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24-04-17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朱崔完小解现任

教材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爱是什么?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见本组教材编写意图明确,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理解”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新教材的阅读教学因为其所选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汉语表达纯正、文体多样,而使她分外美丽。从实际出发,制订出切合本班学生实际教学策略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

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掌声》,两课时、《一次成功的试验》两课时、《给予树》两课时,略读课文:《好汉查理》一课时,《语文园地》五课时,共十二课时。

附:

29课《掌声》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里变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文熟悉本课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落下残疾 犹豫 骤然间 镇定 情绪 身处困境

讲述 结束 珍惜 鞠躬 忧郁 舞蹈 慢吞吞 经久不息

(2)、反复认读,齐读。

4、提问,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读课文,读出不理解的词

1、默读,不理解的词划下来

2、全班交流

A、骤然间:说明快、突然响起的掌声

B、经久不息:找句说词意“热烈持久”、“渐渐平息”、“掌声里走下……”;“不息”是指什么?

C、身处困境:联系生活如缺钱、犯错误、生病、文中谁身处什么困境?

D、残疾:文中指生病落下不方便走路的缺陷

E、犹豫:拿不定主意,她在想什么?

F、忧郁:找个近义词来替代,反义词呢?体会孤寂引读1段

3、感知大意,切入掌声

讨论交流:掌声对小英有什么作用?

A、“鼓励她站起来了”(掌声表扬)

B、文中怎么说——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C、不再忧郁变得——活泼开朗

D、齐读第5段体会

2、师小结:掌声的作用真不小,竟然使一个忧郁自卑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我们下堂课再继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继续合作交流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掌声》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吗?(小英)

2、小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我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小英?(自卑、忧郁、孤单、沉默,板书:自卑忧郁)从哪看出小英很忧郁?

3、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4、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地痛苦、忧伤、寂寞。当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名说一说。

5、小英忧郁、自卑、沉默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把小英的心情读出来。评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想想现在的小英会想什么?

2、轮到小英的时候,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她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她会想些什么?

3、残缺的小女孩感到自卑、紧张,害怕。那她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4、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

5、从哪儿看出掌声出乎小英的意料之外?理解“骤然间”(掌声响得突然,掌声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6、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我想对小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8、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

(你的演讲太棒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2、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们看行不行?她不再忧郁,开始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不行)为什么?(走进舞蹈房,更加说明小英敢于正视和挑战自己的缺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师小结: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品读感悟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背作者感想

3、学到这儿,相信你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课文一定想说些什么?(指名说一说)

4、师引导学生深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5、师:请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

1、抄写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3、欣赏《掌声响起来》这首歌。

篇2: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楼明芳

单元课题名称:艺术的魅力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本组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四、教学策略 1《伯牙学琴》:借助工具书课外搜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了解他们之间真正的友谊是怎样建立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月光曲》:课前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了解贝多分的生平及创作。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是本课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读一读议一议中理解语言文字美,感受月光的清幽美,欣赏月光曲的音乐艺术美,体会贝多芬的人格魅力。以讨论的方式学习分辨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联想。

3、《蒙娜丽莎之约》:熟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蒙娜丽莎永恒的美。一小小解说员的身份,向别人介绍这幅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篇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 单元教材分析

重组单元的四篇课文描绘了各地的自然风光,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泉城》主要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赞美了泉水的奇丽, 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 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的交融, 充满了诗情画意。《雾凇》则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 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联系起来, 可以用练习三中“江山如画”来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同时在结构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是从整体到局部, 体现总—分—总的结构。《泉城》一开始总写七十二泉, 再分写四大名泉, 最后总写济南之所以被冠以“泉城”美誉实乃名不虚传;《九寨沟》先总写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进入童话世界, 再写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异兽珍禽, 最后总结说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田园诗情》先总写荷兰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 接着描绘了白天的田园风光图和夜晚静谧安详的画面, 最后由衷地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感叹;《雾凇》虽有点类似于科学小品文但课文开头结尾都写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的美景, 结构上也体现了总—分—总的特点。

2.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1) 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和要求。

