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新抓手 破解大难题

2024-05-21

引入新抓手 破解大难题(精选7篇)

篇1:引入新抓手 破解大难题

2011.3全省社会救助 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引入新的抓手

破解低保难题

遂平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城乡低保工作

遂平县民政局(2011年3月31日)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驻马店市,全县总面积108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55万,农业人口48.8万,城市人口6.2万,辖1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2个景区管委会,203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县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和省、市民政部门的安排部署,按照“先农村,后城市,先规范,后理顺”和“点上出经验、面上出成果”的总体工作思路,把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城乡低保工作作为提高全县社会救助水平的重中之重,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强度推进,收到了公开公平、操作规范、分类合理、群众满意的效果。通过2009年7-12月份大规模的民主评议、2010年4月份对C类对象的复核和10月份的全面年审工作,全县城乡共取消不合格低保对象8840户13678人、新增8550户24270人,其中:农村低保取消5803户9526人、新增6535户17348人;城市低保取消3037户4152人,新增20l5户6922人。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0189户21747 人,其中A类3498户3757人、B类3600户9934人、C类3091户8056人,A、B、C三类月补差标准分别是100元、65元、30元,月平均补差标准达到60元;城市低保对象6918户12996人,其中A类59户64人、B类1852户3645人、C类5007户9287人。A、B、C三类月补差标准分别是240元、200元、120元,月平均补差标准达到145元。纠正了过去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平均保”现象,基本上达到了“户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要求,使我县的低保工作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我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城乡低保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引起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在2009年12月民政部举办的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培训班上,我县就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作了典型发言,经验材料被编入培训教材。2010年5月18日,全市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总结推广了我们的做法和经验。

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城乡低保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2009年5月份,全省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电视电话会议后,县委、县政府决定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首先从评议农村低保工作破题,在总结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全县城乡低保工作的开展。一是 召开专题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于2009年7月13日专题听取农村低保扩面工作汇报,决定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首先从评议全县农村低保工作着手。10月9日,县政府常务会议认真分析了城市低保面临的问题,对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城市低保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还先后召开专题动员会,对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城乡低保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二是成立领导组织。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和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评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下设1个督导组、4个政策指导组,督导组由民政局局长任组长,政策指导组由民政局党组成员任组长,抽调25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为成员,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三是制定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和《遂平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县民政局还印发了工作安排意见、工作流程、督导检查方案等,对全县低保评议工作进行精心指导。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会议、电视、广播、工作简报等多种形式对评议工作的意义和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召开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政策宣传会6次,制作专题录像片2个,在县电视台播放民政局局长答记者问等专题栏目2期,编印有关信息 22期,编印《遂平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材料汇编》、《遂平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城市低保工作材料汇编》各500本,召开典型经验交流会6次,印发宣传明白纸2万多份,在全县形成了人人关心、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突出重点,强化培训

我们在业务培训上狠下功夫,把握“两个”培训重点,在培训对象上,通过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组织观摩等方式分层次进行,县民政局组织对县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领导小组成员、县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督查指导组人员、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小组成员、村(居)“两委”主职进行集中培训,乡镇、街道办事处组织对其他村(居)干部进行培训,村(居)“两委”组织对党员、村(居)民代表和普通群众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以低保工作基本政策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主要内容,使大家既了解政策,又熟悉方法,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做到了学习入脑入心、指导细致入微、操作娴熟规范。针对过去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保人不保户”、“标准一个样”的撒胡椒面的平均保问题,特别强调“户保、分类施保”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重点救助;二是有利于加强管理;三是有利于群众监督;四是有利于制度衔接。从而使广大基层干部转变了观念,冲破了束缚,提高了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操作,实行户保,分类施保的自觉性。

四、把握关键,规范运作 落实“户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低保工作基本政策,是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的关键所在。低保基本政策是内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实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目的。为此,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做到“四抓”:一是抓操作,规范程序。低保工作的操作程序一般为:户主申请——村(居)委员会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街道办事处审核――张榜公示——县民政部门抽查――张榜公示——县民政部门审批――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按照“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的总体步骤,特别强调村(居)民主评议一定要遵循村(居)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代表)大会审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决议的程序,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充分发扬民主。按照“四坚持”、“四不准”、“三不纳入”、“三调查”原则,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审核工作。“四坚持”,即坚持户主申请、入户调查、分类户保、按程序召开“四会”。“四不准”,即不准暗箱操作,务必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不准优亲厚友,务必民主评议,做到公平、公正;不准平均分配,务必保障重点,让特困家庭享受低保;不准敷衍应付,务必手续齐全,照章办事。“三不纳入”,即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不纳入,不经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的不纳入,不经过“三榜公示”的不纳入。“三调查”,即对低保对象有疑点的进行调查,对公示后群众有异议的重新调查,对群众举报的进行调查。二是抓酝酿,关口前移。在 “四会”之前,充分 酝酿,要求村(居)委会对申请享受低保的家庭必须摸清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走访、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提出初步拟保家庭名单,报县民政局原则把关后,由村(居)按程序开展民主评议,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三是抓调查,确保质量。建立调查责任追究制,坚持“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谁出问题、处理谁”,实行三级调查,杜绝错保、漏保现象发生。村级调查,入户率必须达到100%,并召开座谈会提取五邻证明,在党员(代表)大会审议和村(居)民代表决议会上公布,确保党员审议、村(居)民代表表决有充分依据。乡级调查,入户率也要达到100%,重点是调查有争议、有异议的拟保家庭,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消。县级调查,入户率要达到40%,由县政策指导组对重点保障对象进行调查,对不符合条件纳入低保范围的责令限期整改。在2010年10月份年审工作中,对新增低保家庭采取了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入户联调联审的办法,既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又确保了质量。四是抓档案,夯实基础。统一印制申请(审批)表,评议、公示情况记录表等表格,规范县、乡镇(街道)、村(居)归档材料,做到了村(居)有档案盒、乡镇(街道)有档案柜、民政局有档案室。同时,为加强低保档案硬件建设,为乡镇、街道,社区居委配备了低保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等,保证了打印材料不出屋,存放档案完善有序。

