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日记本收藏家

2024-04-21

访日记本收藏家(精选6篇)

篇1:访日记本收藏家

访福州红色“日记本”收藏家张祖仁

张祖仁说40岁以上的人对文革记忆犹新,我们收藏文革文物以获得对过去时光的追忆,30岁以下的人也希望收藏来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收藏日记本是了解人的历史。他收藏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和邓小平文献资料,及抗日战争文献资料、实物名扬全国,各家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他收藏的事迹,此外张祖仁对古董钟、古铜镜、紫砂壶、体育收藏品、鲁迅文献资料也相继被福建多家电视台报道过。如今他的文革品收藏、日记本收藏又吸引着众多的人。

张祖仁收藏日记本不仅数量多(达10000余本),而且质量高,件件是精品,令人赞叹不已。我收藏有民国早期笔记本达100多本,文革日记本800多本,还有建国前后及当代日记本几千本,其中不乏有许多精品,如民国日记本。

其中有二本日记本封面上印有中央慰问团的笔记本,一本是1956年,一本是1971年。另还印有毛泽东头像的日记本,封页插图精美,有一本解放军战士的日记本,记载着邓小平在1976年周恩来追悼会上的悼词全文,更显珍贵,另还有一本封面上有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第三野战军,这本记载着当时反右派历史的史料,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张祖仁收藏日记本有着一个特殊的环境,在中学时期,他喜欢学写日记记载着自己参加田径运动训练的体会,大学期间写下5本日记本,记载着大学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他青年时期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经常失眠、耳鸣,特别是耳疾相当严重,最后自学中医,气功治疗好自己的疾病,并创编了几套气功健身功法,在全国各种养生杂志上发表,在养生学界有点名气。

张祖仁说,日记本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民间文本”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时代青年”成长的文化人生轨迹,这不是个别的,而是时代的缩影,是了解、认识我们共和国成长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资料,也是中国人教育自己的一面镜子,特别是“文革”日记本对当时“文革”和红卫兵史以及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一种回味,日记本能充分和真实地体现那一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文化大革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历史之谜,从日记本可以看到“文革”的侧影和脚步,也可看到当时“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对一个纯洁幼稚学生的腐蚀和心灵残害。文革日记本1966—1976年的学生经历了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闹派性、大联合、大批判、文攻武卫、上山下乡、五七指示等极左思潮,也记录了那个时代诸如雷锋、王杰、刘英俊、焦裕禄、刘胡兰等先进群的英雄事迹,因此收藏日记本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张祖仁表示有生之年,准备编写出版一本《日记本精彩语言摘录》。

纵然中外收藏时尚,张祖仁相信有更多的人投身到日记本的收藏热潮,日记本的收藏魅力和特殊价值,至少有十倍、百倍、上万倍的上涨空间。

综上所述,日记本收藏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献价值、经济价值、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作者:福州二中张名

邮编:350001

篇2:访日记本收藏家

很多人认为,收藏是一种比较奢侈的精神生活。其实,除开想借助收藏来增值、投资的想法,如果只是想感受其中的快乐,花费并不多,还能获得不少自己喜爱的珍宝。每个人都可成为小小收藏家。瓷器、玉器、古董等精品的收藏固然很不错,糖纸、耳环、梳子等小的物件,收藏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儿时,脑海里还没有收藏的概念,但是在行动中已经“试水”了。花花绿绿的糖纸,是年少时代小女生的至爱之一。鸟、虫、草、脸谱、双喜字、大白兔……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图案,牵动着“不识愁滋味”的年少情怀;透明的玻璃纸糖纸,如同顽童那单纯透亮的心,让人难以忘怀。糖纸,曾丰富了我的视线,丰富了我的书页,更丰富了我童年的记忆。

吃糖的时候,小心地将糖果与糖纸剥离,如果腻腻的糖粘在了纸上,还得小心翼翼地用水将剩余的糖洗去,再擦干、铺平,然后夹在书页间。时间一长,一本书就夹满了。翻动书页,糖纸缤纷色彩在眼前飞舞,就像无数只花蝴蝶。这些灵动的小精灵,还时常会勾起甜蜜的回忆。哪张是吃了谁的喜糖留下的,哪张是表现不错母亲奖励的,哪张是自己用小弹珠与邻家小妹交换来的……

