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宝宝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2024-05-04

一般宝宝母乳喂养多久最好(精选5篇)

篇1:一般宝宝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当自己的宝宝选择母乳喂养的时候,那么也会考虑到一般宝宝母乳喂养多久最好,下面的内容就给很多的家长,详细做了具体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的家长,可以全面地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才能知道一岁宝宝母乳喂养多久效果最好。

【选择好断奶时间】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后哺乳时间,将断奶安排在8个月―1岁半都是合理的。建议哺乳期至少应达到8个月。

【选对季节】选择天气不太炎热的季节,如春天或秋天进行断奶。既可减少宝宝因胃肠功能不健全和天气炎热而出现消化不良,又可避免妈妈天热时胀奶的痛苦。

【断奶必须循序渐进】如:原来一天喂8顿,过3个月后可以一天只喂6顿或4顿,到9―10个月时,减少为一天喂3顿,其间,再适当添加辅食。这样有利于乳房慢慢恢复,防止乳房下垂或乳管堵塞。

【适时的母婴隔离】经过哺乳期,宝宝与妈妈的联系非常紧密,平时已经形成了吃奶的条件反射,即一到时间就会要求吃奶。如果想顺利断奶,妈妈最好在喂奶的时间与宝宝暂时分开,并且,坚持三四个晚上分开睡觉,这样有利于宝宝适应断奶的过程。

【改变饮食状态】倘若妈妈过去是一天三餐都进食水、汤,这时就要有意识地控制进水量。适当减少主食、水果等的摄入量,少喝鱼汤、肉汤、鸡汤等高蛋白食物,少喝粥。以减少造奶原料,减轻断奶后的泌乳量,促进乳房恢复。

一岁宝宝母乳喂养多久最好,以上的内容就具体做了介绍,所以对于选择母乳喂养的家庭,在了解了以上的内容后,在平时为了能尽快的给孩子断奶,那么一定要循环渐进,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尽快的通过断掉母乳,不会出现副作用。

篇2:一般宝宝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婴儿6个月前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到2岁或更长时间内,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要补充其他食物。

给宝宝断奶最好在8个月到1岁以后。如果宝宝在吃母乳的同时,添加了辅食,并且接受辅食情况良好,也可以推迟断奶。当然,坚持到自然离乳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宝宝身体状况较差或生病时,尤其有过敏体质或肠道有问题的宝宝,建议妈妈哺乳至1岁以上,这样有利于宝宝身体恢复。

一般情况下,如果妈妈选择在8个月的时候给宝宝完全断奶,那么可以从6个月开始,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并以辅食等代替。另外还要注意断奶的季节,妈妈最好选择春秋两季,这时候气温不高不低,比较适合给宝宝断奶,宝宝也容易适应。

职场妈妈的母乳喂养时间:现在我国最新产假规定为98天,这意味着很多新妈妈在哺乳期内就得去上班。对于职场妈妈来说,哺乳宝宝到1岁左右是最好的。职场妈妈可以在上班前,用手或吸奶器将乳汁挤至消毒过的奶瓶中,然后存入冰箱。当宝宝肚子饿,需要吃奶的时候,家人就可以帮忙把母乳用热水慢慢温热,然后给宝宝吃。另外,冷藏过的母乳一旦加温后,即使没有喂食,也不能再冷藏,必须丢弃,不要舍不得。因为吃下这些反复加温的母乳,会对宝宝身体不好。

其实继续母乳喂养也是一种让职场妈妈和宝宝保持亲密关系的好方法,弥补妈妈没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职场妈妈要注意母乳喂养的时间,不要因为上班的关系就过早给宝宝断奶。

母乳喂养多久添加辅食

纯母乳喂养的妈妈,最好给宝宝母乳喂养到6个月后再开始添加辅食。因为母乳可以满足宝宝前6个月的全部营养包括水,6个月以后随着宝宝的长高长大,需要的营养更多,所以从6个月以后就要添加辅食了。

辅食的添加要循序渐进,先从水(菜水,水果水)再到泥糊状(米粉、香蕉泥、白薯泥、土豆泥、南瓜泥、肝泥、鱼泥等),然后到稀粥、烂饭、煮烂的面条,慢慢过渡到正常的饭,大概要到1岁半左右。

