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的眼泪

2024-04-10

天国的眼泪(共14篇)

篇1:天国的眼泪

坐落在你的眼眸,

栖息,

转西,

我停靠在巴洛比斜塔,

与你共舞,

与你同享。

篇2:天国的眼泪

送三藏归西天国,送三藏归西天国李洞,送三藏归西天国的意思,送三藏归西天国赏析 -诗词大全

送三藏归西天国

作者:李洞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十万里程多少碛,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

篇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探析

1. 太平天国的战略失误

1.1 经济战略的失误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历代农民追求平均和平等的思想, 它把农民的愿望具体化、制度化, 充分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制度的颁布主要是要达到建立“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的目的。平分地产的思想是正当的, 也是进步的, 但是单凭平分土地的措施并不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也无法实现制度中所勾画的理想社会。平分土地不但不能改变小农经济的社会结构, 反而会助长私有制的发展, 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制度中的财产公有违背了广大农民的意愿, 最终也未能执行下去, 杨秀清、韦昌辉和石达开不得不联名上书, 要求废除此条令, 采用征收税赋的办法。《天朝田亩制度》中以上提到的主要措施一方面“企图把社会经济改造成齐一化的清一色的小农经济, 另一方面又企图在小农经济的上面强加一个原始的、落后的类似农民公社的组织, 这必然会产生原有的私有制和人为的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何振东, 2008) 。均土地打击了封建地主, 公有化导致了“多劳少得, 少劳多得”的奇怪现象, 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些措施把社会各阶层都得罪了, 太平天国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1.2 军事战略的失误

洪秀全及其属下缺乏把握全局的能力, 不能乘胜追击和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给了敌人喘息修整和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金田起义后, 洪秀全不及时带兵北上, 反而在大黄口休整将近两个月, 给了清廷足够的时间去做战争准备。其后, 太平天国又在永安封王, 驻扎半年多, 使得清廷得以进一步喘息并调集军队。在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之后, 太平军的指挥者开始骄傲起来, 错误地认为战争的胜利是天父庇佑的结果, 不管怎样, 在天父的庇佑之下, 战斗都会取得胜利。随后, 太平军置围困天京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于不顾, 贸然分散兵力进行了西征和北伐, 最终被清廷各个击破。太平天国的兴亡和武装斗争的胜败分不开。如果太平军指挥正确, 仗打得好, 它就能逐步打败敌人, 取得全国政权。但是, 洪秀全并没有一个通盘的战略考虑。开始, 打南京这个战略目标是明确的。可是到南京后, 如何进一步打仗, 洪秀全并没有作出正确的决定。建都天京 (南京) 后, 大好的战略形势没有被有效地利用。一进入天京, 洪秀全就关起门来享皇帝的清福了。太平天国把自己的军事优势变成了军事劣势, 失败在所难免。

2. 太平天国的宗教问题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天王洪秀全一方面用“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无处不均匀, 无处不饱暖”的人间天国理想来动员民众, 另一方面用“肯拜上帝者, 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 蛇虎伤人”等避邪享乐的宗教理论来蛊惑民心。但洪秀全陷于宗教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这种政教合一的组织系统与遍及各阶层的宗教教育, 将上帝教教条与政治法律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 使整个太平军的思想完全被宗教迷信所禁锢, 每一名太平军士兵均是上帝教的忠实信徒。即便是在太平天国后期, 洪秀全仍反复强调君权神授, 并不断自我神化 (刘冠辉, 2008) 。太平天国以耶稣立教, 贬孔子、斥菩萨, 把中国人的一切旧信仰统统划入“邪魔妖鬼”, 把自己孤立于中华文化之外。由于太平天国没有高举“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旗帜, 反而强制推行一些与中土迥异的风俗、信仰, 不仅士大夫们不敢从其行, 就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也视之为数典忘祖的旁门左道。再加上基督教的传入有其特殊性, 这个时候的基督教已经不像明朝那样是和平传入, 而是靠着洋枪洋炮的威慑, 使国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拒绝心理。洪秀全颁布了“十款天条”, 把宗教当成文化专制的工具:凡不拜皇上帝者, 拜一切邪神者, 妄提皇上帝之名者都是犯天条。犯天条就是死罪。信拜上帝教与否竟成了法律上犯死罪与否的标准。诸子百家的书也遭了殃。当时有人记载天京的情况说:“读者斩, 收者斩, 买者卖者一同斩。”这样极端的文化专制主义,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当敌人大军逼境、天京朝不保夕的时刻, 惟一的出路是主动转移, 保存实力, 等待时机, 再图恢复。可是, 洪秀全却极力反对这一战略。他相信天父会保佑他。他说:“朕奉上帝圣旨, 天兄耶稣圣旨, 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 何惧之有?”又说:“朕之天兵过于水, 何惧曾妖者乎!”这种宗教愚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3. 争权内耗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天京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由此转向衰落, 由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守。“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洪杨之间的矛盾。金田起义之前, 杨秀清便成为“天父特差”。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和宗教上的父子矛盾使得“朝有二主”, 杨秀清也因其“特差”的地位野心勃勃, 最终威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悲剧由此产生。韦昌辉奉旨诛杀杨之后, 又逼走石达开, 随后韦也被诛杀。天平天国建国的关键人物和众多将士在内斗中丧生, 使得太平天国战时无人可用。事件的另外一个后果是, 洪秀全不再相信外人, 在此后的朝野中任人唯亲, 很多才能平庸的亲戚占据了重要岗位, 家庭政治成了滋生腐败、降低效率的温床。孙中山说:“太平天国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 就互争皇帝, 闭起城来自相残杀。第一是杨秀清和洪秀全争权, 洪秀全既做皇帝, 杨秀清也想做皇帝”, “韦昌辉把杨秀清杀了以后也专横起来, 又和洪秀全争权”, “太平天国势力便由此大衰”, 太平天国失败“完全由于大家想做皇帝”。这些评论是有道理的。

