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公务员考试

2024-04-30

甘肃省公务员考试(通用9篇)

篇1:甘肃省公务员考试

无忧考网携手中公教育独家解析:

2014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特点分析

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公告于2014年7月18日发布,此时距离笔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相信各位考生都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备考。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考生而言,不仅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更要了解考试的特点,如此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复习备考。下面本文就为各位考生分析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的特点,让各位考生的备考有准确的方向。

特点

甘肃省公务员考试近两年都是自主命题,因此考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就拿申论考试来说,甘肃省的特点是:题量少、材料形散神聚、要点杂、时间多,难度低。

一、题量少,体现在近两年申论部分只有3道题,可谓全国最少。

二、材料形散神聚,由于题目命制时没有限定材料范围,材料乍看比较散,但是中公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历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发现,其内部是有一定的逻辑思路的,形散而神不散。

三、要点杂,因为要点遍布通篇材料,从而增加了考生完整寻找要点的难度。

四、时间多,虽然只有3道题,但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依旧是150分钟,所以时间是很充足的。

五、难度低,题干中可以反映出,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问题问得很直接,没有任何拐弯抹角,不需要考生再去对问题本身进行研究。

以上可以看出,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在全国范围内是相对简单的,虽然材料散、要点杂,但是考试时间比较充裕,题目的问法直接,这就使得考生可以有足够时间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总结要点。但是各位考生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材料散、要点杂的特点,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材料的逻辑进行梳理,并对材料的要点进行总结。同时要把近几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真题吃透摸透,在做真题的过程中熟悉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的出题特点,并锻炼自己梳理材料和要点的能力,争取早日成“公”。

篇2:甘肃省公务员考试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其中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垄断行为的存在严重干扰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1995年至2005年,全国共查处垄断案件6548件。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查处的限制竞争案件的行为来看,经营者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通过垄断协议限制竞争以及行政性垄断限制竞争是市场垄断的主要表现形式。2.在金融领域,国有银行资产总额占据了整个银行业资产的90%以上,加上国有控股银行和实际上具有国家和所谓集体所有制背景银行的市场份额,银行业基本上是国有制一统天下,民间银行只能处于地下经营状态;在保险业方面,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就分别占到了全国财险市场份额的70%和寿险市场份额的50%,如果加上其他国有和国有控股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国有保险业基本垄断了全国保险市场;在资本市场方面,A股市场的80%左右为国有控股企业,1991年至2007年6月,国有上市公司融资总额超过了1万亿元。在电力行业,垄断资产规模达到了惊人的3万多亿元,占到了全国国有资产存量的1/6,2006年整个电力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0808亿元,其中,超级垄断企业国电公司就以资产近1.9万亿元占据了整个电力行业总资产60%以上的比重。2001年12月,寡头垄断的通信业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近年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均以2000亿元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其总资产已经近2万亿元。在石化行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总资产1.2万亿元占据了整个石化行业总资产的近50%。烟草行业则真正演变成了一个厂商完全垄断的局面,全国烟草行业5000亿资产正在收入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囊中。铁路的垄断情况与烟草相似,1万多亿元的资产实际上统摄于政企合一的铁道部管理。根据财政部统计,1999年我国全部国有资产总量为90964.2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为66748.4亿元;而据国务院国资委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5月末,我国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已经突破16万亿,达到160748.1亿元。这意味着不包括国有金融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在7年零5个月时间内增长了近10万亿元,且这种增长还是在国有企业数量从1998年的23.8万户减少到2004年的13.6万户的情况下发生的,同时还没有统计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非重点国有企业资产。据估算,在近年的新增国有资产中,垄断企业占据了75%以上的份额。如果考虑这一时期国有金融资产的增长,垄断行业集聚资源的速度更是令人咋舌:据《中国金融年鉴》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总资产为65208.6亿元,而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12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22.5万亿元,7年增长了16万亿元。

在垄断行业资源迅速集聚的同时,民间经济却因资源匮缺而在举步维艰中求发展。据统计,占GDP增长贡献率2/3和吸纳80%新增就业的民营企业仅能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5%左右,而国有商业银行投向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还不到全国贷款总额的1%;与此同时,作为金融资源最主要来源的城乡居民储蓄却有92%以上归入了国有银行账户。由于金融资源畸形配置,民营经济不得不转而求助于地下融资。据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通过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进行的实地抽样调查和测算,2003年全国地下金融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00亿元至8300亿元之间。因为贷款困难,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抑制。国家工商局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个体户总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3160万户,但是仅比1998年增长了1.28%,远远低于1991-1998年的年均增长率11.3%;从2000年开始,个体户的数量出现了绝对下降,到2004年,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

3.国家发改委公布《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报告(2006)》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近3年一直保持在3.2倍左右。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最高10%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10%收入组收入比从3.2倍上升到4.6倍,扩大了44%;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最高10%的收入组与最低10%收入组收入比从4.6上升到9.2倍,扩大了一倍,收入差距呈加速扩大趋势。而采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并根据恩格尔系数和其他一些消费特征进行初步推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5倍,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为31倍,而不是统计显示的9.2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为55倍,而不是按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统计分析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垄断行业收入严重高企问题。譬如,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城镇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达1.0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部分约为9200亿元,其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职工平均收入的14.06倍。如果除去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将大大缩小。

