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专业与环保的关系

2024-05-01

浅谈金融专业与环保的关系(精选8篇)

篇1:浅谈金融专业与环保的关系

浅谈金融专业与环保的关系

10金融一班冯璐 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议题的今天,探讨环境金融理论的概念含义和主要的研究问题,了解金融业对于环境保护的实践,并从正反两个方向分析金融风暴对环境事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是绝对有利于在危机中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亦可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证环境的价值,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共同思考与参与。

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环保产业利润十分可观,且进入壁垒较低,加上有政府支持鼓励的政策引导,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以说,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有着强烈的拉动作用。但是目前环保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很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其中,资金短缺是一个重大的瓶颈。所以说,金融的支持对环保产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金融和环保两者的契合是多方面的作用,由政府的政策引导,有社会环保意识的觉醒,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树立等等。它们紧密相关,互相促进,不可分离。

(一),通过金融手段可以促进环保事业,环保产业的发展。

一是支持环保项目建设和改造。支持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节能减排企业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和技术改造;创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是增强环保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以及节能环保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帮助、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多角度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推动符合环保条件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上市融资。

三是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及时公布和更新企业节能用能信息以及环保先进奖励、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等信息;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做好信息的传递,使金融机构及时了解资金需求,针对企业环保任务指标和具体方案,积极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环保目标。四是建立金融支持环保的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制度。采取金融机构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现场评估和非现场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金融机构贯彻支持环保的信贷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书面通报政府相关部门,作为政府对金融机构评价、表彰与奖励的依据

(二),通过环保事业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一,大力调整结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的方针,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推动企业重组、联合,提升发展水平。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把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划要求,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二,推进技术进步。实施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节能和环保提供技术支持。增加政府对科技的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国家利用中央政府投资支持一批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引导带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相关投入,促进节能和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培育专业化节能和环保服务体系。

三,依法强化管理。修订《节约能源法》,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GDP能耗公报制度,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扩大实施强制性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推动政府机构带头节能。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法》及相关专项法规,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循环经济试点的实施力度,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园区、城市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节能和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节能和环保意识。

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逐步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建立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投资体制,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研究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此外,继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三),我国金融与环境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尽管中央把环境与资源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临污染问题又接踵而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总之,金融对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金融行业应该在全球变化,特别是环境变化当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阿基米德讲给我一个极点就可以支起一个地球,也是杠杆原理,以前安然失败的事情,包括美国次贷的事情出来都是因为金融机构起到了杠杆作用,可以把获利通过杠杆的作用无限的放大,如果做不好的话可能杠杆作用也可以把危险和风险无限扩大。这就需要我们的智慧和能力。

篇2:浅谈金融专业与环保的关系

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息息相关,保护人类的有限资源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我国,环境保护已列为改革和发展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摆到议事日程上。我国的立法机关也相关地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使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环境保护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要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全国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规划与综合治理具体措施,使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紧密相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环境问题究其产生根源,是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保护好环境,能优化经济增长,促进发展。

其主要表现:一是通过认真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产业经济政策,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利于合理引导投资方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二是通过削减排污总量,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既减轻了环境污染负荷,同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容量。实践证明,新建并运行好一座污水处理厂相当于给一片工业项目营造了水环境容量,拆除一批燃煤锅炉、“倒”掉一批分散的烟囱,相当于腾出了新建一座小型电厂的环境容量,还优化了产业结构。通过“治老补新、以新带老”盘活环境资产,让出环境空间给新兴企业加快发展,就能够从环保角度对经济发展以最直接的支持和促进。加强环境保护能推进技术进步和更新改造,提高资本运营质量,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苏州、杭州、宁波等沿海发达城市近年来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实现了“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的转变。

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可以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证生产安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保障人的健康生存。而受到污染的空气和水、土壤直接导致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和癌症的高发,受到污染的水产品和农产品威胁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最大侵犯。

历史上出现的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洛杉矶化学烟雾等一系列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随着温饱水平的解决,人民期待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均寿命,成为环境保护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要解决以饮用水安全和重点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问题、以水、气污染为重点的城市环境问题、以二氧化硫和化工恶臭废气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以固废拆解污染土壤为重点的农村环境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和核与辐射问题等六大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今后三到五年,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装备提升、末端治理、强化管理来解决外沙、岩头医化废气恶臭污染问题,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治理技术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绩。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是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虽只有世界的4%,耗用的钢铁、煤炭、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31%和40%.万元GDP的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我国石油消费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

