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2024-04-29

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精选9篇)

篇1: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油茶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我国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现有油茶林面积约5000多万亩。福建是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除东山、平潭以外,全省各地均有种植。全省现有油茶林面积126万亩,宁德市约占四分之一强,其中福安、柘荣两县市保存面积18.48万亩,占宁德市的75.2%。油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油茶产业对改善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柘荣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柘荣县位于闽东北部临海内陆山区,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境内气侯温暖,水热资源丰富,为油茶适生区,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曾是全省重点油茶基地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保存面积6.15万亩,分布于8个乡镇62个建制村,其中宅中、富溪、楮坪、黄柏、英山等5个乡镇曾为全省油茶生产基地乡,油茶林保存面积5.17万亩,占总面积的84.1%,宅中、楮坪、富溪等3个乡镇油茶林面积均超过万亩。

由于油茶政策的不稳定,我县油茶生产曾几起几落。据普查,1979年时全县油茶林面积曾达10.2万亩,其中采摘面积6.92万亩,历史最多向国家交油700多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油茶林分产到户,由于农户长期粗放经营,大面积油茶林处于失管状态,造成荒芜,有的逐淅被马尾松、檫树、杉木等树种更替成混交林,有的改为种粮。至1989年全县油茶林面积仅存7.0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4万亩。1989~1997年在全省木本油料林生产项目和国家一、二期油茶低改工程的带动下,我县油茶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耕作水平有所提高,林分结构不断优化,油茶林面积增加到7.3万亩,采摘面积达5.6万亩,常年产籽量达78.8万公斤,年产油约400吨,油茶单位面积产油量7.5公斤。并建立了240亩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补植更新良种苗木35万株,嫁接换冠更新油茶林860亩。

近年来,由于缺乏政策和资金扶持,油茶生产普遍出现下滑,大面积油茶林再度失管返荒。全县现有6.15万亩油茶林中,可采摘面积约4.5万亩,其中油茶纯林仅存2.8万亩,混交林达1.7万亩,抛荒失管1.65万亩。全县仅富溪镇富溪村保存榨油坊2个,年收购茶籽约1500担,榨油600担。

二、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混杂,良种面积少,增产潜力小。我县油茶品种较为混杂,绝大部分是解放前遗留下来或70年代及80年代初新种植的立冬籽、小果油茶、大果油茶等普通品种,虽能适应本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但产籽能力和出油率普遍偏低,增产潜力有限。全县良种油茶仅在90年代油茶低产林改造中预栽更新35万株(约2300亩),嫁接换冠更新860亩,合计约3160亩,仅占现有油茶林面积的5.1%,且因长期失管,其优良性状也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2、树势衰退,纯林锐减,垦复难度大。我县现有油茶林按龄级分:初产期0.5万亩,占8.1%;盛产期2.1万亩,占34.1%;衰老期3.55万亩,占57.7%。按树种组成分:油茶纯林2.8万亩,占45.5%;混交林1.7万亩,占27.6%;抛荒失管1.65万亩,占26.9%。具备生产潜力的油茶林不足总面积的一半,且由于长期失管,逐渐荒芜,产量不断下降,大小年差异越来越明显,重新垦复的难度较大。

3、加工能力不足,经营效益难以体现。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茶籽采摘量急剧减少,全县目前仅有富溪镇富溪村保存土法榨油坊2个,年收购茶籽约1500担,榨油600担,且由于与市场严重脱节,产品销售范围小,价格低,现价每斤仅32元,按亩产油10斤测算,亩产值仅320元,油茶林的经营效益无法得到真正体现。

4、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发展难以为继。自1997年国家油茶低改工程二期实施结束后,我县油茶产业已有10多年未得到很好地扶持、发展,油茶生产、科研、投入均已停滞,特别是科技人员严重不足,使油茶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油茶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为继。

三、加快柘荣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随着茶油市场景气度的不断上升,以及中央到地方对油茶产业的重视,特别是今年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以及9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对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进行强调部署并提出将加大对油茶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情形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油茶产业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应把握良好时机,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把它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一项产业来抓,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1、加强宣传引导,解决认识问题。当前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对油茶产业发展存在几种认识:一是“无关论”,种不种油茶是农民的事,政府及其部门无须干预过多,发展油茶既不是创新工作,也不是重点和中心工作,现在都讲工业化了,谁还回到传统农业上去。二是“无效论”。对农民来讲一年种几亩油茶,不如出去打几天工,认为无利可图。三是“无力论”,油茶生产投入大,没有一定实力难以发展成产业。四是“无益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值。这些认识问题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在领会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统一思想认识,聚集社会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2、组建领导机构,解决工作力度问题。县委、县政府要成立高规格的发展油茶产业领导小组,要确定一名县领导专门负责,发改、财政、农办、林业、民政、税务等部门参与。要把发展油茶纳入县、乡(镇)两级的经济发展计划,要列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要作一级对一级重点工作考核的指标,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的目标考核制。县政府要出台加快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决定,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深入调查研究,解决产业布局问题。我县应尽快组织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求全面掌握全县油茶生产现状,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科学制定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以指导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要根据油茶树生物学特性,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结合各乡镇传统种植、加工等情况,合理规划布局,确定种植和加工区域,规模发展,集约经营,增加经济效益。

4、加大项目包装、策划力度,解决资金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油茶产业政策、产业导向的研究,积极捕捉重要信息,为项目资金争取服务。要把握今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透露的“国家将设立专项资金并安排不少于20亿元的贴息贷款,用于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等重要信息,立即着手包装、策划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支持。重点做好福建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油茶新品种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的包装、策划及申报工作。同时要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要创新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油茶产业发展。要积极支持企业和农户利用各类信贷资金发展油茶产业。县政府还要制定政策,加大对良种选育、良种推广等技术方面的扶持,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5、搞好林地资源配置,解决好集约化问题。油茶要形成产业必须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只有集约经营,才会有人投入,有科技进入,最终才会实现效益,形成产业。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要在明确山权的基础上,加速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实现集约经营。为此,建议:一是实行公司化运作,通过工商合法程序将各类油茶开发公司转变成合法主体,享受银行贷款、税收的优惠政策。二是在明确林权的基础上和不侵犯林农利益的前提下,乡(镇)、村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让集体山权顺利实现土地流转。对既不造又不准通过流转方式让别人造林的集体山,政府要通过一定经济、行政手段予以制约。三是政策性资金不撒胡椒面,重点扶持上规模的生产经营户。四是每年对油茶生产大户和成效突出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一体化问题。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实力、有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加快产业的发展。今年,楮坪乡引进“福建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县开发油茶产业,企业注册资金3188万元,拟建设油茶加工生产线三条,年可产油5000吨,油皂素2000吨,年产值达到3亿元。计划2009年建设第一期一条生产线。对该项目,政府要予以全力支持,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难题与问题,争取企业早日投产,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同时,要建立好“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楮坪、富溪等乡镇建设油茶生产示范基地。在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7、依法保护资源和各方权益,解决投资环境问题。要按照“谁投资、谁造林、谁受益”原则,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油茶生产周期长、面广、矛盾多,乡(镇)、村要主动承担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为保护投资者和林农的利益,凡林地流转须通过县林业产权机构予以登记备案。同时,投资者必须按照我县油茶发展规划要求,不得毁林造林,不得占用耕地造林,不得侵犯林地所有者利益非法造林,以确保我县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篇2: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关于发展柘荣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茶业作为柘荣县的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具有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影响大的特点。在新形势下,我县茶叶产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加快茶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茶业经济效益,确保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推进我县茶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供交流。