4.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末,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977万人。据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分析,如果按照人均年收入低于882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1/3)的现行贫困标准,目前还有8517万人口也属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上公认的人均1天1美元以下的贫困标准,目前还有2.1亿贫困人口。这种情况实际上也可以进行如此概括:13亿人口中有1亿人属于被边缘化的极贫弱势群体,他们直接面临的是生存挣扎问题;有1.1亿人基本不拥有财富,仅仅只有糊口能力;有4亿人口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购买力。8亿多农民除了2亿多享受到了现代化进程的恩惠之外,6亿多农民仍然没有进入社会利益博弈格局之内,他们构成了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

5.中国移动公司只要对1.2亿部移动电话每月收取不需任何成本的5元来电显示费,1年就可获得72亿元的额外利润,公司20万职工每年人均可得到36000元收入,这个数字相当于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也就是说农村居民需要12年才能获得移动公司职工从移动电话来电显示费中所获得的好处。如此无须任何劳动成本的收入在任何竞争领域都是不可想象的。

6.从美国往中国打长途,目前是每分钟1.5美分,即通话1小时为0.9美元,不足人民币8元,而从中国往美国打电话为1分钟8元人民币,通过17911转拨为3元,还要外加市话费,这就是说,中国电话价格是美国电话价格的60多倍;2006年10月,美国的超级无铅汽油价格相当于4.86元人民币,而同期北京市场上同类汽油的销售价格为5.42元人民币,且美国汽油零售价格的30%上缴燃油税,如果扣除燃油税,则价格比中国低40%以上;我国的石油资源税每吨才30元人民币,而美国是每吨130美元,是我们的几十倍。7.据胡鞍钢估算,在1990年代后半期,国有垄断行业租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1300-2020亿元,占GDP的1.7%-2.7%,其中电力业为560-1120亿元,约占GDP的0.75%-1.5%,交通运输邮电业740-900亿元,约占GDP的1.0%-1.2%,邮电通讯业215-325亿元,约占GDP的0.29%-0.43%,民航业75-100亿元,约占GDP的0.1%-0.13%,医疗机构回扣75亿-100亿元,约占GDP的0.1%-0.13%;据胡鞍钢计算,1998年到2001年一些垄断行业的非法收费(包括电力、电信、医药行业和其他各类违法收费)达到530亿元;据央行研究局2003年调查,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付费已成为一项“潜规则”,它是企业在每笔贷款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付费和为维持与金融机构“良好借贷关系”的费用合计,其相当于贷款额的9%;若以2006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22万亿元计,同时考虑大型企业有利的贷款条件而按4.5%推算,这项额外付费给全国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带来的灰色收入高达1万亿元,这个数额还未计算由此造成的不良贷款损失。

8.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调研报告计算,家庭如果要对一个子女实施良好教育,0至16岁的抚养总成本需要25万元,17岁以后到大学毕业的家庭支出需要23万元,合计高达48万元。显然,这样高昂的教育成本只能使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停留在低层次教育阶段,社会的高等级职位只能向高收入的垄断阶层开放。9.我国高等教育所实行的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一卡式收费”即所有学校对所有学生收取同一标准学费的制度看起来貌似公平,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了中低收入群体向高收入垄断群体输送教育成本的管道。因为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学生承担的情况下,所有学校对所有学生收取同一标准学费的制度,实际上意味着仅占全社会人口5%和大学生总数30%的少数高收入垄断群体,享受了占全社会人口95%和大学生总数70%的多数中低收入群体所集资(高昂的学费)办起来的高等教育。这种情况不仅使富人以低廉的成本完成了高等教育,更为不道德的是,它使穷人再一次成为垄断的秘密掠夺对象,并使社会日益走向教育贫困化。据调查,目前垄断群体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普及化,而中低收入群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则不足3%,且大多数是在地方性的低质量大学就读。

10.据调查,城乡教育机会的差距全国平均在3倍以上,中西部则达到4-5倍;城镇教育机会差距全国平均在2倍以上。在城镇,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已经成为了垄断高收入群体与一般中低收入群体教育机会差距的分水岭;由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重点中学,所以,上重点中学无疑就是一个人未来跻身于社会上流成员的代名词;但是,仅重点中学1万元到5万元甚至10万元的择校费一项就足以使中低收入群体望而却步。除了教育经费下降给各社会群体带来教育机会差距之外,各地区间的教育经费差距也使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机会减少。据《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甘肃省中小学当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状况是,初中119.88元、小学77.98元,而同期北京的数字分别为1356.36和984.52元,两者相差10倍多。这种情况必然使广大的不发达地区的中低收入群体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有限教育。