参加工作后,与市收藏家协会接触过很多次,几位收藏前辈想着力打造我一番,为了让我“开窍”,多次邀请我去他们的家庭博物馆参观、体验。满眼的`瓷器生辉、一墙的书画添彩、一屋的兵器寒光、一院的木雕漆香,着实让我开了眼界。他们还带着我去各类古玩市场,告诉我如何识别行货。有的还热情地为我定位,让我以女性的视角去进行收藏。但是看着他们在古玩市场几千元挥手而去,数万元不见踪影,我又不免生存疑惑。我并非希望以收藏生财,但愿从中体会快乐。如此数千上万元才能买来的快乐,怎是我等消受得了的?

从热闹的专业收藏世界里擦身而过,躲进小屋,整理柜子里的梳子、耳环、围巾、手镯等小饰物,欣赏不同文化的民族风,人在旅途的快乐又一一浮上心头。顺着快乐的心境,让心灵重游一番,整理思绪,将小小收藏者的快乐从笔端流泻。

篇3:访日记本收藏家

初识金丝楠是在百度百科中,它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只要显现金丝明显的均可确定为金丝楠木,在光照下可看到金丝闪烁,光亮璀璨,精美异常,以前是皇家专用木材,由此可见其尊贵。金丝楠大多出于川蜀之地的深山中,且数量稀少,价格堪比黄金。

近日,记者走进了位于朝阳区凯旋城底商的楠木郡收藏艺术馆,在总经理贾玉钊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艺术馆里的金丝楠木经过雕琢的艺术品,亲自感知了这一件件金丝楠木作品背后的故事。

《现代企业文化》:“楠木郡”品牌是您这两年精心打造的连锁艺术品牌。请您谈谈该品牌的经营理念和建设金丝楠收藏艺术馆的宗旨。

贾玉钊:楠木郡是专业从事金丝楠收藏研究的全国性连锁艺术品牌,致力于金丝楠文化传承与艺术品展示鉴赏。

我们倾力打造以金丝楠家具为主题集书画、玉石、瓷器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场馆。以艺术为原点,演绎雅致中式生活典范。

楠木郡期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将日渐式微的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和精湛工艺保留下来,我们秉承“品质为尊,致敬经典”的经营理念,楠木郡每一件产品都选取最上等金丝楠木料,精雕细琢,专注每一个细节。以“传承民族文化,雕琢艺术珍品”为己任,力求打造独具文化品味与典藏价值的艺术之作金丝楠贵为帝王之木,珍贵稀有、底蕴深厚。楠木郡艺术馆以金丝楠为载体,共展示顶级作品千余件,再现了雍容尊贵的皇家气度,使藏友在体验金丝楠独有文化的同时享受专业的收藏顾问服务。

《现代企业文化》:请您介绍一下金丝楠这一珍贵木材的历史文化。

贾玉钊:金丝楠被誉为“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在我国约有34种,常见的树种有闽楠、白楠、紫楠、桢楠、利川楠等。金丝楠木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有一种至尊至贵的高雅气息。主要产于云、贵、川等地,其中以四川的最佳,明清皇家用材全在四川采集,贵州次之。

金丝楠木性稳定,不翘不裂,经久耐用,性温和、冬暖夏凉,香清新宜人。金丝楠木自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帝王龙椅宝座也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

金丝楠木生于穷谷,甘于淡泊,而以芳香自许,千年不腐不朽,历久弥新,终登庙堂,汇天地之灵气而成就人间之大美。历代名家对金丝楠木的木性极为推崇,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楠木生南方,而黔、蜀山尤多……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周,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

金丝楠是资产保全与财富传承的最佳方式之一,“金丝楠者,国之重器,厚德者载之”。天地间,大象无形,最浑雄者,往往最难显露,唯有德者,方能鉴之。作为财富传承的最佳方式,金丝楠具有保值性、增值性、避税性、终身所有权、资源稀缺性、流通快速性等特点。

《现代企业文化》:如何在选料、用料上彰显品牌价值呢?未来贵企业要规划一个怎样的愿景呢?