一、基本现状

1、有一定基础,也初具规模。全县茶园总面积39080亩,其中:绿茶面积33000亩,乌龙茶面积6080亩,去年茶叶总产量2426吨,总产值达8812万元,茶叶商品总值达1.2亿元。今年上半年茶叶产量856吨,比增2.4%,产值2378.8万元,比增6.2%,平均价1425元/担,比增6.3%,其中:首春茶产量396吨,平均价1900元/担,产值1504.8万元。二春茶产量460吨,平均价950元/担,产值874万元。金观音、黄观音品种青针价格创出历史最高水平,达200元/斤。全县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000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6100亩,有机茶基地300亩。全县9个乡镇116个行政村(社区),几乎村村皆产茶,县国营茶场茶园面积1077亩,还有4个乡镇茶场,30个村级骨干茶场。近年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全县有集中连片茶园6000多亩,茶叶初制厂100多家,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配套的社会化生产雏形。

2、有一定市场,也产出品牌。目前,柘荣人开办的多种体制和形式的茶庄、茶行、茶叶代销店分布大江南北,为数众多的供销队伍走南闯北经销茶叶。近年来,在省科技厅和省茶科所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依托各种平台和资源,使我县茶叶在加工、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经过多年努力和市场的洗礼,目前我县通过QS认证的企业有6家,特别是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的“双芽牌” 和福建东艺茶业有限公司的“彭山翠芽”双双荣获福建省获“省名牌” 和“省著名商标”称号,凤里牌金观音和彭山翠芽茶分别获得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东方神韵杯乌龙茶类和绿茶类金奖。

3、有一定合力,也形成共识。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把茶叶作为发展农业的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县乡两级有关部门也先后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茶叶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相应加大了投入,改善发展生产条件,形成了一定合力,有力地促进了茶农增收,促进了我县茶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引导我县茶业产业从原有的传统精制加工模式走向精深加工发展方向,广大农民发展茶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问题

1、茶叶整体效益不高。由于经济来源多元化后,加之茶园管理水平差异大,产量高低不平衡,加上管理粗放,滥采粗制,导致低水平粗制的茶叶效益不高,许多原有茶农转而从事二、三产业,造成这些茶农无心经营茶园,有的甚至放弃管理任其荒芜。而以茶叶为的农户却因茶园面积太少太小,形不成相应规模,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手段、方式落后,缺乏有效市场管理,价格大起大落。

2、茶叶品牌意识不强。我县海拔较高,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是个山清水秀无污染的农业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但是我县茶叶生产者、经营户创品牌意识差,造成我县有名茶没名牌的现实,缺乏真正的品牌茶叶,发挥不了品牌效益,经济附加值低。

3、茶叶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县茶园不仅规模小,而且种植、经营分散。茶叶种植一园多户或一户多块极为普遍。茶园管护水平不高,茶叶加工厂规模小,档次低,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真正形成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和管理企业化,茶叶产品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不相适应,厂房设备与扩大再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茶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4、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龙头。目前,我县近30多个茶厂中,比较大型的茶厂只有三、四个,85%是简陋茶厂,而比较大型的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和泰茶叶等企业,也没有真正发挥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带动作用有,没有真正带动群众发展、致富,距真正意义的龙头企业距离还很大,其龙头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5、缺乏乌龙茶加工技术。乌龙茶种植在我县刚刚起步,乌龙茶种植、加工的历史短,乌龙茶加工技术人才十分匮乏,而乌龙茶制作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乌龙茶生产的成败和关键,乌龙茶加工技术缺乏就会大大影响我县乌龙茶产业的发展。

6、未真正形成协作效应。乡村两级、企业、茶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短期行为,未能形成构筑利益共同体的合力。如乡村两级重税收,轻规划和扶持;企业重自身效益,轻带动茶农发展生产;茶农光看当年收入,轻投入与管理,这些短期行为和引导规划的缺乏,导致无法形成相互协作和互利双赢的效应。政府与企业、群众三者之间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机制和利益协作,来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做大,应认真进行整合规划。

三、主要措施

1、抓龙头,大力发展乌龙茶产业。一是依托县乌龙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制订总体规划,提出发展对策,研究配套措施。二是建立专项基金,扶持广大茶农发展茶叶。三是建立典型示范片,通过示范推广,带动广大茶农进行茶业结构调整,重点突破乌龙茶发展的五大难关即:“面积关”、“制作关”、“苗木关”、“设备关”、“营销关”。我县

重点在黄柏乡、楮坪乡、城郊乡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优先发展,要求茶农户种植5亩以上,全村一个品种面积不少于50亩,同时争取1-2家企业到我县落户。在制作技术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建立仙山乌龙茶加工技术培训基地,从安溪聘请熟悉乌龙茶种植、管理、加工的原安溪茶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陈信石长期担任我县乌龙茶技术顾问,选送初、高中毕业生到安溪县职业中专学校学习,在苗木培育上,在凤里村建立育苗试验基地,以保证苗木纯度和质量;在加工设备上,采取群众自筹、政府补助的办法,对乌龙茶机械补助购机款的15%,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新增乌龙茶加工设备20套。

2、强支撑,加快品牌战略步伐。一是推进茶叶质量认证,认真做好QS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的组织申报。二是鼓励茶叶企业争创名牌。在去年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的“双芽牌”获得“省名牌”称号的基础上,争取福建东艺茶业有限公司的“彭山翠芽牌”获“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称号。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有稳固的消费群体。三是创新农产品宣传与展销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运用各种媒体和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等大力宣传,进一步扩大我县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四是抓住目前市委、市政府关于规划整合全市茶叶品牌和资源的有利契机,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来加快我县茶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规划,对接融入,在强手如林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新契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重后劲,强化科技兴茶能力。一是搞好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抓好张一元茶叶、天禾茶叶公司、三和茶叶公司、北山茶叶示范场等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二是加强茶叶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抓好仙山乌龙茶加工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开展茶叶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茶农的种茶技术和加工水平,继续利用晚上时间深入各村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积极引导和鼓励茶农推广使用各种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优良品种。三是建立茶叶信息服务体系。积极依托县365农业服务中心,组建“茶叶信息中心”,建立“柘荣茶叶信息网”网站,收集和发布各类茶业信息,推进茶业信息化进程。

篇3: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良种推广难度大, 相关加工技术落后

油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较高的投入和大量的劳动力, 更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 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方面, 我国油茶产业科研技术虽然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 由于广适、优质、高产良种数量少, 导致我国的良种率推广率不高。目前全国范围内存留的油茶林大部分是老林, 产量低下, 而新造油茶林又少, 导致了油茶总产量不容乐观。另一方面, 我国对油茶产业的认识不足, 油茶产业是在全国油茶产业现场会召开以后才得以快速发展。正是由于政策上的迟缓、认识上和资金支持上的不足, 导致油茶产业主要技术过于单一, 主要是集中在良种培育上, 其他相关技术发展, 如茶油深加工技术、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等都相对落后。

2. 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油茶产业是典型的“三高”产业, 即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据测算, 油茶新造林需投资30000元/hm2, 低产林抚育改造约15000元/hm2。而油茶种植区绝大多数地处边远山区, 属于“老 (区) 、少 (数民族) 、边 (界) 、穷 (困) ”地区, 经济欠发达, 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有限。油茶产业想要规模化生产, 需要龙头企业和农户投入大量资金。但油茶投资回收期很长, 一般需要5年-10年, 单靠农户个人力量难以承担, 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 限制了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3. 林权制度制约, 增加经营管理难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 整个油茶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 “千家万户”生产经营模式仍然是油茶产业中最普遍的模式, 限制了油茶产业的发展。想要规模化经营, 林地流转是油茶产业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建立何种林地流转制度, 采取怎样的流转形式, 实现农户和企业的双赢, 保证规模经营是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将影响油茶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油茶企业的经营管理难度。

