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珠二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4-04-11

联珠二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联珠二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第二小学传染病防治培训记录

时间:2013年9月15日

地点:二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二年级全体师生

培训内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

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

传播途径: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临床表现: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部分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加重原有疾病。

预防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

1、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2、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做好隔离消毒。

2、标本按照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

(三)保护健康人群。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于锻炼、足够营养。

2、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至今丢进垃圾桶。

6、尽可能频繁开窗,增进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

7、如果戴口罩,必须正确使用和处理,以确保其效力,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口罩增加传播风险。

8、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时将猪肉烹制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9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篇2:联珠二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进一步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做好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加强学校传染病、常见病、地方病的预防和监控工作,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使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得到足够的保障。

二、目标和任务:

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预防、早治疗。

三、方法措施:

1、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及教室、宿舍卫生、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加强营养指导。

2、加强体育锻炼,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坚持晨检制度和每学期体质监测制度。

3、根据部颁课程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染

病、常见病、地方病的有关知识和预防要领。

4、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监控工作。坚持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治疗。

5、加强宣传力度。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专栏、壁报,召开家长会发放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传染病的有关预防知识。

6、坚持传染病的报告制度。配合医疗部门定期给学生体检,预防和接种。

四、组织领导:

篇3:联珠二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1 传染病在学校中流行的特点

1.1 易感性高

儿童少年由于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因而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容易感染致病。

1.2 人群集中接触密切

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可能把传染源带入学校。一个班大约有50余名学生集中在50m2的教室里,学习、生活、共进午餐。相互间接触密切,加之卫生设备、卫生制度不健全和卫生习惯不良等,使传染病极易发生和流行,甚至是暴发。

1.3 学校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季节特点

学校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肠道传染病在夏秋季多发。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寒暑假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走亲访友、旅游等活动增多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学校中传染病流行季节性高峰与传染病潜伏期长短有关,如流脑潜伏期较短,春节开学后很快出现流行高峰,而病毒性肝炎潜伏期较长,传播途径不像呼吸道传染病那样容易实现,故流行高峰出现较晚,一般在10~11月。

2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参照传染病一般的防治措施,并结合传染病在学校中发生流行的基本特点,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3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3.2 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加强教室、午休室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3.3 建立晨检制度

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工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学校或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4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若有发烧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3.5 预防接种

儿童应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疫情及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进行疫苗接种。

3.6 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3.7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教职工炊事员任职前的体检制度。

凡处在传染病隔离期或有症状的带菌者(如痢疾、传染性肝炎、结核病)和健康带菌者,必须在隔离期满或服药治疗后,经细菌培养阴性的并有医师证明才能上岗。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餐厅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的健康。

3.8 学生入学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入学后定期体检

班主任、科主任、校医要经常观察了解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校医,由校医根据病情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和报告工作。

总之,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及消灭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只要遵循规律,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搞好学校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摘要: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因此传染病极易在学生中发生和流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控制社会上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篇4:联珠二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关键词:湖北省各级各类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2-088-03

医院是传染病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或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等多方面职责。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医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2007年5~9月,湖北省开展了各级各类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此次检查工作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第一次有关传染病的重点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促进各级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与完善(检查结果见表1、表2、表3)。

1 卫生监督执法的依据及内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对照检查项目,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现场考察,检查全省17个市州各级各类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热呼吸道门诊是否启用、运行情况,肠道门诊启动及运行情况,传染病预检分诊,传染病人隔离治疗措施、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

2 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

2.1 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组织健全

本次检查三级医院34所,二级医院96所,一级医院137所。100%三级医院、99%二级医院、93.4%一级医院均成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并配备人员负责这项工作。100%三级医院、96.9%二级医院、83.9%一级医院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符合要求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监控部门或人员的三、二、一级医院的分别为93.9%、94%、83.2%。

2.2 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完善

100%三级医院、94%二级医院、85.4%一级医院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培训、自查、奖惩等制度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4%、85.4%。97%三级医院、90%二级医院、85.4%一级医院建立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交接登记制度。

2.3 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工作良好

疫情网络直报单位网络直报系统通畅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97%、99%、80.3%,执行首诊负责制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97%、95%、85.4%,使用疫情报告登记本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7%、83.4%,使用传染病报告卡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7.9%、83.2%,按要求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8%、75.2%。

2.4 医院消毒措施执行情况良好

有医疗器械、用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98%、89.8%,有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记录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100%、79.2%、86.9%,对消毒产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进行索证、验收、登记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97.1%、94%、84%。

