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24-04-13

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10篇)

篇1: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目的和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根据所学的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厦门大学达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改革旧的、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把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技术引入教学中来,让科研成果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培养科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进行曲线模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包括实验讲座、实验和考试三个部分。

实验讲座除了绪论及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内容在实验前专门集中讲解外,其余部分均结合在每个实验中穿插进行,例如在“金属相图”中讲解热电偶的焊接与校正;在“饱和蒸气压测定”及“碳酸钙热分解”实验中讲解真空技术等,一般每个实验前都要讲解近一个小时,把一些相关技术进行讲解和示范。

考试对于化学系学生是笔试为主,笔试与实验成绩比例为3:7。平时实验成绩分配如下:预习15%、态度5%、卫生5%、操作35%、实验报告15%、实验结果与讨论25%。

实验讲座由绪论、误差与数据处理作为基本知识,安排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讲完,学时为4,其他讲座内容是结合各个实验内容,把知识点、仪器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在每个实验前讲解,每次讲座学时为1。

一、基本知识讲座内容:

1.绪论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具体安排

课程的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要求 物化实验课程的评分标准及考试、考核办法 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2.误差和数据处理

系统误差的判断和消除法

函数的算术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曲线拟合误差的计算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规和数据的正确表达 实验仪器的合理搭配

3.数据的列表与作图规则: 数据的列表规则

直线图(作图的要求,注意事项,作图的精确度等)

曲线图(作曲线图的工具,注意事项,作图精度的表示等)作图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地位和运用

Lotus-1、2、3程序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作图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 1.恒温槽的装置及性能测试

本实验包括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技术讲座,总学时为7。作为物化的基础实验首先进行。1.1 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会装置恒温槽和又快又准地控制温度的技术

1.2 绘制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并能分析各种条件下所得灵敏度曲线的特征

1.3 了解水银温度调节计的控温原理及提高控温精度的相关事宜 1.4 了解电子继电器的控制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1.5 掌握水银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校正技术

2.燃烧热的测定

本实验是物化的基本量热方法,必须讲解量热方法的原理,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获得有关热化学的一般知识和基本训练。总学时为7。

2.1 熟悉量热计的构造原理 2.2 了解C卡的测定原理

2.3 掌握氧弹式卡计的实验操作技术 2.3.1 氧弹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

2.3.2 氧气钢瓶和氧气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3.3 燃烧丝的固定技术和检验方法(用万用表检测)及点火技术 2.3.4 掌握温差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2.4 了解雷诺图校正热传导的原理

3.差热分析和金属相图的绘制

本实验采用一台差热仪分别完成两个实验,采用密封小坩埚装填不同组分的金属样品,达到节约样品的目的。绘制CuSO4·5H2O热分解反应的差热分析图,掌握热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1 了解PCR-1差热仪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2 了解差热仪中样品板和参比板的位置,掌握参比物的选择条件 3.3 掌握差热曲线的分析和运用 3.3.1 确定相变温度 3.3.2 确定相变热的大小

3.3.3 由差热曲线分析图判断CuSO4·5H2O中五个结晶水的结构状态 3.3.4 用差热分析法绘制Pb-Sn相图

3.3.5掌握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及校正技术 4.碳酸钙热分解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相平衡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气相产生的多相平衡体系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以学到中温控制和测量技术、低真空系统的操作技术等,由测定CaCO3的分解压计算CaCO3在101.325 kPa压力下的分解温度及其分解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的改变量。在本实验中穿插讲解真空技术有关事宜。总学时为7。4.1 中等温度的控制与测量 4.1.1 了解PID控温与断开式控温器的区别;掌握该控温仪的使用和维护

4.2 低真空系统操作技术

4.2.1 了解机械真空泵的构造及正确的使用、维护方法 4.2.2 了解低真空系统的测量技术及检漏技术 4.2.3 掌握大气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5.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采用静态法测定环己烷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求其平均摩尔汽化热及正常沸点。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测定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体系减压、检漏的技术,掌握机械真空泵的正确使用。总学时为7。5.1 掌握体系减压的安全事项 5.2 掌握静态等压测量原理

5.2.1 了解平衡管的构造原理、掌握装样操作 5.2.2平衡管内空气的排除方法 5.2.3 缓冲瓶的作用

5.2.4 掌握机械真空泵的使用方法 5.3 学习体系的减压操作及检漏技术 6.双液体系沸点—组成相图的绘制

采用回流冷凝法测定不同浓度下的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和气液两相的平衡组成,确定体系的最低恒沸点及其组成。通过实验掌握沸点—组成相图的制作及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和维护。总学时为7。6.1 了解分馏原理的应用

6.1.1 了解恒沸点仪的分馏效应 6.1.2 了解气液两相的平衡原理

6.1.3 防止液体的过热现象和分馏效应的方法 6.2 沸点的测定

6.2.1 玻璃水银温度计的正确安装和校正 6.2.2 正常沸点的准确测定 6.3 阿贝折光仪的正确操作

6.3.1 阿贝折光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6.3.2 阿贝折光仪的校正方法及恒温操作 6.4 超级恒温槽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

7.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测定酸催化蔗糖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掌握测定原理及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7.1 掌握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7.1.1 掌握动力学测定的“三要素”(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测定方法,特别是如何根据反应的特征选择测定浓度的适当方法),总学时为7。7.1.2 了解物理法测定浓度的原理 7.1.3 掌握测定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方法 7.2 掌握旋光仪的使用

