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我的课堂有孩子的笑声

2024-04-07

让你我的课堂有孩子的笑声(通用9篇)

篇1:让你我的课堂有孩子的笑声

众所周知,低年级课堂教学难在管理,体育课堂更是如此,空间大了,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管理更是难上加难!记得刚开学一年级的第一堂体育课,虽然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孩子们的表现还是令我大吃一惊:操场上到处都是跳动的学生,你喊住了这边,那边又欢呼雀跃起来。看着操场上高年级同学整齐划一的动作,着急的我赶紧请出“法宝”——“凶”一

下,可结果正应了那句古话“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生们根本不理你的茬,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发火是个什么概念!仅仅是楞了一下:“哎!老师嗓门怎么大了?”一会儿又我行我素去了。令你是苦笑不得,几节课下来,嗓子哑了,腿跑细了,可学生们一点进步也没有。苦恼的我彷徨着,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们在学习枯燥无味的知识时兴趣索然,而我一说做游戏时,他们变会变得欢呼雀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我就从这里入手,开拓出体育课堂的新天地:

一、激发兴趣,在笑声中贯彻教学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儿们在欢乐的情境中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学生在初学集合排队时相互推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喊乱叫。教师若单凭枯燥的说教、指责、命令、压制,很难达到预期目的。针对这种现象,我把学生分为四队,男生第一排编成“苹果队”,第二排编成“香蕉队”,女生第一排编成“桔子队”,第二排编成“草莓队”,并给每个学生编号,如第二排第2个就叫“香蕉2号”等等,这样的编号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再集合时我只要说:“各队各就各位,看谁排得快”。学生就能迅速整齐地完成这项任务,随后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就可使学生由兴趣进入正式学生角色,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潜移默化的自觉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做好良好的铺垫。

二、循循善诱,在笑声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好奇、好问、好动、好强是孩子们的一些特点,这也是求知欲旺盛的具体体现。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疗效。如站队时经常会有同学窃窃私语的现象,你想说话,好我给你说话的机会,我下口令“向右看——齐”时,你喊“齐”,我下口令“向前——看”时,你喊“看”……此举不仅满足了学生们说话的欲望,同时在潜意识里督促了他们排队时要快速看齐,一段时间下来,课堂常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再如,学习齐步走及立定教学内容时,大部分同学对于此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都急于去玩,于是我便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上课时我先将动作要领讲解一遍、示范一次,然后把练习完成动作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即让他们四人一组互帮、互助、互练、互学,觉得练习的差不多了就到老师哪儿“过关”,做对了便过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游戏”,做不对,对不起回去再练,看着别的小组的同学们顺利过关去开心的玩耍,我想其他的同学是不会甘心自己不同的待遇的,课堂练习的劲头就更高了。就这样我把练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便其被动为主动,学生参与的兴趣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上去了。

三、合理评价,在笑声中激励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而欣赏的肯定更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种肯定的需求尤为迫切,课堂上我及时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鼓励、表扬,使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例如:在站队时,有的小组没站好,我表扬站好小组中的一队:“瞧!苹果队站得多好!掌声送给他”不仅鼓励了听老师话的同学,同时也鞭策了其他同学。

又如:在爬肋木时,由于胆小害怕有些同学不敢爬,这时,我就请出一名胆大的同学进行演示,并对他高度赞扬,这种做法不仅向同学们证明了爬肋木并不难,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楷模,有利于课堂练习的广泛开展。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避免模式化、成人化及教学中直奔主题等缺陷,应通过实践探索开展适合儿童的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中肉体上的吃苦是必不可少的,“快乐体育”正是强调将肉体上吃的苦转化为情感上的快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了。教学之路是艰辛的,为了寻找一条更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新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虽“路漫漫其修远今”,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2:让你我的课堂有孩子的笑声

-----谈如何激发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爱因斯坦也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是的,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同样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为此,我结合平日的教学中实施,我特别注意每一节课的精心设计,着力于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我平时上课中的体会和做法作以下汇报。

