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

2024-05-23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通用8篇)

篇1: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

园本教研 兴园之本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研究活动对提高文秘部落园教育质量教学,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加大教研、科研力度,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成为我们的办园之本,兴园之路。现就我园在教研活动方面的一些初步的尝试,同大家作一些交流。

一、健立健全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的建立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幼儿园在业务园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以下教研组: 有按年龄班分组的年级教研组。如大班年龄组,中班年龄组,小班年龄组;有按教师的班次分组的上午班教研组、下午班教研组;还有以某课题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的分组,组合灵活自如,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时间安排便利,促进了各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建立教研组时,我们遵循两个原则:

1、人人参与的原则。每位教师都有权力参与相应的教研组活动。

2、合理组合原则。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方面合理组合各教研组。如:将有工作经验和缺少工作经验的教师搭班一个班;小小班年龄段由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担任;还有根据课题内容选择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就是由年轻教师构成,她们虽然经验不足,但有活力,勇于探索,使课题搞得有声有色。

二、商议制定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的建设是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保障,幼儿园在民主商议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以下制度:

(一)学习制度。每学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有针对性的个别外出培训学习;组织全园教师定期学习教育理论、政策,结合课题邀请专家讲座等等,所有这些,在我园已形成一项制度,保持并发扬下来。

(二)会议制度。如每周安排一次年级组会议,讨论教育计划,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主题。每半月开展一次课题会议,讨论课题研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商讨各种应对措施,上、下午班教研组每周集体备课时开碰头会,促进年级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观摩制度。我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运用观摩、评析、反思等形式,针对某一领域或学科开展教研。另外各年级段由年级组长组织在小范围内经常性开展教学观摩。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学习、个人反思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我园十分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因为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每学期我们分批送教师到园外观摩学习。园内半月一次业务学习,有全园性的,也有年级组进行的,还有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种专业杂志;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自考、函授学习等。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学习、反思、评比等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提供支持,给予保障。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保障。第一,是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开展上、下午班教研活动时,我们都安排在配班时间,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针对每周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展开讨论,增进教师间的交流;而年级组会,通常安排在幼儿午睡时,由幼

儿园统一安排代班人员进班,便于集中全年级组成员,课题组活动较灵活,在时间上见缝插针,比如你今天是配班,你就可以到实验班观摩活动并学习。第二,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新的理论、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我园不仅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研网络,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级教研活动中,从而得到学习与提高,而且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向示范园学习,交流经验。在幼儿园里,还设有专门的资料室,有专人采集、整理有关幼教信息,为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我园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还请专家上门指导,开课题讨论会。在我园,从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到每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与进步,都注入了园领导的满腔心血。首先是领导的支持,一方面是放手地让教师们去干,大胆用人,相信教师的能力,挖掘大家的潜力,另一方面领导又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从计划到实施,从检查到反馈,从总结到考核、评比,都深入了解,亲临指导。其次在培养人方面,一是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因为教研组长的选拔直接影响着教研组的活动质量。教研组长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并能做到“三先”,即先学、先做、先总结。特别是在当前,他们应该先学好理论,吸取幼教改革的先进经验,并能结合本园实际组织教研活动,因此,要注意教研组长的培养。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出点子,压担子,把他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把改革的试点放在他们班里,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公开课,促进他们深入钻研业务,提高教研能力。此外,还帮助他们创造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素质。像我园的教研组长,而且还多次承担了上公开课的任务,在自身业务素质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运用各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人。例如在同一教研组内开展“传、帮、带”的活动。采用拜师结队的形式,让年轻教师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提高教。

篇2: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

1、形成机制,为园本教研提供保障

完善管理制度是园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如何构建一个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群体。幼儿园应建立,以园长、教学园长为责任人的教研体制。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

(1)形成教研网络层次管理。幼儿园如果原有的制度影响了的教师成长和保教质量的提高,就要改进制度、修订制度、完善制度,让制度为人的发展服务。

(2)自上而下的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对日常保教工作认真钻研、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是提高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

(3)形成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研究氛围。

教研内容来源于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或困惑的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研究,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成为研究的主体,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能力。

2、立足园本,运用教研管理策略

本着“落实《纲要》,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对教研管理策略的寻求上。什么样的策略是最有效的?只要能激发本园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其发展,提高业务能力,就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1)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积极情感与需要是幼儿园教研的灵魂。幼儿园要将教研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让所有的教师都认同教研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和调动教师内在动力,让教研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

(2)搭建舞台——让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形成了需求上的差异。对教师的划分,可以从工作经验分为: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进行分层指导。从业务能力分为:骨干教师和发展中的教师。给他们压胆子,承担不同教研任务。这样通过为每位教师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使人人享有成长的空间。

3、创建环境——提供人文的教研环境。色彩淡雅的办公桌椅、清新典雅的插花,平实贴切的标语。为教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参与式的教研、丰富的活动内容、人文化的教研管理,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4、反思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改进——进一步的反思——实践的进一步改进。这一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研讨反思能力及教师的专业水平。如:

案例1:大班社会活动:七色花

目标:有同情心,尝试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意尽可能帮助别人。

教师讲七色花的故事,讲完后提问:“假如你有一片花瓣,你愿意用它干什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说出了:帮助盲人过马路、给他们治眼睛、给要饭的人钱,其中一位叫张晋泽的小朋友说,假如我有一片花瓣,我就当国家主席,让全世界的老太太都变年轻。

这一活动后,教师反思。认为虽然幼儿说出了成人想让他们说的话,看到了成人所想要的结果。表面上看目标完成了,但对于5-6岁的幼儿,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故事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七色花根本不存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假如„”,孩子们回答的也只是假如,他们完全不用对自己的话负责。七色花是传统故事,神奇的花,对于幼儿来说,只是故事里听说过,如果是侧重于语言领域,让幼儿大胆想象、进行表达,这个选材就可以。现在是社会领域,就应该与社会、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孩子们知道的、见过的、真实地、这个年龄段能理解到的内容,这样才能通过社会认知,调动起幼儿的社会情感,最后落实到社会行为中。

