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2024-05-02

县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精选8篇)

篇1:县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县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县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创新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工作,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切入,以发展稀贵金属、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向纵深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抓组织领导,增强创新意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把科技创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同部署、同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应对新常态的重要举措,纳入了全县综合考核指标内容,不断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抓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加大财政研发投入,对创新创业给予重点保障。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xxxx年x-x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占GDP的x.xx%;地方财政科技投入xxxx万元,同比增长xx.xx%,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的x.xx%。xxxx年全县x家企业获批研发财政奖补资金xxx.xx万元,获批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xx万元。享受xxxx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xx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金额xxxx万元。制定了《xx县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若干规定》《xx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xx县专利资助办法》《xx县促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县里规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县财政分别给予xx万元、xx万元的奖励;对首次认定三年有效期内且当年纳税xxx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县财政按其实际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xx%奖励给企业。

(三)抓主体培育,提高创新能力。重点抓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创新企业培育工作,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雄风稀贵、联合国银、惠友材料等科技企业在“首届x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回乡创业大学生李龙浩研发的新技术项目荣获“x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积极帮助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共同开发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xx多项。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县内xx多家骨干企业与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x大学、x农业大学、x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xxxx年x-xx月全县完成技术交易合同x个,成交额达x.xxxx亿元;完成专利申请量xxx件,授权xxx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x件;高新技术企业xx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xx.x亿元,占GDP比重xx.x%;完成主营业务收入xxx.x亿元。

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情况

(一)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我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稀贵金属产业走“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精深加工”之路,稀贵金属资源再生利用产业集中区,为初级冶炼项目承载发展基地。xx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定位为精深加工区,重点发展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将xx家主体企业整合到xx家,已全部入园建设或原地技改x家,雄风、金润、融源已投产。众德、洪福、和盛、洪福等x家企业在原址完成技术改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中,联合国银、阳光有色、x银制品等企业稀贵金属深加工项目已投产。

(二)科技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形成了三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带动了全县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以亚氧化钛材料、新型改性聚羧酸外加剂、有机涂料等产品为代表的新材料领域产业集群。二是以晶讯光电、电子商务园等企业(平台)为龙头的电子信息领域产业集群。三是以稀贵金属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等技术为支撑的资源环境领域产业集群。目前全县纳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统计的企业xx家,其中经认定的有效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从领域来看,资源环境领域x家、电子信息领域x家、新材料领域x家。

(三)科技助推园区发展方面:坚持“科技兴园”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原则,精心打造“xx经济开发区、xx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二个省级园区;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柏林工业园、太和工业园”,以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推进我县稀贵金属产业整合升级,实现稀贵金属工业转型升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培育稀贵金属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产业的集聚区、开放的先行区、创新的实验区、生态的示范区。

三、下步工作

一是加快科技计划实施。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紧扣全县科技需求,筛选、凝练、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大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科技项目,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推动全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重点实施稀贵金属综合回收技术攻关、冰糖橙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油茶种苗繁育技术研发等产业化项目。

二是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认真贯彻落实《xx县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若干规定》,着力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切实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形成企业自主研发体系,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重点围绕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复杂物料无害化处理、银饰品加工、冰糖橙种苗繁育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力争开发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三是加速成果引进转化。整合现有各类科技载体和平台,加快推进xx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xx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xx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xx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等科技园区建设,切实增强园区引进转化科技成果的承接能力,努力将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先进示范区。重点引进和转化一批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态农业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

四是加强人才团队培育。进一步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切实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加快实施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重点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人才团队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内部奖励制度,对科技人员实行股权激励。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推进科技人才交流和培训。

篇2:县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县认真贯彻上级精神,积极引导扶持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效益大大提高。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状况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组织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股份合作企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现有股份合作企业349家,涉及种、养、加和农资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多家,销售额超亿元企业6家,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15家,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20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2010年省、市、县三级龙头企业年产值达23.5亿元,年利润11750万元。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5家,其中种植类111家,养殖类146家,农资类91家,农机类42家,其他15家。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合作社7家,市级示范合作社9家,县级示范合作社42家。注册资金14亿元,发展社员10万多人,发展种植基地75万亩,发展畜禽养殖450万只(头)。现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6个,其中种植类8个,养殖类6个,其他类2个,拥有会员4664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以“协会+农户+基地+实体”模式,带动农民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政策、土地、资金、信贷等方面对优秀农村经济组织重点倾斜。2010年,积极组织流转土地1.98万亩,有效解决了股份合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建设用地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0多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000多万元,加强股份合作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机购臵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将近三分之一的政策补贴农机向农机合作社投放。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向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投放信贷资金1亿元,有效缓解了涉农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依托小麦、水稻、玉米、油料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了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全县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15家,其中日处理小麦200吨以上的企业10家,年处理小麦70万吨;稻米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精制大米25万吨;油料加工企业3家,仅训达油脂日加工油料就在900吨以上;畜禽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肉鸡、肉鸭6000万只。培植了全力食业、家家宜米业、训达油脂、光源畜牧、史军面粉、隆祥饴糖、金龙源养殖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家家宜米业发展成为集优质水稻种植、加工、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明星企业;训达油脂销售收入达到5.3亿元,成为省内最大的油料加工企业;全力食业发展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肉禽加工企业。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争创优质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叁真”牌富硒大米、“训达”牌花生油、“澶州”牌冬枣、“龙丰”牌小麦、“沃麦隆”面粉、“松山”面粉等16个农产品已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家家宜”牌大米、“濮绿”牌丝瓜等2个农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训达”、“家家宜”、“桃园建民”、“安松山”等6个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XX市清河面业有限公司的“六韬”牌面条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农展会,提高企业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训达油脂的“训达”牌花生油在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叁真米业的“富硒大米”获得“全国金奖大米”称号,桃园建民牛肉耗辣椒被评为“河南老字号”、“河南省名牌产品”。魏氏食品有限公司的“魏月忠”牌系列产品先后荣获“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中国著名品牌”、“河南名吃”、“XX名吃”等荣誉。