五、完善机制,深入推进 重点建立完善了六项制度,一是动态管理制度。对城乡低保实行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金额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定期复核、及时调整。低保对象在家庭人口或收入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通过村(居)委会申报,按程序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城乡低保金手续。对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办理取消低保待遇手续,同时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二是分类管理制度。对低保对象分A、B、C三类施保,A类对象是长期重点户;B类对象是特殊困难户;C类对象是基本保障户。A、B两类对象,每年审核一次,C类对象每半年审核一次。管理审批机关每年4月份对C类对象进行复核,对符合条件的继续享受低保待遇;每年10月份对所有低保对象进行年审,对符合条件的,在低保证上加盖年审章,继续享受低保待遇。年审期间,受理新增低保家庭的申请、审批。申请家庭从获得批准的下一年度起享受待遇。三是长期公示制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公开场所、政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形式,公开低保政策、申请审批程序、低保金发放、低保对象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四是信息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低保信息管理工作,信息网络连接到乡、镇(街道),统一使用河南省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按系统要求及时采集、上报有关低保信息,并接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查询。五是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低保对象个人审批档案,各种相关文件资料,财务档案,一应俱全。六是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瞒 报冒领的骗保行为,严肃纪律,除追回低保金外,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六、强化督导,跟踪问效

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导组定期督导所包乡镇、街道,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民政局督导组和4个政策指导组对全县乡镇、村(居)进行分片包干,按照工作步骤,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会议记录、深入走访群众等灵活多样方式,对乡镇和街道、村(居)民主评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督促检查和指导,在县电视台公示举报电话,一经发现问题和收到群众举报,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严格把关。

我县运“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由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破解了低保工作难题。低保工作中的“人情保”、“平均保”、“错保”、“漏保”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县乡村、街道、社区各级干部的一大难题。群众不满意,干部有意见。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操作不规范,漏洞多,有机可乘。现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城乡低保,通过村(居)四会“四堂会审”,村(居)、乡镇(街道),县民政局“三榜公示”,象“过筛子”一样评议决定低保对象,阳光操作,有效遏制了“托关系、走后门”等暗箱操作弊病,使贫困户得到了应得的实惠。二是密切了干群关系。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主导是基层干部,参与主体是人民群众,乡村、街道和社区干部通过宣传政策,发动和组织群众,把权力交给群众,还政于民,让群众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既实现了大多数群众的心愿,又把干部从说情和打招呼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做到了让群众满意,还干部清白。

三是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城乡低保对象,抓住了民主决策这一核心问题,从程序入手,扩大决策主体,既走出了村(居)党支部包办一切的误区,又弥补了“少数服从多数” 民主程式的简单化缺陷,提高了村(居)民主自治管理水平,广大群众从内心支持这一工作方法。

四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城乡低保,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决策权,规范了村(居)干部依法办事行为,杜绝了村(居)干部说了算的不公平现象。对民主评议结果,基层干部想公开,敢公开,广大群众看得见,心里服,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促进了农村大局和谐稳定。

五是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评议工作坚持凡儿女有能力赡养而不赡养家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家庭,参与吸毒、赌博、嫖娼人员家庭坚决不纳入低保,弘扬了正气。同时强调拟保家庭要提取邻里证明,让群众充分认识邻里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对弘扬中 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具有积极意义,推动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篇2:引入新抓手 破解大难题

宁波市北仑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外向型区域经济特点明显,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土地征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城区管理、新农村建设、外来人口管理等矛盾纠纷呈爆发式增长。近年来,北仑区把信访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沿阵地,“在稳定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信访总量和“三访”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和节庆期间实现零上访,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区”,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荣获宁波市劳动模范集体(全市信访系统唯一)。

一、布“调解网”,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北仑区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入信访工作体系,在积极构建完善流动人口聚集点调解机制、物业服务纠纷联调机制、社会治安矛盾化解联调中心、创新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等多个领域作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已建成各级调解组织397个,专兼职调解员达1158人,横连各行业,纵跨区、镇(街道)、村(社区)。

“打劳动官司先进调解室,眼下在北仑蔚然成风”。2008年下半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北仑区劳资纠纷明显增多。2009年3月,该区积极应对,成立了以工会牵头,劳动、司法、信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当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纠纷,想申请劳动仲裁“讨说法”时,有关部门在征得职工同意的前提下,会先让你进“调解室”,能调解的尽量调解,实在不能调解的,再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等其他途径得以解决。全新的劳动联合调处,短短半年就收到了奇效。全区劳资纠纷信访件锐降80%,仲裁、诉讼压力大大缓解,为促进区域内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推进“保增长”目标的全面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联合调处机制的推行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2010年作为“北仑经验”在全省推广。