(5)注重指导——形成传帮带氛围。实践经历和在经验中学习,对新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我园开展了“师徒共同体”活动。师徒互相组合,学年考核从本人出勤、幼儿出勤、家长评议、教学比赛、理论考试、班级各类活动、论文荣誉、案例分析、三笔记、公开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分别以3:7的比例打分、排队(师傅占总分的30%,徒弟占70%)。

(6)借助外援——获取最新教育理念。

幼儿园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种研讨、交流,既开阔教师眼界,又提升教育理念。

3、丰富活动,构建教研互动交流群体

(1)从内容上丰富:教研的内容有:教学反思、案例研讨、专题讲座、集体培训、课题化研究、个别指导、理论答辩、教学观摩、评析等形式。如:对“最近发展区”的认识,是教师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我们组织教师专题讨论、学习、反思,最终认为;幼儿本来就能发展A,教师教育帮助下能发展到B,那么,B-A = 最近发展区。

(2)从方式上丰富:

实践体验式教研:是让教师通过亲身的操作去感受工作内容、程序和教法策略的一种方式。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不知道关注幼儿什么,很难体会作为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做法。换位思维让教师真正体验学习者面对问题如何思考,使教师觉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亲身体验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教师的需要。

问题跟进式教研:是把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比较普遍或典型的困惑问题作为案例,用问题引导教师,围绕案例进行研讨。

充电式教研:是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开阔教师眼界和思路,使教师有效获得知识经验、观念行为和教学策略等的提升。如:专题讲座、教学赛讲、优秀课例分析、课题研讨、外出参观等。

文化式教研:是围绕本园文化背景、氛围、特色以及教师的素养、情趣开展的一种教研。它的目的在于:形在教研中,神在教研外。跳出教研思考教研,是教研所追求的目标。力求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教研文化。如:西餐文化、咖啡文化教研,让教师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茶道、品茶文化教研,让教师了解中国茶文化;读书沙龙教研,丰富教师生活,陶冶教师情操。让教师对“喜欢读书是一种享受”达成共识。在文化式的教研中,还可以让教师通过聊天,互相倾诉工作中的困难、遇到的困惑等,共享集体的温暖、力量。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激活教师因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疲惫、麻木的心理和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求实创新,更好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园本教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就需要幼儿园结合教师的实际与需要深入思考教研研究什么,怎样研究问题,并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1)教研内容能与教师当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

(2)能与提高园所的教育质量紧密结合;

(3)教研过程能与教师常态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4)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紧密结合。

篇3: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音乐情景游戏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中将音乐情景游戏化不失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仅能够增强音乐活动的趣味性, 还能促进幼儿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如大班歌曲《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内容生动, 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教师可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扮演小花鸭, 在游戏中感受小花鸭的不同情绪,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歌曲《蚂蚁搬豆》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 有困难要找同伴帮忙, 从而用音乐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此外, 还有许多歌曲能加入游戏, 如《套圈》《蜗牛》等歌曲, 教师都可以安排游戏场景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和理解歌曲。

二、注重幼儿音乐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前, 教师应该根据所教班级选择适合该班幼儿特点的音乐活动, 力求达到科学合理, 这样才能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 有所侧重。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可以选择给小朋友们开展《好妈妈》音乐教学活动, 让幼儿通过学唱歌曲, 扮演角色, 在“妈妈妈妈快坐下, 请喝一杯茶, 让我亲亲你吧, 我的好妈妈……”的歌声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体会母子之间的情谊。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生动活泼

因为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幼儿, 所以教师在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应用切合幼儿实际、生动活泼的语言开展教学, 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教学活动开始时, 教师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幼儿进入预设的情境。如教学小班《春雨沙沙》歌曲时,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外面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说说春雨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接着教唱歌曲:“春雨, 春雨, 沙沙沙, 沙沙沙。小草, 小草, 在说话, 在说话。哎呀呀!我要发芽, 哎呀呀!我要长大……”让幼儿在倾听歌曲的同时, 静静体会春雨沙沙的美妙以及小草得到春雨滋润时的欢快, 最后鼓励幼儿学学小草发芽到长大的动作,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童真与童趣。

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应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如大班歌曲《十二生肖歌》, 教师在教唱歌曲时, 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属相, 并让他们描绘一下自己属相的特征, 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浓厚兴趣。

教学活动结束时, 教师应注意应用激励性语言, 引导幼儿开展创编表演活动, 使音乐教学活动目标得到落实, 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如《十二生肖歌》教学结束时, 教师可鼓励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扮演角色, 让幼儿带着头饰一边扮演, 一边歌唱, 这样, 幼儿不但对歌曲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感受了动物们在歌曲中的神态, 而且对排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从而实现了音乐教学活动目标, 进一步拓展了教学内容。

四、在教学中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感受音乐的最好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幼儿在倾听中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留给幼儿倾听音乐的时间和感受乐曲旋律的机会, 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悟, 从音乐中获得体验。如教学歌曲《风儿找妈妈》时, 教师应该在教师播放或示范歌曲时让幼儿认真倾听歌曲。只有幼儿做到了倾听, 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歌词和乐曲风格。歌唱活动中, 能够做到准确地唱歌而不跑调,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跑调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 我认为关键就是在音乐活动中缺失了有效的倾听。无论是钢琴、磁带伴奏或是师幼唱, 都应让孩子们去积极地欣赏, 借用听觉去理解和享受音乐美。如小朋友们在给小伙伴庆祝生日时都会唱《生日歌》, 但是往往会唱出三四个不同的音高, 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静下来仔细聆听那些试唱标准的小朋友唱出的歌曲, 孩子们就会很快找到自己错在了哪里。接着, 教师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唱, 慢慢地, 大家就在一个调儿上了。由此可见, 聆听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一定要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五、在音乐活动中重视幼儿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音乐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来组织教学,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 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和创作的机会。如《郊游》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四二拍儿童歌曲, 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熟悉歌词, 然后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说春天大自然的美, 白云、青山、绿水……当幼儿在感受了大自然的美景之后, 还可以让他们将这些美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样将大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长此以往, 必将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 音乐活动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师只有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才能确保教学活动富有艺术美感, 从而让师幼共同获得音乐活动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反思