7.2.1 掌握旋光仪测定浓度的原理

7.2.2 掌握自动及手动两种旋光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2.3 利用旋光仪判断物质的旋光性(左旋或右旋)7.2.4 测定物质的恒温方法及效果差异的判别 8.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已酯皂化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总学时为7。

8.1 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8.1.1 掌握根据反应特征测定反应物浓度的几种适当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8.1.2 掌握反应物混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8.1.3 反应体系恒温好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8.1.4 了解反应时间的测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8.2 电导率仪的使用与维护

8.2.1 了解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及维护 8.2.2 了解电导率仪的校正方法 8.2.3 掌握铂黑电极的作用和制备方法,并分析铂黑被沾污后对测量的影响及如何确保铂黑电极的清洁

+2-3+9.Ag催化S2O8与Cr反应的动力学 这是一个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这类反应的3+研究方法,根据反应的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r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去探索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总学时为7。9.1 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2-+3+ 9.1.1 学习测定相对于S2O8、Ag、Cr的分级数的实验方法

9.1.2 了解离子强度对液相离子间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如何消除离子强度不一致带来的影响

9.1.3 分析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9.2 掌握724型微机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措施。10.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是一种精确又简便的实验方法,是物理化学实验中重要又基础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如何把一个化学反应设计成为一个原电池及如何采用对消法原理去测定恒温恒压只做电功的条件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最后求算该反应的热力学量。总学时为7。10.1 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原理

10.1.1 明确对消法基本线路图的原理,并按原理分析及排除实验故障 10.1.2 明确对消法操作中的调节旋钮的关键方法: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不灵敏到灵敏及随按随放的操作规程

10.1.3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及检流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10.2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10.2.1 根据反应特征设计成原电池(先根据化学反应中离子的还原或氧化,分成两个半电池,按两个半电池溶液的特征考虑是否采用盐桥隔离,把反应写成电池表达式)

10.2.2 学习盐桥制备的要求及制法

10.2.3 掌握锌电极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0.2.4 掌握铂电极清洗及活化方法

10.2.5 组装成原电池并进行恒温恒压处理 11.氢在铜电极上析出反应极化曲线的测定

用简易恒电位仪测定氢在铜电极析出的过电位,然后应用Tafel公式求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明确在电解过程中造成氢析出过电位的原因及同时产生的几种过电位的形式,为了准确测定氢析出过电位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总学时为7。

11.1 三电极体系电解池的组成

11.1.1 了解研究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作用及制备的注意事项 11.1.2 了解组装成电解池的方法 11.1.3 明确通入氢气的目的及方法

11.2 掌握简易恒电位/电流仪的使用方法 12.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 采用界面法和希托夫法测定H、Ag离子的迁移数,通过实验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及学会使用库仑计。

12.1 掌握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12.2 掌握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 12.3 了解库仑计的使用方法

13.电动势法测定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

采用电动势法测定HCl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总学时为7。13.1 掌握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测定原理 13.2 掌握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 13.3 以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组成单液电池 13.4 测定电池电动势并求算 14.电泳法测定电势

这是一个典型的胶体化学实验,通过制备胶体溶液,测定此胶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和分散介质反向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动电现象,可以确定胶粒的性质及求算电势的数值。总学时为7。14.1 Fe(OH)3溶胶的制备和提纯 14.1.1 Fe(OH)3溶胶的制备 14.1.2 溶胶的渗析、纯化 14.2 溶胶的电泳测定

14.2.1 了解电泳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14.2.2 了解电泳测量管的构造及溶胶的装填;

14.2.3 测量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随时间移动的距离和电泳速率。15.偶极矩的测定

测定无水乙醇的偶极矩,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的关系,掌握测定偶极矩的原理与方法。总学时为7。

15.1 电桥法测定稀溶液的介电常数 15.1.1 电容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5.1.2 了解分布电容的影响和排除方法 15.2 用比重管测定样品的密度 15.2.1 了解比重管的使用方法

15.2.2 样品的恒温与比重管刻度的调节

15.3 用阿贝折光仪测定样品的折光率以求算折射度R 15.4 恒温槽的操作 16.磁化率的测定

采用古埃磁天平测定物质的磁化率,并估算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总学时为7。

16.1 了解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原子、分子、离子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现象

16.2 掌握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原理 16.3 掌握磁天平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6.3.1 样品的研磨与过筛

16.3.2样品的装填方法及注意事项 16.3.3 磁天平的构造及调节方法 16.3.4 励磁电流的调节和稳流措施。16.3.5 磁场强度的测量方法

16.3.6 了解电磁铁剩磁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和消除方法 17.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聚乙二醇摩尔质量的原理和方法。总学时为7。17.1 了解特性粘度的物理意义及特性粘度与平均摩尔质量的关系 17.2 乌氏粘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7.2.1 乌氏粘度计的构造原理 17.2.2 乌氏粘度计中C管的作用 17.2.3 测量的注意事项

17.3 了解测量粘度的其他方法

18.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体系的表面张力及溶液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推算每个被溶液表面吸附的分子所占的面积。总学时为7。

18.1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及实验装置

18.1.1 对毛细管的要求(毛细管的大小、长度及管口平整度的要求)18.1.2 对冒泡速度的控制

18.1.3 用U型管水柱压力计测定压差 18.2 恒温槽的操作

18.3 掌握正确制作曲线图和镜面对称作切线的方法 19.比表面的测定—BET流动吸附法 了解多孔性固体的表面吸附特性,掌握流动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原理及方法,掌握流动体系的操作技术:气体的净化、稳压与稳流技术、流速计的校正及泡沫流量计的正确使用。总学时为7。19.1 流动体系的操作技术 19.1.1 流动气体的净化原理