(四)积极培育产业基地。农产品基地是农村经济组织的第一车间,没有与之紧密相连的农产品基地,农村经济组织就难以形成活力。为此,我县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经营,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加强产业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平台。以史军面粉、松山面粉、金信面粉等公司为龙头,在子岸、鲁河、庆祖、户部寨、五星等乡(镇)建成了8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以家家宜米业、叁真米业等公司为龙头,在沿黄乡(镇)和海通、庆祖、梁庄、徐镇等乡(镇)建成10万亩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以训达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在八公桥、胡状、郎中等乡(镇)建成10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以全力食业、光源畜牧、金龙源养殖等企业为龙头,在子岸、五星、鲁河、城关、庆祖等乡(镇)建成畜禽养殖基地;以绿源蔬菜、昌泰甜瓜、相涛西瓜、农科种植等合作社为依托,在子岸、五星、徐镇、胡状等乡(镇)建成优质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家家宜米业标准化有机水稻生产与加工基地、五星种业公司万亩彩色小麦生产基地、众兴兔业公司獭兔养殖与加工基地等新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框架已基本形成。

三、农村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各类农村经济组织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广泛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协会+专业户”等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生产,实现了技术集约化、生产标准化和经营市场化,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业效益,保证了农民增收。

(一)农村经济组织在产、供、销环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前,由股份合作公司、合作社、协会等农村经济组织统一采购定制原材料、种苗、农资等农业生产资料,由于其资信条件高于一般农户,便于融通资金,便于与大型农资、原材料供应企业合作,采购到价格低廉、质量过关、品质优良的农业生产资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赢在了起点。在生产过程中,各类农村经济实体按统一标准组织规模化生产,保证了农产品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有利于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也有利于获得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在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禽养殖方面,我县与省农科院、省农大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省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我县调研、指导或开展培训,强化了技术支撑。目前,已认证无公害瓜菜产品5个,绿色瓜菜产品2个,注册了“濮绿”、“天希健”、“翠绿”、“垚鑫旺”等商标11个,培育了特色农产品品牌。在销售过程中,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积极开拓全国大、中城市市场,获得无公害认证和绿色认证的XX县各类品牌产品已遍布全国,直接与知名商场、市场、超市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的兴起对农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农民身份发生了转变。为了适应各类农村经济组织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土地流转经营,采取企业租赁、反租倒包等形式,组织规模化生产,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工人。如安寨昌泰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租赁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建设园区,建成后将塑料大棚反租倒包给农户,农户在获取土地租金的基础上再参与收益分成,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农民实现了本土就业。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主动与科研院所以及推广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构建产、学、研密切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养。如昌泰甜瓜专业合作社指导社员按统一操作规程和田间管理标准生产,严格控制农药肥料使用数量,实行抽样检测,使社员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三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管理能力。如绿源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设立了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科技开发部、基地开发部、种子种苗部和办公室,将生产基地划为10个片区,由农民社员担任部门经理和片区负责人,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跟踪负责,培养了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四是农民的行为习惯逐渐改变。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基地将农田变成了加工车间、种植大棚、养殖大棚,农民像工人一样接受统一管理,按时作息、按规程操作,生产生活更有规律,纪律性增强,配合更加密切,集体荣誉感增强,行为习惯正在发生质的转变。

四、农村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整合投入比较困难。各项支农资金在上级就明确了投入方向,这种分配方式存在着部门分割、条块管理、分散使用的不足,在基层出现了“九龙治水”的局面,很难整合发挥出最大效用。

(二)严格按法规组建农村经济组织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层干部群众对组建农村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运作程式等了解不全面。根据农村实际和需要建立的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不太规范。如合作社在民主决策、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利益分配等方面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形成名不符其实的“名义合作社”。

(三)获得科研院所的帮助和支持比较困难。由于我们的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低,难以引起高等科研院所的重视,寻求科技支撑和项目研投比较困难。

(四)基层管理型、技术型人才相对缺乏。在县、乡两级,从干部到群众缺乏熟悉现化农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有发展现化农业的良好愿望,但实践经验不足,在引导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受人才方面的制约较大,今后必须想办法解决。

(五)农村经济组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较低。当前,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太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和发布信息,大多数经济组织甚至没有配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设备。

(六)农村经济组织获取信贷资金比较困难。由于农村经济组织的土地、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属于租赁或公益性质,加上资信等级不高,受当前金融体制的制约,较难获得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目前只能吸收到农村信用社的部分小额贷款。

五、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在各级党校、职业学校及涉农培训机构开设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分行业、分层次、分阶段对农村干部、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培树一批管理规范、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农村经济组织典型,带动更多农民联合致富。

(二)加大投入扶持力度。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村经济组织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有一定规模和出口能力的农村经济组织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将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电力供应、运输规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农业、水利、发改、财政、工商、税务、金融、交通、土地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调沟通,搞好涉农项目的规划和报批,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资金融通、产品运销、标准化建设等环节给予全面支持;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经济组织有序发展。

(三)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帮助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理顺好内部关系,引导各类合作组织由小变大、由松散变紧密。监督各类合作组织及时注册,避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建立规范完善的组织体系。指导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机制,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效益共享机制。

篇3:县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查新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查新审核渗入查新工作的全过程, 从接题、检索、撰写报告的每一个阶段, 从分析科学技术要点、确定查新点、组配检索词和检索策略到对比分析出具查新结论的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审核员参与其中, 仔细审核, 以保证查新报告的质量。但审核不是查新, 审核员不可能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去重复查新员的工作, 实际查新审核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及难点, 需要加以关注。

