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办大集体改革

2024-05-02

厂办大集体改革(精选6篇)

篇1:厂办大集体改革

厂办大集体改革问答

一、什么是厂办大集体?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由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以劳动服务公司或其他形式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二、厂办大集体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它的产生是由于当时大批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需要安置就业。它脱胎于国有企业,定位于附属安置性质,主要领导干部大多由主办国企委派,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分配方式基本与国有企业相同。

发展现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冗员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市场竞争力弱,大量企业停产,职工长期下岗。

三、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提出

在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后,东北三省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厂办大集体又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决定在东北地区先行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试点,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

四、厂办大集体改革依据的主要文件

1、《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

2、《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

3、《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

4、《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

4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1991年9月9日国务院令第88号)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34号)

8、《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号)

9、《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国资评价[2003]72号)

1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4号)

1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

五、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总体目标

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切实减轻主办国有企业负担,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

六、厂办大集体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从厂办大集体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不纠缠历史旧账;坚持分类指导,用改革的办法,充分借鉴国有企业改革政策,通过重组改制等多种途径分类解决职工安置等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由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分担改革成本。

七、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方式

对能够重组改制的厂办大集体,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多种方式,重组改制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对不具备重组改制条件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厂办大集体,可实施关闭或依法破产。

八、厂办大集体改革涉及的固定资产如何处理

厂办大集体企业长期使用主办企业的固定资产,可实行无偿划拨,用于厂办大集体企业安置职工所需的费用。

九、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如何处理

厂办大集体企业与主办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轧差处理。轧差后主办企业拖欠厂办大集体的债务,由主办企业予以偿还;轧差后厂办大集体拖欠主办企业的债务,在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时,由主办企业予以豁免,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冲减国有权益。

十、申请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审批程序

1、界定改革范围。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向市厂办大集体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企业改革申请,进行范围界定。

2、资产评估。在企业主管部门和主办企业组织进行资产清查的基础上,由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经同级国资监管部门核准后生效。

3、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制定、审批。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制或清算方案,由主办国有企业会同厂办大集体制定,报主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或上一级集团总公司审批。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的改制或清算方案,由主办国有企业会同厂办大集体制定,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批。地方厂办大集体的改制或清算方案,区、县(市)属的由主办国有企业会同厂办大集体制定,报区、县(市)政府审批;市属的由主办国有企业会同厂办大集体制定,报主管部门审批。

4、召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厂办大集体的改制,须将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职工安置方案、企业内部债务处理方案和处理协议以及涉及企业资产处置等事项提交厂办大集体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决议。对于厂办大集体企业召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由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工会负责监督指导。

5、进行职工身份认定和改革方案备案审核。改革企业经主管部门将职工档案和改革方案上报市人社局,由人社局负责对职工安置方案进行审核、对职工身份进行认定、对经济补偿金总额进行审核确认。

6、规范处置企业资产。经批准改制的企业,涉及企业资产转让的要进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转让。涉及土地交易的按有

关规定执行。产权交易的全部要件副本或复印件由改制企业转交主管部门存档备查。

7、拨付财政补助资金。根据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认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和额度,由市财政局审核财政补助资金。按照“专账管理、总额控制、分批下拨、据实结算”的办法,在企业自身承担部分落实的情况下,按核定的各财政级次承担的财政补助资金比例、数额进行拨付、管理和监督。

篇2:厂办大集体改革

总工发[2011]48号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

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 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 门、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18号),在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中,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的作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顺利平稳进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对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认识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厂办大集体改革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厂办大集体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各级工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了解掌握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有关政策,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平稳有序推进,做到政策落实到位、民主程序到位、职工权益保障到位,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厂办大集体改革顺利进行,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改革中得到有效维护。

二、加强源头参与,切实落实职工民主权利

各级工会特别是改革任务较重的城市工会和企业工会在厂办大集体改革过程中要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参与改革方案的制定。要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和政策,严格规范企业改革的民主程序,坚持制定改革方案要充分吸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并在事前向职工公示;坚持企业的改革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企业召开职代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职代会审议作出的决议,必须经企业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职代会的表决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不能以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代替职代会作出决定。要畅通各种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不断完善企业改革方案。