(2) 通过本单元四篇写景类课文的学习, 提升学生对写景类文体的体悟水平。

(3) 提升学生对写景类文章学习的综合能力, 形成写景类文章的类结构意识和能力。

3. 单元主题教学建议

鉴于本单元类课文的教材特点, 重组单元后, 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即学生需要什么, 学生可以怎么学。我以为, 中年级的写景类课文教学不同于低年级, 低年级因为学生的年龄小, 所选的写景类课文内容相对都很简单, 篇幅短小, 概括性描写居多, 教学的主要任务除了在阅读中识字外, 还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景物的名称、位置和主要特点, 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而到了中年级, 写景类文章的内容选取的范围逐渐扩大, 介绍描摹的角度逐渐增多, 重点部分描写得也比较细致了。这时, 我们要帮助学生能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明确景物的特点, 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并且能够发现作者是如何运用典型事物来具体介绍的。阅读课文时, 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能够领略自然风光, 感受自然的美好, 还要引导学生能够进入作者表达的意境, 努力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基于以上认识, 在进行写景单元课文教学时,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学结构、用结构”和“长程两段式”学习策略, 我在具体课文教学前, 增加了单元导读课, 目的是整体设计单元教学, 帮助学生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 了解写景类单元归类的学习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习写景类文章的积极性、自觉性, 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和会学。

随后, 我又从四篇写景文中选择《泉城》作为本单元导读课后教学的第一篇, 进行完整的教结构的课文研究。之所以选择《泉城》, 是因为这一篇课文语言优美, 结构清晰, 写作点面结合, 特点鲜明。作者首先从面上概括叙写了济南泉水的多和美, 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 展现了济南名泉的全貌。接着, 作者又精选了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四大名泉, 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重点描绘。这样点面结合, 相得益彰, 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结构严谨, 首尾呼应, 总分层次清楚, 无论谋篇布局, 还是文字运用, 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

教学中, 对全体学生进行全程开放。一切问题均来自于学生, 经过我梳理、归纳后再次回到学生中去, 让小组充分地讨论、交流, 然后汇报, 一步一步、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感悟语言。结果学生们很快就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七十二泉的, 轻松自如, 真正地做到了水到渠成。针对写景单元主题教学的学法, 我归纳出以下几点:

(1) 明确写作顺序。优秀的写景课文总是遵循一定的法则进行写作, 以丰富的层次感来构成画面的立体效果, 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因此, 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2) 理清文章层次。写景类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两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结构。前者简洁明了容易掌握, 移位换景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 有助于我们理清层次。

(3) 体会思想感情。写景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 而是通过对景物进行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描写运用, 抒发自己的感受。借景抒情, 寓景于情, 这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时应把握的重点。

(4) 品析语言文字。文章的美, 全都需要依托语言来表现。或朴素或优美, 或自然或新奇, 或严谨或洒脱, 或通俗或典雅, 语言以它千姿百态的美诠释了这类文章的内涵。以读为本, 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 并主动积累语言文字。

(5) 渗透写作知识。当前学生在进行写景作文时思路紊乱、层次不清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 在学文中巧妙引导以课文为范文, 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渗透写法的指导, 尤为重要。

在写景单元主题教学研究推进过程中, 可以有课前积累作为补充, 比如景物的好词、好句、好段积累等。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拓展其他类型的写景文章, 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路和写作思路, 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习作水平, 发挥好课内教学指向课外的功能。

4. 单元主题教学的后思考

对写景课文贵在读有所悟, 所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 我们还是需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让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 方式可以多样化, 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领悟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美景、美情的过程, 侧重点是学习语言, 但又与内容密切相关, 并非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赏景必然离不开感受情感, 所以体会“情”很重要。同时, 赏析应该是最重要的。在赏的同时把一些基本的写景技巧传达给学生。如修辞手法的运用, 动静相结合, 等等。教会他们欣赏, 才能让他们在写作中付诸实践。

篇4: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宽阔)的广场 (尽情)地唱 ( 堆 )雪人

( )的城市 ( )地说 ( )雪景

( )的棉花 ( )地问 ( )雪仗

4.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块儿。(8分)

立刻 特别 著名 非常

美丽 有名 马上 漂亮

三、句子积木。(14分)

1.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1)周末我们全家去公园玩

(2)多么好的景色啊 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2.把下列词语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柳树 一身 浅绿色 穿上 的 衣服

(2)雪地上 在 雪仗 打 堆 小伙伴们 雪人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 )地吃起葡萄来。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我们怎么能责怪它呢?

