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实验室公开课

2024-05-14

走进科学实验室公开课(精选12篇)

篇1:走进科学实验室公开课

走进成语王国

——语文综合实践课

一、导入

今天,同学们来到大教室上课,你们高兴吗?大家看看周围,与我们平时在教室上课有什么不同?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人多的场面吗?

是啊,今天真是人山人海,老师、学生、家长欢聚一堂,我看到大家兴高采烈、精神抖擞,我心花怒放,就让咱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走进成语王国。(课件显示成语王国的大门)

[点评:以学生结合实际说成语,老师用成语小结,创设一个说成语用成语的氛围]

二、填成语进城

成语王国到了,可城门却是关着的,你们看到门口有什么?咱们一块去看看告示上写了些什么?(课件:要进城,先将下列成语故事名填出方可入内)(鹏程)万里(唇)亡(齿)寒(胸有)成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丢(盔)弃(甲)邯郸(学步)人不可(貌相)区区几个成语能让你们知难而退吗?让我们赶快把它们解决掉。

[点评:用课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设置层层关卡,让学生在比赛、快乐中学习、积累成语 ]

三、活动过程

1、欢迎大家进入成语王国,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课件:欢迎声)那是因为成语王国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成语大比拼,他们热烈地欢迎我们也去参加他们的比赛。你们想参加吗?成语王国里有三场比赛,要求咱们分小组进行,每场都可加分,累计总分评出冠军组,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2、为了给大家鼓舞士气,每个小组派代表给自己的组员打气,要求带上成语。

过渡语:在比赛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请记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咱们马上进入第一场比赛。[点评:将成语融入到为自己加油的语言当中,既培养学生了的创造力,又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环境中正确使用成语。]

第一场 成语接力赛

要求:

1、在一分钟内小组成员轮着说出规定的成语,说对一个加一分。

2、派代表抽题目(题目分别为:说出含有动物的成语 说出含有植物的成语 说出含有数字的成语 说出不能含有动物名植物名和数字的成语)

3、两分钟时间准备

过渡语:胜利者不要骄傲,失败者不要灰心。鹿死谁手还不知道,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马上进入第二轮比赛。

[点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对平时学习的成语进行了复习和达到了积累的过程]

第二场 成语接龙

要求:1.每组两份,对一个2分,有错别字扣一分。

2.填的第二个成语中必须带有第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所以第三个成语中末尾的字必须要在给出的第四个成语中出现。

3.累计个数算出总分。

语重心长

—————

—————

奇花异卉

山光水色

—————

—————

出生入死

刻不容缓

—————

—————

天罗地网

光明磊落

—————

—————

山盟海誓

生龙活虎

—————

—————

龙飞凤舞

(以上的题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做,一大组中同样的题目填的内容不同都算对)过渡语:差距已逐渐拉大,但要决定胜负还有最后一关,让我们马上进入决胜局“成语故事我来演”。

[点评:这一关有些难度,但是能填进去的成语很多,因为要求学生充分的动脑筋,所以这道题也激发了学生相当大的兴趣。]

第三场 成语故事我来演

要求:

1、学生当评委,商量后每组举牌打分,最后算出平均分,参赛组自己不打分。

2、评分标准:有礼貌、口齿清楚、声音大声。演员表演到位:包括语言、动作、神态。(总分十分)

3、小结:表演真精彩!统计总分,评出冠军组。(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获胜组进行祝贺)

[点评:将学过的成语故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表演中获得了乐趣,也体会到了学习成语的快乐]

四、游览美景

1、刚才我们进行激烈的比赛,下面就让我们轻松一下,一起去成语王国的风景区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色。

2、欣赏了那么多迷人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用上成语说一说吗? [点评:用课件展示很多优美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感受用成语说出来,使这节课真正做到以成语贯穿始终,使学生无时无刻都感到成语在语言中的重要性]

五、展示成语连环画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块走进了成语王国,参加了激烈的比赛,欣赏了美丽的景色,我发现同学们掌握;了不少的成语,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成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反思:

篇2:走进科学实验室公开课

【教材分析】

“走进田园”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是在学习了《乡下人家》一课后的一个综合性学习题目,目的是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田园生活,使同学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情分析】

结合俺们所处的地域特点,这里与真正的农村相比还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在资料的采集上就相对地会缺少一些实地的调查。