11.据国家人事部调查统计,2005年不同性质单位接收毕业生占接收总数的比例分别为:党政机关占2.9%,事业单位占17.2%,公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占21.6%,非公有单位(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占58.3%;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接收比例与2003年和2004年同期相比逐年下降,而非国有单位接收毕业生比例较2004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增加,提高了6个百分点。据江苏省200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数据,2005年江苏省非师范类毕业生共有22.2万人,60%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12%在事业单位就业,11%在国有企业就业,10%升学出国,2%进入了国家机关。据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国家机关占3.0%,科研及事业单位占5.9%,国有企业占15.8%,非公有制单位占60%。

12.在公有产权的占有上,垄断行业群体人均占有国有资产的现状是:电力行业100万元,通信行业220万元,石化行业104万元,烟草行业100万元,铁路行业90万元,金融业1143万元;即使是人数众多的国有事业单位,其人均占有国有资产也达到了10万元以上。而其他社会群体不但没有占有或很少占有实际为单位所有的国有资产,而且其占有的私人财产权与垄断群体所占有的国有资产比较起来也是相当的不对称。据估算,大中型民营企业人均占有资产总额不过4.8万元,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均占有资产总额不过区区0.9万元。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本来应该属于私人占有的发展权利被垄断行业所侵蚀。譬如,近年来,我国有超过5000万亩的土地被征用,造成了5000万的失地农民,农民因此损失的发展权利达到3万亿元,其中有至少2万亿元流向了垄断群体。

13.据公安部门统计,1994-2004年,全国非法群体性事件从1万起快速上升到7.4万起,年均增长22.2%;参与人数从73万人次上升到376万人次,年均增长17.8%。社会不满行为的激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改革现行产权发展权利分配模式已经成为了社会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1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近日下发的强化成本监审的通知明确要求,抓紧制定各垄断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定位成本构成、审核标准和方法。成本监审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过程中在调查、测算、审核经营者成本基础上核定定价成本的行为。定价成本是指全国或一定范围内经营者生产经营同种商品或者提供同种服务的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凡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的,不得制定或调整价格。需要举行价格听证的,必须进行成本监审,成本监审报告应提前印发听证代表。

15.虽然国内目前已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招标投标法、电信条列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中有一些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的规定,但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全国人大委员会6月24日开始首次审议反垄断法草案,标志反垄断法开始进入立法程序。

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说,目前各种垄断协议直接危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反垄断法明确予以制止。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提高,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在有的地区、有的行业中,垄断的苗头也已开始显现,迫切需要引导和规范,避免产生严重限制甚至排除竞争的后果。需要通过建立并实施较为完善的反垄断法律制度给市场经营者以公开、透明并可预期的行为准则。

6月24日审议的草案共八章五十六条,主要规定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制度以及禁止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反垄断机构、法律责任等内容。本草案已经在国务院第一百三十九次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

三、申论要求:

(一)请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概述准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楚,表达流畅。字数在100—200字范围内。(20分)

(二)请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字数在300字以内。(30分)

篇3:甘肃省公务员考试

关键词:女性公务员,GQOLI-74,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简写为QOL) , 也译为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等, 它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不仅包括生活的物质层面, 还包括非物质层面[1]。WHO关于生活质量的定义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的体验[2]。近年来, 有关公务员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为数不断增加, 依据《国家公务员法》的定义, 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除后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 也包括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党委、社团组织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3]。近年来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女性不断地充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 虽然她们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但在重要职务及岗位上担任的角色仍较少, 故本文主要以女性公务员为研究对象, 探讨她们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为政府领导决策女性公务员的培养及发展战略、提高她们的工作绩效及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2年3-5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兰州、金昌、平凉、张掖四地区机关单位公务员为研究对象, 共500人, 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485份, 剔除漏答或答错的问卷, 确定有效问卷为469份, 其中女214人, 男255人, 有效回收率为93.8%。本文以214名女性公务员为主要研究对象, 其中, 30岁以下39人, 31~40岁之间70人, 41~50岁之间84人, 50岁以上2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96人 (包括研究生2人, 本科94人) , 大专及大专相当学历55人, 大专以下学历63人 (包括初中18人, 高中18人, 小学3人, 职高2人, 中专22人) ;兰州地区31人, 金昌地区95人, 平凉地区60人, 张掖地区28人。被试者均被告知本研究的目的和过程,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工具

采用不记名的问卷形式对所有被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此问卷分两部分: (1) 一般情况调查表是自编量表, 包括地区、性别、婚姻、学历、年龄等项目。 (2)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QOL-74) 是在李凌江等编制的生活质量问卷 (QOLI) 的基础上修订而来的, 经统计学检验该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与与敏感性, 主要作为评估社区普通人群的生活质量[4]。

1.3 调查方法

主试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学专业的医生及研究生, 均受过严格的心理评估训练和施测前培训。调查施测前, 承诺对施测人的个人信息完全保密, 经主试的统一指导后在会议室内完成问卷, 被测者独立填写问卷, 当场收回。