一、通过“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学习

每学期班级教育总结时,我们要求教师对教材中有难于把握或有困惑的问题都写在上面,以便在来年用“一课多研”的方法解决,即“一个内容,多人讲或一个内容一人多次讲”。我们把课后的研讨作为重点,使每个教师在讨论中,找到解決的办法和对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间的学习。

如大班的《认识日历》,在三个平行班由三名老师来上,内容目标相同,但是教育效果各不相同。我们在讨论时,孙悦老师感触最深:“时间概念对幼儿来说较为抽象,尽管我在活动中,把各种日历、月历、年历都用上了,孩子们就是难以配合,但是丁丽老师将年历进行了拟人化——年妈妈有许多日娃娃,住在大小不一的月房子里,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还发现了闰月的问题,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以前我总是认为是孩子的问题,现在看来完全是我自己的责任,这样的教研活动太有说服力了,不用大家说,我自己脸就红了”。

分析评价:“一课多研”比以前由指定教师承担的观摩课和示范课更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过去“能力强的教师机会多,能力差的教师远远躲”,现在教师在相互的学习中,激发了潜在的能力,加强自身学习成为了教师的自觉行为,别人的事变成自己的事。后来孙悦老师在《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中,把分针、时针形象化,小白兔与小乌龟赛跑,孩子们学起来饶有兴趣,老师不仅体验到了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在“一课多研”中学会了寻找差距,学会了反思,找到了教师人人学习的动力。

二、通过专题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研究

如果说:“一课多研”是展开教师互相之间的学习竞赛,那“专题研讨”就是体现了班与班之间进行的竞赛,如五大领域或薄弱学科方面的研讨,充分发挥了各班级教师之间的合作力量。

如我们搞的区域活动研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但是由于孩子们多,需要准备的半成品、材料也多,孩子们精力较分散。所以,幼儿园里常常是有参观的、检查的,才组织孩子们玩,平常就放在玩具柜里或收起来。

案例一:大一班在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活动,孩子们见有客人来,就 “人来疯”,一会玩这,一会玩那,气的老师顾这顾不了那。大二班的孩子们在玩娃娃市场,孩子们细声细语买卖着东西,悄然无声,没有真正投入,有点闷。

“针对区域活动难组织”这一专题,我们进行了讨论分析:大一班乱的原因是不经常玩,孩子们什么都想玩玩。大二班闷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体验,像做“秀”。另外还有材料不足孩子多,不容易组织,使得有的活动玩一次就够了,孩子不能长久保持兴趣的问题。

解决对策:

1.针对孩子多,每月少开几个区域,材料让孩子们平时多收集,分梯次分阶段进行。

2.开放的时间长一些,开设的区域从幼儿意愿出发,尊重幼儿选择。

3.多开发适合幼儿的本土资源材料。

对策的实施改变了区域活动质量,大一、大二班在区域活动中有了新举措,收到了好效果。

案例一:大一班,在美术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以美术为基础内容的各种活动,活动内容由易到难,纸屑粘贴、彩沙拼图等精彩纷呈,孩子们井然有序,活而不乱,津津乐道。

大二班,以编织蜡染为基本材料,进行纸编、草编、线编各种简单有趣的蜡染技术,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幼儿玩的乐此不疲。

分析评价:这两班的活动,既丰富又突出了特色,引起全体教师的关注。区域活动内容要围绕班级的课题研究或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对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要不断加深难度。以大一班为例面面俱到,华而不实的区域活动不能推进幼儿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教师从幼儿的能力出发,让所有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在区域活动的组织探讨中找到了解决对策。

三、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过去我园是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成立课题小组,然后根据自己的计划完成自己的子课题,也就是说写一篇“心得”或“经验”。现在我们由从教师中征集的问题入手提炼出急需解决的问题,拟定园本教研课题,由全体教师完成。

2004-2005年,我园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的课题研究。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除了在音乐、美术的集体活动中下功夫,还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对孩子情趣的培养。大一班《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大二班《通过文学活动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大三班《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中班《在形体训练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分别从这四个子课题开始研究,由于各班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有可操作性,教师研究起来有信心,课题研究较为顺畅。在2005年庆“六一”活动中,孩子们各个上阵,室内外到处是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孩子们编织、蜡染、粘贴精彩纷呈,舞蹈、歌声引人入胜,诗歌朗诵、讲故事绘声绘色。一时间,幼儿园里成了歌的海洋、画的世界。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分析评价:这样的课题研究,能够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既减轻了教师的为难情绪。也能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价值,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篇5:幼儿园武术活动的开展

一、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的原因

1、弘扬民族文化,响应时代号召

武术是一项充满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历来受到重视。传统武术提倡的修德、练意、养气、由内达外、身心相印对增强幼儿体质、锻炼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当下举国都在弘扬武术精神,传承中华文化。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是在我们身边的社区也随处可见。加之,前不久国务院刚刚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真真切切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弘扬国粹和全民健身的在当今中国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说既然是全民健身,就是从老人到孩子一起开展的起来的健身行动。这样看来幼儿园便成了孩子们在家庭以外最多的生活场所,幼儿园也自然需要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铸就健康体魄的崇高使命。

2、武术在幼儿园的开展时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在诸多的体育运动和锻炼项目中,武术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反及防身,通过练习提高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基本动作,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增强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另外大声的口号呼喊,不仅可以将肺中的废气排除,更是树立了自信,这样一来使得形体和精神兼备,当初次以外,在武术的团体表演中还可以使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谦让的品质逐步形成!