19.1.2 流动气体的稳压与稳流技术 19.1.3 流量的调节、控制及校正 19.1.4 泡沫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19.1.5 高压钢瓶的正确使用

19.2 掌握流动吸附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9.2.1 BET基本关系式及在流动吸附法上的应用 19.2.2 吸附管及吸附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0.化学动力学曲线的模拟与计算

了解计算机技术模拟化学反应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基本特点,用以分析和说明化学反应的一些特征。总学时为7。

20.1 利用计算机对化学反应动力学曲线的模拟 20.1.1 高级BASIC语言的基本点

20.1.2 用BASIC语言编写模拟曲线的程序 20.1.3 计算机的维护 20.2 化学动力学曲线 20.2.1 化学动力学关系式 20.2.2 进行动力学实验 20.2.3 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物理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化学综合性实验要求该实验必须覆盖两个以上基础学科,物理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尽可能在物理化学方面的综合,经过一些物理量的综合测试,能设计成为一种产品,以验证测试的正确性。21.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从微电池演示法入手让学生明确腐蚀的简单原理,然后绘制阳极极化曲线,了解活化区、钝化区的物理意义,分别在两区范围内进行恒电位腐蚀,测定各自腐蚀速度,最后添加各种缓蚀剂,研究对腐蚀速度的影响,由此可以选择各种金属的缓蚀剂。总学时为21。

21.1 了解微电池显示法测定腐蚀现象的基本原理 21.2 金属阳极极化曲线的制作 21.2.1 三电极电解池的组成和结构 21.2.2 扫描电位的确定

21.2.3 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1.2.4 极化曲线各区段的物理意义 21.3 测定在活化区与钝化区的腐蚀速度

21.4 缓蚀剂及缓蚀效率,以确定合适的缓蚀剂用量

21.4.1 改变缓蚀剂浓度测定缓蚀效率,以确定对给定金属较好的缓蚀剂及其用量。

22.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物质,表面张力和胶团聚集数是衡量表面活性剂表面大小的重要物理量。总学时为21。

22.1表面张力及表面吸附量的测定 22.1.1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22.1.2 用恒温槽控制一定温度

22.1.3 测定各种浓度下,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量的关系,用Gibbs吸附等温方程确定吸附量

22.1.4 掌握表面张力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2 稳态荧光猝灭法测定表面活性剂胶团的聚集数 22.2.1了解表面活性剂的胶团性质

22.2.2 掌握荧光光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2.3 测定表面活性剂的胶团聚集数 22.3 复合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

选择一种已知配方的清洁剂或洗发香波,对其复合表面活性剂的组成进行测试,然后改进配方,以求获得更理想的配方。

拟稿人:黄泰山、张晋芬

篇2: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通过举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引导广大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同时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设计、分析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得同学们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同学们通过大赛合作,还可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初赛时间:2009年4月11日地点:化院阶梯教室

复赛时间:2009年4月18日地点:化院学术报告厅

决赛时间:2009年5月 9日地点:化院实验室

三.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及赞助单位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承办单位: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学生会

赞助单位:

四.竞赛组委会组成主任: 刘幽燕院长

副主任:林翠梧副院长

龚福忠副院长

成员:覃全伦老师郭昌明老师谭泽明老师

李莹陈红华 李翔余灵君刘盛闵方倩李稳肖

唐晓东 魏水强 李中温玉路张谧雪 陈薇覃文奇

顾问:周立亚老师

王清老师

杨梅老师

林桂汕老师

五.参赛对象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全体本科生

六.活动流程

(一)活动报名

报名时间:2009年3月12日—2009年3月22日

报名方式:为保证比赛的公正性采用以下报名方式

以个人为单位的方式报名,分为大一组,大二组及大三组三个类别,初赛后通过抽

签的方式确定每组人员,保证每组都有这三个类别的同学,每组4人。

(二)比赛流程

1、初赛阶段

初赛以实验理论笔试的形式,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笔试题目根据选手类别分为三个难度等级的三种试卷,请相关老师出题或查阅相关资料。初试结束后,根据成绩,从大一组选出前10名,大二组选出前20名,大三组选出前10

名,再以抽签的方式组队,每队4人,分别为1、2、1,有10队进入复赛。

2、复赛阶段

复赛以知识竞答的方式。每队基本分为100分

(1)“基本作答”环节规则

每支参赛队各派出一名代表从A、B、C、D、E、F、G、H„组题中抽取1组来作答,每组题的难易程度和题量相当。各代表队需要选出代表,独立判断每道题的正误。总时

间为2分钟,答对1题得5分,答错不扣分。每组的前两题均指定大一组的队员回答。

(2)“眼明手快 ”环节规则

各队可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抢答(按抢答器,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扣5分,违规

扣10分/次。犯规3次则取消该环节的作答资格)。回答每道题的总时间为20秒。由主

持人念完题目,说“开始”后,参赛队员方可开始抢答,提前抢答或在其它队伍回答时

抢答均作违规处理。

(3)“你死我活” 环节规则:

本环节题目类型共包含3个分值的选题,分别是10分题、20分题、30分题,在同

一分值的选题中又包含有难度不相当、形式不相同的3个小题。分值越高的题,难度越

大。各代表队按赛前所抽顺序选题,先选分值、题号再挑选本队外的任一代表队回答,每组各有两次选题的机会。被选队推选一人答题,可以讨论但在回答时不得补充,违者扣

除本轮分数。

(4)分数统计及名次公布:选取总分前6名进入决赛。

3、决赛阶段

以实验设计及操作的形式,实验题目由相关老师提供,每组做相同的题目。

(1)实验设计阶段:选手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时间为2009年4月19

日到4月26日。4月27日统一上交实验设计。

(2)实验设计书审核阶段:由相关老师对实验设计进行初审,不符合要求的返回

修改,直至符合相关要求。

(3)实验阶段:每队两名同学进行实验,评委根据选手的实验表现,根据相应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4)成绩统计:总分=实验设计书﹡40﹪+实验技能操作*60%,并进行排名。作为最后的名次。

七.活动奖项设立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复赛设最佳组织奖两名。

注:本次实验优胜者有机会参加培训后代表化学化工学院参加2009年广西区高校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以上时间和地点以及比赛方式为占定,如有改动会以电话或其它方式通知。

篇3: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合力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当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等挑战。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 立足现实、认真思考、大胆创新, 逐渐探索出了“合力育人的教育思路和模式。

一、“合力育人”工程具体内容

学院通过向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借力, 全面整合育人资源, 充分满足学生需求, 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努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促进教育纵深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本化。

(一) “一体两翼”学生工作队伍体系

为保障学生工作顺利开展, 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创新学生管理思路, 实行专业班主任和特聘班主任制度, 构建了以辅导员为“主体”、专业班主任和特聘班主任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学生管理模式, 并不断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1. 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 强化学生管理队伍“主体”

学院把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引导辅导员加强理论学习、学生工作经验交流、素质拓展及强化辅导员工作品牌培育等途径, 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 选用专业班主任和特聘班主任

专业班主任和特聘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队伍的“两翼”, 学院严格把好“入口关”。自2009年起在全院范围内推出“专业班主任”制度, 每个年级还成立了一个专业班主任委员会, 由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自2011年以来, 学院启动“特聘班主任”遴选聘用工作选出德才兼备的“特聘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课外学习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

3. 注重协调配合, 提高“主体”与“两翼”工作实效

学院制定了《专业班主任和特聘班主任管理办法》并实施年度考评。在学生管理教育过程中, 注重辅导员和专业班主任与特聘班主任之间的协调配合, 努力提高其工作实效。

(二) 营造学院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

1. 举办“教授、博士寄语新同学”活动

2010年9月起, 学院每年都组织开展“教授、博士寄语新同学”活动。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拉近了师生距离, 减少了新生的陌生感, 彰显了教育合力的强大功能。

2. 开展“会师星期二”活动

2012年3月起, 学院组织开展了“会师星期二师生零距离”交流活动, 通过师生面对面交流、举办专题讲座、一对一辅导等传统方式和电子邮件、QQ等网络形式, 使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其思想, 反映其意见、解决其困难。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且营造了和谐的育人氛围和校园文化, 促进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协调发展, 为学院的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 家校联手,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1. 成立家长委员会

为深入推进“合力育人工程”, 实现“大德育”, 自2013年9月起, 学院创立由近50名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 协调学校与家庭、教师及家长之间的关系, 接受家长的咨询和求助, 把学生学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家长委员会还为学生实习见习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提供机会、场地、资金等, 助学帮困, 实现了家校齐抓共管。

2. 建设家校网络工程

学院建立家长委员会博客, 分设家委会专栏年级工作动态、班级活动风采、学生风采、家庭教育版块、交流留言区等板块, 发布上学期工作动向以及本学期学生工作计划、家长委员会通讯录和家长委员会工作推进方案等, 进一步完善咨询建议交流功能。

(四) 搭建实践平台, 整合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优质资源

1. 增建社会实践基地

学院积极争取社会资源, 广泛寻求社会支持, 先后与河南省三生药业有限公司、新乡市水文勘测站、郑州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濮阳市环保局等4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 建立包括教学实习、科研、勤工助学、择业、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的社会实践基地, 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得去、用得上, 见实效、双收益”。

2. 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学院组织相关教师组成指导团, 辅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验计划、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了“走进化学”“走进实验室”等科研创新活动;各年级成立了科研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申报“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等。

3. 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学院与数十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以及100所中学建立了就业推荐关系, 每年举办20多场专场招聘会;将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一揽子纳入政产学研平台建设, 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积极组织参加各级职业规划大赛, 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五) 打造典礼文化, 发挥文化激励和朋辈榜样作用

学院以开学典礼、颁奖典礼和毕业典礼为突破口, 大力挖掘身边先进典型, 开展榜样示范教育活动, 彰显朋辈育人功能。

(六) 强化职业规划, 形成了全程育人的新格局

1. 编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

2011年10月, 学院编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 就职业规划的常识、方法、技巧等内容, 对大学生做了全程化、系统化的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 提升了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 开展职业规划活动

学院针对大一新生开展了“学理论、大讨论、明方向、定规划”职业规划教育活动;针对大二学生举办简历制作大赛, 提高了学生的简历制作能力;针对大三学生举办就业政策解读及大学生职业规划理论知识讲座, 针对大四学生举办了“职通车”模拟招聘会。通过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 普及了知识, 掌握了技巧, 提高了能力, 促进了就业。