4. 劳动力成本上升, 比较收益低

油茶企业的机械化程度较以往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 但茶果采收、施肥、修剪、打药等工作, 大都还是依靠人工来完成。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同时, 油茶产品由于缺乏宣传恰当的营销手段, 销量一直上不去, 与其它经济林相比, 效益相对较低。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大多农户缺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继而转种其他经济效益好的林木或者干脆把油茶林荒掉, 导致油茶产业发展缓慢甚至后退。

5. 产品结构单一, 缺乏优秀的品牌

很多茶油加工企业仍然属于作坊式生产, 规模小、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产品结构单一, 主要为食用油, 在精炼高档茶油、化妆品茶油等方面研发较少, 产品附加值低。

此外, 油茶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中高收入消费者, 这类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同感很强, 认牌购买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购买方式。但是很多油茶企业只是初步具有品牌意识, 没有一个完整品牌理念, 缺乏合理的品牌发展思路, 导致了难以形成优秀的品牌。

二、对策

1. 加强科技攻关和良种推广应用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 想要发展壮大油茶产业, 加强科技攻关和良种推广必不可少。油茶产业目前面临着良种推广率不高, 单产量低, 相关技术还比较落后的局面。对此, 一要整合全国的油茶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力量, 从上到下建立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油茶科技团队以及油茶专业协作组, 重点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良种选育、良种育苗、深加工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形成“产学研商”相结合的科技攻关模式。二要加强油茶优质良种种苗的培育和推广,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 选择早实、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具有优良性状的油茶品种, 力争把优质良种大苗投入生产, 为油茶丰产、高产奠定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三要树立典范, 通过结合当地农户或企业建立示范“良种油茶林”和“低改示范林”, 让农户了解到良种油茶林的巨大经济效益, 吸引农户对良种的采用。

2.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

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大部分农户无力来新建和改造油茶林, 必须整合市场和政府的力量,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利用政府的油茶专项发展基金, 使其能够有效的投入到油茶产业。二是拓宽融资渠道, 必须要确立市场机制, 吸引各类资金投向油茶产业, 同时还要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农户和龙头企业积极投资。三是加快建立与油茶林业生产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由于油茶生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 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与油茶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例如设计符合产业特点的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 将贴息期限延长, 由农信社、农业银行或农业发展银行来专门审批发放。四是建立良好的投资机制,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广泛吸引社会投资。五是建立严格的投资使用监管机制, 保证资金专项使用, 严防借发展油茶产业之名, 套取国家投资补贴的不良行为发生。

3. 林地合理化流转, 培植龙头企业, 规模化发展

我国现行林权制度导致每户农户林地分散且面积十分有限, 必须在林农间推行有效的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制度, 让那些占有能够建设油茶园而无能力建设油茶园和不愿意投入建设油茶园的林农把林地流转出来, 转让给油茶开发利用企业或农户, 让愿意种植开发的农户和油茶企业能够有足够的林地发展油茶产业。这样, 一方面可以解决好规模经营、集中连片生产的问题, 也有益于油茶加工等后续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培植有资金、技术的油茶龙头企业, 并及时出台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让龙头企业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资金筹集、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深度挖掘油茶产出效益,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规模化经营推动区域油茶产业的发展。

4. 推广标准化, 延长产业链

切实推行标准化发展, 为油茶产业发展制定相关标准, 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比如对前期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嫁接问题等, 中期的果实质量, 到后期油茶产品加工等, 实施适用国家范围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标准。为此需要依托现有资源, 积极加强对农户技术培训,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林农, 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 油茶企业利用资金优势提高机械化程度, 降低劳动力成本, 极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然后利用自己技术优势, 开发出附加值更高高档油茶和化妆品茶油以及药用茶油, 同时开发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 延长产业链。

5. 加强品牌建设, 扩大宣传力度

一位经济学家说过, 一个国家拥有的品牌数量, 特别是驰名品牌的数量, 标志着这个国家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经济实力。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与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 消费者的品牌的认可度日益提高, 品牌已经成为作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我国油茶品牌建设还处于初级的情况, 油茶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品牌建设, 扩大宣传力度。首先, 油茶加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树立品牌意识、品牌观念。其次, 结合自身实力, 合理地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最后, 要整合各方面资源, 扩充品牌建设的实力, 特别是作为地方龙头企业的油茶企业可以借助政府资源加强宣传, 并创新营销方式方法, 积极开展连锁经营、直销经营、网上经营, 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达到以品牌促发展, 以发展建品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汤晓文, 刘韶辉, 田亚玲, 宋常青.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浙江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 2008, 07:24-28.

[2]吴娟, 王薇薇, 魏丹, 王雅鹏.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林业经济, 2010, 05:84-87.

[3]彭邵锋, 陈永忠, 马力, 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湖南油茶产业SWO T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 2013, 03:81-84+88.

篇4:江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关键词:江西油茶;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08-2

0 引言

油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发展油茶产业事关国家粮油安全,事关国家扶贫攻坚战的成败,事关林区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江西省也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大力推进。如何做强江西油茶产业是一项事关民生的重要课题。

1 江西油茶产业现状

江西是全国油茶原生区和中心产区,水肥条件对发展油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有油茶林总面积1430万亩,年产茶油11万吨以上,2015年总产值206.6亿元,种植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宜春市和赣州市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袁州区、遂川县、上饶县、兴国县为中国油茶之乡、丰城市为中国高产油茶之乡、德兴市为中国红花油茶之乡。

1.1 资源分布很广

据《江西省植物志》(2004版):江西分布油茶遗传资源物种有29种和5个栽培种及3个变种。在全省范围内,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是普通油茶,其次是小果油茶、红花油茶。另外,厚叶红山茶、全缘红山茶等为江西特有的地带性山茶属物种。全省油茶林分布中,油茶林面积10万亩以上的有45个县(市、区),其中,面积50万亩以上的有4个县(市、区),25-50万亩的有6个县(市、区),10-25万亩的有35个县(市、区)。

1.2 种苗资源丰富

江西省林科院、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赣州市林科所等单位经长期科研实践,选育出的一批高产优良无性系品种,经国家及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重点推广的高产油茶优良无性系有43个,亩产茶油50公斤以上。另外还选育了一批农家品种,有石市红皮油茶、宜春三角枫油茶、宜春白皮平蒂中籽油茶、观音桃油茶、茅岗大果油茶、珍珠子、二水桃、赣萍茶、红皮霜降子等10余品种。全省现有高产油茶定点采穗圃27处,总面积4600亩,良种穗条年生产能力 5896万支;省级定点育苗单位39个,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1亿株。

1.3 加工实力较强

全省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50多家,年茶油生产能力20多万吨。现有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江西青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正邦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国家级油茶林业龙头企业,江西友尼宝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源森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油茶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宜春元博山茶油科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标准主板上市,得尔乐、恩泉、源森、天玉等4个茶油中国驰名商标,批复和建设“五位一体”油茶科技示范园10个。

2 近年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2.1 油茶造林面积创历史新高

2008年开始的新一轮油茶发展高潮以来,江西年均新造油茶林面积40万亩左右。2015年在扶贫攻坚战的强力推动下,各地油茶造林的积极性高涨,全年完成油茶新造林70.68万亩,达到了历史高点。目前江西累计发展高产油茶林435万亩。

2.2 机制创新激发油茶发展新活力

长期以来,油茶造林机制不活一直是制约油茶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在借鉴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以“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分户管理和收益”为主的油茶造林模式,取得较好成效。全省结合“四统一分”,开展了土地入股、补助资金入股,以及收购已挂果油茶林再返租等新模式,激发了油茶发展新的活力。

2.3 油茶产业有效助力精准脱贫

油茶作为江西山区重要乡土树种之一,具有栽植范围广、适应性强、收益期长等特点,是实现山区群众脱贫的理想产业。江西的赣州、吉安等设区市都将油茶产业发展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山区扶贫攻坚结合起来,把油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仅2015年全省结合精准扶贫营造油茶林就达23万亩,占当年完成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2.4 油茶经营户分布更趋合理