四、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请填序号)(6分)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④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1.小刚懂得的知识并不丰富,却经常吹牛,妈妈笑他是____。

2.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好比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田野献上( )的果实,枫林举起( )的旗帜,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 )的乐曲。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长 颈 鹿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看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它全身浅黄,身上长满棕黄色的斑纹,它们要是站在树丛中,很难被人发现。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脖子长长的,真像瞭望台。眼睛又大又机灵,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长颈鹿的头上还有一对美丽的角。

我长时间出神地望着长颈鹿,舍不得离去。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长颈鹿的样子。(4分)

2.长颈鹿全身浅黄,身上长满了棕黄色的斑纹。它的脖子( ),眼睛( ),还有一对( )的角。(6分)

3.这篇短文主要说了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

(2)我舍不得离开长颈鹿。( )

(3)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 )

七、写话新天地。(13分)

篇5: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13 白鹅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重点难点 感悟写法。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教师板书课题)

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出示自学要求

1、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3、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实施导学诊断

1、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写鹅的叫声,与

对比,鹅的叫声。狗的叫声却是

,这样对比,表现鹅叫声

特点;写鹅的步调,与

对比,鹅的步调

,而鸭的步调呢,是

。写鹅吃饭的架势,还特意与

对比,写它是如何躲在篱边窥伺,如“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这样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鹅

特点。

2、作者笔下的鹅非常有趣,因为他写得生动具体。比如鹅的吃食,他这样写:鹅的吃法。首先,写鹅需要吃、、三样东西,接着写它吃得有条理,先吃,再吃

,然后吃

;而后写它从容不迫地吃饭,还必须,真像个。

小组互查互教

1、学习小组长检查自己组的预习情况。

2、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的?找出相关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读完后,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交流,然后全班展示,体会作者对比的写法。

3、课文在描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时,有些句子是直接写的,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师生引导释疑

1、认真读3、4自然段,抓住具体的词句理解:作者笔下,鹅的叫声与狗的狂吠,鹅的步态鸭的步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对比,有什么作用? 作者如何把鹅写得生动具体呢?

2、认真读5、6自然段,抓住鹅的吃法是如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是如何从容不迫的,体现鹅高傲的特点。学生当堂检测

1、作者写鹅的叫声,用了厉声_____、厉声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大叫这五个词;作者用“

” 来比喻鹅步调的从容;作者还亲切地称鹅为

。这样生动的描写,准确的比喻,充分体现鹅的,表达作者

之情。

2、“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也,“必须有一个人在旁边侍候,像

”,“我们不胜其烦”这样描写,表面上

,实际上

3、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

_

(可根据文章内容写)。

教师导练

1、作者运用对比(与狗、鸭对比)、拟人(把鹅当人写)、明贬实褒(表面批评,实际透着喜爱)等方法,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地表达对鹅的喜爱。

2、反复读文,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xx*白公鹅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重点难点

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展示学习目标

1、会读本课的词语,勾划出文中的词语熟读。

2、把课文读通、读熟。

3、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勾一勾。

出示自学要求

1、先在正确拼音上打“√”,再用另一读音组词。

上将(jiàng jiāng)

勾当(gōu

gòu)

直奔(bèn

bēn)

扇动(shàn shān)

2、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反复读,然后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慢条()理

无忧无()

耀()扬()

自()自()实施导学诊断

1、小组内互相抽读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白公鹅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的相似 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的奇妙。小组互查互教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读准“将、勾、奔、扇”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并能借助组词牢记这些多音字的另一读音。

2、比较“丝”与“斯”的字义,认读“慢条斯理”;先理解“耀”“扬”字义,理解“耀武扬威”。师生引导释疑

认真读文,比较《白鹅》《白公鹅》两课的异同点,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相同 不同

白鹅 白公鹅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作者写白公鹅,主要是从它的和

两方面写的,表现了白公鹅,表达了的情感。学生当堂检测

紧扣“高傲”这一特点,回忆《白鹅》中作者如何抓住白鹅特点写;认真读《白公鹅》,抓住具体的语句,体会两位作者如何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喜爱的情感。

教师导练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15 猫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正确读写“任凭、性格、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展示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正确读写“任凭、性格、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会组词,会听写。