4. 太平天国对外政策的失误

内外勾结、联合绞杀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太平天国的统治者由于阶级的局限性, 没有认识到对外关系的重要性, 没能积极争取到外国势力的帮助, 反倒把“洋人”推到了清廷那边, 使太平天国受到双方夹击, 战略上极为被动。战争之初, 外国势力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 对太平天国采取了默认支持的态度。英美等国判断太平天国比清廷有更大的开放的可能性, 一度宣称太平天国和清廷是“对等的交战团体”, 太平天国可以利用外国和清廷的矛盾来获得洋人的支持, 至少不让洋人支持清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 英美等国都派使节访问过天京, 并要求太平天国承认这些国家与清政府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但被太平天国否决。后在战争中期, 洋人要求太平天国不要进攻洋人有利益的几个城市, 也被太平天国拒绝。洪秀全及其统治集团思想的狭隘和自奉天朝圣国的傲慢断送了与外国势力合作共同推翻清廷的机会。兵书上说“上兵伐谋”, 太平天国的将领没能看到这一点。

5. 腐败也是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建国之初便腐败盛行。永安建制时, 洪秀全就封了三十三个娘娘, 建都天京后更是封了八十八个娘娘。就连幼王洪天贵也封了四个“幼娘娘”, 其他诸王莫不如此。此外, 太平天国还大兴土木。入城后不久, 洪秀全就下令建造天王府, 动用万余民工, 拆毁民房万余间, 宫中珍宝无数。东王府甚至比天王府还要豪华。大兴土木之风一直未歇, 即便到了太平天国后期, 受封各王依然在修造豪华的王府。“天京事件”后洪秀全重用洪氏亲戚, 几个王兄更是仗势卖官鬻爵, 随便滥封, 最后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这些王爷巧立名目, 横征暴敛, 诸如店捐、股捐、月捐、日捐、房捐、局捐、灶捐、礼拜捐、门牌税、人头税、犒师费等, 达二三十种。田赋则由天朝初时制定的每亩一斗七升五合, 两年中即增加到每亩七斗。被封的大大小小洪家王, 成为天京一霸。例如当了“京内又正总鉴”的信王洪仁发、“御林兵马哥”勇王洪仁达为首的洪氏家族诸王, 总揽朝政, 横行天京。他们借出售“洪氏票”掌管城门进出, 连忠王李秀成有一次出城调兵也得拿出10万两银子的买路钱才得出城。又如在天京尚未陷入最后一次重围前, 朝中有人建议提前购运粮食回京储备, 以备战时之需。但由于进出城门的“洪氏票”价格昂贵, 运粮回来后须缴纳重税, 运粮无利可图, 贩运粮食的人不肯再去购粮, 以致后来天京被围后果然出现粮荒。腐败的盛行使天平天国丧失了民心, 贻误了战机, 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失败。

6. 结语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与其领导集团尤其是洪秀全思想的狭隘和专制分不开的。严重的封建专制主义, 小生产者的狭隘思想、短浅眼光, 以及宗教迷信, 三位一体地集中到农民起义领袖身上。洪秀全缺乏夺取全国政权的通盘战略计划, 迷信上帝会给他一切。这些缺点和上述分析的原因一起导致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的失败。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战略失误、宗教问题、争权内耗、外交失利和腐败, 最终被外国势力和清政府联合绞杀。本文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逐一进行了分析,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

参考文献

[1]刘冠辉.劫余灰录.http://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807/0707_2664_638391_4.shtml, 2008.6-5.

篇4:浅析太平天国“天国”的欺骗性

关键词:太平天国 上帝教 天国

中图分类号:K254

19世纪中叶,由金田起义肇始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3年,纵横全国18省,先后占领过400多个郡县,其战争规模之大,作战水平之高,都达到了我国历史上旧式农民起义战争的顶峰。洪秀全这位原本笃信孔孟之道的乡塾先生,忽然改信了上帝,并以上帝次子的身分,唤起千军万马,创建了地上的“天国”——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统治下的天国社会真的很美好吗?从它的文化上和政治上不难看出其欺骗性。

一、拜上帝教的欺骗性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是用拜上帝教来“宣传”、“组织”民众起义的,而这个拜上帝教本身就有很大的欺骗性。太平天国建国的基本组织是拜上帝会,洪秀全通过这个拜上帝会的宗教组织把广大民众束缚在宗教的愚昧之中,太平天国有许多礼仪、行为、准则、活动等都是建立在一种宗教、封建、迷信的基础上,洪秀全本人就是一个靠着宗教迷信来处理和判别是非。

太平天国的一些诏书的唯一内容就是要人们相信洪秀全是受上帝和耶稣基督以及天兵天将的保佐的。洪秀全一方面用宗教和迷信愚弄民众,而另一方面又采取各种更为残酷和残暴的专制手法来维护自己的太平天国王朝。太平天国制定了许多残酷的刑法,除了鞭打、枷杖、斩首外,还有什么五马分户,点天灯等更残酷的处死的酷刑,在太平天国内部不容许存在反对意见,对于那些敌视太平天国的和自已内部的不同意见者,洪秀全都采取残酷的手法处死。他只是借了基督教的一些名词装神弄鬼,煽动、欺骗、愚弄贫苦大众跟他造反,据史学家说压根就没实行过。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只是骗人的美丽谎言而已。说穿了,宗教在洪秀全心目中最多只是造反和控制臣民的工具,而不是他的什么宗教信仰。

