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走进化学实验室

2024-05-11

41走进化学实验室(精选12篇)

篇1:41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知识范围

绪言,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3走进化学实验室。

二.知识要点

1.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它的主要观点是:

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破裂和的重组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火焰分为、和。

4.如何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生成水?

答: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壁上出现水珠,则说明生成了水。

5.如何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生成CO2?

答:用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了CO2。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了其它物质,它常伴随的现象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练习:(填序号)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①石蜡熔化;②石蜡燃烧;③酒精挥发;④干冰气化;

⑤钢铁生锈;⑥滴水成冰;⑦灯泡发光;⑧NaOH在空气中变质。

7.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练习1:(填序号)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⑴颜色;⑵状态;⑶气味;⑷熔点;⑸沸点;⑹硬度;⑺密度;

⑻可燃性;⑼挥发性;⑽氧化性;⑾还原性;⑿水溶性;⒀稳定性。练习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B.用氢气制探空气球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士壤D.用CO2灭火

8.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铁架台、烧杯、量筒、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锥形瓶、平底烧瓶、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导管、托盘天平、水槽、蒸发皿。

9.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⑴药品取用规则:①三不:不用手接触,不尝,不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

②用量:节约,“最少量”的意思是指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容器。

⑵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块状固体用镊子。

⑶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

⑷用量筒量液体时,视线与保持水平。

仰视时的读数实际数,俯视时的读数实际数。

⑸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⑹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点燃方式、火焰类型、熄灭方式及失火的正确处理。

⑺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应事先擦干试管外壁,预热,所盛液体的体积不可以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台面约呈45°角倾斜,试管口不对着人。

⑻洗涤仪器时,要求水滴不聚集也不成股流下,只有这样才表明洗干净了。

⑼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先调至平衡状态,只能精确至0.1克,注意“左物右码”,会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纸片或玻璃器皿(如NaOH固体应放在中称量)。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改变B.有气体放出C.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3.下列现象和做法中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世博会开幕燃放烟花C.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D.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4.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为人类送去光明。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

5.下列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水结成冰C.菜刀生锈D.蜡烛燃烧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7.下列仪器中能用来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烧瓶、锥形瓶B.试管、蒸发皿C.集气瓶、量筒D.水槽、广口瓶

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制成铁锅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做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

9.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安全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水的量筒内

C.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D.为节约火柴,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10.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则他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克B.27.4克

C.32.3克D.32.6克

1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⑴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

⑵点燃可燃性气体时,要先,再点燃;

⑶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⑷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

(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12.⑴如图所示,仪器甲是一个燃着的(填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焰,当实验结束需要停止加热时,应用盖灭。

⑵如图所示,仪器乙的名称是。

量取液体时,若视线偏高,则读数将。

13.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⑴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

⑵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⑶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反复进行上述操作就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篇2:41走进化学实验室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掌握药品的取用等基本实验操作。

学习要点

重点: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难点: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

课堂探究

一、药品的取用

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①要注意做到“手不摸、口不尝、味扇闻”;②注意节约:严格按要求取用,一般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 ml即可;③用剩的药品要遵守“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容器内。

固体药品的取用: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地步,以免打破容器。口决:块状,大颗粒,金属;一横二放三慢立。

粉末药品的取用: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口诀:小颗粒,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药品的取用:打开细口瓶的瓶塞,然后倒放在桌面上,把试管倾斜,细口瓶的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细口瓶的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然后缓慢的倒药品。如下图:

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取液体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污染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为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晰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液体的量取 量筒的正确读数方式 滴管的试用

讨论与反思

一:了解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二: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 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手心处?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5、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而是采用俯视或者仰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篇3:实验帮助学生轻松走进化学世界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师要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 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师演示实验时,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试着去描述有关现象,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标准的描述。对于有些实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 如“氧气的检验”, 通过这种方法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印象。最后, 教师再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学习内容, 归纳化合反应的概念, 学生易于接受。

一、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助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起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 实验能培养并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 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验中科学探究的方法能解决学生学习的谜团

在生活、学习中, 学生有不少谜团需要解决, 如钢铁生锈、工业污染、瓦斯爆炸、温室效应、开发新能源等。这些谜团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开。其主要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查阅资料、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推理、交流讨论等。科学探究不仅是解开谜团的方法, 更是一种学习方法, 是学习时经常会用到的手段、方式和途径。