1.4 观察指标

GQOLI-74包含四个维度, 共20个因子, 每个维度和因子均含有主观满意度和客观状态述评两类条目[4,5]。统计分析指标包括总分、维度分、因子分, 其中躯体功能维度包括睡眠与精力、进食功能、躯体不适感、运动与感觉、性功能等5个因子;心理功能维度包括精神紧张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尊、认知功能等5个因子;社会功能维度包括社会支持、工作学习、业余娱乐、人际交往、婚姻与家庭等5个因子;物质生活维度包括社区服务、住房、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等4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受试者生活质量的某一方面, 各个维度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无论是维度分还是总分、因子分均以正向计分的结果参与分析, 即评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将获得的研究数据录入Excel表格, 经调查人员核实评分后,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女性公务员客观生活状态和主观生活满意度总体情况

总体而言, 统计出对自身健康总的满意程度和对自己生活总的满意度在中等及以上即分数大于或等于3分者的比例为88.7%、85.5%, 说明甘肃省女性公务员的生活质量基本处于中等或偏上水平。

2.2 不同群体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分析

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区分不同群体, 分别是年龄、学历、地区, 结果显示每个群体的4个维度均是客观评分高于主观评分, 见表1。 (1) 不同年龄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状况:50岁以上的女性公务员的生活质量评价低于其他年龄组, 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客观评分与其他年龄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4个维度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不同学历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状况:学历越高生活质量评分越高, 客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主观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影响她们主观满意度的因素中客观条件不再是主要影响因素。 (3) 不同地区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状况:甘肃省省会兰州地区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个地级市, 主观及客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地区之间的女性公务员的生活质量明显不同。

2.3 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与年龄、学历、地区的回归分析

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4个维度评分为因变量, 以年龄、学历、地区为自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从结果来看, 影响躯体功能维度和心理功能维度的因素中, 地区因素进入方程 (P<0.01) ;影响物质功能维度的各因素中, 学历因素进入方程 (P<0.001) ;影响社会功能维度的各因素中, 地区和年龄因素进入方程 (P<0.001) , 见表2。

*与其他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本文上述研究表明, 无论是从主观满意度还是客观评价方面, 有80%以上的女性公务员评价自己的生活质量处于中上等, 这与对厅局级干部以及省直机关公务员生活质量的研究结果不一致[6,7,8]。但与朱文玲等[9,10,11]对公务员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调查分析的研究结果一致, 说明本省女性公务员的生活质量处于良好状况。

不同群体的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有差异, 从上述研究结果看, 不同年龄段生活质量的区别在于50岁以上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客观评价最差, 而主观满意度却差异不明显, 这与白雪等[12]对乌鲁木齐市公务员生活质量现状研究的结果相反, 其在上述研究中指出公务员的生活质量与收入水平有关, 而其收入水平与工作年限及职务水平成正比, 40岁以下者工作时间短, 职务较低, 积蓄有限, 存在结婚、置业等多重经济压力, 因此, 对收入水平极为不满, 而41岁以上的公务员工作多年, 职位稳定, 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有一定积蓄, 不存在收入问题, 因此, 生活质量相对较高。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本文未考虑收入水平与职务这两个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单从年龄因素看, 上述3个维度的生活质量与年龄增高成反比, 但与戴静等[13]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研究结果表明, 生活质量与年龄、认知功能之间有复杂的正相关关系。这符合自然规律, 事实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理方面的能力如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精力、体育运动能力、身体健康状况、性功能、认知功能等也会逐渐减退;在社交娱乐、情绪、精神、自尊、情感方面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与蒋琼萍等[14]对杭州市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在客观满意度上一致, 而在主观满意度上有差异, 可能是因为其年龄划分以60岁为界, 本文以50岁为界限, 相对来说, 50岁往上的公务员在主观满意度上差异不明显, 可能是因为公务员相对普通居民来说, 在经济收入及职务、社会地位等方面相对较高, 客观因素的影响暂未影响到他们主观的满意度。回归分析结果也说明, 年龄是影响她们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 关注老年女性公务员这个特殊群体,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不同学历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的区别在于学历越高, 客观生活质量越好, 而主观满意度区别不明显, 回归分析更加证实学历与物质的正相关。这与罗辉辉[15]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对湖南省C市的研究结果一致, 但与唐雪梅[16]对基层女性公务员主观幸福感群组差异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客观满意度与主观满意度的不一致说明影响女性公务员的主观满意度的因素中客观条件不再占据主要位置, 虽然高学历女性公务员相对更容易获得升迁机会及社会福利等客观方面的优越性, 但因公务员招考中学历的限制, 多数在专科以上, 故职业竞争压力大, 自我期望值又较低学历公务员高, 所以, 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主观满意度相对较低, 故不能只单纯关注公务员客观条件的提高, 心理健康、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主观满意度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地区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的区别在于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地区的生活质量主观与客观满意度均明显低于其他3个地级市, 回归统计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可能是因为省会城市的整体经济收入水平较高, 相对而言, 公务员稳定的工资收入则处于偏低水平, 而地级市总体经济水平较低, 稳定的收入在当地人民的眼中仍然是铁饭碗, 再加之省会城市人口密集, 竞争激烈, 生活节奏快, 消费水平高, 工作及心理压力大, 而业余娱乐及闲暇生活相对较少, 这也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因此, 关注经济发达城市的女性公务员生活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篇4: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