2、把课文读通、读熟。

3、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实施导学诊断

1、看拼音写词语。

Zāo yāng

zhú jiàn

táo qì

jìn

zhí

rèn píng

()

()

()

()

()

2、形近字组词:

虑()稿()要()折()虚()搞()耍()拆()

3、分辨带点字的读音。的确(de dí dì)暖和(hē huo huò)枝折花落(zhé shé zé)

解闷(mèn mēn)开辟(bì

pì)屏(bǐng

píng)息凝视

4、分辨近反义词。

近义词:凝视()

奇怪()

的确()反义词:尽职()勇猛()

老实()小组互查互教

1、小组长组织检查本组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听写生字。

2、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并在文中勾划出相关的词、句,说说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3、认真朗读勾划部分,读出喜爱的感觉。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引导释疑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会认会写的生字,注意联系词义,读准“折、屏、闷”的读音。

2、观察方格里的生字,看看哪些字的笔画容易错,组一组词,通过组词记字。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凝视、尽职、老实、勇猛”的词义,再答第4题.学生当堂检测

1、课文1、2、3自然段围绕

这句话写,这一句写在,这叫

句。主要写了3个方面:

1、;

2、;

3、。

2、用上“说它……可是……”说一说猫的特点。教师导练

1、能概括文章或某部分内容的句子,如果位置在文章或某部分的开头的,称之为“总起句”;如果位置在文章或某部分的结尾的,则称之为“总结句”。

2、先理解“古怪”的意思。字典中的词义是⑴跟一般的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⑵生疏罕见的。认真读读课文1、2、3自然段,思考:文中的“古怪”是什么意思?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再用“说它……可是……”说一说猫的特点。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15 猫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展示学习目标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出示自学要求

1、勾出含关联词的句子熟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认真读一读。

3、熟读课文。

实施导学诊断

1、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2)、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 3)、它们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2、造句:“无忧无虑”

3、课文分两大部分,课文的第一部分写了

。课文的第2部分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这句话概括了该段的大意。第二部分作者写猫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表现:一是

;二是

。小组互查互教

1、我们在读课文时充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那么,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呢?请你找出相关的字词,并谈谈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示)

2、小时候的猫又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讨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师生引导释疑

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先理解“老实、的确、逐渐、无忧无虑”的意思,再答题。

2、紧扣猫“古怪”,刚满月时就“淘气”的特点,回忆全文主要内容,再次理清文章条理。学生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古怪,使猫的性格鲜明生动。如写猫的老实,作者的事例是:

;写猫的尽职,作者的事例是。

(2)、作者还把看似矛盾的事情罗列出来,比如:高兴时,它不但会在你稿纸上,还会

;不高兴时

,真是古怪。全文字里行间反映了作者对猫的_____

之情。

2、(举一例写一种动物一个特点)的性格实在。

教师导练

1、紧扣“古怪”一词,领会猫既老实又贪玩、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既胆小又勇猛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鲜明生动的写法。

2、结合具体的语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真情的写法。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16* 母鸡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想,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重点难点

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直接出示课题,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展示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想,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熟读本课词语。

2、读熟课文。

3、结合工具书、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本课词语。实施导学诊断

1、正确读音我会选。

欺侮(wǔhuǐ)成绩(jìjī)

慈爱(chí cí)啄食(zhuózuó)一撮(cuōchuō)孵出(fū hū)

2、课文以作者的变化为线索,由对母鸡的 转变为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赞颂了

。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你听,它

没完没了。…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那么扯长了声

,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

来。

而后写“我不敢讨厌母鸡了”,因为它、、、,因为它

。它伟大,因为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

。小组互查互教

1、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检查学习情况。

2、想一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并在文中勾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3、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进行讨论:《母鸡》和《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4、熟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师生引导释疑

1、“颤颤巍巍”的意思是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如泣如诉“的意思是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用这两个词写母鸡,可见作者多么讨厌母鸡。

2、、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理清文章条理。归纳出:课文(1、2、3)自然段主要写我讨厌母鸡,课文(4、5、6、7)自然段主要写我不敢讨厌母鸡,了解全文大意。学生当堂检测

1、动脑筋找伙伴。

叫 狼()

猿()

狗()虎()

狮()

马()

