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2024-05-17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精选十篇)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篇1

回眸历史, 北钞人秉承“优质安全保发行、科学高效谋发展”的行业宗旨, 坚持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 勇挑印制大国向印制强国转变的重任,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同时也铸就了北钞厚重的“精诚”文化。

百年发展历史厚重文化积淀

精印百年, 源远流长的北钞文化生生不息;诚逐梦想, 印制报国的思想情怀绵绵不绝。

北京印钞公司“精印百年, 诚逐梦想——企业文化发布暨105周年”纪念活动上行业及公司领导向大家展示北钞“精诚”文化定位

在北钞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流淌着北钞人精准做事、诚信为人的文化基因。一件件经典事例, 一个个优秀人物, 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闪闪发光, 熠熠生辉。

1907年3月, 清政府基于“统一圜法、挽回利权”、解决币制混乱的考虑, 批准了《度支部议奏设印刷局办法及意见书》, 开始筹建印刷局。1908年, 北京印钞公司的前身——清度支部印刷局破土动工, 肩负历史重任的中国第一个国家印钞厂由此诞生。建厂之初, 用重金从美国聘请海趣等专家, 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手工钢版雕刻凹印技术。1911年, 中国第一套钢版雕刻、凹版印刷的钞票——“大清银行兑换券”开始印制;1915年, 北钞人的钢凹版雕刻作品在巴拿马赛会获奖。上世纪30年代, 技师沈永斌发明复色接线印钞机, 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 历尽沧桑的北钞迎来了新生。从此, 北钞人潜心印钞技艺的发展进步, 发扬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 在追求印制报国梦想的道路上, 踏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迹。1949年, 北平和平解放后, 北钞迅速恢复生产, 印制第一套人民币支援大军南下;20世纪50年代初, 新中国首次统一发行的货币——第二套人民币在这里印制;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李根绪等人自主研发的新中国第一代印钞主机设备——145甲、145丁在这里投入生产, 并用于印制第三套人民币, 结束了印钞依赖进口设备的局面;80年代初, 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 北钞设计印制第四套人民币;90年代中后期, 北钞参与第五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至此, 北钞成为了唯一全程参与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设计、印制的企业, 并先后为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制钞券。

1992年, 北钞公司参与中国银行香港币的设计工作;1994年, 设计并印制了中国银行澳门币。几十年间, 除印制人民币外, 北钞公司还印制了许多特种票证及有价证券。例如粮、油、布票、外汇券、银行兑换券、军用代金券等。1999年, 北钞人攻克技术难关, 设计印制出我国第一枚人民币塑料钞票——迎接新世纪纪念钞。2008年, 奥运史上第一枚纪念钞——第29届奥运会纪念钞在北钞印制完成。

改革深入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2008年,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部署, 北钞在行业内率先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面对新形势, 北钞公司领导层审时度势, 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 将北钞的发展定位在“建设世界一流印钞企业”的目标高度, 建立并逐步完善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形成了决策层与经营层之间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运行机制。自此, 北钞公司发展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北钞的文化建设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百年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年来, 北钞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 坚持战略引领, 坚持文化支撑, 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 探索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型, 在生产、管理、科技、人才、环境、民生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进步, 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理念, 使北钞公司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精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在北钞的探索和实践, 是立足特殊企业、特殊管理的本质要求提出来的具有北钞特色的管理模式。它既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行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 也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和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 更是北钞基于时代和未来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内强素质抓四化、外塑形象促四优”是对“精准化”管理的两个重要支撑。实践证明, “精准化”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成为推动北钞发展的强劲动力, 也成为北钞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2008年3月12日, 北钞公司率先在行业内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图为大会会场

生产机台自主化管理是结合北钞实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经过实践取得明显效果:机台产能、效率和综合绩效不断提高;机台人员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大大提升, 职工与职工、机台与机台之间展开了良性竞争;管理服务部门对生产一线的关注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北钞公司将科技创新摆在了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科技运行机制,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科技创新工作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 以服务生产、服务一线为目标,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 整合资源, 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五年来, 北钞公司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不仅承担、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纪念钞、中银澳钞等新品开发项目, 多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用于生产, 还参与研发了国家级项目2项、行业级项目20项, 完成企业级科研项目70项,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实用新型专利2项, 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北钞公司按照“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努力打造印制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强化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生产提供人力支持。完善三条人才成长通道, 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公开选拔竞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搭建公平择优的选人用人平台;完善青年技术人员导师制, 稳步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技能聘任制改革;创建技术工人导师制。北钞公司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在改革中形成新的人才理念, 为企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