二、“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欺骗性

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农民政权,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但领导阶级和拥护他们的阶层来自封建社会中的农民阶层和少数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南京以后,分封的几个王如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等人,在取得一定的革命成果之后,革命进取心大大减退,互相之间奢侈腐化、互相攀比的歪风盛行。统治者不能抵挡享乐的封建思想,利欲熏心,已经背离了最初起义的初衷,而腐败之风日益猖獗,各领导者各成一派、各自为战的作法,使“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美好蓝图只能是海市蜃楼。

其次,天王府的建设更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治上并不平等而是实行的森嚴的等级制度。从太平军进城后第二个月开始。王府是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建十里,四周有三丈高的黄墙环绕的宫殿群。进了天朝门,到第二道门即圣天门,门旁置两面大鼓和两座琉璃瓦的吹鼓亭,每天24小时鼓声不断。据史料记载,这座宫殿的装饰雕镂工丽,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庭柱用朱漆蟠龙,鸱吻用鎏金,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总之,太平天国原以“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反封建思想为出发点,而却以“肃体统、大一尊、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政权为归宿,

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纲领的《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其中提出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积极意义。但是政治上并不平等而是实行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经济上没有实现平均,而是实行官僚特权和农民照旧缴粮纳税;文化上消灭传统的封建的束缚压制的伦理道德,而是拜上帝教和洪氏的趋同,没有先进思想。所以从实际推行上来看,太平天国的“天国”只能说是个欺骗。

参考文献:

[1] 庄福铭.太平天国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02).

[2] 徐修宜,凌卫.论太平天国运动的两重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3] 杨世英.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4] 郭林.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政局关系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8(07).

[5] 樊端成.太平天国经济政策主张与农民问题[J].天府新论,2008(02).

[6] 王明前.上帝家庭与太平天国政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9).

[7] 蒙少东.“太平天国”的经济管理思想与政策考析[J].经济贸易,2002(09).

篇5:天国的女儿诗歌

狂暴的闪电呵斥着天地,万物汇成了一道金色的锐光,扯去了晚霞的帷幕,在冗长的音乐里闪烁。

这是黑暗与光明在天国里进行婚礼,他们的女儿漂泊人间。

不复回忆,不复存在,女孩纯真的眼眸越过坚冰,孤零零地生活在雪山之上。

她善良的灵魂每天拥抱着冰寒,光热感化成溪,仿佛酣睡的幻影,醉心于少女怀中,不曾为世间的地灵之力所撼动的被感化者,溪流成海。

大海深处是断裂无痕的乐章,变化与分离是他的旋律,太阳无法照临那遮蔽的欢喜与忧思。

女孩举起了透明的一勺水,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这杯玉液琼浆。

甜蜜与苦痛,曾经热恋的青春冲动,饱尝过夜梦的鞭打。

那尘世间的欢情乐趣,平凡如水的人生,回归到了心脏的跳动节奏。

恍如黑色的梦,在碾磨着幻象。

她想起了自己。

太阳的眼眉已经低垂,雨在寂静的上空行走。

移动的影子把时光折叠,记忆醉醺醺地活在幸福的盲目之中。

无数言语化为了信仰,智慧埋葬在最深的大地下面,长久深自缄默。

她倚靠在柔软成块的沙堆上,望着天空朵朵浮云,不留下一点痕迹和气息。

凝翠的幽谷开始鸣响起众生的万籁,天国之门敞开心扉。

篇6:雾的天国诗歌

没有什么远近之分。

雾,您这超能的圣母!

是您以博大的胸襟,

将万物纳入怀中;

是您以慷慨的.热忱,

让天地亲密地拥在一起。

崚嶒的山容、

矫情的花姿、

一切碍眼的怪物

进入了雾的天国,

都自然地变得安分守己!

只见雾茫茫的天国里,

所有众生脱下了

被尘世染过的旧衣,

纷纷换上素雅的盛装。

大伙簇拥在圣母的身旁,

殷切地渴盼着她的教诲。

圣母微笑着,

什么也没说,

可众生却心领神会地

作起了笔记。

我立在天国的圣殿外,

蘸一笔乳色的浓汁,

篇7:天国花园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的儿子,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他都能在书里读到,不过天国花园在什么地方,书上却一字也没有提到。而他最想知道的正是这件事情。他想到天国去看看天国花园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他想看看亚当和夏娃偷吃的禁果又是什么。当他进入一个有火的洞口,里面坐着一个高大的老太婆,老太婆一手拔着火焰,一边对进来的王子说“欢迎您,请座下来”。当王子在火边坐下来时感到从洞口传来一阵阴冷的风,王子说:瞧,吹进来一股阴冷的风。这时,老太婆说因为这是她的一个儿子回来了,还告诉王子她有四个儿子,他们是世界上的四种风,名叫:“北风、西风、南风、东风”。讲述东风带着王子到天国,见着了仙女等很多精彩的故事,看到最后原来这都是王子做的一个美丽的梦。

篇8:洪秀全理想天国的破灭

众所周知金田起义的领袖也就是后来的太平天国万岁洪秀全并没有一开始就看破科举考场的“红尘”, 正是由于他十几年的醉心科举才换来屡试不中后的“绝望反击”。

洪秀全原名“火秀”, 稍大, 按家族辈分取名为“仁坤”, 长大后因不满意又自己更名为“秀全”。他自幼好学, 十三岁能背诵“四书五经”等, 因此自由被族里乡党视为“才学优俊”但是他的科举道路非常不顺利, 在四次应试不中之后终于写下了: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起聚会, 飞腾六合定乾坤。