由于油茶产业链前端劳动用工量大,不适合企业大规模自营油茶基地,在江西省“两腿(千家万户+企业大户)走路上规模”政策引导下,各地鼓励千家万户发展油茶。近年江西个体林农、大户、合作社等分散经营户新造油茶林的面积,占新造油茶林总面积80%以上。

3 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3.1 基础科研薄弱,良种良法创新缓慢

油茶产业是一个对科技支撑依存度非常大的产业。目前江西推广使用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只是选优的品种,而对于杂交优化,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新一代品种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大面积推广。已有的优良品种、先进栽培和经营管理技术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油茶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完备,县乡林业科技人员队伍老化严重,技术指导能力不强。

3.2 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油茶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高产油茶从栽种到投产需要6年,到盛产期需要8年以上。投产前的6年共需投入资金2200-2500元/亩,其中第一年需投入1200-1500元/亩,第2-6年每年的管护成本至少200元/亩。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政策,对油茶种植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国家每亩500元的标准明显偏低。加之后续管理资金普遍缺乏,部分新造林管护措施不到位,直接影响油茶林的预期效益。目前在油茶项目中只安排了一次性造林经费,而没有安排工作经费和后期抚育管护经费,影响了经营者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油茶加工低水平重复严重

江西共有大大小小的油茶加工厂企业300多家,牌子多,市场效益差。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设备及加工工艺落后,产品单一,对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程度不够。目前,江西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50多家,加工能力20万多吨,而实际加工茶油只有4万多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大部分企业一年加工期仅为2-3个月。

3.4 油茶产业宣传没上层面

目前较大的主流媒体上很难看到对油茶的宣传,特别是对产业发展及茶油健康的社会宣传几乎还是空白。

4 建设油茶强省的对策

4.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将油茶造林补助提高到合理水平。除种植当年的苗木、肥料补贴外,还应增加前几年抚育管理的费用,解决油茶前期投入大、收益见效慢的问题。二是将油茶纳入国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范围。油茶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参照国家对种植水稻、油菜等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做法,每年对达到一定产量的油茶林面积进行补贴。三是启动低产油茶林改造项目。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油茶低改的任务,但国家至今未启动低改项目。

4.2 加大油茶科研创新

目前油茶种植、采摘、加工前的处理大多还是手工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成本,同时对规模化经营带来较大的困难,非常需要在专用机械的研究开发上取得突破;在油茶加工上,基本都是延续着传统的工艺和加工方式,只不过是从简单的手工、繁重的体力劳动变成机械、半机械操作。要走向国际,提高和保证茶油品质,其加工工艺和设备,必须要有革命性的变革。

4.3 加大茶油品牌整合和产品推介力度

加大茶油品牌整合和推介力度是推进油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扶强并弱的方式,鼓励区域知名茶油品牌重组,整合淘汰一批品质差、技术含量低的茶油加工企业。要积极申请茶油原产地标识和注册区域品牌,形成各自的特色品牌和知名品牌。要加大品牌推介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主动推介知名茶油品牌和企业,组织知名企业和优秀产品参加林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建立传统销售模式和“互联网+”相结合的茶油经销模式,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油茶文化交流活动,形成社会更多地认识茶油、接纳茶油的良好氛围。

参 考 文 献

[1] 赣发改农经[2015]1460号.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5.

[2] 杨少新.江西绿色油茶产业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3] 褚利明.刘克勇.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调查[J].中国财政,2009.

篇5:天柱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 要:近年来,天柱县县委、县政府将油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抓,油茶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本文重点针对天柱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展开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天柱县;油茶产业;发展

一、引言

天柱县地处黔东湘西结合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境内属偏酸性土壤,适宜油茶生长,自明清起就有栽培油茶的记载。当前,天柱县应对境内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加以分析、总结,明确后期发展思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资源分布情况

油茶在天柱县栽培历史悠久、且资源丰富。根据天柱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天柱县老油茶林保存面积18万余亩,新造和老油茶林面积近30万亩,是当前贵州省内老油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资源大县。全县16个乡镇除注溪以外,其它十五个乡镇都有老油茶林分布。远口、竹林、白市、江东、瓮洞、石洞6个乡镇为全县油茶主产区,面积占全县三分之二还多。

2.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1)现有的老油茶林品种老化、混杂、低劣,林农管理技术水平低、林地经营粗放,造成油茶产量低,亩产茶油仅5公斤左右。据2014年全县油茶产量调查结果显示,天柱县茶籽总产量达4000余吨,茶油产量1100余吨,产值8800多万元。

(2)全县茶油加工主要以农户的小作坊加工为主,县内有2家小型加工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仅为200吨,且年产能不足一半。本地油茶企业贵州省永兴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产3000吨压榨油、500吨精炼茶籽油项目于2014年5月在“六联”轻工业园区启动,预计2015年10月投产,这将为天柱油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3)茶油销售多属于林农自产食用和自行销售。全县茶油销售点有11家,多以销售散装初加工油为主,其中有天柱县民族特色商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高原星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面向本地市场销售的茶油有两个品牌分别是“三星岩”和“野山茶油”,年销售量仅10吨左右,市场开拓潜力空间大。

3.产业发展优势条件

(1)天柱县良好的自然、气候及社会条件有利于油茶产业发展,县内有50万亩宜林土地资源可用于营造油茶林;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2)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天柱县与省林科院签定了《院县科技合作协议》,与贵州大学开展了校地合作,与黔东南州林科所开展了科技协作。(3)天柱县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给油茶产业带来新发展机遇。

4.油茶科研成果、良种苗木生产能力。多年以来,天柱油茶在各级部门关心和支持下,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丰富的油茶资源和专业科研技术人才等优势,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与选育、丰产示范林建设、良种苗木繁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5.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情况。近几年,油茶产业顺势而发,林农油茶造林积极高,油茶专业合作涌现出12家,有6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涌现油茶造林大户50多户。目前,全县新造油茶林近12万亩,为促进天柱县油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三、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单位面积产量低。全县现存的18万亩实生老油茶林因品种混杂、管理粗放、树龄老化、投入不足等原因,平均亩产油5公斤左右。新造油茶林尚处在幼林管理期,产量极少。

2.基地建设投入大,扶持资金少。营造管理好一亩油茶林5年内需投入资金2500-3000元,仅仅靠油茶产业化扶贫项目或林业项目中的少量财政资金补助远远不够。目前支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有油茶产业化扶贫项目和林业项目,两个项目除了苗木及肥料外补助资金外,劳务补助分别仅有340元和80元左右。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基地前期建设投入大、油茶林管理期长及见效慢,致使林农产业发展积极性受挫、基地建设规模和质量难以提升。

3.项目资金整合投入机制未健全,基地发展缺乏后劲。由于上级下达的油茶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投向都十分明确,导致资金整合投入机制难以形成。林农通过前期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后,感受到基地建设及前期管理资金投入大,大多后期已没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经济实力,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性受挫。

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推动活力不足。目前,县内虽有6家企业、12家合作社在发展油茶基地,大多企业与合作社经济实力不强,建好的基地没有得到很好抚育管理,基地应有的效应没有得到体现,没有给当地农户带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产业基地建设动力不足。同时,油茶加工业很薄弱,产品附加值低,油茶籽加工限于农村小作坊加工形式。虽有“三星岩”茶油品牌已取得QS认证,但产能严重不足,难以开拓、占领市场,产业发展乏力。

5.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在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村现有土地90%以上分散到户,呈零星碎片化。由于部分群众思想守旧,“宁愿抛荒,不愿失地”的陈旧观念严重和缺乏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土地流转方案,致使产业用地流转困难。

四、发展对策

一是切实提供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部门联合建立切实可行的项目资金整合政策,合力打造产业基地;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技术培训和科技合作,以科技、良法和良种带动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出台激励政策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在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小组”下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储备工作,为产业储备更多的造林用地,也为招商引资引进油茶企业做好基础工作;