北钞公司成立一百周年庆典活动,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出席并讲话

北钞公司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动力, 五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2010年, 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凹印品产能的历史性突破;2011年, 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公司领导班子被评为印制行业“优秀领导班子”;2012年, 企业综合绩效排名得到大幅度提升;职工培训, 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

科学顶层设计深度总结提炼

“求木之长, 必固其根;欲流之远, 必浚其源。”新的形势、新的实践、新的成果, 需要新的总结、新的提炼、新的概括, 形成新的文化理论, 再去指导新的实践。经过百年历练和传承的北钞公司, 积淀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实践中, 北钞公司遵循企业文化建设规律, 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整合传统文化精华, 努力构建具有北钞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关于加强新时期北钞文化建设, 北钞公司总经理杨问田有过一段深刻阐述。他说, 北钞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来, 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什么还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 主要是基于五点考虑。一、从国家角度讲,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二、从全球角度讲, 综观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史, 都以文化为企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推动力。三、从北钞百年历史角度讲, 文化底蕴深厚, 如何传承, 如何发扬, 如何将改革、发展中的创新元素融入到北钞百年文化体系之中, 不断提升文化管理水平, 是一个新的课题。四、在北钞取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之后, 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更高层次上将北钞的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需要认真思考和谋划。五、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管理升级转型、生产组织流程和岗位技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形势下, 如何通过文化的力量, 规范职工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职工学习力和创造力, 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北钞龙狮队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国庆联欢活动

有了科学的顶层设计, 就有了清晰的前进路径, 有了明确的文化定位, 就有了扎实的发展根基。从2012年下半年, 北钞公司开始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整合北钞百年历史文化。

总结提炼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在多次研讨、上上下下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以“精印国家名片、诚做厚德之人”为定位的“精诚”文化逐渐被确定下来。这是北钞人对北钞历史传统文化的准确概括,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精诚”文化的基因已经深深地熔铸在北钞人的心中。

“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 也是做人和做事的基本标准, 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北钞建厂之初, 以海趣为首的美国技师在带来先进的钢凹版雕刻印刷技术的同时, 也带来了精湛的技艺、精雕细刻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印制精美产品的追求。“精”集中体现了百年北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雕细刻、追求完美的发展历程, 是北钞文化之魂。“诚”充分体现了历代北钞人忠诚印制、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至诚至善的道德特质和价值追求, 是北钞文化之本。

与此同时, 作为“精诚”文化的核心内容, 公司提出了“优质安全保发行、科学高效谋发展”的企业宗旨和“责任、创新、效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总结提炼了“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勇于争先”的企业精神, 推出了“创国际一流、建幸福北钞”的企业愿景。同时, 根据新的实践, 概括出了“精准化”的管理理念, “小事当大事办、隐患当事故处理”的安全理念, “质量就是生命、产品体现人品”的质量理念, “德才兼备、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 以及“自主创新、兼容并蓄”的科技理念和“自尊自律、清正为公”的廉政理念等, 新的北钞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逐渐形成。

强化宣贯传播促进理念落地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实践,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总结,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传承,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提升。

北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仅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 也是打造百年基业不朽的灵魂和根基。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 北钞公司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撷取东西文化之精华, 传承百年历史之积淀, 汲取印制文化之精髓, 融汇京城文化之神韵, 不断探索、实践、丰富、完善, 至今已形成了北钞独特的文化品格。

今天的北钞公司, 通过对文化历史传统进行科学梳理, 使北钞文化有了更准确的表述, 更加明确了北钞“文化强企”的发展战略方向, 使其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

今天的北钞公司, 坚持继续大力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 继承和发扬企业的优良传统, 在整合完成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的同时, 努力推进企业文化新的实践活动, 制定了《北钞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和《北钞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贯活动, 推动企业文化的全面落地工作。

