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有多远优秀作文300字

2024-05-04

梦想有多远优秀作文300字(精选8篇)

篇1:梦想有多远优秀作文300字

梦想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我的追求也是无穷无尽的。我一直认为我会成功,我一直努力的在等待那一刻的来临“我成功了”,我勇敢的会说出。

但我看到别人的成功,我自己也在羡慕,我知道自己的努力不够,还不够撑起我的梦想,撑起我的成功之路。我总感觉自己的无力,我知道自己很懦弱。我面对困难总是感觉的自己弱小,经过朋友的帮助去度过困难。我经常的劝告自己要自己面对,要勇敢的去面对一切,去接受自己的生活。我决定,自己一个人,也要学会成长。

看着自己的梦想在一步一步的成长,自己在这条路上也已经走了很远很远,我知道自己不能放弃,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尽管可能没有一丝的希望,但是我觉得只要努力,希望是可以自己创造的。面对生活的一切我除了努力还是努力,生活不会可怜我,我只有自己让自己强大才会看到起自己,让别人也看的起自己。

关于我的梦,我只想努力,或许成功或许失败都没那么重要,至少我曾经追逐我的梦想。

梦有多远,我就走多远。

篇2:梦想有多远优秀作文300字

有的人,视金银珠宝为财富,一生苦苦追寻;有的人视名利、地位为财富,而不择手段的向上攀爬;作为一名中学生的我,也拥有许多财富。

首先,我拥有健康。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听到有人因疾病而痛苦呻吟的时候,当看到有人因残疾而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我感到很幸运。至少,我是健康的.,我能为我的理想去快乐地追求,用我健康的身体去打造一个属于我的未来。健康的身体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笔最值得骄傲的财富。

其次我还拥有许多书籍。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海中遨游,汲取知识的精华,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又丰富了自己的头脑;既陶冶了情操,又充实了身心。学校的阅览室开启了,我们班的人都兴高采烈地来到阅览室借书看。当我走进阅览室,看着书架上一册册,一排排厚厚的散发着馨香的古典著作,享受着从那一行行的铅字那儿给我带来的乐趣,我真的感到很幸福。书,也是我人生中一大财富。

此外,我还拥有很多贴心的朋友。一直有人说:“朋友是自己避风的港湾,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一个朋友抵得上半个亲人。”在面对挫折灰心丧气的时候,是朋友们伸出双手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我心情失落最需要有人安慰的时候,是朋友给了我许多安慰。我能拥有这此朋友,也是一笔令我自豪的财富。

今天,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再想想四川那些在地震灾区中的孩子们,地震毁坏了他们的校园,而在炎热的天气下他们只能在帐篷里读书。我们的优越学习条件,对于我来说也确实是一笔财富啊……

篇3:真话作文:路有多远?

我们需要冷静对待, 反复思考, 若思考方向不对, 归因不彻底, 方法找不到, 真话作文也会继续远离小学语文课堂。

陆荷芳:假话为什么这么多?

“圆圆的月亮像玉盘,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微弱的灯光下, 妈妈还在为我织毛衣, 我仿佛看到她头上又增添了几根白发, 心里特别感动。”……这是每一位老师都非常熟悉的语段。这是不是就证明我们的学生不会“写真”、没有个性、千篇一律、肤浅浮华了?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作文之“痛”了?痛定思痛, 让我们一起来静静思索。

第一, 作为老师, 你用心欣赏孩子们的“真言”吗?

作为一名老师, 扪心自问:我们让孩子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在你心目中, 什么样的作文是优秀作文?你与孩子一起写作文吗?你是怎样来指导孩子写作文的?……

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一书中曾这样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 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一定要有所写才写。”事实上, 长期以来, “为写而写”似乎成了学生写作文的唯一理由。教材中有规定要写, 为了应付考试要写, 所以, 老师必须“指导”, 学生必须“写”。因是“必须”, 自然带上了某种不必言说的思想。因“不得不写”, 因要“交差”, 于是“挤牙膏”似的说些似是而非的、无聊与无趣的话来, “假”“空”便在所难免了。