1、关注生活,设计情景,引发兴趣,发展兴趣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着眼点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此,在平日地理课堂教学中我时常关注生活,设计情景,引发兴趣。如讲“季风气候”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美国的格林太太在上海开了一家公司。格林太太的腿里有一块钢板,那是在一次车祸中留下来。格林太太在意大利也有分公司,她经常埋怨说:“上海有一个美妙的冬天,但有一个糟糕的夏天,而意大利则相反。”你知道格林太太为什么这么说吗?请你从气候的角度去分析。有的同学说:“上海的气侯潮湿,格林太太的腿受不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爸爸的腿也遭遇了车祸,一遇下雨阴天就受不了。”“说的很有道理,同学们如果认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一定还会了解的更多。”简单的几句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引发出来了。讲“水资源”一节课时,我仍然是设计生活情景,引发兴趣:今天天气很热,同学们刚刚上完体育课,口很渴,这时你最想——(要是有水喝,该多好呀)。当你喝上水时,你的感受是——(真痛快,有水真好呀),在有水和没水的情况下,你都感受到水资源是宝贵的。在介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这一课题时,我设计了让每一名同学从临沂日报记者、地理教师、小区物业管理员、房地产开发商等角色中任选一个角色讨论怎样从“自身”做起,支招节水,我还和学生一起为了争创“节约型校园”,在班级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餐,节约用纸,节约用钱”,并设想如果你是学校领导,此次活

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让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并努力争当本节课的小小经济学家、节水环保小使节和智多星。这样的设计,引发了兴趣,发展了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2、增强语言魅力,激发热情,体味兴趣,探究兴趣 “中国政区图”是学习中国地理最基本的地图,应终生铭记在心,达到“心中有图”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繁杂、枯燥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其分布感兴趣呢?在学生感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配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神奇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真神奇,轮廓像只健美的雄鸡。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和西藏是雄鸡的尾,台湾和海南是雄鸡的脚;巍巍的群山是雄鸡的骨骼,涛涛的江河是雄鸡的血液。雄鸡雄踞于世界的东方,高昂红冠,翎毛高扬,扇动金色的羽翼,引颈高歌,欢呼喷薄欲出的朝阳——雄鸡一唱天下白„„”。这样,通过老师的语言魅力使学生不仅在地理学习中欣赏到美,而且还激发了学习热情。

在突破教材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时,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效果不错。“季风气候”是本册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冬季风对气侯要素的影响,如果简单的说是因为寒冷干燥,造成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印象不深。我就通过图像,配以文字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老师使用较强的语调,特殊的手势等来突出和强调,从冬季风的形成源地开始,“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犹如一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队伍,一路冲杀南下,锐气十足,使北方本来较南方就寒冷的天气,更是雪上加霜,到处呈现毛主席诗词里所表现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景象。这支寒兵冷将继续南下,受到阴山、秦岭等一些坚强卫士的重重阻挡,一挫再挫,兵折将损。到南方已是强驽之末,弹尽粮绝,使南方受此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这就使我国南北温差进一步加大。”这样,老师使用语言魅力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体味了兴趣,探究了兴趣,并把把学习地理知识,获得地理当成是快乐的事,使学生真正学“地”懂“理”,并让这种学“地”懂“理”的兴趣不断发展。

3、师生互动,知识共享,延伸兴趣,升华兴趣

“山东省”和“山东半岛”两节探究课是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根据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山东省的旅游、风景图片、挂历、磁带等。我上网查资料,查文献。最后,老师把汇集的材料整理,分为农产品、工业产品、水产品、风景区、乡土风情、交通等几个主题张贴在走廊的墙壁上。如:顺口溜“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周村的烧饼、德州的扒鸡、沂蒙的煎饼、济南的烤地瓜;大泽山的葡萄、肥城的桃、昌乐的西瓜、东陵的枣。”歌曲《沂蒙山小调》,还有一些旅游风景的图片,有学生本人的照片等都成为受欢迎的内容。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在正式课堂上,60多人的课堂变成了60多人知识共享的课堂,其知识丰富程度远比老师唱独角戏的效果好得多,当老师提到某个问题时,班上学生都抢着答。老师只是把相关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讲解一下,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不仅初二的学生爱看,别的学生和老师都驻足观看,一段时间内学校上上下下掀起一股学习“我们的家乡—山东省” 的浪潮。这样就使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真正的延伸。