今天的北钞公司, 正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以推动北钞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用文化凝聚人心, 用文化促进管理, 用文化规范行为, 用文化打造品牌, 深入开展企业文化的创新实践活动。

105年, 是北钞发展的里程碑, 也是崭新的起跑线。回望过去, 历尽沧桑、成就辉煌的北钞人豪情万丈。展望未来,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北钞人信心百倍。创国际一流、建幸福北钞, 这是北钞人跨越世纪的梦想, 是凝聚共识、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篇2

2016年03月31日08:58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科技创新的新认识,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作出的重大判断,为科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牢牢把握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向少数创新中心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这势必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谋划部署科技创新发展,抢占科技发展先机。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发布了“工业4.0”战略;欧盟实施“欧洲2020战略”。西方发达国家沿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而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作为制造大国,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我们和发达国家在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上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这为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力争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总书记指出,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机会稍纵即逝,新赛场、新规则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一旦错失我们又会重新陷入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最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特高压输电、先进核电等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龙头企业,无可争议地表明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比如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中,我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瓶颈仍未根本突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面向未来,创新是动力之源,科技是重要支撑,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超前规划布局,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必须高度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工程化、产业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所在,是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必由之路

工程科技承担着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直接工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工程化、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是将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变成产品、服务的过程,是科技创新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途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如果错失,就会丧失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始终抓住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特别是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动力,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大力推动能源、环境、现代农业、健康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面料引领潮流 创新驱动发展 篇3

为确保赛事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本届活动评审团沿袭了一贯的豪华阵容。主任评委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担任,评审委员会成员有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首席设计艺术总监付奎、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装发展部采购经理刘锐、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商品企划总监刘勇、江苏波司登服装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修为、原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穆爱勤、马克华菲(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瞿创、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针织系教授宋广礼、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流行趋势中心首席研究员王旭、《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执行主编王晴颖、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吴非、东莞市以纯集团有限公司采购中心总监谢青、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首席设计师赵卉洲、厦门凤飞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曾凤飞、上海Devil Nut 设计总监赵一龙,可谓汇聚了来自纺织品开发技术、色彩和流行趋势研究、服装品牌设计、国际采购等领域的纺织业界精英。本届入围评审由评委之一的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陈宝建主持。

细节变化体现大赛不断成长

大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目前已成为中国纺织行业面料开发与设计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专业赛事,本届比赛共吸引了来自300余家企业的3000多块春夏面料参评,产品涵盖了棉、毛、丝、麻、化纤、针织等众多品种,应用方向也涉及男正装、时尚女装、休闲装、运动装、衬衫、牛仔、内衣等品类。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入围评审举办多年,每年送评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递增。这一方面反映了历经多年入围评审活动一直备受企业认可,也是企业对自身产品创新水平的自信,希望通过公正、公平的平台来证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纺织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愈发重视新产品的开发水平提升。

此次入围评审对面料进行市场细分,划分了男正装、时尚女装、休闲装、运动装、衬衫、牛仔、内衣等品类应用方向,这样可以让面料生产企业按终端申报面料品类,也可以引导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更具有市场针对性,可以看出,今年的评审会非常注重产品开发与终端市场应用领域的有效对接。

在奖项设置方面,本季入围评审共设综合奖6名,其中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设单项奖共9名,其中最佳色彩应用奖1名、最佳材料应用奖1名、最佳纹样创意奖1名、最佳科技创新奖1名、最佳市场应用奖5名。

“单项奖增加了2名,我们希望所有奖项能涵盖了男正装、时尚女装、运动装等的各个领域,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种竞争中来。” 陈宝建介绍道。

四大亮点优质面料闪耀评审现场

3000多块参评面料,评审会现场俨然已经成为一片面料的海洋。从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参评面料精彩纷呈,颇具匠心,在原料应用、织物风格、新工艺及新技术上都有所突破,新产品的创新体现在追求时尚和艺术的结合,从而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创新。不同工艺的跨界融合,传统面料搭配新的流行元素,环保材料及环保工艺的使用,说明我国纺织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同时体现了对生态的关注和对社会、环境的责任。而这其中呈现出的四大亮点,也令人印象深刻。