3. 启动大学生成长成才计划

为更加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根据学生特点和自身需求, 为每位大一新生制订一个科学详实、针对性强的培养计划, 组织教师在“计划”的制订和落实中起到监管和辅导作用。

二、“合力育人”工作成效

学院经过对“合力育人”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大德育”观念深入人心, 院风、学风更加浓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一) 学生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 学院荣获河南省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创优争先先进基层党组织”, 6个河南省先进班集体, 3项河南省五四奖章, 连续3年获得河南师范大学先进单位。“五教育五争先”主题教育活动荣获2012年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考研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 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名列全国同等院校前茅。

(二) 育人质量大幅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显著提高, 在学习、科研、技能竞赛等方面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学院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河南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全国高等院校化学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20余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6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1项,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1项, 每年学生发表SCI源期刊学术论文3余篇, 申报专利10余项。

(三) 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近年, 学院参与厅级以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项目20余项, 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三、启示

篇4: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以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高等学校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985工程”专项经费和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目前软硬件均具国内先进水平。

近五年来,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其中“纳米非氧化物的溶剂热合成与鉴定”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杂化学体系中重要非线性问题和研究”获安徽省2003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JACS和PR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先后承担了一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和重要方向性创新项目,每年科研经费逾2000万元。“化学反应人工控制”、“先进功能材料和应用技术”、“可再生洁净能源”等项目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具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在2002年4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化学列一级学科第三名。化学物理与无机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有机化学为省重点学科。学院有8个博士点以及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化学与材料科学从学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入学后,前期按学院组织基础课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专业。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85%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余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及国家部委有关研究所和著名公司、企业工作。

篇5: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一.单选题。(10分)

1.0k时,任何绝对完美晶体的熵值是(A)

A零B大于零B小于零D不能确定

2.水结成冰时下列状态函数为零的是(D)

A.△UB.△SC.△HD.△G

3.已知一个反应由三步反应组成,这三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K2,K3。则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为(A)(注意:这题的具体题目简化了,但是题目意思一模一样)

A.K1K2K3B.K1/K2/K3C.K3/ K2/K1D.不能确定。

4.二.填空题。(20分)

1.将两只锌棒分别插入容度为0.10mol/l,0.50mol/l的硫酸锌溶液中组成原电池,请写出原电池图式___。

2.[Pt(NH)4Cl2]的中心体为___,配位数为___,配位原子是___,命名为___。

3.已知某种元素的电子数是30,请写出其核外电子排布式___,该元素符号是___。

4.已知一氧化碳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新生成水煤气(化学方程式省略),其焓大于零,二熵小于零,升高温度反应向___(正向,逆向)。

5。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酸碱度的变化对重铬酸钾氧化性的影响,说明原因。

2.FeCl3和Na2C03能得到Fe2(C03)3吗?为什么?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3.比较HF,HCL,HBr三者的沸点的高低,说明原因。

4.使用杂化轨道理论简述NH4+和SiCl4的杂化类型,并指出分子构型。

四.计算题(20分)

1.已知由白锡生成灰锡的反应焓变为-219.80kJ/mol(估计不是这个数字),熵变为

9.10j/k/mol.是通过计算,指出是白锡更加稳定还是灰锡更加稳定。

2.亚铁离子能被溴氧化为铁离子。已知E(Fe3+/Fe2+)标准=(数据忘了),E(Br/Br-)=(数据忘了).①求此反应的标准电动势。②标准平衡常数③若溴离子为0.1mol/l,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比值为1,求此时的电动势。

五.将英文译成汉语(30分)

1.本小节英文讲的是化学的作用,在化学专业英语的开头。但是是多个段落的开头句组合在一起的。

2.第二小题讲的是三个系统(孤立系统,隔离系统,封闭系统)划分。和定义。是物理化学树上摘下来的。

篇6: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李娟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摘要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本文从更新教育理念 转换角色意识;注重提高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强化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评价设计;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化学教学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整合

21世纪,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全面和纵深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实施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教学设计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有着根本性区别,教学设计的理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教育现代化与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传统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常常称为“备课”(两者是有区别的),它往往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媒体基础上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学环境的极大改变,使得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地位及活动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教师站在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等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1更新教育理念 转换角色意识

新课程倡导“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长发展潜能放在突出的位置,以问题为中心,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努力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这方面,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优势。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优势和作用,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信息素养都得到提高。

要实现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角色意识,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认识和把握好人(教师—学生)和技术以及人与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以课程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切忌将技术与课程简单的叠加,实行高强度“填鸭式”的“满堂电灌”,要使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明确技术带来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位置的变化,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技术环境中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简单意义上的知识给与者,而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2注重提高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引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实施,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素质中职业基本能力的重要构成之一。