中国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的条件下,出现了发达国家3000~10000美元期间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的增长。多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调整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不同发展道路;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实行优化开发的同时,坚持环境优先战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排污总量控制,积极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开发和推广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修复,有效减少污染,缓解生态危机,节约资源能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保护环境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环境权益公平问题,环境不公会加剧社会不公。环境不公主要表现在城乡不公、二是区域不公和阶层不公上。加强环境保护,要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平等无例外提供的优良生态环境这一公共产品,是政府应该强化的社会职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须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篇3: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一、目前国内外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现状

由于互联网科技地不断发展,促进了现代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经过不断的金融创新,使得其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的服务基础上,开始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地利用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手段进行优化、整合以及再造业务流程,不断对企业进行全面性的重组,促使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市场。而国内银行科技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一些先进的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业务流程、战略管理和管理体制上还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和金融电子应用上主要还停留在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上,并基本实现了全国网点的电子化建设。因此国内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而且,国内一些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还缺乏国家专业政策和法规的指引,虽然在今年我国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网上银行准入条件进行宏观的规划,但对具体、技术化的问题规定的还不够明确。另外当前我国各大银行的大部分科技项目都外包给IT公司或与他们进行开发合作,其科技和创新严重依赖于外包公司,银行在科技项目上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二、当前形式下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专门从事金融创新性专业的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这种专门从事金融创新专业的人才也称作“金融工程师”,这些人才在金融界还有着“创新斗士”的美称。金融工程师不但具备着非常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还身怀解决工程上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统计分析与数学运算能力,计算机运用和远程通信处理信息的技能,以及使用和开发相关软件的能力等。一名合格的金融工程师必须经过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克服各种困难,其思想水平和专业能力都必须要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另外,我国的金融工程起步较晚,各种金融科技开发经验和金融创新管理经验都比较缺乏,也是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一个因素。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相辅相成的,若是一味地强调金融监管,而放弃金融创新的话,就会遏制金融发展,压制住金融活力。相反地若是一味强调金融创新而忽略金融监管的话,则可能产生金融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从而无法得到金融效益。若能正确地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掌握住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平衡点,就能让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相辅相成,在监管中创新。尤其是在当前形式下我国金融创新正在飞速发展,相关部门必须把握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平衡点,让金融创新在监管中良性发展。

四、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在金融业中,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创新不断向前的驱动力量。上世纪60年代,科技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金融业的不断创新,产生了很多新的金融科技和金融产品。而金融创新的发展也会产生对金融科技的发展需求,从而推动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因而,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是相互促进影响,共同发展的。如今电子信息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以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条件,一方面,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金融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发展,同时大幅度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让金融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五、讨论

总体来说,金融业的发展依赖于金融创新,而金融科技是金融创新发展的支撑力量。而我国金融业发展水平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上还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我国金融创新还需不断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提高金融科技,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培养优秀的金融工程师。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下,国内金融创新已是必然趋势。最近几年,各大国有银行在金融创新的新形式下,都加快了金融科技和技术改造的速度,推出了一系列品种繁多的电子金融产品,以便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如此快速的金融创新,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要做好相应金融监管,让金融创新在监管中进行,避免发生金融风险甚至出现金融危机,把握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摘要: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创新的不竭动力,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不断刺激着金融创新,使金融业由此发掘出很多新科技。这些新科技让金融业运作成本降低,扩展了银行业务,同时这些新的科学技术也让金融业衍生出许多新生工具。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促进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许多在运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障碍,让金融交易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而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又依赖与金融科技的支持。

关键词:金融科技,金融创新,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童藤.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12):62-63.

[2]章永哲.金融科技是推动金融创新的不竭动力[N].金融时报,2005-11-25A02.

[3]肖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4):235,117.

篇4:浅谈金融专业与环保的关系

关键词:资本配置效率;金融市场发展

1引言

资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资源。资本总量与资本配置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投资增长对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资本存量不断增长、投资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国资本的效率却不高,呈现粗放型的经济特征,这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不利的。

投资往往是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关,从发达国家来看,经济发展过程中,证券市场的融资和银行的信贷决定着投资。从国外相关研究来看,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有较强的相关性,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投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从我国来看,近10年来金融市场发展非常快,直观上这种发展提高了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然而关于金融市场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的问题仍有争议。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资本配置效率未必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可能存在许多国情方面的特殊性,有一些金融体制之外的因素。某省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模型设定及指标说明:Jeffery Wurgler(2000)提出了基于行业衡量资本配置效率的模型:

其中,V为利润;I为固定资产存量;c为国家;i为工业行业编号;t为年份;η为第t年内c国家投资增长对利润增长的弹性指标,即资本配置效率。

有的学者认为,固定资产投资额追求的是长期利润而不是即期利润,利润额并不能说明行业未来的成长性。他们用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和工业增加值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利润的替代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选取某省1996~2007年36个工业行业(由于数据不全,剔除了其他采矿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弃材料回收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年度数据,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FANV为各行业工业增加值;IVA为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i为工业行业的编号;t为年份;ηt为第t年资本配置效率的弹性指标;εt为随机误差项。数据来自于《吉林统计年鉴》。

ηt>0时,意味着该年度某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提高1%,此行业固定资产存量增长率提高ηt%,即更多的资金流入了成长性更好的行业;ηt<0时,意味着该年度某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提高1%,其行业固定资产存量增长率降低ηt%,说明资金流入了成长性弱的行业之中,从而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资本配置效率。

2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市场发展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2.1数据及指标说明

为得到金融市场发展和资本配置效率的相关关系,本文选择以下指标衡量金融市场发展规模:以人民币信贷规模对名义GDP的比例(CRED/GDP)来衡量银行部门发展;以历年股市筹资额对名义GDP的比例(STK/GDP)来衡量股票市场发展;两者之和FD(CRED/GDP+ STK/GDP)。

本文采用的某省金融市场指标均以单位GDP为基准。即信贷市场规模CRED等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除以GDP;股票市场规模STK等于某省流通股筹资额除以GDP。数据均来自于《吉林统计年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由于数据缺失,时间跨度选择为1997~2006年。

2.2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市场发展的线性回归

采用表一所列出的1997~2006年某省历年资本配置效率的数据与金融市场发展的相关指标分别进行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见表1,

(1)式表明1997~2006年,某省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市场发展呈正相关性,但金融市场发展综合性指标FD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而且R2仅为0.336,这说明还存在其他非金融发展的解释变量未引入到模型中。

(2)式反映信贷规模指标CRED/GDP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尚且与η值不相关,这说明指标CRED/GDP不能成为某省资本配置效率的解释变量。

(3)式反映10%的显著性水平下STK/GDP与η值有一定正相关性。

(4)式将指标FD分为CRED/GDP与STK/GDP两个指标,分别代表信贷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CRED/GDP对资本配置效率无显著影响,而STK/GDP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不为0,反映了股票市场筹资额增长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有较大正相关性。从理论上,这种关系可能是因为股市的价格信号和融资功能对投资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总体来讲,从(1)到(4)R2均较低,说明某省金融市场发展规模只能是影响资本配置效率变化的部分解释变量。

3实证结论及分析

3.1实证结论

3.1.1某省资本配置效率较低

nlc202309050006

用Jeffery Wurgler资本配置效率模型,按截面数据衡量某省各年资本配置效率的动态变化,结果标明,资本配置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各年份变化不稳定。将本文结果与Jeffery Wurgler(2000)的研究结果相比,某省资本配置效率仍较低。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表3)也处于低水平,可见某省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是由于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某省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低,尚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水平低,所以投资受地区间资本回报率差异的影响还不大,投资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很大。

3.1.2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市场发展相关程度较低

由计量分析可知,考察时间序列,1997~2006这10年中,资本配置效率与金融市场发展呈现弱相关性,金融市场的发展只能解释资本配置效率变化的30%~40%,因此,推断其仍受政策、制度等非金融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指标不能很好解释资本配置效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表1(1)式来看,这10年间信贷与股票市场不能非常好的解释资本配置效率的变化。

第二,从表1(3)式来看,近10年间股票筹资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正相关较大,但影响较小。也就是说股票市场能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但股票市场对资本配置效率变化的解释度较低。这是因为某省通过证券市场发行流通股的融资规模非常小,股票市场还很不发达,股市的资本配置功能效率很低。由于股市主要是为大中型国企筹集资金,再加上股市监管存在较大漏洞,恶意炒作和披露虚假信息的情况大量存在,扭曲了股票市场的资本配置行为,降低了股票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

3.2金融市场发展未能有效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的原因

3.2.1资本市场结构失调

某省资本市场主要由中长期信贷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组成。在过去的10年中,银行资产占金融资产总额90%左右,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这是失调的表现之一。失调还表现在证券市场。融资和优化资源配置是证券市场的两个基本功能,这两个功能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而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实现合理的融资结构。但从融资结构来看,证券市场一直处于非均衡状态,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发展迅速,但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另外,前文也曾提及,某省股票市场融资规模过小,导致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股市的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有比较强的正相关性,但可靠程度不高。

