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赛课活动评课记录

2024-05-16

小学赛课活动评课记录(精选6篇)

篇1:小学赛课活动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活动记录《第八次》评课稿

我以前没教过语文课,这也是第一次主评语文课,说实在的还是摸不到门道。本来准备请赵老师拿我们班先试上一下,这样我也能早点准备一下评课稿。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我自己上了。这一次我主要就拿赵老师上的课和我上的这一节课,对比着评。不到之处,还请见谅。

《第八次》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了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之处:

1、在课堂上,始终强调朗读。

我一般只会在第一课时注重让学生朗读,而且在词语方面可能更注重字义的理解。而赵老师的课堂从始至终始终强调朗读,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比如一开始的几组词语,赵老师也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上练读,指读。小学生大多喜欢朗读,在喜欢别人声情并茂的朗读的`同时,又害怕自己没有机会读,或没有别人读得好,赵老师并没有一味的请好的学生朗读,而是把机会也留给了那些不擅长朗读的学生。这样每个学生完全可以够的着,从而激发了他们读的欲望。照顾了学生间的差异。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赵老师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表现。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负伤后,也几乎失去了信心躺在那里唉声叹气,在体会了几个重点的字词:唉声叹气、几乎等以后,赵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布鲁斯会怎么想,充分让学生发言。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3、感悟从“补白”中来。

让学生抓住“空白”进行角色体验。有时为了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课文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些空白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好材料。课文的最后一段便是如此,让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是怎样动员那些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来参加第八次抵抗的。学生进入了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学生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表演、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那几个学生的演讲确实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4、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我上课时,理解课文要么是一句一句理解,要么就是学生自读课文以后,说说感想。赵老师却采用的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比如蜘蛛结网,一次、两次……一直到七次,让学生在读得过程中体会到“累”了,让蜘蛛结网就更累了(补充句子)。又如把蜘蛛和布鲁斯王子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看听课笔记)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布鲁斯王子感动了。

5、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赵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外,赵老师在每一段之间的过渡、连接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今天能听赵老师的这一节课,真得让我受益匪浅。

 

篇2:小学赛课活动评课记录

体音美组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组内赛课活动。在教研组的精心组织和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下,本次活动已圆满结束。本次教师优质课赛课活动体现了以指导教师业务为宗旨,以课堂改革为动力,以落实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为目的,以促进课堂效果为目标,现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质课赛课的契机推动了我校教研活动的深入。

本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领导亲自动员,并参与评课。参加赛课的每位教师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互相学习、切磋、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都做了充分准备: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课件,而且虚心求教有经验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的领导和学科组老师也在课后对赛课教师的课堂做了认真、详细的点评和指导,使参与赛课的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教研氛围浓厚。

二、小荷初露,馨香四溢

尽管参与本次优质课赛课的都是走上讲台不久的年轻教师,但他们的一招一式已表现出今后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和中坚。赛课课中,不少授课老师的课都给我们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李瑞根老师语言亲切柔和,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结构安排合理,师生互动非常好,令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刘晓芳老师的美术课专业素质过硬、基本功扎实,对学生指导到位,学生都得到了训练,课堂效果好,这些都表现了我校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业务潜力。

三、互相学习,相互提高

本次活动从准备到结束,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都能通力合作,合力钻研教材,互相切磋、帮扶,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学到很多,这也是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成绩中有不足,欣喜中有遗憾

① 语言不够精炼。赛课课中,参赛老师激情澎湃,但是语言的叙述缺乏精雕细琢:音乐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精炼;美术教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环节之间承转过渡语言设置不到位,不顺畅。

② 内容安排不够适量。有的是内容安排过少,整节课过于松散,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是内容安排过多,整节课过于匆忙。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

③ 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教师没有能准确及时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造成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学习相脱节。

总之,这次优质课赛课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3:小学赛课活动评课记录

一、联系生活实际, 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老师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 从儿童的兴趣出发, 开展引导交流活动, 很好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民德小学的李华老师引领我们感受《 一个都不少》 的互助教学时, “ 围”字显精彩, 她拖着带病的身体站在孩子们中间, 让孩子们既感受到了文中马老师的“ 围”, 又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与李老师的围与被围。 这让初入语文教学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华老师的个人魅力和高尚的人格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水市小学的李勇军老师在教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时, 从“ 如果你迷路了怎么办? ”进行导入教学, 孩子们的兴趣油然而生;孩子们也从许多的天然指南针中学到了终生受益的自救方法。