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仅包含纯信息技术方面的,如网页、课件制作、各种教学软件使用以及超媒体技术的应用等基本技能,由于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拥有最丰富的各种信息资源,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如何收集、整理、处理和运用相关信息,使之有效地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融汇到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是实施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表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即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新型教学环境的能力,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学过程的调控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开展对话、讨论和交流的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尝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各种模式和策略,拓展和推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课程的实施,丰富教育理论和实践。3强化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评价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教学内容贮存和教学过程组织实现了数字化,同时也使教学信息反馈与传递更加迅速和准确,显现出强大的优势。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的设计,往往十分注重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单一评价,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教学设计,为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参与、表现和学习结果等全方位多样化的评价,通过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来,建立起宽松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氛围,实现学生个人、小组自评互评,发挥教学评价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潜能,建立学习信心,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方面积极的教育功能,同时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如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由于收集和整理信息繁杂工作量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实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使这一工作的实现大为简洁,从而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更富有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重视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评价方式和手段的特点和变化,运用多种评价形式迅速、准确地获得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4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在教育领域导致了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为教学设计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Internet网的超文本功能,检索化学信息,利用计算机和各种视、听设备实现传统教学中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场景和效果,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实现交互式教学,进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探究式和合作式学习,利用各种学习软件,实现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突破时空地域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一方面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阔了教师的设计思路,与此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令人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环境和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具有坚实的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个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思想水乳交融地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真正实现由传统教学设计向现代教学设计的转变,更好地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篇7: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10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32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巨大。为了帮助在校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准确定位、合理规划职业发展目标与求职行动,应心理健康和生涯发展教育中心“大学生涯论坛”系列活动的要求,化学化工学院特举办此次活动,以在全校范围营造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和就业观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与核心就业竞争力,为成功求职就业和未来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活动主题

大学生生涯困惑与人生目标探索

二、参与对象

辅导员 校友 职场人士 在校学生

三、活动时间

待定

四、活动内容

前期准备:

1、宣传:(1)在海报栏张贴海报

(2)在论坛上发布活动策划

2邀请部分心理老师及辅导员职场人士

3提前到达活动现场,进行场地布置

4心理剧的编写及表演(VI)

活动流程

1、主持人正式开场。

2、表演关于大学生生涯困惑与人生目标探索的校园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剧情素材也全部取自于大学校园,演出的作品重点聚焦在校大学生的生涯规划领域,将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涯的所感所思所困等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展现出来,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观看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而体验心理的微妙变化,达到宣泄、释压并从中得到心灵的涤荡、成长的快乐。)

3针对校园心理剧的突出问题,心理老师对其作出科学性的建议和评价。

4同学们向老师、辅导员、校友自由发问,自由讨论探讨。5主持人发言总结本次活动,宣布活动结束。

活动后期宣传

1、发布新闻稿

篇8: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一、当前高校兼职组织员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积极分子及党员的规模也在不断地壮大,教育和管理学生党员的工作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党务工作的队伍由于受单位编制的限制,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偏少,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的需要。而当离退休的兼职组织员面对很有特点的“90后”的大学生时,由于对新生事物的认知不同,有时在沟通中很难找到共同点而产生共鸣,也就无法深入考察入党对象,从而不能为党委提出及时、合适、合理的工作建议和意见。当前学生党建工作中这种兼职组织员工作模式已经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一)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进入高校之前,虽然有部分高中生接受过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谈及对党的认识、党的历史、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方面却不很清楚,对于自身的入党动机也表述不清。笔者在去年9月份对学院12级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6份,收回240份。在入校一个月后主动向支部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只有10人;在高中写过入党申请书的有26人,但记得具体时间的只有4人。在谈及为什么要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亲朋的劝说下递交入党申请书的32人, 占13.3%;加入党组织,为今后就业增加砝码的57人, 占23.8%;看到其他同学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而 “从众式”写了申请书的有68人,占28.3%;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想加入党组织的62人,所占比例不到26%;没有考虑好,暂时不想写入党申请书的有21人。 经过一个多月的团校和党校初级班的培训后,2012级的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达到了95%以上。由此可见,“90后”的大学生入党动机显得功利化、现实化,这就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耐心地加以引导,深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才能真正把握他们的思想,这对兼职组织员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二)兼职组织员发挥作用不够充分

在学生党建工作兼职组织员制度实施时,党委把握的原则是既不能影响老同志的正常生活,也不能影响所在学院党委或党总支的正常工作,这就导致基层党委对兼职组织员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地位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学生党支部发挥好作用,学院党委组织员对入党材料进行最后的审核即可。所以一般情况下,兼职组织员的工作就是在发展党员时受党组织委派与入党对象象征性地进行谈话,把好入口关的“谈话” 关,根本无法发现发展对象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得兼职组织员作用发挥不充分,不能起到其在学生党建工作中指导、咨询和监督作用。

(三)兼职组织员模式设置思考不深入

按照目前高校党委兼职组织员选聘模式,其基本做法就是从一批思想坚定、素质过硬、业务精且威望高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中来进行选择,他们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时间也有发挥余热的热情,但是他们与“90后”大学生之间代沟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对新生事物认识的差异,彼此可能很难找到共鸣点,也就无法真正深入到发展对象中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为了在入党前能深入地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真实地了解其平时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情况,那么对于这类兼职组织员选聘模式的设置我们不得不重新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学生党建工作兼职组织员工作模式创新思考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如何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扎实抓好高校党建工作。

(一)兼职组织员工作模式创新的思路:强化优势, 形成合力

随着高校学生的连年扩招,对于党员与积极分子教育与培养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加大,单纯由党委组织部门来负责教育管理,根本满足不了当前工作的需要,也就无法确保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整合多方力量,以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为中心,合理分解兼职组织员的工作,根据自身工作的优势来承担不同的任务,使每类兼职组织员的工作仅是指导、咨询和监督作用中的一部分,有针对性地完成党建工作中的任务,强化各自的优势,方能形成合力。

(二)拓展兼职组织员的内涵:整合资源,群策群力

在对发展对象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整合不同的资源,使工作更具体, 了解的情况更真实。

1.班主任兼任第一组织员,全面了解思想、学习动态。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接触面最广,接触的频率最高,他们能够及时地把握班级学生在思想上的变化,深入了解发展对象的情况。如果班主任为专业课的教师,那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了解得更清楚。在对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时,由于他们的指导与监督最靠前,那么他们的意见也最为真实。