【活动目标】

1、采用多种方式观察、了解田园不同季节的景物、农作物和农家的生活、变化等。

2、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体验田园生活,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通过活动培养同学收集、整理信息、观察、语言表达、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

【设计理念】

增强自主性、发挥发明性、重视实践性、加强合作性,实现培养同学的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准备】

课前放手让同学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略)

第二阶段:效果展示。

一、教师引入

二、展示、交流信息,分六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田园风光”图片展。

〖设计意图:同学通过展示田园四季的风光及农家生活劳作等方面的`图片,在了解一些农业常识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评价中让同学发生成绩感和满足感

第二环节:“田园”诗朗诵。

〖设计意图:培养同学欣赏古诗的能力,在感受诗的意境美的同时,增进对田园风情的理解,激发同学对古诗词的热爱。评价

第三环节:“农家”故事多。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农家生活中的故事,感受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具有的保守性,从而培养同学说和写的能力。评价

第四环节:“农家方言──普通话”对对碰。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环节的设计,让同学在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同时,增强使用普通话意识,并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评价

第五环节:俺是“科技兴农”小专家。

〖设计意图:通过“杂交水稻”、“彩棉”等农业科技专家角色的扮演,使同学受到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激发同学热爱新农村的思想感情。评价

第六环节:憧憬未来的“新农村”。

〖设计意图:培养同学从小热爱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做贡献的美好情感

三、教师总结,生谈感受,活动结束

篇3:走进科学实验室公开课

余秋雨的《信客》将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思考相融合, 内涵丰富, 感人心扉。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体味作者厚重的语言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我运用了情境创设法、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确定学法为通读感知文意, 品读赏析语言, 精读探究拓展。

紧扣“信客”的品质内涵,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走近信客 (导语激疑激趣)

由于“信客”这一职业是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的一种产物, 而且在当今这个年代已经消失, 所以学生在情感上会有陌生感、距离感。因此, 导语部分我设计了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向往的职业, 进而使学生了解社会不只需要一些伟大的职业, 还需要很多平凡的职业, 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到具有同样工作性质、同样精神内涵的信客身上, 使学生对这一陌生的职业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二、了解信客 (视频加深印象)

如何切入, 如何创新地解读“信客”这个人物形象, 是我看到这个课题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具体描述“信客”这个职业, 设置“信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这个话题, 引领学生与文本人物对话, 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话题强调的是整体感知和基于个性的体验, 自由度相当大, 这使得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都有机会言说。

在明确“信客”是城乡之间捎物带信的特殊私人职业之后, 通过播放一段介绍“信客”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

三、品读信客 (两个活动助推)

为了进一步解读人物形象, 同时挖掘文本的教育内涵, 让学生树立诚信为本、宽容待人的做人理念, 我采用了“招聘启事”“个人档案”这两个活动, 并创设了相关情境。

活动一:如果年轻信客离开这个职务后, 村里因无法与外界联系而贴出“招聘启事”, 这则“招聘启事”应如何填写?此活动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 再次感知文章, 紧扣文本提取有用信息, 既把握了信客这个职业的特点, 也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活动二:年轻信客死后, 人们翻出了他的档案。当年他是如何填写他的档案的?此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促使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 对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把握, 并为揭示信客品质做好必要的铺垫。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理解分析和对思想内涵深入挖掘, 学生们体会了信客三十载风雨历程的艰辛与苦涩, 通过作者赞美信客的言行, 学生们感受到了他的精神品质。在所创设的活动中, 学生们七嘴八舌, 讨论热烈, 我随即把信客的精神品质写到黑板上:恪尽职守, 诚信无私,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等。

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信客的人格魅力,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文本的情感世界沟通, 文本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在内化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心灵境界。

四、铭记信客 (第三个活动升华)

在最后一个环节, 设置了活动三:人们敬重年轻信客, 纷纷为他立碑扬名, 他的墓碑上会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信客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的概述, 运用简练的语言, 为去世后的信客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墓志铭”, 通过这个活动, 既内化了信客的形象品质又锻炼了学生的动笔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五、总结感言

苍凉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种底色, 信客的人生充满了坎坷磨难, 但历史的沧桑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好人终有好报!

祝天下所有任劳任怨、宽厚善良、默默奉献的人们一生平安!

