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总贯彻厂办大集体改革意见

2024-04-22

全总贯彻厂办大集体改革意见(精选8篇)

篇1:全总贯彻厂办大集体改革意见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件

总工发[2011]48号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

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 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 门、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18号),在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中,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的作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顺利平稳进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对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认识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厂办大集体改革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厂办大集体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各级工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了解掌握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有关政策,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平稳有序推进,做到政策落实到位、民主程序到位、职工权益保障到位,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厂办大集体改革顺利进行,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改革中得到有效维护。

二、加强源头参与,切实落实职工民主权利

各级工会特别是改革任务较重的城市工会和企业工会在厂办大集体改革过程中要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参与改革方案的制定。要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和政策,严格规范企业改革的民主程序,坚持制定改革方案要充分吸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并在事前向职工公示;坚持企业的改革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企业召开职代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职代会审议作出的决议,必须经企业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职代会的表决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不能以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代替职代会作出决定。要畅通各种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不断完善企业改革方案。

三、坚持规范运作,努力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级工会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企业改革政策,妥善处理厂办大集体的职工安置、劳动关系处理、内债清偿?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缴纳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各项工作。

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要按照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有关法规,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及时为职工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对拖欠职工的工资、社保、集资款、取暖费等债务,应制订清偿计划,通过资产变现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偿还。要将未参保的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困难职工家庭,凡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四、加强民主监督,督促各项改革政策落实

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2]13号)等有关政策的要求,在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实行厂务公开,坚持企业改革方案、程序步骤、职工安置、经济补偿、社会保险以及企业资产、负债等重大事项必须向广大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和主办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积极筹集资金,做好因厂办大集体改革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社会保险接续等工作,保证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努力帮助职工就业。加大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力度

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对厂办大集体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力度。要把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向有创业愿望和项目的人员提供小额贷款,协调政府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创业就业。工会帮扶中心要把因厂办大集体改革而失业、生活陷入困境的职工纳入帮扶重点,加大生活救助力度,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认真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要深入厂办大集体企业,密切关注和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和真实意愿,关心职工疾苦,倾听职S-呼声,加强对职工思想的引导和疏导,依据法规政策对职工的疑虑给予解释。要引导职工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动员职工支持改革,同时努力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要充分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并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要加强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七、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工会和会员权

厂办大集体改革时,应对其工会资产进行清查界定严禁侵占挪用工会资产和经费,依法处理厂办大集体的工会财产和经费。已完成改革的企业要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及时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依法为工会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不得随意撤销工会组织或将工会工作机构合并归属到其它部门,已经撤销或合并的,应督促其尽快予以纠正。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积极支持改革企业的工会干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因履行职责而遭打击报复的工会干部,上级工会要及时向党委报告,并依照《工会法》的规定予以保护。各地工会参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工作情况及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全国总工会国企改制办公室。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主题词:厂办大集体

改革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2011年6月16日 指导意见

贯彻

通知

2011年6月20日印发

(共印340份)

篇2:全总贯彻厂办大集体改革意见

国函[2005]88号

财政部、国资委、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的函

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订的《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以下简称《批复》)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东北三省省级人民政府应成立由主管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政府负责同志牵头,国资、财政、劳动保障、振兴办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本省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批复》的要求落实责任,要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指导意见》规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

三、试点城市试点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后,由省级人民政府报国资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审批,同时抄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

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

意见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一些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了一批劳动服务公司或其他形式工商登记注册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简称厂办大集体)。厂办大集体依附于主办国有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主办国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厂办大集体曾经为发展经济和安置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企业规模小、冗员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企业停产和职工失业,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东北地区先行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试点,妥善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问题,是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改革,现就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切实减轻主办国有企业负担,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在试点的基础上,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妥善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问题,并适时在全国推开。

(二)基本原则:坚持从厂办大集体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不纠缠历史旧账;坚持分类指导,用改革的办法,充分借鉴国有企业改革政策,通过重组改制等多种途经分类解决职工安置等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由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分担改革成本。

二、改革方式

(三)对能够重组改制的厂办大集体,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多种方式,重组改制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四)对不具备重组改制条件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厂办大集体,可实施关闭或依法破产。