(1) 委托用户提供的查新资料或委托合同存在缺陷, 科学技术要点和查新点表述不规范, 重点不突出, 甚至倒置, 或没有提炼出实质的创新性内容, 导致查新点不具有新颖性;

(2) 委托用户不愿将涉及技术保密的内容 (如, 材料组分、详细技术方案、产品配方、添加助剂等) 提供给查新、审核人员, 使对比分析缺少依据, 导致查新结论不实;

(3) 委托用户有意提供生、偏词, 自创或篡改专业术语, 以期检出文献越少越好, 造成“创新”假象;

(4) 审核员是在查新员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之上进行专业判断, 容易受查新员的检索思路误导;

(5) 审核员既不能做重复工作, 又要对查全率和查准率进行判断和考证;

(6) 由于检索词选取、检索策略制定、信息源选择、或查新员对技术要点和创新点理解出现偏差, 导致误检、漏检, 检索结果为零或无密切相关文献, 查新结论缺乏说服力, 可能需要返工;

(7) 审核的结果既要保证查新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正确性, 又要让用户满意,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把控审核要点和尺度, 全面提升查新质量, 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查新审核是基于前期查新检索工作基础之上的审查校核工作, 重点是对检索查全率和查准率进行考证, 审核工作要充分发挥其查新质量监控的作用, 关键在于准确把控审核的要点和尺度, 既不能重复查新员的工作, 也不能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字面审阅, 而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查新项目进行形式上和实质性的全面审核, 去伪存真, 确保质量, 为真正有创新性和新颖性的查新项目保驾护航, 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切实起到助推作用。

形式上的审核

形式上的审核, 比较简单, 但却是必要且必须的, 是保证报告规范完整的基础。查新报告形式上的细微疏漏, 往往会给使用方以粗制滥造的印象, 从而影响查新报告的整体质量, 影响到公证文件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从总体上看, 形式上的把关, 主要包括审查查新项目相关技术资料是否完备;查新流程是否规范;数据库选择是否适用、全面;检出文献是否类型多样, 检索结果是否为零或者是否过多;引录的可比文献是否恰当, 密切相关文献是否调阅原文;是否对引录相关文献内容针对查新点进行了简要描述;报告中各项内容的文字、术语、数据、公式、代号、单位、符号及角标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报告中各项内容的著录格式、整体版式是否一致、完整、规范;查新结论是否论据翔实, 客观公正;查新报告的整体用词是否准确客观等等。

实质性审核

查新是个动态的过程, 查新项目也是不断更新变化的, 查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多变环节, 因此查新审核不能仅局限于形式上的审核, 更重要的是进行实质性审核, 其对保障科技查新质量起到真正的把关作用。当然审核应把握好度, 既不能让查新人员认为是“走过场”, 也不能让其形成“有人把关”心理, 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或工作上的“懈怠”情绪, 根据查新流程, 结合多年的审核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 审核员应对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把控报告质量。

一是查新点审核

查新点是科技查新工作得以展开的依据。查新点提炼得是否准确得当, 直接影响查新的效果和结果。为确保查新质量, 提炼、确定查新点时, 应与委托项目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充分沟通, 查新点应与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相承接, 相呼应, 尽量采用精简的语言对核心技术内容和技术参数进行描述, 不使用自创或撰改的专业术语;此外, 同一项目的几个查新点应该围绕同一目标展开, 查新点应少而精, 一般的项目以不超过3 个为宜。

二是信息源选择审核

全面、适当的数据库资源是确保科技查新工作查全、查准的先决条件。审核中应首先关注报告中所列数据库是否全面覆盖查新项目的技术领域, 除通用基本数据库外, 是否依据查新项目具体专业性质和查新目的, 补充相关的专业数据库、专利库及网络信息资源, 如, 期刊学会网站、产品目录、搜索引擎等;是否只注重对网络数据库的检索, 没有匹配以相关的印刷型书刊、年鉴、工具书等信息源;检索手段及范围是否在文献检索范围中一并列出, 并注明具体检索时间等等。

三是检索词及检索策略审核

检索词的选择和检索策略的制定, 体现了查新员对查新项目的理解把握和检索思路, 直接关系到文献检索的查全率与查准率。选词应反映查新项目实质内容, 以委托方提供的关键词为参考, 而不受其局限;审核时要注意选择的检索词及分类栏目是否恰当, 检索词应为业内通用的专业术语, 除规范词外, 一般还应包括同义词、关键词、自由词、缩写词、化学物质登记号、国际专利分类号等, 并注意英美单词的不同拼写法。此外, 检索词的上下位类扩展及具有特异性、专指性的字、词、符号的选用等也应一并注意。

对于检索策略的审核, 审核员应首先基于对查新项目研究内容、查新点和查新要求的理解, 自行拟定检索词, 制订检索策略, 并与查新员的检索式进行对比, 评判其组配的可行性、合理性、包容性及在检索过程中的应变性, 如发现差异, 应分析原因, 进而指导调整策略, 以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

四是检索结果与文献对比分析审核

检出文献与文献对比分析是撰写查新结论的依据, 应具有可靠性、代表性、深刻性和客观性。着重审核检出的文献是否为同类研究文献, 相关文献与查新点是否具有可比性, 密切相关文献有无漏检, 并对密切相关文献进行原文复审;审核检出的相关文献是否具有代表性、权威性, 是否按照与查新点的密切相关程度进行排列;对于未能检出密切相关文献的查新项目, 审核员应重新审视检索词的制定、检索式的构造和信息源的选择, 为查新员提供扩检、缩检的策略;此外, 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要深刻、客观, 不应仅限于文摘、标题的简单罗列上, 要针对查新点和关键的技术性指标, 进行深入细致对比, 将摘要和原文中与查新点具有可比性的技术内容、指标数据等加以引录、分析或简要综述, 使对比分析完整有力。