六、课后反思

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完整、清晰。通过三个逐层推进的小组活动, 完成了对整篇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 并达到了长课短教的目的, 让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善良和诚信的洗礼。学生在这堂语文课中, 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他们是满怀激情的!对于我这个新教师而言, 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课堂也是快乐的、新鲜的。

篇4:走进欧美名校公开课

事实上,网络公开课在西方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麻省理工学院是网络公开课的先驱,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将大量课程资料放在互联网上,其目的在于“期望全世界的学习者能够公开、自由地分享知识与交流思想,并从中获益”。从那时起,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入该校的专门网站下载,并且在非营利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这些内容。如今,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将两千多门课程向全世界免费开放,以飨全球的求知者。

继麻省理工学院之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也都开始共享部分精品课程,内容涉及文学、哲学、心理学、物理学、历史学、经济、金融等多个学科。使用者只要注明版权出处,不涉及商业用途,都可以自由下载、分享这些材料。目前在网络上流行的公开课大多是比较受欢迎的本科课程,主讲者也都是国际顶尖的教授,有着独特的讲课风格和个人魅力。最火爆的课程当属哈佛大学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耶鲁大学的《哲学:死亡》,麻省理工的《微积分方程》《线性代数》,加州伯克利的《人体解剖总论》,斯坦福的《现代理论物理:爱因斯坦》和罗伯特·希勒的《金融市场》。这些公开课除了上传课堂视频文件外,还提供教学大纲、题目汇总等课程相关材料。

一般而言,公开课的制作费用多来自公益基金。最初是相关机构付给老师一定费用,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课件和视频上传到网络,后来则是学校专门组织人力制作。一般的公开课制作费用大约2000美金左右,但制作精细的热门课程,如哈佛大学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耶鲁大学的《哲学:死亡》等则需要三万美元左右的制作费。如今,开放课程不仅让主讲教授名声大噪,而且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物质收获,他们编写的教材销量大增,出版社也主动找到他们,帮他们出书。回想当初,还有一些教授不愿意加盟公开课,担心如果课程内容全部公开,会影响出书的销售量。(美国大学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形:学生们上课首先要签保密协议,因为任课教师已经和出版商谈好,上课内容要出书,笔记外传可能影响销量)如今,事实证明这些教授的担心是多余的,也吸引着更多的教授积极参与其中,如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的教授保尔·布鲁姆(Daul Bloom)在课程开场白中表示:自己的课程是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的一部分,“本年度结束时,所有视频录像都会放在网上。”他也不忘向学生们打趣:“由于有可能被拍到,如果你们是证人保护计划的一员,或者是逃犯级的人物,最好就不要坐在前排了。”

笔者以为,名校公开课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开放而思辨的授课方式。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公开课难度并不大,但教学方式与国内有较多不同。国内许多学校授课相对刻板,学生处于一种“被上课”的单向灌输状态,而欧美名校公开课更为生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多,讲述知识面更广角度也更新颖。教授并不强制你去接受他的观点,而是向你展现某个领域的知识,启迪你去思考,自行判断什么是合理的。

其二,世界顶尖学府和学者的感召力。众所周知,就算TOEFL和GRE得到极高分数,专业成绩历年满分,都不一定能申请上世界一流大学;更何况这些公开课的教师都是该领域内的泰山北斗。虽然“淘课”不是为了文凭,而是享受学习乐趣,但毋庸置疑的是,哈佛、斯坦福、耶鲁、麻省理工、剑桥、牛津等顶级学府的课堂实录,满足了普罗大众对名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三,中文翻译使其如虎添翼。其实,这些名校公开课早在多年前就可以在相关网站上公开下载。但是,由于语言限制,关注它的大多是英文功底很好或者有留学需求的人,传播范围相对狭窄。直到近期,随着国内网络字幕组YYETS和TLF的介入,这些课程的传播范围才开始爆炸性增长,进而成为网络流行词。

迄今为止,欧美名校公开课的相关网站已经吸引了全球两百多个国家数亿次的点击,全球近千所高校也纷纷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藉此辐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差距,给全球求知者提供多元的学习选择、便捷的学习方式。不过,目前能下载的开放课程,基本上都是文化艺术类,而理工高新技术类课程则并没有出现,这或许是出于保密的考虑,毕竟核心课程是每所大学的竞争力所在。