亮点之一,原料应用丰富。无氨纶三维卷曲弹性纤维的使用,使织物具有四面弹,回弹性好,提高了织物附加值;改性化纤与常规化纤混纺面料(如改性涤纶与常规涤纶,改性锦纶与常规锦纶)实现了一浴双色,甚至一浴多色,赋予面料多彩或是仿色织的效果;天丝仿麻面料,因天丝的优良特性,穿着舒适,具有麻织物外观风格,拓展了天丝的使用范围。

亮点之二,织物风格差异化。不同工艺的跨界融合仍是本季的亮点。梭织仿针织面料,运用特定组织结构和弹力纱线,形成仿针织效果;粗纺精做,毛粗纺面料与蜈蚣纱的搭配,一改粗毛纺面料的粗犷感,具有时尚精致感;隐约精致的小提花衬衫面料,配色和谐,给人温馨舒适感;时尚女装大提花纹样在牛仔面料中的应用,在保持牛仔面料风格的前提下,为牛仔面料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提升了面料的时尚感;时尚与科技相融合,高收缩丝和氨纶包覆纱收缩形成的泡感与精致细腻大提花交相辉映,赋予布面多层次立体风格,集潮流时尚与弹性为一体;蕾丝风格除了在原复合蕾丝、仿蕾丝印花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工艺的叠加应用,如复合蕾丝上进行隐约的印花是本季蕾丝的一个开发方向点。

亮点之三,技术应用全面。一方面是通过加工工艺提升织物的功能性、科技性和品质感,如通过工艺及在染浴中添加特殊物质,实现了气流染色染深色而不花,厚重织物不会产生划痕。另一方面是通过后整理工艺赋予织物特殊的风格,提升织物的服用性能和外观效果,如盐缩整理,使面料骨感增强,增加面料的抗褶皱性能,使面料获得柔性和弹性。

亮点之四,关注生态环保。生态、绿色、环保一直是产品开发进行关注的热点,如可再生纤维、无浆织造、生态染色、无污水排放等概念点在本季面料开发中有更多的体现,也是未来产品开发的大趋势。

唇枪舌剑优秀面料“真金不怕火炼”

评审会持续了整整一天,在整个评审过程中,评委们依据评审标准,从各自的专业角度,结合2015春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结合行业市场方向,就面料在产品开发、技术运用、设计创意、理念体现、市场价值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严格的评判。在活动接近尾声进行的产品PK环节中,评委们各抒己见、“唇枪舌剑”,点评产品设计的长与短,争论产品水平的高与低,场面堪称“人声鼎沸”,各种疑义在最终投票中得到“平息”,各个奖项也在开放、公正的评选中尘埃落定。

nlc202309051224

奖项的尘埃落定,却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结束,在整个过程中所由此带来的思考,也显得尤为珍贵。吴非今年是第一次参加评审活动,他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来当评委,但是感觉很亲切。“评审的氛围是轻松愉快的,不会给评委很大压力。而这么多块面料,品种样式都非常丰富,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能够代表我国现阶段流行面料的较高水平。我相信整个评审活动也会给每一个前来的评委很多思路,以我为例,我就可能会在评审会之后去找到一些我认为不错的企业进行些洽谈与合作。5个多月之前,凡客的发展思路就有了一次非常大的转变,从原来注重性价比中的价格,到现在注重品质,注重面料这些比较本质的东西,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可以说也让我们在这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刘修为在这次的评审会参与男正装、衬衫、牛仔的评比,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季评审的送评面料均可圈可点,有很多创新点。“现在行业内面料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因此有特色、有创新点的面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未来一段时间,绿色、环保、有科技含量的面料肯定是趋势,我们波司登在面料的选择方面,也愿意选择具有科技性且服用性能好的面料,以满足我们服装生产的需求。”

刘勇则主要负责男正装、运动装和牛仔的评比。据他介绍,在本次参赛的男正装面料当中,运用麻、丝等天然材质设计出的面料比较吸引眼球,手感和亲肤性都不错;运动装方面,一些超薄的、防风透气的、棉质感觉的面料也都不错,运用在防风夹克、T恤的制作上都是有发挥空间的;至于牛仔,相对来说没有前两者理想,不过彩色双面的牛仔面料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今后牛仔面料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方式实现更大的突破。