据统计,这次考试共有1872人参加,考生以江苏(20%)、湖南(12.5%)为最多。最后计算总成绩的方式是:一试占40%,二试占40%,三试(面试)占20%。

由于教育水平落后、考试内容偏难偏繁等原因,这次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笔试淘汰率高达94.8%,实际及格人数仅为30余人,最后戴季陶院长亲自向国民政府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人。

面试虽然只占总成绩的20%,而且淘汰率仅为1.1%,但面试的表现很重要,有时甚至可以扭转乾坤。如外交官领事官科目应考人冯至海说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口试后,成绩由倒数第二名被提为第三名,并内定为某国大使馆的重要职务。而原笔试成绩第一名的李铁铮,面试后却只任用为英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考生一试、二试及格,面试不及格,次年可以免除已经合格的一试、二试,直接参加面试(但只有一次机会,而且仅适用于同地举行的同类考试)。

曾经有一名湖北考生周世万报考教育行政人员,就是在次年的面试中合格而被录用的。不难想象,南京国民政府此项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社会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节约考试成本。当然也为考生再次提供了良好的从政机会。

(据《北京青年报》)

篇5:甘肃省公务员考试

2012年9月9日甘肃省直公务员面试真题

1、网络上流行各种最美,最美妈妈、最美农民等,你对此怎么看?

篇6:甘肃省公务员考试

降低面试比例和职位合并原则的通知

根据2011年我省公务员考录工作实际,考虑到我省就业难的现状,为最大限度地保障考生利益,尽量避免招录计划的浪费,经省考录办研究决定:凡通过报名确认的考生均可参加笔试,笔试后,对达不到面试比例的职位和计划作适当调整。调整原则如下:

一是对无人报考的职位,取消招录计划。

二是适当降低部分职位面试比例。考虑到特殊职位(专业性强、人才稀缺)和我省部分艰苦边远地区(国扶县、省扶县、少数民族地区)多年招不上人的实际情况,将特殊职位和艰苦边远地区招录职位的面试比例由1:3调整为1:2。

三是减少招录计划。对普通职位未达到面试比例的,采取减少招录计划方法,直至达到1:3的面试比例。

四是对通过前两条方法仍无法达到面试比例的,以考区为单位按照职位代码升序的顺序进行合并,直至达到面试比例。每组合并职位只招1人,合并后的职位不改变考生原报考的职位意向。

省考录办将于近日公布笔试成绩,并对达不到面试比例的职位进行合并公布,请予以关注。

篇7:甘肃省公务员考试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一只木桶,上方有两个注水管,单独打开第一个,20分钟可注满木桶;单独打开第二个,10分钟可注满木桶。若木桶底部有一个漏孔,水可以从孔中流出,一满桶水用40分钟流完。问当同时打开两个注水管,水从漏孔中也同时流出时,木桶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注满水?

A.8分钟 B.9分钟 C.10分钟 D.12分钟

2.甲、乙、丙三人共赚钱48万元。已知丙比甲少赚8万元,乙比甲少赚4万元,则甲、乙、丙赚钱的比是:

A.2:4:5 B.3:4:5 C.5:4:2 D.5:4:3 3.某足球赛决赛,共有32个队参加,他们先分成8个小组,决出16强,这16个队按照确定的程序进行淘汰赛,最后决出冠、亚军和第三第四名。共需要安排()场比赛 ?

A.48 B.51 C.58 D.64 4.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其结果等于6,则这个数是多少? A.0 B.1 C.2 D.3 5.四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

A.177 B.201 C.213 D.256 世界煤炭储量在世界能源总储量中占90%。按目前规模开采可持续200年左右。据19世纪80年代初世界能源会议等组织的资料,世界煤炭资源地质储量为14.3万亿吨,其中探明储量为3.5万亿吨,约占24.5%;在总储量中硬煤占75%,褐煤占25%。硬煤可采储量以美国、俄罗斯、中国最为丰富,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4.8%、21.5%、19.6%,共占。

6.在世界煤炭资源地质储量中,未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A.25.1% B.74.9% C.75.5% D.25% 7.硬煤可采储量占世界总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以上都不是 8.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大约有()

A.9.84万亿吨 B.10.73万亿吨 C.3.58万亿吨 D.14.3万亿吨 9.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的储量比褐煤的储量多()

A.7.15万亿吨 B.3.58万亿吨 C.10.73万亿吨 D.6.78万亿吨 10.全球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占世界能源总储量的()A.19% B.20% C.22% D.24%

国家公务员95181121 | 甘肃公务员群308485788 | 甘肃万名考试群296887551 | 事业单位群336343836 | 甘肃政法干警群240172434 | 甘肃教师招聘群305433788 | 甘肃招警考试群337324149

甘肃分校网站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A。【解析】工程问题。第一个注水管每分钟注,第二个注水管每分钟注,漏孔每分钟漏,根据题设条件,需要8分钟注满。