3.2.2金融市场功能不健全

从信贷市场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信贷市场,导致中长期信贷效率低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业的金融资产高度集中在效率低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二是有限的信贷资金集中投向缺乏效率的国企,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堆积。

从股票市场来看,国有股、法人股的不流通,无法通过竞争性股权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从债券市场来看,政府垄断债券市场,发行了大规模债券,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二级市场,同时使企业被排挤出债券市场,导致企业债券市场的严重滞后。这种滞后一方面使大量追求安全性的资金无法投资于企业债券,只能选择存入银行或进入股市,使得本应承担高风险的股市资金并不具备承担高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迫使企业只能选择通过股市筹资,企业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争取上市。

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使得金融产品缺乏多样性,金融市场层次不明显,投资者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工具,这也影响了资本配置效率。

3.2.3金融市场发展表现为数量增长迅速而非质量、效率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某省金融市场发展数量上扩张非常快,但某省通过金融市场发展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条件尚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信贷规模和投向受到政府的干预。政府对金融部门实行“指令性贷款”和其他多方面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经常成为政府工程筹集短缺资金的来源,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金融部门并未完全掌握经营自主权。政府的干预使信贷活动违背了效率准则,在政府干预下资源流向低效率部门,造成资源浪费,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直接导致金融部门资本配置效率低下。

第二,利率配置资本的杠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我国利率市场化与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主要利率仍是官定利率。这种利率管制对资金配置效率影响很大。首先体现在我国差别利率体系的不合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差别利率本应体现为低风险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款,而高风险企业需要承担较高利率。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差别利率主要是政府的政策优惠,这使得金融部门不能根据贷款人的风险来制定适当的利率,高风险缺乏高利率的补偿,风险收益不对称。所以利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无法有效发挥。另外,我国利率浮动幅度小,无法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变化,无法有效引导资金流动。

第三,金融部门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能力差。 这主要体现在金融部门没有全面真实地掌握企业的历史资料,内部缺乏合理科学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管理体系,这使得金融部门在放贷时很难对企业的收益与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存在信息不对称,信贷资本的配置效率低下,金融部门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的职能受到限制。

综合上述因素,某省的金融市场发展只能是数量增长,而不是效率的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就无法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4以金融市场发展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措施

4.1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

转变政府职能,使银企都能按照市场化原则经营。政府只通过宏观经济政策间接调控经济发展,而不是直接进行行政干预。此外,政府还应加强金融方面的立法,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4.2消除资本市场体制性缺陷

第一,改变资本市场内部的非均衡发展。某省资本市场的结构失衡体现在信贷市场占主导,债券市场发展滞后,而债券市场中国债占据垄断地位,而企业债数量很小,这种严重失衡的结构使金融市场不能很好地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不能解决企业资金融通的问题。虽然企业债券市场不为人们关注,处于萎缩状态,但却可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第二,丰富资本市场层次。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性,资本市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长期贷款市场,其资金供给主要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门槛高,这使得资源无法迅速而有效地配置。因此,需要丰富资本市场层次,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第三,加快证券市场发展,健全金融市场功能。要优化二级市场的投资结构,发展机构投资者,以对上市公司实行有效的监督。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种种问题使上市公司筹资成本大于向银行贷款的成本,且不如银行贷款便捷。所以,加强监督,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通过上市公司真实的经济效益引导资源流动,才能提高股票市场资本配置效率。

4.3优化金融制度,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效率

以上案例来看,现行的融资体制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从间接融资来讲,大中城市的金融机构明显偏好大企业,而地县一级的金融机构则主要服务于中小国有企业。普通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匮乏。从直接融资来讲,资本市场是为了增加国有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促进国企改革,而且政府行政权力的介入限制了民营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所以必须改善金融制度与结构。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很大程度上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贷款并不是按市场原则放出,稀缺的资源并没配置到高效率的企业中,信贷资金仍然倾向于国有企业。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信贷市场在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中的作用,必须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篇5: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economic development

【摘要】:由于传统经济增长类型和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首先理清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不能以栖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损害未来的发展为依存,人与环境、现在与未来应该是谐调的。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既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又相互统一、协调发展。通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来看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健康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矛盾;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conomic development;Contradi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许多环境问题如酸雨频发、滥开乱伐、水土流失、水资源危机、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及污染总量日趋严重,并且这些问题正在向乡村蔓延。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逐渐引起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深思。