联合调处机制仅仅是北仑区亮出的第一张创新牌,针对近年来北仑区医患纠纷频频发生,冲突规模和激烈程度的不断上升,该区从探索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来寻求对策,组建了独立于医院、患者之外的第三方调解专门工作机构,并按照“调处人员专业化、调处机制规范化、调处方式法制化、调处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符合北仑实际的预防、调处、咨询、理赔机制和运作模式。第三方专业性力量建立的平台,突破了一条政府可信任、信访人能接受的沟通渠道。2010年,区医调会共接待咨询群众293人次,受理各类医疗纠纷案件69件,其中成功调解案件57件,自行撤消调解5件,调解案件索赔金额450多万元。在已经结案的57件调解件中,无一因当事双方反悔而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信访部门上访。

着力构建大调解格局,北仑区又另辟蹊径引入社会贤达力量。受邀的社会贤达,一般在当地都有较高的威望、较强的群众基础和工作能力,凭借他们的声望和影响,更容易使信访积案得到化解或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霞浦街道老信访户徐大爷的儿子在2007年铁路沿线巡查中因公伤亡,在政府满足他要求的经济补助后,徐大爷仍坚持要求将其儿子追认为革命烈士,多次到省、市上访。北仑区政协委员顾静芬、楼叶伟两位社会贤达主动提出要跟徐大爷结对,协助化解这起积案。徐大爷丧子独居多年,患上了轻微抑郁症。结对一年多来,两位贤达半个月便上门一次,每逢节假日更是亲自登门慰问。得知徐大爷心情不好想到省里上访,即便是夜色已深,两位贤达也上门劝慰。经过长期耐心细致的劝导,徐大爷终于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目前,该区已建立76人的社会贤达人才库,可选信访积案35件,已息诉罢访6件,正结对化解有望近期结案的有12件。

二、举“民生牌”,从根本上预防和化解信访矛盾

“抓住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关键,就是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源头信访。”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说。北仑下大决心、大力气,积极实施民生提升行动,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在过去的三年中,北仑区委、区政府在富民增收、均衡教育、全民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加大了政府投入。2010年实施的83个项目中,已投入22.5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94%。

建立重大项目信访评估从民主决策层面来化解信访矛盾。北仑小港街道东港碶村、黄梅堰自然庄和东港碶自然庄异地建设项目在选址、补偿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稳定风险,群众意见也比较大,在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论证后,北仑区委、区政府便果断决定暂缓这一项目的实施。目前北仑正在开展的30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评估工作中,其中,3个项目因风险评估结果存在较大社会稳定风险而暂缓实施,5个项目需重新评估。通过信访风险评估机制,去年北仑区共消除矛盾纠纷和矛盾隐患达360余件。

“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就是抓住了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的现实着力点。”北仑区委副书记、区长华伟说。作为新开拓的民意表达机制,北仑区的“网上信访”工作起步较早,多方位拓展了群众诉求渠道。目前该区已建立了信、访、网、电、邮“五位一体”的信访诉求平台,特别是作为“网上信访”平台的区长信箱,量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去年共受理信访件4153件,办结率在98%以上。

着眼关口前移,针对近年来农村信访增多趋势,2009年,北仑区继续深化和推广以解决农村信访问题和民主决策为主体的“四个一”村务决策模式,并在全区推广。这一模式促使村务决策全程公开,增强了透明度,调动了广大农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和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即加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去年,该区农村纪检信访案件同比降幅达30.6%。

三、打“组合拳”,新模式寻求矛盾化解新突破

“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是北仑区5年前在浙江省率先成立了信访联合接待中心的初衷。接待中心的接待大厅设有信访接待室8间,其中5间为各部门轮流到岗的信访接待室,1间为律师咨询服务室。环保局、劳动局、农林局等22个部门在大楼内参加信访联合接待。即使与浙江省各地此后普遍设立的接待中心相比,这样的人性化设备条件丝毫不落后。环保局接访时间:周一和周三,水利局:周四,人事局:周五„„醒目的信访日程表就挂在中心的休息室里,信访户可快速了解自己所需的接访部门和接访时间。在接访中心,每天都至少有3个以上的部门参与接访工作。

信访联合接待,充分利用部门之间的“竞合”关系,从机制上破解了一系列信访难题,首先是群众满意,破解了信访人投诉找不到门的问题,也减少了信访群众的上访时间、精力和路途费用,消除了部分群众的埋怨。其次领导和部门满意。对来访群众“一门式”接待,使其无需进入行政大楼,区党政领导根据需要可随时到中心接待群众,职能部门常驻中心受理,以往行政大楼和各部门被信访群众反映问题时的高声、大声乃至于吵闹声的干扰消失了。再次是信访部门也满意。接待中心由信访局负责日常管理,使过去分散到国土、城管等部门的信访问题集中到了自己的工作场所,协调任务重了,听到的怨声骂声多了,但群众初访问题的解决明显提高,重复访明显减少,特别对一些带有政策解释和咨询性质的信访问题,由初访转重访的情况大为减少。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接待上访群众2万多人次,在解决群众大量实际问题的同时,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跳出信访看信访是我们重要的理念收获。充分借力,发挥各个部门的联动效应,而不是仅靠自己单打独斗。”区信访局局长魏建根说。2009年以来,北仑实行以“定向、定期、定点”为内容的党政领导接待群众制度改革。区党政领导除到基层带案“定向协调”、到联系点“定点化解”外,须每周在信访联合中心轮流接访群众,并给予答复和协调处理。党政领导接访不设虚门面,不摆空架子。对久拖不决的疑难信访案件、重大复杂的集体访案件,区主要领导需召集相关职能部门集体研究,亲自协调。2010年,区领导接待群众331批756人次,实行包案的78个重大信访件、疑难信访件,化解率100%。