注意1岁以内的宝宝少盐少糖饮食,因为娇嫩的肾脏和肝脏负担不了过咸过甜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要给宝宝吃太多,开始每次一小口慢慢加量,鸡蛋白容易过敏,最好等到宝宝一岁以后再给他吃全蛋。

母乳喂养多久加奶粉

有些妈妈很好奇,母乳喂养多久加奶粉才好?其实如果只要妈妈母乳充足,宝宝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后,就可以逐步添加辅食,不用添加奶粉也可以的。但如果妈妈母乳不足,也可以给宝宝添加配方奶粉。

母乳不足的妈妈,需要部分补充配方奶粉喂养时,可以采用下面这两种方法:

方法1:补授喂养妈妈每次喂奶时,先给宝宝喂自己的母乳,有多少吃多少,然后再喂配方奶粉,补充宝宝不足部分。

方法2:代授喂养妈妈在喂奶时,采取母乳与配方奶粉交替喂养的方法,也就是说这一次完全用母乳喂宝宝,下一次完全用配方奶粉来代替。

需要注意的是:

1、以上两种喂养方法妈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但以补授法较优。

篇3:特殊宝宝的母乳喂养

经常溢奶、吐奶

溢奶、吐奶多发生在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身上,这与宝宝的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关系密切:小宝宝的胃比较浅,并且食道下1/3的环状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在喂食后,因为胃部胀大产生压力,括约肌的收缩强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回流,所以宝宝往往会出现吐奶、溢奶的现象。溢奶、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

如果宝宝吐奶量比较多,甚至呈喷射状,吐的奶有酸臭味或混有黄绿色胆汁,甚至吐出咖啡色液,或同时伴有食欲不佳、腹胀、发热,排便异常、黄疸加深,以及吐奶后出现气急、呛咳、青紫、使劲啼哭等异常情况,这很可能就不是正常的吐奶了,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医。

应对方法

正确喂奶 避免平躺着给宝宝喂奶,最好抱起宝宝,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哺乳的过程中不要喂得太快,中间可让宝宝休息片刻;如果是因为吃奶过多引起的溢奶、吐奶,就要减少喂奶量,并延长喂奶时间。

喂奶后拍嗝 每次喂完奶后,可让宝宝趴在妈妈肩上,用手轻拍宝宝背部,直至其打嗝。也可以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上,用手托住宝宝下巴,再轻拍其后背。如果宝宝打不出嗝,可以将他竖着抱起来,或者给他垫高后背,使上身保持倾斜,过30分钟左右再让他平躺。

喂奶前后有禁忌 按摩、抚触、洗澡、换尿布等都要在喂奶前进行,以防喂奶后过多翻动引起宝宝溢奶、吐奶。不要在宝宝过饿或大哭后喂奶。在喂奶之后,不要让宝宝太兴奋,别急着逗宝宝玩或者大笑,抱起和放下宝宝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也不要随意摇动宝宝。

鹅口疮来捣乱

鹅口疮又叫雪口,多见于1岁以内的小宝宝,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检查可发现宝宝舌头或口腔上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感,吃奶会很痛苦,因此,宝宝常会拒食。

如果发现宝宝有鹅口疮,应及时带其看医生,以尽早开始治疗。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但也易复发。关键在于持续、规律地用药,用足疗程,症状消失后,还需要再继续用药几天,以巩固疗效。如果间断用药或白色斑片刚消失就停药则容易使病情反复。

应对方法

坚持母乳喂养 鹅口疮一般不影响吃奶,但如果整个口腔都布满白斑,宝宝也可表现为不愿意吃奶,哭闹或烦躁。母乳中除了含有宝宝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还含有各种特殊的营养成分、细胞因子、免疫活性成分等,这些成分具有天然的帮助宝宝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帮助宝宝早日康复。

哺乳前要进行清洁 为了避免传染,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应先洗手,清洁乳头。但不建议使用香皂等洗浴物品来对乳头进行清洁,用清水擦拭后就可以让宝宝吃奶了;宝宝吃奶后用水漱口进行清洁。

哺乳后涂抹药物 喂母乳的妈妈要注意乳房局部的卫生,喂养宝宝后保持乳房及乳头干燥,并且要每天清洗内衣。另外,母乳喂养的妈妈还可以在乳头上涂抹些药物,以避免真菌在母亲和宝宝之间反复传播。