2.5 预检分诊制度执行不到位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执行预检分诊制度的三、二、一级医院分别为88.2%、77.1%、60.6%。

2.6 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的三、二、一级医院符合要求率分别为85.3%、79.2%、69.3%。

2.7 一级医院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

建有集中处置单位地区交集中处置单位处理的符合要求率为58%,无集中处置单位地区按要求自行处置符合要求率为57.5%。

3 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建议

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基础薄弱,为推动医院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发展,要重视采取以下措施。

3.1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是一项专业面广、技术含量高、政策性强的公共卫生工作,要求卫生监督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知识和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作为卫生执法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卫生法规和执法程序。对监督员进行有针对性、分层次的系列性卫生专业技术培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卫生监督队伍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

3.2 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加大处罚力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而严格的监督执法管理是法律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传染病防治法》第68、69、70、71、72、73、74、77条分别对违法行为如何处罚作出了规定。为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惩治违法行为,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和尊严,塑造卫生监督执法崭新的社会形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二是加强对基层医院的监督。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感染控制管理机构和传染病专科门诊,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医护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卫生监督机构应树立服务意识,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对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督导,真正发挥卫生监督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3.3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

医疗废物是由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垃圾,不仅包含使用过的医疗卫生用品、手术残余物,还包括病人的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的特性是具有感染性、毒性或其它危害性。如果医疗废物处理不当,不但可以造成对水土、空气的污染,甚至可以导致人群传染病流行和暴发。因此,卫生监督机构应高度重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以免造成人为灾难。督促医院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培训,医疗废物应分类管理,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要如实记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S].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2003.

[5] 黄仙钟.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及存在问题初探[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12(4):305-307.

[6] 喻达,李翾,刘民.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及预备状态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89-91.

[7] 郭林春.论传染病防治中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7(1):37-39.

篇5: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2017

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聚集性暴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机构

长:秦特斌

领导成员:曾勤

唐祝辉

邹新杰

孙智英

彭乐昌 教师成员:其它行政人员、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二、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预防传染病,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可采用报告会、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栏、宣传画、录像等形式向师生及员工宣传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性。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传染病防治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如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学会保护自己、保护易感者。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疫情的报告工作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每个教职员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以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者延期报告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四、切实抓好晨午检工作

开展晨午检工作,可以使学校对疫情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疫情暴发。

在晨午检中发现有传染病者要立即通知家长,把孩子领回家中看病治疗,看好后过了传染期再返校上课。

学校要及时了解师生的出勤情况、健康情况,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患病、诊断、治疗等相关情况。

值日教师在清点人数时对缺勤的师生要了解详情,如实记录,若因病缺课的要详细记录。

班主任对于因病请假的学生一定要问清病症,详细记录在《市七小2012年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册》上。

五、消毒工作不容忽视

消毒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消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灭传染因素上的病原体和传播疾病的媒介昆虫。厨房要确保消毒碗柜的正常使用。小卖部每天要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和消毒。在病菌滋生带进行喷雾型消毒,让病菌无立生之地。

六、注重个人卫生和校园环境卫生

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班要对教室和清洁区每天进行打扫,确保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整洁、干净。

值日教师要对打扫的情况如实记录在《校务日志》上。对于不认真打扫或者不扫的班级,学校将通报批评并按相关制度追究责任。

各班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养成勤洗、勤剪、勤换的习惯和重整洁不重名牌、重舒适不重款式的穿着风格。

七、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

学校全体师生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流感”、“流脑”、“甲肝”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使孩子们能健康成长。

洋溪镇中心小学 2018年3月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1、学校卫生工作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每周开设一堂健康教育课或养成习惯课,排入课表,保质保量,上足40分钟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各班小报、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做好师生的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让师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班主任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传染病防治报告制度

1.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内发生传染病,教职员工为义务报告人,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2.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学校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

3.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4.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5.加强学生的晨午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6.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7.学校领导要及时下班级,收集未上课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病状况,对传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传染病防治晨检制度

1、晨检时间:每天在晨会课用5-10分钟完成学生的晨检,同时填写相关登记报告表。

2、晨检内容:由班主任和晨会课上课教师对早晨到校的每位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学校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同时要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领其到医院诊治。当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位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时,应当尽早报告学校疫情管理员。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学生因病请假,班主任要了解详细病因病症,如实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册》或《班主任工作手册》病假登记专页上。

2、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3、发现学生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

4、学校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5、对患传染病的学生因病隔离,必须到该传染病隔离期满为止,方可返校复课。

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为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入学新生(包括学期中转入及暂时借读的学生)实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一、查验方法