四是立足实际出台林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扶助支持经营主体完善基地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油茶林下套种、养殖等经营模式,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收入,促进基地健康发展。

五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技术型、实力型、生产加工经营主体,着力打造贵州高原原生态“天柱油茶”品牌,拓展产业市场,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六是充分发挥油茶产业机构职能作用,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好产业精品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产业大发展。

七是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天柱县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和引导企业、农户积极发展油茶产业,为全县油茶产业发展树立标榜。

五、结语

油茶是我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好,但成长的基础条件薄弱、制约因素多,需要特殊的支持和帮助。各级各部门都拿出支持油茶产业建设的特殊政策和措施,众志成城,共同打造现代高效油茶产业。

参考文献:

篇6:南康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1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传统油茶林保存状况

南康区现有油茶面积9 333.33 hm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受当今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影响, 油茶产业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提升, 反而油茶面积越来越少,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 茶山面积多年荒芜, 有70%~80%面积成为低产油茶林, 平均产茶油2.5 kg/667m2左右, 年产茶油在350 t左右。

1.2 新建高产油茶基地情况

1) 从2008~2015 年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工程县区, 其中: 建设新造高产油茶 ( 到2012 年止) 面积311.67 hm2, 国家补助资金18万元, 据检查验收, 到目前为止, 已完成高产油茶林造林27.33 hm2, 占计划任务的87.7%。

2) 2012 年被国家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列为现代农业油茶示范县。 总建设面积246.67 hm2, 国家、省给予补助资金111 万元。 据检查验收, 到目前为止, 已完成高产油茶林造林213.33 hm2, 占计划任务得86.5%。

1.3 高产油茶良种育苗情况

从2011 年起, 南康区三丰苗圃被江西省林业厅指定为在该区繁育高产无性系油茶苗定点育苗单位, 3 a培育出圃优质油茶苗275 万株, 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每年挂点潭口镇育苗基地1.33 hm2, 可基本满足558.33 hm2新造油茶林需要。

1.4 油茶加工企业情况

1) 2006 年, 由曾照彬、 曾庆荣、 邓廷春共同出资注册成立南康万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 在章坑寨林场新造高产油茶基地166.67 hm2, 建成年深加工山茶籽10 000 t、 精炼山茶油1 000 t、 茶粕25 000 t油茶深加工提练厂, 投资总额5 000 万元。

2) 2011~2012 年, 南康友稼食品有限公司, 在赤土畲族乡、横寨乡、龙回镇、麻双乡新造高产油茶林200 hm2, 正在筹建年深加工山茶籽30 000 t、精炼山茶油10 000 t、 茶粕45 000 t生产线和2 000 t山茶籽洗涤系列产品生产线, 投资总额3.0 亿元。 打造南康一流的油茶深加工企业。

3) 农村部分乡镇尚存几家作坊式榨油厂。

2 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传统油茶产业经营效益低的思想束缚深

南康历史上曾经大面积种植过油茶林, 1970 年代赤土畲族乡创办了万亩油茶林场至今还保留面积约133.33 hm2。 北部6 乡 (镇) 是全区主要油茶生产区, 现有油茶面积5 666.67 hm2, 占全区油茶面积2/3左右, 由于受油茶品种、经营技术和加工利用水平的限制, 大部分油茶林品种混杂, 粗放经营、产量低, 加工利用工艺落后, 综合利用率低, 存在“人种天养”、“有就收、无就算” 的粗加工经营方式, 导致油茶林被荒芜, 锐减到现在3 666.67 hm2, 且产油量不足2.5kg/667m2·a, 平均产值不足100 元/667m2·a。 受传统油茶种植效益低的影响, 广大农民、干部、职工对发展油茶产业持怀疑态度, 没有种植积极性。 2013 年春企业造林201.87 hm2, 占57.4%; 大户造林132 hm2, 占37.5%;农户造林17.8 hm2, 仅占5.1%。

2.2 山地流转难

林改后, 特别是南康家具产业的崛起, 山地价值迅速提高, 林农对山地看得很重, 宁愿荒在那里, 也不愿意流转给大户、企业或他人经营, 出现企业、大户想造油茶林, 山地难找的问题。如2013 年南康友家食品公司在从2000 年开始租地至今才流转出山地200hm2, 可谓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2.3 造林成本高

经对全区油茶造林户造林投资调查, 造高产油茶林前3 a投资在2 000 元/667m2左右, 除去重点项目资金200~400 元/667m2, 造林者还需投资1 600 元/667m2左右, 造林成本较高。 且种植油茶第4 年才挂果受益, 第8~9 年进入丰产期, 投入产出基本平衡, 从第10 年起, 产值可达2 575 元/667m2, 除去生产性开支, 利润达2 500 元/667m2以上, 相对而言, 见效期还是较长, 一般农户经营油茶林能力受限。

2.4 油茶栽培技术还没有被广大造林者掌握

绝大多数油茶种植户, 很多都是第一次种植高产油茶, 虽然组织了培训、学习, 但毕竟是第一次实践, 对油茶栽培技术还是掌握不够, 存在着整地、栽植、施肥、防病虫害上的不规范, 不标准。

3 发展油茶产业的几点建议

3.1 示范带动、典型引路

要使人们彻底从传统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就必须依据事实来说话, 来证明。 按照良种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来经营油茶林, 就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为此, 要在油茶造林者中筛选、树立象南康万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和南康友家食品公司高产油茶栽培好的企业或种植大户开发作为示范基地、示范户、示范企业, 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农户、到基地实地考察、学习, 掌握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增强建设高产油茶基地的信心;同时, 还要利用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 广泛宣传油茶种植典型, 扩大宣传面, 鼓励和引导全县干部、职工、群众、企业投入到高产油茶产业的建设中来, 以促进全区油茶产业的大发展。

3.2 科技创新, 提高成效

1) 要大力培育油茶良种壮苗, 实行定点育苗、定向供应, 凡是新造高产油茶林一定要坚持使用经国家或省审定种苗, 坚决杜绝使用劣质种苗。 2) 要集约化经营, 抓好油茶栽植技术的组装配套, 要像种植和经营南康甜柚、脐橙一样来经营油茶林。 3) 要通过建高标准高产油茶示范基地、送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 向广大林农、大户、企业大力推广油茶良种良法。

3.3 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

高产油茶基地建设前期投入大, 作为一项产业, 需从政府投入、部门资金整合、信货支持和税收优惠及有关配套政策给于优惠和扶持。 1) 建立政府投入引导机制。 区政府要建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作为国家、省项目投资的配套资金, 每年不少于200 万元。同时, 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 整合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发展生态产业, 建设森林城乡”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科技创新等项目资金, 大力扶持油茶产业发展;2) 要落实信货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林业贴息货款项目要发展油茶给予小额货款扶持, 要对油茶产品、副产品落实有关税费减免或优惠政策;3) 要对新造高产油茶林基地的林地使用权优先办理变更登记, 对用郁闭度0.2 以下, 林相差的低产低效林分改造新造高产油茶林的林地优先批准林木采伐, 并安排采伐指标。

3.4 创新经营机制, 促进产业发展

要鼓励、引导全区广大干群、林农、企业大等各种投资主体投入油茶产业开发, 实行多元化投入, 多模式发展。 1) 鼓励农民大力种植油茶和改造低产油茶林。 全区60 多万户农民, 有条件的一户种2 000 m2~3 300 m2或6 700 m2高产油茶, 并加大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 形成千家万户经营模式;2) 鼓励大户规模连片种植高产油茶, 通过租赁、承包、拍卖、转让和联营等途径, 引导山地资源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大户流转, 形成大户经营模式;3) 鼓励油茶加工企业, 通过招标、 租赁或与农民股份合作等方式规模开发, 建立与加工能力相适应的原料林基地,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3.5 精深加工, 树立品牌

1) 要重点扶持有实力油茶企业和造林大户做大做强, 提高油茶种植、加工能力, 延长产业链, 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增强产品竞争力。 2) 抓准赣州已成功注册“赣州茶油” 商标的契机, 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技术要求, 不断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产品升级换代, 提高产品质量, 打造赣南茶油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陈永忠, 杨小胡, 彭邵锋, 等.我国油茶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 2005 (4) :1-4.