讲“长江的开发”这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先播放歌曲《大中国》,同学们听出“家里藏着两条龙是长江和黄河”,引出长江龙,然后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试画长江龙,直接在课堂展示。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并利用形象的长江龙形图了解有关长江的概况,学生们饶有兴趣学习的同时掌握了知识。长江三峡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这座长达193公里的峡谷,不仅仅是轴山水长卷,更是座诗书长廊。三峡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如“巫山云雨”、“《早发白帝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等。可以说三峡就是一首壮丽的诗歌,从雄壮的瞿塘峡,到婉约的巫峡,再到行云流水的西陵峡,三峡是段落分明而又酣畅淋漓。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和相关的诗歌资料,下节课展示。最后师生同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祝福。虽已下课,但学生是兴犹未尽,意犹未尽,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自然得到了延伸,同时也升华了兴趣。

篇3:让你我的课堂有孩子的笑声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就是幽默。教学幽默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改善师生关系, 而且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让学生在幽默的气氛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使教学事半功倍。”教师的幽默往往能够创设一种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储存信息。课堂教学如何风趣幽默, 如何赏心悦目, 是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拥有让学生笑起来的课堂教学意识是基础, 懂得幽默方法和技巧是捷径, 善于捕捉笑的包袱是灵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优质课的分析, 探究课堂笑的艺术, 达到教学寓教于乐、高潮迭起的目的。

一、教师的言语出人意料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生通过语言可以获取信息和信息背后的情感。在区域地理《日本》学习中, 我一走进课堂, 就用日语“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 (初次见面, 请多关照) 与大家打招呼, 引起学生的惊奇。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用日语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さようなら” (谢谢, 再见) , 让大家对今天的课余味未尽。其实学生对日语是有所了解的, 特别是有关抗日战争的题材片中经常会出现。在学生的潜意识中, 说日语者似乎是邪恶的化身、生厌的对象, 而教师是严肃的、正统的。这样的角色转变让学生看到教师诙谐幽默的一面, 自然笑声发自内心。更重要的是, 课堂之初就让学生会心一笑, 给一节课定了很好的基调, 达到了轻松愉悦学地理的目的。试着尝试一下, 当我们学习其他国家如法国、俄罗斯、巴西、美国等相关国家的时候都能够运用该国的官方语言与学生交流, 该是怎样的耳目一新。同样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 运用不同的方言进行开场, 是多么的新鲜有趣。

肯定的评价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客观的评价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泵, 要不断地向学生的动力源输送能量, 使他们学习的动力十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一个个“闪光点”就好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它会使学生充满信心激情, 给学生动力灵感。然而部分教师却只会机械地“诚实地评价”, 认为这样是“诚信的楷模”, 这其实是把学生成人化, 是对学习对象认识不清造成的。或许有的教师会说“就这么几句肯定的话语, 早已经说腻了”, 其实适当地改变一下方式就可以迎刃而解。在《日本》学习中, 教师的一句“よし (要西) ”就是开心一刻, 学生喜出望外。英语语言的学习中, 用上学生喜欢的“nice”、“cool”、“excellent”等不也是很好的礼物吗?只要我们真诚地给予学生赞扬, 不吝啬我们的情感, 满堂的欢声笑语就是学生给我最好的回报。