在所有的网络公开课中,哈佛大学麦克尔·桑德尔(MIchae Sandel)教授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justl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和耶鲁大学谢利·卡根(ShellyKagan)教授的《哲学:死亡》(Philosophy:Death)最为火爆。在国内大学,政治哲学课程经常位于学生逃课选项的最前列,为什么这些美国课程如此受学生欢迎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一起去感受两位教授的独特风采。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开始于30年前,迄今共有两万余名学生上过该课。30年来,《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始终是哈佛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创下了哈佛有史以来累计学生人数和单学段选修人数(2007年秋季,1115名学生选修)最多的纪录。近年来,每学期选该课的学生近千人,课堂只好设在哈佛古色古香的Sande rs剧场。

桑德尔教授的课堂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演讲厅,各种皮肤和国籍的人聚集在这里,课堂气氛轻松自在,不少学生嚼着口香糖,还有的将笔插在耳朵上。但请不要误以为桑德尔教授就是那种纯粹喜欢风趣的老师,其实,从边沁的功利主义到康德的推理主义,他的教学极其严谨,恨不得把所有东西的来源和出处都交代清楚,所开出的阅读书单也多得惊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桑德尔教授的上课节奏已经炉火纯青,能够把深邃的哲学问题讲得妙趣横生,并善于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利用一些情境让学生参加讨论,训练其思维,启发其心智。因此,桑德尔的授课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机巧算尽,充满着暗地铺陈和峰回路转。

在第一堂课《杀人道德的侧面》开场时,桑德尔教授向学生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这个时候你发现,在车轨的尽头,有5名工人在干活,你试图刹车,但让你惊恐的是,你的手刹不灵了!你很清楚,如果电车撞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你不知道如何是好,直到你突然发现,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条岔路,而在那条岔路上,只有1个工人在干活。电车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所

以你可以选择把车拐向那条分岔路,撞向那1位工人,从而救了另外5位工人。此时,你觉得怎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接下来,桑德尔教授会邀请几名观点不同的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讨论为什么“牺牲1人救5人”的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可行,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行,继而引出“后果主义道德推理”和“绝对主义道德推理”这两种迥异的道德推理模式。最后,桑德尔教授引入19世纪漂流船食人自救的道德困境,在师生之间的辩论交锋中,自然引出“功利主义的幸福观”、“程序公正的必要性”等议题。这样的授课方式无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然,桑德尔教授也不是一味要求学生耽于哲理沉思,他特意警示学生道:“通过阅读这些著作,讨论这些话题,你将成为更优秀、更有责任感的公民。你将重新审视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你将更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但是这一许诺也许具有片面性和误导性,也许会使你成为更糟的公民,因为哲学可能使人疏离现实,甚至可能弱化行动能力。”不过,这并不影响学生对桑德尔教授的追捧,他曾来中国复旦大学演讲,当时的主办方对于这次讲座的受欢迎程度显然估计不足:只可容纳100多人的报告厅最终挤进了300多人,而更多的人则在报告厅外的大堂里观看电视屏幕直播。恐怕连桑德尔本人也没有想到,这场讲座后来被称作“复旦校史上最火爆的一场讲座”。

耶鲁大学教授谢利·卡根主讲的《哲学:死亡》无愧“坐而论道”的称号。和国内大学老师正襟危坐,配合PPT的授课方式不同,面容瘦削的卡根教授总是穿着格子衫、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桌上,身旁只放置一盏台灯。卡根教授从头到尾侃侃而谈,说起话来动作不停:时而双手飞舞,时而挪动肢体以寻找最舒适的姿势,时而跳下讲桌,时而又一屁股坐回去。单是这种别开生面的授课场面,就已经给中国学生以很强的冲击感。

《哲学:死亡》是耶鲁大学本科生的公选课,主要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看待死亡,而不是从生物学、社会学、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待。卡根教授的口头禅是:“We’resitting here to……”其语言风趣幽默,且富有感染力,能够-将深邃的哲理讲得深入浅出,再加上良好的课堂互动和轻松的氛围,使得这门课成为耶鲁所有公开课中最受欢迎的一门,每学期选该课的学生达上千人。

卡根教授在第一节课便向学生们宣布:“导论课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罗列各种不同的观点,教授自己保持中立:而另外一种是教授会说服你接受他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想法。我的课程是后一种,但是我并不强迫你们接受我的想法,至少你上过这门课,对这个问题有思考了,这就是收获。”作为讨论“死亡”的始发点,卡根教授认为人并没有超越肉体的“灵魂”,并希望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同学与自己辩论。在授课时,他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譬如:“如果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恐惧?”“死亡以及死亡过程究竟有什么不同?”此外,他还向学生们表示,第一件希望学生做的事情,就是管自己叫“Shelly”,因为自己对“Professor Kagan”的反应比较慢,不过遗憾的是“喜欢叫我Shelly的同学越来越少了”。从这一打趣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教授的平易近人风范。