三、有关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

(五)厂办大集体长期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可实行无偿划拨,用于厂办大集体安置职工所需的费用。

(六)厂办大集体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行政划拨土地,应依法办理土地划转手续。不改变土地用途的,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改变土地用途的,如改变后的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的,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并允许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支付改制成本。

(七)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之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的债权、债务可进行轧差处理。轧差后主办国有企业欠厂办大集体的债务,由主办国有企业予以偿还;轧差后厂办大集体欠主办国有企业的债务,在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时,由主办国有企业予以豁免,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冲减国有权益。

(八)厂办大集体拖欠的金融债务,依据《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4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九)厂办大集体的历史欠税,统一执行国家处理东北地区企业历史欠税的有关政策。对改制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税费。可按现行有关规定给予减免。

(十)厂办大集体拖欠职工的债务,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予以合理认定,并制订债务清偿计划,通过资产变现等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予以偿还。

四、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

(十一)厂办大集体改制、关闭或破产的,要与在职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标准按照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厂办大集体可用净资产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净资产如有剩余,剩余部分作为主办国有企业持有改制企业的股权,也可向改制企业的员工或外部投资者转让,转让收益归主办国有企业所有。

(十三)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 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其中,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对中央企业及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将根据企业效益等具体情况确定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

(十四)关闭、破产厂办大集体职工按规定领取经济补偿金。经批准,可将关闭、破产厂办大集体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法律限制转让的除外)收益用于安置职工。

(十五)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或工龄已满30年、再就业有困难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发放基本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具体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主办国有企业和厂办大集体协商确定。

(十六)对再就业有困难且接近内部退养年龄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经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协议,由企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缴费方式、缴费期限及具体人员范围等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

(十七)对在主办国有企业工作10年以上、已经与主办国有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主办国有企业要与其进行协商,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按照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的安置政策予以安置。

(十八)对在厂办大集体工作或服务的主办国有企业职工,已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可执行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的安置政策;未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由主办国有企业妥善安置。

五、社会保障政策

(十九)厂办大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领取经济补偿金以后,按国家规定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二十)厂办大集体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应足额补缴。个人欠缴部分由个人补齐;企业欠缴部分,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制定补缴计划,分期补缴,但企业缴费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应一次性补齐。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确实无法通过资产变现补缴的社会保险欠费,除企业缴费中应划入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外,可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核销。

(二十一)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经认定已无生产经营能力、确实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厂办大集体,不再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其已退休人员由民政部门按企业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发放生活费。

(二十二)厂办大集体的困难职工,凡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二十三)与厂办大集体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再就业扶持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组织实施

(二十四)试点工作根据自愿的原则进行,拟申请试点的城市和中央 企业要作出确保稳定的承诺,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城市试点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送国资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审批;中央企业的试点方案由中央企业与地方人民政府协商制订,报送国资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审批。

篇3:从产权的视角探索厂办大集体改革

关键词:产权,厂办大集体,改革

一、集体经济发展和厂办大集体溯源

(一) 我国集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集体经济最早在社会主义改造初期建立,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个体劳动者, 有组织地从一人一户走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称为合作经济。1954年《宪法》第七条将合作经济定义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

1982年《宪法》第八条:“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 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2004年修正的《宪法》第八条中, 继续沿用了1982年宪法中关于城镇集体企业经济形式的定义。

至此, 对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合作经济, 是否完全等同, 业界在认识上存在分歧, 对于“劳动者集体所有”这种描述应理解为“抽象的单独体所有”, 还是“具体的复数人所有”。就个人观点而言, 两者差别主要还在于是否以财产私有制为基础。合作经济若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 真正体现了“共同共有”, 应理解为“具体的复数人所有”。而我国集体企业的“劳动者集体所有”, 大多渗透着大量公有经济成分, 应理解为“抽象的单独体所有”, 产权是虚化的。而这一认识将直接影响集体企业资产量化、分配的问题。

(二) 厂办大集体企业

本文要重点认识和讨论的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有集体所制经济体, 称之为厂办大集体。

20世纪70年代末, 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陆续返城, 给全社会带来了空前的就业压力。据统计:1980~1985年, 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约为3700万人, 而当时实际在职职工已经超过1亿人, 且冗员严重。因此, 多渠道、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当时的主要工作。