老师以为, 学生的作文应该是这样写的, 他也许会遇上这样的问题, 于是, 便照着自己的思路去讲解, 去引导。而学生, 也以为这样写才是老师所希望的, 所喜欢的, 于是, 便如此这般, 顺着“自以为”的思路与方法去写作。在这样的“自以为”下, 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母亲;每个人的老师都是循循善诱, 为生病的同学补课, 为工作熬红了双眼;每个人的母亲都是勤劳善良的, 深夜在织毛衣, 夏天在摇蒲扇;每个人的同学都是乐于助人的, 放学后帮“我”解答难题, 分别时送上“小木船”……

那么, 什么样的作文是优秀作文呢?习作评价标准的模糊, 个人喜好标准的不同, 都可能影响着习作的评价。尤其对于考场作文, 它的评分标准往往是“中心明确、行文流畅”等冷冰冰的机械化的字眼, 我们据此将学生作文分成三六九等。于是, 老师、学生为了他们的命根子———分数, 不断揣摩着优秀作文的标准, 努力迎合“评分者”的喜好, 剔除那些可能扣分的东西, 使写作成了“有套路”的类似于“八股文”般的东西, 又怎么会不“假”?

再者, 我们常常以为写作便是写作, 根本没有想到写作也是学生生活、生命中的一部分, 写作的态度, 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假的、空的说多了, 生活中的“假”便也自然而然了。站在呵护生命的高度, 老师的“真”, 对学生求“真”的态度便尤为重要。

第二, 作为教材, 你用心营造“学真”的氛围吗?

细观我们的教材, 写到人物, 几乎都是名人英雄, 有的命运坎坷, 自强不息;有的持之以恒, 成就非凡……让学生觉得, 写作就必须得写惊天动地的大事, 写声名显赫的名人。对于小学生来说, 虚构与真实、虚构与虚假, 他们分不清楚, 而十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没有任何文章引领学生认识其不同, 所以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 学生真的把握不了。

我们再研读一下教材中的习作要求。有的要求不够明确, 有的似乎是要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的, 却又让孩子无法展开想象, 写出来的东西空洞乏味。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学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 他的生活中有没有“新发现”?有了新发现自己能不能想办法去解答?怎样清楚明白地写出这个新发现?这些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难, 或因为老师在引导上的失当, 加上学生手头现成资料 (课课通、优秀作文之类) 的丰富, 学生大多不会花时间自己去思考与探究, 而是将他人现成的“发现”直接拿来。面对这种现象, 老师也只能简单地讲讲、批批、改改、说说, 走个流程算了。

从教材方面引领学生写真, 看来还有许多路要走。

主持人:关于学生写不出真话, 仅仅从写作教学的本身来思索还是不够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阅读教学, 对于真话作文, 阅读教学该如何做?

周晓霞:阅读课文教学为真话作文准备好了吗?

我个人认为, 学生写不出真话, 与阅读教学没有引导学生读到“真”, 没有好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很多作者在写“真”, 不清楚作者是怎么写“真”, 是密切相关的。

关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当下仍然使用的读写结合, 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写作而准备的一种积累 (包括词句、情感体验以及章法结构技巧等等) , 而写作则是阅读的一种再延伸 (或仿写或改编或续写) 。这样的“读写结合”始终是一种被动状态的牵引, 是一种看似有成效的作业而已, “炼”成的终将是一批“现代八股”“变形八股”的操作高手。习作者在这样的习作过程中是失却自我的, 更无法谈及“真”!面对那么多的阅读课文, 面对那么多的阅读课时, 怎么办?

一是引领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明白对话的价值。对话是什么?是主动、是尊重、是倾听、是倾诉, 是文明的呼吸, 是智慧的碰撞。

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作者章武, 就是一位善于交流的人。首先他在天游峰与扫路人相遇、相识至交谈, 体现了其与人对话的一种能力。加之他是一个乐于将“倾听”所得转而向人“倾诉”———写作成为一种自然习惯的人, 所以才有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而教学过程中, 教者对于文本的理解是一种“倾听”, 转而成为对学生的一种知识传授当为一种“倾诉”。当然这种“倾诉”是特殊的, 需要一定的技巧。而课堂上的学生在“倾听”作者、老师与同学们的“倾诉”之后, 又将如何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与作者有所呼应?又将如何“倾听”自己的世界, 将其如何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倾诉”———写作?这才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该具备的写作思考。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很多文章包含着一种真正的感恩, 也就是说, 文章是非常棒的感恩方式。