唇腭裂宝宝的烦恼

唇腭裂就是俗称的“兔唇”,是一种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而且严重的还会造成吮奶困难。这是因为,唇裂宝宝的上唇口轮匝肌发育畸形,不连续,宝宝的吸吮能力相对会差一点,吃奶时容易疲劳。但由于他们的口腔与鼻腔并不相通,这样吸吮时口腔内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负压,只要妈妈有信心一些,耐心一些,其实并不会影响宝宝吃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喂奶过程中发现奶水从鼻孔流出来,就说明给宝宝喂奶的速度过快,需要立刻调整喂奶速度;如果宝宝鼻孔里奶水流出的量很多,则需要暂停喂奶,再用棉签将鼻孔中的奶水擦干净;如果喂奶时发生呛咳,不要惊慌,马上把宝宝的头朝下,轻轻拍背,这样奶水就不会流入呼吸道了。

应对方法

注意哺乳姿势 如果采用母乳喂养,要特别注意喂奶的姿势。应采取头高脚低的方式,把宝宝斜抱至与地面成45度角,以免奶水流入鼻腔或者呼吸道。

少量多次 由于唇裂宝宝吸吮能力较差,因此,每次喂奶时间不要过长,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喂养。每次的奶量不要过多,以60~80毫升为宜。如果宝宝吃奶时出现呼吸急促,或面色潮红、脑门出汗的现象,就表明宝宝已经吃累了,应及时停止喂奶。

使用专用奶嘴 现在市场上有专门针对唇腭裂宝宝设计的专用奶嘴。其特殊的样式可以帮助这类宝宝顺利地用奶瓶喝奶。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用吸奶器将奶水吸出来,然后用专用的奶嘴来喂食宝宝。

遭遇母乳性黄疸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目前已达20%~30%。如果发现宝宝的黄疸明明已经消退了,可又再次出现,或宝宝出生后10天左右皮肤开始发黄,说明宝宝遭遇了母乳性黄疸。如果停喂母乳3~5天后,宝宝的黄疸明显减轻,就能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了。

母乳性黄疸有喂养不足史,或妈妈母乳不足,因饥饿而导致宝宝黄疸加重。因此,为了减少母乳性黄疸,建议母乳喂养的妈妈尽早开奶,尽量让宝宝多吸吮,增加奶量。

应对方法

继续母乳喂养 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现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轻轻给宝宝按摩腹部以增加肠蠕动,多晒太阳,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暂停母乳喂养 如果母乳性黄疸比较严重,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几日,以配方奶粉替代,经过观察,如黄疸明显下降,仍可再次进行母乳喂养。

舌系带短要不要切?

舌系带过短指的是连接舌头和嘴底部的膜(就是舌系带)要比正常的短。一般来说,舌系带短的宝宝,在牙齿萌出之前,往往舌头活动受限,不够灵活,不能伸出;严重的情况,会因舌系带过短,舌头紧紧贴在口底,几乎不能活动。于是,有些宝宝吃母乳时就会遇到问题,因为他们不能用舌头按压妈妈的乳头和乳晕,每次吃奶需要的时间都很长,而且频繁地要吃奶,同时容易疲劳,经常咬或者啃乳头,导致喂奶时妈妈乳头很痛,裂开,甚至流血。

如果宝宝的舌系带短比较明显,比如紧紧贴在口底,不能伸出,不能活动,建议尽早手术。宝宝出生后头几周,舌系带还很薄,可以毫无痛苦地剪开,最多流几滴血,甚至有可能连血都不流,而且这样对以后发音等影响往往较小,甚至没有影响。

应对方法

进行压舌练习 通常舌系带过短的宝宝,吃母乳时会有些吃力。如果确认宝宝舌系带过短,可以在每次哺乳之前给宝宝进行“压舌练习”,方法比较简单:将洗干净的食指伸进宝宝的口腔,指甲朝下,让宝宝吸吮30秒,而后慢慢地将手指翻过来,指肚朝下向下压宝宝的舌头,同时慢慢地抽出手指。这样的练习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如果马上喂奶,宝宝的舌头就会平且外伸。

及早进行手术 如果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和哺乳技术不能缓解喂养困难,可能就需要口腔外科治疗了。剪舌系带是一个快速、无痛的小手术。舌系带过短的宝宝,舌系带被剪开之后,妈妈会立即发现喂奶舒服多了,效率也高了很多。有时候舌系带看上去很紧,但如果宝宝吃得很好,能得到充足的奶水,妈妈的乳头也不疼,那就没有必要剪开。到底要不要手术,需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篇4:如何健康母乳喂养宝宝