二、学生的参与喜闻乐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是要把学生内心的表达呈现给大家, 即便是错误的, 也有利用的价值。例如在《日本》的课堂教学中, 我提出用“一件事、一句话、一个词”描述心中的日本时, 学生用“凶残的、可恶的”贬义词来表述对日本的看法, 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在解释其中的原因时, 学生列举对于“南京大屠杀”, 部分日本人认为是中国人捏造事实, 并再次运用“可恶”一词, 引起学生舒心一笑。接着一位学生用“霸道”一词来阐述日本对待中国钓鱼岛问题, 同学放声大笑。细细思量, 其中包含特别心酸的成分。我们的教育不正是让学生正视国耻、展望未来、以史为鉴吗?我们不要一味地说教, 而要潜移默化地引导, 教师一句应怀着“复杂的感情”, 去全面认识“爱与恨的邻邦”, 不就为同学打开知识的大门, 找到情感的落脚点了吗?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执行者, 是解决问题的践行者, 只有他们走向讲台, 才能够展示自己的真实理解。由于认识的偏差, 一些有趣的答案就会成为大家欢乐的源泉。上台指图是地理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 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 可是学生所用的课本地图或地图册与实际展示的投影图或挂图的图幅不同, 即使学生在课本上容易找到, 在讲台上也需要再转换和寻找的过程。于是学生在寻找过程中的一些无声语态就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 可能某些举止就会引发学生捧腹大笑。课堂中一位同学在确定任一位置时总要把教杆旋转一圈就是一例。当矮个子学生用教杆去指无法达到的地名时, 会竭尽全力, 即使垫脚伸脖子也不能准确点出时, 学生不禁发出善意的哄笑又是一例。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也会逗得大家开心一笑。男女对抗PK或小组之间PK, 自由辩论或知识技能抢答, 是现代课堂常用的学习方式。同时完成一件事情或一项作业、实验, 获得优胜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在《日本》教学时, 学生上台比赛位置贴图时, 眼疾手快、争先恐后的会引起台下同学的注意, 当他们失误或激烈冲突时, 自然会感到好笑。有时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急于获胜而适当修改比赛规程, 也会使其他同学感到有新意而发笑。自由辩论是学生最容易参与, 也是最难控制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的精心准备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自然博得大家点头微笑, 学生一时的疏忽被对手驳得体无完肤同样会引起哄堂大笑。

课堂不是缺少笑的元素, 而是缺乏笑的情境。受课堂对纪律的要求, 学生一般不敢放松自己的言行, 特别是女同学, 这对学生的完整性格发展自然不利。学生读书南腔北调、学习时耍小聪明、故意调皮捣蛋等都可能引起学生发笑。表面上看, 这会降低教学效率, 但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在学生效率低下时, 就可能成为课堂的调味剂。若偶尔的放松是为了下一步的紧张学习做铺垫, 也未尝不可, 大可不必认为是学生品德不佳。教师和学生的幽默只有与教学情景相协调, 才能够取得同学的尊重。相信每位同学都是善良和有幽默感的, 这对教师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即使出现个别小插曲也无伤大雅、一笑了之。在一次小组对抗赛中, 老师让男同学评价女同学的表现, 一位男同学调皮地说全错, 引起大家诧异一笑, 随后老师的订正让大家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内容, 不也趣味横生吗?

三、环境的配合相得益彰

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 对学生知识的迁移、技能的提升、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这需要教师善于提供仿真或模拟的环境。在《日本》教学中, 学生不是单纯地了解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还要解释其形成原因, 了解和熟悉地震来临后正确的防震措施和熟练的技能。下面是我的一段教学回放。

师:我们说灾难固然可怕, 但更加可怕的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没有正确的应对措施。我国同样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请问 (语重心长) 当地震来临时, 正在上课的你知道该如何做吗?

生: (积极踊跃) 回答各种情况。有一同学说躲在教室桌子下面。另一同学说是桌子旁边, 不应该是桌子底下, 因为桌子塌了容易被压死, 这引起同学扑哧一笑, 原因在于他考虑问题还比较仔细。

师: (展示防震图片) 其实在桌子旁边或桌子底下都可以。地震时要做到“保持镇静、灭火断电、抱头闭眼、就近躲避”。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们现在就来模拟一次防震演习。当你听到警报信号后立即执行。

生: (警报还没有拉响, 个别同学就迅速钻到桌子下面, 引起同学开心一笑。) 准备。

师:播放警报。

生:迅速躲避。

师:解除警报 (学生满意地笑了) 。请同学自评或评价他人的防震表现。

生:自答, “做得好、做得不好、做得一般般 (家乡话) ”, 逗得大家欣然一笑。一同学总结, 做到了“就近躲避、保持镇静、抱头闭眼”, 不知道别人表现如何, 因为当时在抱头闭眼钻桌子。大家自然笑声一片。