2.D。【解析】甲赚了(48+8+4)÷3=20万元,乙为20-4=16万元,丙为20-8=12万元,则答案应为20:16:12=5:4:3。

3.D。【解析】共有32个队参加,他们先分成8个小组,决出16强,每个组有4个小组,前两名出现,有C42=6种,6×8=48这是前面决出16强,后面决出冠军是16/2+8/2+4/2+2/2+1=8+4+2+1+1=16,48+16=64场。

4.B。【解析】(6×6+6)÷6-6=1,这个数是1。

5.A。【解析】用131+134=265,这是1个甲、丁和2个乙、丙的总和,因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所以用265-1=264就刚好是3个乙、丙的和,264÷3=88,就是说乙丙的和是88,那么甲丁和是88+1=89,所以四个班的和是88+89=177人。

6.C。根据已探明的储藏量得答案为1-24.5%=75.5%。7.A。此题可由材料中直接获得信息。8.B。经计算14.3×75%=10.73万吨。

9.A。列出计算式为10.73-(14.3-10.73)=7.16。10.C。列式计算24.5%×90%=22%。

篇8:甘肃省公务员考试

基层乡镇公务员是党加强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直接实践者, 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 他们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政府行政效率的高低和行政效果的好坏。虽然我国目前基本确立了公务员制度的框架和体系, 但还仅处于初步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乡镇工作自身的特殊性, 决定了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多困难与制约因素。基层乡镇公务员队伍中如业务骨干、专业人才、青年人才等出现了相继流失的现象, 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基层公务员队伍人才的不断流失给国家带来了很大损失, 也正逐渐成为我国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的直接障碍。

人才流失存在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之分, 显性人才流失是指单位的人才因某种原因离开该单位另某他就, 给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困难, 从而影响其经营发展。隐性人才流失是指单位内的人才因激励不够或其他原因影响而失去工作积极性, 其才能没有发挥出来, 从而影响单位的经营发展。乡镇公务员做为乡镇政府核心人才, 不论是他的显性流失还是隐性流失都会对乡镇政府造成一定影响。

二、乡镇公务员人才流失的原因

(一) 农村乡镇工作环境差、生活艰苦。

乡镇多为欠发达地区, 除尤其是边远乡镇, 大多条件比较艰苦。乡镇公务员必须深入到群众中, 担负起了解民所需, 解决民所忧的责任。而深入了解农民所需所想就需要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群众身边, 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 一起吃, 一起劳作。但是, 由于乡镇环境差, 一些人很难适应基层工作, 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乡镇公务员, 或者很快调走, 或者等待观望, 工作上很不安心。

(二) 农村乡镇工作难度大, 难出成绩。

首先乡镇基层工作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比机关公务员的要求更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都要通过乡镇机关贯彻、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乡镇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带有明显的执行性, 但由于农村在经济、文化上的落后以及农民个体素质的差异, 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 都要多付出几倍心血。其次, 处理农村具体事务时, 乡镇公务员常常面对威胁漫骂, 直面矛盾冲突, 这些要求乡镇公务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技巧。再者, 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根线, 下面一根针”。乡镇机构很多部门往往只有一名工作人员, “一机构多功能、一干部多职责”的现象十分普遍, 这就决定了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包罗万象。如计划生育、新农保工作往往需要混岗编制, 要求乡镇公务员必须成为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多面手。面对艰苦复杂的工作, 乡镇公务员会从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变化, 从而寻求更换工作岗位的机会, 造成人员的流失。

(三) 非领导职务晋升困难, 有严格的职数限制。

由于乡镇没有科级非领导职务设置, 造成在乡镇工作和在县直机关工作的公务员之间存在着职务晋升方面的不平等问题。长期在乡镇一线工作且担任股级职务或副科职务十多年的公务员也难以得到提升, 多数公务员只能停留在科员或副科级别上, 工资待遇长期得不到提高, 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在乡镇干部交流提拔方面, 多数普通干部升迁的机会极少, 一干就是一辈子。部分副职领导长时间在同一地方摸爬滚打, 又一直得不到交流或提拔。这样就势必会造成乡镇公务员对工作缺少积极性, 形成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心理, 造成隐性人才流失, 即人在岗、心不在岗, 混编制、混工资等状况。

(四) 社会经济发展下基层公务员思想观念发生转变。

基层公务员对从政动机的评价较为一致, 绝大部分最看重的是公务员工作和收入的稳定性, 进了政府部门就有了“铁饭碗”,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社会保险体系的逐步健全, 社会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以及各类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机会的增多, 基层公务员在保障方面的优势已不明显。相比之下, 企业的用人制度更显灵活, 很多的基层公务员更愿意选择有利于自己才能发挥的职业, 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才干,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 使得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务员愿意去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