变传统单一的被动接访、陪访为主动约访和下访,是北仑信访部门的新尝试。北仑区民办教师上访已将近十年左右,连续十多次组织数十人到市、区信访部门集体上访,上访势头愈演愈烈,甚至计划集体包车到省里上访。在区信访局等的多方努力下,去年下半年,省信访局等部门联合组成接访组,到北仑接待了1982年辞退民师的信访代表,经历了长达4小时商谈,此后多管齐下,目前基本化解了矛盾。

夯实基层基础是系列组合拳的另一个重头戏。近年来,北仑区进一步巩固三级信访网络,形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基层信访工作网络和管理机制。全区所有街道(乡镇)、社区,90%的行政村达到了“五个一”的信访基层基础工作要求,九峰山社区、大港工业区等外来务工人员集居区建立起富有区域特色的信访工作网络。区级、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访工作专职人员达561人。为在第一时间发现矛盾隐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掌握主动,区信访部门还从机关、社区、农村、企业聘请热线做群众工作的人员,组建起多达3100多人红色信访信息员,信息神经延伸到村民小组和社区楼组。针对一些矛盾纠纷中群众对立情绪强、化解难等特点,该区动员息访息诉人员在自愿原则上担任灰色信息员,参与矛盾化解,以群众身份做群众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积极推动职能部门关口前移,针对涉法涉诉信访量多的特点,在信访部门建议下,2010年初,全区抽调102名政法信访系统中层以上干部,组成基层法制促进员队伍,进驻企业、社区和各行政村,“送法上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讲“凝聚性”,倡导信访文化提升战斗力

“脸上常笑容、相互多帮助、度量要开阔、眉头永不皱”、“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提倡和气”„„走进北仑区信访局,墙上的一条条精致口号让人眼前一亮。今年,北仑区信访局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在开展“三思三创”暨“创先争优·能力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在信访工作自身规范上推出了新举措。

领导干部要发挥“十个表率”作用。发挥带头拉高标杆的作用,真抓实干,推动“事要解决”;发挥带头坚持学习的作用,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每月读一本书,每季举办一期讲课,每年至少撰写一篇调研文章;发挥带头增强意识的作用,切实加强表率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立足岗位服务大局意识;发挥带头提高能力的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服务中心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维护群体合法利益,不断提高服务基层、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能力;发挥带头转变作风的作用,班子成员每月下基层不少于2天,为联系点上一堂党课、办一件实事、开展一次帮困解难送温暖活动;发挥带头宣讲指导的作用,全年为基层讲课10次,全面提升基层信访干部能力;发挥带头服务承诺的作用,承诺信访事项“热情、依法、高效、按时”办结;发挥带头一线接访的作用,班子成员每周固定接访不少于2天;发挥带头化解矛盾的作用,重大群体性事件及到京非访事件由局长联系推动包案化解,列入省、市“信访积案”挂牌督办的信访事项由分管副局长联系推动包案化解,列入区“重信重访”挂牌督办初信初访的信访事项由班子成员分片联系推动包案化解;发挥带头创新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渠道,着力推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解等平台建设。

实行信访局长全天候接待制,正副局长必须每天到联合接待中心接待上访群众,并自行办理群众上访中的诉求,上访群众也可以点牌选择,指定接待领导。遇到夜间上访等各种异常性信访事件,局长、分管副局长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推出了“微笑服务”、“权利告知”、“一门受理”、“首问首办”等十承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碶街道的群众因梳港高速公路拆迁问题,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四家企业被断电断水。北仑信访局在接访后赶到现场调查了解,合情合法快速处置。当晚12点,企业恢复了正常的供电供水。“信访局真的为人民服务。”次日,当地的门户网站的论坛上,有人发帖赞誉道。为群众分忧解难的事,北仑信访局做得真不少。“你们这样为我着想,这样的结果,我满意。”来自信访群众的赞誉是对北仑信访局“人民信访姓人民”的最好诠释。文化建设彰显了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团队精神。

篇3:引入新抓手 破解大难题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庞大资金的长期工程,资金问题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问题。如何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获取稳定的资金来源,成为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简称REITs)的运营经验。REITs是金融信托业与房地产业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从事房地产买卖、开发、管理等经营活动的投资信托。具体而言,是由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司发行受益凭证(如基金单位、基金股份等),将投资者的资金汇集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投资于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收益的地产资产或相关有价证券的金融产品,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该产品由特定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专门的基金托管机构托管;在发行后一般选择在证券市场上挂牌交易,买卖方式与股票相同。

REITs是一种创新的证券化房地产金融产品。从1960年美国推出第一只REITS产品至今,全球已有22个国家推出REITs产品。1990年全球REITs市值仅为70亿元,截至2009年9月末,REITs全球市值已超过6050亿美元。REITs在国外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融资模式,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处于成长中的市场,中国内地更是明确的法律法规都尚未出台,还处于早期探索的阶段。

REITs以信托投资基金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我们可以利用REITs,搭建一个巨大的融资平台,筹集民间资金,举全社会之力来推动安居工程的顺利进行。2010年初,在上海及天津试行保障性住房抵押REITs的提案,据称已提交国务院审批。但是,推动REITs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尤其在保障房建设方面的大规模发展,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为REITs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1、加快立法,是REITs发展的前提。我国应在当前《公司法》、《信托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有关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法律法规,对REITs的资金来源、投资渠道、投资比例、投资方向、资产组合、收入构成、收益分配、交易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和模式等方面予以规范,保障REITs运作的资本大众化、产权证券化、经营专业化;