师:做到就好。今天这次小小的演习, 我想在以后, 当我们遇到真实情景的时候, 会挽救你的生命。

(《日本》评优课曾获得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湘教版地理教材实验区首届课堂教学大赛初中优质课特等奖。)

有了笑声的课堂,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积极参与, 印象深刻, 学习效率高, 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或哈哈大笑或会心微笑的课堂并不是一盘散沙、不遵守课堂纪律, 也不是老师信口胡说, 没有章法, 相反, 课堂的节奏老师掌握着, 课堂的氛围老师调节着, 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预先猜度学生心理和接受知识的状态, 想着把知识和课堂气氛结合到位。这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 也需要认真地钻研, 以期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会学”和“乐学”。可以这样说, 没有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就不会有生动的、感人的课堂教学效果。恩格斯说过, 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做个幽默的老师, 并努力点燃学生的幽默细胞, 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成人、成才, 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神圣的事业。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优质课的分析, 探究课堂艺术, 达到教学寓教于乐, 高潮迭起的目的, 具体从三方面展开:教师的言语出人意料;学生的参与喜闻乐见;环境的配合相得益彰。

篇4:让孩子有礼貌的方法

礼仪

问:我的女儿并不腼腆,但是当把她介绍给刚见面的陌生人时,她很少与他们打招呼。事实上,当我们在街上遇到我的朋友时,这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我是否应当坚持要她尊重长辈,并向他们打招呼?

答:尊重长辈,与他们打招呼,这当然是我们都希望孩子要学会的东西。虽然你不想强迫你的孩子向长辈问好,但你还会有机会用有效的策略继续教他学会那些得体的礼仪。比如,你可以向他示范得体的举止,或通过角色扮演教他怎样向别人有礼貌地打招呼,有时还可以替害羞的孩子或不合群的孩子说话。所有这些做法的确都可以向你的孩子表明什么样的礼仪是为人们所接受的。

金点子

要认识到,小孩学会应用得体的礼仪是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且要花些时间。每次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要重点教孩子练习一种或两种行为礼仪。可以从所有不同的礼仪中进行选择,这包括教会孩子如何与长辈和其他孩子打招呼,如何说再见,如何说谢谢你,如何使用纸巾,学会得体的饭店、餐厅礼仪,还有如何接受和赠送礼物的礼仪。甚至对最小的孩子也要尊重。当孩子说话时,保持目光的接触,要注意倾听。要重视并小心照料好孩子的东西。

给孩子讲解什么是恰当得体的行为时不要用批评的.口气,通过正面教育使孩子学会得体的礼仪。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小孩什么礼节都懂,这样想是错误的。教育孩子避免鲁莽行为。要给孩子们讲清楚,在一定情形下他们能做什么。例如,当你临时有事忙碌,告诉他们可以画画、看书等。

与孩子商定几种一致同意可以接受的联系方法,以便当他们的确需要你时,就可以得到你的关注。教育你的孩子学会使用礼貌词语,诸如“请”“谢谢你”“请原谅”等。家长要意识到,如果经常能听到这些词语,这些词语即能成为孩子的“第二天性”。

篇5:让你我的课堂有孩子的笑声

考试作文时语文科目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孩子平常的阅读习惯与语文作文写作衔接是每一个父母的心病。

我家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各种课外书都看,但我感觉他的作文水平并没因为读书的增多而成比例的提高。人都说读书独到一定的量作文自然就提高了,但这句话在我儿子身上好像不适用。

在上期末的时候,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一下孩子的`语文老师,他给总结了两点原因:1、孩子的阅读只是浅表性的阅读,像看动画片一样,只是关注了故事情节,而没深入进去。这样的话需要家长配合,让他帯着问题去阅读、多读几遍,情况会有所好转;2、作为男孩子,感情方面不如女孩子细腻,考虑细节就差一些,有些作文题材写起来就达不到那种深度-----当然,这只是说一部分现象,并表示所有的都是这个原因。总的来说阅读还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篇6:让孩子长高的秘诀有哪些

宝宝有不少长高的机会,但确实有一定的“秘诀”。孩子长高的秘诀有:

1、半饥饿状态反而容易长高。

在饮食方面必须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营养。孩子长高有两个关键期,婴儿期和青春期。要保证孩子每天都有均衡的营养摄入,特别要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因为蛋白质缺乏会直接影响身高增长;因此,每天至少要保证喝200毫升牛奶,吃1个鸡蛋以及适量的各种肉类、谷类和水果蔬菜。零食尽量少吃,饮料、奶油蛋糕、巧克力等等能不吃尽量不吃。

另外,在半饥饿状态下,人的生长激素分泌得更多,更能促进身高发育。所以爸妈不要老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填鸭式地喂孩子,不停地给他吃零食,这样对长高和身体健康反而不利。

2、每天保证20―40分钟的纵向运动。

要长高,首先是要运动,运动是孩子长高的法宝之一。运动必须从小就抓,在婴儿期就抓,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同时,运动的类型也要有所选择,纵向运动对孩子长高很有好处。例如跳高、篮球、向上跳跃等,肢体延伸类的运动对孩子长高也有好处,例如游泳等。举重等运动则对孩子的长高没有好处。

运动时间也必须控制,要注意适量。爸妈必须督促孩子每天至少有20―40分钟的有效运动时间,以孩子出汗、发热、面色红润为宜。

能够促进身高增长的运动有:引体向上、篮球、排球、跳跃、跳绳、踢毽子和游泳。

3、关灯睡觉,睡眠充足。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条件,发育期的孩子应早睡、早起,有充分的8―10小时的睡眠,使体内生长激素和其他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处于最佳的分泌和发挥功能的状态。

另外,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灯,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很微妙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的长期存在,会使人、尤其是婴幼儿表现得骚动不安、情绪不宁,以致难以成眠,睡眠质量不好,对孩子的骨骼生长非常不利。

让长高的体操

增高体操归纳起碛12个字:热身、行走、跑步、伸拉、垂吊,跳跃。

(1)行走:大幅度摆臂,有力地向前走。

(2)热身:身体保持正直,然后上体前倾,双臂伸直用力向后上方挥动。

(3)伸拉:踮起脚后跟,双臂伸直向上伸拉,然后向各方向伸拉。重复6―8次,中间稍事休息。

(4)跑步:先小步跑,同时双手放在肩上,双臂屈肘向前转动;然后快速跑跳25―50米。重复4―6次,每次之间稍事休息。

(5)跳跃:双脚跳跃用手摸树枝、篮球架、天花板等。10次为一组,每次向上跳跃5―7秒钟,每组间隔4―5分钟。要尽量使身体处于最大程度的伸展状态。

(6)垂吊:双手紧握单杠,使身体悬空下垂,下垂时以脚尖能轻轻接触地面为佳,然后做引体向上动作。男孩每天可做10―15次。女孩每天可做2―5次。

注意事项:认真做好热身运动。循序渐进,可先选择部分练习,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全套练习。从一开始就要注意按照规定数量做好动作。不可随心所欲。每做完一节操,要稍事休息,让呼吸平稳、肢体充分放松。做完全套操后,平躺在地板上,绷紧背部和臀部肌肉,腰略挺。每周做操不少于3―4次,持之以恒,必有佳效。

宝宝长高会发烧吗

宝宝长高会发烧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谣传。难道平时不发烧的孩子就不长高了吗?发烧说明宝宝身体不健康,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和长个子联系在一起呢?因此,家长们也不可相信这种谣言,盲目给孩子补钙,过分补钙反而会造成孩子到了发育期比其他孩子发育得慢。总之小孩子长高和发烧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

篇7:让孩子享受“有营养”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有营养”,享受

全国特级数学教师吴正宪老师曾说过: “数学教育不是简单的‘1 + 2’的知识传授,数学教师要努力打造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什么样的数学是“有营养”的数学? 孩子喜欢的数学是“有营养”的数学; 孩子乐于参与的数学是“有营养”的数学; 能让孩子刻骨铭心的数学是“有营养”的数学; 能让孩子形成数学思想的数学是“有营养”的数学; 能够发展孩子技能的数学是“有营养”的数学……总之一句话,就是能在有效时间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实现课堂的有效性,甚至达到高效课堂的,这样的数学就能称之为“有营养”的数学。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享受到“有营养”的数学呢?