联动发展用爱的精神承担责任

可以说,整个入围评审在为引领中国流行面料和推动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利用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发挥积极的商贸价值和推广效应。

自2012年起,面料设计大赛就与“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正式全面结合,这已经是双方合作的第三年,在展会推广以及大赛联动都有了成熟的合作模式,参赛的展商企业也在每年成倍的递增。据主办方介绍,目前,大赛已经成为了展会的一项重要专业活动,所有参赛的展商产品,将在展会的各大趋势发布区进行吊牌式的集中展示,届时也必将会吸引到广大海内外观众前往关注与合作。而凭借极高的人气,以及风格鲜明、应用方向明确的展示以及现场配套的指引、查询等精细化服务,短短三日的展会期间,获奖产品以及获奖展商企业的品牌形象、美誉度以及知名度的迅速提升毋庸置疑。

除了在展会上高调亮相,主办方还规划了一系列后续推广服务。据介绍,每季所有优秀和获奖产品、企业都将汇编入《中国流行面料》专刊,重点推荐给国内外纺织服装品牌和采购商。此外,根据主办方的规划,优秀产品后续还将通过“中国流行面料巡展”的方式在国内重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各大型行业展会进行推广,包括法国TEXWORLD展览会、“中国流行面料走进品牌”、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广州国际轻纺城、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面料辅料博览会、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等等。对于获奖企业来说,这些都属于增值服务,蕴含的却是无限的机遇。

在评审会现场,李斌红表示,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的举办就是希望用爱的精神来承担责任。“作为主办方,我们和评委们都希望可以借助大赛这个平台,推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新产品开发方向,因此怎样让纺织面料企业在开发过程熟练掌握流行趋势,按终端需求进行有效创新,能够更好的成长,这才是我们想做的,也是大赛的宗旨。”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篇4

刘庆芳副市长:济源市科技发展可以概括为“六个一”。一是认准了一条道路。二是巩固了一块牌子。三是对接了一批高校。四是培育了一批平台。五是设立了一个中心。六是组建了一支队伍。

认准了一条道路,就是认准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

济源市是传统工业强城市,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但随着经济结构和宏观政策的不断变化,传统优势已不再显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何转?怎样转?我们一直在学习、思考和探索。2013年8月份,济源市史无前例高规格举行了科技创新大会系列活动,邀请河南科学院张占仓副院长作专题辅导报告,四大家领导带队调研济源市科技创新企业,赴西安考察科技创新工作,召开科技工作座谈会和济源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巩固了一块牌子,就是保持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个“国字号”牌子。扎实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健全协调运行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实验区40个优先项目进展顺利,32项指标完成良好,典型示范效应明显。济源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检查验收,成功保持了这项“国字号”荣誉。

对接了一批高校,就是围绕济源市主导产业,主动走出去,有针对性的合作对接了30余家高等院校。邀请专家学者深入企业,指导帮助企业攻克破解技术难题,开展校企合作,完成技术需求或难题对接52项,签订合作协议22项。市政府先后与郑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西安交大签订了校市合作框架协议,在科技开发、师资培训、城市规划建设、医疗卫生等方面建立了全面合作机制。

培育了一批平台,就是培育引导济源市企业申报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培育,神龙钻具等2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华宇电器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清水源被评为省级优秀创新型企业。矿用电器、绿茵种业新建了院士工作站。元丰科技等10家单位建立了市级企业研发中心。财源种业等5家单位建设了市级重点实验室。

设立了一个中心,就是与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合作,在济源市设立了成果转移转化济源分中心,为推动中科院与济源市科研单位的合作,促进中科院先进科技成果在济源市转移转化搭建了桥梁。

组建了一支队伍。就是成立了“济源市老科技工作协会”,吸纳全市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2 200余名,通过多种形式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目前,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返聘于原单位,作好传帮带;或受聘于企业团体,决策咨询,挑梁担纲;或自办实体,兴业创业,继续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如:济钢原副厂长冯国治,退休后受聘于本厂生产顾问,申请发明了环保型煅烧窑技术,并帮助约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多家水泥企业建造煅烧窑;科技局原副局长孙春棉,现在是老科协农业组副组长、阳光兔业公司的技术顾问,她为公司申报国家级发展项目3个,省级项目4个,市级项目3个。这批老专业技术人员,在济源市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可以肯定地说,济源的发展能有今天,这批离退休老专家们功不可没!

