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太平天国

2022-07-07

第一篇:教学反思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李树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改革提倡课程意识,提倡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拓展。课程标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的规定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哪些史实?怎样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和认识也处于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中。但由于各种原因,教材只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解读和评析这场运动,不可能反映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教材的这种相对“滞后性”是造成学生对太平天国性质和历史地位争论比较大的原因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思想比较困惑的地方。因而要求教师在运用教材的同时,以尊重客观史实为前提,关注和合理运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材料,更好、更全面的诠释历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材观”。

根据这种情况,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教材上有的“史实”,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史实”,则需要适当补充。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这一环节时,通过补充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既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让干瘪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也为客观评价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做了必要准备。

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另类”观点,如关注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引导学生理解他们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评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关注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论——马克思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曾经这样评论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但后来,马克思改变了这一认识,对太平天国运动做了这样的评价:“(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引导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史实思考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变化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学习历史的方法。

在本课教学的最后,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需要怎样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历史再反思”,我提醒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思考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究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这场“农民运动”?应该说,

这个问题的思维含量比较高,需要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整个近代中国历史进行理性思考。课后,一部分学生把作业交上来了,让我既感意外又感欣悦——一些学生的认识很有见地。有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反思大规模革命的血腥与破坏,理性思考社会变革。这样写道:“以往,总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重新学习这段历史后,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负面影响。近代中国是需要变革,但绝对不需要太平天国这样的变革。”也有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反思这场运动。这样写道:“过去学习历史的时候,总觉得革命必然要流血,所以对‘死亡’这个词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我看到了这场运动背后中国数以千万计生命的消失,让我感到震撼和惊恐。这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不幸和悲哀。通过再次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我还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一己之私,导致生灵涂炭。究竟是什么原因?确实正如老师所讲的一句话:这是我们的‘民族之悲’。我们这个民族有太多的不幸,有太多的流血,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悲剧。”虽然不能说学生的认识都是正确的,但是通过《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如何思考,学会了独立思考;从学生的表达看,对历史的认识、思想的角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是愈发理性。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中提供的材料和观点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通过多元的材料、多元的评论,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探索历史问题的意识,在学习过程

中体会历史研究的方法,而且,还使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篇:《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新标必修1第三单元[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和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2)能力要求:①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的能力。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⑤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⑥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书籍,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以及获取参考书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不堪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而爆发。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中国农民战争的新特点,即在反封建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使这场运动成为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时代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3)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表现了太平军将士反抗清朝统治的英雄气概,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4)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讲授1时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难点: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的认识。[型、教学方法]新授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设计]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提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播放电视连续剧《天平天国》主题歌,调动学生情绪。教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情况。讲授新: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板书)

1、原因(板书)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本回答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学生:鸦片战争巨额的军费和赔款,全部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使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教师: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教师分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引申出太平天国反侵略性质。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2、酝酿(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板书)(投影:洪秀全塑像)教师: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①思想: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板书)②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③教义:a“皇上帝”唯一真神论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打倒“阎罗妖”(投影:教材第4页[学思之窗]节选材料)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很显然,这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而斗争。教师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指出洪秀全对基督教进行了改造和利用,以适应农民战争需要,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上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教师进一步指出拜上帝教起了动员广大群众加入反清行列的作用,但它并不是科学的理论。(2)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形成──组织准备(板书)教师: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发展焦土,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他们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推翻清朝的统治,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了解一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3、兴起和发展(投影:《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①

金田起义──运动爆发181年(板书)教师:181年初,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板书)教师:洪秀全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投影:《永安封王表》)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役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重大的损失。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18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从武昌出发,沿江东下,连战连捷,183年占领南京。②

定都天京──同清对峙(板书)教师: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教师提问: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各种回答。教师总结:主要是因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太平军;清军腐败无能。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4)北伐、西征和东征──军事上全盛(板书)(投影:《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①北伐(板书)教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3年,在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攻到天津郊区。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教师要求学生看书回答北伐的意义。教师指出:北伐的同时,东王杨秀清统一指挥下,太平天国还进行了西征,北伐和西征是并举的。②西征(板书)教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连续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进入湖南,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年,杨秀清派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后进入江西,占领许多州县,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千里长江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北伐、西征之后,太平天国又进行了东征。③东征(板书)教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6年,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东征。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措施目的时间将领意义北伐