比如《月光启蒙》, 常常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母亲的怀念。而细品之, 便能得到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感恩, 对民间文化的一种感恩。作者以其独特的方式———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这份感恩。我们在调动学生的童年记忆来呼应文本理解的同时, 引导学生体会到, 原来写作也是感恩的一种重要形式。自此, 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 因为有了具体的倾诉对象而自然会露真情、说真话。

三是要让学生从阅读教学中明白所有的文章都是“读后感”。也就是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阅读世界万物, 心中思考万物的感受, 任何一类文体都是如此。

你看, 学生读一本书, 让他们写读后感, 有几个人愿意去写?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用传统的小读后感的理念引领写作的结果。其实, 在阅读教学中, 若以大读后感理念引领学生阅读, 让学生与作者对话, 与编者对话, 与文章中任何一个人物对话, 这种读后感学生肯定有话可说。比如《鞋匠的儿子》一课的教学, 如果老师引导学生给文中的人物写信,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有选择地写信, 给林肯写行, 给林肯的父亲写也行, 给那位议员写也行, 给整个参议院写也行, 给这篇文章的作者写也行, 给编者写也行……如果以这样的思维引领学生写起来, 其感还会有“假”?

而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做个高水平的“催眠师”。在阅读交流时, 使学生能真正积极而主动地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和知识仓库进行“清点”, 创造出一个新的知识环境, 进而获取新的发现, 从中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快乐。

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之后, 我安排了《我叫维生素C》的写作训练, 引领孩子们将对课文故事的回顾和课外网络资料的查询所得, 巧妙地安排于这样的一个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之中, 还留了空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维生素C”的形象。在这样的一个创作过程中, 既运用了课本中的知识, 又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们的检查不再是单一的回顾, 而成为了一个快乐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也让学生知道, 相同的知识, 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这就对习作中的知识求真有了较好的指引。

主持人:从学生真话作文的角度来看, 小学语文教学的确需要变革。而这项变革, 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目前的状况下, 我们肯定还能做些什么的。

管建刚:“文心技巧”下, 假话烟消云散

我一直认为作文讲评重于作文指导, 作文讲评其实是最好的作文指导, 抓住了作文讲评, 才能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引领其爱上真话作文。但现在作文教学的问题很多, 其重要原因是在“文心技巧”上还没有进行细致研究。

(一) 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

大家对《南辕北辙》的故事耳熟能详。方向错了, 盘缠再多, 马再快, 那也白搭。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课标”早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他们就不会真正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 他们的写作, 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 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然而, 有几个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不是学生的过错。又有几个语文教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看成作文教学上的一件最重要、最迫切需要来做的事?很多教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 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以至到后来, 连语文教师都忘了除了作业, 除了考试, 作文还能是什么。

“课标”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放在第三学段, 即小学高年级。我以为, 不够, 越早越好。方向对了, 你走得不快, 不要紧, 顺着道往下走, 总有到目的地的那一天。“课标”将这句话放在了第三学段的作文要求的第一条, 完全正确!它是方向, 它是基础。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就是我所提倡的“文心技巧”的核。问题是,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 一“自我表达”, 一“与人交流”, 就假话连篇呢?

(二) 怎样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我认为, “自我表达”是为了“与人交流”。有人说, 日记是私密的, 只给自己看。绝大多数人的日记, 写的背后, 往往隐藏着一个自己也险些遗忘的动机:将来有机会, 要将里面的话, 给别人看, 给应该看到的人看。

怎样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发表!“发表”学生的作文。文字只有发表出来, “文字的声音”的优势才凸现出来了。它能让各个地方的读者不断地传阅, 它能给写作的人带来尊严和荣耀。发表, 既表明写作者的才华被认可, 又象征着作者获得了“公众言说”的权利。一个人的声音传得多远、多久, 就证明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远、多久。发表, 刺激着写作的人, 以更好的姿态写作。