2.团委、学工教师兼任第二组织员,真实了解工作、 生活动态。团委和学工办的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往往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他们通过学生对院系活动的组织,可以了解他们的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他们对活动的参与过程,了解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深入学生宿舍,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又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从而更具体地对他们进行指导与培养。

3.专业导师兼任第三组织员,深入了解学术、研究动态。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在进入大二后,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学生跟随导师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导师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转变为开展科学研究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充分启发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导师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他们进行影响的同时,也能对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表现了解较多,在对发展对象的推荐上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4.离退休老同志兼任领航组织员,发挥榜样作用。 离退休老同志通过举办党的知识讲座、恳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更是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和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当发展对象提高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的领航员,使新生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从思想上入党。兼职组织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借助新媒体不断更新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调整自我、发展自我,给发展对象及新党员树立良好榜样。

(三)加强兼职组织员的培训,提升工作效能

兼职组织员有着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但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也对组织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党组织要加强培训,提高组织员的协调素质、自律素质、知识素质与创新素质,从而提高自身工作的效能[2]。 比如对班主任要多加强宏观把握能力与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使之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专业导师一直走在学术的最前沿,但作为兼职组织员,在通晓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同时,也要通过及时的培训对当前的时事政治作深入了解。

三、创新兼职组织员工作模式需要关注的问题

经过近三年的兼职组织员工作模式创新的运行,无论是积极分子的确定,还是预备党员的考察与培养工作都在扎实、有效地开展,切实提高了党员发展的质量。但是运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党委要高度重视兼职组织员工作,使党务工作规范化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加强组织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组织要提高对兼职组织员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加深对各类兼职组织员工作的内容、方式的了解,定期听取各组织员的汇报,定期组织交流,通过各类组织员之间的意见沟通,才能向所在党组织提出有针对性的考察意见,从而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党委也要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要形成一系列的工作汇报制度、业务培训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等,通过制度促规范。

(二)兼职组织员的工作要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保证党务工作的有效性

兼职组织员的工作要与平时的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与团委、学工办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通盘考虑,既没有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又扩大了组织与学生的接触面,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考察对象的情况,使党务工作更贴实际,扎实有效。将对培养对象的考察自然地融于日常的管理与教育中,被考察对象也更易接受,所反映的情况也更真实、可靠。

(三)保持兼职组织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保证党务工作的连贯性

篇9: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大学生学习绩效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为深入了解化工学院大学生的学习绩效现状,掌握他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状态,本次对化工学院在校学生学习绩效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客观、真实、直接地反映目前我院在校学生的学习绩效现状,间接反映目前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通过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学生学习绩效的具体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从学习情感、学习态度、能力锻炼三方面分析不同绩效水平学生的特征,总结出当今大学生学习绩效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很多教育机构、专家和学者就学习绩效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多集中于某个单一学科的研究,对于大学生地学习绩效的全面研究,在目前来说还比较少。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系统地了解影响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并提出较全面的解决措施及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大同学的学习效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所以,我们认为,如何提高广大同学的学习效率及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中及建立一个关于学习绩效的评价体系,是我们在取样分析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学习绩效的研究更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对于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一般研究多集中于采用传统的基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测试的方法。而本次研究,我们除了采取传统的试卷评价体系外,还引入大量基于任务的评价及机遇情境的评价等多种形式,以实现双重目标,即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提高课堂效率,使老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相配合的目的。

1.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找出当今大学生在学习效果和实践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院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可参考性建议,根据所得具体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找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针对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一要加强理想教育,制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二要加强专业教育,增强学习动机。学校要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合理设置课程,引入社会最需求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多方入手,调动学习积极性。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善于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因势利导,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2.根据所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帮助学生考核自身的学习绩效水平,提高时间利用率,为进一步完善自我提供指导作用。

三、调研内容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本次的重点是调查研究。一是设计好调查问卷。通过理论学习和前期调研,全面客观掌握大学生学习绩效诸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调查问卷。二是运用好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除此之外,综合运用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全面系统了解本课题需要研究的问题。三是提出较全面的解决措施及绩效评价体系。

本次调查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调查研究。本次调研以大学生学习绩效为研究重点,根据学习绩效的诸要素及其影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在我院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问卷调查。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大学生学习绩效现状,分析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二是理论探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青年心理学、人才学、教育学等理论,探索提升大学生学习绩效水平的对策。

三是实践运用。将本次调研的成果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检验调查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

四、调研的思路和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访问调研法和问卷调研法对化工学院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抽取个案的方式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以化工学院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不同的学科性质分工科、理科、人文学科进行调查。同时按课程的性质:必选、限选、任选,考试、考查进行分课程调查。同时,对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对我校在校本科生及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访问调研法对我院在校本科生及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进行调查,并通过抽取个案的方式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内容:以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作为两个切入点调查影响大学生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指大学生的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与学习风格等。外在因素指影因素指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包括:学校的学风、学习环境,教学质量水平、学科设置、学校软硬件设施、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等。

1.设计调查问卷,按在校大学生年级分别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男女比例和各年级人数均较均衡,涵盖化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一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全面获取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信息。

2.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

3.运用思维导图法和系统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后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意见,并得出初步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

4.运用对比分析法,目的在于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绩效差异和不同课程的学习绩效差异。

5.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数据和个案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出更深刻的建议。

六、调查研究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化工学院在校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让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比较直观与全面的了解,方便他们认识现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积累学习经验。本次进行的调研是为了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合理建议与方法,以便让在校大学生更有效地使用身边的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使其在今后学习和社交过程中事半功倍。

当今大学生面临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如何更好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为大学生自身、学校和整个社会所关心的,因此通过系统了解影响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并提出较为全面的解决措施及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平莉.當代中国大学生学习观研究——以海南大学为例[D].海南大学,2012:11-12.