长期以来,我国沿用的是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淡薄,这种“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的代价便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到底依靠怎样的关系存在成为当今人们比较热衷的话题。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1]这句话简明地阐释了人、经济、环境的关系。所以,环境与经济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在矛盾中发展,在发展中又产生新的矛盾。我们只有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类社会健康的向前发展。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经济活动是人类不断利用自然界系列资源谋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过分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于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接踵而至。例如:我国每年要用掉450亿双一次性筷子,要作出这些筷子,需要砍掉2500万棵树;广州迈金制袋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鹏良估算,如果每个薄型塑料袋以每个5克的质量计算,全省每天

生产供市的薄型塑料袋产量高达750吨,而它在生产中所消耗的原油超过1000万桶,然而每个塑料袋的自然分解需要200年以上,还会对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质造成污染。如此这般对环境无节制的索取,毫无疑问会打破生态环境中的平衡状态,而且势必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对环境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有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些在一定程度也会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例如:苏州河整治一期工程从1998年到2002年,总投资约70亿元人民币,2003年至2005年二期工程,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2006年到2008年三期工程,计划总投资约31.4亿元,三期工程总的整治结果:消除黑臭,水质稳定,苏州河干流达到了地表水V类(景观水)的标准。鱼类回归,支流水质改善。河道整洁,市容改观[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对环境进行整治时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才能整治出成效,同样也反映出环境被污染后再治理的难度很大。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求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不仅注重经济利益,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理念需要从根本上否定,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统一的关系

经济发展需要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和基础,需要以特定的环境因素作为物质的依托,因为任何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行为都不可能凭空进行;而改善和保护环境也需要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来源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得到发展能给环境的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人们也会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环境得到保护后,给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两者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互利互助的目的。

环境是发展的基础,离开环境资源,人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是环境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就失去了根本保障,失去了经济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我们搞经济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本身又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和能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而一旦经济发展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消除环境污染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总而言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但他们最终是可以协调的,和谐发展,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应该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看成一个整体。事实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环境是经济的基础,经济是环境的保障,环境和经济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只要用辩证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它,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我们必须承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是我们正确、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保障。就如同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要兼顾,但经济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发展”,环境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关键是要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而环境问题也只有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真正解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1至202页

[2] 中国废旧物资网《全国每天使用塑料袋数量巨大》

[3]战略网《苏州河综合整治见成效:鱼类成群回归》

[4]饶世琦《试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环境科学动态.2004,1

篇6:集成环保灶与集成吊顶的关系

集成环保灶的诞生,对于集成吊顶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延伸。目前已经有很多集成吊顶企业看中了集成环保灶的优势,纷纷计划进军集成环保灶行业,有的企业已经推出了集成环保灶新品,如法瑞集成环保灶、花旗组合环保灶、欧之杰集成环保灶、阿林斯普健康环保灶等等,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处于酝酿中。集成吊顶企业进军集成环保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集成吊顶于集成环保灶同属于厨卫产品,且在卖点上,又是异曲同工。集成吊顶把厨卫吊顶的所有电器都集成起来,而集成环保灶把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微波炉、橱柜都集成起来,都属于人性化的集成产品。这样对集成吊顶企业来说,与原先的集成吊顶产品不相冲突,两者可相得益彰。

其次集成吊顶行业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了遍布全国的网点系统,在终端建设上,无需投入太多的精力,只需对终端店进行重新布置。

再次集成吊顶企业拥有产业集群的优势。位于嘉兴地区的集成吊顶企业和位于广东地区的企业,都有产业集群的特点。产业集群的优势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配套,降低成本。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日趋完善,使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篇7:环保标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环保标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企业保护环境的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企业依据环境标准治理环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影响人们实施和推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还可以帮助企业增加环境保护的效果.环境标准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约束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环境绩效的持续发展,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环境标准的要求并不需要任何特别的行为,它所提倡的持续改进的观念已经得到实施并表现出明显的效果,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直接与潜在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巨大的、无止境的.