1980年全国劳动就业会议肯定了当时已出现的“国营企业利用自己的条件, 采取全民办集体的形式, 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的方式, 指出这类企业借助于国营企业的技术和领导力量, 利用了工厂的物质基础, 增加了商品供应, 改进了生活服务, 成为解决回城知识青年和职工子女就业的主要渠道。之后, “在国营企业扶植下, 创办集体企业”, 也就是厂办大集体的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

二、厂办大集体产权分析

现在谈到厂办大集体企业, 总免不了开篇立论的几句话:产权不清、机制不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那么应该如何分析和理解产权不清的问题?

产权清晰是资本所有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条件。但厂办大集体投资主体模糊, 大量占用国有资产, 公有经济与个人投资产权交叉。因此各种观点和认知林林种种。

第一, 经常有人说“集体企业是集体投资”, 但具体地考察, 就会发现厂办大集体企业的集体投资尤其虚幻, 有主办厂投入、有职工集资、企业贷款, 当然还包括企业自己的积累等, 因此根本找不到确切的集体投资人, 没有哪一位集体企业职工能够说出企业的资产到底来源于哪里。

第二, 相当一部份人认定为“主办企业投资”, 若按此观点, 主办企业应该对该企业的投资收益以及所形成的资产债务有所关联。但事实上厂办大集体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主经营, 其利润与负债与主办企业没有交集。

第三, 严重资不抵债的集体企业, 其产权界定更加困难。重庆建设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一家集体企业, 资产负债率已超过350%, 属严重资不抵债, 但企业依然照常生产经营。从经济层面上分析, 是债权人支撑这类企业的运营, 有人说债权人才是这家企业的“幕后老板”, 但在理论界, 这样的认知几乎没有可行性。

第四, 企业产权交叉情况严重。集体企业长期无偿占有大量的国有资产, 包括:生产场地、厂房、设备等, 虽主办企业当初的扶持资金无法追溯, 但也造成了国有资产在集体企业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 大集体企业资产被主办企业平调、挪用、侵占的现象也存在。近年来, 各种改革创新又催生了集体企业中有职工个人或社会投资的部分。

第五, 国务院“18号文件”第14条、15条明确说明:厂办大集体净资产如有剩余, 剩余部分作为主办国有企业持有改制企业的股权, 也可向员工和外部投资者转让, 转让收益归主办国有企业所有;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由此, 集体企业的剩余净资产是归属主办企业的, 若集体企业亏损, 则由主办企业托底。

分析厂办大集体企业的产权发现, 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于经营的成果或者造成的损失, 是不归属于集体企业自己的。造成集体企业“不积累”的短期行为, 也是导致其经营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厂办大集体企业产权的分析, 可以对前文职工关心的问题作以下回答:集体企业职工不是企业的产权人, 将集体企业净资产量化给集体企业职工是没有依据的。

三、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历程, 包括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主辅分离、兼并重组、债转股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但在这一阶段的改革政策都没有触及到厂办大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 厂办大集体企业, 在没有任何准备、没有任何扶持政策的情况下, 就被抛向了市场。不到10年的时间, 关停企业超过60%, 再就业问题突出, 社保、医保等欠费严重, 已引起了大范围的社会矛盾。

2003年10月, 国务院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振兴战略中, 首次提出了“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的改革要求。从2005年之后的5年多, 经过东北试点改革探索, 2011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办法[2011]18号) , 以妥善安置职工,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 揭开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序幕。

四、探索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明晰产权的原则

对于厂办大集体的资产, 由于其来源复杂多样, 造成产权关系模糊不清。目前, 在追溯国企主办厂当年建立和后续对厂办集体企业的扶持方式上, 总结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行政性扶持, 另一种是经济性扶持。本文作出这样的认定:凡是主办厂实施的社会行政性扶持行为, 包括减免的债务、给予的配套产品资格及优惠的利润空间, 贷款担保, 技术和人员支持等, 均不界定为投资行为。对由此产生的经济积累, 不作为产权范畴。对经济性扶持行为则是要做具体分析:例如援建的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受灾捐赠等, 凡不属投资行为的资产则不享有产权。对于交叉重叠, 确实难以准确界定的资产, 应从是否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认识。对于集体企业占用、改造主办企业生产线, 实施批量产品制造, 是利润主要来源的, 虽然难以准确界定资产归属, 但不能排除主办企业拥有这项固定资产的产权。