2、建立二级市场,是REITs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和完善二级市场对REITs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目前大约有300多个房地产投资信托,总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约有2/3在股票交易所上市。而目前我国严禁信托产品通过公共媒体进行营销宣传,公众对房地产信托产品的认知度较低,不利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流通。只有建立高效、透明、完善的房地产信托产品二级市场,才能促进REITs的大规模发展;

3、提高收益率,是将REITs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较商品性住房而言,由于保障房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保障房建设是微盈利或者非盈利的项目。因此,如何维持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达到投资人的预期收益是设计保障性住房REITs产品的重点,也是REITs运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1)在REITs架构内绑定其他较高收益的地产资产。例如将限价房、经适房和廉租房打包成资产包,通过限价房、经适房的出售,为保障房REITs提供租金补贴;打包项目配套或者周边的商铺、停车位以及底商的收入,用以补充收益;或者绑定其他高收益地产资产例如商业地产,既能吸引长期稳健的投资者,商业地产的加入又有助于提高收益率;

(2)给项目提供政府补贴。政府给与一定的补贴,既可以补充回报率,又能通过政府的公信度提高投资者对REITs的信心。补贴关键在于政府到底“补”多少,又通过何种方式“贴”。这个我们可以借鉴美国1986年推出的低收入住房返税政策。该方案规定:对于建造符合一定建设标准的住房的开发商,政府在10年内返还占整个工程造价4%的税费,减免额在10年内分期返还;政府的建设要求包括所建住宅能被60%以上的当地平均收入家庭所接受,另外这种购买力要持续10年。受此政策影响,1986年至1995年美国共有80万套符合建设标准的中低档住房投放市场。我国可以效仿美国,对于建筑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商给予一定的补贴,消除开发商对于保障性住房低收益的顾虑,激发开发商积极与政府合作,扩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规模。

(3)完善和严格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2010年9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免征公租房建设及经营中涉及的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将有利于降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本。此外,对于REITs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建议免征个人所得税,从而提高净回报。

综上所述,REITs可以有效的引入社会资金,在市场化的前提下解决了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资金供应规模不足的问题。只要完善法律市场环境,突破收益瓶颈,就可以使REITs有效地为我国保障性住房提供新的融资和运做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民生大计,探索REITs的大规模发展模式,丰富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渠道对于实现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能否获得稳定的、持续的资金来源决定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积极探索通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搭建融资平台,将有效解决融资瓶颈,大力推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刘红生,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发展思路探析,上海证券报,2009-12-30

[2]、新华网,2011年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1-1-11

篇4:破解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几大难题

2011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从我国的现实需求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在于,客观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开始由以温饱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题的发展型新阶段。我国发展阶段的突出特征,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进程,又成为新阶段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的历史新起点。

公共產品短缺会带来什么?

创新社会管理,首要在于准确地把握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我国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尽管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具体反映在: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等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认为,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不仅是新阶段经济矛盾的重要表现,也是新阶段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将带来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变化,并导致原有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凸显,由此形成新阶段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以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矛盾为例,这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共产品短缺影响了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降低了他们的消费预期。为此,推进以消费主导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应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

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是不是开始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点?以甘肃正宁县的“11·16”校车交通事故为例,这一事故之所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就在于它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公共产品短缺的现实。由此看来,新阶段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同公共产品短缺、基本公共服务尚不到位有很大关联。

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有没有可能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公共产品短缺涉及到多数人的自身发展需求,联结城乡,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容易引发社会情绪和社会共鸣,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因。与一般的群体性事件相比,因公共产品短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社会矛盾量大面广,而且伴随着社会对政府的某些不信任与抵触情绪,它很容易成为新阶段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缘由。

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着新挑战、新压力。这就需要把创新社会管理与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相结合;把化解社会矛盾与加大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把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相结合,由此探索发展型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社会管理难在协调利益关系

我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分化是大趋势。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趋势仍在逐步加大。应当说,当前经济转型的难点在于协调利益关系,社会管理最难的地方也在于协调利益关系。为此,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提升公平正义的能力,是发展型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课题。

首先,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各利益群体的进一步形成并相对固化,是一个客观现实。与此相联系,基于利益关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将逐步增多。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应当承认,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开始成为全社会一种新的公共需求。基于这个判断,需要做出利益表达的制度安排,从而将利益表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目前的突出问题是,我们对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是不是一种公共需求还缺乏足够的估计,在制度设计上还严重缺位。社会利益诉求和表达需要“出气口”,需要“减压阀”,需要构建制度化、规范化的表达渠道,以引导社会利益的表达行为。适应这种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我认为十分有必要把“排气”和“减压”的“减压阀”系统建设作为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公共产品。

其次,在利益主体分化、利益表达诉求增多的背景下,应当把社会协商对话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制度安排。总体上说,当前多数的群体性事件大都基于利益诉求,是可以通过社会协商对话机制进行利益协调得到妥善解决的。为此,要通过有组织、有序、制度化的谈判协商协调具体的利益关系。

再次,利益表达、社会协商、公众参与的目标是形成完善、有效的公共治理。为此,新阶段创新社会管理,应当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例如:健全信息公开、听证、检举等公共参与制度,建立各类群体与政府、公共领域的沟通渠道,使之成为各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协调的主渠道。吸收不同群体代表加入各类公共组织,在公共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中,保证其话语权和参与权。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适应发展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