作 者:管地 赵洪模 张树方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运输公司,大庆,163411刊 名:石油工业技术监督英文刊名:TECHNOLOGY SUPERVISION IN PETROLEUM INDUSTRY年,卷(期):200420(2)分类号:F4关键词:

篇8:浅谈中国金融改革与银行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改革,股份制银行

中国的金融改革与银行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银行的形成, 第二阶段专业银行的商业银行化, 第三阶段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第一阶段专业银行的形成

一直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导入前, 由于中国的银行体制是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国家银行的单一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同时担任了中央银行、政策银行、商业银行等各项职能。但是, 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财政的出纳机关, 虽然涉及了具体的存款以及融资业务, 对于企业的融资权限仅为非定额流动资金。从1979年开始, 中国政府把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分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并给予了各自不同的职能。农业银行被给予了农村金融业务职能, 中国银行被给予了外汇处理的职能, 中国工商银行被给予了对商业与工业放贷业务,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被给予了固定资产的贷款业务。并且, 这四家银行成立的当时起便划归国务院所有, 统称为专业银行。这一举措, 标志着国家财政由统一收入支出转变为由银行来融资。

通过设立这四家专业银行, 中国政府设定了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各自组成。

第一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化。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 把中国人民银行设定为中央银行。

第二是专业银行经营的企业化。1985年, 银行间业务相互交叉, 银行可以选择企业, 企业可以选择银行的政策出台, 四家专业银行间的竞争体系形成。

这个时期应该注意的是股份制银行的出现与其他金融机关的发展增加了银行间的竞争, 如1986年7月,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设立的交通银行, 以及后来设立的中信实业银行, 招商银行等。伴随着这样的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与4家专业银行的竞争体制。

第二阶段专业银行的商业银行化

中国建立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四个专业银行为中心的银行系统后, 1993年进行了专业银行的商业化。1993年中国共产党14期3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颁布了有关银行体系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内容的金融体制改革。同年,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把中国人民银行打造成中央银行, 第二是把四个专业银行转换成国有独资银行。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 对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调整, 重视货币价值的间接调节, 把货币政策从原来的本部、支部的多级调节, 调整成本部的一级调节。1995年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 以通货价值安稳的经济发展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1998年, 中国人民银行的支点构造从原来的31个省级支部调整成了9个中心都市的大型支部, 取消了对国有银行限制贷款规模。

其次, 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了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分离,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心的多种金融机关的并存。

最后, 增设了14个股份制银行, 设置股份银行的目的是:通过多样的资金供给来源以满足市场经济的资金需求, 并且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出竞争的环境。

第三阶段商业银行股份制企业化

随着4个专业银行的商业化的推进, 2003年至2005年, 中国政府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投入了600亿美元的资金, 进行了银行的股份制公司改革。改革的原因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 银行的内部问题

1993年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国有银行的贷款规模的缩小。专业银行转换成国有商业银行之际, 中国人民银行被授予了经营自主权的同时, 被要求基于资产和负债比率的自律经营。于是, 国有银行的贷款金额在全体金融机关贷款额中所占的比率, 从1992年的约90%下降到了75%。当时的国有商业银行有着资本金充足率低, 不良债权高的问题。当时并没有控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问题的政策。

(二) 外部环境的变化。

国有商业银行面对新的环境变化主要三方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2001年中国加入WTO,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和城市银行的发展等。1997年, 基于朱镕基总理中国国有企业3年内脱困的指示, 中国政府在2000年之前的3年间, 把520个重要的国有企业里的430个企业转换成股份制公司。2001年, 中国加盟了WTO, 签署了2006年之前金融机关全面开放的协议。以此为契机, 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适应了新的金融环境, 有了从外资系银行里吸取经验的需求。90年代末的中国金融改革设立了100以上的都市银行, 刺激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公司化。

总结

随着近些年金融改革的进行, 银行体制不断得到完善。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 在中国金融改革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比如银行不良资产率的提高, 社会融资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化。

这些年来,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持续扩张, 结构呈多元化。2002年至2013年,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增长到17.29万亿元。融资结构进一步多元化, 银行表内融资虽仍为社会融资的主渠道, 但“一家独大”的格局正逐渐改变。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中, 银行表外融资不断增加, 成为社会融资中增长最快的项目。

虽然社会融资规模呈现一定的多元化趋势, 但在资金来源和流向上仍存在结构性问题, 比如, 直接融资发展仍然不足, 银行仍是社会融资的主渠道。受到资金流向的制约, 社会融资的增长仍未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应有的支持作用, 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可以让我们从新时代的角度出发, 更加完善中国的金融改革步伐, 更加促进银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格非.《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决策》.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年.

上一篇:新手如何开展员工关系管理工作下一篇:邋遢童年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