洪秀全完全排除人口增多会出现衣食不足的可能性, 认为人类的生和死, 都有上帝的妥善安排。消灭封建统治体系, 建立公平正直的太平天国, 是使人口众多的中国“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的唯一途径。

让我们再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封建主义的政府极尽可能的剥削广大百姓,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小农经济, 农民纷纷破产;1850前后两广大旱, 农民颗粒无收生活难以维继于是纷纷揭竿而起。这些条件都为洪秀全起事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回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次以宗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起义几乎都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从汉代的张角起义到清朝的白莲教起义都是如此。以宗教为组织形式固然拥有一系列的优势, 可这些优势仿佛精美的瓷器一样——一旦出现一丝瑕疵破损, 它的所有优点都失去了意义甚至会起到反噬的作用。

洪秀全的理想天国在它萌发之时, 其失败的命运已经由历史宣判了。

二、理想天国的重要实现途径——《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现实的”乌托邦)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土地制度, 是洪秀全的全部思想的精华所在。

太平天国革命前夕, 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十分严重。全国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而80%的农民没有土地。在江淮流域、华北地区, 就出现了有百顷、千顷的地主;形成“田主不知耕, 耕者多无田”的局面。广大农民处于啼饥号寒之中, 所以, 他们都渴望着有自己的土地耕种。洪秀全为了在人间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 于1853年冬,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 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 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它还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 这就是以25家为基层单位, 称为“两”。两个“两”, 设“两司马”主持。每5家设“伍长”一人。每家出1人当兵为伍卒, “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 杀敌捕贼, 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每个基层单位, 建立一个“国库”, “凡当收成时, 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 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各家遇有婚丧嫁娶和生育等事, 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也由“国库”开支抚养。农民除耕种外, 还要利用农闲时间饲养猪、鸡、蚕, 从事纺织、缝衣、制作陶器、木活、打石等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

关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制度。太平天国对农村的社会组织, 按照太平军编制进行了改组, 即以军、师、旅、卒、两司马为编制。

关于各级职官的保举与黜陟制度。太平天国的各级职官, 分为朝内、军中和地方乡富三种。规定每年一保举, 三年一升贬。

关于教育与司法制度。太平天国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进行, 每二十五家设一礼拜堂, 礼拜堂兼学校。关于司法,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军设 (典刑法) 官二人, 一正一副, 以师帅、旅帅兼任。不过, 民间凡有民刑讼事, 开始还是由两司马调理, 如不能平息, 则逐级复审。

三、理想天国的核心——圣库制度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圣库制度是平南、贵县基地教众的创造, 后由洪秀全加以设计、规范, 推行到各基地, 成为太平天国一项基本的财政和物资征收供给制度。团营时, 各基地建立圣库, 教众均变卖田产、房屋, 易为现金, 上缴圣库, 专人管理收支, 教众同食同穿, 由圣库按统一标准平均供给衣食。战斗中的一切缴获必须上缴圣库, 严禁个人积蓄私财, 犯者处以极刑。这是一种战时共产制度。它透过官兵生活上平均分配, 以集中有限的财物粮袜, 支持长期战争, 而且有助于严格纪律、净化官兵思想行为, 防制腐败现象, 保持农民军队的艰苦朴素本色。

太平天国灭亡后, 后人评论其功过, 历来观点不一:

国学大师钱穆就认定洪杨政权是个背叛孔孟、违反中国道统的邪恶政权。他拥戴曾、左、李、胡的卫道行为, 而洪杨则罪该万死。可是洪杨之后六十年, 国家最高学府中的陈独秀、胡适之、钱玄同, 不是也要打倒孔家店?

篇9:天国的眼泪

鸦片战争爆发后,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农民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本课内容位于“鸦片战争”相关内容之后,“辛亥革命”相关内容之前,承上启下,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时代性和开拓性。

由于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已有所了解,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难点是理性分析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史料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理性分析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以及追求民主、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展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宁》一书的封面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咸丰皇帝是苦命天子?

学生通过思考可知,咸丰皇帝在位时期,中国内忧外患,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国外不平等条约一一签订。这样就能简单有效地导入本课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

1.天国缘起。

师: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在这时候发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展示以下材料,增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背景的认识。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曾国藩《备陈民间疾苦疏》

通过分析上述材料,学生就能认识到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白银外流加速,致使银贵钱贱,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前发生天地会等会党起义20多次,另有各地自发的群众暴动不可计数。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846年到1850年,广东、广西地区的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李侃《中国近代史》

莫将一切俗情牵,须将一切妄念捐。開辟真神惟上帝,无分贵贱拜宜虔。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原道救世歌》

上述材料表明,两广地区连年的自然灾害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的宣传迎合了民众对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期望,其中上帝、天国等西方元素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天国兴衰。

运用课件展示太平天国兴衰过程材料,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851年,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8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在此整顿,封王建制,初步建立政权。之后,太平军从永安突围,一路北上,连战连捷,很快攻下了湖北重镇武昌。百万天兵顺江而下,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位国都,与清廷对峙。

师:从广西金田到江苏南京,为什么太平军能够连战连捷?