五是查新结论审核

查新结论是查新报告中最关键的部分, 其对查新报告质量乃至主管部门的决策将起到重要影响。审核人员要重点审核项目是否具有新颖性, 是否基于文献对比分析的结果, 针对查新点, 结合技术要点撰写结论, 查新结论中是否出现查新点或技术要点中或结果中没有的内容, 文字表述是否客观公正, 简明扼要;是否仅是对委托查新项目进行新颖性的判断和对比分析, 未有任何倾向性描述或未做任何范围内的水平性、先进性评价。

结语

科技查新审核是一项基于查新, 服务于创新, 技术性与专业性很强的情报咨询服务工作。审核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情报获取分析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在审核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 不断完善查新审核工作, 严把科技查新质量关, 着力提升科技查新在科研管理及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和地位, 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尽己之力。

篇4: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2011年是“后世博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上海的大变化、大发展中,在跨入2012年新的一年时,始终不变的是上海“驱动创新、转型发展”的主题,始终不变的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对百姓民生的关心、关注和关切。

据悉,此次两会代表和委员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分别是税制改革、诚信建设、城市管理、文化兴市等。下面就让我们带您去两会的现场感受一下代表和委员们的心声……

力推新举措 力求新突破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自1994年以来全国最重大的一次税制改革。在1月12日下午的专题会议上,市长韩正以及相关领导也就营改增问题作出全面解释和动员。

据悉,自今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先行选择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业(适用税率11%)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除有形动产租赁适用税率为17%外,其余部分的适用税率为6%)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和鉴证咨询。

市长韩正曾在13日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补充发言中指出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今年上海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我们要充分认识它的重大意义。这是一项推进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它可以促进服务业的产业细分,扩大分工,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核心就是克服过去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困扰服务业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制度性的问题。上海要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服务业要推动发展,有体制、机制、税制、准入的问题,其中税制问题影响极大。关键是,税制改革不同于一般的税收优惠,营业税经历了多次下调,但是重复征税的问题依然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服务业的细分和专业化发展,也影响服务业的资源优化配置。

中央决定在上海率先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全力以赴推进试点顺利开展。现在全上海有12万户符合条件的企业,我们都进行模拟和登记调查,并且采取一些过渡性政策,对许多特殊的企业采取特殊的办法,改革要使大部分的企业得实惠。企业有竞争力了,整个服务业发展起来,这就是上海的机遇,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形成合力,把这项改革做好。

会议期间,委员们认为,此次试点税改从原则上来说,是希望对企业的税赋不增加或略有下降,但在实际操作下,因为种种原因,反而会造成部分企业的税赋压力不减反增。市长韩正解释道,“税改试点的‘1+6’行业中,五个行业缴税额度会下降或持平。而有形租赁、交通运输这两个产业的增值税税收会上去,为此政府会安排过渡性政策,使其实际上不增加。”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新奎说:近期,上海先行先试,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本市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已经颁布。我们市工商联也就《实施办法》邀请税务部门专业人士为民营企业进行了解读,并召开了企业座谈会听取所涉企业意见和建议。

增值税扩围是一项关系到上海转型发展大局的重大改革措施。这项改革对上海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此次上海税改是近10年以来让我最兴奋的制度创新,它对于上海转型发展有重大意义。转型对于企业来说,就是适应制度的变化。这次改革的关键不是税收有多优惠,而是看是否扩大了分工。

增值税扩围不单是减轻企业税负负担问题,更注重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服务业分工细化,服务业外包和服务业产业链形成;推动制造企业中服务业从制造业分离,更好专业化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上海民营企业将要克服此次扩围改革的各种约束条件,认清增值税改革会对产业结构带来的巨大影响,抓住宝贵的机遇,适时适宜转型提升。

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王新奎在听取委员发言后总结道,市工商联一定会配合政府做好此次税改的推广工作,各级工商联将继续密切联系各类涉及改革的民营企业,努力推动民营企业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尽快走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市政协委员、上海临港保税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翁巍提出,“目前外高桥地区差不多有企业900家,这次我们抽取了其中的120家物流公司、20家研发技术类公司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税改施行后,物流公司由于可以通过抵扣方式减少税收。而对相当大部分业务在外地的企业,由于增值税无法抵扣,缴税额度反而上去了。”对于抵扣部分不明确,主营在外地企业税额上涨的问题上,市政协委员王德培提议:“是否可以让企业自行选择合理的税种组合。”

此外,对于税改中存在的重复征税导致产业链断裂的问题,市长韩正也作出解释,“目前制造业和重化工产业的推动发展在全国仍是主体,2011年全国的化工、钢铁、煤炭、有色等七大标志性行业,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而这些产业在上海的发展情况恰恰相反,去年上海钢铁行业负增长,化工业零增长。根据上海的城市结构,上海已率先进入服务业发展阶段。税改后,现代服务业企业肯定会获利。”

把社会诚信体系

作为政府一号工程来建设

近年来,加大社会诚信力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说,2011 年市政府的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市民。

在新的一年,要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一号工程,全力加以推进,加强全社会统筹,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全覆盖、全流程的收录、评判、处置、联动、滚动的综合诚信体系,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市场化、国际化。

要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融入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纳入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城市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融化为市民的自主意识和自觉行动。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体操作上,可以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试点,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加快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把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

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何加强、改进城市管理也早已引起了各方的热议。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金亮说,今年是上海“十二五”开局之年,在面临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国内诸多发展困境中,上海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扎扎实实地推进科学发展。

在九届上海市委十七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2012年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主线,是基础,是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其中,尤其要把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日社会,转型尚未完成,各个阶层利益诉求分化,社会组织活力蓬勃迸发,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更是勇立改革浪尖,各种新老矛盾叠加交织,更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

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有着重要的人文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原要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使城市更加安全有序,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为上海市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nlc202309021918