(五) 当前公务员激励机制不完善。

首先是思想情感激励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单位只注重集体教育和批评帮助, 而忽视了经常性、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 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做得不够, 造成基层乡镇公务员内心得不到认同, 缺少归属感。其次是绩效考核激励不健全。现有的考核制度中, 考核的结果没有真正与公务员的任用、奖惩、交流、培训挂钩, 体现不出按劳分配、“能者多得”的原则, 致使许多有心干事, 能干事的人慢慢丧失工作积极性;此外由于基层乡镇工作的特殊性造成乡镇公务员经常加班加点, 没有正常的周末休息, 也缺少相应的物质激励, 无法真正调动起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对比县直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差距过大, 进而造成乡镇公务员迫切的想要寻求新的工作岗位, 改变工作环境。

三、解决乡镇公务员人才流失的对策

(一) 改善工作条件、稳定乡镇公务员队伍。

一方面要增强乡镇公务员职业安全感。要稳定乡镇公务员队伍, 动员全社会来尊重和支持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并提供完善的服务, 增强他们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自豪感。另一方面在工作、生活上应对乡镇公务员多给予关心和照顾, 尤其是在干部人事调整中, 尽量体现人性化的要求。对一些能力强、有抱负、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乡镇干部, 要优先提拔任用。同时, 要把对乡镇公务员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 并贯穿在公务员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真正做到让乡镇公务员在政治上有盼头, 事业上有奔头, 经济上有想头。

(二) 完善基层乡镇公务员的考核、激励、监督机制, 使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一是建立合理的考核测评制度。在年度考核过程中, 运用量化指标科学地对乡镇干部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考核, 全面衡量干部的能力、作风和道德品行, 既看干部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组织纪律和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等方面的情况, 又看干部在关键时刻和涉及个人切身利益时的具体表现。二是建立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 注重乡镇干部的培养使用, 造就适应乡镇干部锻炼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鼓励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三是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深人开展普法教育, 全面提高全民法制观念, 始终把乡镇干部的行为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之下。

(三) 完善现行工资制度, 增加乡镇公务员收入。

首先, 政府要运用政策调控手段缩小不同地区公务员的收入差距,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平衡各地区之间同等条件公务员之间的工资收人水平, 调动乡镇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其次, 可以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有效解决基层乡镇公务员的生活成本差异问题。根据地区偏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情况制定艰苦地区补贴、乡镇岗位津贴类别, 让工作在偏远地区、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乡镇的公务员的福利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并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再次, 建立健全乡镇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体系, 根据公务员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对工作贡献的大小进行绩效工资分配, 真正做到“按劳分配”、“能者多得”, 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稳定队伍。

(四) 改革非领导职数设置、管理办法。

适当提高乡镇科级非领导职数的比例, 对一些工作时间长、工作积极、表现优秀的乡镇公务员, 可以在达到一定年限后晋升上一级非领导职务。改革按领导职数核定非领导职数的办法, 或根据单位编制情况核定非领导职数。通过这种办法, 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工资待遇, 充分调动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摘要:基层乡镇公务员人才队伍作为基层政权的核心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担负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使命, 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桥梁纽带作用。如何更好地加强这支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广大基层乡镇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想干事者能干事, 会干事者干成事, 保持队伍稳定, 干劲十足是当前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刘正妙:《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9, (2) 。

[2]许才明、袁慧玲:《乡镇政府公务员队伍建设探析》, 《广西社会科学》, 2006, (1) 。

[3]刘灿龄:《论我国乡镇公务员管理机制的完善》, 《商情 (科学教育家) 》, 2008, (7) 。

[4]萧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彭宏:《基层公务员的工作需求及激励政策的调查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 2006届硕士毕业论文。

[6]《提高公务员队伍建设水平加快甘肃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五年来甘肃省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综述》, 《甘肃日报》, 2010年甘肃平安网。

篇9:公务员录用考试怎样应对挑战

从1989年1月由国家人事部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中确立了“凡进必考”的原则以来,数以十万计的青年才俊通过录用考试进入了国家政府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在通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和政府工作效率方面,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公务员录用考试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1年1月20日,在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杨士秋说,在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中,来自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工程师、自由职业者等普通家庭的报考者占93.2%。就是说,干部子弟所占比例不足7%。如果没有“凡进必考”的政策,如果没有考试录用,这一比例将不会是7%,而可能是20%或30%,甚至更高。

在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今天公务员录用考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4年《国家公务员条例》正式生效以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才正式被称为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到1999年,6年中累计报考中央机关的考生不

过4万余人,报考人数与职位的比例大约是十比一。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考比例已经增加到几十比一,几百比一,甚至个别职位达到几千比一。过于激烈的竞争,使录用考试被赋予“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过于沉重的压力。事实上,考试无力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

任何科学、公平的考试必须是标准化的,必须在命题、施测、评分等环节对每个考生一视同仁。但是,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考生,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以标准化的考试去评价不标准的考生,是考试最根本的局限。

由于公务员录用考试被赋予其自身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今天,考试的科学性已经开始受到质疑。在录取比例很低的情况下,由于考试对于高分段考生区分度不足,不少考生已经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水平入选,而是凭自己的运气入选。