1、在新生入学报名时,学校在办理相关报名手续时,要求新生家长或监护人出示该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或有效接种证明。验证时根据接种证上的接种记录,认真逐项填写附表。如学生的《预防接种证》已遗失,应尽快到原来的预防接种单位根据其预防接种信息补办《预防接种证》。如果学生是外地来的,应出示原籍办理的《预防接种证》。

2、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证的儿童,将出具书面补种(补证)通知发放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通知并督促家长或监护人,带学生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或到原接种单位(发证单位)补证。在完成工作1周内将无证或未完成相关疫苗接种学生的名单向当地的接种单位进行报告。

3、儿童在完成补种(补证)后,将补发的接种证或补种完成的接种证交学校验证登记。对于不能及时补证或补种的学生,应督促学生家长尽快完成补证、补种。

4、在完成新生入学验证工作后,学校建立专门资料管理档案,存档备查。

二、查验原则

国家规定在16岁内应完成接种的疫苗共8种(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其中卡介苗接种1针,乙肝疫苗3针,脊髓灰质炎糖丸4次,百白破4针,百白破2针,麻疹疫苗2针,乙脑疫苗4针,流脑4针。

消毒隔离制度

1、设置保健室,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专用。

2、学生或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校。

3、对患者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所在班以及和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人进行免疫、隔离、观察。

5、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校。

6、教职工家中及学生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校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卫生清洁制度

一、学校卫生工作由专人负责管理,班级卫生由班主任负责并组织学生打扫。

二、学校卫生分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两部分,个人卫生由专人负责,责任到班、组、人的方法,专人督查落实,记载评比,通报公布。

三、学校表彰奖励卫生工作先进班、并将卫生成绩作为考核班级、学生的内容之一。

四、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

五、学校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六、全校划分卫生区,落实到班级和责任人,各班级要坚持每日清扫。

七、卫生检查由专人负责,采用每日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有值日教师进行每日检查,卫生主管人员组织抽查,抽查时间随机不定。

八、每日公布卫生检查情况,查出的问题由负责卫生检查的教师及时反馈给有关班级和责任人,督促整改。

九、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教师办公室、各功能室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十、对模范遵守和执行卫生制度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违反卫生制度的学生应予批评、教育。

十一、学校环境工作要求

1.教室和卫生区卫生工作要求:

(1)室内(包括走廊、功能室):地面无纸屑、果壳、痰迹和杂物;

课桌、凳按统一要求排放整齐,桌内无杂物垃圾;门窗和玻璃干净无污迹;墙壁无蛛网、积尘等污迹;日光灯管和吊扇干净无灰尘;清洁用具安放整齐;室内总体印象整洁有序。

(2)室外卫生区:地面整洁无纸屑、垃圾和枯枝烂叶,有垃圾应及时清扫;不得随地乱扔乱倒垃圾;楼梯保持清洁,栏杆定期擦洗;地面无积水,拖地时拖把应绞干,不得到处滴水。

2.个人卫生要求:

(1)、全校师生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被褥。

(2)、讲究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清洁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喝酒,饭后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不使用他人碗筷、茶杯、毛巾和牙刷。

(3)、注意保护眼睛,坚持用眼卫生,做到看书写字脊椎不弯曲,不躺着看书,不在强烈的阳光下或光线暗淡的地方学习,不在行驶的车船上或行走时看书,用眼时间不能过长,要保持眼保健操,看书时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三十公分的距离,要定期检查视力,要及时娇治眼病。

篇6:联珠二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今年的6月6日是第十一 届全国“爱眼日”,专家提醒广大群众科学护眼,给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视觉器官。研究表明,人们获取信息的85%要依靠眼睛。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眼病普查表明,当今我国主要致盲的眼病为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角膜病、眼外伤等。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成人高度近视并发症和老年人黄斑退变。

专家指出,这些眼病都是可防可治的。白内障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老年眼病。人工晶体植入、超声乳化等手术治疗可使之恢复视力;青光眼、眼底病、角膜病都是一些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但这些眼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避免失明的;眼外伤,重者可瞬间毁灭眼球丧失视力,轻者也可造成眼球不同程度的损害。认真加强眼睛的劳动保护,伤后及时抢救是避免眼外伤致盲的关键。近20年来,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低龄化的倾向。据统计,近视眼的患病率,小学生已达20%,初中生50%,高中生70%,大学生80%。而且不少发展成高度近视,其并发症如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影响视功能,有的终成低视或盲人。