鹿鸣小学的杨莉老师在教学《 采蘑菇》 时, 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 整堂课带领着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 让学生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的方法学习新的生字, 灵活掌握识字, 一次又一次地去采汉字蘑菇, 有效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如, 学习“ 仍”字时, 学生有的说“ 单人旁”加“ 乃”是“ 仍”;有的说把“ 奶”的女字旁变成“ 单人旁”就是“ 仍”, 这样很快就记住了“ 仍”字,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复习了“ 奶”字。 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 乐于识字, 善于识字后, 杨教师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完成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1~2 年级的学段目标:让学生喜欢学习写汉字, 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二、故事联想识字

识记有一些字, 老师可以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 抓住字形特点, 编成小故事, 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 例如, 江口小学的易小莉老师在教学《 游子吟》 中的“ 游”字时, 就告诉学生, 一个人带着他的儿子在方形的游泳池里学游泳 ( 三点水旁, 中间是“ 方”字) , 儿子游泳 ( 子) 一定要注意安全, 得有大人 ( 人) 陪着。 通过语言描述及学生的想象, 把识字与语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 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追溯汉字根源识字

不难发现, 低年级孩子对汉字兴味浓厚, 李华老师教学“ 病”字时, 让孩子们领略了汉字的源远流长:“ 病”字原来写作“ 疒”, 在甲骨文中, 其字形很像一个人正躺在床上 ( 人和床都是竖着写) , 浑身冒汗, 看上去身体十分不舒服。 后来, 古人在下边加上“ 丙”, 作为声旁。 这样, “ 病”就成了一个形声字。 古代, 病情较轻称“ 疾”, 病情较重才称“ 病”。 现在, “ 病”字泛指各种疾病, 与健康相对。 此外, “ 病”字也有“ 缺点、瑕疵”之义, 如“ 弊病”。 现在, 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们对健康更加关注, “ 病”字成了每天都可能听见的一个字。 如此一来, 易学易记, 妙趣横生, 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辨字、记字的能力。这样不仅强化了识字渊源,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正如方兰老师所讲:“ 教师的精彩能够促进学生的精彩, 学生的精彩成就了老师的精彩。 ”是呀, 要是没有老师们这种文化的渗透精彩, 何来孩子们的精彩呢?

四、形象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 所以, 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 利于学生识记。 如方兰老师介绍的一样:在蓝草中提炼一种蓝色, 故蓝天的“ 蓝”为“ 蓝色”的蓝, 竹子编成一个“ 篮子”。 通过这样的描述, 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 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又如, 我在教《 采蘑菇》 这课中“ 哭”这个字时, 就结合字的象形特点进行启发, 一个女生就说了识记“ 哭”字的一个方法:一个女孩的两只眼睛 (“ 哭”字上面的两个口就像小女孩的两只眼睛) 在大滴大滴地流着泪 (“ 哭”字的那一点就是眼泪) , 她哭啦! 孩子们用形象记忆法既快速又正确地记住了这个字。

五、猜字谜识字

篇4:小学赛课活动评课记录

校本教研;听评课;专业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39-02

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教学反思和评价。开展有效的听评课活动,能够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是及其原因做出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自我评价,同时在他评的过程中,吸收更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水平。而目前,我们很多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大部分老师“走过场”,使得教师对本来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觉得乏味,听评课活动失去了意义。

一、听课“走过场”,因而评课无从开口,往往人云亦云

部分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往往“抓紧”时间,备备自己的教案,阅阅自己班的作业,或者有的甚至昏昏欲睡,一节课听下来,不知道教者所教内容,因此,评课时往往人云亦云,敷衍了事。

原因:农村小学教师课业负担过重造成的职业倦怠。我们往往大喊“减负”的口号,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造成孩子过重课业负担的人是谁?是我们的教师,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可曾想过教师的负担是否过重?教师在目前仍旧以质量为前提(很多地区用成绩给教师排名次的现象愈演愈烈)的教学环境下,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整天围着大堆作业和卷子转,再加上有关部门的环保征文、各种知识竞答、各种达标验收等等各类走过场的活动,使得我们的教师往往疲于应付,哪有精力去认真面对听评课活动?笔者身处农村小学,作为教导主任,经常遇到有老师诉苦,这样那样的任务太多了,教师身心疲惫。往往一名教师身兼4、5门课程的教学,有4、5种教案写,有4、5种作业要批阅,接待家长、处理有问题的学生、还要应付各种检查需要准备的资料、文件,每天累的气喘吁吁。听课加上评课,每天又要占用很多工作时间,其他的教学工作只能是挤时间,甚至晚上加班完成。听课时干“私活”甚至昏昏欲睡也就成了正常现象了。