三、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自由设计实验方案、操作步骤等, 由最初简单的实验设计, 到最后的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 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 不仅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通过让学生尝试着改进教材中的实验, 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堂实验——燃烧的条件, 原实验是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盖一薄铜片, 把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铜片的两端。制约这个实验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有:热水温度、外界气温。如果热水温度稍低或铜片与水面接触距离稍大, 将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或时间较长。针对这种情况, 我把学生分成小组, 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改进, 很快有的组就会想出:可用两个塑料盖代替铜片, 放在热水面上, 一只瓶盖里放红磷, 一只瓶盖里放白磷, 白磷就能马上燃烧。但是很快又会有学生发现:这样虽然比以前好, 但会产生大气污染。同学间通过讨论交流, 最后得出:可以把红磷、白磷放在试管里并盖上胶塞放在热水里。在教学中, 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最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了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内涵,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形成了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同时也有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探究能力。

四、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九年级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 决定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局限, 同时又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化学实验中, 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不能包办代替, 这样学生就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观察是智力的眼睛。”观察是主动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开始, 是增长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条件。从现在开始, 让我们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学好化学的的座右铭。

五、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启发, 思维得到锻炼

思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是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先导, 学生只有通过思考, 才能对知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熟练运用, 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学生看到物质变化时, 就应该自然地问自己:这种物质为什么会变色?是什么因素引起的?还有哪些物质会有类似的变化?等等。“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所谓想象, 既不是随心所欲地想, 也不是凭空想象, 而是将已掌握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改造或重新组合。

加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 又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在讲“中和反应”时, 我做了如下实验: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经分析酚酞遇碱溶液变成红色, 然后另取一支试管, 将上述溶液倒入少许, 再逐滴滴加稀盐酸,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最后消失。这时我提问: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 判断试管中什么物质不存在了?学生思考讨论, 有的认为酚酞不存在了, 有的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这时, 我又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试管中溶液立刻变成红色, 这时大多数学生明白了红色消失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我又接着问:为什么?学生积极思考, 很快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 从而可以主动地理解化学知识。

以上说明,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促进了学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显而易见, 这些实验活动, 不仅对学生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训练作用, 而且为学生聪明才智提供了很好的施展机会, 他们的独创精神得到了发挥。

摘要:认真做好每个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得力助手, 实验中科学探究的方法能解决学生学习的谜团,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启发, 思维得到锻炼。让实验成为学生前进的舵手, 一起驶向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实验,新课程,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篇4:41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案例背景:关于氯气这节课的教学,很多老师还是以比较传统的上法为主。从氯气的物理性质讲到化学性质。其中有的老师只是演示一小部分实验或者直接讲实验。因为他们其中有这样共同的顾虑:氯气是有毒气体,让学生的动手,如果没有操作好,会发生实验事故。干脆不与这个有毒气体打交道,直接用多媒体演示。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氯气这个单元的教学就很难真正落实课改精神。我开始思考是否真的不能落实课改精神呢?改变传统的教法。我受到大学微型实验课程的启发,把微型实验搬进了这堂课。

二、案例事件:

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在必修一的专题二,其主要内容包括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钠镁及其化合物。其中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又包括了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溴碘的提取。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 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 使学生初步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等反应的化学性质;

③ 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等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过程与方法:①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③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 通过对氯气的重要用途和氯气是有毒气体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重要性。

②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

③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与碱溶液的反应

4、课时安排:2课时

5、教学准备:(1)仪器:学生自制的一套微型仪器(包括消毒过的青霉素瓶、针筒、输液管等)

(2)药品:浓盐酸、氯酸钾、淀粉KI试纸、超细铁丝、火柴、有色纸张(或红花)、氢氧化钠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3)多媒体教室

6、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以学生活动作为主体;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氯气的性质体现反思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实验手段探索物质的性质。

(2)过程:用学生收集的含氯生活材料创教学情景→引入问题→实验探究→总体深化升华→阅读、总结要点→结合实际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化学走近生活。

(3)方法: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讨论探究、实验验证、自学归纳等方法,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入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亲身体验

第一课时

7、教学过程:

[展示材料、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展示、发表课前收集的含氯材料或信息

[教师活动]:与学生共同分享,作出评价,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并简要汇报该材料的化学成分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收集过程中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②通过汇报,学会交流、分享;③同时起到课前预习的效果。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氯气有这么多的用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氯气,为什么它有这么多的用途。给人类带来了宝贵的财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制取一小青霉素瓶氯气并观察一下氯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学生学生观察、讨论、(事先要指导学生闻有毒气体的方法)由学生得出结论:氯气为黄绿色的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

[设计意图] 培养观察、实验能力,鼓励多动手,克服对有毒物质的恐惧心理。

[学生设疑]氯气有毒, Cl2中毒如何处理?氯碱厂在生产中如何防止氯气泄漏?多余的氯气如何处理?