研究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因此,自觉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如躺着看书、走路看报等等,讲究用眼卫生,不偏食,饮食多样化,是减少近视眼发病,降低近视度数的关键。

总之,爱护眼睛,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风湿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或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只有消除了各种致盲的因素,这样,每个人才可能“享有看见的权利”。珠江路小学 2009年6月

2010年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认真做好2010年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聚集性暴发,根据市县关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实际,特制定2010年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完善和重建工作制度,加强对师生传染病知识教育,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聚集性暴发,全面完成创卫目标任务。

二、具体工作任务

1、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网络。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落实专人抓传染病防治工作,要建立学校领导-校医-年级组-班主任-课任教师-宿舍管理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网络(3月底前完成)。

2、完善传染病防控各项工作制度。学校要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教育制度、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及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等,各项制度要装订成册和张贴上墙(3月底完成)。

3、抓好传染病知识教育。各学校要根据季节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传染病知识教育(每月开展一次,特殊时段可每周一次,教育内容要有专项记录,按月进行整理)。

4、坚持晨午检制度。学校要购置晨午检工作设备,要把晨午检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每天汇总全校晨午检工作情况,根据晨午检情况,做好疫情报告和记录工作(报告要注明报告人、接被告人、时间等要素)。报告和记录按月为单位进行整理存档。

5、定期开展卫生消毒工作。购买必备的消毒器材(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药剂等)。落实专人对学校的环境、建筑物每周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工作,在传染病流行期,要及时对患病学生(教师)所活动的场所进行疫源地消毒,并以公用教室和活动场所为重点在学校实施终末消毒。每次消毒要有过程及质量检查记录(消毒记录按月为单位质量存档)。

6、定期开展考核检查工作。县教体局将结合双创工作,组织人员对各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依据。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结合本单位实际,将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班、到人,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做到任务落实,工作到位。

2、认真梳理,健全档案。各学校要从组织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效果等方面认真梳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各种资料,并科学、规范,详实地做好档案整理工作,档案的整理工作县迎验前整理到位。

3、强化督查,确保实效。县教体局将定期对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处理和通报,对造成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聚集性暴发的学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2010年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切实抓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积极开展传染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抓好学校卫生工作。

3、大力开展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三、工作重点:

1.开学初,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及时清除校园内的卫生死角,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我校传播蔓延,并通过学校广播及宣传栏大力宣传,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方法,及时做好晨检工作,开展学生因病上报制度,一旦发现有发热症状,及时劝导学生去医院治疗,并及时上报上级领导。2.认真学习,提高卫生工作的认识

组织教师和学校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充分认识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学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才能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3.加强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全员管理的作用。

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实行校长亲自抓,全体教师一齐抓的管理模式,实行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度,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达标。

4.加强环境卫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响应号召,积极开展净化、美化学校环境活动。全面推进学校的整体卫生水平。努力创设整洁、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5.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教质量。

(1)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校报等宣传方式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卫生常识,懂得怎样去预防疾病,学会自我保。

(2)各班每月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一次卫生宣传,传授季节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6.加强防近工作,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

(1)大力开展新版眼睛保健操的学习,做到人人会,穴位准确。(2)注意授课卫生,严格做好视力检查和防近工作,严格控制近视率。7.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做好疾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发现传染病,马上严格进行隔离。平时做好详细记录,了解掌握学生生病情况,发现疫情随时上报,为了预防各种传染病流行,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坚持做好预防消毒工作。

8.继续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如龋齿、营养不良、贫血、沙眼、蛔虫等的宣传教育工作9.对有疾病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确诊并将资料返回学校,学校将结果通知体育教师,注意学生运动负荷,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10.做好学生计划免疫工作。

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广泛开展对手足口病、甲型N1H1型流感、近视、沙眼、龋齿、肠道蠕虫、肠道传染病、贫血、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麻疹、风疹、流感、乙肝、流脑等疫病的防治,加强对残疾体弱学生的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11.加强晨、午检制度,强化对学生因病缺课的统计检疫工作,以利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的动态观察,发现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学生出勤率。

四、具体要求: 环境卫生:

(一)教室内外卫生

1、教室及相应走廊地面保持整洁,无纸屑、无杂物。

2、教室及走廊墙壁上、窗台上无球印、鞋印、无积尘。

3、门窗保持无积尘,玻璃明亮干净。

4、课桌椅排放整齐,课桌上学习用品摆放有序。

5、讲台上保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无积尘。

6、黑板及时擦干净,粉笔槽内无积尘。

7、清洁工具排放在教室指定角落,排放整齐,保持干净

8、各班教室内及走廊墙上宣传字画表面无明显积尘,阳台栏杆及内侧表面无鞋印、球印、无积尘。

(二)包管区卫生

1、管理区内有甬道和操场的班级应全天整洁干净,无纸屑果壳及其他废弃物(雨天不例外)。

2、管理区内有花坛、草坪的班级,应保证花坛内无杂物,基本无杂草。

3、管理区内有走廊、楼梯等的班级,标准同教室要求。走廊包括墙面及宣传字画、阳台栏杆。楼梯包括台阶、扶手及楼梯墙面。

4、管理区内有宣传栏、橱窗必须每星期擦拭一遍,应保证其干净无灰尘。

(三)办公室以及各专用教室内外卫生:

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杂物。

2、墙壁、阳台、天花板、日光灯管、电脑台、饮水机、标语牌等无积尘。

3、门窗无积尘,玻璃明亮干净。

4、办公室内桌椅整齐,离开办公室时,办公桌上教师用品和学生的作业本摆放整齐。

5、物品柜上无积尘,无杂物。

6、卫生工具摆放有序,垃圾袋装化,并天天清理 学生个人卫生:

严格要求学生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学校定期组织检查;要求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要求学生穿戴整洁,关注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气质养成。着装:干净、整洁、朴素、得体。无污渍、油渍、汗渍、无破损和异味(包括红领巾颜色鲜艳、无破损、破旧及时更新)。眼保健操:

1.听准音乐,按时作操。2.坐姿端正,穴位准确。

五、学生营养卫生与食品卫生:

1.加强对学生饮食健康教育,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学生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加强用餐的卫生管理,严格把好进货渠道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体。

六、计划免疫:

做好计划免疫相关疫苗(百白破,水痘,脊灰,乙肝,麻疹,风疹)的补种工作。

中华小学小学

2010年3月

中华小学2009-2010学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做好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加强领导,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上报,责任到人。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处室负责人和分管人员为成员,负责全校师生的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明确职责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四、预防与监测预警

1.学校指定具体联系人,保持24 小时通信畅通。详细见下表。2.配合上级对学校的要求,学校将对全校组织多次甲型流感等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教育学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防护工作。

3.校园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指定物业负责人负责日常环境消毒工作。

4.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卫生死角,防范甲流和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与流行。

五、落实防范措施

1.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由学校负责人及时报告教育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疫情处置工作。

2.卫生部门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传染病病例,立即将相关信息通报患病学生所在学校,指导学校采取有关应急防控措施,并及时向教育部门、学校通报疫情变化。

3.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学生和家长主动做好日常健康观察,学校将严格把控学生入校关,每日全校通报学生情况。

六、疫情应急处置

1.学校一旦出现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第一时间向教育中心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落实防控措施,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报告的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及时组织疾病控制和临床治疗专家进行调查处置。

3.进行病例排查,开展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实施集中医学观察,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实行随访、报告制度。

4.坚持学校晨午检,加强学校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病例。

5.对教室、图书馆、专用教室等场所进行消毒。6.对重点和高危人群进行隔离观察或相应免疫接种。7.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根据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避免学校大型集会活动。

8.必要时报请上级部门,采取延期开学、停课等措施。9.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公布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情况和防控信息,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及时沟通,正确引导舆论。

七、明确责任与追究

按照教育中心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和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级其他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要求,本学年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按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分解实施。因工作落实不到位引发疫情蔓延的,严厉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二〇〇九年二月

中华小学2009-2010学年度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我校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大力防控甲型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现总结如下:

一、目标得以实现。

做好了2009-2010学年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了我校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加强领导,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上报,责任到人。

学校成立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处室负责人和分管人员为成员,负责全校师生的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明确职责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三、历练了我校的预防与监测预警系统

1.学校指定的具体联系人,保持24 小时通信畅通,无论是晚上,还是节假日,都做得很好。

2.配合上级对学校的要求,学校将对全校组织了多次甲型流感等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教育教师和学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防护工作。

3.校园严格控制了外来人员进入,指定物业负责人负责日常环境消毒工作。

4.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卫生死角,有效地防范了甲流和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与流行。

四、落实防范措施及时到位

1.经过这次历练练,使学校真正做到,一旦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学校负责人能够及时报告教育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各种疫情处置工作。

2.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学生和家长主动做好日常健康观察,学校将严格把控学生入校关,每日全校通报学生情况。

3.疫情应急处置及时到位,明确责任与追究

按照教育中心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和区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级其他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要求,本学年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按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分解实施。因工作落实不到位引发疫情蔓延的,严厉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五、各种制度落实到位。