二、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的目标

1、研究培养幼儿参与武术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对幼儿进行武术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2、感受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武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武术的兴趣;

3、积累领导幼儿武术活动的经验,提出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的目标、内容、方 法及其评估体系,创编相关适合幼儿武术活动的游戏。

三、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

1、兴趣永远是武术教学的第一原则

利用电视、录音、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丰富的语言和出色的教学方法把武术动作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2、传承性和传播性原则 武术内容在弘扬传统武术动作的基础上,更是要让幼儿知道武术的起源是中国,并且初步感受的中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悠久历史。

3、全面性的原则

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还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和坚持到底的意志。

4、循序渐进原则

武术活动中遵守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适当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呈逐步下降的合理曲线,运动技能由浅入深,小步递进,要求逐渐提高,每次锻炼时必 须作好准备活动,锻炼结束时作好放松活动,防止运动创伤和产生不舒服感。

5、注重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武术活动中,必须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根据每个幼儿体质情况和个性特点,使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的相关内容。

幼儿园武术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基于幼儿园武术教育的目标,所以在内容的选择时既要充分立足于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又要考虑到让幼儿全面感受到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千年传承的魅力。武术有其自身的规则类别,幼儿园武术教学内容的分类。

幼儿武术教学以幼儿个体为主,所以应当着重考虑单练的问题。其中单练中的拳术按照流派又有长拳、太极拳、南拳等若干分类。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一项分类中都有其不可缺少的最基础的东西。拳术有拳术的基本功,器械有器械的基本功。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武术中,对于身体而言,分类再多也基本上离不开手、臂、腿、脚等有限几个身体部位。

1、手型:长拳中手型动作主要有拳、掌、勾三类;太极拳的手型与长拳基本相似,只是在细节方面有些出入:太极拳的拳讲究“拳要虚握、手心略含空”,长拳只要求四指并拢,拇指紧扣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太极拳的掌要求虎口成圆形,而长拳则要求拇指紧扣与虎口;而勾法则两者相同,长拳讲求发力,太极拳追求自然放松;南拳中手型要复杂一些,主要有拳、柳叶掌、虎爪、鹤嘴手、单指,南拳中对手型要求具体、严格。发劲是南拳教学的重点,南拳要求“以气催力,练爆发劲。” 将来学习专门武术打基础,故而在手型选择中,应选择拳、掌两种。

2、步型:长拳中以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五步为主,太极拳也是这样,南拳则不然,它将步型细分为马步、弓步、虚步、拐步、骑龙步、跪步、半马步、独立步、单蝶步九大类。纵观其类,马步、弓步、虚步应用最为广泛,而且要求几乎一致,所以步型应选择这三种。

3、手法:长拳以冲拳、架拳、推掌为基本手法,讲究出拳有力,眼随手动,或目随势注;太极拳则有捋、挤、按、提多种手法,讲的是自然圆润;南拳分为左右前冲拳、左右侧冲拳、左右撞拳、左右盖拳、左右抛拳、左右挂拳、左右扫拳、左右鞭拳、左右劈拳、左右推掌、挑掌、标掌、左右盘手双推掌、左右抓面爪、左右鹤嘴手、缠桥、圈桥、盘桥、沉桥、膀桥、截桥架桥、穿桥合计二十五种手法,追求节奏铿锵、拳势刚烈,南拳的手法中实际上包含了拳、掌、勾、爪、指、肘、桥等多种上肢手法,尤其是桥法,这是南拳区别与其他拳种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在手法中,建议以长拳和少林拳的基本手法为教学内容。

4、步法:长拳有击步、垫步、弧形步三种步法;太极拳中有前进、后退、横移三种步法;南拳中有上步、退步、拖步、盖步、插步、走三角步、麒麟步,步步为营,步法是武术中的根本,武术的基础就在于步法,任何动作都离不开步法,所以在步法的选择中应当兼容并济,综合各步法的优点。

5、腿法:长拳中有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弹腿、侧踹腿、扫腿,太极拳中有蹬腿、分腿;南拳中有前蹬腿、前钉腿、踩腿、侧踹腿、横钉腿;长拳腿法的精髓在于“步稳气沉、顺力身灵”[4]思就是配合上稳固的步法,动而不乱,以步催势,拳腿灵活,发力顺达到受力点,身体挺拔舒展;太极拳的腿法则讲究 “势势意连行随”[5]是说发劲。震腿时要以缓慢的匀速运动,做到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般舒畅顺活;而南拳的腿法主要以“扎马”为主,腿部沉实、稳固,并以此作为“桥”的基础,南拳谚语中讲“手是铜锤脚是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6、短套路: 根据幼儿生理、心理成长发育的特点,处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幼儿的大脑神经细胞兴奋性容易扩散,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肌肉含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多,富于弹性,肌肉主要呈纵向发展,伸展性好,活动范围大,韧带容易拉长变形,而且肌肉相对比较柔嫩,力量较弱,耐力差,易疲劳等诸多因素使其不可能具备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质来完成长套路,高强度的武术练习,只能选择短时间、低强度的运动,即短套路。但是由于幼儿武术尚未有像中小学武术、高校武术那样有专门的武术套路,所以短套路的来源只能是武术教育工作者们在研究教学武术基本功的实践基础上,努力的创编,补充,直到完善。

6、其他:长拳还有很多动作都是相当琅琅上口的。例如旋风脚、腾空飞脚、腾空摆莲、乌龙绞柱、旋子等,这些动作简单实用,而且动作漂亮好看,更能大大增加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太极拳中的呼吸控制,是中华武术的精髓,对于幼儿的身心有很大的益处。在太极拳开始之前通常先是一段“心静意注”[6],也就是说集中意念,放松全身,屏除其他干扰杂念,处于无思无意的状态,无论前进、后退、横移都讲究一呼一吸;而南拳中的“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山岳崩秃”则更是气势逼人。

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该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优化。还当博众家之长,取其精髓。综上所述,幼儿武术教学内容应当以低强度的拳、掌、脚等基本功为主基本功为主,自主创设的短套路教学为辅,在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五、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的基本方法。