总之,处在发展型新阶段的社会转型,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因素增多是一个客观趋势。局部的“小乱”难以避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社会危机管理重在将“大乱”化解于“小乱”之中,防止全局性社会问题的发生。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在于不能将社会矛盾积累起来,使“小乱”变成“大乱”。这就需要加快建立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加快建立完善的公共治理结构。

让民间组织发挥作用

在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多元化已成为基本现实的背景下,民间组织的发展是一个客观趋势。如何使民间组织能够反映“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在协调利益关系中扮演积极角色,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的重大课题。

在公共产品短缺成为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的背景下,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最终责任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相当多的公共服务,比如慈善事业、艾滋病防治、公益性文化等都可以通过民间组织,在基层和社区解决。适应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客观形势,把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和城市社区打造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专业化、公益性服务的民间组织,能够解决基层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并由此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协调利益关系的突出矛盾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关键在于积极规范地提高其组织化程度。

近年来,有些地方由于经济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往往与当地政府直接介入具体的经济活动、充当一方利益主体的代表有直接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各级地方政府从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利益中摆脱出来,根据利益关系变化的客观要求,规范发展各类民间组织,有利于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有组织的理性比非组织的个人行为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有组织就可以谈判、协商,规范发展民间组织,形成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协商对话机制,远比非理性的个体行为要规范得多、好得多。“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重在实现有组织的协商对话,防止无组织的对抗。当然,这取决于制度与法律的安排。

篇5:小菜篮破解大难题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张乐德如何想到去做一个“卖菜郎”,并将自己的事业做到极致的呢?

从餐馆老板变身“卖菜郎”

张乐德2002年从临沂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发挥特长做美术工作,而是选择了自我创业。几年的时间,他开过广告设计公司,后来又进入餐饮行业开饭店,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度扩展到6家分店。

开饭店就得跟农产品打交道,只有采购的农产品新鲜绿色,才能保证饭店的经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从一开始开饭店,他便对蔬菜安全格外关注,在农产品的进货渠道上,严格把关,他常对后厨采购人员说:“要想把饭店经营好,首先要考虑的是让顾客吃好,蔬菜的新鲜安全对饭店的经营至关重要。”

为了把好进货关,张乐德四处为饭店寻找品质优良的蔬菜货源,他不辞辛苦深入田间地头、蔬菜基地、农户家庭进行实地走访。通过走访调查,他了解到,如今市场上销售的蔬菜生产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菜农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蔬菜高产和好看的卖相,在生产过程中滥用农药,使用有毒肥料,致使生产出来的蔬菜农药和激素严重残留,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毒姜、毒大米、抹药西红柿、敌敌畏韭菜等让消费者深恶痛绝。张乐德在调查中也发现,由于商品流通不畅、生产过剩而造成的蔬菜滞销、菜烂在地里没人要的情况比较普遍。菜农们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很多苦衷,他们反映:“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要赚钱就得跟着市场走,不用农药蔬菜产量低、而且卖相也不好,弄不好辛苦一年赚不着钱,没办法,为了生存,只得随大流,采用农药化肥加激素催熟,这样一来虽然能赚钱但生产的农产品品质就差了。”

菜农的这些矛盾心理张乐德非常理解,怎样解决这种矛盾,让菜农既能赚到钱,又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纯绿色蔬菜?他开始梳理蔬菜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研究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积极寻求解决这种困局的方法,打通流通渠道,引导农民进行绿色种植,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无农药残留、原生态的蔬菜,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引领农民生产和居民消费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有了这个想法后,2010年,张乐德关闭经营了多年的饭店,开始经营蔬菜生意。

“菜篮子”惠及社区居民

在很多人看来,卖菜是个技术含量不高的行当,但要想在这个行当做出名堂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乐德刚起步经营的时候,正值临沂北城新区初建,随着北城新区建设的推进,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许多市民来此买房居住,然而随着市民入住率的攀升,北城新区建设工程的不同步和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问题日渐凸显,买菜难等问题导致居民生活十分不便。为了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矛盾,从2014年起,市城管局坚持服务为先的理念,以既要方便市民、服务市民,又要使城市更上档次为出发点,实施“城管便民菜篮子工程”,破解北城新区市民“买菜难”问题。市城管局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在居民区相对集中的区域,通过与有关业主充分协商沟通,在不影响市容、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科学合理选择布点位置,设置一批占地面积10平方米左右的“小白屋”,作为市民家门口的“菜篮子”。市城管局的举措,让张乐德敏感地意识到了商机的来临,于是,他抓住机会,成立了自己的“百菜园公司”,承揽了北城新区便民菜篮子工程南坊小菜篮的运营。

张乐德承揽便民菜篮子工程,开始经营“小白屋”之后,为了给市民提供高品质的蔬菜,他带领公司团队四处考察蔬菜基地,筛选最好的菜源合作点。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北城新区的“菜篮子”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到了三十多家。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一些大的居民社区办起了生鲜连锁店。为了满足居民越来越大的蔬菜需求,张乐德在农村承包了90亩土地,开发了属于自己自产自销的蔬菜基地。为了保证所生产的农产品绿色纯天然,他坚持选择无污染源的区域进行生产,对育种、种植到采摘等每一个环节都实行严格管理。在自己种植的同时,他还与农户合作进行生产。为了规范农户的种植,对农户进行绿色种植培训,提高他们的原生态种植理念,杜绝农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进行催生、催熟等反自然规律的种植方法,对农户、生产活动进行全程监控。