母乳喂养威胁宝宝健康的做法

1.有些年轻的妈妈觉得自己奶水量少,担心宝宝吃不饱长不壮,就想断掉母乳,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孩子,

母乳是四个月内的婴儿最适宜的食品,只要能喂饱1/2~1/3就不要断掉。母亲休息好了,母乳量可逐渐增多。

2.有些妈妈很教条,严格按书本上的要求每隔2~4个小时给宝宝喂一次奶。

国内外医学专家的最新观点是:按需哺乳。只要孩子想吃就喂,这样更适应孩子的生理需要。孩子多吸吮,可以使奶量越来越多。

3.乳汁是由食物经胃肠消化吸收而生成的,因此人们常常要求哺乳的妈妈多吃鸡鸭鱼肉、多喝汤,

资料

其实哺乳的母亲并不适宜食入油脂过大的食品,尤其是动物脂肪。否则会导致小儿消化不良性疾病,表现之一就是大便呈油性或有奶瓣。

4.长牙的宝宝总爱在吃奶时咬妈妈的奶头,痛苦的.妈妈开始就想:“是不是该给宝宝断奶了?”

小孩咬奶头是常见现象,若母乳充足,最好坚持到小儿一岁后再断乳。小儿是有记忆的,可通过制裁措施纠正他,如:堵鼻子,捏下颌,或干脆等他饿极了再喂他,不让他边吃边玩。当然了,还要检查一下宝宝是否患了口腔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哦!

5.妈妈生病了,急着要给小宝宝断乳。

应该视病情而定。比如:轻微的伤风感冒,根本不必中止喂奶,只要带上口罩,注意呼吸隔离就行。

急性乳腺炎属化脓性的或有皴裂的一定要断乳,非化脓性或只是单纯红肿的就不一定断乳。而且为了避免病后无乳,治疗期间可先将乳汁挤出,或者将挤出的乳汁煮沸消毒后再喂给宝宝吃。

篇5:特殊宝宝母乳喂养指南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是指孕37周以前出生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的新生儿,其中体重不足1500克的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很多早产儿同时也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生长迟缓、发育落后、感染性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都较正常足月儿高。合理喂养对于这类体弱宝宝来说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建议:首选母乳喂养

首选母乳,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母乳强化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应首选母乳喂养。但对于胎龄小于34周,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或有其他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宝宝,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母乳强化剂(将一定量的母乳强化剂按配制比例加入到吸出的母乳中再喂给宝宝)。

鼓励直接吸吮、按需哺乳。除少数吸吮能力差的宝宝需要在医院内采用胃管或肠内喂养外,大多数有条件母乳喂养的宝宝,应尽量鼓励直接吸吮、按需哺乳,喂养方法与足月儿基本相同。如受条件限制暂时不能直接哺乳,妈妈应及时吸出乳汁(分娩后6小时内开始吸乳,每天6~8次,每次10~15分钟),储存在消毒奶瓶或储奶袋中,再喂给宝宝。对于吸吮力较弱的宝宝,每次应先尝试直接哺乳,不足的部分再用小勺、小杯或早产儿特殊奶瓶奶嘴喂吸出的母乳。

没有条件母乳或母乳不足的宝宝可以使用专门的配方奶。对于没有条件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以及应给予而没有母乳强化剂的情况,可给予早产儿配方奶或在早产儿出院后将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以保证体重正常增长。对于胎龄小于34周、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体重增长满意的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宝宝,则可使用婴儿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母乳性黄疸宝宝

母乳性黄疸是发生在健康母乳喂养宝宝中的高胆红素血症表现,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主要是由于开奶晚、喂奶次数少或在吃奶前给宝宝喝了葡萄糖水,使得宝宝母乳摄入不足,同时肠蠕动减少、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相对较晚,胎粪排出延迟,体内的胆红素排泄不出去,致使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即表现为黄疸。早发型黄疸高峰常在出生后3~4天出现,如未及时诊治,可持续6~12周。