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军势如破竹的原因既有清军的腐朽,也有太平军的勇敢。太平天国的理想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让这一理想有了现实的图景。

展示以下材料,重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师:从《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来看,它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是否能实现?为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试图通过平均分配土地,建立起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绝对平均主义的弊端,以及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这一理想只能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天朝田亩制度》契合了历代农民“均贫富、等贵贱”的朴素观念,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获得了农民的广泛支持,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威,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实行保险事业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资政新篇》

师:请从制度设计的理想与现实角度分析《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之后中国社会的革命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但由于它忽视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且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付诸实施。

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太平军连破清军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但在之后的上海近郊战役中,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湘军乘机攻陷安庆,天京失去屏障。随后,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宣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师: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悲剧结束?

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展示天京保卫战形式示意图,播放视频材料,增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认识。从客观上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因为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从主观上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

3.天国余响。

师:假如时光倒流,你會怎样看待太平天国运动?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为帮助学生合理、准确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教师可展示以下材料。

在这场斗争中,我不认为我们可以多久地维持我们目前的地位,而不致牺牲我们的贸易……如果叛军坚持威胁上海,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叛军实行进攻。

——英国公使普鲁斯

尽管有些国家会为它们政策的表面胜利而欣喜,为高贵的太平天国的领袖的殉道而无动于衷,但是星火燎原的时刻终会来临。

——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国藩《讨粤匪檄》

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时代,使人们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从功绩来说,太平天国运动肩负了反侵略、求民主的双重任务,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但由于受阶级与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具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特点,呈现出了新旧交替的时代特色。

展示《太平天国——一个惊世王朝的兴衰与启示》、《天国陨落——太平天国》、《天国春秋》、《这个天国不太平》等书籍的图片,并布置思考题: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你们会怎样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呢?

【教学反思】

限于篇幅,历史教材对历史的叙述往往缺乏生动性,因此教师在理性分析的同时,要通过语言的描述补充历史细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挖掘史实、评价历史,使学生在获得理性认识的同时,获得感性认识。

评价历史事件时要遵循历史规律,坚持主流价值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结论,只是以标题“天国悲剧”来概括,这就给了教师发挥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绝不能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不能用现在的价值观看待历史问题,不能夸大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性,不能抹杀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而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设身处地地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较为丰富,教师要注意取舍,选取有代表性的史料,引导学生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置身于历史情境,客观、理性、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资料,补充教学内容,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理解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增强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解题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高中历史教材包含大量的史料,高考历史试题也常常以史料为素材。在这一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把史料引入历史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史料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感悟能力。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理论思考

史料主要指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所留下来的各种形式的痕迹。史料能够帮助我们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较远,往往无法真正理解历史事件。因此,教师要将史料引入教学,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提高学生主动探求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实践方法

1.编写以史料为素材的试题。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以史料为素材编写试题,深化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试题编写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就能以史料为基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史料分类、史料概述、史料转述、史料推断、史料质疑等环节,构建有效的史料教学。

另外,教师还要在试题的编写中贯彻新课改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彰显史料的魅力。

2.关注细节。

英国历史教学专家认为,关注细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从微观上把握史料,让史料教学具有可持续性。对此,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对史料充满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从不同途径引入史料,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其次,教师要把史料分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在今后的史料学习中举一反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史料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把史料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研究和分析史料,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3.以学生为出发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状态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新课改下,历史教材增加了不少史料,这些史料都是教材编写专家精心选定的,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因此,教师要认真讲解史料中的重要事件和典故,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对历史重难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书本知识的时候,挑选容易理解的史料,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历史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有些章节甚至没有提供史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课外史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史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节省教学时间。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史料;其次,教师要确保史料真实可信,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次,教师要对史料进行加工,提取重要信息,优化史料呈现形式。

篇10:悼念天国的奶奶

我爷爷弟兄三个,农村的一种习俗,父亲称呼我的亲奶奶母,二奶奶则成了他们弟兄五个、姐妹三个的娘,奶奶的这个堂兄弟几个共称的娘,也确实起到了一个和睦的聚力点。

从记事起,我亲奶奶就已经六十多岁,体弱多病,父亲是奶奶中年得的子,格外受老爷疼爱。而我的出生,给这个和睦的老兄弟三家平添了热闹的气氛,每天在各个长辈怀里辗转,在我不需要吃奶时,母亲半天都难得见我的面。

爷爷弟兄分了家,依然同住一个二进的院子里,每天大人出去各司其职,我便在他们来回要经过的大门口站着,回来一个就要求抱一个,长辈都喜欢乖乖的我,特别是父亲的这个娘,我的二奶奶。

四十多岁的的二奶奶,娘家在红一场附近,回家一次就带上我,一住就是几天。奶奶出去有事,留下我和同龄的表叔玩,我就静静地等奶奶回来,不哭也不闹。奶奶说:俺妮是最听话的气兜兜(她自己喜欢给我起的昵称).然后有时干脆叫我气兜。

在家里,我更少不了和奶奶睡。奶奶住的屋子和我父母住处只隔一座墙,是用土坯砌成,中间有隙,母亲在这边哄我说话,奶奶在那边就听见我要去的吵闹声,赶紧应一声:娃儿,来,和奶奶睡。我就高高兴兴去下院找奶奶。

慢慢的我到了上学年龄,奶奶也盖了新房搬出老院子,短短的一段路,我感觉好长,放学都去奶奶家,而晚上再不能和奶奶睡了。

眨眼功夫,奶奶家几个弟弟妹妹也长大了,我也成了大姑娘。婚姻之事照样连着奶奶的心,而每次别人介绍的男孩都比我小的这个事实,很让我烦躁。那天上午,邻家伯母介绍她外甥非要见一面,我看那男孩尽管也是年龄小点,个子挺高,长得又清秀,就对奶奶说:人不错,是独子条件也行,就是远了点,二三十里地哩。奶奶脸上闪过一丝不安:娃儿,那么远,奶奶老了想你了,去不成咋办?我的泪唰的就流了下来,下决心绝不愿嫁,而这种不快马上被下午来的一个亲戚,送来了现在成我老公的他的消息,把我的苦恼全部解脱。