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事关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软实力。对处于战略机遇、矛盾凸显并存的上海来说,只有城市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也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全社会才能凝聚强大力量,把各项工作统一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条工作主线上来,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希望2012年的“两会”,把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实践,有落实,继续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平台载体,培育社会组织拓宽参与渠道,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执委、上海杰宝大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杰说,经济转型过程既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过程,也是城市管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需要制度建设和狠抓落实。

两点建议:一是郊区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也是新形势下有必要加快发展的区域。建议加快落实促进各项推进新城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要关注在城乡结合部的规划、交通设施及社会事业的配套发展。

二是市政府在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实效。譬如,取消本市贷款道路交通建设费,下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将S5沪嘉高速公路调整为城市快速路并停止收费。这些举措都深入民心,获得百姓赞誉。建议不断跟踪实施效果,相关部门后续服务跟上,尤其是本市贷款道路交通建设退费工作,涉及面广,希望在具体落实上可以考虑就近退费,科学管理,体现柔性关怀。

建议成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局

以促进《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

发展条例》实施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市商会副会长上海龙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增增在发言时称: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称《条例》)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上海中小企业第一个地方立法,该《条例》的颁布,明确了中小企业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规范和指导中小企业工作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对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建议在市政府直属层面成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局,以完善《条例》实施的责任主体。

此次颁布的《条例》中明确规定,市政府负责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拟订、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本市政策、推动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六大职能。与此对照,目前市政府设立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面对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20多个政府部门,工作协调力度有限,难以承担作为落实《条例》责任主体的重要职责。目前,国内众多兄弟省市已纷纷设立厅局级的中小企业服务局,结合本市《条例》出台契机,建议设立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局,统筹本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事务,推动《条例》的实施。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监督,建议设立定期报告制度。市政府每半年(年初1-2月和年中7-8月)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包括中小企业发展整体情况、扶持资金使用情况、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贯彻落实政策情况的透明度,就每一项具体政策执行的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在各自网站上予以公布,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

1月12日上午,上海市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上,吴思远委员一番话引起了全场的掌声。“让我们来看一看上一代上海文化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请允许我向各位读一下他们的大名:鲁迅、巴金、矛盾、郭沫若、梁实秋……以上我提到的各位大师,真正是上海人的很少,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上一届政协港澳小组发言中,我举了一个‘北漂’的例子,有数千以至上万的年轻人,为了找寻进入演艺圈的机会,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漂来漂去找机会,我们称他们为‘北漂’。成功的例子就是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演回乡农民工的‘傻根’王宝强,当然不成功的更多。但是各位,你们听到过‘上漂’这词没有?”从“北漂”到“上漂”,引发我们思考,上海的文化产业将如何发展甚至改革?在此次两会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大会上也多次提到“文化”两个字,不少委员就这一议题给出了很多意见。

朱裕华委员:我提几点体会:一是建设文化强国很重要、很及时。二是应采用各种方法加大宣传力度,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人“平和、友善、和谐”的品质。如发挥当地华人的优势来加强宣传;让部分领导、专家在海外驻留一段时间,了解当地人的习俗和思维,便于交流;号召企业和文化团体主动走出去等。三是要发挥上海海纳百川的开放优势,发挥上海网络传媒优势,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总之应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加大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力度和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效果。

陈邓华委员:今天的报告有两个新内容:一是关于上海建设“智慧城市”,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制造业正面临产业升级换代,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将产业与文化建设进行对接。建议政府相关政策对民营企业有所倾斜,更多地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篇5:县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汇报材料

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当地民政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讨论交流、对标先进等方式,展开四方面讨论,找问题、破难题,增强民政工作力和影响力。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学习先进经验,提升思想境界,坚持高标定位,明确奋斗目标,把解放思想的实际效果体现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落实上,确保全年档案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并就开展好这次活动,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把握主题,领会实质。二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三是紧扣重点,推动工作。四是强化监督,转变作风。全体干部职工要把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推动工作、谋求发展的一个总抓手,深刻把握“大讨论”要解决的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树立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超前主动、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开放五种意识,谋求档案工作的新发展。大讨论活动要把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做为主要方向,敢于高标定位,勇于争先进位;把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做为基本要求,提升作风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在全局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强势心态,营造提高标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一是围绕内丘县富裕程度不高、社会救助压力较大,研讨如何解决低保对标的问题。通过分析该县居民收入水平,充分认识到该县存在贫富差距,山区和丘陵大部分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富裕程度低,贫富差距大,需要救助的力度较大。目前,该县低保和医疗救助的标准与国家政策要求持平,但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不足,与一些先进的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通过讨论,研究如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和保障范围问题,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坚持公平公正,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并使该县社会救助工作跨入省市先进行列。

二是围绕该县人口老龄化,研讨如何解决社会化养老发展的问题。底该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目前,该县设立的针对五保老人公办养老院和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农村幸福互助院,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通过参观,对标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并结合该县实际,邀请社会团体、群众代表等对接研讨,引导社会力量设立养老机构,形成养老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解决养老问题。

三是围绕机关干部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研究如何解决如何解决干部队伍创新思维不够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民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不能适应当前灵活多样的`民政工作需要。同时,也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举一反三,打造创新型民政队伍,激发民政工作活力。

四是围绕机关奖惩体系不严密、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研究如何解决提高民政工作执行力的问题。通过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干部大力倡导“马上办、办好”的积极作风,激发“誓争一流”的工作干劲,以“扛红旗、争第一”的精神,干事业,求发展。并将机关绩效考核办法细化量化,加强监督,考评结果与干部提拔、奖励相结合,任人唯贤,能者居之。

篇6:县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汇报

***县综治委

2011年10月8日

今年以来,我县在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上,转变观念、强化组织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机制,开创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行“零距离”管理服务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政府主导、综治维稳中心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构建了以镇、村为依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实行了“零距离”管理服务新机制。一是实行零距离服务,编织亲情服务网。发挥警务室、村(居)委会及计生部门前哨作用,对流动人口居住集中的单位和场所实行预约服务、现场办公,节省外来民工办证时间,提高暂住人口登记办证率。二是实行零距离接触,打造违法犯罪防火墙。对辖县房屋出租户和外来人口进行分类登记和管理,对放心户每月上门检查核对一次登记资料,对重点户坚持每周上门检查核对一次,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1