1.疫情报告:我校目前未发现任何疑似甲流等传染病患者。2.晨检及上报情况:

各班能做到每日晨检,各班班主任都能做好缺课儿童病因追查工作。晨检结果能及时通过网络上报。上报最及时的是5年级;各班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到了卫生室,卫生室每日汇总后准时上报有关部门。

3.日常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每天早晚教室通风情况、消毒状况及时通报,督促师生树立起每日开窗的概念。我校每天1次用1:100的84消毒液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各班84消毒情况定期检查,按时通报。主要检查内容指标:

(1)下午大课间时各办公室、教室均要有合格浓度消毒液在干净水桶内;

(2)消毒桶标签完整,手套等消毒设施保管完善;(3)每日班级、各专用教室的消毒记录及时、完整。各年级防疫工作保持情况总结:各楼层卫生间能够及时开窗通风,学生用的肥皂放置方法得当(悬挂)。班级卫生年级较好,其它班级主要是保持的问题。我校要求每天下午一定要用84液拖地面。各班学生个人卫生情况总结:卫生部小干部每周抽查结果已经计入班级量化成绩中。

4.宣传教育情况:我校在学校和班级门口坚持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另外,我校已经按上级要求通过健康课和班会为全校师生上了传染病预防课。

总之,本学期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有效,既提高了我校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又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卫生室

篇7: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本着“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加强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保障系统

1、成立大营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吴斌(校长)

副组长:单明生 钟伟 夏文波 成 员:陈波 赵映斌 莫光红 曾亚林 黄俊 文继平唐承慧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准确掌握校区疫情动态,协调、指导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积极组织和协调全校力量,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进行紧急支援和处置。

2、分工负责

各部门在防治传染病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必须做到:①高度重视、加强领导;②落实措施,严加防范;③加强教育、正确引导;④掌握信息、及时报告。

3、加强舆论宣传

充分发挥卫生宣教栏、黑板报等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对师生员工进行阶段性、针对性的卫生防疫防病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二、疫情应急事件的认定

凡影响我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事件,主要指:校内人员;外来人员在我校内发生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均认定为疫情应急事件范围。应急事件由校防治传染病领导小组发布。

三、报告与响应

加强疫情报告,实行疫情专报制度,一旦发生疫情事件,各部门要以最快的速度向领导小组报告;我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领导小组在最短时间内设立临时现场指挥部,及时组织力量开展现场救治工作;紧急启动传染病医疗救治方案,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人员进行早期处理,包括必要的对症治疗、立即安置到隔离病房,并及时与指定医院取得联系,快速转送转诊,迅速控制疫情。

当本单位有来自疫区的人员时,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身体状况,遇有可疑情况应及时报告。校综合门诊部要做好有关病员的统计汇总工作。

四、预防措施

1、开展全校区爱国卫生活动,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按照爱卫会的工作计划,大力整治学生教室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清运垃圾污物;消除“四害”孳生地;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对办公室、图书室、教室、实验室等人群聚集的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和新鲜。对重点场所定期消毒,教室、厕所等每天至少消毒二次。尽量不启用空调。

3、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更要注意用自来水直接冲洗,少用脸盆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注意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勤晒衣服和被褥;经常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身体抵抗力。

4、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谢绝或推迟疫区人员来走亲、访友、学术交流等活动。

5、校综合门诊部要对就医场所每天用消毒水拖地,每晚对诊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开设专用隔离病房。

6、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加强对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播散。对来校人员实行健康状况检查登记制度。尽量避免外事活动,不邀请和接受外地的客人来访;校领导避免或减少到市校以外地区公事活动,确需外出的向市有关部门请示。

五、认真做好事件相关事宜的处置

1、要求密切接触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人员戴上口罩,医务人员必要时穿上隔离衣,认真做好对参加医疗救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2、根据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组织人员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对病人的分泌物及其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3、校综合门诊部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病员要进行回访工作,了解病情情况。

4、实行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对责任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对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者,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理。

5、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对在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

西乡中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学校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班主任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发现疫情要在1小时内上报管理中心。学校要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学校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组织领导,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教育管理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报告顺序:班主任(10分钟内)→校领导(30分钟内)组织排查→疫情报告人(1小时内)→教育管理中心(2小时内)→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3、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

西乡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教科局、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学校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的落实情况,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食堂、校园环境、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2、结合学科教学,充分利用板报、校园网、广播等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3、严格执行学生缺课登记及请假制度、学校传染病期间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4、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5、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菜。、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教育管理中心和上级组织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留样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1、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经常对学校食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对患有“五类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照规定验收,严禁向学生出售变质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存必须生熟分开;餐具必须采用高温消毒或药物消毒,并采取严格的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4)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厕所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做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厕所卫生、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和办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防治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的各类食品。