[教师活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用碱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把用针筒吸5ML的氢氧化钠注入刚才制取的氯气中,发现氯气的黄绿色消失。

小结:氯气可以和碱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盐、金属氯化物和水。工业上可以用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

[设计意图]:直接从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关于漂白粉的教学为氯气与水是否反应的探究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氯气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过渡到引导学生对氯气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引出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让学生分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论:氯气是很活泼的气体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来证明氯气是很活泼的气体呢?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积极展开讨论:

氯气和活泼金属(锌、铁)反应、活泼的非金属反应。与淀粉KI反应。(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介绍过)

[教师活动]:肯定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一]:先用微型仪器制取一比小青霉素瓶氯气。把超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粗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段小火柴梗,点燃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立即把细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1)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Fe+3Cl2 2FeCl3

(2)Cl2与碘化物、溴化物、FeCl2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Cl2+2KI=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检验I2的存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分享。阶段性小结,学会归纳整合。

三、案例结果

上完这节课,就有学生跑过来和我说: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再来实验室做实验。我笑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原来化学也可以学得如此轻松有趣。也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有毒气体的恐惧,只要制取、使用方法正确,是不会发生事故的。

四、案例评析及启示

在本节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学习,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相互欣赏、相互合作、相互分享、有智慧的碰撞,也有思想的共鸣,培养了开放思维和参与意识。

在课后,我在以下几个发面进行了思考:

1、在实验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观察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多方面培养提高观察能力。

2、微型实验不仅仅在氯气这一章节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的推广。

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更追求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篇5:41走进化学实验室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未及时盖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洗净再放回原滴瓶

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3.下列操作中,能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组合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是。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灭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上海浦东新区联考,14,★☆☆)给50

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①试管 ②烧杯 ③酒精灯 ④试管夹 ⑤石棉网

⑥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⑤⑥

D.①③⑤⑥

2.(山东临沂经济开发区期中,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广东广州中考,11,★☆☆)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量筒可用作中和反应的容器

B.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C.温度计可用于搅拌溶液

D.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2.(广西南宁中考,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

g

B.27.4

g

C.32.3

g

D.32.6

g

2.某同学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mL。

(2)该同学若要量取44.0

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0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填“大于”或“小于”)44.0

篇6:《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对学生进行了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了化学实验的要求。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的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学生明确了实验后废物的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等等。课堂上,我讲解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时,结合了具体的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演示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了实验的现象,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总是急切地盼望自己动手实验。因此,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显得不规范,进行实验时成功的可能性就降低了,缺乏整体的认识。在后面的活动与探究中,要着重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这一块作必要的训练。

篇7:《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反思

课后新老师问我,为什么上课的时候感觉好像学生都很懂了一样呢,问什么都答的上来,我当时说不知道,事后想想其实只是因为我是第三节课讲这个内容了,有些内容已经提前讲过了,所以一问学生就能答上来。

她还说感觉我一节课能上很多内容,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地方——我总是不自觉上得很快,就怕学生其实根本没听懂,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导致学生成绩不好…

篇8:让创新精神走进中学化学实验课

关键词:创新精神,化学实验课堂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让创新精神真正走进中学化学实验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创新的乐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演示实验原理简单,相对安全,而教师演示对于学生观察现象又有困难的可改为分组实验。可使学生在动手中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来巩固、验证和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演示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可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通过用刀切割钠而体会其质地柔软的物理性质,接下来在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很容易总结出现象“浮、熔、游、嘶、红”,并顺利解释原因,从而获得钠的化学性质的感性认识。也可将一些简单的分组实验灵活的改为单人实验,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且独立完成,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维与动手能力。

第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

中学化学实验多注重实验的验证性,即用实验来验证已学的某些物质的性质或验证某个化学规律、某种物质的制取方法。在实验中学生巩固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但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若能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充分挖掘出验证性实验的新内容,或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境中,让他们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亲自探索新知识,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在讲解AL (OH) 3的性质和制备时,我没有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先介绍AL (OH) 3的性质在进行验证性实验,而是向学生设疑, (1) AL (OH) 3是有什么离子结合成的? (2) 实验室制备AL (OH) 3时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分别由什么试剂提供? (3) 滴加顺序如何?学生答案不一有铝盐、氢氧化钠也有铝盐和氨水,滴加顺序也各不相同。接下来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比较谁的方案好。