怎样“发表”学生的作品?传统的“发表”学生作文的方式有“朗读”“贴作文墙”, 现代“发表”学生作文的方式有“博客”“班刊”“班报”。我看好“班报”: (1) 比起作文墙, 它能让每一个学生随时随地地看。不只是让班上的同学看到, 也让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等看到。 (2) 比起班级博客, 它更便捷, 可随身携带, 随时携带。 (3) 办报的周期短, 旬报或周报, 更替速度快, 能不断刺激学生的写作。 (4) 人对纸质的传媒, 至今仍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我办了十年“班级作文周报”, 手头有500期、近500万字的周报。我以我的十年实践作证:只要你办一两个月的“周报”, 学生马上知道, 写作要“发表”, 作文有人读, 有人评, 有人对话, 有人交流。说了假话, 会有人质疑, 质问。

(三) 有了发表, 自然解决了另一个重要的“文心技巧”:“读者意识”。

很多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 都特别重视“读者意识”。英国的“课标”说:“针对写作目的和预期读者采用合适的文章体式。”“为多种目的和读者, 写各种类型的文章;并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美国的“课标”说:“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选择一个你认为读者会感兴趣的主题”, “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等等。

“读者意识”的重要内涵是“读者假想”。写作时, 你要假想你的“读者对象”知道什么, 不知道什么;喜欢哪些内容, 不喜欢哪些内容。我办“班级作文周报”, 经常让学生将“周报”送给平行班的学生和老师、教导处、校长室, 并邀请家长一起阅读, 将每一期佳作投给报刊社,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 我们的读者不只有班上同学, 还有很多潜在的读者。这个意识一苏醒过来, 学生的写作行为就会呈现出自我的“读者关照”, 学生在写作中, 会自觉地以虚拟读者的形象, 审视自己的写作, 这就是夏尊把“读者意识”看作写作上的重要技巧的缘故吧。

有了发表, 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有了读者, 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意识。有了读者意识, 改变的不只是作者的写作视角与技巧, 作文所蕴含的丰富的、渴望用文字交流与对话的写作热情, 也将注入作者的文字里。有了读者, 有了广大群众的雪亮的眼睛, 写作就有了真正的“监督”, 写作上的“打假”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解决了发表平台, 获得了“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 作文说真话, 说最想说的话, 就轻而易举起来。作文有了真话意识, 文字就带上了作者的体温, 文字就有了温度, 文字就成为学生认同和接纳的一个精神交流的平台, 写作就彻底改变了。写作不再是学生讨厌痛恨的虚假、虚伪、无病呻吟, 不再是敌人, 而是“情人”:那里是真情, 是真诚, 是真意, 是真切, 是真挚。作文, 由此成为“心”的世界, “情”的世界, “人”的世界, 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 一个内在世界的外在表露。

文字技巧, 关注的是写出来的那篇“文”;文心技巧, 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文字技巧”和“文心技巧”的区别所在, 也是我所追求的作文教学和当前病态的作文教学的区别所在。发表意识、读者意识观照下的“写作”, 学生必然会说真话, 说内心的话, 说拧开了水龙头哗哗流淌的话。也正因此, 写作带给作者言说的快感和幸福感;也正因此, 辛苦的写作, 有了无穷的魅力。

高子阳:还整个习作过程以透明

我个人一直认为, 当下的习作教学的整个过程仍然是隐蔽的。管老师以“班级作文周报”的方式将学生习作过程部分透明了, 学生能够持续地阅读更多学生的作品, 学生父母也能持续阅读到全体学生的部分作品。我坚信, 只有整个作文教学过程透明了, 全透明了, 我们的学生习作才能够真起来。

我认为, 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有五种现象 (五大问题) 直接关系学生真话作文的产生。

第一, 没有哪位学生非常方便地把全班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及老师的习作评语读完。

第二, 没有哪位学生父母能非常方便地读到自己孩子及全班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及语文老师的习作评价。而这种阅读能让父母获取很多信息, 比如他们会非常清楚这个班的每个孩子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语文老师是如何进行写作教学的, 自己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资源……