(4)认真组织师生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和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检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每天班主任统计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并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跟踪观察,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突发事件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医院感染爆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管理中心报告,并同时向镇防疫站报告,根据授权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高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丰都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

(一)传染病、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或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6)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相应处理。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县教委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物供应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管理中心并向县教委、卫生局、县防疫站、镇政府报告。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协助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样品。

5、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局、教委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医院接受治疗。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后勤处具体牵头负责日常防控工作,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校医,分管校长、总务处,相关人员要定期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

篇8:联珠二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抽取的沧州市运河区辖区内大中专院校4所,中学14所,小学34所,覆盖全区6个办事处及1乡1镇。

1.2 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结合沧州市运河区的实际情况,按小学、中学和大中专院校分类,随机抽取辖区52所学校为调查对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学校传染病管理组织和制度、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学校卫生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情况、卫生人员对传染病理论知识掌握程度4部分。

1.3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组成,调查前统一培训,统一评定标准。调查采取现场问卷的方法进行,数据录入采取双录入、双复核。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3.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沧州市运河区学校基本情况

沧州市运河区共有大中小学校257所,其中小学175所(68.09%)、中学71所(12.06%)、大中专院校11所(4.28%);在校生163 551人,小学65 328人(39.94%)、中学60 845人(37.20%)、大中专院校37 378人(22.85%);教职工11 308名,小学3 153名(27.88%),中学4 485名(39.66%)、大中专院校3 670(32.45%)。

2.2 学校传染病管理组织和制度

所调查的52所学校中23所学校设有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占44.2%;各学校均无制定2012年传染病防治计划。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制度基本健全的学校有35所,占67.3%;学校应当制定的相关制度有传染病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预防接种证检验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制度、传染病追查制度和消毒制度(上述7种制度制定5种及以上,就视为基本健全)。其中制定传染病追查制度的学校较少,仅2所,占3.8%。从制度健全情况看,大中专院校优于小学及中学 (χ2 =9.29,P<0.01)。见表1。

2.3 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

在所调查的52所学校中,疫情报告记录内容齐全的学校有20家,占38.5%;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记录齐全率分别为35.29%、50.00%和25.00%。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记录资料完整的学校有26家,占50.00%;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资料完整率均为 50.00%。进行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学校有26家,占50.00%;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健康教育率分别为50.00%、42.86%、75.00%。有晨午检记录的学校有39家占75.00%;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晨午检率分别为88.24%、64.29%和0。疫苗接种证查验记录资料完整的学校32家,占61.5%;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查验完整率分别为94.12%、0和0。对传染病患者隔离的学校有32家,占61.54%;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传染病患者隔离率分别为58.82%、78.57%和25.00%。见表2。

2.4 学校卫生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情况

此次调查的52所学校中,有15所学校设置卫生室,占28.8%,其中中学11所,大中专院校4所。有专职校医的学校11所,共有专职校医37名,其中有7所中学配置专职校医20名,4所大中专院校均有专职校医,共17名。但中学和大中专院校校医均不能达到按600∶1的标准配置。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学历的学校有12所,占23.08%;其中中学8所,大中专院校4所。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职称的学校有11所,占21.15%;其中中学7所,大中专院校4所。34所小学均未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配置医务室及校医,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由学校老师兼职。大中专院校设专门校医室、配置专职校医、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学历、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职称称等方面均优于中学及小学。见表3。

2.5 卫生人员对传染病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此次调查,52所学校共抽查疫情报告人员77名,其中小学34名、中学30名,大中专院校13名。发放答卷,现场收回,答卷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种类及数量、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水痘、菌疾、手足口病、结核等学校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及隔离期、学校常见病的消毒方法、84等常用消毒液的配比方法等5个部分。对收回答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答案正确率均偏低。5项内容中学校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1项正确率最高,为41.56%;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数量回答正确率最低,为18.1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P<0.01 )。不同学校间进行比较,总体上来说,大中专院校卫生保健人员对传染病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优于中学及小学。见表4。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沧州市运河区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不尽如人意,难以应对传染性疾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防治现状情况分析如下:

(1)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滞后。52所学校中,仅有23所学校有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且均是2009年抗“甲流”时期制定;各学校均无制定2012年度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调查中发现,虽然多数学校知道应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组织及制度,但缺乏书面文字记录。