三、坚持规范运作,努力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级工会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企业改革政策,妥善处理厂办大集体的职工安置、劳动关系处理、内债清偿?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缴纳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各项工作。

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要按照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有关法规,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及时为职工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对拖欠职工的工资、社保、集资款、取暖费等债务,应制订清偿计划,通过资产变现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偿还。要将未参保的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困难职工家庭,凡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四、加强民主监督,督促各项改革政策落实

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2]13号)等有关政策的要求,在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实行厂务公开,坚持企业改革方案、程序步骤、职工安置、经济补偿、社会保险以及企业资产、负债等重大事项必须向广大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和主办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积极筹集资金,做好因厂办大集体改革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社会保险接续等工作,保证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努力帮助职工就业。加大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力度

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对厂办大集体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力度。要把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向有创业愿望和项目的人员提供小额贷款,协调政府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创业就业。工会帮扶中心要把因厂办大集体改革而失业、生活陷入困境的职工纳入帮扶重点,加大生活救助力度,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认真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要深入厂办大集体企业,密切关注和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和真实意愿,关心职工疾苦,倾听职S-呼声,加强对职工思想的引导和疏导,依据法规政策对职工的疑虑给予解释。要引导职工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动员职工支持改革,同时努力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要充分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并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要加强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七、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工会和会员权

厂办大集体改革时,应对其工会资产进行清查界定严禁侵占挪用工会资产和经费,依法处理厂办大集体的工会财产和经费。已完成改革的企业要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及时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依法为工会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不得随意撤销工会组织或将工会工作机构合并归属到其它部门,已经撤销或合并的,应督促其尽快予以纠正。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积极支持改革企业的工会干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因履行职责而遭打击报复的工会干部,上级工会要及时向党委报告,并依照《工会法》的规定予以保护。各地工会参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工作情况及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全国总工会国企改制办公室。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主题词:厂办大集体

改革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2011年6月16日 指导意见

贯彻

通知

2011年6月20日印发

篇3:从产权的视角探索厂办大集体改革

关键词:产权,厂办大集体,改革

一、集体经济发展和厂办大集体溯源

(一) 我国集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集体经济最早在社会主义改造初期建立,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个体劳动者, 有组织地从一人一户走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称为合作经济。1954年《宪法》第七条将合作经济定义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

1982年《宪法》第八条:“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 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2004年修正的《宪法》第八条中, 继续沿用了1982年宪法中关于城镇集体企业经济形式的定义。

至此, 对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合作经济, 是否完全等同, 业界在认识上存在分歧, 对于“劳动者集体所有”这种描述应理解为“抽象的单独体所有”, 还是“具体的复数人所有”。就个人观点而言, 两者差别主要还在于是否以财产私有制为基础。合作经济若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 真正体现了“共同共有”, 应理解为“具体的复数人所有”。而我国集体企业的“劳动者集体所有”, 大多渗透着大量公有经济成分, 应理解为“抽象的单独体所有”, 产权是虚化的。而这一认识将直接影响集体企业资产量化、分配的问题。

(二) 厂办大集体企业

本文要重点认识和讨论的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有集体所制经济体, 称之为厂办大集体。

20世纪70年代末, 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陆续返城, 给全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就业压力。据统计:1980~1985年, 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约为3700万人, 而当时实际在职职工已经超过1亿人, 且冗员严重。因此, 多渠道、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当时的主要工作。

1980年全国劳动就业会议肯定了当时已出现的“国营企业利用自己的条件, 采取全民办集体的形式, 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的方式, 指出这类企业借助于国营企业的技术和领导力量, 利用了工厂的物质基础, 增加了商品供应, 改进了生活服务, 成为解决回城知识青年和职工子女就业的主要渠道。之后, “在国营企业扶植下, 创办集体企业”, 也就是厂办大集体的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

二、厂办大集体产权分析

现在谈到厂办大集体企业, 总免不了开篇立论的几句话:产权不清、机制不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那么应该如何分析和理解产权不清的问题?

