生产产品20000元;(5)企业有一台机器原始价值50000元,直线法提折旧,会计5年,税法8年。要求:(1)计算利润总额(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3)指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通过案例1的教学使学生很自然地寻找到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这两个名词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二、专题剖析,奠定基础

我针对时间性差异这个专题利用案例2进行了分析(即时间性差异的发生和转回的核算)。

案例2:某企业在2003年末以银行存款150000元购入管理用甲设备,并投入使用。直线法提折旧,会计5年,税法3年,假设每年计提折旧前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做各年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通过案例2的教学演练,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时间性差异的发生与转回的计算和核算,并对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借: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贷:递延税款)》有初步认识和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本章重点和难点奠定基础。

三、难点细分,逐一攻破

时间性性差异(又叫暂时性差异)又分为未来应纳税差异和未来可抵扣差异,这是一个非常难理解的两个新名词,我又通过案例3和案例4的教学演练将这两个名词挖掘出来并进行透彻分析。

案例3:某公司年初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年末公允价值为860万元。

会计核算:购买时: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800万元,期末计量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万元,会计账面价值860万元,年末资产负债表列示:交易性金融资产    860万元。税法核算:购买时: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800万元,因为税法不承认这一笔涨价收入60万元,所以期末计量时:交易性金融资产仍是800万元。年末资产负债表列示;交易性金融资产    800万元。这样,在资产负债表中会计账面价值860万元大于计税基础800万元,产生了未来应纳税差异60万元。分析;这属于会计现在多记收入60万元,多记利润60万元,多计算所得税费用15万元。

案例4:某公司年初支付800万元取得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年末公允价值780万元。

会计核算:购买时: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800万元,期末计量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万元,会计账面价值780万元,年末资产负债表列示:交易性金融资产    780万元税法核算:购买时: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800万元,因为税法不承认这一笔跌价费用20万元,所以期末计量时:交易性金融资产仍是800万元。年末资产负债表列示:交易性金融资产800万元,这样,在资产负债表中会计账面价值780万元小于计税基础800万元,产生了未来可抵扣差异20万元。分析;这属于会计现在多记费用20万元,少记利润20万元,少计算所得税费用5万元。

通过案例3和案例4的教学将本章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这一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将这两个名词解释得清楚明白,也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同时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定义很形象地表现出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综合演练,高度概括

案例5:某企业年末实现利润总额50万元,本年发生如下涉税业务:(1)收到国库券利息收入10万元;(2)用银行存款支付税收滞纳金5万元;(3)有一台机器,原始价值20万元,直线法提折旧,会计4年,税法5年;(4)年初购买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成本22万元,年末公允价值25万元,要求:(1)指出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未来可抵扣差异,未来应纳税差异);(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

通过案例5的教学将本章所有的定义和名词,做题的思路和程序都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使得学生对本章的教学内容,本章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一目了然。并对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有更深层的认识并做到举一反三,案例5的教学对演练本章所有习题都有一个引领和示范作用。

篇5:所得税费用

因此,企业收到银行存款利息无需考虑纳税问题,在会计处理上冲减财务费用即可。由于财务费用的冲减,使利润总额增加,相应应交企业所得税增加。所以,无需考虑存款利息收入的涉税问题。

另外,不存在企业等单位的存款利息收入由银行代扣代缴税款的情况。只有在以个人名义开立银行存款帐户时,个人取得的利息收入,由支付利息的银行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

农业企业的正常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免、减征企业所得税的范围。因此,农业企业取得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应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计缴企业所得税。

问:免所得税的农业企业的利息收入是否免税?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规定: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五)利息收入; 第二十七条 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7年第512号)规定:第六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第十八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五)项所称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第八十六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

(一)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3.中药材的种植;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5.牲畜、家禽的饲养;6.林产品的采集;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8.远洋捕捞。

篇6:所得税费用

2010-12-02 14:45:17 来源:友商网 作者:iyouyou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财务主管之费用自查方法1.费用界限划分不清的检查(1)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的界限划分不清

①重点审查人工费、材料费相关账簿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等明细账,审验原始发票、出库、入库单据等,实地检查原材料的使用对象,审查计入费用科目的核算是否正确。检查有无将购入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专项物资的运杂费、包装费,计入费用;核实有无将购入的固定资产采用分次付款、分次开票计入材料账,或以零部件名义把固定资产化整为零,作为低值易耗品、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入账,于领用时一次或分次计入期间费用。

②检查“财务费用”明细账借方发生额及其会计凭证,并将“长期借款”账户贷方发生额与“在建工程”账户借方发生额及相关贷款合同相互核对,核实有无将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前或建造期在12个月以上,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检查列入财务费用的资本利息支出是否真实、合理。(2)一项支出在成本和费用中重复列支的检查

首先审阅纳税人相关的会计凭证、账簿,成本、费用账户中有无相同和相近金额的支出;其次检查记账原始凭证,重点是总、分支机构的费用扣除问题,审核原始凭证有无将发票复印件入账等,确认是否存在重复列支费用的问题。