一、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避免营养缺失

吴正宪老师曾说过: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一定要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课堂。”意思就是说,教师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先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读教材、教参,清楚本册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这样才能便于找准教学的起点,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同时有利于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更具吸引力,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更全面,更准确。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数数的组成》这一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由于学生已经有了20以内数的认识作为基础,加之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和生活当中已经早就接触过许多100以内的大数,所以在数数方面大多数孩子都不会感觉到困难。但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对于数概念的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图、花生、小棒、方块等学具让学生观察、操作,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估、数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深刻理解了数的内涵,并在自己熟悉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了数的存在,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了数感。

二、明确教学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保证营养均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否,不能只看教师的教,更重要的还是看学生的学,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得怎么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对学生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素养的培育。教学时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的相信、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表达,保证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为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给学生有关行列的规定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死背硬记,而是精心设计了三次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发现“统一”的必要性。在经历: 统一行与列的名称、统一行与列的顺序和方向、统一位置的记录方法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地动脑,主动地参与,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既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又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规范教学语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利于营养吸收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句话明确指明,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严密、精确的科学,数学语言更要求其具有严谨性。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务求用科学、简练、严谨,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将复杂的道理讲清楚,将枯燥的知识讲生动。用规范、准确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自身形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8:如何让孩子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一、以鼓励为主,激发表达兴趣

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材中重视阅读教学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思想教育以及课后的“思考·练习”结合起来,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教材的空白处,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补说,必定能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服务。这也是对课文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

例如在教学《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这首童话诗歌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利用角色分派,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同学们踊跃发言的兴趣。兴趣是让同学们有着高涨的学习热情的关键,我首先让大家齐声朗读一遍课文,然后问大家:“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每人一小节,谁愿意读?”

有孩子举手,就让他先读诗歌的第一小节,另外的几个小节, 我就会宣布我拍到谁的肩膀,就请他读下一小节,我会恰当的鼓励:大家能读得再吵一些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字典公公家里的吵闹。同学们都一一读完渐渐投入情境后,我问:“你知道公公家里是谁在争吵了吗?”

这时候孩子们声音很自信的响起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标点符号。”

我接着引导:谁愿意告诉大家,这些标点符号为什么事吵得这么热闹?都有哪些标点在争吵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

最后我问:“谁来当当字典公公?”很多只小手雀跃地高高举起,我让一个孩子先模仿字典公公的口吻说话:“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最后小结再反问同学们:你同意字典公公的话吗?为什么?而同学们纷纷很自信地发言各自引出标点符号的不同作用,课堂里的气氛别提多生动,这样既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呢!

二、加强双向互动,培养语言交流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 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可以点拨、引导, 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例如: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就说:“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时,又说:“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时,说:“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交流能力。如学新课时,让学生在轻声读课文之后, 互相质疑,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三、复述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

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 我们应做到尽量引用课文中所学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 我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 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例如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概括性的复述,同时让学生利用挂图以及直观的板书来复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宽说话语境

俗话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除了教材中的口语训练资源,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更是无穷无尽,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周末我布置学生到田野里找春天。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因为他们看到了,有话可说了,自然兴趣盎然,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学完课文我引导孩子们:课文把春天写得这样美,你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也说得这么美吗?孩子们争相说着自己眼中的春天,不知不觉地用上了文中的语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模仿是很有必要的。

篇9:让你我的课堂有孩子的笑声

大家常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美”、“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 可怎么做到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我在实践中的体会是:要让孩子有明亮的眼睛!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这“明亮的眼睛”又是什么?即对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有感悟才能发现美, 才能捕捉有价值的镜头。

一、在活动中酝酿真情实感, 用情感煽动想象的翅膀

李吉林教师说:“情境教育, 就是给孩子添翼, 用情感煽动想象的翅膀, 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 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 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