对策:教育管理部门要关注教师的工作负担与压力,建议成立教师职业及心理问题疏导与研究小组,深入农村小学调研,体会小学教学工作的繁杂与琐碎,帮助教师解决职业负担与心理问题,提高农村小学师生配比,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关注教师职业倦怠,改善教师生存状态。

其次,在组织每次听评课活动前开动员大会,首先让教师明确本次听评课活动的教研主题,让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听评课活动;同时制定相关规定、制度,如听评课情况登记表、听评课规定等,规范教师的听评课行为,有疏有导,保证教师听好课,才能评好课。

二、评课无主题,评价肤浅,无研究价值

评课组的教师往往是同一个学科的教师,有的碍于情面,只讲优点,有的评课随意性强,评课无主题,观点肤浅,无研究价值。比如哪个字音读错了、哪个字没写好、教态大方、普通话标准等等,对真正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教学研讨能力無任何帮助。

原因:教师对教研主题意识不到位,而且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因而评议时随行发挥,没有针对性。

对策:首先,每位教师在每次听评课活动前要明确本次教研专题,教研组要组织引导教师学习相关的业务资料,为听评课活动做好铺垫。听完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师围绕研讨专题展开评议,并填写评课表,切实提出针对教学的改进意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课堂教学效果。

我校最近围绕中心校提出的高效课堂模式,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广大教师在学习了有关高效课堂的理念之后,先在网上观看了几节高效课堂示范课,看完要求每位教师谈观后简短感受。然后每位教师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课堂模式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当然,也可以有自己创新的模式,但是必须准备相应的模式说明。在随后进行的听评课活动中,教师们都踊跃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胆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灵活运用吸收的新理

(下转第41页)

(上接第39页)

念、新思维,评课中因为有了与专家课的对比,也显得有依有据,研讨的气氛非常活跃。教研组及时收集整理了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及评议与反思,装订成册,并认真做了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小结。教师的研讨因为有了方向而视野开阔,也因为有了目标而柳暗花明,我总结本次活动用了一个数学算式:导引+创新=无限,是啊,我们教师的潜能是无限的,作为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找到打开教师创造力的那把钥匙!

三、重他评,轻自评

其实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目标达成情况,只有执教者心里最清楚。在评课活动一开始,就应该先让上课教师就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让听课教师也更加明白教者的设计意图,从而能更客观的全面评价课堂教学。而我们目前有的教研组评课,往往走形式,教研组长宣布会议开始,听课者一一评完,散会。不给教者反思的时间,也不进行总结,使听评课活动完全成了走过场,失去了意义。

原因:教研管理者本身对评课活动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评课机制。学校主管领导对校本教研有效管理的能力水平不高,工作应付的现象十分突出,领导不重视,教师也就跟着“走过场”。

学校直接负责教研管理的领导大多数没有时间“走出去”了解最新的教研教改动态,因而他们的视野仅限于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有限的自主学习。他们对校本教研既不能有效指导,又不能科学管理,造成了学校校本教研水平整体能以提升的现状。

其次,授课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不强,对自评在促进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自评也是就我们平时说的反思,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组织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我们都知道,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最关键的作用,别人的评价再多,抵不上自己一个领悟,一句反思,只有自己真正意识到了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的业务能力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对策:首先要加强教研管理者的业务培训,要让教研管理人员尽快了解掌握校本教研的深刻意义、基本特点和主要方式,了解最新教研教改动态。这样才能领导教师开展切合本校实际的教研教改方案。从而组织管理好听评课活动。

其次,作为教研管理者,要明确评课的过程与方法,然后加强教研组规范化听评课的管理,对评课活动的过程作出明确规定,并要求每位教师有备而评,发给凭课表,引导教师评好课。充分发挥听评课活动的作用,真正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研讨及执教能力。以下是我校在组织评课活动时教师评课表的样例:

店子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评优课评课表

注:评课意见如实填写,写出具体意见,总评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评定。

总之,农村小学由于受地域和条件所限,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听评课活动,只有先抓好本校教师听评课的过程管理,才能谈得上“走出去”、“请进来”,才能在专业引领方面为教师开辟一片广阔的蓝天!