产权清晰是资本所有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条件。但厂办大集体投资主体模糊, 大量占用国有资产, 公有经济与个人投资产权交叉。因此各种观点和认知林林种种。

第一, 经常有人说“集体企业是集体投资”, 但具体地考察, 就会发现厂办大集体企业的集体投资尤其虚幻, 有主办厂投入、有职工集资、企业贷款, 当然还包括企业自己的积累等, 因此根本找不到确切的集体投资人, 没有哪一位集体企业职工能够说出企业的资产到底来源于哪里。

第二, 相当一部份人认定为“主办企业投资”, 若按此观点, 主办企业应该对该企业的投资收益以及所形成的资产债务有所关联。但事实上厂办大集体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主经营, 其利润与负债与主办企业没有交集。

第三, 严重资不抵债的集体企业, 其产权界定更加困难。重庆建设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一家集体企业, 资产负债率已超过350%, 属严重资不抵债, 但企业依然照常生产经营。从经济层面上分析, 是债权人支撑这类企业的运营, 有人说债权人才是这家企业的“幕后老板”, 但在理论界, 这样的认知几乎没有可行性。

第四, 企业产权交叉情况严重。集体企业长期无偿占有大量的国有资产, 包括:生产场地、厂房、设备等, 虽主办企业当初的扶持资金无法追溯, 但也造成了国有资产在集体企业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 大集体企业资产被主办企业平调、挪用、侵占的现象也存在。近年来, 各种改革创新又催生了集体企业中有职工个人或社会投资的部分。

第五, 国务院“18号文件”第14条、15条明确说明:厂办大集体净资产如有剩余, 剩余部分作为主办国有企业持有改制企业的股权, 也可向员工和外部投资者转让, 转让收益归主办国有企业所有;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由此, 集体企业的剩余净资产是归属主办企业的, 若集体企业亏损, 则由主办企业托底。

分析厂办大集体企业的产权发现, 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于经营的成果或者造成的损失, 是不归属于集体企业自己的。造成集体企业“不积累”的短期行为, 也是导致其经营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厂办大集体企业产权的分析, 可以对前文职工关心的问题作以下回答:集体企业职工不是企业的产权人, 将集体企业净资产量化给集体企业职工是没有依据的。

三、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历程, 包括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主辅分离、兼并重组、债转股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但在这一阶段的改革政策都没有触及到厂办大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 厂办大集体企业, 在没有任何准备、没有任何扶持政策的情况下, 就被抛向了市场。不到10年的时间, 关停企业超过60%, 再就业问题突出, 社保、医保等欠费严重, 已引起了大范围的社会矛盾。

2003年10月, 国务院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振兴战略中, 首次提出了“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的改革要求。从2005年之后的5年多, 经过东北试点改革探索, 2011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办法[2011]18号) , 以妥善安置职工,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 揭开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序幕。

四、探索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明晰产权的原则

对于厂办大集体的资产, 由于其来源复杂多样, 造成产权关系模糊不清。目前, 在追溯国企主办厂当年建立和后续对厂办集体企业的扶持方式上, 总结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行政性扶持, 另一种是经济性扶持。本文作出这样的认定:凡是主办厂实施的社会行政性扶持行为, 包括减免的债务、给予的配套产品资格及优惠的利润空间, 贷款担保, 技术和人员支持等, 均不界定为投资行为。对由此产生的经济积累, 不作为产权范畴。对经济性扶持行为则是要做具体分析:例如援建的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受灾捐赠等, 凡不属投资行为的资产则不享有产权。对于交叉重叠, 确实难以准确界定的资产, 应从是否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认识。对于集体企业占用、改造主办企业生产线, 实施批量产品制造, 是利润主要来源的, 虽然难以准确界定资产归属, 但不能排除主办企业拥有这项固定资产的产权。

除此之外的债务、职工集资款、所欠职工的各项费用, 都不应理解为享有集体企业资产的产权。

(二) 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服务

国务院“18号文件”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在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中的要求:改革方案由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审批, 报财政部备案。重庆市206号文件也明确指出:中央在渝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革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由市经济信息委指导, 报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审批, 财政部备案。由此, 可见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政府各部委的职能与作用。