实验结束后学生中出现了三组意见 (1) 采用向ALCl3中滴加氨水制得了AL (OH) 3 (2) 向ALCl3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开始也可制得AL (OH) 3沉淀,但随着NaOH的滴入沉淀又溶解了。 (3) 向NaOH滴加到ALCl3溶液中开始没有现象,但随着ALCl3的加入又出现了AL (OH) 3沉淀。我适时的做了耐心指导和恰当点拨,并鼓励实验失败的学生重做实验,实验后学生得出结论AL (OH) 3有两性,在实验室里最好用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来制备AL (OH) 3。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完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后,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本实验进行拓展,让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设计时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创造性。例如在SO42-的检验实验中,在实验前我让同学们思考加稀盐酸有什么作用?换成稀硝酸行不行?为什么?学生再设计实验时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又增加了Na2CO3、Na2SO3等溶液。实设计及现象记录如下:

表一:滴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后的实验记录:

表二:用稀硝酸替代稀盐酸后的实验纪录:

结论:不能排除Ag+、SO32-离子的干扰,不能用稀硝酸替代稀盐酸。

该组同学还在黑板上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并给同学们做了讲解。最终得出了SO42-的检验方法:先加稀盐酸若无现象,在加BaCl2溶液有沉淀,可以确定原溶液中有SO42-。同学们面对结果,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地认识,向这组同学给出了由衷的赞赏。

第三、开展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课外实验就是要去体验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利用活动课或布置家庭小实验,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个性发展等多种需要,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例如学习了原电池原理以后,学生可以课外自制“音乐贺卡”,具体做法是:将铜片与锌片分别插入番茄中,然后通过导线与音乐贺卡连接,这个简单的构造就能使音乐贺卡发出声音。学习了氧族、氮族性质后,让学生对周围的雨水进行收集并进行PH值的测定,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篇9:实验帮助学生轻松走进化学世界

关键词:实验 新课程 探究能力

九年级会有一门新的课程——化学,学生都期待学好,都想知道什么是化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化学有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神奇的变化,给化学这门学科蒙上了魔幻般的色彩,学生都瞪大双眼,想知道为什么。所以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记得每年刚开学的时候,学生都会从后面紧追着教师问:“什么时候去实验室?”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化学实验。所以,教师要以实验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去帮助学生学好化学。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要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试着去描述有关现象,教师通过投影展示标准的描述。对于有些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如“氧气的检验”,通过这种方法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印象。最后,教师再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学习内容,归纳化合反应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一、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助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起到增强记忆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实验能培养并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验中科学探究的方法能解决学生学习的谜团

在生活、学习中,学生有不少谜团需要解决,如钢铁生锈、工业污染、瓦斯爆炸、温室效应、开发新能源等。这些谜团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开。其主要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查阅资料、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推理、交流讨论等。科学探究不仅是解开谜团的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方法,是学习时经常会用到的手段、方式和途径。

三、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自由设计实验方案、操作步骤等,由最初简单的实验设计,到最后的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不仅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通过让学生尝试着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堂实验——燃烧的条件,原实验是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盖一薄铜片,把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铜片的两端。制约这个实验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有:热水温度、外界气温。如果热水温度稍低或铜片与水面接触距离稍大,将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或时间较长。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改进,很快有的组就会想出:可用两个塑料盖代替铜片,放在热水面上,一只瓶盖里放红磷,一只瓶盖里放白磷,白磷就能马上燃烧。但是很快又会有学生发现:这样虽然比以前好,但会产生大气污染。同学间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可以把红磷、白磷放在试管里并盖上胶塞放在热水里。在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有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探究能力。

四、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九年级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同时又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不能包办代替,这样学生就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观察是智力的眼睛。”观察是主动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开始,是增长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条件。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学好化学的的座右铭。

五、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启发,思维得到锻炼

思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先导,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对知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熟练运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学生看到物质变化时,就应该自然地问自己:这种物质为什么会变色?是什么因素引起的?还有哪些物质会有类似的变化?等等。“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所谓想象,既不是随心所欲地想,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将已掌握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改造或重新组合。

加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在讲“中和反应”时,我做了如下实验: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经分析酚酞遇碱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另取一支试管,将上述溶液倒入少许,再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这时我提问: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试管中什么物质不存在了?学生思考讨论,有的认为酚酞不存在了,有的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这时,我又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溶液立刻变成红色,这时大多数学生明白了红色消失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存在了。我又接着问:为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很快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可以主动地理解化学知识。