(3)有扣除标准和无扣除标准费用的界限划分不清的检查

结合运用抽查法、全查法,检查大额费用的原始凭证,对不符合营业常规的费用支出,到相关单位调查取证,确定业务发生的真实性,核实是否存在虚列费用,或有扣除标准和无扣除标准费用混淆列支的问题。

2、管理费用的检查(1)招待费用的检查

①对支出的业务招待费用,审核“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明细账和列入其他费用账户中的招待费发生额,查实招待费核算的明细账户,进一步落实纳税申报时归集是否完整、正确,是否存在少归集招待费的问题。②对支出的大额会议费、差旅费,核查相应原始凭证,对开票为酒店、餐馆、旅行社等单位的应作为检查重点,可到开票单位检查收入日报表、POS消费记录及现金日记账等资料,核实企业是否存在以其他支出名义列支招待费用的问题。

③审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和纳税申报表,核实全年销售收入,依据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限额,然后按规定比例计算招待费扣除额,与查实的招待费金额相对比,计算纳税调整额。(2)技术开发费用的检查

审查技术开发项目开发计划(立项书)和开发费预算,核实技术研发专门机构编制**和专业人员名单;到生产部门和工艺部门核定是否存在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行为;着重检查研发费用、财务核算的账证是否健全,研究开发费用支出范围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有无虚计或多计加计扣除金额的问题。

(3)专项基金的检查

对提取专项基金的企业,调查询问企业有关人员,掌握企业的生产特点,查阅提取专项基金的批准文件,核实企业是否存在超比例、超范围计提和列支问题;跟踪检查提取的专项基金使用情况,查清是否存在擅自改变用途等问题,对于改变用途的专项基金,不得扣除。

(4)企业之间支付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业务的检查

检查“管理费用” 等明细账,询问业务人员,落实是否存在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的业务,核实是否进行纳税调整。对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还应该检查是否存在擅自扩大计提比例,有无人为调整营业机构之间利润的问题。

3、销售费用的检查(1)广告宣传费的检查 审查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原始凭据,确认支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检查有无将不允许税前列支的费用,借用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名义税前扣除。审查广告合同载明的金额与期限,掌握企业广告费用的计量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将预支的以后年度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提前申报扣除。(2)专设销售机构的检查

通过检查“销售费用-专设销售机构经费”明细账及其有关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运用外调法审核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经费及经营情况的真实性,记载经营业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核实有无将应计入生产成本等不属于专设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等计入销售费用开支的;有无虚列销售人员提成工资的;有无不按规定计提折旧费和低值易耗品摊销,多列支销售费用的;有无虚报冒领加大差旅费、办公费和修理费开支,多计入销售费用的问题。(3)运输费、装卸费等销售费用的检查

检查“销售费用”明细账,对发生的大额运费,要调取销售合同以及销售价格、货款结算等方面资料进行核对,并询问销售、仓库管理等人员,确定真实的销售过程和结算情况,是否存在舍近求远、加大运输费用等问题。结合其他运输企业的运费、装卸费收取情况,审查运费、装卸费支出的原始凭证和运费、装卸费支出的价格确定方式,核实是否利用虚假业务增加费用。

4.财务费用的检查

(1)运用核查法检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账户,结合每笔贷款的金额、利率、用途、贷款期限和利息支付方式,查清每笔借款资金的流向,核实有无转给其他单位使用并为其负担利息的情况。

(2)检查“财务费用”明细账记录与有关凭证,并与所得税申报资料核对,核实有将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利率以上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对超过规定列支的利息支出,是否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作了调整。

(3)对关联方企业间利息支出的检查,第一,审查企业成立章程等,核实企业资金来源、购销渠道,确定企业间是否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是否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控制;是否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以此确认双方企业是否构成关联关系。第二,检查签定的借款合同,明确关联企业投资的性质。第三,检查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是否超过规定标准,不超过标准的借款利率是否超过金融机构同类、同期利率。

(4)检查“财务费用”账户,核实企业核算汇兑损益的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汇率使用是否正确,是否按照月度、季度或年度最后一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结合对资产税务处理的检查,核查汇兑损益是否计入资本性资产价值。

篇7: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部分费用比例

1、企业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准予扣除。

2、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部分准予扣除。

3、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60%扣除,且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0.5%。

4、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部分准予扣除。且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扣除。

篇8:浅谈所得税费用的简化计算

当前,人们计算所得税费用主要依据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即: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即: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暂时性差异±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用公式表示即为: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如:甲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总额为110 000元,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 0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 000元,则该企业2008年度的所得税费用为多少?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首先应该计算当期所得税。即: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110 000-20 000+10 000)×25%=25 000(元)

从而计算出当期所得税为25 000元。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递延所得税。用公式表示即为: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以,递延所得税=20 000×25%-10 000×25%=2 500(元)

有了当期所得税25 000元及递延所得税2 500元,我们就能计算出所得税费用为27 500元。

二、直接计算法

现在从三个方面谈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即直接计算法。

通常情况下,企业只发生暂时性差异,并且所得税税率不发生改变。那么,该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就等于利润总额与所得税税率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用上面公式,我们很容易就能计算出上例中甲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即: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110 000×25%=27 500(元)

有些情况下,企业不但存在暂时性差异,而且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这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需要做一下调整。用公式表示为: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

又如:乙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所得税税率为25%。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总额为110 000元,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 0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 000元;并且乙企业在2008年发生国债利息收入800元,罚款支出400元。乙企业2008年度所得税费用是多少?