当然,网络公开课并不是欧美名校的专利,中国高校在2003年曾经推出“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如北京大学的“北大教学网”、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人大开放课程”等。不过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有网友评价说,国内的开放课程比起海外高校呆板许多,视频上呈现的基本上是文字和PPT,缺乏教授与学生的互动,未免有些乏味。比较而言,国内高校还有很多的工作要作。

篇5:走进科学实验室公开课

研讨会

听课老师:邵 龙

听课时间:2104年9月26日

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2014年河南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观摩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听了四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小学科学优质课,并且还聆听了童海云老师对小学科学课堂上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些看法。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也切身体会到了自身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我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回顾老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深深的体会到每个老师都有着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并且我发现,老教师和新教师最大区别就在于老教师拥有非常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是新教师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上午的四节观摩课中,每位老师都展示了其独特的一面。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去探索问题,尽情享受课堂的乐趣。老师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我们上的是

篇6: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走进科学实验室是学生接触初中科学实验器材的第一堂课,对于学生熟悉、掌握和运用科学器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整个教学的内容分为三块,第一块是科学实验室的介绍,第二块是实验室的安全,第三块是常见的实验室操作。科学实验室主要是介绍各类实验器材及其作用等,实验室安全主要是各类事故的应对措施的教育,常见的实验室操作主要是胶头滴管、酒精灯和放大镜的使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于部分实验器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其操作的要点、步骤等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且本节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

课前准备: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实验仪器或常用的观察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奇妙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大家也都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觉得要进入科学世界,要学好科学要怎样做呢?(学生简单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教师:通常我们实验的场所是实验室,那么进入实验室我们应该做些什呢?

二、人的错觉

(课件演示一些 图片,展示墙上的实验制度)。

三、实验室常用仪器介绍

教师: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为了证明科学上的一些现象和规律,人们需要进行反复的观察和测量,并设计各种实验,我们也需要通过实验来做出准确的判断,通过实验,使我们的观察更精确。那么实验之前,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学生回答:了解实验仪器。)

(教师出示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对照幻灯片进行讲述,并记录仪器的作用和注意事项)(1)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仪器(出示试管、试管架和试管夹),这三样仪器同学们在小学时代就接触过,那么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他们的用途,一边说一边来操作一下(学生上台来一边讲一边操作,操作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矫正,或根据情况请其他同学指出错误之处)。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试管常用作溶解少量试剂或作反应的容器和用于少量气体的收集,可以直接加热;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使用时试管夹从底部套入,夹持在试管口1/3处。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跟桌面成45度角,试管口不应对人,以防止喷溅伤人。(2)接下来我们在来看另外一件仪器(出示玻璃棒),那么它有什么用途呢?这次我来操作,同学们来说(教师边操作边引导学生说出玻璃棒的作用,并进行总结)玻璃棒的一个作用是搅拌,防止溶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或加快溶解,或加快反应速度,另外一个作用是用来导流。

(3)(出示药匙)这个仪器叫药匙,用途也比较简单,用来取少量的粉末,物质用量大的时候用大匙,取用量小时用小匙。

(4)那么现在我手上的这个仪器大家就更熟悉了,(出示烧杯)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学生回答:烧杯)那么烧杯有什么作用呢,第一个用途就是配制溶液,我们说少量试剂的反应可以在试管进行,那么较大量试剂呢,这就是烧杯的第二个用途。

(5)接下来要介绍的仪器是酒精灯,它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工具,加热的时候要用外焰,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并用火柴棒证明)

提问:我们用完了酒精灯后,怎样熄灭它呢?(学生回答:用灯帽盖灭)(6)接下来的几件仪器就比较复杂一点喽,(出示停表、天平、显微镜)提问:它们的用途是什么呢?看看同学们能否都说对(学生回答)

篇7:科学公开课教案

中B班黄妃妹

设计意图:

连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他们对连接物体的这一科学原理概念模糊,需要我们提供、创设一个研究、探索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物品的连接,通过游戏、探索、尝试连接现象,知道“连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孩子们观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物体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发现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有的需要辅助物。

2、能根据需要辅助物连接的材料的特殊结构,找到合理的连接方式。

3、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体验探索连接的乐趣。活动准备:

1、白纸、绳子、夹子、回形针、透明胶、筷子、兵乓球、纸盒

2、生活中有关连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快乐连接”、初步探索身体部位的连接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快乐连接”的游戏,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想个办法让你们两个的身体一些部位能连在一起。

二、尝试活动‘我会连接“

(一)请幼儿不用借助辅助物连接两张白纸,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一:白纸,让孩子们探索如何把两张白纸连接起来。

2、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说一说。

师:你刚才连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的。为什么它们会连接?