参考文献

[1] [罗平县教育局教研室]张国美.《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

篇5:教研活动记录---听评课活动

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我系教学活动的安排,我们共同课教研室全体教师开展了互相听课、评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互相听课,大家普遍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教学人员提供了互相学习,采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展示平台。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通过听课活动,促使教师们对总体教学模式、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益的。听课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也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从不同的教师那儿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法。

在听课期间,大家都做了听课记录,记录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之后在教研室活动时间参加听课的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课程讲授做了分析评价,指出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并及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也有个别老师的听课记录未能反映出听课的目的,评价较笼统模糊。

从听课情况来看,几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基本的教学素质都比较好,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书,有教案,课堂气氛较好,与学生也有一定的交流。无论是在本班教室还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老师,都能利用电脑、网络等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现以教研室整体角度从以下几方面对这次活动做一下总结和评价:注重导教引练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明了. 2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弊病,使课堂气氛较为活

跃,有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英语教学的意识得到强化,全体授课教师都有课件,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王御鹏、袁佳奇两位青年教师做得更为突出.把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李明悦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做好精心准备,设计大量英语练习题,结合习题讲解语法内容,收到良好效果。在遵循共性的教学模式前提下彰显了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了各自的教学特长。如: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习记忆单词的方法,培养朗读意识,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篇6: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

听潘金菊老师的课,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我不由自主地被她轻快而严整的教学带入了学生的角色,惋惜:我没有举手表现自己。我太想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回应她的每一次质疑、每一次点拨。因为,她的每一次点拨都撩动着每一个听者的心扉,激越着每一个听者的智慧。

可以说,潘金菊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成于“点”,功在“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这种点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思维、排除疑难、交给方法、发展能力。

一、点要害之处,拨学习方向。

潘金菊老师的课堂,每一次给出学习材料,她的设疑都是恰到好处的选择切入口,切中问题的要害,给学生以明确的探究方向。同时,她设置的问题都是层递性推进,不断扩张着学生的思维领地。例如:在研究阅读材料三时,她环环相扣、循循善诱追究了这样几个问题:

1.找出对折翅“小天鹅”李月相关的细节描写

2.哪些文字是图片上所没有的?

3.图片上所没有的抒情文字,作者是通过图片中的哪一个具体细节联想出来的?

问题一,从写实切入,学生容易把握思维方向,也帮助学生明确了这节指导课所谓“加法”的基数问题。没有基数,何为“加”?所以,这个问题是一切问题之“本”,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本”。

问题二,从问题一起源,因势利导,学生的思维顺势逆转,进入了就实捕虚的过程,轻松地解决了写作上“加法”的问题。

问题三,进一步深入,触及到写作时如何生成“加法”的问题,即如何找“虚”的生成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极具挑战性的,由于前面的设疑起到了铺设台阶的作用,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

设疑的追究性和层递性,本身就是最好的点拨与引导。这样的“功势”形成了,学生的思维跨越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善于设疑,相时而导。

潘金菊老师善于设疑。因为她不仅能在有疑处设疑,更能在无疑处设疑。这样的课堂,学生会从心底升起一种强大的求知欲,学习的过程就会演变成一个自主释放智慧光芒的过程。

例如:在“豁然开朗试技法”这一个环节,在引导同学们观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姚明和林浩牵手入场的感人画面时,她问了一个这样问题:从姚明、林浩的神态与表情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似平常的一问,在这里却是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拓展的一举,推动了学生由表及里、由观察到联想的思维跨越。如果没有这一问,这个环节的学习就是残缺的,或者说是低效益的。有了这一问,就犹如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

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就是适时点拨。潘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整节课都闪动着“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教学智慧。这是一个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结果,这是课堂教学的大智慧,也是新课程、新课标所要求的一名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例如:在潘老师提出了上一个问题后,学生一时很迷茫,无所适从。终究,这是一群初一的孩子,思维的发散性还比较欠缺。这时,潘老师相机诱导,说:“透过林浩咬着的嘴唇,姚明的目光,我们可以猜猜他们在想些什么?”

学生感知材料后,开始向材料的深度进发,但一时又难以突破思维的临界点,处于胶着状态。经潘老师这么一点拨,学生的思维开始启动,在临界点发生了质的飞跃,完成了从感知到认识、从表象到理性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点拨效果。

潘金菊老师的课真好!期待能多与她交流,从而收获她的收获。

任水亮

上一篇:班队活动诚信下一篇:大学物理I(二)讨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