贾玉钊:楠木郡有着严苛的收料与选料制度,为了搜集天下至美的金丝楠木,我们的木材收购团队跋山涉水,走遍了川云贵所有历史上曾经生长金丝楠木的100多个县市和古林区,我们遵循严格的选料标准,沙眼空洞者、香味不纯不正者、局部金丝成色不足者、花纹不美不雅者均严格剔除。工艺方面更为严谨周详,楠木郡有专业的楠木家具制作工厂,专门从事金丝楠木研究与家具制作。纯手工、全榫卯、可拆卸、不上胶是我们的工艺标准。在楠木郡,没有材质、式样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件家具,每件都是依材制作、惜材如金,每件都是唯一的艺术品。国之瑰宝金丝楠特有的尊贵历史和精神内涵,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文化中极至尊贵的象征。

楠木郡·百城复制计划:未来三年,楠木郡将在全国设立100家专业艺术馆,把楠木郡打造成为中国金丝楠连锁体系的典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载体之一,金丝楠木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自古以来,金丝楠木几乎被皇家所垄断,楠木郡期望通过努力,以金丝楠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手工艺以及古典文化保留传承下去。使更多人了解金丝楠,使古典家具走入寻常百姓人家。

《现代企业文化》:请您给我们介绍两款贵馆收藏的艺术品。

贾玉钊:如意花卉纹十三件套的材质是金丝楠木。此系列家具中,宝座为五屏式座围,镶板心,上加曲沿搭脑,攒框内雕饰花卉、山水人家图,冰盘沿下高束腰,牙条上雕缠枝宝相花纹,扶手板成如意形,足部饰如意花卉纹,外翻马蹄,此套宝座做工精致,纹饰精美寓意吉祥美好,沉静典雅,宜放置客厅,极具观赏及实用价值,同时也是身份的一种彰显。

篇4:访日记本收藏家

谢兰生(1769-1831)是岭南书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兰生字澧浦,南海人,世居被称呼为省城的广州,当时南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举人,壬戌成进士,充庶吉土。翰林散馆后,本可出仕为官,但适逢还乡丁忧,从此绝意仕进。他随后主讲端溪、粤秀、越华各大书院,道光元年更在省城筹办羊城书院,成为首任山长。澧浦太史以画称重时,且能“肆力科举文字,深思厚力,纬以经传”故特为当时土子敬重。《广州府志列传》称其“能鉴别古书画真赝”,《粤秀书院志》则称“最工书法,晚尤深入平原堂室,参以褚河南、李北海,擘窠大字,一时无比肩者”。

谢兰生的学问涵养非常得益于嘉道年间广州的社会环境。乾隆以来,广州专享一口通商的政策,成为全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于是華洋商贾云集,百货俱备。广州口岸繁荣在嘉庆、道光年问臻至鼎盛,不仅十三行行商富甲天下,也带动了文化的空前发展,搜觅古玩字画,鉴赏金石成为当时省城士绅的生活风尚。不少金榜题名之士宁愿归乡为师,也无意外游远宦。嘉道年间,省城名绅谢兰生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拓本第一

拓片在清代为一项重要收藏。古人习字,名帖并不像今日唾手可得,不仅坊间翻刻容易失真,原石也时因际遇无法流传。故一本宋代旧拓名碑,往往价可千金,远逾其他藏品之上。谢兰生日记中提到不少碑帖拓本,大多令他倾倒,远在其他字画文玩之上。嘉庆以来岭南兴起收藏历代碑帖的风气。当时广州各大收藏世家伍、潘、叶、孔诸家无不广罗天下碑帖以为得意藏品。正如传记评价谢兰生“最工书法,晚尤深入平原堂室,参以褚河南、李北海”这句话,日记便提到颜真卿《多宝塔碑》、褚遂良《孟法师碑》、褚氏《兰亭》以及李邕《李秀碑》《叶有道碑》《灵岩寺碑》等多种碑帖。谢兰生书法造诣名盛时,便极得益于当时诸氏的收藏努力。

日记最早在道光元年五月提到“邓兆椿送《九成宫帖》一本来”,此后不久又前往伍秉镛处观看宋拓《九成宫帖》,感叹“极佳”。同年十月,“看云谷所藏字画卷,中有《庙堂碑》极妙。”云谷即叶梦龙。伍氏、叶氏俱是当时行商,富可敌国,皆雅好金石书画,为岭南著名藏家。清人应试科举,字体崇尚清真雅正,临摹古人多以唐楷为宗,然而欧阳询《九成宫帖》虽有原石存世,经过历代摹拓,碑板逐渐平浅,导致新拓字体幼细,已失其真,所以旧拓价值往往远逾新拓,借此才可见到最接近原作的模样。虞世南的《庙堂碑》原拓在宋代经已难得,叶梦龙所藏有可能是明拓本,但未见录入叶氏《友石斋法帖》,应也极为罕见。