小结:用了叠、折、捏等方法把同一种东西连在一起

(二)请幼儿进一步借助辅助物连接如下物品连接,并说说连接的方式。

1、出示材料二:筷子、兵乓球、纸盒以及

2、让幼儿操作,并发现它们不能单独连接时如何借助辅助物进行连接。

师:这些材料为什么不会连接在一起?可是它们也想和好朋友连接在一起,你们能用老师准备好的那些朋友来让他们连接吗?

3、在材料中寻找辅助材料来帮助它们连接(绳子、夹子、回形针、透明胶)。

4、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请了谁来帮助他们连接?用了哪些方法?(勾、绑、粘、插、夹、别)

小结:这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连接,但通过了朋友的帮忙他们也能够连接在一起。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连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连接在一起会怎么样?

三、生活经验回顾:生活中的连接

1、出示图片(插头与插座、水管与水龙头、钢筋连接等)

2、观看图片,了解连接给我们带来方便与美观。

师:小小的连接作用可真大,不但能美化我们的环境,而且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篇8:走进科学实验室公开课

有这样一群老师, 他们熟知学科前沿, 对教育教学饱含热情, 看重学科发展前景, 着力培育学科继承人。

于是,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这样一门课程应运而生, 将这两个群体零距离无缝衔接起来, 让他们于大学课堂上融洽和谐相处, 在科学之路上一同携手前行。

1 教学内容:前沿科普

“衣食住行乐, 材料把桥搭”, 材料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进入21世纪后人们开始认真思考材料、能源和环境的密切关系, 越来越重视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材料学科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性能和应用的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制备或加工工艺、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材料宏观性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各个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是研究“为什么”和解决“怎么做”的学问。

大一新生甫一入校, 绝大多数都未能明白“材料是什么, 材料学科是什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会学习什么?”为提高材料专业本科生质量,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帮助本科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跨越和角色转变, 使新生尽快了解、认识、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05年开始, 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这一名师课堂。一批知名教授开始了“一班一师”的小班授课, 教学内容也从科普讲解的角度延伸到领悟学科前沿魅力。名师课堂上不仅有传统的课堂教学, 包括专业内涵特点、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现途径、专业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专业与行业职业的关系和联系、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特色等, 还拓展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同, 如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经验座谈, 参观科研教学实验室和行业知名企事业单位, 参与科研和教学实验设备的研制、维修、改造及众多专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学科专业的特性及学术前沿, 为其学习提供指引、支持和帮助。授课教师之一、现任学校本科教学副校长张跃教授形象的指出, 我们要当牧羊人, 不可当放羊人, 虽一字之差, 但效果大不同;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带领学生走入科学前沿, 迈入材料学科高水平的高地。

2 师资团队:名师云集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这门课程的讲授教师无一例外都是材料学科中赫赫有名的翘楚。教学团队名师云集、星光熠熠, 有国家“海洋腐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物、腐蚀控制系统工程研究室首席教授李晓刚,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进粉末冶金成形技术研究室首席教授曲选辉,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材料失效与延寿研究室首席教授乔利杰,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材料优化设计与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室首席教授刘国权,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新材料制备与加工研究室首席教授谢建新,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室首席教授张跃,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孙冬柏,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磁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室首席教授姜勇, 还有吴春京、康永林、孙加林、尚成嘉、毛卫民、刘雪峰等国内外材料学科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

正如就读博士三年级的小付同学所言, 材料学科学习了近十年, 回顾自己和同学的学习生涯, 感触最深的就是名师课堂, 它引导大家迅速走入学科前沿殿堂, 每一位教授都是那样的善诱善导, 每一个学科方向都清晰的展现给大家, 教授们传递给我们的“对科学的渴求、对学科的探究”的学术思想成就了一批材料新生代的成长成才。