明。三是实行零距离管控,突出双向追究责任制。加强对房主的管理,明确房主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明确房主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治安责任,捆绑制约,多措并举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了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管理和治安防控水平。

二、践行“双落实”,加强和完善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县矫正对象、涉恶、涉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无理缠访人员等易诱发违法犯罪和引发社会矛盾的特殊情况,我们在优秀平安创建活动中提出了抓好“双落实”要求,明确了管理责任。一是抓好组织落实。镇、村建立健全了特殊人群管理组织,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安置帮教网络体系。二是抓好制度落实。建立健全了登记建档、协议帮教、首次谈话、法制宣传、回访谈心、生产扶持、定期排查、学习培训、情况汇报、目标管理、责任承包等一系列特殊人群管理制度。通过提升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系,有力推进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目前我县范围内的以上7类人群共99人,都得到有效管控,全部思想稳定、表现良好,没有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事情发生。

三、存优树特,大力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继续推行书记大接访模式。疏通各种社会群体的诉求渠道,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畅通和拓宽干部群众利益诉求

表达渠道。二是进一步健全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包案责任制,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积极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充分发挥行政、司法、公安部门以及群众自身的力量,形成解决社会管理突出问题的整体合力。四是极力推行社会矛盾化解层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社会矛盾化解责权,防止了地县、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提高了社会矛盾化解整体合力;实现了社会矛盾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减少了矛盾上交,防止了矛盾激化;压减了社会矛盾存量,控制了社会矛盾增量,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消除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242起,成功调处238起,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没有让矛盾激化和升级。先后稳妥处置了14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没有让矛盾扩大升级,没有发生由此引起的上访和长时间堵门堵路事件,确保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五是大力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可能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事项,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或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况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确保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目前已依据办法对苏星制衣等4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相关评估。六是创新治安防控规划模式。今年我们大力推进了“探头工程”建设,在城县主干道、国道、省道重要地段及与邻市结合部路口全部安装了一类探头,督促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水电油气等涉恐单位及行业场所安装了“自防探头”;城县临街的县直机关、学校、金融单位也安装或增设了服务公共管理的探头。同时借助电信平台,实施“十户联防”工程,基本实现了一点布控、全网响应,社会面动态防控向信息化、网络化迈进了一大步。

四、突出重点抓整治,全力维护地方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突出“三抓” 举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放心与满意。一抓环境整治,以惩“三强”(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揽工程)打“三堵”(堵门、堵路、堵工地)治“三乱”(乱搭、乱建、乱圈占)为重点,出重拳打造企业周边治安新环境。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的原则,对涉企违法犯罪实行零容忍,出重拳、下狠招净化企业内部及其周边治安环境。在对梧桐湖新县的集中整治行动中,目前已逮捕犯罪嫌疑人员5人,行政拘留6人。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二抓治安服务,我县政法系统结合“四进四访”大走访活动,积极开展“进企业、送法制、讲服务、谋共赢”主题活动,并在活动中构建警企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和推行治安双向承诺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涉企纠纷有人管且能管好的问题,从而将一大批涉企矛

篇7:县文体广新局关于创新工作的汇报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和精神要求,突破思维限制,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文化活动创新。20**年,在开展文化下乡的同时,注重农民进城演出,一方面为发现新人,也为广大群众提供舞台演出机会,20**年夏天,重点开展了XX县“双提双优、跨越赶超,武邑风尚全县民间文艺调研活动”,在县城的新时代广场,搭建了固定舞台,设置了大型屏幕背景,确立了“双提双优、跨越赶超”的活动主题,提供音响和服务设施用全县各乡镇的民间文艺团体、各单位的文艺爱好者及各艺术培训学校和全县的戏曲票友协会成员,分场次组织演出,节目以积极健康向上为主旋律,同时穿插全县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评比演出和颁奖晚会。节目从8月2日---9月10日结束,历时一个半月,共演出25场。整个演出过程正处炎热的夏季和学生放暑假期间,每场演出既有耄耋老人更有垂髫少年的即兴上台演出,民间艺人各类票友也是积极献艺。期间参与演出的各类演员到5千多人,观众达到11.6万人次之多。一共有416个节目节目登上舞台,评选出37个优秀节目,有60多人参加了青年歌手大奖赛,10人获奖,选拔出15个节目参加“衡水大舞台”调研,有4个节目参加了“XX市春节文艺晚会”演出选拔赛。通过一系列的演出发现挖掘了一批文艺人才和精品节目,这使得民间调演大舞台既成为民间才艺大赛的启动,更成为武邑市民和周边村民的消夏盛会和文化盛宴。

二、扫黄打非的群众参与和平安文化市场建设的服务措施。

每月对全县网吧、歌舞厅、印刷企业、书店等文化经营单位,进行数次拉网式的消防安全、演出安全大排查活动。每年为文化经营单位送达《守法经营、安全经营责任书》。每次检查过程中都逐家走访,上门与经营单位签订《安全承诺书》。变出问题以后的被动管理为提前预防性的服务性管理。

为有效地长期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形成综合治理优势。协同县“扫黄打非”成员单位采用联合执法、错时执法、定位巡查、迂回战术、案件移交等方式,进行联合专项治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一系列的执法检查活动,基本杜绝了印刷、销售政治性、侵权盗版、淫秽色情、低俗医疗广告类非法出版物等问题的发生。