西征

东征

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除了在军事上采取一系列行动外,在运动的前期和后期还分别颁布了指导性的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板书)教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1)《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板书)教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有关”天下田”当时的占有形式是谁的?学生思考并试图做答。教师:(启发)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上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投影:“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投影:“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它是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那么,应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呢?教师指出可从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除了运动前期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外,太平天国的指导性文还有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2)《资政新篇》──治国方案(板书)投影:《资政新篇》书影)教师:18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它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看书回答。同学们从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回答。教师分析:《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在“向西方学习”上,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教师布置下作业: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点。教师:186年,当太平军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板书)(1)天京变乱教师: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在天京,诸王模仿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筑王宫。(投影:《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从《天王府》画面上可以看出天王府的威严和等级的森严;从《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画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乐生活。天王身居宫中,生活奢靡;东王外出,仪仗达千人之多;各王还通过家族、部下等关系结成派系集团,分别控制军队、争权夺势,终于在186年秋演化为一场大变乱。教师讲解经过、投影:教师分析影响: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2)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板书)①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②后期防御战教师提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了哪些军事斗争?学生看书回答。(投影: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教师简要讲解:188年,陈玉成、李秀成击溃了江北大营,随后,太平军又获三河镇大捷。1860年,太平军依洪仁玕计策率兵奔袭杭州,这一计策实际上就是古代“围魏救赵”的战术,清军调江南大营将士驰援杭州,李秀成回师,与陈玉成会师,江南大营被击溃,打破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同时为太平军进取江浙奠定了基础。破江南大营后,李秀成乘胜东征苏南,连战连捷,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在进攻上海的战役里,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英勇苦战,不敌联军,退回苏州。正当太平军同中外反动势力在江浙激战时,湘军再次包围安庆。陈玉成从浙江回师安徽以解安庆之围,但激战几月未能成功,安庆终于陷落,天京失去屏障,陈玉成退守庐州,1862年因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面对审问,陈玉成大义凛然,厉声斥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铙舌也!”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他的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个重大损失。清军占领安庆后,全面进攻太平军,进而围攻天京。太平军展了天京保卫战。(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板书)1862年初春,清军分三路进攻太平军: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湘军主力进攻天京;李鸿章率淮军和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左宗棠率湘军一部进攻浙江。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策应。天京告急,李秀成回师,救援天京。在城外,太平军与湘军恶战,到1864年,天京外围已无回旋余地,城内将士食野草充饥,而围城湘军又增至万余人,太平天国危在旦夕。6日,洪秀全病逝。但太平军将士仍固守天京,同心同德,决心与天国共存亡。湘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不久,天京城破,太平军将士又与湘军展开巷战,宁肯战死,决不投降。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人民抗争史上的壮丽篇章,其顽强斗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教训(板书)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有人认为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有人认为带有资产阶级性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我们现在不做统一的界定,但有一点大家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即这场运动是农民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由农民来领导的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内因、外因,主观、客观等角度分析)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教师:那么这场运动的意义又有哪些呢?总结: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学生发言。教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教师小结: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①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因此称其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②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③颁布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尽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但明确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尽管它有诸多新特点,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有先进的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因此它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它最终也不可能给中国指出光明前途。投影:和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一些外书籍罗尔纲著:《太平天国史》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郭毅生著:《太平天国经济史》张一文著:《太平天国军事史》巩固练习1.洪秀全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中提出来要共击之的“阎罗妖”是指A.清朝最高统治者

B.外国侵略者

.中外反动势力

D.地主豪绅答案:A2.《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答案: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答案:B4.《资政新篇》在当时不可能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能够实行的社会条

B.列强的侵略.体现的经济思想落后

D.军事斗争非常紧张答案:A.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答案:A6.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答案:后作业教材49页练习。

第三篇: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如何将它教授得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能符合高中教学和考试的需要?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我们一般都是从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学习和掌握。如何从抓住教材的提纲和思路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个知识点,今天我们集体探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太平天国的原因 教材明确讲到了三点:

一、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三、自然灾害严重。 根据这三点原因,可以这样归纳:

首先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即是封建统治者和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这应该是太平天国发生的根本原因。 其次,鸦片战争等导致的民族矛盾更加激化了本身就很尖锐的阶级矛盾,它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第三,自然灾害往往是农民战争发生的导火索,或者说是直接原因。太平天国也不例外。

二、关于太平天国的过程

教材用了较大的篇幅进行表述,涉及到两节的大部分内容,作为高一的新生,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层次不清、顾此失彼,如果我们能够用几个关键词进行连缀,掌握起来就方便和轻松多了。

这七个关键词是:准备、兴起、发展、高潮、转折、防御、失败。

首先是“准备”。洪秀全为了发动起义,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准备:

1、宗教,创立拜上帝教。

2、理论,撰写多篇文章。

3、组织,建立拜上帝会。

其次是“兴起”。1851年,洪秀全率领自己的武装在三个地点进行了初步的斗争: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其中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第三是“发展”。1852-1853年,太平军继续北上,并在武昌挥师东进(可以概括为“北上东进”),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同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其中《天朝田亩制度》的两大内容是: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对它的评价可以用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来归纳。 第四是“高潮”。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根据面临的三大形势,采取了三大行动:北伐、西征、东征。虽然北伐失败了,但是西征、东征取得很大战果,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第五是“转折”。1856年,因为领导集团的矛盾激化,出现了领导人之间相互残杀的“天京变乱”,严重削弱太平天国的力量,使之由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时期,成为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第六是“防御”。天京变乱后,洪秀全重整旗鼓,建立起新的领导核心。1858-1864年先后又进行了七次战争: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攻打江南大营、东征苏南、攻打上海、安庆保卫战和天京保卫战。前四次战果明显,第五次严重受挫,后两次遭到失败。其中受挫和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太平天国遇到的新情况,就是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联合镇压。

最后是“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坚持了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了。

三、关于太平天国的结果和意义 教材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两大方面,其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应该是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利用宗教发动起义,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和落后性,相互残杀的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的意义有五点:

1、打击封建统治,加速封建主义的衰落,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功绩。

2、同时担负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使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3、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体现为《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农民阶级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思想结晶。

4、《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世界殖民主义以打击,具有世界意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单独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附:《太平天国运动》自学提纲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理解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2、说出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七个关键词。

3、洪秀全为发动起义进行了哪些准备,有何特征?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理解其革命性、空想性和落后性?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面临什么形势?为此他们采取了哪些行动?结果如何?

6、什么是天京变乱?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7、太平天国后期进行了哪些防御战?每次战役的结果如何?其中遭遇的新情况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8、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在哪里?有何具体表现?

9、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启示。

10、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较,它有哪些新特点?

第四篇: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滚动播放音乐背景下的校园风光。 【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 【情境导入】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因为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虽然我们来到这里不过两个月,但我想你一定已经爱上了这里的美丽。而我们的家乡济南同样是一座秀美的城市。

播放图片,教师同时进行解说:这里有见证济南解放的解放阁;南部山区的漫山红叶在诉说着秋的美好;这便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千佛山大佛的笑容代表了济南人的好客;奥体中心的建成为济南增添了更多的现代气息。我们对济南或许情有独钟,但我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美景无处不在。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南京总统府的图片)你判断一下这是哪里? 学生:苏州园林 学生:江南 „„

教师:大家的判断方向大体是对的,这的确是一座江南风格的院落。它就是位于古城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这座充满东方园林优雅之美的院落它完整地经历了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到终端的百年荣辱沧桑。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天王府。这座院落因而感受了太平天国“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的悲壮。今天我们学习一段和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的历史。 【讲授新课】

一、紫荆潮——世间不太平

教师:本节课我们将从三个环节去体味、感受那曾经的激荡岁月。首先让我们通过一组材料去看看当时的中国究竟有哪些不平事? 利用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搜刮人民…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设问: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有哪些不太平的现象?体现了哪些社会矛盾? 学生:材料一,洋布排挤了土布,家庭手工业开始破产。体现了民族矛盾