厂办大集体企业多数都面临关闭破产, 政府应尽可能多地承担改革成本,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保障政策, 对于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 无法通过资产变现补缴基本养老保险欠费用的, 应为支持核销提供渠道。对企业欠职工费用, 政府应优先帮助企业清偿, 维护改革稳定。对企业外债, 引导债权人采取债务打折、债转股等办法加以解决, 帮助企业更快完成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 对相当一部份大年龄的职工, 建议参照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条件, 在现有政策上有所突破, 尽可能地将更多的职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 (这一点, 目前没有政策支持, 职工反响较大) 。

(三) 主办企业加强引导

在与厂办集体企业的交谈中, 将主办企业戏噱的称为“无冕监护人”, 从当年集体企业创立审批、初期厂长 (经理) 任命、党群组织的管理, 到目前改革阶段方案草拟、审核、组织监督集体企业召开职工 (代表) 大会, 向政府部门上报各项改革方案等都是主办企业必须做好的工作。

1. 改革方式选择如表1所示, 除此之外, 还可考虑人员规模, 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因素。

2.组织团队研究政策, 开展培训, 做好调研基础工作。选择和聘请咨询、评估、审计、法律等中介机构。作好改革前的准备工作。

3.匡算改革成本, 编制或审核改革方案、人员安置方案、资产和债务处置方案。方案必须以政策和法律为依据, 不可单纯为提高集体企业职工利益而突破政策和法律的界限。

4.方案沟通, 组织监督集体企业召开职工 (代表) 大会。特别做好沟通工作, 包括与中介机构、债权人、潜在的投资人、工会和职工代表、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沟通工作是提高改革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5.方案报批, 实施。正式方案要按主办企业的管理权属逐级上报审批。实施工作包括向职工兑现补偿, 集体企业注销或改制变更登记, 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等等。

6. 申报财政补贴, 国有企业权益核销。

(四) 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在破产关闭和改制重组过程中, 一定要严防集体资产流失, 在具体操作层面, 应重点做好集体资产清查、评估、交易。

1. 要坚持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资产评估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来从事这一工作。

2.在资产的清查与核实中要防止出现资产不入账, 形成账外资产的现象。资产清查要求做到账物相符。资产评估要防止漏评、低评, 尤其不能忽略无形资产的价值。

3.是要建立集体资产运营与监督管理机制, 所有资产的交易均应进入政府的联交所, 按流程完成, 交易过程主办企业、集体企业职工代表、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监督的体系。

(五) 多渠道筹集改制资金

目前重庆市国有央企的厂办大集体改革仍处于停滞状态, 究其原因, 主要是改革资金缺乏。“18号文件”虽然明确了中央财政的改革补贴费用, 但集体企业和主办国有企业仍然面临高额的经济补偿金, 其中较大部份资金仍需集体企业或主办企业先行支付。特别对主办企业而言, 大量的抽调资金, 将影响主办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

当然, 在近年来的工作中,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 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平台, 对土地进行收储;对地处城市中心地段的集体企业采取“退城进园, 整体搬迁”的策略, 以空间换资金。

2.借鉴国企化解金融债务的经验, 对厂办大集体企业金融债务进行打包回购或债务打折的方式, 降低企业债务, 吸引社会投资者和资金参与企业改革。

3.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向银行借款的办法, 短期补充改革成本缺口。

4. 应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 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 弥补改革资金的不足。

五、结语

用国企业改革的经验来审视厂办大集体改革, 一是全面理解和把握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目标, 新的法人实体必须是“产权清晰, 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二是坚持因企制宜, 多形式改制的原则。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 选择合适的改制形式, 不搞一步走, 一刀切。有的企业集团提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 这也是合理的。三是树立边改革、边完善、边规范的意识。改革措施不可能一步到位, 改革不能一劳永逸, 对改制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不断地进行规范和完善, 保证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奎.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济, 2005 (05) .

[2]张春凤, 贾婧唯.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难点及解决思路[J].经济纵横, 2009 (03) .