2014年xx县建设领域农民工维权维稳工作在县政府直接领导和市城乡建委的指导下,按照我局工作统一部署,坚持“抓早、抓好、抓实、抓细”的原则,积极主动预防,适时对县域内施工企业和在建项目进行监管摸排,及时协调处理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农民工维权维稳工作成效明显,截止目前,我县未发生大规模群体越级上访事件,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现将2004年我县建设领域农民工维权维稳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工维权维稳工作情况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受理情况

2014年1月1日至11月24日,全县共接待受理农民工投诉232起,涉及农民工约5223人,涉及金额5328.79万元(其中,XX市政府12345服务直通车投诉记录单转办102起,涉及农民工约1520人,涉及金额1224.79万元)。

(二)农民工工资专户办理情况

截止2014年11月24日,全县共办理在建项目农民工工资专户79个,工资性工程预付款缴存2056.59万元。二﹑主要做法

2014年以来,结合我县农民工维权维稳工作新特点、新情况,我办在稳妥有序地做好农民工维权维稳日常工作的同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窗口管理服务水平

作为全县建设领域农民工维权窗口,建设主管部门重要职能机构,我们坚持把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日常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日常维权投诉接访登记工作,及时收集整理相关投诉材料,切实维护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及时化解社会内部矛盾。同时,不断深入施工一线,解决工资拖欠,及时调解结算纠纷和矛盾;重点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拖欠行为。在日常维权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省、市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狠抓贯彻落实,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强化专户管理,逐步把维权工作解决在施工过程中

《XX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意见》文件下发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维权办、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相关人员学习文件,研究制定专户办理流程。按照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并经局领导同意,维权办制作了《XX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办理指南》,要求施工单位在办理合同备案前,须先到银行办理农民工工资专户,缴存第一个月工资性工程款预付款,成立农民工维权工作组,并填写《XX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登记表》、《XX县建设工程农民工维权工作组备案表》,到维权办审核,审核合格后,由维权办签字盖章,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才允许办理合同备案手续。维权办收存两表两证明,建立台账。即《账户管理登记表》、《农民工维权工作组备案表》、银行出具的专户开立证明和第一个月工资性工程款缴存证明。在日常管理中,建立专户管理台账,创建专户管理qq群。确定专人负责催报、收集和汇总专户信息,按要求向市维权办报送专户相关资料信息。不定期组织检查在建项目专户设立、资金缴存、资金支付和公示、专户信息报送等情况。

(三)实施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办案工作效率

在登记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过程中,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涉案金额大、人数多等问题,我们坚持按“属地管理”和“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管理”和“属地管理”两个结合,建设主管部门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形成应急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对重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实行联合办公,及时约谈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负责人及相关当事人,进行现场督办,确保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得到及时协调处理,做到早发现快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

三、维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办法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呈现多样性。建筑工程款不到位或项目开发单位与建筑施工单位存在合同纠纷工程款支付不及时,造成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未按规定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本人手上,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人工工资上涨导致企业和承包人亏损,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针对类似情况,我们及时约谈涉及的责任主体,并会同劳动保障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其按合同约定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二)农民工清欠工作难度加大。农民工上访讨薪的时间、内容、方法、手段等都呈现出新的特点,清欠工作难度加大。现在因工程质量扣赔偿费、因拖延工期扣误工费等有争议的费用,都让政府维权办帮助讨要和协调解决。面对出现的这类工程结算纠纷,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我们按照有关规定责令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立即整改并承担全部责任,在清欠过程中个别纠纷能协商解决好的尽量协商解决;争议比较大的,我们及时请市建委工程造价管理站进行裁定并进行调解或建议当事双方向县劳动仲裁委申请裁决。

(三)农民工投诉内容多样化。目前,部分施工总承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私自将分项目工程分包给无资质的个人承包施工,施工企业劳资管理跟不上,容易造成分包老板恶意欠薪,拒不支付工人工资。针对类似恶意欠薪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及时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对接,并建议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入调查,并及时移交至县公安局依法给予打击。

四、存在隐患的项目

通过我局维权部门日常工作及前段时间对全县在建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隐患专项排查工作,发现阿奎利亚、北辰天都、国强幸福彼岸、丽水河畔、新城公园、XX县人民医院等项目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隐患。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是因为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未能按照合同支付施工企业工程款,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新城公园项目主要是因为项目负责人涉嫌刑事犯罪被外地公安机关羁押,造成工程停工,总包单位未能及时更换项目负责人,工人工资也未能及时清算发放,造成很大隐患。县医院项目因为低价中标及公司管理不善等问题,每年春节都有农民工讨薪上访事件发生,今年春节仍然存在重大隐患。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宣传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施工单位负责人以及广大建筑农民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新闻等媒介的舆论宣传作用,努力营造“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严格行政执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个别恶意克扣或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经批评教育仍拒不改正且态度恶劣、影响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将依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给予严厉处罚,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

3、齐抓共管,协同运作。在维护建筑领域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履行职能,着力提高工作效能,及时、快捷、高效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同时,针对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工程款和人工工资导致的群访、集访事件及恶意拖欠侵占农民工工资行为,将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及各乡镇、开发区等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快速调处工资结算纠纷,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从而为我县的经济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篇8:县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1. 企业逐步承担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辽宁省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战略实施重点, 先后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多方式、多途径的创新合作, 并注重各种创新方式的联合以实现创新的协同效应。2012年, 辽宁省规模以上企业中, 有R&D活动的企业所占的比重由2011年的3.9%上升为4.5%, 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较上一年增加133家。从创新效果来看, 2012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达到3224.1亿元, 较上一年增长13.3%;新产品产值占工业年产值的比重为6.6%。这一数据显示辽宁省规模以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显著提高,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显著, 以市场为导向的新产品开发将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2012年, 工业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内技术的支出分别为153.4亿元、5.4亿元和14.6亿元。辽宁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 同时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对引进的国内外技术吸收再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推动了企业健康、迅捷的发展, 使得企业逐步成为辽宁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