在幼儿园武术的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一下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即武术练习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采用教学方法,不能盲目一味照搬成人武术教学的手段;二是要有趣味性。鉴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在实地的教学中更应当采用一些有趣味的游戏、娱乐等方法来加强课堂效果。

1、游戏法

在幼儿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活动的形式游戏化,通过俏皮的语言,营造充满乐趣的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提高活动技能,激发习武的兴趣。并且可以轻松记住动作。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大脑持续兴奋的时间不会很久,让幼儿持续的坚持对一门课程的兴趣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而采用趣味的教学方法,研究摸索游戏化教学手段应当是幼儿武术教学中首要选择的方法。

2、分解讲解法

分解是将完整的动作分成有助于幼儿掌握的两个或更多的部分,便于幼儿掌握动作的细节,使其能够更快更好的达到动作要求。当然分解的同时离不开讲解。动作的要求需要讲解,动作的规律需要讲解,动作的关键环节需要讲解,动作中容易犯的错误更需要讲解,讲解有助于幼儿增强对动作的了解,领悟。讲解时还需要注意形象化和术语化,形象化指的是讲解时可以将动作形象的比喻成大树,老鹰等幼儿容易掌握的形象。如(少林拳中鹰掌、虎掌的学习,通过老鹰、老虎等相关具体形象结合规范的手型,让幼儿充分的对这两个掌形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产生了充分的记忆。

3、口令运用法

在幼儿体育的教学中,我们常说通过适当的口令喊叫,不仅可以振奋精神,还可以将肺中多余的废气排掉,一举两得。当然在幼儿园的武术教学中也不例外。武术的节奏来自与口令,因为动作的不同,所有口令的节奏应当不断变换的,而且武术中身体的发力也需要口令的参与,所以运用口令进行教学,是幼儿武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4、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在武术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集中和分散练习法、有的时候还需要传统的示范讲解教学法,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等等,尽可能的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观察模仿,主动的学习。所以方法不在多,重要的是科学、适宜。

六、幼儿园武术活动实施的具体措施

1、本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武术活动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有效地提高幼儿基本活动技能。

1)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水平,统筹安排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对幼儿来说,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勾、掌、拳及弓步、马步等,先学会手形变换、步型和手法变换等基本功,然后才能顺利学习套路。

因此,我们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合理制定了活动目标,安排了 基本功练习的内容,为武术套路学习打好基础,并自编了大、中、小班武术操以及中、大班的棍操与刀操。

2)供幼儿武术活动的场地和材料。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固定的环境资源。如:教室前面的拉杆可以让幼儿练习扳脚、压腿,进行韧带练习,水泥墩可以让幼儿练习走,发展幼儿平衡能力,而塑胶场地上,那些颜色鲜艳的格子和圆圈,更适合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跳、跑等技能训练。大圆厅作为幼儿进行武术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场所。

2、自制各类武术器械,让幼儿进行快乐训练。如:斧头、棍、三节棍、沙袋、拳击袋、举重袋等。不仅让幼儿对武术活动更加喜欢,而且让幼儿了解了一些兵器的名称。并且制作的过程可以家园合作、或者亲子合作

3、选择合理的时间。根据幼儿的生理习惯、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体育活动的规律等对武术学习时间的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武术活动的最佳时间可以选择放在晨间活动和下午的游戏活动时间。这样既可以保证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又可以丰富幼儿园活动的内容。另外:由于幼儿不可以做大量持久运动的生理特点,每次练习的时间应当控制在30分钟以内(包含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的时间。

4、展示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展示是促使幼儿园武术活动不断提高的最好平台。每当幼儿园举办艺术节、体育节、广播操比赛?诸如此类的大型活动时,武术活动不仅是最适合的也是最出彩的。在表演的同时,不仅汇报了成果,又检验了平时的训练效果。

5、持之以恒。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武术锻炼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武术练习必须坚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要达到的效果。这也是武术之所以能够锻炼幼儿意志品质,耐心耐力的原因之一。

七、小结

篇6: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我是来自双峰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陈晖良,我们这个组还有来自县机关幼儿园的名师彭辉老师和县机关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王玉清老师。说句实在话,他俩都在幼教教研方面比我更专业,只是他俩都那么谦虚,要我这个不专业的大姐上来,只有献丑了!

曾经在一次自我总结中谈到,我的职业生涯都献给了幼教事业:88年长师毕业后在县机关幼儿园当了19年幼儿教师,07年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也还是在中职部的幼师班上课到现在。只是觉得现在给幼师学生上课有点照本宣科的味道,而且教的科目又杂而不专。所以又觉得自己对现在的幼教动态不是很了解,又不是那么专业了。

我在幼儿园任教时期,上体育课还是上的比较多的。刚好那天班主任胡老师主持的《世界咖啡》的听课视频,又是听邹勇老师的体育课《小小运动员》。因此,我就想在有效开展体育活动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如:口令正确、示范标准等。

作为体育老师首先要有阳光的精神面貌,其次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如动作刚劲有力,声音洪亮悦耳,口令正确,示范标准等。不要把“踏步走”喊成“踏步踏”,把“立定”喊成“立正”,把预令喊成动令等等。

二、设计体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游戏的内容应该在幼儿的经验范围之内,整堂课最好以情境贯通的形式开展。

幼儿园的理念是:“学中玩,玩中学”。这在体育课中也是适用的。只有运用相关的体育游戏来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幼儿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游戏的愉快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动作学会了。