(2)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规范》建议学校指定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员为疫情报告人,被调查学校小学疫情报告人全部为没有医学知识的老师兼职,极易出现错报漏报。虽然4所大中专院校有学校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卫生室就诊登记本,却不能提供相应的晨午检记录,提示被调查的学校领导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很多相关工作不能落实到位。接种疫苗是我国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疫苗接种率直接关系到保护性大小,当学校接收新生或某种病流行时 ,学校就有必要了解某种疫苗接种率或某个体的接种情况,这就需要查验疫苗接种记录,然后根据情况或补种或免疫强化或采取其他行动[3],辖区内小学疫苗接种查验记录率达94.1%,高于浙江海盐地区疫苗接种查验率(23%)[4],调查中了解到,小学招生入学时,学校委托辖区内卫生所对学生进行接种证查验,合格后盖章,学生持证方可入学,有效地完成了接种证查验工作,此种做法值得推广。而辖区内中学及大中专院校不查验学生的疫苗接种记录,与我国免疫接种相关管理的疏漏密切相关,一是学校对免疫相关事宜多不重视,认为接种疫苗是儿童期的事,再是政府在这方面的督察力度也不够。2009年,辖区内某高校曾发生麻疹疫情暴发,由于学校不了解学生的疫苗接种情况,只能进行大面积的普种。

(3)学校卫生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学校卫生室设置不足,专职校医较少。52所学校仅有15所设置卫生室,配备率为28.8%,专职校医37名。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应按学生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5],辖区内学校校医配置情况均不达标。学校卫生室及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人员是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6]。学校卫生室设置不完善,校医和保健教师配备不足,难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4)卫生人员对传染病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实施者,其所具备的卫生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质量[7,8],该区传染病知识测试结果显示,各类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对常见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均较低。

(5)本次调查由于时间及人力所限,大中专院校样本偏小,但基本代表了我区大中专院校的传染防治工作现状。调查中发现,虽然大中专院校在制度健全、卫生人员及设备配置、卫生人员对传染病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优于中学及小学,但小学在传染病管理达标部分项目中却优于大中专院校,提示学校硬件建设是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更应提高学校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各项措施能真正落实到位。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笔者建议:①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应高度重视,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各学校专职校医的配备、尤其是中小学校医的配备。②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提高对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充分履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各项任务[9],确实做好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疫苗的补种工作。 ③进一步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的综合能力建设,提高常规指导、培训及监督力度,提高应急指导、监督能力[10],在督导工作中应有所侧重,小学及中学重点在于督导其加强硬件建设及相关设备的配置,大中专院校则重点在于提高学校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校医的培训,同时应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协作,使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工作[11],以提高运河区卫生保健人员素质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沧州市运河区大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沧州市运河区管辖的6个办事处及1乡1镇抽取学校52所,分别为大中专院校4所、中学14所、小学34所。按调查表设计的内容,进行现场调查,询问有关人员并填写调查表,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52所学校中23所学校设有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占44.2%。各学校均未制定2012年传染病防治计划,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制度基本健全的学校有35所,占67.3%;从制度健全情况看,大中专院校优于小学及中学(χ2=9.29,P<0.01)。传染病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小、中、大中专院校晨午检率分别为57.7%、64.2%和0;疫苗接种证查验记录资料完整的学校32家,占61.5%;小、中、大中专院校查验完整率分别为94.1%、0、0,小学校优于中学及大中专院校;52所学校中,有15所学校设置卫生室,占28.8%;专职校医37名,大中专院校卫生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情况总体优于中学及小学。卫生人员对传染病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小学尤甚。结论 沧州市运河区各类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较差,其中辖区内小学均无配置校医,大中专院校及中学均无接种证查验,卫生人员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难以应对传染性疾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训,有侧重地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督导检查,提高运河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和卫生保健人员素质。

关键词:传染病,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袁长江.学校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33-436.

[2]曹康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32-142.

[3]张斌.在学校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偶合流行性感冒暴发的现场调查报告[J].中国计划免疫,2001,4(7):112-113.

[4]张礼根.2005年海盐县武原镇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3):34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教委和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S].1990.

[6]王淑香.北京海淀区中小学保健人员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98-699.

[7]曾秀林,徐辉,潘智.湖北省学校卫生监督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72-273

[8]楼乐平,汪永良.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2-533.

[9]郭清,马海燕,许亮.等.浙江省中小学校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45-546.

[10]龚庆春.蚌埠市学校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74-475.

上一篇:润物细无声让生活走进课堂下一篇:颜氏家训勉学篇译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