2、你听,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教鸡雏们、、,一天不知教

次。它还

,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填上的词表现了母鸡

,表达了作者

之情。教师导练

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是文章的主线。开始讨厌它是因为它的叫声,而后尊敬它是因为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读文时应该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领会作者情感。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1-4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习作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习作习惯。

2、积累词句,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写作。

2、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对对子,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聪明、机智。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第 一 课 时(口语交际)

一、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1、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提出说话要求。

喜欢什么动物就说什么动物,抓住动物特点把话说通顺连贯。

三、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3、师生评议。

谁表现最优秀?(从态度大方、口吃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第 二 课 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

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二、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注:带点的词语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1、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2、学生作文。

①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a、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b、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②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第 三 课 时

(习作指导)

一、概述上节课习作的情况。充分肯定成绩,表扬写得好的及有进步的同学。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对动物生活习性或动作情态描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第四课时

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园地去游览,首先我们到“我的发现”这一游览区,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二、完成“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试读。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齐读,思考:小林、小东与你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教师总结。

三、完成“日积月累”

5、出示课件。

6、自由读词,读准字音,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7、指明读词,正音。

8、自由读,在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

9、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补充,学生再读。

10、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三、完成“趣味语文”。

1、自由读短文,说说读懂了什么?(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聪明机智。)

2、再读短文,读准字音,扫清自词。

3、默读,思考讨论。①从短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学对对子等)②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待人接物的,使学生从中明白待客之道,不能以貌取人。

板书设计

篇6: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0-11-18 13:32:00| 分类: 语文教师 |举报|字号 订阅

主备人: 朱崔完小

于文聪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6、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7、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3、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4、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5、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6、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四、教学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5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包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叙的是12岁的周恩来的故事。年小志大的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榜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记叙的是作家肖复兴上初中时受到叶圣陶老先生指导写作的事,表达了作者对叶老感激与怀念之情。《乌塔》记叙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的事,赞扬了小乌塔极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告诉了我们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认知观念,还要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重他人、懂得感谢,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情分析】

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第七单元的四篇文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著名文学家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中受到启发,懂得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用记叙手法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能认会写的字有25个,只要求充分调动的字有28个。

2、能用上单元学习的“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逐步形成自我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自我阅读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朗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注意重音和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全文。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法与学法】

先讲讲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趣事、有教育意义的事等,再参观一些当地名人的纪念堂(馆),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然后回到课堂,逐课学习。按照“口语交际——社会实践——课堂教学——单元总结”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间】 12课时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出示3组词语

▲帝国主义列强租界

▲闯进惩处吵嚷

▲踊跃回答铿锵有力

2、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1)指导写字: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3)思考讨论:

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

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五、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六、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课程资源开发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第一部分,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三)、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五、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

修改作文───改

一丝不苟

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

27*《乌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并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立自强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自主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乌塔这样做好不好?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板书设计:

乌塔

1.打工挣钱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自立自强

3.懂得自保、自救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平时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谈话、电话、收发信息,还有书信。)是啊,书信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以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的例文,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学习提示:

自己小声读课文,用铅笔划出

1、来信中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在回信中柯岩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深入思考并讨论,探究文中道理

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四、对比着两封书信,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比来信和回信的写法及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五、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1)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2)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2、给王虹写回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很多人也像张国强一样遇到一些烦恼常常不知怎样解决,这里知心姐姐给我们转来了王虹的一封来信让我们帮助她跟王虹写封回信,我们能做到吗?

请打开课本,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问题?同桌商量一下该怎样给她写回信。

六、自己根据口语交际的情况,写回信。

篇7: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⑴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⑵ 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⑶ 齐读第3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⑵ 默读感悟:

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⑶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教学资源〗

只有善于向生活学习的人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把生活的美丽与丰饶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组课文只是给学生采撷了生活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这些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现建议如下:

一、编撰生活美文的辅助读本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当然,当学生在进行本组口语交际后,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编撰在生活美文里面,让学生一起分享。

二、开展传递格言小背篓活动

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设一个格言小背篓,每天由一个同学介绍一条自己收获的生活小格言,由这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背诵。这就是传递格言小背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肯定能够收获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把大家曾经记诵的格言打印发给大家留做纪念。