人的某种心理是潜藏内心根深蒂固的微妙心态,长辈这种对我儿时的宠爱,一直伴随我成长,甚至还延续到我老公身上。老公家底薄,婚后不久我们就被迫另立门户,困难是难免的。每当需要帮助,长辈们都会慷慨出资出力,毫不犹豫。

我受不了长期不归家的落寞,隔三差五频频回家总是两手空空,偶尔过节给奶奶带一次礼品,奶奶总要唠叨:奶奶还年轻着哩,不用拿东西,花这些钱干啥?等你有钱了,再给奶奶可劲买。结婚十几年了,奶奶只能越来越老,近些年再拿东西,奶奶的话就换了:奶奶啥也不想吃,吃家常饭舒坦,这些东西给孩子们吃。其实奶奶就是怕我花钱,而直到现在,我仍旧没有发过财,好让奶奶也替我骄傲一次,奶奶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贾老太君享年八十二岁&&她的一生为这个家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疼惜侄邻,深受爱戴。今天是她老人家五七忌日,在此谨代表子侄孙表示沉痛哀悼&&听着话筒里传来我为奶奶写下的几句怀念,我的心酸泪流不止,千言万语无法挽回奶奶的仙逝。

人留后代草留根。在奶奶五七忌日里,平时各种原因难得团聚的一大家子人,所有子侄孙个个头系白绫,对着老人遗像叩拜,痛哭连声,而我的奶奶再也看不见这帮生前她值得欣慰的子孙。

篇11:天国的爷爷美文故事

晚上 8点终于到家休息了。

昨晚要为爷爷守夜。

上半夜姑姑赶我睡觉。

就从晚上11点睡到1点多。

然后到灵堂陪爷爷。

很空虚。

爷爷留下的只有回忆吧。

爷爷的笑很熟悉,可,很遥远。

一点多,雨下着。

我和姑姑,爸爸,等 坐在爷爷身边聊天。

说了好多爷爷过世前的事。

我爷爷,实在没有福气埃

每个人都这么说。

癌症。会因为疼痛死的。

我爷爷默默忍受着疼痛,从来不向我爸爸,姑姑说他的疼痛。

我爷爷因为疼痛,三根半夜都睡不着。

我爸爸,姑姑起来照顾爷爷,爷爷生气。

不让他们照顾,喊着让他们去睡觉。

而自己默默忍受着疼痛。

默默地,为的是不让他人为自己担心。

爷爷过世前三天,我照顾爷爷。

发现爷爷也是很虚弱。

疼痛使他整个脸紧绷。

不时无奈的摇摇头。摇头。再摇头。

爷爷过世 是在下午 4点58分。

过世前几秒钟。

是姑姑,爸爸,三叔公在照顾他。

呼吸慢慢减弱。

直至最后,只呼气,几乎没有吸气了。

最后的时候,爷爷看看了他们。

眼睛没全闭上。

是不甘心吧。

三叔公很关心爷爷。每天都照顾爷爷。

三根半夜,白天都照顾爷爷。

三叔公也和爷爷关系很好,很有话讲。

三叔公陪爷爷走完最后的路。

离开回忆。

早上9点了。凯强高三,请假回家了。

王增也回来了。

早上,又跪好长一会儿为爷爷烧钱。

这几天不知道跪多久了。

膝盖疼痛,麻痹。

中午,来了好多好多人。

中午,该上路了。

开追悼会时。

特别是爸爸的讲话让我最想痛苦的。

有这么一句话: 我们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兄弟。

在村里,爷爷算挺出名的.吧。

毕竟是乡医。

看看周围,挤满了人。都是人。

脸上都充满着悲伤。

追悼会结束时。

刚抬着爷爷的棺材走没几步。

又下起了雨。

这几天雨总是下得很准时。

总在大家哭泣后不久下的。

老天。

一路上,雨下着,很冷。

我走在爷爷身边。

雨打在我身上,风刮来。

冷得我一直发抖。

边流着眼泪。

送爷爷。

路上,看到村里不少人出来送爷爷。

走了好长的路。

灵车来了。我拿着遗像,坐在灵车前面。

听着他们谈论着。

爷爷把组织把祖瘄,祖墓都修得好好的。

自己却先走了。

每个人说的,都是爷爷走的太早了。

是埃。

到了火葬常爷爷的遗体准备送入火炉火葬。

大家都痛苦了。

奶奶一直痛苦着。

我小姑嘶喊着,她要爸爸。

小姑的嘶喊声,让我的眼泪一下子蹦出来。

我小姑四处跑,要进入火炉旁。

被拉住了。

我就坐在椅子旁哭。

篇12:写给远去天国的父亲

爸爸:

我甚至还没完成将你留下的文稿分类,你去了天国已经210天。

你才走的那段日子,我做什么事都无所适从,像魂丢了似的。到了办公室,有时愣想不起来今天的工作内容;坐在计算机旁,无来由地就想哭。去医院时,我会绕开老年内科大楼;每次遇到你的熟人,我会远远躲避;有时候别人喊爸爸,我的心像被针扎了;特别当我听到阿宝唱的《我的老爸老妈》,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如雨下。