以上说明,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了学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显而易见,这些实验活动,不仅对学生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训练作用,而且为学生聪明才智提供了很好的施展机会,他们的独创精神得到了发挥。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篇10:走进化学实验室_专题复习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锥形瓶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8.下列初中常见实验操作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1.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12.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13.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5.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铁丝在O2中燃烧 B.稀释浓硫酸 C.读取液体体积 D.称量NaCl

【例题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燃烧匙

B、烧杯

C、蒸发皿

D、试管

【例题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方法是()(1)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2)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3)夹住后,拇指要放在短柄上(4)夹住后,拇指不要放在短柄上 A、(1)(4)

B、(2)(4)

C、(1)(2)(3)

D、(1)(2)(3)(4)

【例题3】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

D、将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称量

【例题6】某同学加热2~3mL食盐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点燃酒精灯

②加热

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④往试管中加入2~3mL食盐水

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

C、④⑤③①②

篇11:走进化学实验室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____中,粉末颗粒状的一般用____________取用,块状的用____________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只须____________。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____中,取用时试剂瓶盖____________放在桌子上,标签朝向____________,试剂瓶口紧贴容器口____________倾倒。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____________mL。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用____________,选择的量筒规格与所量液体体积越接近越好。倾倒的液体接近刻度时,应用____________滴加。量液时,量筒必须____________,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读数。仰视时会造成读数偏低,取液偏多;俯视时会造成读数偏大,取液偏少。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____________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____________或腐蚀____________;滴加时把滴管放在容器口上方滴加。用过的滴管要立刻用____________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再放入洁净的小试管中。

3.称量前先要调节天平的平衡。称量固体药品时,应把被称量的物质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盘,____________盘放砝码,砝码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放置,用____________取,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把药品放在____________内称量。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____________g。

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加热试管时要使用试管夹的____________,手握试管夹的,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_______,而且应该从试管的____________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____________处;加热时,试管倾斜跟桌面成________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部位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____________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____。

5.一般用试管刷,当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表明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6.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A.量筒B.细口瓶C.试管D.玻璃管

7.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A.1/2B.1/4C.1/3D.2/3

8.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拿试管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

B.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

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9.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1)用嘴吹灭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附有水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③

11.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1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向量筒里倾倒液体B.从滴瓶里取出液体C.向试管里加入粉末D.给试管里液体加热

13.加热国体碱式碳酸铜时,试管口要稍低于试管底部,其主要原因是()

篇12:41走进化学实验室

1、在实验室操作练习中,王明同学观察记录了下列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是()①通过品尝是否有咸味确定某包白色固体是否为食盐;

②取用金属锌粒时,直接将锌粒倒入手中; ③刷洗试管时,将试管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下水道; ④在进行锌和盐酸的反应时,为使现象明显,应向盛有一粒锌粒的试管中多加盐酸。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化学危险品标志指的是

A.腐蚀品

B.自燃物品 C.爆炸品

D.有毒品

4、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A.用水冲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1

C.用嘴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

6、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7、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则的是()A.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以对着实验者 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 C.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 D.为了便于操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8、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填序号)

9、如图,两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1)图A中的错误是:_______,造成后果___________。(2)图B中的错误是:_______,造成后果___________。

10、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硬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11、下列基本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12、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C.选用量程为50 mL的量筒量取8 mL液体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1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试管外壁上的水没有擦干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加热时液体的量太少

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4、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 g(1 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15 g

B.15.0 g C.14.5 g

D.14.0 g 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加入部分同种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量筒中的液体体积()A.一定大于5 mL B.一定小于5 mL C.一定等于5 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 mL

16、根据下列仪器填空: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D.________,F.________。(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3)称取一定量的固体用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取用一定量的液体用_________。

17、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益拓展。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选用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仪器,如眼药水瓶可以代替胶头滴管,吸管可以代替导气管等。现有一支医用注射器(如图所示),请你思考它可

以代替哪些常用仪器?请列举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_(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___(3)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_______(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

19、在某地发生了一起医疗事故,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由于没有按医疗规程核对药瓶标 签,误将酒精当作葡萄糖输入病人体内,造成严重的酒精中毒事件。以此为鉴,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赵亮同学在实验室取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一种易潮解且强腐蚀性的药品),下面是他的称量过程。

(1)调节天平平衡,静止时指针偏右,这时他应该怎么调整平衡螺母。

(2)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去砝码。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他的称量过程,并用“|”表示游码在图中标尺上的位置(最终称得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 g)。

(3)该同学要称取8.5 g氢氧化钠固体,他往左盘放入

上一篇:2019课时作业第七章下一篇: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