[2]徐林初, 龚春, 高璜.江西省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 2005 (3) :9-12.

[3]游美红.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4) :6119-6121.

篇7: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一、上犹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上犹县目前油茶林面积32.8万亩,其中农户的老油茶林24万亩,占73%;公司和大户新造的油茶林8.8万亩,占27%。近5年来,已建成万亩新植高产油茶基地2个,万亩以下千亩以上基地10个;完成低产林改造6.0万亩,建成东山镇墨溪坑、社溪镇龙田等千亩以上油茶低产林改造基地5个。2014年茶油产量2147吨,年产值1.7亿元。

(一)上犹县发展油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1.财政扶持。出台了上犹县“两茶一苗”产业重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实施办法。每年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奖补山塘水库、排灌设施、道路硬化、植树种草等建设,加快基地成型。对于连片新植10亩以上的业主,给予400元/亩(含苗木款)奖补。对单户或联户连片改造200亩以上的老油茶林业主,每亩补助300元(含苗木款)。同时,扶持连片1000亩以上的油茶产区的修路、架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产业发展。2014年向上争取油茶项目资金1190多万元用于油茶低产林改造和油茶新植补助。

2.林地流转。推进林权配套改革,明晰产权,引导油茶林和其他山地合理流转,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山地流转,统一流转期限50年,一次性付清流转款(500—600元/亩·50年),收回农户原林权证,变更、办理林权证;促进规模经营,2014年流转林地面积2.3万亩,引进江西宝生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上犹强旺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金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油茶种植企业承包种植油茶。

3.品牌建设。扶持江西宝生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油茶深加工,研发“宝生缘”、“赣之露”系列茶油产品。邀请中央电视台7套、4套栏目组拍摄、播放油茶专题节目,发掘上犹茶油传统文化,提升上犹茶油品质;在深圳、赣州等城市开设茶油现场物理压榨专卖店,建立茶油网络、超市营销体系。成立油茶合作社,鼓励企业、单位干部职工收购、推销茶油,开设茶油食品专卖店。

4.技术改造。聘请国内油茶知名专家授课,到油茶基地传授油茶栽培技术,提高油茶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成立科技服务小组,送科技到乡村组、基地,把技术培训课堂建在一线。与中国林科院、省农大、市林科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基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油茶种植、加工大户到湖南省、亚林中心、省林科院、市林科所等高效油茶基地、育苗基地考察学习。

(二)油茶产业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

1.发展氛围浓。上犹县对油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全力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每年召开“两茶”产业总结表彰暨动员部署工作会议,奖优罚劣,全县形成了干部影响群众、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油茶产业的良好氛围。目前已有2万多农户、100多名干部通过独资、合股等形式投资发展油茶产业。

2.造林质量高。在油茶开发施工中,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指导,严格按油茶造林技术规范高标准造林,实行监管责任制和追究制,确保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的质量,每年油茶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

3.农户增收多。种植高产油茶林,9年后每亩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农户在油茶基地和油茶加工企业务工,年均人均增加收入2.9万元;改造油茶低产林,3年内亩均产量可提高15斤,农户人均年收入提高1260元。

4.生态保护好。油茶树耐旱耐寒,适应性较强,种植油茶消灭了火烧迹地和宜林荒坡荒地,绿化环境,保护生态。在油茶产业发展中,整地注重因地制宜,提倡穴垦或打反坡条带,条带内挖竹节沟,条带外缘种水保草,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保护条带不被水冲毁。在开发清山过程中,保留25度以上陡坡和隔离带原有植被,补种阔叶树,形成油茶林生态保护屏障。

二、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一)规模化发展难度大。由于林地分散经营,涉及农户多,林地集中连片流转难度大,加上前期资金投入大、成本回收时间长等原因,规模发展油茶产业受到影响。

(二)产业化建设滞后。由于规模开发户少,油茶生产个体户分散经营,导致区域内龙头加工企业不多,部分乡镇油茶加工仍以手工作坊为主,加工程序简单、方法粗糙,加工的油茶质地差,没有形成品牌,油茶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三)种植户观念陈旧。当地农民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将种植油茶的主要目的定位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没有切实树立起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以致经营积极性不高。据统计,油茶种植农户每年每亩油茶仅投入2—3个工日进行铲山,平时基本上没有进行管护,导致投入和产出基本持平。

(四)树龄老化严重。现有油茶树龄老化严重,品种低劣,加之经营方式不科学,导致品质退化,大大降低油茶产量。

三、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改造与新植相结合,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使油茶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油茶产业,使之成为富民产业,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油茶产业发展中来。

(二)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由于油茶低产林较多和改造油茶低产林成本较低、见效较快等原因,建议把改造油茶低产林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之路。

(三)加大干部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干部下乡“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平台和现有扶贫政策,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转变农户陈旧观念,帮扶有积极性的农户改造油茶低产林。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宣传推介,积极引进外地投资者建立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解决贫困农户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劳务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五)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扶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油茶鲜果合同,按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的油茶鲜果的模式,解决农户的茶油加工和销售难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洪峰

篇8: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1.1 发展现状与规划

全县共有油茶面积5800hm 2, 纯林1066.7 hm 2, 混交林4733.3 hm 2。已投入资金155.29万元, 在世昌、正大、大兴等乡镇建设采穗圃基地17.7 hm 2。根据2009年《松桃苗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该县规划建立16666.7 hm2优质油茶丰产林基地, 建设期限11年, 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9~2015年完成4666.7 hm 2。其中, 低产改造2800 hm2, 新建1866.7hm 2。第二阶段, 2016~2020年完成12000 hm2。其中, 低产改造1466.7 hm 2, 新建10533.3 hm 2。年产茶油8750t, 产品精加工率达到80%, 产值3亿元。建设一批能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的油茶采穗圃和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各33.3 hm 2。培植1~3家精深加工企业。实现资源培植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使油茶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2010年, 松桃县已与江西云河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为5亿元的6666.7 hm 2油茶基地及10000t茶油深加工项目合作协议油茶精深加工厂2012年启动, 2014年投产。

1.2 发展优势

1.2.1 自然资源优势。

松桃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东麓, 地处东径108°36′~109°24′, 北纬27°50′~28°30′。国土总面积3400km2。县境内交通方便, 大兴—迓驾二级公路已贯通, 渝怀铁路从松桃县境内穿过, 铜仁机场座落松桃大兴镇, 通讯设施已完全覆盖村村寨寨。松桃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热量丰富, 年平均温度16.3℃, 极端最高温39℃, 最低温-4℃, 年积温 (≥10℃) 为5093℃, 无霜期29ld, 年降水量1300~1400m m, 土壤类型众多, 结构复杂。经县土壤普查, 县内土壤共7个土类, 21个亚类, 57个土属122个土种。林业土壤主要为黄壤土类和石灰土类。最多是黄壤, 其次是黄红壤, 黄棕壤, 大部分为微酸性、酸性土壤, 县境内土壤大部分为肥沃或中等肥源土壤, 保水保肥力强, 通透性能好, 有机质含量高, 自然条件很适宜油茶生长。