第三, 每一次习作, 学生写完后就交给老师, 老师几乎成了全班同学所有习作的唯一读者。从读者意识的角度看, 每一次习作刚刚起步很快就转至终点, 即使老师提出许多建议, 也宣告本次习作结束。读完老师评语后再进行二次习作, 几乎没有引起重视。

第四, 没有哪位老师能够非常方便地保存全体学生的每一次习作。把自己所教学生的习作保存下来, 我认为是语文老师一生教育教学生涯中最伟大的财富。一位语文老师, 如果按照30年教龄、一年教40个学生、一个学生一年写20篇习作计算, 该语文老师手中就会有24000篇习作。如果每篇写下50字的评语, 该老师就写下了120万字的评语。这是理论上的计算, 也是大多数老师早已经做的。如果真正拥有了这一切, 语文老师的习作教学经验肯定相当精彩, 学生的习作水平肯定不是现在“假”字当头。

第五,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正式习作, 到高三毕业, 整整十年。十年内, 课内习作、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的日记练笔, 可以这么说, 每位学生写过的习作不少于500篇。然而有几位学生能够把这500篇以上的习作拿出来?而中小学生写作其实就是引领学生记录童年时期的发现与创造, 如果把这些记录保存下来, 对学生整个人生的持续性的发现与创造作用重大。

这五大问题关系到全体学生对习作的喜爱, 关系到习作教学的质量, 关系着学生是否会以求真的思考去对待每一次写作训练。怎么解决?方法极其简单, 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及老师评语等打印好装订成“书”, 全体师生每人一本。这本“书”的结构如下:

(1) 根据每一次习作内容设计封面, 封面有书名、著作参与人、学校名称, 还可放一幅能表现本次习作的图片等, 封二粘贴学生习作原稿, 封三粘贴学生重新修改过的习作。封四可以放一些人为什么要写作的话语。

(2) 学生打开“书”, 马上可以读到老师根据本次习作写给全班同学的一封信。这是老师与每位学生的真心交流记录。

(3) 目录。目录与内容的排序是随机的, 决不可按照习作质量来排。

(4) 正文。即学生的习作内容与学生、老师、家长的评语。学生将习作输入电脑以后, 可以发给他们的同伴, 让同伴写上几句话, 父母阅读后也可以写上几句话, 最后是老师的评语。

(5) 本次习作的教学实录。把整个课堂实录放在最后。课堂上老师提什么问题, 谁回答的, 都要详细、真实地记录下来。

我第一次把课内习作做成小“书”, 发给全体同学时, 他们高兴极了。翻看小“书”, 寻找着书中的自己。他们看完自己的习作后, 就停了下来。

我开始讲述这本小“书”是怎么做的, 带着他们看我设计的彩色封面, 带着他们阅读每一篇习作 (20多分钟孩子们就读完了这本书, 他们的阅读速度是我想象不到的惊人) , 告诉他们我是怎么把这些习作装订成书的, 用了多长时间 (每一本小“书”我花费的时间都接近20个小时) ;告诉他们这本小“书”一定要收藏好, 放在自己的书架上;告诉他们一定带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告诉他们, 以后的每一次习作, 我都会装订成书……

孩子们捧着“书”, 感动了, 给我鼓起了掌!我也感动了!孩子们把这些书带回家, 他们的父母同样给予了我掌声。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同样如此。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告诉我:这样的写作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 是终身需要的。

篇4:梦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天上的星星眨呀眨,并不回答我的话。我情不自禁地掰开手指,一颗颗地数起星星来。可天上的星星太多了,怎么也数不过来。小伙伴们看见我在数星星,有时也加入到“数星星”的行列。记得一个小女孩在数星星的时候,还不停地问:那颗最亮的星是织女星吗?那里有织女吗?

没有人能够回答。它们是藏在儿时心里的不解之谜。可是那些美丽的星星,星空呈现的浩瀚无边、美妙神秘,却永久地刻在我的心里,向我昭示着未知世界的奇异和美丽。望着星空,我小小的心里也萌生出朦胧的愿望:我要走出大山,走到更远的地方去,我要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美景……

后来,我当上了飞行员;经过刻苦努力,经过层层选拔,我光荣地成了一名航天员。我成了航天员了!我要飞入太空了!那一年,是1998年。

可梦想距离现实,就像天空那样遥远。当我真正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真正飞入太空,已经是15年后了—为了我的“飞天梦”,我持之以恒地努力了15年!