除此之外的债务、职工集资款、所欠职工的各项费用, 都不应理解为享有集体企业资产的产权。

(二) 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服务

国务院“18号文件”明确了政府有关部门在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中的要求:改革方案由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审批, 报财政部备案。重庆市206号文件也明确指出:中央在渝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革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由市经济信息委指导, 报国务院国资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审批, 财政部备案。由此, 可见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政府各部委的职能与作用。

厂办大集体企业多数都面临关闭破产, 政府应尽可能多地承担改革成本,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保障政策, 对于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 无法通过资产变现补缴基本养老保险欠费用的, 应为支持核销提供渠道。对企业欠职工费用, 政府应优先帮助企业清偿, 维护改革稳定。对企业外债, 引导债权人采取债务打折、债转股等办法加以解决, 帮助企业更快完成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 对相当一部份大年龄的职工, 建议参照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条件, 在现有政策上有所突破, 尽可能地将更多的职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 (这一点, 目前没有政策支持, 职工反响较大) 。

(三) 主办企业加强引导

在与厂办集体企业的交谈中, 将主办企业戏噱的称为“无冕监护人”, 从当年集体企业创立审批、初期厂长 (经理) 任命、党群组织的管理, 到目前改革阶段方案草拟、审核、组织监督集体企业召开职工 (代表) 大会, 向政府部门上报各项改革方案等都是主办企业必须做好的工作。

1. 改革方式选择如表1所示, 除此之外, 还可考虑人员规模, 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因素。

2.组织团队研究政策, 开展培训, 做好调研基础工作。选择和聘请咨询、评估、审计、法律等中介机构。作好改革前的准备工作。

3.匡算改革成本, 编制或审核改革方案、人员安置方案、资产和债务处置方案。方案必须以政策和法律为依据, 不可单纯为提高集体企业职工利益而突破政策和法律的界限。

4.方案沟通, 组织监督集体企业召开职工 (代表) 大会。特别做好沟通工作, 包括与中介机构、债权人、潜在的投资人、工会和职工代表、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沟通工作是提高改革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5.方案报批, 实施。正式方案要按主办企业的管理权属逐级上报审批。实施工作包括向职工兑现补偿, 集体企业注销或改制变更登记, 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等等。

6. 申报财政补贴, 国有企业权益核销。

(四) 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在破产关闭和改制重组过程中, 一定要严防集体资产流失, 在具体操作层面, 应重点做好集体资产清查、评估、交易。

1. 要坚持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资产评估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来从事这一工作。

2.在资产的清查与核实中要防止出现资产不入账, 形成账外资产的现象。资产清查要求做到账物相符。资产评估要防止漏评、低评, 尤其不能忽略无形资产的价值。

3.是要建立集体资产运营与监督管理机制, 所有资产的交易均应进入政府的联交所, 按流程完成, 交易过程主办企业、集体企业职工代表、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监督的体系。

(五) 多渠道筹集改制资金

目前重庆市国有央企的厂办大集体改革仍处于停滞状态, 究其原因, 主要是改革资金缺乏。“18号文件”虽然明确了中央财政的改革补贴费用, 但集体企业和主办国有企业仍然面临高额的经济补偿金, 其中较大部份资金仍需集体企业或主办企业先行支付。特别对主办企业而言, 大量的抽调资金, 将影响主办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

当然, 在近年来的工作中,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 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平台, 对土地进行收储;对地处城市中心地段的集体企业采取“退城进园, 整体搬迁”的策略, 以空间换资金。

2.借鉴国企化解金融债务的经验, 对厂办大集体企业金融债务进行打包回购或债务打折的方式, 降低企业债务, 吸引社会投资者和资金参与企业改革。

3.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向银行借款的办法, 短期补充改革成本缺口。

4. 应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 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 弥补改革资金的不足。

五、结语

用国企业改革的经验来审视厂办大集体改革, 一是全面理解和把握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目标, 新的法人实体必须是“产权清晰, 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二是坚持因企制宜, 多形式改制的原则。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 选择合适的改制形式, 不搞一步走, 一刀切。有的企业集团提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 这也是合理的。三是树立边改革、边完善、边规范的意识。改革措施不可能一步到位, 改革不能一劳永逸, 对改制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不断地进行规范和完善, 保证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奎.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济, 2005 (05) .