本刊记者:面临新的形势,济源市科技创新方向哪些方面需要大力提高?

刘庆芳副市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力度;二是科研平台建设亟须加强;三是与科研院所合作方面有待加强;四是企业的转型升级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企业高科技人才不足,严重影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而缺乏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撑,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济源市高校仅有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和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2家,在校企合作方面局限于人力密集型企业,没能与高新企业很好对接。针对济源市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问好诊把好脉,认真研究措施予以解决。

本刊记者:在刚刚召开的科技大会上,济源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尤其是在科技奖励方面有新的大的突破。请刘市长介绍一下突破点和亮点有哪些?

刘庆芳副市长:在5月13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市政府印发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的通知》,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奖励办法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鼓励科学技术进步,设立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评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对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的进行奖励。二是鼓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建设研发机构、建设各类科技创新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进和开展科技研发进行奖励。三是鼓励对外科技合作,对在济源创办或联办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进行奖励。四是鼓励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专利申请、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进行奖励。五是鼓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新建科技园区的单位、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中介组织和开展科技风险投资进行奖励。我们把今年定为“平台建设年”,尤其侧重加大对创新平台的奖励扶持力度,对新建科技园区的单位奖励50-100万元,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建设市级科技孵化器、市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也都明确了奖励标准。

本刊记者:在未来,济源市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谋划和布局?

刘庆芳副市长:即抓改革、建平台、促开放、提能力、造氛围。

在抓改革方面,济源市先后两次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市改革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也是今年济源市确定的十大改革专题——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014年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探索尝试。一是搭建政产学企平台,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合力;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行动落实;四是强化科技人才引进,构建创新人才聚集高地;五是加强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有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目前各项改革任务已建立工作台账,正在有序推进。

在建平台方面,一是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擦亮国家级名片。积极争取实验区项目1-2项,做好32项指标的跟踪落实,以及40个优先项目的推进工作,为实验区建设终期检查奠定基础。二是积极服务西安交大科技园建设,与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平台对接,建成济源市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学习常州、苏州、新乡、洛阳等地建设科教城(园)成功经验,高规格规划启动济源市科教城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教育、科技和社会开放共享的平台。四是围绕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特色科技园,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培育、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培育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建设专业创新服务平台3家以上。五是围绕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济源分中心建设,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在促开放方面,加强对外科技开放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果,促进济源市企业等创新主体与市外创新力量合作研发,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加大产学研结合项目支持力度,组织产学研专题培训,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济源市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分支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育创新团队。力争实施科技合作项目20个以上,引进转化国内先进技术成果30项以上。

在提升能力方面,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计划,围绕济源市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工程,新建1-2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扶持10项以上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围绕济源市优势产业,在有色金属、矿用电器、生物环保、高强度机械用钢等领域,重点培育20家创新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建设各类创新型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认定5家,新建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12家。

在营造氛围方面,努力形成人人重创新、人人搞创新的生动局面。不断增强公众的科技意识,着力形成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精神,让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让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创造活动得到鼓励,让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篇5