[2]谢惠存.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3,(2).

[3]王国顺,郑准.战略联盟内企业组织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7(4):9-11.

基金项目:

1.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学习绩效提升研究》项目编号:xcx2014032

2.2014年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学业预警机制及其成效研究》YGJ1415

3.2013年徐州工程学院科研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生模块化动态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4.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大生活观”视域下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课题编号XDJZY201415ZD004

篇10:物理化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党委〔2010〕 8 号

★ 关于在全院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

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根据学校党委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着力提升内涵、强化办学特色、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整改措施,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员工、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1.推动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兑现向师生员工作出的整改承诺;广泛调研,精心谋划,科学制定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院科学发展优势,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促进校园和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崇尚先进、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全院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积极组织、参与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不断提高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的能力,在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动担当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责任。

3.服务师生员工。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和依靠师生,进一步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拓宽联系服务师生员工的渠道,主动帮助师生员工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学生成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广大师生员工更加信任党组织和党员。

4.加强基层组织。进一步优化学院党支部设置,选好配强各党支部负责人,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各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工会、共青团等的基层组织建设。

5.发挥党员作用。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通过党的群众观教育,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党员的作风素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主要内容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个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

(一)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

一是领导班子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队伍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严格遵纪守法,圆满完成党内外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工作机制好。健全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履行好党组织领导保障事业发展、协调各方利益、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反腐倡廉等各项职能,规章制度完善,措施落实到位,工作运行有序高效。

四是工作业绩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为推动学院事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五是群众反映好。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带动力明显增强。

(二)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争当“五个模范”:

一是学习提高的模范。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严谨笃学,不断提高学习创新能力,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争创佳绩的模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党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生党员争当成才表率,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做出显著成绩。

三是服务师生的模范。宗旨意识强,爱岗敬业,主动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师生员工正当权益。

四是遵纪守法的模范。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校规校纪,组织纪律观念强,自觉主动维护校园稳定。

五是弘扬正气的模范。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三、方法步骤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的方式,结合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展开。活动跨2010至2012三个学年、六个学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组织学习(2010年6月下旬开始)。主要抓好两项工作:

1.动员部署。学院党委结合实际,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实践主题、明确活动载体、明确创建条件、明确承诺内容,要与党政工作目标相结合。实施方案和党员参加活动的打算一同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院党委召开党委委员会议(6月30日)和党支部书记会议(7月7日)动员部署创先争优活动。

2.组织学习。各党支部组织本支部党员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相关文件、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

(二)健全机制,全面争创(2010年7月~2012年6月底)。各党支部和共产党员都要对照创先争优的具体标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创先争优的具体措施,积极组织开展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重点健全六项工作机制: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机制、党内民主建设机制、党支部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机制。主要围绕以下活动载体展开:

1.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纳入党建工作整体规划,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支部学习制度。利用QQ群、飞信等现代信息传播载体拓宽党员学习教育的途径,大力营造崇尚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2.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创新公开形式,提高公开质量。健全党内党务信息发布等制度。

3.创新党支部建设。在巩固大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班级、年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组织进学生社区、公寓、社团、实验室、课题或项目组等形式。

4.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健全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四位一体的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按照学校修订、出台的《江苏大学发展党员工作规定》、《江苏大学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考核实施意见》、《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开展支部发展党员工作考核检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探索建立健全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5.拓宽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制度,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带头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推行党员承诺制。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支部、班级制度。创新服务载体,推广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向党组织反映一次党内外群众意见,联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

6.开展“立足岗位比奉献”活动。教职工党员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实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争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表率。在党员教师中开展“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活动。

7.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展现学生党员的风采,增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意识。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党员争做先进、赶超先进的积极性。

8.开展学习“身边先进人物”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三育人”先进个人等榜样和示范作用,组织座谈会、开展征文活动和网络宣传等形式,在全院营造学习身边先进人物的氛围。

9.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党建网络信息化建设,建立党内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典型示范,总结提高(2012年7月~2012年底)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主要抓好两项工作:

1.典型示范。2012年“七一”前,学院组织推荐参评学校专项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2.总结提高。全面回顾总结我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总结经验、展示成果、查找不足,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学院成立由学院党委委员组成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负责日常工作:制定学院总体工作方案,组织各阶段工作具体实施,起草各阶段和整个活动的工作总结;开展相关评优表彰工作;起草报送上级党组织的各种汇报材料、上报信息;发放、归档、保存各种学习及相关文件资料;做好各种会议、活动的通知工作;利用网络等途径宣传工作实效、营造活动氛围,及时宣传报道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

(二)加强督促检查。学院原则上每年结合工作考核,组织党员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议。在各阶段工作中,学院将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形式,了解活动进展,研究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三)搞好舆论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效果。学院及时上报工作信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四)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学院日常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的关系,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重要动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要求的重要机遇,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

2010.7.8

:创先争优活动方案报:江苏大学组织部

上一篇:2017钟英初级中学政教工作总结下一篇:吹 泡 泡1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