篇4:厂办大集体改革

据初步统计,全国厂办大集体职工总数约500万人,其中东北三省近300万人。从整体情况上看,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职工人数占全国60%左右,企业资产和经营状况都较差,部分主办国有企业已关闭破产,加上地方财政的负担能力有限,东北三省在推进试点城市改革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此期间,部分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也圆满完成了所属企业的厂办大集体改革。

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提供了经验

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主要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试点城市开展。

黑龙江省在对厂办大集体情况作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于2007年启动了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并将哈尔滨市的改革试点连年列为全省重点工作任务。

中国石化、一汽集团、东方电气集团、葛洲坝集团和攀钢等五家中央企业在前期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将厂办大集体改革作为实现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利用试点政策顺利地完成了厂办大集体改革。据统计,这五家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共涉及厂办大集体企业632户,安置职工共计8.9万人。五家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的情况各具特点,有的资产质量较好有的非常差,有的企业停产多年职工长期上访,有的集体企业较为集中,有的分散在全国各地。因此,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有的在集团统一领导下完成改革,有的移交给地方政府实施改革,有的将两种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无论何种方式,各中央企业都是按照试点政策的精神,主动承担起主办国有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组织机构,抓好组织实施;积极筹措改革成本,充分利用支持政策和企业当前具备的较强承受能力,对于资产质量较差的厂办大集体,主办国有企业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主动与所在地人民政府沟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稳定;立足于长远,主办国有企业对改制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从前期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看,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是试点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部门有效配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实施;认真摸清厂办大集体企业和职工底数,针对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研究出台配套性政策措施;重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千方百计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社会和企业稳定;主办国有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和必要的改革成本,积极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以上做法为全面推开厂办大集体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梳理并解决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中的重点问题

前期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中,有关地方和中央企业面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立足于企业和地方实际,探索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一是改革成本缺口问题。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规范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1]111号),主要是明确支持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政策。建议各地国资委可以参照这一文件出台类似政策。这样可以提高主办国有企业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积极性。

二是職工的身份认定问题。厂办大集体的劳动用工情况比较复杂。各地和各企业对职工身份要认真进行梳理,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并注意尽量不要引起攀比。中央企业在这方面要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充分沟通,制定具体办法要注意与所在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基本保持一致,以免由此引起攀比等问题。

三是集体资产界定与处置问题。操作中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主办国有企业用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资产应当确实是占用的资产,划转资产主要用于补足改革成本缺口;二是主办国有企业要主导划转资产和集体资产的评估,不能因此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三是集体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改制,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四是厂办大集体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等债务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认真核实、合理界定拖欠职工的工资等职工债务。其次,集体资产可以优先用于偿还职工债务。在厂办大集体资产不足的情况下,要争取职工的理解,在解决好职工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与职工签订债务和解协议,以得到职工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五是拖欠职工社保费用问题。对此,一方面,有条件的企业必须下大决心多渠道筹措资金,想尽办法补上职工的社会保险欠费,接续社保关系;另一方面,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企业确实无力补缴的部分要按政策予以核销。同时,《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可以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统筹用于安置厂办大集体职工,主要就是用于接续职工社保关系。

六是厂办大集体改制后的发展问题。根据试点经验,改制企业能不能真正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条:一是企业自身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要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二是企业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一定要完善。改制前主办国有企业要给厂办大集体配个好班子,选个好带头人。只有让改制企业真正发展起来,才可能真正脱离主办企业走向市场。

积极稳妥地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

厂办大集体改革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强、矛盾积累多年,是一项工作难度很大的系统性工程、,一是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二是要周密制订改革方案;三是要抓住改革重点,务求工作取得实效;四是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五是要努力做好配合与衔接。

篇5:厂办大集体改革

1、哪些中央、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可以参加此次厂办大集体改革? 答:在地方的中央、省属国有企业的厂办大集体应符合下列条件:(一)组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劳动服务公司或其他形式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隶属于国有企业直接管理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二)有主办企业且主办企业是国有企业,并依附于主办国有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原主办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

(三)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以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为主要目的的集体企业。

2、参加厂办大集体改革时应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答:

1、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由主办企业委托中介机构并组织厂办大集体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清查结果由主办企业或其主管国资监管机构进行确认及批复。厂办大集体法人、中介机构、清查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手续,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主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报告》由主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核准或批复。

2、核实劳动关系。按照劳动部门有关规定和相关政策,认真摸清各类人员情况,制定职工安置方案。

3、厂办大集体改制时,如何处理各项债务?