西安:财政撬动 创新驱动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批复的9个中心城市中,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质量,西安的排名都比较靠后。西安市积极发挥财政杠杆的撬动作用,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推动高端产业发展聚集,用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春节临近,在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公司,企业正忙着生产国家某重点型号设备的核材料产品。这项经过30多年科技攻关的核材料技术,随着企业建成投产实现就地转化。让企业没想到的是,这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项目,投产时间却比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这得益于西安市财政部门投入的产业引导基金。去年,针对企业融资难题,西安市投入上千万元的产业引导基金,购买企业股权。政府的主动参与,吸引了上亿元社会资本的注入。西安市财政局企业处副处长董毅:“我们的资金大多数用于创新领域的高端产业项目的`投入,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前期的薄弱环节,可以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快速对接,从而最大化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放大。”去年以来,西安市把财政资金重点投向高端产业,在设立70亿元产业扶持基金的同时,又设立1000亿元的大西安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将传统无偿资助的投融资体系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市场运作的产业引导体系,在顶层设计上为大西安产业迈向高端奠定政策基础。西安市发改委主任陈长春:“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不断地做大我们的经济总量,不断地做优我们的经济质量,我们必须要努力去破解我们怎么样从产业往高端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我们在有选择的硬科技的一些关键的领域,提升我们的发展水平,孕育或者是培育具有高的发展质量的,具有超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除了财政资金引导,西安在提升行政效能、体制机制改革、打造营造环境等方面都为高端产业的发展和聚集提供了良好机遇。2017年,高端产业在西安经济总量占比持续上升;全年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809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签约投资西安的800多个项目中,90%以上都属于发展后劲大、支撑力度强的高端产业。西安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仁华:“未来的西安一定是创新引领、创新驱动带动的大西安,在高端科技方面,西安高新区利用现有的基础,形成具有陕西特色、至少是西安特色的科技带动的一个好的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四院副院长侯晓:“让科技力量更多的面向我们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快速增长,使我们的发展走上更高的高质量。”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篇6

2015年,CHIC在举办地发生空间变化的同时,也迎来了展会功能之变。在秉持推动中国服装品牌与市场创新发展的使命之时,CHIC也进入到以商贸为核心的多功能复合时代。

功能调整,聚焦渠道变革

过去的22年,CHIC影射着中国服装行业的转变之路,也推动和见证了中国服装品牌和市场的发展。

但随着服装行业近几年的变化,服装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由以往的单一渠道模式向多渠道甚至全渠道模式转变。服装品牌的渠道资源不仅整合原有的加盟、代理等传统模式,更关注直营、线上渠道乃至智能终端。基于此,CHIC也积极调整展会功能,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聚合更多渠道资源,同时加大对国内外专业观众的邀请力度,推动零售商、买手、线上销售与品牌商的对接,力求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需求与创新。

CHIC2015针对终端渠道进行重新梳理,让更多参展商了解买手制,从而产生更多的商贸价值,为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渠道资源。同时在活动组织方面CHIC也深轧渠道变革,“未来商店零售革命”、“多品牌店在中国”等一系列针对渠道创新进行探讨的商业论坛将为企业答疑解惑。

聚合资源,满足多元需求

从最初的商贸平台成长为具有渠道拓展、资源整合、市场检验、潮流发布、跨界合作、国际交流合作、资本对接等多元功能复合型平台,CHIC一直都走在行业变革的前沿。不仅如此,为更好地服务服装产业内部的资源整合,CHIC2015在品牌与制造商对接、集群产业整合创新、国内外品牌合作发展等方面都做了努力与创新。

今年海外品牌展馆的老牌展团如法国、德国、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展团依然强势参展,并首次吸引加拿大(魁北克)、秘鲁展团,展团数量增加到9个。同时,为进一步展开合作布局,由意大利国家鞋履制造商协会、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和意大利米兰展览公司共同举办的上海国际名牌鞋业皮具展也以CHIC展中展的形式出现,全面地展示意大利时尚产业链的多个环节;韩国展团自2010年起以“韩国时装展览会”的形式加入CHIC至今,今年加入了更多韩国女装、男装、内衣、毛皮、时尚饰品的品牌参展,力求从各方面展示出韩国时尚企业原创的“美”与“感性”。

除此之外,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自2015年起,一年举办两季,春季展作为CHIC展中展全新亮相。

链动产业,助力创新升级

CHIC从来都走在行业发展与变革的前沿,而今年移师上海,将全力聚焦中国服装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对接方面,通过“春季联展”的新组合成就大产业资源平台。

本届CHIC与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联合举办,由此,上海迎来了代表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高水平、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服务于全产业链的综合平台,“春季联展”将为服装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提供了更多高效与便捷的服务,而服装企业也将与其他展会中的上游配套服务企业做面对面交流,实现有效价值链接。