最让谢兰生感到震撼的,是看到褚遂良《孟法师碑》孤本原刻。道光二年闰三月,越华书院监院吴兰修递送份此帖拓本给兰生,他在当天日记感叹道:“此帖久慕不得见,今始见之,纸墨尚好。”《孟法师碑》原石已佚,拓片只有孤本传世,过去兰生只能“久慕不得见”。此后不久,又有“李秋屏送到抚本《孟法师碑》”,但俱非原刻,只是翻本。直到道光三年十八日,日记写道:

还斋一行,即过河与铭山、伯临、季彤、筠如饮至二鼓。宿楼上,得观《孟法师碑》原刻,神气完足,与翻本迥别,是天下之奇宝。

其中伯临即潘正亨、季彤即潘正炜,潘氏以经营行商发家,家在河南,昆仲俱雅善鉴藏,储书画极为宏富。谢兰生所观《孟法师碑》原刻,视之为天下之奇宝,但应为南海叶应肠所藏,见录于《耕霞溪馆法帖》卷,内有王文治、王澍、张维屏题跋。道光九年二月,谢兰生甚至聘请工匠凿石摹刻,一口气“搦得《孟法师碑》廿八本”,其中一部分赠予好友,剩下二十四本则自己留存。

日记还透露了另一种在岭南的流传名帖,即大名鼎鼎的《兰亭序》。兰亭相传与唐太宗一同葬入昭陵,传世的有欧阳询摹本、褚遂良摹本等等。后世各种摹刻流布甚广,版本迭出,清人一般以获得宋拓最为荣耀。

道光二年十月十六日……今日见《褚仿兰亭》一本,绝佳,后有金华宋濂跋书,字极精,跋云有赵文敏题蕺,蕺已失去矣。

道光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昨日洪筠轩送至《唐摹褚氏兰亭》一本,是范氏天一阁本,明丰南禺考功所刻,洪氏重摹上石,精神尚自完足。

道光四年五月十三日……李庚来,送至石刻兰亭二种。

道光五年八月初七日……晚临褚写《兰亭》一本。

道光二年,谢兰生所见有宋濂跋书的兰亭版本,在明代经董其昌题跋之后已多数称为《虞世南摹本兰亭》,原帖在清代为皇家御藏,兰生所见应是拓本。道光三年,谢兰生所见明代丰坊摹刻,因有文未有“褚氏”,向来被清人认为是“海内褚临本之冠”,但也有考证说此为丰坊伪刻。无论如何,谢兰生当时却是凭此作为临摹兰亭的门径,道光五年真正有他临写褚氏兰亭的记录。

鉴赏字画

谢兰生早年肆力于画,名著岭海,且位列翰林,自然格外受人尊敬。潘、伍、叶诸家凡有新得藏字画,经常找来谢兰生品鉴题跋,而兰生也得以遍观所藏,如道光四年七月初九日记写道:“过研北晤春岚,纵观所藏画。借石谷小卷,唐子畏长条,王渊花卉册,清湘苏小妹图。”春岚即行商伍秉鉴次子伍元华。而外坊问不少古董店就经常拿古画请求谢兰生鉴定题跋,一来增加藏品可信度,二来通过请求题跋继续为藏品增值。故谢兰生不必破费千金,每日都能见到各方见示的古人字画。谢兰生至少与两家古董店保持联系,在日记中可以找到“秘珍”与“翰华斋”两家字号。

秘珍出现在日记中是嘉庆廿四。秘珍与谢兰生的联系不算密切,一般是将求售的古字画自行送到太史家,让太史随意鉴赏。日记中可以看到:

嘉庆廿四年十一月廿三日……送还唐六如大画、石谷小画与秘珍。

nlc202309081400

道光元年六月初十日……秘珍将邵僧弥画来。

道光元年六月十一日……秘珍送到李椒堂所藏沈石田画,本内石田五幅,补以文衡山一幅,乃得六幅。又有衡山诗跋甚详,谓此是吴匏庵之物。画是真笔,究非石田之上品。

道光三年四月十六日……秘珍以蓝田叔画屏山水十幅来阅,内有五六幅佳者,又程清溪幅,颇有静气,是此公佳品。《汝帖》六本尚旧。

可见秘珍送到的大多为明代名家,如沈周、文征明、唐寅、此外还有清初王犟、恽寿平等人的画迹。其中沈周画五幅是“李椒堂所藏”,即南海李可藩的藏品,亦是翰林出身。秘珍似乎作为中间人找来谢兰生代为鉴定,得到了所藏文征明之画是“真笔”、沈周的是“上品”,恽寿平、程邃者是“佳品”的评价。

谢兰生与另一家“翰华斋”相识较晚,不过过从更为密切。道光三年四月,日记提到“翰华斋何君来”,日后改称“南屏”、“南坪”,所指俱是一人,即翰华斋的店主何南坪。相识未久,何南坪便屡次登门以古画见示,请求谢太史鉴定真伪,结果却与李可藩藏品大有不同:

道光三年三月十一日……南屏以关九思画来阅,未见佳处。

道光三年三月二十日……何南屏以香光山水來阅,内有眉公题字,的是真本,然墨气颇滞,殆初年之笔,未为佳品。

道光三年三月廿四日……南坪以蕴堂所藏麓台、圆照画来阅,不佳。二樵画册亦是赝本。

道光三年三月廿五日……南坪送到蕴堂所藏高房山、董元宰长条来,俱不佳。

道光三年六月廿六日……南坪以石田卷来看,不真。又以镜川所藏手卷四轴来,无名氏一卷尚稳。赵松雪《曲水流觞》是临本,小有意致。梅道人及管夫人卷伪且劣矣。南坪所藏梅道人《竹》亦是,临本,尚有可观而款字太劣。

道光三年七月二十日……何南坪来,携到伪云林画及伪刘松年横卷,可发一笑也。

谢兰生鉴定古画颇有自己一套,从中可见他对于有把握的作品才判为“真本”、“赝本”,对于临本及较无把握的作品则以有无可观作为评定,或简单论及佳与不佳。何南坪连番碰壁,但并没有因此与谢兰生疏远。此后多次前来拜访,却不是再以古画求赏,而是来“谈画”、“看写画”,似乎是虚心来请教鉴赏之法。

除了字画鉴定,秘珍、翰华也不时作为中间人来向谢兰生请画,如道光三年四月“秘畛以对扇来索画”。道光八年七月“秘珍着人送笔润来请写字画”。翰华何南坪请画索题则更为频繁,“南坪来,为人请写画”、“南坪来,以写画笔润至”时常见于日记,二人合作关系一直延续至道光八年四月南坪过世之后。

日记中鉴定书画的记录非常丰富,难以一一枚举,但仅从其和秘珍、翰华持久的合作关系,可以想见当年广东已有颇具规模的古字画流通市场,尽管龙蛇混杂,但也因此不少前朝名家手迹流入广东,开阔了岭南土人的眼界。

搜罗名端

谢兰生日记中提到最多的文房用品是砚台。作为当时文人,砚台是案前书写必备之物,写字作画,俱要好砚相助。谢兰生在日记提到的砚台,大多是端砚,且只为端砚里的水岩老坑,并未提及坑仔、麻子一类砚石。

嘉庆廿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得小砚蕉白鱼冻,是绝妙品,葫芦小砚已赠楷屏,得此快甚快甚。

四月二十日:……张翰山来,以云头蕉白青花研奉赠,以翰山极赏此砚也。……又买定湖蕉研,以与竹砚相易,未允也。

道光元年八月初四日:铭山前月往送翰山,昨日自清远还,今日午间到,云前所送翰山之松皮冰线砚,被其下误投之清远峡中,不意此砚如此结果也。

道光元年九月十二日:……午饭後欲还,适卢英圃至,同过一瓣山房看磅公所藏砚,有一方纯白,予题日“览冈片玉”,真是妙品。

道光四年六月初八日:……卢英圃送砚来,亦是西洞上层石,而不及季彤所送之佳。

道光八年三月十八日:……本日买得鱼冻西洞大砚一方极妙,价亦不甚高,从前所蓄大青花砚及大鱼冻砚俱是极品,竟不能守,致让与人。青花尚易觅,鱼冻大方者不易觏,故复买此石,虽囊涩不计也。