上面两点是我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关于本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议,其实,我们能够实践得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教学反思: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材分析: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略读课文。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

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教学理念:让学生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体验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

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

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 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 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

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四、拓展实践

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六、尝试运用

七、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 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教学反思:

15、落花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并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揭示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朴实、自然、亲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可先结合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落花生”这个名字由来的了解。然后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

挖起来才知道”这段话中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从父亲接下去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这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⑴ 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⑵ 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 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⑶ 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⑷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⑴ 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⑵ 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

(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

(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⑴ 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⑵ 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⑶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⑷ 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⑸ 通过填空,加深理解:

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教学反思:

16、珍珠鸟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学情分析:

从默读课文入手,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引导自读,组织交流。

教学理念:落实提示中提出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的理念。【教学目标】 1、知道珍珠鸟很怕人,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3、帮助学生将文章描绘的“我与珍珠鸟相处的情景”整合成三、四个画面,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2、准备将自己与小动物间的生活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二、初读

1、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或者“哪些语言形成的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配成课文的插图,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三、细读

1、学生讲解自己打算怎样配插图。教师整合学生的“配图方法”。

2、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

⑴ 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3~5段。)

⑵ 当学生品味到“我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⑶ 教师小结:

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2、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

⑴ 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还有谁为这个画面配了其他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6~9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

⑵ 根据学生描画的不同”插图”,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指名朗读。

⑶ 当学生用“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柜上”作为文章插图时,引导学生想象:“神气十足的小家伙” 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指名朗读相关文字。

⑷ 教师小结:

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乐,虽然还在远远的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3、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

⑴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谊。”这份亲近的情谊谁还能用其他图画展示?引导学生根据10~11段内容描画插图。

⑵ 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谊,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学生对读这两段。

⑶ 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⑷ 教师小结:

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谊,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

4、学习第四画面:

⑴ 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赖在我身上睡着了。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的欣赏,默默地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

⑵ 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指名朗读。

四、总结

1、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这一时感受的理解吗?

2、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书上。

3、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体味情感

1、你发现这对珍珠鸟的雏儿,长得什么样呀?而“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2、我这样做小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珍珠鸟与我的关系有了变化。

(开始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3、“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并有什么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美读品味,认识“信赖”

1、美读品味: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美读品味,并把读后的体会告诉同学,让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例: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 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 蹦来蹦去……”

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第3自然段让人感受到珍珠鸟那么淘气。

雏儿的外形特点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他的喜爱之情。

2、认识“信赖”:

①你是如何看待“信赖”的?

②假如你在笼子里,你又会怎样看待它的?

③你认为“信赖”的真正内涵上什么?(自由、宽容、关爱、真诚……)(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爱的情感。)

六、反思拓展,互动释疑

1、反思拓展:

①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象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

②请同学看一个画面:《惊弓之鸟》——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口对着鸟的世界……为了创造人与自然(主要是动物)之间互相信赖、充满关爱的理想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③你最喜爱哪种鸟,能说说理由吗?假如我们送你这样一只小鸟,你又会怎样办呢?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七、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这篇散文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表现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展示

了人与动物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现代著名作家冰心早在她的《山中杂记》中写到:“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让爱的泉水流淌在我们的心田,流淌在万物之间吧!

2、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并写好感受。②搜集与鸟有关的成语、诗句等。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请同学们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3、明确要求:

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说到了什么启示。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评价。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好吗?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1、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3、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篇8: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春秋时期, 有一个人名叫伯牙, 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 常常是理解不深, 只是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 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个真正的艺 术家。有一天, 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 , 居住在东海, 他能传授培养人的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 让他给你讲讲, 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他们备了干粮, 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 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 我去寻师父。”说罢, 就摇船渐渐远去。

过了十天 , 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 每天调琴之余, 举目四眺, 空寂无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 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 郁郁葱葱, 深远莫测, 不时传来群鸟啁啾 (zhōujiū) 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 使他不觉心旷神怡, 浮想联翩, 感到自己 的情趣高 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欲望, 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 把满腔激情倾注在琴弦上, 一气呵成, 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 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伯牙感情真切的演奏, 先生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 你回去吧! ”伯牙恍然大悟, 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 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 终于成了操琴的天下妙手。

上一篇:成语故事测试题一下一篇:晚会主持稿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