在漫长的15年中,我经受过很多困难和挫折,可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飞天梦”,每一天都在为飞天做准备,都在经受刻苦的训练,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提高自己,期望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过去的人们常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我用地上15年的努力,换来了天上15天的飞行!

那是2013年6月11日,我和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和王亚平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执行与“天宫一号”对接任务,并共同在“天宫一号”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

当我飞入太空,当我从太空中遥望着那颗蓝色的生命星球—我们可爱的地球家园,我看到了祖国壮阔的山川河流—它比想象中还要美丽一百倍,一千倍,我觉得自己

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还有什么幸福,比得上代表祖国出征太空的幸福?

还有什么幸福,比得上梦想绽放那一刻的幸福?

梦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亲爱的小读者们,希望你也拥有一颗梦想的种子,用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去浇灌,用恒心和毅力去守护,相信你的梦想也会生根发芽,绽放美丽的梦想之花!

篇5:梦想有多远作文

心跳渐渐加快,我望着1000米的跑道,2.21米的跳台,四斤重的铅球有些急切,想要一下子全练好,可这根本不可能。平时不爱运动的我,这时得到了报应。我又望着黑板上距中考还有70天的几个大字发了呆,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悲哀……

一阵悠扬的音乐响起,“是下课铃声”,我心中暗暗地想,心中有些欣喜,总算可以放松一下了。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挤出教室,可能是因为“饥肠辘辘”的原因吧。我望着桌边的中考分类题,它正默默的注视着我,我叹了一口气,将书卷成了筒,塞进袖筒里,然后飞快的奔跑到校门口……

走到家门口附近时,一根蓬草随着风轻轻的飘过,飞过了屋顶,有些孤单。大地旁的绿柳已经抽出嫩芽,显露出淡淡的绿色。一排排的白杨树在向人们低声陈述着,杨树叶发出沙沙的细响。远处,一棵似晚霞般灿烂,圆润的樱桃树好象早已伫立守望似的,一朵朵樱桃花点头微笑……原来春天早已来到,我却全然不知,心中的悲哀又蒙上一层纱,隐约可见,但又摆脱不掉……

中午,吃完饭,迎着温暖的.阳光,我舒适地坐在靠椅上,手中的笔不停的计算着,一道道题将要完全解决

突然,我思路一断,我慢慢转起笔帽,内心仔细搜索答案,也创造了许多把“钥匙”,可那扇神秘之门就是不愿开启,心中一片焦急……

渐渐地,温暖的阳光让我有了睡意,我放下笔,轻轻入眠,一首小诗跃然在脑海中:

梦想到底有多远

我苦苦追求

可就是找不到边际

当我静下心来

却发现梦想近在咫尺

在心中

而用心去感受

去实践

篇6:梦想离我有多远初三作文

梦想离我有多远?

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挫折吗?

只有我和她走在路上。三月的风并不温暖,还夹杂着些许寒潮。阵阵袭来,一丝凉意,从裤管蔓延至全身。天空飘着细雨,雨丝随着风摆弄它的腰肢,像个嘲弄我的小丑,摇摇摆摆的走向迷茫的远方。雨虽然不大,但仍阵阵刺痛我已满是伤痕的心。

“怎么不说话?”她笑着问道。果然,一切还是逃不过她敏锐的目光。

“说什么?”我张皇失措地掩饰。

“这次考试你考得怎么样?”她依旧满脸笑容,问话中充满着温情。

“你真想知道?就不怕失望吗?”

“这有什么好失望的。”她的回答就像一潭深水,平静的不起一丝波澜。

“嗯——妈,对不起,我又让你们失望了。”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一次次的挫败让我无力再支撑下去。

“你这像什么?不过就是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她还是那充满温情的语气。

“可是……”“没什么可是!”她平淡的语气中蕴含着坚定,“我知道你已经努力了,所以不会责怪你。成长的`路上本来就是这样:遭遇挫折,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勇于面对,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挺过去,天就晴了。”她的语气逐渐温和,像一股暖风,瞬间吹散了我内心多日的阴霾。

我闭上眼,握紧拳头,暗暗告诉自己:是啊,挫折就是用来打败的,困难就是用来战胜的。努力过,只代表过去;继续努力,才能迎接未来!