学生:材料二,政府加紧搜刮,百姓负担沉重,群众暴动频繁,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学生:两广地区灾害不断,民不聊生。激化了各种矛盾。

出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示意图,教师同时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再加上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

过渡:面对如此状况,苟且偷生不过是累死于沟壑,起来造反也只是掉脑袋而已,所以此时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当然是群起一搏。而乱世从不缺少英雄。横空出世的洪秀全便是时代的产物——时势造英雄。 利用PPT出示图片、材料一:

出身农家,四次科考失败。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1 基督教小册子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洪秀全受其启发,创立拜上帝教,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特下凡除妖魔,号召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 ,这也是农民阶级几千年的梦想。 教师边展示边叙述:洪秀全多年应试不第,一次次击碎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梦想,于是走上了斗争之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洪秀全为起义的发生做了怎样的准备?目的是什么? 学生:创立了拜上帝教,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教师:拜上帝教主张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是农民几千年的梦想,为太平天国已经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洪秀全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利用PPT出示材料二

材料二 冯云山预先为拜上帝教的转型埋下伏笔,他在“披着宗教外衣的里面慢慢地灌输着一些简单的概念和政治意识,使他们对现存的制度发生憎恨”。冯云山定教规,严格管理教徒,使拜上帝教成为一个有组织有效率的高动员力的准军事团体。

教师: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传教对后来太平天国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就这样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了。

教师过渡:也许当一个国家不能满足其黎民百姓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时,太平是梦,天国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太平军的勇士们就走在追求天国梦的路上。

二、金陵梦——创太平世界

(一)为太平而战

展示图片:利用PPT出示太平天国运动重大事件的图片。学生结合预习学案,自主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然后将排列混乱的图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学生:正确排序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孤军北伐——天京事变——东南战役——天京陷落。 教师总结:非常准确,接下来我们一起利用PPT图示重走太平天国的兴衰历程。 学生:按发展历程齐声说出太平天国的主要历史节点和事件。

教师:就在太平军浴血奋战的同时,他们也在编织着天国的蓝图,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二)太平的构想 1.《天朝田亩制度》 利用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设问:结合材料,体会《天朝田亩制度》构想了一个怎样的人间“天国”? 学生: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平分土地;人人不受私,圣库制度。

过渡: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设问: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探究二)

2 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回答:不能实现,原因是在小农经济下实现绝对平均主义带有空想性,也就是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学生补充:除此以外当时军事斗争形势很严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也不能保障其真正实行。 „„

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另外,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过渡: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洪秀全认为甚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资政新篇》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利用PPT出示材料:

《资政新篇》认为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主张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发展金融事业;主张设学馆;(外国)谨守天规之人皆可来访。 设问:读材料,回答《资政新篇》涉及到几方面内容。说明其特点。 学生:涉及到了法治;发展工商业;设立新学馆;平等外交等。

学生:内容体现了近代化的要求,所以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体现了它的进步性。

教师:进步性(最大特点):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在当时来说是很现代很进步了,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先声,但却没有实施,为什么? 利用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设问:根据材料,完成学案探究三。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注意从时代背景考查。

学生回答:太平天国政权是农民政权,而《资政新篇》中提到的法治、工商业等内容,农民不感兴趣,所以不会真正实行。当然也有社会环境不稳定的因素。

教师:《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过渡:至此,太平的构想因其自身的空想和落后而无法实施,似乎预示着太平天国的失败。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三)天国殇——太平之反思 1.反思一—偶然与必然

3 过渡:天京变乱后的所有努力都没有挽留太平天国,1864年天京陷落就宣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太平天国“亡其也忽焉”呢?还是让历史告诉我们吧。 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

提问:结合微视频和前面所学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学生讨论,合作完成探究四) 学生:我们小组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的失败是必然的。主要是从阶级和时代两个方面的局限性来考查。阶级局限性指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他和小农经济相联系,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落后性等,所以农民阶级的斗争不会提出科学的进步的思想理论,同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集团,革命小有成就后就滋生了腐败,脱离群众。时代局限是指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样的时代注定农民抗争要遭受来自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学生: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很多方面,究其根源是农民和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 „„