公务员录用考试还面临辅导机构的挑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的设计思想,都是力图考查那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从而选拔出称职的政府工作人员。而针对考试进行的辅导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干扰因素,会降低选拔的信度和效度。今天的局面是,命题队伍主要由兼职人员组成,几乎所有的命题人员都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辅导队伍却主要由专职人员组成,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试辅导,专心致志。这种“业余”对抗“专业”的局面,使“考试成绩不受辅导影响”的初衷有时难以实现。在辅导教师的努力下,已经出现了一些短期辅导可以提高考试成绩的现象。

“辅导效应”所伤害的不仅是选拔效率,也伤害着社会公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个重要社会意义是为社会下层开辟向上流动的渠道,防止社会阶层的“板结”。“辅导效应”导致的结果是:能够支付昂贵辅导费用的有钱阶层,可以获得优先权。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社会下层向上的流动。

此外,公务员录用考试还面临着高科技、集团化作弊的威胁。那些可以支付昂贵的购买答案和作弊器材费用的有钱阶层,有时也可以获得优先权。

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应对挑战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挑战。

强化试用期制度

在人员评价方面,再好的考试也不如“试用”更有效、更可靠。我们之所以采用笔试,是因为我们面对太多的申请者而不可能试用所有的人。

2006年1月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32条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今天的实际情况是,“试用期”基本成为一个“摆设”,一个“过场”,并未在公务员录用选拔中真正发挥作用。

近年来,不少用人部门已经发现,一些经过考试录用的新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胜任工作。虽然理论上可以在试用期结束的时候取消录用,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为了提高选拔效率,需要强化试用期制度。为此,需要形成一套能够考查试用期工作表现的科学的考核办法,需要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规定,需要疏通被取消录用人员重新就业的渠道。今天,试用环节在录用考试中所占比重实际上接近于零。我们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这一比重。

强化对基层工作经历的考核

在国务院2011年5月31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这意味着,从2012年开始,省级以上机关将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工作人员。

笔者认为,这是公务员录用考试面对挑战所做出的正确、及时的反应,这是克服考试局限性的必要举措。

“考绩为主”是人员评价的基本原则。在人员评价时,应主要看一个人“干得如何”,而不是一个人“考得如何”。由于大学毕业生尚基本上无绩可考,只好根据考试成绩来进行选拔。这实在是一种不得已的无奈之举。

2012年基本停止从应届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公务员

以后,这种情况将发生变化。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的经历属于可考之“绩”,可以成为考试录用中评价申请者的重要依据。

对于基层工作经验,不应将其仅仅视为一种报考资格,还应将其视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为此,需要研究怎样可靠有效地对报考者的基层工作经历进行评价。

以遴选取代省级以上

机关公务员的考试录用

从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将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作为报考资格。笔者认为,仅此是不够的,仅此尚不足以解决“德才兼备”的问题,仅此也不足以解决对“德”的考查问题。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可能比智力更重要。为了保证省级以上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素质,今后,应逐渐取消省级以上机关的考试录用。所有省级以上机关的公务员,都从基层公务员中遴选产生。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录用考试的局限性,也可以降低辅导机构对录用考试的公平和效率造成的损害,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德才兼备”的问题。在短期完成的考试中,很难对报考者的“德”进行有效的考查。通过若干年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经历,我们可以对一个人的“德”做出更客观、更有效的评价。

近几年,在中组部、人社部的部署下,已经启动了从基层遴选中央机关公务员的工作,已经有一批在地方工作的公务员通过严格的遴选程序进入到中央机关工作。这是录用考试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改革尝试,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如何公正、有效地从基层政府机关为中央和省级机关遴选公务员,是今天值得国家公务员局和各省公务员管理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取消省级以上政府机关的考试录用,与“凡进必考”的原则没有丝毫冲突。从基层遴选的公务员,都是通过考试进入基层政府机关工作的,入口没有改变。

从优秀工人、农民中遴选公务员

在2011年的公务员招考中,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拿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财务审计、金融管理、工业管理、商贸物流管理、综合管理等15个职位,定向面向优秀工人招考。2011年11月,陈宇晨等15名“80后”优秀工人已经被重庆市国资委录用为公务员。15人都来自国有大型企业,有的是生产一线的优秀员工,有的获得过企业“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笔者认为,重庆此举值得肯定。李瑞环、张百发等许多出色的领导干部出身于普通工人,他们的工作业绩显示,他们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今后,我们不仅可以像重庆一样定向面对优秀工人、农民招考公务员,也可以从已经在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人、农民中遴选公务员。

允许港、澳、台居民报考公务员

笔者从福建省人事考试中心了解到,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已经开始尝试从台湾居民中考试录用公务员。这是很有意义的创举。各个省市都可以考虑允许港、澳、台居民报考公务员,中央机关也可以考虑允许港、澳、台居民报考公务员。

可以说,公务员录用考试是当代的“科举考试”。为了避免重蹈历史上的科举考试遭到进步思想家的痛恨并最终被取消的覆车之辙,我们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对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需要认真思考对策去应对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凡进必考”的政策已经实行了23年。今天,面对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对“凡进必考”的政策重新进行审视,拓展“考”的内涵和外延。

上一篇:来吧,孩子的读后感下一篇:岁月作证:为和谐铁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