[2]张春凤, 贾婧唯.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难点及解决思路[J].经济纵横, 2009 (03) .

篇4:全总贯彻厂办大集体改革意见

据初步统计,全国厂办大集体职工总数约500万人,其中东北三省近300万人。从整体情况上看,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职工人数占全国60%左右,企业资产和经营状况都较差,部分主办国有企业已关闭破产,加上地方财政的负担能力有限,东北三省在推进试点城市改革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此期间,部分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也圆满完成了所属企业的厂办大集体改革。

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提供了经验

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主要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试点城市开展。

黑龙江省在对厂办大集体情况作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于2007年启动了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并将哈尔滨市的改革试点连年列为全省重点工作任务。

中国石化、一汽集团、东方电气集团、葛洲坝集团和攀钢等五家中央企业在前期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将厂办大集体改革作为实现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利用试点政策顺利地完成了厂办大集体改革。据统计,这五家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共涉及厂办大集体企业632户,安置职工共计8.9万人。五家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的情况各具特点,有的资产质量较好有的非常差,有的企业停产多年职工长期上访,有的集体企业较为集中,有的分散在全国各地。因此,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有的在集团统一领导下完成改革,有的移交给地方政府实施改革,有的将两种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无论何种方式,各中央企业都是按照试点政策的精神,主动承担起主办国有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组织机构,抓好组织实施;积极筹措改革成本,充分利用支持政策和企业当前具备的较强承受能力,对于资产质量较差的厂办大集体,主办国有企业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主动与所在地人民政府沟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努力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稳定;立足于长远,主办国有企业对改制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从前期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看,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是试点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部门有效配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实施;认真摸清厂办大集体企业和职工底数,针对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研究出台配套性政策措施;重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千方百计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社会和企业稳定;主办国有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和必要的改革成本,积极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以上做法为全面推开厂办大集体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梳理并解决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中的重点问题

前期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中,有关地方和中央企业面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立足于企业和地方实际,探索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一是改革成本缺口问题。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规范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1]111号),主要是明确支持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政策。建议各地国资委可以参照这一文件出台类似政策。这样可以提高主办国有企业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积极性。

二是職工的身份认定问题。厂办大集体的劳动用工情况比较复杂。各地和各企业对职工身份要认真进行梳理,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并注意尽量不要引起攀比。中央企业在这方面要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充分沟通,制定具体办法要注意与所在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基本保持一致,以免由此引起攀比等问题。

三是集体资产界定与处置问题。操作中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主办国有企业用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资产应当确实是占用的资产,划转资产主要用于补足改革成本缺口;二是主办国有企业要主导划转资产和集体资产的评估,不能因此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三是集体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改制,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四是厂办大集体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等债务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认真核实、合理界定拖欠职工的工资等职工债务。其次,集体资产可以优先用于偿还职工债务。在厂办大集体资产不足的情况下,要争取职工的理解,在解决好职工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与职工签订债务和解协议,以得到职工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五是拖欠职工社保费用问题。对此,一方面,有条件的企业必须下大决心多渠道筹措资金,想尽办法补上职工的社会保险欠费,接续社保关系;另一方面,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企业确实无力补缴的部分要按政策予以核销。同时,《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可以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统筹用于安置厂办大集体职工,主要就是用于接续职工社保关系。

六是厂办大集体改制后的发展问题。根据试点经验,改制企业能不能真正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条:一是企业自身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要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二是企业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一定要完善。改制前主办国有企业要给厂办大集体配个好班子,选个好带头人。只有让改制企业真正发展起来,才可能真正脱离主办企业走向市场。

积极稳妥地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

厂办大集体改革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强、矛盾积累多年,是一项工作难度很大的系统性工程、,一是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二是要周密制订改革方案;三是要抓住改革重点,务求工作取得实效;四是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五是要努力做好配合与衔接。