2015年后半年,“小白屋”的运营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谈到“小白屋”的运营方式,张乐德说:“在‘小白屋’的运营上,我们采取‘承包经营、合作分成’的方式,目前已建设了3个蔬菜直供基地、2个畜禽直供基地。当地96名农民参与基地生产,产品由公司以保护价的方式收购,并运送到各个‘小白屋’,由承包者根据市场价合理确定产品价格进行销售,承包者还可以根据服务范围内居民的不同需求,自行销售其他产品。每月销售的盈利,公司和承包者按照4∶6的比例分成。‘小白屋’的运营,一方面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一方面为社会解决了就业问题。1个‘小白屋’可以安置2个经营人员、3个农民就业。现在北城新区市民买的菜,绝大部分都是我们公司的。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我们会逐步扩展签约农户的数量,争取2016年年底前达到200户,既方便市民,也帮扶农户脱贫致富。公司将严格遵守原生态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流程和方法,逐步形成并推广原生态农产品标准生产体系,让更多的农民和市民受益”。

开创“020互联网”卖菜新模式

如今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网购已成为许多人的消费习惯,人们乐于在网上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不出门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张乐德思维敏锐,互联网的优势让他意识到了潜在的商机,于是,在“小白屋”的经营走上正规后,张乐德开始考虑将自己的蔬菜销售模式搬到线上,通过020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为此,他开始尝试线上营销、线下配送销售的经营模式。为了让市民方便快捷地买到安全新鲜的蔬菜,张乐德做过多次尝试,虽然其中不少以失败告终,但他却从没有想过放弃。他先是尝试着做“VIP家庭”售菜,每个家庭一年收取一万多元的“伙食费”,公司给予保姆式服务,定时送菜、肉、蛋上门,但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多大反响。之后他又尝试做会员体验馆,给客户提供农业休闲、烹饪技巧和养生搭配等增值活动,最后还是由于这些营销点子太过超前不接地气,市民参与度低,营销效果不太理想。

进入2016年,总结了经验教训的张乐德,积极和民生、银联合作,推出了惠及千家万户的“大民生计划”。他们在各个小区、社区寻找便民服务店合作,推出家门口团购1元钱蔬菜的活动,还开发了百菜园手机APP,让市民体验线上线下O2O购菜模式,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效果。

“要想成功必然要有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现在就是在大雾中前行,只要方向对,跌倒几次又有什么关系!”张乐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百菜园公司成立以来,他靠着不怕困难、愈挫愈勇的拼博精神和完善的管理措施,仅仅几年时间,就让公司实现了飞跃式发展。2015年度,百菜园公司在临沂市区内100个社区开设了专业生鲜连锁店,培养了200个年轻店长和储备店长。2015年完成上股交挂牌,2016年他们将冲刺新三板上市。百菜园公司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互联网监控、手机APP选菜等先进方法,把原生态、绿色、安全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直接从签约农民的原生态基地配送到消费者家中,让市民吃到放心的有机蔬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青年路57号宋王庄小区20号楼1单元402室 邮编:276006)

篇6:用“智慧存储”破解大数据难题

在日前召开的主题为“看IBM智慧存储化解大数据风险”的IBM“智慧存储”战略发布会上,IBM系统与科技部存储产品部大中华区总经理黄建新表示,以上三项数据表明了现代企业正在面对的三大问题,一是数据量大,呈现出规模化(Volume);二是速度要求快,呈现出高速化(Velocity);三是数据类型呈现出多样化(Variety)。“数据已经由简单积蓄变得更具规模,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IT时代的符号。”

三大战略 诠释“智慧存储”

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一方面,IT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在数据的海洋中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另一方面,CEO等企业高管和主要业务管理者不能及时获得所需的信息,从而无法使信息服务于业务目标、预测商业风险和实施智慧商业决策。

应对以上挑战,离不开存储基础架构的支撑。但目前多数存储系统存在着低效、不灵活、管理复杂等问题,难以承受大数据带来的重压。黄建新认为,CIO需要以更为智慧的方式,合理高效地整合并优化基础架构,合理调动各类IT资源,以更新的思维和角度构建IT架构。

据IBM与IDC对全球CIO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全球最高效的公司一直都在将超过50%的预算用在开展具有业务改革能力的新项目上。通过部署虚拟化、重复数据删除、自动分层和分类等技术,可将IT管理人员用于存储资源调配工作的时间缩短近50%,同时将相关成本降低20%。

针对大数据规模化、高速化及多样化的特点,IBM提出了应对大数据挑战的三大战略,以帮助企业CIO更加有效地收集并提取信息,合理分析并加以利用,借助这种更加灵活、高效和简单的方法管理企业信息架构。黄建新说,第一是提升效率,帮助企业以更少的成本管理更多的数据,提升存储空间利用率,减少人员在使用和管理存储系统方面的时间投入,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规模化”挑战。

第二是优化性能,也就是让系统能智能地应对数据的变化。黄建新解释说,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有些数据被频繁调用,称为“热数据”;而有些数据则“无人问津”,称为“冷数据”,智慧存储能够智能化和自动化地将“热数据”迁移到高效同时价格也较昂贵的存储设备中,如SSD,而将“冷数据”打入“冷宫”——迁移到相对低效、价格也便宜的存储设备中,如STAT磁盘,从而达到优化性能的目的,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高速化”的挑战。