答:厂办大集体所欠债务,必须妥善处理。其中,职工与企业债务,应在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之前,通过协商,由企业负责处理。债务处理方案和职工、企业协商的“债务处理协议”须提交企业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并形成决议。

4、主办企业在厂办的集体改革中应负哪些责任?

答:主办企业是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主体和直接责任人,负责会同厂办集体企业制定改制或清算方案和实施,同时负责做好企业改革中的稳定工作。

5、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在厂办集体改革中应负哪些责任?

答:厂办大集体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或上一级集团总公司是推进厂办集体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所属企业厂办集体改革总体规划,确定改制取向和改制模式,审批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指导推进所属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6、如何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答:工作程序如下:

1、参加厂办大集体改革范围界定。企业填报《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范围界定审批表》,报市国资委进行审核。

2、主办企业会同厂办集体企业制定改制或清算方案。

3、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100人以下,召开职工大会,100-300人,可以选择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300人以上,召开职工大会),审议企业改制方案,讨论通过职工安置方案、债务处理方案和债务处理协议,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工会负责监督指导。

4、改制方案报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报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5、职工安置方案报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审核通过后开始实施。

6、按照《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职工身份认定办法》规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进行职工身份认定。

7、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厂办大集体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职工经济补偿金标准及额度。

8、按照中央及省政府有关规定申请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

9、厂办大集体企业按照中央及省市有关规定进行资产处置。

10、改制后企业到市国资委办理确认手续,以便办理土地出让金抵补改制成本、房屋土地权属变更及享受主辅分离改制有关政策。

7、企业参加此次厂办大集体改革如何进行界定?

答:凡申请参加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企业,在填报《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范围界定审批表》一式七份并经主办企业认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国资委审核,同时提供下列申请材料:

1、厂办大集体以文件的形式向主办企业提出自愿参加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申请。申请中要注明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以及在册职工、在岗职工、下岗职工、混岗职工、内退职工和退休职工情况,拟改制形式、预计改制完成时间、改制自筹资金具体由谁承担以及确保企业改制职工稳定等方面的情况。

2、主办企业以文件形式对厂办大集体企业提出的改制申请的批复。应明确:①厂办大集体企业基本概况;②是主办企业兴办的下属企业;③是否同意厂办大集体企业参加改革;④改制自筹资金具体由谁承担及方式;⑤在确保改制职工稳定的前提下推进企业改革。

3、主办企业以正式文件向主管部门提出的申请及对改制成本筹措和确保稳定的承诺函。明确:①企业改制思路;②承诺改制自筹资金具体由谁承担及方式;③在确保改制职工稳定的前提下推进企业改革。

4、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向市厂办大集体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及对改制成本筹措和确保稳定的承诺函。明确:①与主办企业的隶属关系;②是否符合改制的条件及企业拟改制的取向;③确认承诺又自筹资金保证的投资主体;④在确保改制职工稳定的前提下推进企业改革,并有保证改制企业职工稳定的实施预案。

5、厂办大集体企业最初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资料。①企业最初向所在地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报告及变更情况表;②企业注册资金验资证明;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在工商登记注册的证明材料(全部要复印件需加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红色公章)。

6、主办企业、集体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7、集体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8、中省直企业厂办大集体职工经济补偿金发放标准?

答:按国家有关规定,根据职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为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3倍标准计发。对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本企业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其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9、中省直企业厂办大集体职工如何计算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

答:以审批部门批准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之日为截止日期,工作年限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由于职工个人要求停薪留职、协议保留劳动关系、休长假、长期学习、因私出国等个人原因离开工作岗位时间,不计算工作年限,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扣除。

10、中省直企业厂办大集体职工经济补偿金来源是什么?