授课教师之一、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姜勇教授强调, 开设导论这门课的意义在于通过名师与新生的课堂交流, 借助教学名师和科研领军人物的人格魅力和高尚风范, 帮助新生感受到教师对科学的执着热爱和刻苦钻研精神;通过名师讲授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等内容, 借助最新科研技术成果的吸引力, 开启“本科生课堂”与“世界一流科研工作”之间的“直通车”。

3 课堂体验:创新吸引

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是课程建设的重点, 教师们使尽全身解数打造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 务求学生们感受到极具吸引力的课堂体验。“我们被老师描绘的材料科学世界所吸引, 从一个不知道材料为何物的高中生, 转变成了兴趣浓厚的大学生, 更加坚定了认真学习材料专业的信念, 这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众多学生如是说。

体验1:“何为纳米?纳米是什么?纳米能干什么?”张跃教授介绍了从“费曼提出纳米的概念”之后纳米这一学科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纳米领域的基本知识。不时穿插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 课堂气氛活跃。带领学生参观国家纳米中心、纳米领域研究实验室, 近距离观察电子显微镜等设备, 引导学生清晰了解了纳米材料的研究过程。考试方式是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对行业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小分支进行研究, 通过答辩的形式介绍自己对这一分支的了解。相比于试卷, 这种期末考试显得十分灵活, 更有益于学生提高能力。

体验2:姜勇教授课上介绍了千奇百怪的多功能材料、绚丽夺目的发光材料、耐火耐压的建筑材料等, 各式各样的材料种类吸引着同学们的眼球。带领学生领悟了材料研究中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如隧道扫描仪是用探针“访问材料表面”, X射线衍射则用来探索材料神奇的内部世界等, 耐心生动的讲解着仪器的结构、原理及用途。组织研究生、留学生与大一新生座谈, 通过面对面和学长们交流, 同学们对未来的学科、专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座谈会这一有趣而实用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

体验3:李晓刚教授从讲授大学的概况入手, 谈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为刚进入大学尚有迷茫的新生指点了方向。借助具体的事例和数字向同学们展示了学校在金属腐蚀方面取得的成就、重要意义和未来发展前景。曾去英国牛津大学交流的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一张张图片展现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学校的风貌, 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 激起了部分同学出国深造的愿望。还请来了曾在美国留学的同学, 现场解答有关出国留学的疑惑。

……

每一位教授的课堂教学都是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 学生们得到的是新奇、深刻、鲜活的课堂体验。这门课程犹如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材料科学研究的大门, 引导他们充满激情的在材料研究之路上持续前行。

经过多年发展与探索,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成功入选2013年“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试点建设课程, 作为重要部分参与的“发挥材料学科优势, 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据悉,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吸收更多的专业大牌教授讲授该课程, 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的前沿介绍, 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开阔专业视野, 激发学习动力, 为材料学科培育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拔尖人才。

摘要:记一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启迪创新思维。

关键词:学科前沿,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乃毅.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92-93.

篇9:走进科学实验室公开课

当日现场异常火爆,听课大学生约300人,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院系。记者发现,新生代技术人群对IT企业走进校园开讲技术相当追捧。

搜索引擎虽然已是覆盖最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其背后的技术却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因为搜索引擎涉及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用户搜索体验、需求的提升,搜索技术也在快速演进。此次,百度技术公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了解搜索引擎技术的机会,杨震原的讲授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在课后的开放式互动环节中,中文分词策略、数据库调用方式、server负载均衡、用户行为挖掘等问题也成为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篇10:小班科学教案公开课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他们有着极强的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意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次活动,通过“如何使纸船不被打湿”的实验,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在操作中让幼儿体验乐趣。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油画棒)不吸水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五大盆水、油画棒每组一盒、毛巾、纸制作的纸船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纸船可以在哪里玩?玩久了纸船会怎么样?

二、教师出示纸船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纸船:“老师这里有两艘纸船,我们看看,哪一艘湿得比较快。

2.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幼儿大胆猜想结果。

三、师幼共同实验,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

1.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提问:为什么涂了油画棒的纸船没打湿,没涂油画棒的纸船打湿了呢?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将水滴在涂了油画棒和没有涂油画棒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油画棒的纸吸水快,涂油画棒的纸吸水慢。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油画棒是不吸水的,所以把油画棒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四、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2、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腊。

五、活动延伸

篇11: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并主动参加自制胶水的探索活动,并积极围绕问题进行探索。