母乳喂养建议:勤喂奶,无特殊原因不要添加葡萄糖等液体

鼓励生后1小时内开始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按需哺乳。每天8~12次,每侧乳房的哺乳时间不受限制,夜间也要勤喂奶,无特殊情况不要给予葡萄糖水或其他液体。新生宝宝应保证每天小便8次以上,并尽早排出胎粪。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了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有关。黄疸常在出生后10天左右表现明显,可持续数周,出生后2~3个月才逐渐消退。黄疸为轻至中度,无其他异常情况,宝宝生长发育良好。如暂停母乳喂养2~3天,黄疸可明显减轻,再喂母乳后黄疸可有反复,但程度较原来减轻,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母乳喂养建议:可继续母乳监测胆红素变化,严重时可暂停母乳喂养可继续坚持母乳喂养,同时定期复查胆红素的变化。如为轻中度黄疸,可给予茵栀黄口服液等中药。如黄疸严重,可暂停喂母乳3天,待黄疸减轻后再继续母乳喂养。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持续较高的母乳性黄疸,可给予短期光疗,有助黄疸消退。

鹅口疮宝宝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是新生宝宝的常见病。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有白色乳凝块样附着物,初起为小点片状,继而可融合成乳白色膜状,不易拭去,可与残留的乳块区分。鹅口疮初期不会疼痛,也不影响进食,但如任其发展,宝宝可出现疼痛、哭闹、不愿吃奶等表现,严重的还可蔓延感染至咽喉、肠道等,出现呕吐、呛奶、吞咽困难、腹泻等症状。

母乳喂养建议:呵护宝宝患处的同时继续母乳喂养

可用2%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清洗口腔,局部用棉签蘸取10万单位/毫升的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擦患处,每天3~4次,连用至少7天。局部用药应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同时要继续母乳喂养。妈妈每次喂奶前要洗净双手,乳头可用清水擦洗,但不必用消毒湿巾擦拭。

如果宝宝因口腔疼痛或妈妈乳头也被感染而疼痛时,可将乳汁吸出来喂宝宝。

先天性唇腭裂宝宝

患有先天性唇裂与腭裂的宝宝,由于口腔无法密闭会造成吸吮力不足,咀嚼、吞咽、呼吸等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唇腭裂的宝宝会出现喂养困难,表现为喂奶后易呛奶、频繁打嗝,奶液可从鼻腔返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窒息。由于唇腭裂的宝宝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而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因此更应坚持母乳喂养,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母乳喂养建议:用不同方式保证唇腭裂宝宝的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唇腭裂的宝宝时,应尽量让宝宝的身体竖直一些,较大些的宝宝可垂直坐在妈妈的大腿上。

由于宝宝的吸吮力弱,妈妈可用手挤压乳房促使乳汁喷出。如为唇裂,妈妈可用手指压住唇裂处,以增加吸吮力。

由于宝宝吃奶困难,每次吃到的乳汁相对较少,可在哺乳后吸出剩余的乳汁,再用小勺、滴管或特殊奶瓶奶嘴喂给宝宝,以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

苯丙酮尿症宝宝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氨基酸代谢异常的遗传性疾病,患病的宝宝体内会产生大量神经毒性物质,可导致出现智力落后、癫痫、精神行为和情绪异常等表现。目前该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采取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果能在新生儿期就得到确诊并及时治疗,就可避免发生脑损伤,使患儿的智力达到正常水平。

母乳喂养建议:饮食治疗为主,随时调整母乳喂养的比例

确诊后应立即开始饮食治疗。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暂时中断喂母乳,而采用低苯丙氨酸的特殊配方粉喂养,以降低体内苯丙氨酸的浓度。在此期间,妈妈应按喂养频率吸出母乳,以维持正常的泌乳功能。

待血苯丙氨酸浓度达到正常水平时,再恢复部分母乳喂养,同时加低苯丙氨酸的配方粉,最好夜间喂母乳,白天吃特殊配方粉。要定期监测苯丙氨酸浓度,随时调整混合喂养母乳和配方粉的比例。

添加辅食后,仍要定期监测苯丙氨酸浓度,由专业人员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能量、蛋白质和苯丙氨酸耐受量,制定低苯丙氨酸食谱,并随时调整,以控制苯丙氨酸浓度在理想范围内。同时还应定期监测宝宝的体格和智能发育情况,给予科学的养育指导。

早产儿也要母乳喂养的2条科学证据

1.早产宝宝的妈妈所分泌的乳汁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特性更适合于早产宝宝的需求。

上一篇:太原市政府下一篇:年会员工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