8月1日到8月7日,按民间习俗计算,是你走后的第五个七天,该由女儿为父亲做。

篇13:再评太平天国的婚姻制度

1850年太平天国金田团营时, 鉴于各地会众都是举家举族参加起义, 为了打破清军的围剿, 洪秀全特意在金田颁布五大纪律, 其第二条便是“别男行女行”。[1]太平军通常占据民房宿营, 俗称“打馆”。在此意义上, 男馆、女馆亦称“男营”、“女营”。太平军不分长幼, 均以兄弟姐妹相称。所谓老姐妹、新姐妹, 系按照入营时间的先后来划分, 与老兄弟、新兄弟同。为什么要别行呢?《天情道理书》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兄弟荷蒙天父化醒心肠, 早日投营扶主, 多有父母妻子伯叔兄弟举家齐来, 固宜侍奉父母, 携带妻子。但当创业之初, 必先有国而后有家, 先公而后及私;况内外贵避嫌疑, 男女均当分别。做必男有男行, 女有女行, 方昭严肃而免混淆。”[2]倘使说, 实行男女分行在战争初期是为了行军作战的需要, 那么定都天京以后除作战部队外, 就有必要取消这种违背人情的制度。可是, 由于封建男女意识在太平军最高者头脑中作怪, 所以, 在定都天京以后, 非但没有把分馆制度取消, 反而把它扩大到民间。1853年春定都天京 (今南京) 后不久, 太平天国正式颁布纲领性文献《天朝田亩制度》, 内有部分文字涉及男婚女嫁之事。《天朝田亩制度》以16岁 (含16岁) 作为男女分田的年龄杠, 并明确提倡一夫一妻制。

不过, 上述规定仅仅具有象征性的理论意义, 与现实却严重脱节, 而且也不是一概而论。首先, 早在金田起义之时, 太平军就划分男行女行, 用军事编制取代了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组织, 规定除洪秀全和后来被封为王爵的杨秀清等人外, 一律严别男女, 即使夫妻也不得同宿, 婚娶之事自然更是无从谈起。其次, 一夫一妻制仅仅针对广大官兵和老百姓而言, 至于首义诸王, 从一开始便实行的是多妻制。以洪秀全为例, 他在1851年春就已经拥有15名后妃, 后又逐年增加, 最终达到了88个。

有关记载这方面的史料颇多, 这里不拟列举。太平天国这种强行拆散家庭、离人骨肉的做法, 造成了严重后果。《金陵纪事》中说“自男女各分馆后, 既不能得民心, 又不能禁人逃走。”甚至还有人记载说“是时贼令男女分居, 有同室者斩以徇。于是有室不能保, 有家不敢归。坐此阖门殉节者甚多‘有人’请缓颊至来日遵行者, 遂于夜间或阖室焚烧, 或全家自缢, 或近河塘牵连投水, 纷纷无数。”[3]这种情况说明取消家庭的禁欲主义是无法长期推行下去了。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者不得不在1854年12月发布诰谕“除男女隔别之禁”。

纵观上文可知, 太平天国在1850年至1854年, 在婚姻制度上执行的是禁欲主义政策。除诸王外, 婚姻几乎被取消了。

太平天国废除了男女分馆制度后, 又于第二年3月下令“准男女团聚婚配”[3]。那么, 是否从此就实现了婚姻自由呢?有些同志依据《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婚姻不论财”之句, 认为太平天国废除了封建的包办买卖婚姻, 实现了婚姻自由, 我以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大家知道, 早在金田起义之前, 拜上帝会的成员就把田产房屋变卖, 换成现金, 缴入圣库。在永安时, 天王又强调“各军各营众兵将凡一切杀妖取城, 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 不得私藏, 尽缴归天朝圣库, 逆者议罪。”[1]并规定“如一家有婚妻弥月事, 给钱一千, 谷一百斤, 通天下皆一式”[4]。因此, 太平天国在婚姻上本已不存在论财不论财的问题。实际上,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婚姻“不论财”的主要目的在于节资省财, 保证军事战争的需要, 而不是为了废除买卖婚姻, 何况《天朝田亩制度》并未能实施。《合挥》是有些同志证明太平天国婚姻自由的又一证据, 一些论著者据此认为“太平天国的婚姻制度是一种反封建的基于男女自愿结合的婚姻制度。”[5]这个结论值得商榷。

《金陵纪事诗》载:“莫道桑间旧染渐, 烟花禁令却森严;寻常婚妻浑闲事, 要向官家索票签”诗旁注有:“男女配合, 须由本队主禀明婚娶官, 给龙凤合挥方准, 犯奸者谓犯天条, 与吸烟者皆立斩。”[6]谢绥之著《燐血丛钞》中也记载道:“忠逆复下禁止掠妇之令, 贼酋未得龙凤批及散贼所掠诸妇女, 皆令十九日缴送女馆, 违者论斩”, 又说“贼酋既得妻, 则请于所统之王, 给批为据。”[7]可见, 太平军中成员的婚姻必须得到上级的批准, 发给《龙风合挥》, 或事后请求补发得《龙风批》才算合法, 否则不予承认, 并以“犯奸”论处。从现有史料看《合挥》仅限军中长官能获得。所以, 《合挥》充其量只能说明太平军中婚姻制度的一个侧面, 很难由《合挥》引申出太平天国的婚姻制度是男女自愿结合等论点[8]。事实上, 许多史料证实太平天国并没有废除包办婚姻, 男女结合并非完全出于自愿。由于长期推行禁欲主义政策, 所以, 当1854年废除了分馆制度后, 婚姻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于是, 太平天国领导人不久就下令“许男女婚配”[9], 并设媒官“司其事”。媒 (即太平天国所称婚娶官) 面对着大批待婚的男女, 采取“凡男女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岁者, 皆报名指配。伪丞相许配女十人, 伪国宗配女八人。他伪职以次递减, 无职者亦配民女一人。由伪媒官掣签指婚”的方法, 结果是“有老夫得女妻, 童子获衰妇者, 均弗之易”, 造成“贞女节妇自裁者, 数千余辈”[9]的恶果。曾经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吟唎在《太平天国亲历记》中对一般家庭青年男女的婚姻作了如下的记述:“青年男女亦许自由择偶, 惟必须各得父母之许可, 方得结婚。”[10]可见这里所说的“自由择偶”是有限度的, 婚姻的最后决定权仍掌握在父母之手。