其次,游戏的内容应该在幼儿的经验范围之内。如果幼儿没有经历过或不了解的游戏,幼儿不容易理解游戏情节,也就没那么感兴趣。像邹勇老师就选择幼儿熟悉的运动员的主题。

另外,整节课最好以情境贯通式。邹勇老师的这堂课就是以跳水运动员的训练情节来贯通的:如:运动员入场—准备活动—助跑练习—跳水—洗澡。

三、教学中教师应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带动幼儿。幼儿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只有你有足够的热情才能更好地感染幼儿,让幼儿跟着你的节奏、你的韵律动起来。记得以前听过一个孔老师的课,听完后大家都在问:孔老师,为什么小朋友都跟着一起动起来了,而且热情很高。你们猜猜,他说怎么回答的?他的回答是:我比他们更想玩。由此可见,孔老师开展游戏的激情咋样!他一跟小朋友见面打招呼说:孩子们,我是恐龙爸爸,你们就是恐龙崽崽!游戏开始,他大手一挥:崽崽们—走,跟我一起《打板栗 》去。然后就在前面带领幼儿一路走、跑、爬、肩上挥臂投物“打板栗”等等。

四、教学过程科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教学过程应遵循科学运动,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层次叠进的原则。如:邹勇老师的课,首先就是活动前的准备活动,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以防运动中损伤、拉伤。接着就是平衡木上的助跑练习,助跑练习时,也是从无障碍助跑—有障碍助跑;接下来才加上跳台练习跳水。最后是放松运动,放松关节。同时内容又融合了,跳水运动后的洗澡动作。

五、面向全体,兼顾个别,共同发展。

这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如:邹勇老师不但顾及了全体幼儿,积极组织全班每一个幼儿都参与了活动,同时也顾及个别幼儿的提高。那个小朋友不敢从第三张桌子跳下来时,邹老师就反复鼓励帮助他,最后终于可以勉强从第三张桌子上跳下来。

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做一个平静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把微笑挂在嘴边,把快乐放 在心上。我觉得这句话挺适合我的。其实,我更希望我的笑容能感染到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每天都笑口常开,快乐常伴!

篇7: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有效开展

引导幼儿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园饲养活动能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到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饲养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饲养活动的准备

1.制定动物饲养计划

合理选择饲养内容是顺利开展饲养活动的前提。我们首先制订了饲养活动计划,选出适合幼儿饲养的动物,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饲养活动。小班幼儿对小动物充满好奇,但他们还很难关注到动物的细微变化,我们就让他们饲养在生长过程中外形变化不大或模样可爱的小动物,如兔、猫、狗、金鱼、乌龟等。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饲养经验,我们就让他们饲养容易照料的动物,如刺猬、鸡、鸭、鹅、鸽子等。大班幼儿动作已比较协调,观察能力也较强,且已有较强的责任心,我们就让他们饲养照料过程较复杂或变化较大的动物。我们饲养的动物一般分为相对固定的和经常变换的两种,相对固定的动物有家禽、家畜、鱼、龟等,经常变换的动物是根据春、夏、秋三个季节特征来选择的,如春季养蝌蚪、蚕、鸡等,夏季养蜗牛、龙虾、刺猬、螃蟹等,秋季养昆虫、螃蟹等,或是根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

2.设置饲养区角

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先要创设良好的饲养环境。我们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在园内设置了三个公共饲养区:一个是上方用防护网围起来的区域,里面有房舍和活动场地,用来饲养会飞的动物,如鸽子、野鸡等;一个是笼子状的,用来饲养奔跑能力强或犬齿动物,如猫、狗、兔等;还有一个是用矮矮的栅栏围起来的区域,里面有小屋和草地,适合幼儿和动物接触,用来饲养家禽类动物,如鸡、鸭、鹅等。每个饲养区里的动物由各班分别负责喂养,供全园幼儿观察或开展与动物相关的活动。一段时间后,各班交换喂养动物。

另外,我们还在每个班因地制宜地设置饲养角,营造出温馨的小动物之家的氛围。例如,在墙面上贴上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在区角摆放动物爱吃的食物,给小动物喂食用的小勺、小碗,给小动物梳理毛发用的小梳子,幼儿观察小动物用的放大镜、尺、记录纸、透明的瓶子和杯子等,以便幼儿用于照顾小动物,随时观察小动物。

二、饲养活动的开展

1.制定动物饲养制度,保证饲养活动顺利进行

制定动物饲养制度是顺利开展饲养活动的保证。我们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制定了各个饲养区角的饲养制度,内容包括对饲养环境的要求、食物的准备、每天喂食的次数和数量、观察的时间和周期、饲养区的打扫等。小班的饲养制度一般由教师引导制定,中大班的饲养制度一般由教师与幼儿商议制定。我们还会随时将在饲养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补充到饲养制度里去。例如,幼儿发现兔子吃饱了还会经常咬纸盒、啃笼子。通过仔细观察和查资料,他们知道了这是因为兔子的门牙每天都在长,它必须把门牙磨短,才能正常地吃东西。为此,我们在有关兔子的饲养制度里就加上了“要经常投放一些小木头供小兔咬”。我们还将有些动物饲养的注意事项列入饲养制度。例如,养蚕的地方不能放香水、护肤霜、蚊香、灭蚊剂等带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要保持空气新鲜;不能让兔子吃带水的草,以防兔子拉肚子。教师和孩子们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饲养制度装裱起来,布置在饲养角以方便大家随时了解。

2.把饲养活动融入一日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长特性

选择好饲养的动物后,教师就要根据动物的生长特征制定饲养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将饲养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

幼儿对许多动物都只有粗浅的认识,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认识、了解动物,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我们开展了有关动物的主题探索活动。如关于鸽子,教师设

计了集体活动“和鸽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制定饲养制度”,分组活动“鸽子喜欢吃什么”“鸽子的叫声”“看、画、模仿鸽子的飞行动作”等,以及个别活动“鸽子下蛋”“鸽子孵宝宝”等,从而将饲养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幼儿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了鸽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掌握了喂养鸽子的方法,对鸽子的认识也更加系统了。

日常的饲养活动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幼儿在细心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会慢慢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一些生活习性,包括动物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怎样繁殖后代等。例如,兔子喜欢干燥,蜗牛喜欢潮湿,蚯蚓喜暗怕光;有的动物喂少了不行,喂多了又会胀死;鸡、鸭小时候需要保暖,等等。