我曾要求学生为其家长洗一次脚, 以此写一个小片段。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给爸爸洗脚, 想了很多。刚开始, 爸爸好像还不大愿意, 我一再要求, 他同意了。我拿起盆子, 接了大半盆水, 端到爸爸面前, 帮他脱了袜子, 味真大, 要是平时闻到这味, 我早就跑远了, 为了完成作业, 我只能硬着头皮洗了, 我用力地帮爸爸搓啊搓, 突然, 我发现他脚上有好多硬皮, 而且十分粗糙。“怎么长成这样子?”我指着那粗糙的老皮说。“这是老茧子”爸爸自然地说。“为什么长出老茧子?”“孩子, 你爸在工地上干活很辛苦, 哪能不长老茧啊。”妈妈在一旁说。我默默地看着, 轻轻地洗啊洗。“嘿, 洗了脚背, 还洗脚心, 还搓脚趾, 这孩子!”我没有作声, 最后用布帮爸爸擦干脚, 又倒了水。爸爸脸上十分开心地说“今天的这双脚洗得真舒服!”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往往是看得见的, 却少感悟、少认知, 即通常说的“视而不见”、“缺少发现的眼睛”。从该生的习作中我们发现, 小作者通过洗脚, 从“粗糙的老皮”对爸爸的辛苦有了感悟, 才使“洗脚”表达得如此动人。因此, 在活动中酝酿真情实感, 就一定能从身边那些看起来很熟悉、似乎没有什么好写的事物中捕捉到很精彩的、有价值的写作镜头。

二、在实践中感知自然现象, 让体验激发写作的情感

赞可夫曾说过:“应该打开窗户,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 映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 激发学生的感情。”即是说让学生融入“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中, 才会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观察到的事物才能进入大脑。

组织课余实践活动时, 我曾要求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喂养一种小动物, 在对小动物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 练习写小动物的外形、习性片段, 也可以把喂养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 以增加孩子们作文课堂的乐趣, 使其收获意象不到的童真童趣。摘选如下:

前几天, 我捉了两只小蜗牛, 仔细看着这两个小家伙, 身上有一个灰色的小壳, 那是它的“小房子”。我伸出手, 轻轻地摸了摸它的身体, 感到软绵绵、黏糊糊的。蜗牛还有两对触角, 一对长、一对短, 长的一对上有两个小黑点, 不知这小黑点是什么, 找了一本书看看, 原来是蜗牛的眼睛。我尝试着怎么来喂养, 把它们放到一个瓶子里, 还放了点菜叶。晚上睡觉时, 我没盖瓶盖, 因为我怕它们闷死。早晨起来一看, 一只小蜗牛爬走了, 我怎么也找不到, 我决心把另一只蜗牛养好。于是, 我从瓶子里拿出小蜗牛, 又刷了刷瓶子, 还放了点新鲜的菜叶让小蜗牛吃。这天晚上, 我也没把瓶盖盖上, 我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小蜗牛, 我一看, 傻眼了, 唉呀!另一只蜗牛也爬走了, 我赶快找, 阳台角落里发现一个小黑点在蠕动, 凑上去定睛一看, 哈哈!结果在墙角边上发现了它, 蜗牛在沿墙壁往上爬, 一点点蠕动着, 身后留下一条银亮的路, 大概发现我在找它, 它还舞动着触角向我示威呢。我用手触摸了它, 它突然重重地摔了下来, 又继续向上爬。我走开了, 让它自由地活动吧。

小作者在自己有了喂养小动物的体验后, 条理清楚地写出了小蜗牛的生活习性, 写出了小蜗牛的可爱,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蜗牛的喜爱之情。

除了组织课余的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体验活动, 如在学了《天安门广场》一课后, 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 让学生按新学到的方位顺序来观察校园里的花圃, 教会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 使学生对观察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 同时要教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辨析特点等。

总之, 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 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感受。要写好作文, 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习作要求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写作素材。”如此, 学生便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就能“原汁原味”地表现出儿童自己的视角, 我们的孩子自然也会成为习作大餐的“烹饪高手”。

摘要: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兴趣, 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我们从活动入手, 针对学生年龄小、好动又易好奇的性格特点,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他们拥有明亮的眼睛来观察事物, 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上一篇:述课要求下一篇: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