由此可见, 太平天国的男女结合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或父母包办的, 绝非完全出于男女自愿。

太平天国的婚姻不自由还表现在离婚上。吟唎的《太平天国亲历记》云:“太平天国和满清政府相反, 婚姻一旦缔结之后就永远不能解除”[11]。诚然, 禁止离婚,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丈夫随意抛弃妻子, 但实际上并不能达到提高妇女地位的目的, 相反地, 它剥夺了男女行使婚姻自主的权利。严禁寡妇再婚是太平天国婚姻不自由的又一重要标志。洪秀权就一再提倡“妇女以贞节为贵者也”。当他重病在身时, 对其妻赖氏说:“尔为朕妻, 尔不可嫁”[12]。长期以来, 许多同志认为太平天国实行了“一夫一妻”制。其根据是韦昌辉石达开诰谕中的“一夫一妇, 理所宜然”[1]。可是, 许多史料证明太平天国并没有严格地执行“一夫一妻”制。早在1851年, 太平军占领永安之后, 洪秀全就设置“后宫”正式选添妃嫔。以后又在“武昌选四十人, 到江宁选百八人, 陆续增添, 大约不满二百人”[13]。其他诸王同样也有选纳妻妾的特权, “各伪王姬妾称副王娘, 每王约三四十人”[13]。诸王往往利用女馆等妇女集中的场所来选择嫔妃。《金陵杂记》对此载道:“在女馆中搜求童女, 初名选美女, 继称选王娘。”[14]《贼情汇纂》也说:“每选女色, 则传令全城妇女听讲, 此时蜂目闪烁, 于百花丛内择美丽处女为一籍, 以供伪宾妃选”[13]。1855年以后, 凡有职者都可享受纳妾的权利, 不过娶纳多少要按职务高低而论。如《平定粤寇纪略》云:“咸丰五年后, 分配之令下, 伪职高者娶妇至十人, 卑亦不减三四人”[15]315。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还有不少, 特别是《燐血丛钞》中尤为详尽, 这里不再列举。史实说明, 太平天国的大小官员并不受“一夫一妻”所制约。然而, 太平天国的下层人民, 却一人只许娶一个妻子[16]。再来看一下《韦石诰谕》。我们从“一夫一妇, 理所宜然”的前句“男有男行, 女有女行, 男习士农工商, 女习针指中馈”[1]来看。这里的“一夫一妻”显然是对一般群众而言的, 而对太平军中, 并未作过这样的规定。正如恩格斯所说过的“多妻制是富人和显贵人物的特权”, 而“人民大众都是过着一夫一妻制的生活”[17]。太平天国的婚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篇14:天国的声音

照顾病号的是他的弟弟。弟弟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那句话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哥,我们安全了,不用逃了!”他每说这句话的时候,眸子里总有晶莹的泪花在闪动。看着那闪烁的泪花,我清楚,这里面一定藏着辛酸的故事。

在一个哥哥熟睡了的午后,我凑到弟弟的身边,带着想挖开那个故事源头的目的,我们拉开了话匣子。原来,兄弟俩在出事之前在一个矿场干活,干着既来钱又极度危险的工作。没办法,因为他们的家里有个久病在床的母亲,有孝心的兄弟俩想尽快医好母亲的病,于是便只好选择挖矿这项危险的工作。他们在矿场工作3个月后的一个黄昏,矿场塌方了,石头一块块地从顶上掉下来。当兄弟俩惊慌失措地往外逃时,顶上一块石头眼看着就要砸中弟弟,哥哥大喝一声:“塌方了,快逃啊!”然后扑在了弟弟的身上,那块石头不偏不斜,正好砸在了哥哥的脑袋。

从此,哥哥失忆了,记忆只停留在发生矿难的那一刻!

弟弟告诉我,他最怕有一天听不到哥哥说“塌方了,快逃啊”这句话,因为若再听不到,那只能在梦里出现了,那已是来自天国的声音了!

听完这个酸楚的故事,我忍住就要奔涌而出的泪水,紧紧地握住弟弟的手,默默地祝福他。

有一天,我和弟弟出去逛街,他给哥哥买了很多滋补身子的东西。回来时,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瑟缩在一座骑楼底下,无计可施。正无奈间,弟弟的手机闹铃就响了,他惊叫一声:“糟糕,时间到了,哥哥应该睡醒了,他要我喂午饭啊!”

我安慰他说:“别担心,即使你哥哥醒了,也有护士帮忙看着呢!”

但他却固执地说:“不行,她们不懂哥的意思,也照顾不好哥。”说罢,他不听我的劝告,跑进了大雨里,顷刻便被淋成个落汤鸡。我看着他雨中的背影,只觉得百感交杂。

当我在雨停后回到医院的时候,弟弟还在喂哥哥吃饭。哥哥一脸的安静,很顺从地张嘴吃下弟弟递过来的一勺饭。弟弟的头发还没干,身上也刚换过一套干爽的衣服,即使有点疲惫,精神却很愉快。

上一篇:医学毕业生的实习自我鉴定下一篇:matlab基本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