答:厂办大集体企业在按规定对有关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后,净资产仍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由主办企业和中央财政、省财政按企业隶属关系给予专项补助。其中,对改革试点前一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且有盈利的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对改革试点前一已停产或经营亏损的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50%,主办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对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由中央财政补助30%;省财政补助30%。

11、厂办大集体企业中混岗的职工,如何参加改制?

答:对在厂办大集体工作或服务的主办企业职工,已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可执行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安置政策;未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由主办企业负责妥善安置。对在主办企业工作10年以上,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主办企业要与其协商,或签订劳动合同,其在集体企业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工龄;或按照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的安置政策予以安置。

12、养老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答: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可按有关规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2、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包括企业应为职工缴纳的和应代扣职工应缴纳的),在解除劳动关系时要全额补缴。一次性补缴有困难的,可先将企业缴费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补齐,剩余的欠费可由主办企业或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担保后,与社保经办机构签订补缴协议,分期补缴。破产、关闭的厂办大集体企业,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确实无法用资产变现收入清偿养老保险欠费的,除企业缴费中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外的欠费,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省财政厅复核,报省政府批准后可以核销。3、2003年12月31日前已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过的、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且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企业中,经劳动部门办理正式招工手续,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已按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领取生活费的具有城镇户口人员,可按照黑劳社发[2008]25号文件精神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其中,“统帐结合”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从“统帐结合”时起,按当地城镇个体劳动者参保交费办法,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至法定退休年龄止,“统帐结合”前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延续交费至满15年止。

“统帐结合”前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直接纳入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

按规定可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统帐结合”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视同交费年限满15年以上人员,确实无能力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经本人申请,相关部门提供证明,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2008年全省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370元)为其核定基本养老金。

13、改革前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改革后在存续企业或其他企业就业的职工医疗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答:按照《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146号)和《哈尔滨市困难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试行)》(哈政办发[2004]9号)相关文件执行。

14、改革前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改革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灵活就业的医疗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答:应按照《哈尔滨市困难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试行)》(哈政办发[2004]9号)文件规定,在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3个月内按原参保模式办理医疗保险接续手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实际缴费年限不足10年的,应一次性缴足所差合计年限的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逾期未办理的,按自动退保处理,重新参保时,原缴费年限不累计计算,最低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15、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厂办大集体改革企业如何办理医疗保险?

答:在市级统筹范围内的,可在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确定的时间内,为其在职职工办理医疗保险参保手续。

16、退休职工如何处理医疗保险关系?

答: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改革后无续存企业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应按照《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146号)第十七条规定,为其退休人员缴纳应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17、破产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如何参加医疗保险?

答:未参加医疗保险且符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解决在哈中省直破产困难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相关问题意见的通知》(黑政办发[2008]9号)规定的厂办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企业应按规定为其办理医疗保险参保手续,个人一次性缴足应缴的医疗保险费,享受退休人员住院统筹待遇。

18、哪些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可以参加住院医疗保险?

答:哈尔滨市区统筹范围内(暂不含铁路系统及呼兰区和阿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前中省直国有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中省直国有、集体困难企业中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退休人员;符合哈尔滨市社会保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且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费工作的实施办发>的通知》(哈社保办发[2005]46号)规定的中省直集体企业中享受生活费的退休人员;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中断缴费3个月以上的中省直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

19、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如何缴费? 答:

1、医疗保险改革启动前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 2001年4月1日前国有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以2006哈尔滨市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4%(751元)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0年的医疗保险费,所需资金按企业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对应全额补贴。

2、困难企业退休人员

以2006哈尔滨市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4 %(751元)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5年的医疗保险费,所需资金按照原企业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对应补贴60%,个人一次性缴纳40%(4506元)。

3、中断缴费停保的困难企业退休人员

中断缴费停保企业退休人员,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规定执行。中断缴费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4、提前退休人员

符合参保范围内的,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现仍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须以2006年 度哈尔滨市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4%(751元)的比例由个人一次性补足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医疗保险费后,再按照相应条款缴纳住院医疗统筹费。

20、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保险享受怎样的医疗待遇?