用一般方法,我们先要计算当期所得税。即: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110 000-20 000+10 000-800+400)×25%=24 900(元)

然后计算递延所得税。即: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20 000×25%-10 000×25%=2 500(元)

最后计算所得税费用。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24 900+2 500=27 400(元)

如果采用简化方法,我们可直接计算出乙企业2008年度所得税费用。即: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110 000-800+400)×25%=27 400(元)

某些情况下,企业还存在所得税税率变动的情况。

再如,丙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2007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累计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 000元。2008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 000元,本年实现利润总额200 000元。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的所得税费用。

如果用一般方法,我们不但要计算当期所得税,还得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过程如下: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200 000-20 000)×25%=45 000(元)

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累计暂时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税率-原所得税税率)=10 000×(25%-33%)=-1 800(元)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20 000×25%+(-1 800)=3 200(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45 000+3 200=48 200(元)

然而,我们如果用简化方法,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计算丙企业2008年所得税费用。即:所得税费用=200 000×25%+10 000×(25%-33%)=48 200(元)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概括出所得税费用的简化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法。用公式表示即为: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调整的递延所得税

调整的递延所得税,是指因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代表的是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于未来期间转回时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金额的减少或增加的情况。适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应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

例如:A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2007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累计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 0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 000元。2008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 000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 000元,并且在2008年产生国债利息收入800元,罚款支出400元,本年实现利润总额400 000元。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的所得税费用。

对于这样的例题,如果用通常的计算方法,我们不仅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还要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由于税率变动而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金额。因此,计算起来很麻烦。

不过,用直接计算法就比较简单。即: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调整的递延所得税=(400 000-800+400)×25%+(20 000-10 000)×(25%-33%)=98 100(元)

所以,A企业2008年度的所得税费用是98 100元。

篇9:所得税费用

因此,在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首先掌握“暂时性差异”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后计量“所得税费用”。

一、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此外,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会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根据暂时性差额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稅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1:某公司2006年末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1000万元,会计上按直线法已提折旧为2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800万元,即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800万元;税法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应计提折旧额为250万元,即固定资产将来可抵扣的金额(计税基础)为750万元(1000-250)。因此,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0万元与计税基础750万元的差额,形成暂时性差异为50万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现将资产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比较如下:

例2:某公司2006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账面价值为90万元;存货在出售时按历史成本可以抵税1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因此,存货账面价值90万元与计税基础100万元的差额,形成暂时性差异为10万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现将资产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比较如下: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企业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能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应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减少所得税费用。在估计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除正常生产经营所得外,还应考虑将于未来期间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导致的应税金额等因素。

例3:某公司2006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账面价值为9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万元。假设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能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应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0×33%=3.3(万元)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除明确规定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计入所得税费用。

例4:某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2006年末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220万元,其中原始投资成本为200万元,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20万元,没有计提减值准备。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为22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为200万元之间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20×33%=6.6(万元)

三、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计量

1.当期所得税的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假定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未发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和事项)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确认的当期所得税和所得税负债为33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的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对于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分别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企业经营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应税所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以及在不同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不存在差别。某些情况下,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时,应注意:

(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

(2)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3)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四、 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企业在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组成。但应注意: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核算有三个步骤:

1.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所得税率

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

①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②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3.计算所得税费用。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5、某股份有限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33%。2006年度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资料如下: 2006年度实现税前会计利润110万元。2006年11月,公司购入交易性证券,入账价值为40万元;年末按公允价值计价为55万元。按照税法规定,成本在持有期间保持不变。2006年12月末,公司将应计产品保修成本5万元确认为一项负债,按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可以在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抵扣。假设2006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为0。除上述事项外,公司不存在其他与所得税计算缴纳相关的事项,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而且以后年度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2006年应交所得税、确认200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2006年所得税费用如下:

(1)计算应交所得税

本年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110— 交易性证券收益15 +预计保修费用5)×33%=33(万元)

(2)确认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①交易性证券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5×33%=4.95(万元)

②预计负债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5×33%=1.65(万元)

(3)计算所得税费用

2006年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33+(4.95 —0)—(1.65—0)=36.3 (万元)

上一篇:毕业典礼感言精选与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发言下一篇:班训班级押韵励志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