1.2.2 良好的社会条件。

松桃县人口67万, 劳动力丰富。由于茶油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和价格的不断攀升, 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奠定了有利的社会保障。在技术上, 该县林业局共有在职职工303人, 专业技术人员81人, 在营林、资源管理、检疫、科技推广等方面人才充裕, 实践经验丰富, 能为油茶的大力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此外, 贵州省林科院、湖南省林科院和铜仁市林科所作为技术支撑和依托单位, 为油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研支撑保障。

1.2.3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 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 以县林业局、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科技局等19个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为成员的油茶产业领导小组, 在林业局下设办公室。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油茶产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县油茶办公室选拔12名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了保证油茶产业计划得到高标准、高质量实施, 油茶产业办公室成立了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质量检查组和种苗调配组, 推行专业人员实施低产林改造制, 落实项目法人制, 采取劳务包干, 定任务、定指标、定责任、定质量、定时间, 严格把握垦复、造林、种苗质量关。实行事前监督制和事后督查制。县林业局把油茶低产林改造实施的目标、任务纳入本系统的工作责任, 负责项目的宣传、引导、培训、监督和管理, 列入考核范围。

1.2.4 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茶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给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 贵州省林业厅出台了《贵州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2008年, 松桃县被省林业厅指定为省级油茶良种繁育、新造和低改林改造试点示范县, 该县及时制定了《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油茶产业发展意见》, 出台了《松桃苗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对油茶发展制定了奖惩措施, 凡在松桃县境内培育的无性系油茶苗, 有购销合同的单位或个人, 最高可获得1500元/hm 2补助土地流转费。机关干部或职工, 发展油茶高效生态园建设6.7 hm 2以上的, 同所在单位签订合同以后, 可以带薪3年从事油茶生产。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经济发展目标, 对完成油茶产业建设目标任务的乡镇、企业、承包大户、村民委员会, 县政府按450元/hm2给予工作补助费和150元/hm 2的奖励;超额完成任务的, 按750元/hm 2奖励, 对未完成任务的, 不得享受第13个月的工资。在油茶产业建设中, 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 松桃人民政府将给予奖励和表彰。

2 松桃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群众观念落后, 管理粗放

茶农群众文化素质低, 传统的耕作和经营思想落后, 茶农对新技术的接收能力差, 种植油茶主要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 基本依赖“天种天养”。对高冠嫁接、低产林改造、修剪、施肥等丰产技术知之甚少, 对垦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 另外由于茶农分散经营, 管护不到位, 荒芜严重等原因, 导致产量低, 效益差。据调查, 全县约有80%左右的油茶林没有进行垦复, 即使垦复了也没有连续性;每年仅3%左右的油茶林进行了割抚, 几乎未采取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措施。导致, 油茶林“老、稀、残、杂”现象比较严重, 导致油茶林整体效益不高。

2.2 良种化程度不高

松桃县油茶栽培已有500余年历史。由于过去油茶造林采用实生繁殖, 油茶良种化程度不高, 大多属于农家地方品种, 致使现有油茶林品种混杂和退化、树龄老化, 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大部分与竹、杉等混交, 林木杂乱, 单位种植株间距小, 林相残缺不全。茶产油量平均只有30~45kg/hm2。

2.3 油茶加工产品单一, 产业链条短, 附加值低

油茶加工仍较多采用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法, 加工能力弱, 出油率仅20%左右。由于生产的油茶品质低, 其价格只有精品茶油价格的1/5左右。引进的江西云河实业有限公司10000t油茶精深加工项目仍在建设中, 2014年才能投产。据了解, 该公司油茶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 在化妆品茶油的炼制深加工、茶枯提取茶皂素、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方面仍较欠缺。因此, 由于油茶产业链条短, 综合利用率低, 导致效益差, 浪费大。

2.4 品牌效应差, 产业化经营体系不健全

由于长期的传统式经营和自给自足的思想, 松桃县油茶加工产品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造成有产量, 销量小的现象。虽然近几年在生产、技术攻关、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与产业发展目标、国内大型油茶加工企业相比, 差距较大, 品牌效应未充分凸显, 市场竞争力薄弱。加之由于长期的茶农分散经营, 规模程度低, 集中收购难, 林农主要到当地附近的榨油作坊将茶籽榨成成品油留作家庭自用或零星销售。另外, 松桃县油茶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组织程度不高, 成立的专业化合作组织松散, 利益机制不健全, 基本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2.5 投入不足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油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农民的参与和资金投入作为基础。由于农户分散经营, 茶农没有资金投入, 加之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社会各方参与等措施不健全, 农户自筹能力有限等因素, 与油茶标准化基地建设以及丰产栽培的投入需求较大;二是劳动力投入问题。山区种植油茶劳动强度大, 而松桃县油茶主产区的农村青年大都外出务工, 在家务农的近80%以上的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劳动力差, 与油茶种植的劳动力需求较大。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认识, 强化组织领导

3.1.1 加强宣传发动。

应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茶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和《贵州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油茶产业发展意见》、《松桃苗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发展油茶产业的优惠政策和规定, 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市场账以及增收胀, 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油茶产业的良好前景和巨大效益, 吸引社会力量积极主动投身油茶产业建设。

3.1.2 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用制度管人、管项目。如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切实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认真研究并制定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规划和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三是要强化对各部门、各乡镇督促检查, 实行目标管理和行政问责, 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要强化部门联动, 林业、扶贫、发改、工贸和招商、水利、财政、金融、交通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主动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服务。四是要推行专业人员实施低产林改造制, 落实项目法人制和问责制等。采取劳务包干, 定任务、定指标、定责任、定质量、定时间, 严格把握垦复、造林、种苗质量关。

3.2 加强种苗市场管理, 规范生产秩序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世昌、正大、大兴等采穗圃基地, 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 提高油茶良种种苗生产能力;二是要加强油茶种苗生产和市场监管, 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 加大对油茶种苗管理的执法力度, 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林木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检疫证、质量合格证和标签的“四签一证”制度。真正做到“四定三清”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 品种清楚、种源清楚、苗木销售去向清楚。, 确保油茶基地建设使用国家或省级审 (认) 定的油茶良种;三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协作, 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引入相近生态区或通过良种审 (认) 定的油茶优良品种 (系) 进行引种试验, 对本县现有油茶林开展优树选择, 选出适合本县的优良油茶品种 (系) 。严格建立引种审批制度, 严禁乱引乱繁;四是要大力推广芽苗砧嫁接技术, 慎重使用扦插育苗技术, 严禁使用种子实生繁殖技术, 鼓励大力生产嫁接容器苗, 加快苗木出圃速度, 延长造林季节, 提高造林成活率;五要引进和培训一批能熟练掌握油茶育苗和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的技术工, 为苗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3.3 创新经营模式, 大力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3.3.1 积极培植油茶龙头企业。

一是积极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促进油茶生产、加工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二是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 规范和积极推动土地有序流转, 提高油茶集约化经营水平, 促进规模化发展;三是要强化对已引进龙头企业的服务工作。帮助申报项目、建好基地, 提供使用油茶良种、精细栽培管理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在产品加工方面提供选好厂址、金融支持、树立品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服务, 从而大力挖掘油茶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市场潜力, 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 依靠品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制定以奖代投、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相关政策措施, 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3.2 重视培植油茶大户, 建立健全油茶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

要通过相关项目支持、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合理流转林地等, 为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种植大户创造好的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其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机制, 以龙头企业或油茶种植大户为主体, 引导引导林农按依法、自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油茶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 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 鼓励农民通过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联户种植, 实行品种、育苗、管理、采摘、销售“五统一”, 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

3.4 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一要加强与贵州省林科院、湖南省林科院和铜仁市林科所等技术支撑单位的紧密合作, 充分发挥其科技力量, 积极开展油茶科技攻关和推广, 强化对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 切实解决油茶发展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建立优良无性系高产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综合示范, 以点带面, 加快油茶发展。三是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集中连片、新造与低产林改造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加强低产林的林地垦复、密度调整、合理施肥、适量嫁接和更新、病害防治等措施, 搞好低产林改造, 努力提高现有油茶林的单产和经济效益。四是要加强技术培训, 搞好技术支撑。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 帮助农户在规划、种植、抚育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举办油茶栽培技术培训班, 开展现场技术咨询与发放宣传手册等服务, 及时解决农户在油茶种植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 引导农户规范管理, 不断提高茶农种植油茶的技术水平。