教师总结:可见,太平大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过渡:农民阶级也因此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任。但它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后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2.反思二——推进与阻滞 利用PPT出示材料,有配音:

1.每一次较大的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

2.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太平天国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灵感来源。12岁时就立志做洪秀全第二……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4.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国际评述》

5.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

过渡:总上述观点,大体有两种类型,学生齐答:一为肯定,二为否定。你认为呢?让我们用科学、公正的态度去审视、评说太平天国运动。考查某一重大历史事件,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中。洪秀全不是什么天王,真实的洪秀全只是个普通凡人。人有的一切弱点,他都有。后人只有以凡人之心去考量洪秀全,才不会过分颂扬和拔高,也不至于感到受到了欺骗而愤懑地辱骂和指责了。

设问:完成学案中的探究五——你说我说太平天国的功与过。学生结合所学和材料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各抒己见。

学生:结合所给材料,写写你对太平天国的认识。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略。注意提示学生要全面地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4 教师总结过渡:太平天国运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与当时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悖,又由于自身的和时代的局限不能成功,但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反封建反侵略要求及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提出反映了时代的韵律。不仅如此,它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利用PPT出示材料:

洪仁玕被俘后严词拒绝了清廷的诱降,他在自己的遗言里说,“今予亦只法文丞相(文天祥)已”,“我鞠躬尽瘁,唯求速死”。他实现了自己“宁捐躯以殉国,不隐忍以偷生”的誓言。 设问:材料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结语:这样的悲壮场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并不是个案,北伐将领林凤祥“刀锋所及之处,目光直视之,至死未发一声”;石达开“临刑之际,神气怡然”„„。这无畏的斗争精神,或许就是太平天国给后世留下的永不褪色的印记。

四、课堂练习

完成学案上的相关题目

教师:请大家在5分钟之内完成8个选择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答案,重点讲解第

4、5两题。

第4题答案是B,其中①错在太平天国运动并不是要反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农民阶级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不会提出民主的主张。

第5题答案是B,《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圣库制度,天下的绝对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教师:请大家在课下完成材料题,明天上交学案。

教师:今天的课上到这里,注意课后复习巩固本节所学内容,下节课提问。

第五篇: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横县二高历史组覃永达

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

1、提供《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教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

2、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兵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⑴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1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 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2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

6、7万箱,造成白 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3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 亡的困境. 材料4 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社会的急剧变 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他

1 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引导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太平天国运动(总结原因)? ⑵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

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5《天朝田亩制度》内容,思考: 1.《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思想?

2.根据《天朝田亩制度》第一点规定可以看出它主要反对什么土地制度?体现了农民什么 愿望? 3.《天朝田亩制度》能否调动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什么?

4.根据以上分析,你怎么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否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 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6学思之窗并课件展示材料: 定都天京前,洪秀全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了一整套严格尊卑等级制度。定都天京后, 深居简出,只有诸王能见到洪秀全;天王服上的金纽扣和皇冠加起来有8斤重。还没推翻大清,就躲进深宫,嫔妃千名以上。幼天王说他的母后就有88个,天王轿用轿夫64人,臣下见天王要三呼万岁,天王府内建有东花园、西花园等。穿靴子也有规定,天王靴,每只绣9条龙,东王靴,每只8条龙,北王每只5条,„„。东王出行时役使达1700多人,官员民众不回避或者不跪倒者,立即斩首。 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这些领导人的做法像什么?这是洪秀全最初的理想社会么?你觉得 这样会出什么问题?(总结天京变乱的原因)

⑸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第

一、第二自然段,课件展示曾国藩资料图文,指导学生想一想:

天京变乱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在天京变乱之后,为了加强天国的力量,洪秀全又实行了 什么措施呢?

⑹课件展示《资政新编》图文,引导学生阅读归纳《资政新编》内容并进行简要评价。 ⑺引导学生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⑻课件展示太平天国后期防御战。 ⑼课件展示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⑽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1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材料2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

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并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上一篇:教学工作视导汇报下一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