3.引导幼儿探索动物饲养方法,积累动物饲养经验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的问题,视问题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探索各种动物的饲养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饲养蝌蚪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小蝌蚪似乎长得很慢,总不见它长个,好不容易长出了两条腿,却又接二连三地死了。这时,孩子们很着急,他们分析了各种可能的原因,有的认为蝌蚪是饿死的,有的认为蝌蚪是干死的,有的认为蝌蚪是生病了。他们尝试了好多种方法都不管用,后来发现养在一个放了一些石头的鱼缸里的蝌蚪没有死,而且都长出了四条腿。于是,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上网仔细查找各种有关蝌蚪的资料,发现蝌蚪生活在水中时是用腮呼吸的,经过变态发育长出四条腿后则是用肺和皮肤呼吸的,因此要在鱼缸里放上一些石头或木块,让它们能经常露出水面来呼吸。于是孩子们立即动手将洗干净的石头、积木块小心地放进水里。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准备食物、喂养动物、清理脏物等都需要幼儿亲自动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有关动物饲养的方法和劳动技能,还总结了相关饲养经验。例如,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一般不让他们给犬齿动物喂食。孩子们在饲养兔子的过程中发明了一种既安全又有趣的喂食方法:将胡萝卜一根一根插在笼子的缝隙中,不需人用手拿着喂,胡萝卜也不会掉下来,兔子则会抬起头挨个地吃胡萝卜。这样的场面让孩子们很着迷,他们每天都争着去喂兔子。又如,在给小动物喂水时,孩子们发现要用大一点、浅一点、重一点的盘子才不容易被小动物踩翻;养蚕的孩子发现在温度比较高的地方蚕会生长得快一点;蚕宝宝吐丝时,要为它提供合适的“小房子”用于结茧。

4.做好饲养记录,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引导幼儿记录动物的喂养情况、对动物外形和行为的观察结果以及动物的生长情况等。为了帮助幼儿有效记录,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第一,让幼儿自己设计饲养记录表。我们及时捕捉幼儿对动物的兴趣点或争议点,引导幼儿确定记录内容,设计相关记录表。如在饲养鸽子的初期,孩子们常常会围绕鸽子喜不喜欢吃自己带来的食物这一话题争论不休。于是,我们就围绕“怎样知道鸽子到底喜欢吃什么”的话题展开讨论,并确定记录内容、设计记录表:给鸽子喂了哪几种食物,每种食物有几只鸽子来吃,吃哪种食物的鸽子最多等。幼儿根据记录表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鸽子到底喜欢吃什么。第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记录饲养过程,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在幼儿开展记录活动时,教师引导幼儿尽量用能让别人看懂的符号,如数字、表格、图画加以表征。幼儿学会了用数字或符号在表格中记录动物的喂养情况,如喂了什么食物,动物的精神状况,大小便次数、形状等,也学会了用画面直观地记录动物的生长变化情况、运动方式等。我们还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记录方法,以提高幼儿总结、概括、创造和表征的能力。第三,将观察记录与交流分享结合起来。在幼儿记录完后,教师常常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说明或描述自己记录的内容,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分享饲养经验。这样做,既避免了记录流于形式,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征能力。

5.家长协助开展饲养活动,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

饲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利用校信通、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开展

饲养活动的意义,以此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为此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和孩子开展饲养活动,如帮孩子准备喂养小动物的食物,帮助查找资料,等等。

我们还倡议家长根据自家条件和孩子一起饲养小动物,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我们指导家长在饲养过程中要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引导孩子在喂养、观察、记录、猜想、查资料等活动中丰富体验。如春天时,我们建议大班家长和孩子一起养蚕,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在家里养蚕,孩子有随时观察的便利,许多孩子观察到了蚕蜕皮、结茧的过程,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他们经常和同伴交流养蚕的趣事,将家里养的蚕和在幼儿园养的蚕作比较。可以说,家庭中的饲养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探究需求,也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

篇8:谈幼儿园结构游戏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结构游戏,创造性

一、引言

结构游戏, 就是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 又叫“建筑游戏”, 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 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 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幼儿的现实生活。这一动手活动既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的单纯机械的模仿与再现, 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和积极的加工创造。

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2011年12月我班参加了全市幼儿园结构游戏活动大赛, 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我对结构游戏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对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结构游戏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总结。

在指导幼儿活动开始之前, 首先我充分了解何为结构游戏, 其次认真分析本次活动的主体, 也就是我班的孩子们。大班幼儿已有了较强的结构技能, 目的明确、计划性较强, 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 合作意识增强, 因此适宜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 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美化自己的结构物。

如何确立一个有意义、让孩子们喜爱的结构主题呢?正值“我爱家乡”主题活动开展之际, 结构主题《美丽的家乡常州》的确立, 立即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回应。“我们的家乡美在哪儿呢?”问题一抛出, 孩子们就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红梅公园”、“恐龙园”“高架”“BRT快速公交”等孩子们熟悉的常州风貌呼之欲出。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较细致的了解, 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 才会产生去建造物体的愿望。

最后开展结构游戏的前提是选取合适的游戏场地, 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发挥。经过讨论、研究, 我们从: (1) 场地要大, 活动空间要宽敞、明亮、通风; (2) 场地内要铺设软垫子, 避免幼儿摔伤、损伤; (3) 场地的设置有利于教师照顾到多方面, 选取了幼儿园的活动室开展游戏。