葛贤文:创新驱动引领行业 篇7

对于能连续三届在北京客车展上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拳头产品亮相, 并且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 葛贤文将其中的原因归结于“创新驱动”。作为率先向合资品牌把持多年的沉闷市场发起冲击的江淮星锐, 自上市以来, 一直以不断给市场带来诸多新意而逐渐受到认可。

葛贤文认为, 江淮星锐的出现加速了欧系轻客市场的产品更新换代。而要不断保持新意, 这也使得江淮星锐的发展理念由市场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目前成绩看来, 这一理念已经成就了江淮星锐由跟随到引领的跨越。这更要求江淮星锐今后必须在客户导向的前提下, 具备更强的创新精神、拥有更强的创造力, 实现更大的创新。

创新驱动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 篇8

与传统意义的资源驱动、资本驱动不同, 创新驱动具有巨大的“魔力”。有经济学家这样比喻: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艘航行的大船, 投资拉动就好比是人力拉纤, 而创新驱动则好比给大船装上了发动机。一般投资拉动型经济投入产出比只有1∶2左右, 而创新驱动可以实现惊人的1∶50以上。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我们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世所罕见, 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 更凸显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钥匙。当今世界, 科技创新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我们欣喜地看到, “创新驱动”的引擎已在神州大地全面启动, 一系列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体现鲜明区域特色的政策措施在华夏大地井喷而出。

一个科技创新的伟大时代已经到来。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民族, 迈着坚定的步伐, 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开始新的进发。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篇9

会上发布了《2015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 报告呈现了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向常态化纵深发展的趋势, 在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 北京市教委对2016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部署。2016年工作重点聚焦在:一是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集约保障能力;二是推进数字化资源整合开发与应用;三是凸显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支撑力度;四是推进优质在线教育服务广泛覆盖, 推广在线教育服务;五是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新常态。

本次会议重点对全市数字校园实验校自2015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分享。凸显了各学校在围绕教与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几个方面产生的丰硕成果, 这些成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做出了有益探索。在前期学校实践基础上, 本阶段实验校成果凸显出“混合课堂模式助力信息技术生根教与学”“教师研修和资源建设逐步融入教与学”“协同办公推动集团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多元协作成为数字校园领域的联合军”“大数据分析、数据体系建设先行”五大特点。这些探索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及凸显了数据资源对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的参与和支撑。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篇10

徐工体验厅以“矢志路、平凡心、非凡事、成大器、创未来”为展示主线, 共有三层, 划分为“历史展区、人文展区、国际化展区、产品技术展区、未来展区”等十大展示区域, 展示面积共计1 4 5 5平方米。该体验厅集参观、体验、教育、展示等功能于一体, 借助图、文、物、声、光、电、影等综合展示手段, 全面再现了徐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系统展示了徐工领先于行业的独特实力优势和立足长远的战略规划。

在开馆仪式上, 王民董事长谈到, 7 0多年来, 在历经风雨艰辛的不容易中, 徐工坚守改革大方向、坚守工程机械主业不动摇, 从一个曾经面对诸多困难的地方老国企, 到一个年营业收入过1 0 0 0亿元、工程机械中国第一、世界有名有位的优秀企业。这其中, 支撑徐工站在全球装备制造业最高舞台的动力, 不仅仅是力拔千钧的装备机械, 还有鲜活厚重而充满活力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王民董事长对徐工体验厅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徐工体验厅对徐工的历史、文化、实力做了非常全面的总结回顾, 对徐工的未来做了很有前瞻性的畅想和规划, 对徐工精神、徐工文化做了最为精准的凝练。并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徐工体验厅能够成为徐工乃至整个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宣传教育中心、文化体验中心和品牌传播中心。面向未来, 王民董事长寄语新一代徐工人, 要努力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经营创新、文化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用驱动装备业进步的国之砝码铸造徐工“珠峰登顶”的产业抱负, 并真正贡献一个源自中国的工程机械世界级品牌。

开馆仪式结束后, 参会的领导、媒体和员工代表共同走进徐工体验厅, 见证徐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参观过程中, 每一件展品无不让每一位参观者啧啧称奇、目不暇接, 大家纷纷在沙盘前驻足观赏, 拍照留念。

上一篇:PLC电力线通信技术下一篇:聋校口语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