再次睁开眼:如茵的草地绿莹莹的,被雨水冲洗后更加充满活力;如镜的湖面,一缕穿过乌云的阳光带着青草的香气在慵懒地散步;辽阔的天空,乌云背后的蓝天闪着动人的光芒。

篇7:我有一个梦想作文300字

2038年,我的梦想实现了!

我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我的发明有一百多种,其中最伟大最厉害的是犯罪嫌疑人寻找机。它的功能是可以很精准的找到犯罪嫌疑人,不让他逍遥法外。你看,警察又找到了一个世界A级犯罪嫌疑人,把他捉拿归案了。

我还发明了一件衣服,它的功能也不少,能防火防水放电防砸伤……能在水上把人漂起来,能把人贴在墙上,人就可以在墙上爬来爬去,不用绳子。还有一件武器也不算坏,它就是一条腰带,大家一定会问我这条腰带有什么用,这条腰带能拉长,上面有两个按钮,在水面上有人落水也不怕,只有按一下腰带上的一个按钮,再一甩,如果腰带碰到落水的人,就能紧紧地贴在人的身上,再按另一个按钮,它就会把人拉回来。

篇8:北大有多远

他们怕耽误了儿子, 就想把儿子送到城里去。 商量来商量去, 最后决定:孩子的父亲去城里, 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儿子上学。

父亲到一家建筑工地干小工。 工地每天中午管一顿饭, 可他从不在那里吃, 下了班赶忙往“家”里奔, 给儿子做饭。 每顿都做可口的饭菜给儿子吃, 他自己就吃点煎饼、咸菜。

不知道什么原因, 儿子升入四年级后, 成绩急剧下滑, 一下子由前五名滑到了中下游。父亲急了, 先是劝说, 继而是打, 把儿子白嫩的屁股打得血红肿胀。 儿子趴在床上疼得哭, 他则在一旁心痛、失望地抹眼泪。

他想辅导儿子, 可拿过儿子的课本, 才知道自己根本辅导不了四年级的功课。 他想像城里人那样请个家教, 可他干小工挣的那点钱, 根本请不起。 他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烟一根接一根地抽, 叹息一声连着一声。

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后, 把一天学到的功课转教给他, 儿子当老师, 他当学生。 年幼的儿子觉得好玩, 一下子提起了兴致, 上课不再交头接耳、搞小动作, 眼睛瞪得跟老虎似的, 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住, 以便回家教父亲。

晚上, 儿子作老师样地讲, 父亲作学生样地听。 父亲有不懂的就问儿子, 儿子有的会有的不会, 但从不说不会, 却反过来熊父亲:“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父亲羞愧而无奈地点点头。 儿子还会说:“自己想去, 明天再告诉你。 ”父亲心里笑笑, 并不点破, 躲一边想去了。 第二天晚上, 儿子准会把那题的答案详细地给父亲讲一遍……

渐渐地, 父亲能问住儿子的问题越来越少。 小学毕业, 儿子竟考了全校第二名。 初中三年, 儿子每年都考第一。

儿子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后, 变得懂事了, 理解了父亲这些年来的苦心和艰难, 就对父亲说:“今后不要再陪我学习了, 我长大了, 我会努力的, 您放心就是。 ”

父亲欣喜地连连点头, 可晚上照样让儿子教他。 儿子不忍心让父亲陪他受罪, 说:“我每晚回家后, 把学的东西背一遍给您听, 您认为可以了, 我就睡觉;您认为不行, 我就不睡觉, 继续学, 直到您满意为止……”

儿子的懂事和体贴, 让父亲泪眼蒙眬。

从此, 每天放学回家后, 儿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亲复述当天所学;每次考试, 儿子都把试卷拿给父亲看。

儿子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 考取了北京大学, 成为他们镇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

上一篇:挂 靠 协 议下一篇:201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