答:参加住院医疗统筹的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不建立个人账户,享受住院医疗统筹待遇给付标准的80%,缴费满1年后,可申请哈尔滨市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费补贴待遇资格,经认定合格后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医疗费补贴80%的待遇。参加住院医疗统筹的退休人员,须同时参加大额医疗救助。大额医疗救助费由个人按每人每月5元缴纳。交纳到不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时终止。

21、失业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答:

1、已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已参加失业保险,但欠缴失业保险费的企业,原则上要补足欠费。一次性补交有困难的,由主办企业或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担保后,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补缴协议,分期补缴。破产、关闭厂办大集体企业,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确实无法用资产变现收入清偿失业保险欠费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核销。

3、未参加失业保险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失业保险规定,进行失业保险登记。并从1995年1月1日起补缴失业保险费。补缴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按照历年市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一次性补交有困难的由主办企业或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担保后,补缴个人缴费部分,单位缴费部分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补缴协议,分期补缴。

22、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可以享受哪些再就业优惠政策? 答: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申办《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再就业培训补贴、再就业扶持政策、税费减免等再就业扶持政策。

23、职工身份如何认定? 答:

1、认定的范围及对象

经市场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纳入此次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范围的企业中,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在册,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企业职工。

2、认定程序:

(1)企业公示符合条件的职工名单;

(2)企业提出认定申请,经主办企业或原主办企业的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

(3)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接到企业进行职工身份认定的申请后,根据职工档案中相关资料对职工身份进行认定;

(4)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厂办大集体改革企业职工身份认定后,在有关表格上签章,并将签章后的《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身份认定表》装入职工档案;

(5)企业将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的《厂办大集体终止(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明细表》、《厂办大集体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人员汇总表》,报审核的劳动保障部门及相应的财政部门备案。

24、进行职工身份认定时应向劳动保障部门提供那些材料?

答:

1、市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企业界定证明;

2、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企业改制方案及职工安置方案;

3、经主办企业或原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初审同意,纳入改革范围的职工名册;

4、厂内公示的名单情况的报告;

5、经职代会通过的债务处理办法和企业与职工债务处理协议;

6、补偿金企业自筹部分筹集到位的承诺函;

7、职工个人档案;

8、填写完整的相关表格(《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身份认定表》、《厂办大集体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人员明细表》、《厂办大集体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人员汇总表》)。

25、改制后到市国资委办理确认手续需提供哪些资料? 答:1、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方案; 2、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对改制方案的批复; 3、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安置方案;

4、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对企业改制方案及安置方案的决议; 5、劳动部门对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核意见; 6、厂办大集体企业资产评估报告;

篇6:厂办大集体改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有企业资助兴办的向主办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的厂办大集体,对发展经济和安置回城知识青年、职工子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富余、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为积极稳妥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务院2005年批准在东北地区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厂办大集体总体目标:从2011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一、主要税收政策精神

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等规定执行。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8号),厂办大集体长期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无偿划拨给厂办大集体,可以用于安置职工。对厂办大集体改制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税费,可按现行有关规定给予减免。

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规定

(一)增值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

(二)营业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 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 转让企业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其转让价格不仅仅是由资产价值决定的,与企业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的行为完全不同。因此,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应征收营业税。

(三)企业所得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企业重组除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外,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并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

企业重组只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才能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1.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2.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

3.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4.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

具体比例要求是指: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企业分立,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

(四)个人所得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五)契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国有、集体企业出售,被出售企业法人予以注销,并且买受人按照《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企业30%以上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免征契税。

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注销、破产后,债权人(包括注销、破产企业职工)承受注销、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以抵偿债务的,免征契税;对非债权人承受注销、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按照《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企业30%以上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免征契税。

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不征收契税。该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六)土地增值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在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七)印花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3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改制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以合并或分立方式成立的新企业,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可不再贴花,未贴花的部分和以后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企业改制前签订但尚未履行完的各类应税合同,改制后需要变更执行主体的,对仅改变执行主体、其余条款未作变动且改制前已贴花的,不再贴花;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上一篇:临阵脱逃下一篇:电力系统短路故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