三、结论

(一) 增强目标意识, 把握两个关系。

1.把握内容与主题目标相对应的关系

结构游戏活动不是单纯为活动而活动, 而应有活动的计划性、系统性。我们每月都会结合教育目标的各项内容和班级实际, 有针对地制订幼儿结构活动的教育计划。在制订计划时, 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方式、主题活动渗透、检测手段等方面着手, 建立一个完备的计划、实施、检测系统, 以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检测性。我们将“教”“学”“玩”三位一体, 活动形式以合作结构为主, 构造内容和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开展什么样的主题就要考虑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活动。我们开展的“美丽的家乡”主题教育活动, 目标是让幼儿认识家乡的风景名胜, 知道常州最热闹的街道景象, 培养幼儿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围绕此目标开展结构游戏活动《美丽的家乡常州》, 幼儿在设计和结构活动中, 不仅通过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游戏活动, 培养了爱家乡、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陶冶了情操, 还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了认真负责、坚持耐心、克服困难、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更促进了幼儿感觉、知觉、思维的发展。因为他们要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 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 并在塑造美观、坚固的物体的同时, 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2.处理好材料与内容的对应关系

结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 当然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开展结构游戏的物质保证, 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围绕活动选择便于幼儿操作的活动材料。 (1) 为幼儿提供各种建筑物的大型积木, 种类不同、形状不同;为更好地衬托建筑物, 还提供了种类不同的插塑、中小型积木, 幼儿可利用其自由拼搭的树、路灯、路牌等;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为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2) 我们发动家长、幼儿, 收集废旧材料, 又利用节日旺季集中收集纸、盒、罐等外包装物品, 经过筛选消毒, 部分经过加工后分门别类陆续投放到结构游戏中, 成为结构游戏的新材料, 主要有药膏盒、营养品等纸盒, 饮料瓶、泡沫蛋糕盒、幼儿园废旧泥工等, 玩具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而利用创造出来的玩具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活动, 这就使游戏本身的意义和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这些未成型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 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废旧的塑料管、冰棍棒、火柴杆, 经过卫生和色彩加工, 幼儿能利用它奇思异想地拼凑出各种形象逼真的图形, 如:蝴蝶、小花、汽车等。 (3) 提供一些纸、泥、剪刀、胶棒等美工类用品及行人、车辆、各色小旗等辅助材料, 这些辅助材料的提供, 既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是突发奇想的需要, 又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这些内容丰富、五彩斑斓的材料, 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 能更好地吸引幼儿参与。

(二) 增强过程意识, 把握五个要点。

1.拓宽感知渠道

结构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应, 它既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从幼儿视角出发, 设计了以幼儿园为中心, 幼儿园周边建筑为辅的结构布局, “城市花园”居民小区、“红梅公园”、“天宁寺”、“红星大剧院”、“市政府”、“高架桥”、“延陵西路”、“北直街”等, 这些都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 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所了。同时为唤起幼儿大胆想象, 我们利用周围的自然情景和图片、画册等, 让幼儿感知、体验;带领幼儿参观常州风貌, 让幼儿观赏, 感受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不同造型, 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为他们在结构游戏中大胆地表现和创造奠定基础。总之, 幼儿脑海中积累的感性物象越多, 他们构造时的表现力、创造性也就越强。

2.注重指导的循序性

在投放各种材料时, 我们都会给予详细的指导, 介绍游戏名称、示范基本结构技能, 与幼儿讨论并共同建立材料使用、归放规则等, 然后让幼儿自选物品摆弄、拼搭、熟悉材料。一开始, 幼儿的建筑活动往往是盲目性的, 无意识地摆弄各种材料, 把许多插片混乱地插到一起又不知在插什么, 一会儿将积木堆高、加宽, 一会儿又将自然形成的东西推倒。活动的目的性差, 意愿表达不明确, 更缺乏稳定的建筑主题。游戏的主题是不能强加给幼儿的, 这时教师应适时引导, 通过示范欣赏, 提供特定场景, 营造游戏的气氛, 在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基础上, 帮助幼儿产生建筑主题, 将孩子无目的的游戏动作变为有目的的行为。在幼儿拼搭过程中, 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 如:“这个材料你能做什么用?”“怎样让让你的房子更漂亮、牢固呢?”

接下来, 要放手让孩子们尝试独立构造。当孩子在构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代替解决, 而应该通过启发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 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构造的能力。如孩子们在用插塑建造路灯的时候, 由于路灯高而窄, 建路灯时总是发生倾倒的现象, 路灯也无法安装。这时, 我们并没有急着帮忙代筑, 而是引导幼儿一起查找倾倒的原因。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 孩子们经反复实践和琢磨, 终于找到了窍门。他们加宽了路灯灯基, 灯身改用最小长方块插塑分层拼插, 最后按上路灯。在欢呼雀跃中, 孩子们既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又提高了独立构造的能力。

3.进行分组指导

主题结构是由一个个构造群组合起来的。活动中需要幼儿相互间的合作与分工, 我们让幼儿按意愿自由组合或由老师确立各组负责人。每个幼儿都按意愿去某一负责人处, 组织各游戏组。另外, 我们还根据每个幼儿社会经验、构造技能、组织能力等和行为习惯, 进行多种类型的分组, 给予各组不同的要求。指导时, 要求能力强的幼儿相互合作和发挥创新意识;对能力弱的幼儿侧重基本构造技能的指导和自信心的培养, 以及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大胆主动地表现建筑物的特点。

4.检查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实践, 我们发现既要重视幼儿结构的过程, 同时结构完成后的检查又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大多数幼儿起初还未树立检查意识, 所以老师要通过讲解、示范, 让幼儿在活动中互相督促、检查, 教会幼儿检查的方法、要点, 这样既达到检查的目的, 又可通过检查提供幼儿再学习的机会。

5.注重晨间活动中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

每一次分玩具之前, 都首先有计划地进行考虑, 事先设想好活动的目的, 让幼儿了解每一种玩具的名称和玩法, 并且玩给幼儿看, 让他们产生兴趣, 产生想玩的欲望。在玩的过程中, 不仅要启发幼儿动手, 更要诱其动脑, 多鼓励幼儿创新, 及时表扬, 引导其他幼儿也发挥创造性。在幼儿玩熟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 围绕“美丽的家乡”来拼搭, 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高月梅, 张私.幼儿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4]梁周全尚玉芳.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医改论文下一篇:2023-2024八年级物理上期期末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