第三是简化管理,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和多样化的数据,如何简化管理,同时提升效率,IBM提出使用虚拟化技术和云服务模式,统一企业累积的不同时期基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异构存储环境,并通过统一界面实现统一管理,以应对“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持续研发 获得技术优势

此次IBM智慧存储战略发布会选择在IBM中国系统与研发中心召开,似乎想表明,IBM智慧存储背后的关键技术是与IBM长期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分不开的。IBM大中华区副总裁、Power & System z研发及系统与科技研发中心总经理Michael A. Desens 说,IBM中国系统与研发中心是IBM系统与科技部位于中国的惟一的研发机构和重要的战略部署,他们承担了DS8000、Storwize V7000及各种磁盘和磁带存储阵列及光纤网络存储产品的开发与测试。Michael A. Desens表示,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保障IBM存储技术和解决方案持续领先的关键。

在IBM中国系统与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在不同的层面进行着创新。“EasyTier里的核心技术就是中国研发人员和专家一起设计,并以中国研发人员为主体进行的开发和测试。”Michael A. Desens说,在IBM下一代存储产品中,IBM中国研发中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以研发中心团队为依托,帮助本地用户获得成功。”

链接

IBM智慧存储战略背后的关键技术

提升效率:

IBM实时数据压缩技术,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实现最高在线压缩率,这是业界惟一能够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实时压缩和解压而不影响数据读取速度的技术。通过实时压缩技术管理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节省高达80%的磁盘空间。IBM Storwize V7000及SVC最新添加了实时压缩功能。

图形化管理界面,能够帮助用户直观、随时随地进行管理,包括XIV、DS8000、Storwize V7000、SVC和SONAS等产品都采用了这种简单管理模式。

优化性能:

EasyTier自动分层技术,能够自动将数据在不同层级中迁移,配合3%的SSD使用,就能将存储性能提升3倍,保证用户热点数据始终具有最快的响应速度。

Active Cloud Engine,能够自动识别常用数据并随需调取,大幅提升存储及使用过程效率,对非结构化数据亦可实施部署。

简化管理:

IBM存储虚拟化技术,能够基于同一平台统一管理不同时期、不同品牌和技术的存储设备,并可通过图形化管理实现。SVC和Storwize V7000能够面向不同环境实施存储虚拟化。

IBM Storwize V7000 Unified,实现文件和块级存储的真正融合,以单一存储系统管理块和文件应用,支持各种文件存储协议,并以图形化界面统一管理。

篇7:注册入学亟须破解两大难题

注册入学2011年首次在江苏省的26所民办高职院校中试行,目前已在多个省份推广。它是指在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不参加高考,不填报志愿,高校通过注册直接录取一部分学生的招生形式,这在近年来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特征的高考招生改革进程中颇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其一,它扩大了高职院校的招生自主权,使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根据自主办学特色及实力制定招生考核指标,选择更适合自身办学要求的学生;其二,注册入学一改传统的高校选择学生为学生选择职校,可以倒逼职业学校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及特色,靠硬实力吸引更多优秀考生。其三,注册入学的新模式将考生从“一考定终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其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培养其他特长,发展其他能力。总之,注册入学模式的出现,虽然不能从根本上破解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困局,但也可为我国高考招生改革带来一些新的思路,不啻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职业院校注册入学在西方国家有悠久的历史,已发展成为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成熟的招录模式,但在我国,这仍然是个新生事物。由于我国不太完善的招生机制和长期“一考定终身”模式下形成的社会偏见,注册入学模式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首先,在我国目前试行注册入学的院校中,绝大多数是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较低,生源质量差,因此注册入学从试行之初便给考生及家长留下“水平低”的错误印象。其次,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招生环境恶劣,各校之间为抢夺生源恶性竞争,甚至互相竞价,这些问题为大范围推广注册入学模式制造了较大障碍。然而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目标及发展趋势来看,职业院校注册入学是一针催化剂,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合理的注册入学考核标准,严格践行“宽进严出”的教育准则,以期获得考生、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认可。此外,高职院校还应不断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加快内涵建设,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如果不破解这两大难题,注册入学,行之不远。

第一,制定合理的标准。目前我区试行注册入学的高职院校分布广泛、层次多、办学实力差距大,若该招生形式在全区推广,这一差异无疑将更明显。考生对学校类型及学校所处区域的不同选择组合将更复杂。此时,制定合理的“注册入学”标准就尤为迫切,它也将成为该模式能否继续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合理的入学标准,既应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区分度,又能照顾到绝大多数考生的利益,有一定的公信度,这样才更有利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高校招生原则,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此外,合理的标准还应包括考生入学后的培养指标。注册入学看似降低考生进入大学的准入门槛,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宽进”必须“严出”。这不仅是对考生的负责,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高职院校应将注册入学的新生与通过高考选拔录取的考生一视同仁,采用同样的毕业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可单独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标准,因材施教,定期跟踪。

第二,提升职校办学水平。注册入学的“宽进严出”准则实际上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提升社会认可度以招徕更多优质生源,也要求高职院校以此为契机,加快内涵建设,培养更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能人才。在试行注册入学之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与通过高考选拔的生源质量相比,会有明显降低。对以质量求生存的高职院校而言,只有适应这一转变,从端正态度、组建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机制出发,才能够使学生入学后在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方面有质的提升,也才能不违背为社会培养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的办学初衷。如此以往,高职院校也才能在注册入学的新形势下,形成良性循环。

上一篇:初中生防火知识手抄报简单又好看下一篇:公开课的心得体会 张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