2.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辽宁省区域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形成的任务重点, 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在产学研合作方面, 辽宁围绕高新区、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 充分调动省内的高等学校创新资源, 围绕产业发展所需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和重大前瞻性问题, 推动了以企业为中心, 充分发挥高校综合性、基础性优势的多元、动态、融合、持续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的形成。例如, 本溪医药产业集群, 自2008年以来, 累计引入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修正药业、天津天士力、东北制药等120余家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入驻, 初步形成集研发孵化、教育培训、产业功能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撑作用正在逐步加强, 进一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将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重点。

3.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

以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以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以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 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途径, 也是辽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体现。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是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产业生产能力利用率, 实现集约化发展将成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点。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辽宁省正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探寻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以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发展。尽管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规模较小、关键核心技术缺乏等诸多问题, 但依托传统产业基础发展而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了良好势头。如何进一步深化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联合作, 促进二者更为深层次的联动发展将是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重点。

4. 高新区、集群承载的区域创新体系稳步深化。

辽宁已形成了沈阳浑南新区、大连高新技术园区、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口市高新区、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这些高新区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基础, 逐渐形成具有规模和集聚优势的特色产业, 从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进行了良好的空间规划和布局, 能有效吸引省内外资源的区域性集聚和集中。自2002年辽宁省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开始, 产业集群也成为辽宁省空间发展规划与布局的重要方式, 辽宁省重点规划的工业产业集群达90个, 其中千亿产业集群为9个;具体分布为沈阳产业集群共20个, 千亿集群2个;大连市产业集群共22个, 县域集群4个, 千亿集群3个;鞍山产业集群7个, 千亿集群2个;抚顺千亿产业集群2个;本溪千亿产业集群2个。辽宁省7个高新区及90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规划, 将辽宁省空间经济发展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各地产业集群均体现了本地特色的资源和产业优势, 较好推动了本地资源的集聚, 并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并加强了地区经济之间的互补和良性互动, 推动辽宁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化、结构化升级和完善。

二、辽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

1. 企业创新系统能力较弱, 创新缺乏着力点。

辽宁省的工业企业大都依赖于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 满足于现有市场的既得利润, 敢于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尚为数较少。企业家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强, 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组织、开展和运作能力不强, 企业技术创新依赖国外技术、先进设备的引进, 缺乏自主技术改造和创新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自主创新系统能力不强。企业家精神匮乏、合作创新意识淡薄、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沟通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 导致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着力点, 仅依靠少数企业独立创新, 很难形成产业内和产业间的企业创新联动。

2. 高校、科研院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

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对辽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让高校、科研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 则需从增强高校、科研院所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开始。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试验开发和应用研究方面, 在基础性研究方面投入明显不足。这与基础性研究投入较大、时间较长、成果大多难以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相对接密切相关, 辽宁企业基础性研究投入非常有限。高校、科研机构作为知识生产、聚集与传播的中心, 尚未与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相接轨, 其在研发具有市场潜在需求的技术研究、以及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方面未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 无法真正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3. 区域、产业创新发展不均衡, 带动效应不明显。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冶金工业等仍然是本地的支柱产业, 虽然政府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期发挥较为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但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受限于核心、关键技术, 尚无法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 不能够发挥理想的辐射带动作用。尽管辽宁省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行业内有研发互动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研发投入逐年提高, 但研发投入总量相比辽宁传统支柱行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健康发展, 并带动辽宁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还需依托原有的老工业基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化解核心技术缺乏与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矛盾, 积极推动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三、辽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深度融合, 实现区域的均衡协调发展将成为辽宁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方向。

1. 依托产业发展需求拓展创新链, 强化企业底层设计。

辽宁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业基础不同, 产业发展所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属性不同, 以及产业链和关联产业的特点不同, 会引致企业在规划创新链、组织开展创新活动方面的差异。因此, 在充分考量产业自身发展的现状、需求及趋势的情况下, 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和组织不是单一的产学研合作和同质化的创新模式能够解决的, 企业应依托自身的技术基础和核心竞争优势, 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依托产业链的技术创新链的收缩与延伸、不同创新网络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嵌入与脱离等等进行有重点的系统性、战略性规划与部署。企业底层设计的能力与企业家精神、创新意识、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政府引导、外部创新环境优化等等都密切相关。底层设计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加强高校知识创造及转化能力, 深化产学研耦合式发展。

产学研合作是将社会不同分工、资源禀赋优势差异化的教育机构、研发机构与企业结合起来, 以实现技术、资源上的集成和优化;是将处于技术创新价值链上、下游参与主体之间对接与耦合的一种体现。产学研合作对于辽宁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辽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形成应发挥重要推动作用。辽宁省高校在支撑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 尚未发挥基础性、创新性知识创造与转化的作用, 这将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定在技术的引进、追赶、模仿与改造层面, 无法形成具有独占性的竞争优势。辽宁省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 应加强高校在基础性技术、前沿技术、突破性技术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提高高校创新与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的协同和耦合程度, 积极加强以企业为主导、高校、科研机构为核心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

3. 强化优势传统产业,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继承式发展。

从辽宁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 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产业、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等产业大都与辽宁省传统优势支柱产业有着密切的关联。辽宁省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 受技术等因素制约, 战略性新兴产业难以规模化发展。如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继承传统优势产业的高新技术基础和科技成果, 并依托集成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突破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将是实现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 辽宁省应加强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协作, 鼓励企业围绕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需求, 部署跨越企业、产业的创新价值链, 继承并集成传统优势产业的高新技术积累, 加快实现技术的创新突破与应用。

4. 优化区域顶层设计, 推动各地区联动式发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县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总结10-23

创新创新驱动发展06-25

创新驱动发展08-06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06-25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06-25

公司创新驱动发展07-0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07-16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07-17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07-17

创新驱动科学发展05-09

上一篇: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下一篇:红云红河集团现代仓储管理考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