以上诸条都是谢兰生对一些极品砚台的描述,大多以珍贵的石品命名,其中以蕉叶白、鱼脑冻奉为尚品。鱼脑冻是端砚最名贵的石品之一,凡有此石品一般会留在砚堂之中,不施雕工。鱼脑程云雾之状,“团团栾栾”,如“水肪之所凝”。蕉叶白与鱼脑冻较为接近,往往成片出现,白里透黄。端砚中这两种石品最为难得,被视为端石最细润之处,最宜研墨。所以谢兰生题名的“岜冈片玉”,目之为妙品。此外,老坑再逊一等的石品为天青、青花,按谢兰生的说法,“青花尚易觅”,所以追求程度远不及鱼脑、蕉白。

谢兰生所得砚石大多来自水岩西洞。石质坚而细润,且石品丰富,为老坑之中的上品。西洞凿自明代,至清初《广东新语》记载已是“西洞今亦凿穿,江水入焉,不可以复凿,即凿亦仅容二斧四人而已”。所以西洞普通块砚料到了清中期已经十分稀罕,谢兰生所得砚台也多以小砚为多,拥有名贵石品且为大料者,更为难得,故道光八年谢兰生得到块鱼冻西洞大砚,特别在日记中加重了笔墨,为求一砚,而“囊涩不计”。

谢兰生买砚有几个渠道,一是朋辈相赠。许多砚台大多在文人之间辗转流传,如道光元年二月十二日,日记记载“定湖送砚三方至,送与翰山”,二十日再“以云头蕉白青花研奉赠”,此后张翰山欲以所买定湖蕉砚与兰生竹砚相易,却未得获允。又如道光四年八月“衢尊携到蕉白砚,云是秀公见贻”,道光五年五月“何相文亲家来谈,送与西洞砚一方”。可见砚台在当时作为礼品在文人之间互相传赠,不难怪谢兰生会曾有极品大青花砚及大鱼冻砚,结果“竞不能守,致让与人”。

另一渠道是砚店专门上门求售。出现在日记中的是一间叫“漱芳”的砚店。道光四年五月初七日,日记写道:“漱芳砚店以大砚来求售,真是奇宝,惟价太昂耳。”道光九年五月初八日:“漱芳以砚石廿九方来看,佳者不过十三四片。”但两次交易似乎都未能令太史公满意。

nlc202309081400

各式文玩

日记提到文玩种类繁多,但大多一笔带过,远不及字画砚台。文玩一方面来自亲朋馈遗,此外则多自翰华斋购得。

清代金石学兴起,江南文人士大夫每以收藏青铜古器、古砖为尚。此种风气在嘉庆道光年间的岭南仅现肇端,故收藏青铜古器尚系风雅之举,与金石之学无关。关于古砖,仅日记道光九年十月提到“携还永嘉砖方与衢尊”,别无着笔。金铜古器则俱为翰华所售,谢兰生在日记中称为罕见之物,故也多给了笔墨。

道光六年八月廿三日……过翰华看古铜鼎,铜绿青翠可爱,名三环鼎。绿乃淡绿,与入土者不同,座亦精巧,难得之物也……晚南坪来,云此鼎可得。

道光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往翰华取到双鱼铜洗,亦汉时物也,木座精好,并留之,与所藏三环鼎皆铜器之罕有者。

谢兰生在道光六年两度购买青铜古器,皆是经过翰华斋提供。一则为“三环鼎”,按所述形制,若是真品,大约是东周时期的三环盖鼎。另一物则为汉代双鱼铜洗。二者都配上精美木座,十分令这位买家满意。

至于其他文房用品,日记提到“竹臂搁”、“柏木笔筒”、“竹根笔筒”、“木瘿画斗”、“英石笔山”、“荷叶笔洗”、“伽楠香珠一串”、“蚌壳笔洗”、“万历瓷瓶”等等,而从未提及红木酸枝一类的物品。更多提到的,反而是谢兰生非常喜欢的“蜡石”。