3.5 多渠道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2]2号) 以及)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契机, 抓紧油茶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和实施,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二是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示范基地, 重点用于良种培育、良种推广、专用机具、肥料、农药、林区道路建设等;三是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 整合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治理、扶贫开发、旅游开发、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与油茶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合力推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建立油茶发展扶持机制。积极整合协调财政、金融、农发、税务等,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和减免税费制度, 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油茶产业;五要认真落实以奖代投政策, 及时、足额兑现补助资金。

3.6 实施品牌战略, 加强市场开拓

按照“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工作思路, 坚持少而精的品牌创建理念, 切实抓好油茶品种原产地保护的申报认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特别是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研究和申报工作。通过建立信息平台, 构建信息网络, 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 特别是品牌宣传力的度, 营造促进松桃县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坚持以品质为本, 以质量和诚信赢得市场,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 建立健全营销网络, 不断拓展市场。

摘要: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 产业发展的潜力大、前景广。本文在分析松桃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认识,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种苗市场管理, 规范生产秩序;创新经营模式, 大力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多渠道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加强市场开拓等对策与建议, 以促进松桃县油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对策,松桃县

参考文献

[1]刘小燕.青田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2]黄永芳, 陈红跃, 雷治国等.广东省油茶生产状况与发展对策[J].经济林研究, 2004 (3)

[3]蔡春燕.遂昌县油茶产业提升项目的现状及对策[J].绿色科技, 2010 (4)

[4]李艳, 郑亚军, 杨伟波等.海南省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 (1)

篇9: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摘 要 油茶是其色市的特色产品之一。它分布广、寿命长、用途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山区农民的发展潜力在山,致富的希望在林,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问题。目前,油茶产业化效益低、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及当地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这些就是制约百色地区油茶产业化的三大重点问题。针对这三大问题进行讨论,以此来探讨如何打好百色市区域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关键词 油茶产业;精准扶贫;扶贫工作;产业扶贫;百色市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65

2012年11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本次代表大会上围绕着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战略调整。其中就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而要进行精准扶贫,首先要求当地政府要了解当地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和数量,并深入调查贫困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方针,从而更好地进行扶贫工作。在当前,全力打造好油茶产业,对于解决百色市山区贫困农民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1 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1 市场潜力大

油茶又被称为茶子树或者是白花茶,虽然属于茶科,但是因为油茶的种子可以榨油,因此被称为是油茶。油茶所炸出的油,色泽清澈,味道香醇,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非常好的食用油,也被称为“东方的橄榄油”。当前,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健康饮食成为大部分国民的需求之一。而茶油其较高的营养价值也成为了众多家庭所青睐的食用油之一[1]。在这样的情况下,油茶的市场价在不断的提升。因此,从市场角度来看,油茶是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而油茶产业化的发展必定会为百色市的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帮助。

1.2 国家政策支持

一直以来,百色市就是广西油茶种植大市。但从实际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产业效益较低,具有在较大的发展瓶颈。针对这一情况,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扶持百色的油茶产业发展。2016年,林业局明确将百色市列入了全国油茶产业扶贫示范区,并且给予了重点扶持。预计在2017年农户的户均收益将有所增加。

1.3 自然环境优越

油茶属于常绿阔叶树,对于土壤没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不良环境也有很强的适应力。而百色市地处在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有足够的降水和充足的日照,因此对于油茶的生产是极为有利的[2]。在百色地区,有许多农户在进行油茶栽培时甚至只收不管,依然能够取得一定量的收成。这既是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之一,但也成为了油茶产业化的阻碍。

2 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2.1 产业效益低

当前,整个广西省的油茶林有极大的一部分是建国初期种植,因此从油茶的种类来说,几乎1/2以上都是普通油茶。而普通油茶受制于当时的科技和栽培技术,导致油茶品种良莠不齐,这样一来自然而然会就影响到油茶的产量,致使油茶产业效益无法提高,从而让整个百色市的油茶产业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

2.2 粗放式经营管理

在最开始,之所以会进行油茶的种植,是为了解决农村家庭的食用油问题。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种植农户,对于油茶的商品化意识都较为缺乏,导致油茶林的经营管理依然停留在最初期阶段,也就是分散种植、自主经营和集约化程度较低。甚至有部分农户,对于油茶林的管理处于半放养状态,靠天种地,只收不管。这样一来,自然会使当地油茶的种植及产业化受到极大影响[3]。此外,长期以来对油茶的放养态度,也会影响到油茶的生长,无论是生长技能还是树体结构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自然也就无法提高油茶的产量。

2.3 缺乏龙头企业

从目前的广西油茶的产业发展来看,龙头企业的缺乏也是阻碍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当前,广西各大茶油加工企业的加工产品包括了初级油、精炼油及基础油等。这些产品的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西茶油产业化的发展。但大部分茶油生产企业为个体加工,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及资金短缺等缺点,无法在茶油生产的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良,因而无法促进当地茶油产业化的发展。

3 当前广西百色推进油茶产业化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对策

3.1 建立油茶良种基地

要想推进油茶的产业化,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取优质油茶树进行栽培,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实现高产和稳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百色地区油茶产业化的发展,落实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为改善百色地区民众经济状况提供帮助。而要做到这一点,建立油茶良种基地是有效途径之一。油茶良种基地的建立,对于加快油茶良种的繁殖,解决当前油茶栽培种植中良种苗木不足的问题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油茶良种基地的种植,还可以帮助改良当前百色地区的油茶林,提高油茶林的生产量,使其收获更好的产业效益。

3.2 改善当前粗放型管理模式

要想建立百色地区的油茶产业,打好该地区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就必须改变当前百色地区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从推广良种入手,推行相关的政策对油茶的产业化进行扶持[4]。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油茶栽培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当中,实现规模化、集中化的经营;可以建设示范林,吸引人民群众进行油茶的种植,这对于油茶产业化的发展也有着巨大作用。截止到2016年7月,百色地区已经组建了17个油茶专业合作社,新造油茶林0.26万hm2。

3.3 扶植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建立对于百色地区油茶产业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进行百色地区的油茶产业建设中,一定要扶持相关的油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可以推行相关的政策来帮助龙头企业的发展,并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与人才的吸引,这样才能扩充油茶产业链,开发出质量更好、附加价值更高、科技含量更大的产品在,提高油茶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巨大作用。同时,还要注重打造地方和产业品牌,提高当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百色地区已经开始了“百色山茶油”和“百色色拉油”的商标和品牌创建申报工作,预计将在2017年12月前获得批准。

4 结语

油茶是广西百色市的特色产品之一。因此,要想提高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实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那么就必须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打造当地的油茶产业。针对目前本地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建立油茶良种基地、改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并加强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地油茶生产的规模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建设一条强而有力的油茶产业扶贫线。

参考文献

[1]黎人新.依托油茶资源优势推进精准扶贫与油茶产业融合发展[J].老区建设,2015(11):38-41.

[2]石承章.选准产业路 用好扶贫钱——武宁县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情况[J].老区建设,2015(23):42-44.

[3]肖来金,肖平姬,高生明.建“绿色油库”助精准扶贫——兴国县油茶产业发展浅思[J].老区建设,2016(1):32-35.

[4]李虞森.精準产业扶贫 加快脱贫步伐——兴国县产业扶贫工作主要做法[J].老区建设,2015(13):46-48.

上一篇:我最喜欢的动物小猫作文下一篇:蛐蛐吟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