2、初步学习使用实验探索有关的材料与工具。

3、感知牛奶与醋混合后的黏性特点,尝试利用这个特点制作胶水。

重点:探究制作胶水的材料与方法。

难点:感知牛奶与醋混合后的黏性特点,并利用这个特点制作胶水。

纸条、小毛刷、厨房用的细眼筛子、小勺、玻璃杯、发酵粉、清水、盐、

白糖、酱油、牛奶、食醋、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引出活动的内容。

(1)教师讲述弗雷德的故事

故事:小蚂蚁弗雷德最近迷上了做手工,保罗的生日快到了,他想在保罗的生日带来之前做好手环送给它做生日礼物,但是当它在制作手环的过程中却发现,用来粘手环的胶水用完了!

(2)师:小朋友们,刚刚故事中的弗雷德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需要什么东西?

(3)激发幼儿制作胶水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做出胶水?

(4)认识实验材料

(二)猜想与实验。

(1)小朋友,你们猜猜这几种材料中谁和谁混合在一起才能做成胶水?

(2)解读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为每个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记录表,第一列是今天实验中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的所有材料;第二列是猜想栏,请你猜一猜哪四种材料混合在一起能制作出胶水,请把你猜想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第三列就是去实验验证后的结果怎样。如果你按照猜想的方法步骤实验成功了,用什么方法记录?没有成功用什么方法记录?幼:成功用勾勾表示,没有成功用叉叉表示。

(3)实验规则:

1、请小朋友首先用铅笔在猜想栏里选出你猜想的哪些可以制作出胶水的材料。

2、实验结束以后请把你实验验证的结果记录在验证栏里,并把记录表带回座位进行分享。

(4)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制作胶水的方法。

(三)实验分享

师:小朋友们,你们通过自己猜想的能制作胶水的材料,再经过自己的实验操作,胶水制作成功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了没有?请小朋友们来分享一下。

师小结:其实呀!制作胶水选择材料最关键,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制作出胶水,选择对了材料还得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制作胶水中必需的材料和正确的方法吧!

(四)出示制作胶水的步骤图,幼儿进行观察学习。并尝试按照步骤图再次尝试制作胶水。

(1)幼儿观看制作胶水步骤图

玻璃杯里先倒入半杯牛奶,再放入两勺醋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用筛子放在另一个玻璃杯上进行过滤,将筛子上过滤出来的块状物倒进另一个空杯子里,再加入适量的发酵粉,再滴几滴水,搅拌后就可以用来粘贴啦!

(2)幼儿再次操作实验

(五)总结归纳实验成果。

(1)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2)总结和归纳: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当牛奶与醋混合搅拌后,就会出现一些白色的、粘稠的块状物,这些块状物具有很强的黏性,再加入发酵粉进行搅拌以后就会把这种黏性变得更强!胶水就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出来的。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手环都制作成功啦!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把你粘贴制作的手环送给你喜欢的老师或者小朋友吧!

活动反思

篇12:培育:科学实验走进语文课堂

习作一直是困扰着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而中年级,更是孩子的作文起步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对习作产生兴趣,爱上文字。因此在小练笔或者习作时,尤其要适时地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验。这不机会来啦,3月24日下午,四年级中队本周的作文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为了让孩子们更快的走进作文殿堂,老师特把科学实验请进了作文课堂。

在作文课堂上,四二班的刘老师特选取了“鸡蛋浮起来”这一科学实验。当老师把鸡蛋和水拿在讲台,而不是常规的讲授六大要素,孩子们的热情空前高涨,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观察着老师一举一动,老师顺势指导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并用上一些平常积累的好词好句。“老师,老师,我看到了,原来的清水变浑浊了?”“老师,鸡蛋很调皮,像个赖床的孩子!”“还有,鸡蛋在水里游泳呢!”„„一句一句,好奇心表露无疑;在鸡蛋浮起来的引导下,孩子们又争先恐后的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大自然的启示。有“根据蜻蜓飞的高低”判断天气;“蚂蚁搬家”;“仙人掌生活在沙漠地区”等等。视角不可谓不新颖,启示不可谓不独特。构思打稿时,孩子们时而精心沉思,时而下笔如神,仿佛作文就是这么的easy!

科学实验走进作文课堂,其实只是一种途径,只要找准激发作文灵感的那根弦——兴趣,还怕构造不出孩子们的作文殿堂吗? 图/文:张磊 曹舒展

上一篇:天空的星星到哪里去了作文下一篇:街道年度依法治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