道光四年十一月十八日……早出城到长寿寺谈,从至道师索得腊石一方,可插花,极妙。

道光五年七月十八日……供素心兰数枝于蜡石瓶,甚佳。

道光五年九月十八日……阅生监課卷,壶隐以小蜡石一方来,还斋一行。

道光六月十一月十五日……晚南坪以古玩数种来阅,俱小品之佳者。内有蜡石水碟似旧玉,木瘿笔筒,木纹细擞,手泽油润,因留此二物。

道光六月十一月十七日……晚南坪以蜡石小瓶来,其价尚廉,即留之。

道光九年九月十九日……崔问琴以蜡石大墨床来,未晤。

谢兰生提到的蜡石可为各种器用,可做花瓶,可为水碟,甚至可做墨床。道光六年,何南坪以古玩数种见示,而且“俱小品之佳者”,谢兰生只选了蜡石水碟和木瘿笔筒。谢兰生对蜡石的情有独钟,一方面固然是太史公的个人喜好,但也可见背后是整个时代的审美风气使然,蜡石在当时应是颇受追捧的文玩佳品。

谢兰生日记能让我们从一位翰林太史的角度,了解到嘉庆道光年间广东收藏鉴赏品味之一端。日记记载的事物零零碎碎,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收藏之物的不同等次,当以拓本为最,字画次之,砚台再次之,各式文玩又次之。因为拓本和字画对于当时文人掌握精英技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不仅仅视为种收藏玩好。而嘉道年间广东收藏金石字画风气的兴起,又丰富了广东士人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晚清广东的文化繁荣,已在此时可见端倪。

(编辑/陈彦如)

篇5:高二暑假日记作文:收藏回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清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题记

我们的童年小火车驾驶到这已停下了,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换取的是初中更宽阔的学习天地,心却依旧留恋充满回忆的小学校园。再回小学校园走一走吧……

再次步入校园,引入眼帘的是陪伴我们六年的.植物园。石榴花谢了又开,现已开满了六载,火红的花瓣仿佛我们用汗水与拼搏的努力;围墙边,原先那棵瘦弱的枇杷树现已长成参天大树;曾在桂花树下的谈心立志,拉钩约定,陷入建,年少的伙伴不知去了何方?

响了一个冬季的操场静了下来。谁将我们拔河的呐喊助威、游戏的欢声笑语一一收藏起来?一阵风儿吹过,吹散的是心头的一波人。操场上,再也没有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一遍遍排练;再也没有同学们跳骚市场的生生叫卖;再也没有同学们课间的追逐嬉戏。留下的是一排排桌椅与一张冰冷的一脸惊愕的毕业照。

教室里,不满了六年的桌椅板凳现成了宝藏般一遍又一遍不住抚摸;抱怨了六年的老师字迹,现如今成了最美字迹,百看不厌。

食堂里,隆隆的机器声停了,食堂阿姨因饭堂太少的劝阻也不在耳边,就连到饭桶旁站着的看饭大叔,此时也不见人影。一切是那么的寂静,只剩下桌上充满回忆的饭菜正冒着热气……

风筝就算飞得再高,线头依旧在地上;水流流得再远,但它源头依旧在山上;旅者走得再远,心依旧在故乡;我们飞得再远,脚印仍在母校……

我愿永远珍藏这份回忆,珍藏这份与母校六年的回忆,我会把它永远留住,留在心间……

更多相关的暑假作文推荐:

1.我所期盼的暑假作文600字

2.我想这样过暑假作文【精选】

3.我所期盼的暑假作文500字

4.我要这样过暑假作文(三篇)

5.我期盼的暑假作文600字

6.我要这样过暑假作文400字

7.我想这样度过暑假作文

8.我的暑假计划作文100字

9.我打算这样过暑假作文300字

篇6:访民情日记

时间:3月27日下午 天气:阴

今天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访民情的活动,目的地是小龙村吴忠将军的故里。我有6年多没去小龙村了,一路上,在金黄的油菜花和碧绿的麦苗田间,一座座小楼房拔地而起,通村的水泥路大多都延伸的农户的楼前。山好,水好、人更好,吴忠将军的故居留下来的仅仅只有一间堂屋了,堂屋的门前上方还能看见上世纪上世纪雕刻的花纹,堂屋的两旁是他侄儿后来修的房子,房子修建年代应该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吧,作为从大山走出去的将军,我很佩服他,他戎马一生,战果累累,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的就是将他追求革命真理,英勇战斗的故事讲给他家乡的孩子听,让他家乡的后代能记住他。

上一篇:长溪中小程存灵《中国梦 我的梦》下一篇:南鹰学校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