篇5:全总贯彻厂办大集体改革意见

--最新形势/政策解读、疑难解答、改革路径、操作技术、方案设计实例、文书范本

201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18号文”),明确要求用3-5年的时间,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国务院18号文对改革方式、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等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支持措施,为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2013年1月初,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表示,今年将全面启动国企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厂办大集体普遍存在产权归属不清、管理机制不活、职工收入偏低、严重依赖主办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缺乏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意识,亟须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厂办大集体改革是一项兼具政策性、复杂性、敏感性的工作,如果缺乏创新的思路、周密的策划、稳妥的实施,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可能留下改革后遗症、引发职工队伍稳定问题。中电瑞华咨询公司结合多年为国有、集体企业提供改制重组咨询的经验,编写了这套目前为止国内思路最清晰、操作性最强、政策依据最可靠的改革汇编资料,为准备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企业领导提供高价值参考。如果您对此套资料有兴趣,请与我们联系0531-89169793。

★ 汇编资料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最新进展、疑难问题解析和改革路径选择

1、厂办大集体的发展起源与历史沿革;

2、全国厂办大集体改革最新进展情况;

3、东北改革试点的实际成效及经验教训分析;

4、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难点解析和策略选择;

5、如何处理好厂办大集体改革中的三对平衡关系;

6、突破厂办大集体改革障碍,实现“多方共赢”的改革路径。

第二部分:厂办大集体改革以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最新政策解读

1、国务院办公厅最新政策解读(18号文);

2、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政策解读(859号文、250号文等);

3、全国各地区及各大行业相关政策解读。

第三部分:厂办大集体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处置方式

1、资产及债权债务处置的政策依据;

2、固定资产;

3、土地使用权;

4、无形资产;

5、非经营性资产;

6、金融债务;

7、应收账款;

8、企业合并、分立、债权转股权的处理方式及政策依据。

第四部分:企业改制重组的财务税务问题处理

1、资产评估的政策规定与处理技巧;

2、资产、产权转让的政策规定与财务税务处理技巧;

3、改制企业合理避税的政策规定与处理技巧。第五部分:企业改制中职工持股的操作技术

1、职工持股的基本模式及适用性分析;

2、职工持股的操作要点详述;

3、职工持股的载体选择;

4、职工持股的管理机构设置;

5、各省市对职工持股的相关规定

第六部分:管理层收购(MBO)及操作技术

1、管理层收购(MBO)的内涵;

2、管理层收购(MBO)的操作要点;

3、管理层收购(MBO)的主体与客体要求;

4、管理层收购(MBO)的风险与法律问题分析。

第七部分:股票期权计划及操作技术

1、股票期权计划的内涵;

2、股票期权计划的操作要点;

3、基于EVA的股票期权计划操作技术;

4、虚拟股票期权计划(PSOP)操作技术;

5、业绩股份计划及操作技术。

第八部分:职工安置的理论和实务操作

1、职工安置的理论基础;

2、厂办大集体改革中职工安置的原则定位;

3、厂办大集体改革可能遇到的职工安置问题及解决措施;

4、职工安置的相关政策法规;

5、职工安置方案设计实例及配套文书。第九部分:改制后新公司的公司治理

1、如何打造“治理结构竞争力”?

2、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

3、股东会运作模式、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

4、董事会运作模式、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

5、监事会运作模式、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

6、独立董事的聘用办法;

7、公司治理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十部分:改制后新公司的管理整合办法

1、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

2、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路径;

3、集团管控模式的构建;

4、企业财务整合的方法;

5、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途径;

6、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方法;

7、企业业绩考评的方法。

第十一部分:改革方案设计实例以及配套文书写作范本

1、某大型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制实施方案(职代会审议稿);

2、某大型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职工安置方案(职代会审议稿);

3、某大型国有企业主辅分离与辅业重组改制方案(主业领导班子审议案);

4、某大型国有企业深化辅业企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5、某特大型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的成功改制经验解析;

6、改革动员会讲话稿;

7、企业改制公告;

8、募股说明书范本;

9、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决议范本;

10、股权转让协议;

11、吸收合并协议;

12、债务转移三方协书;

13、产权转让法律意见书;

14、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

15、职工股权管理办法、职工股权内部信托合同;

16、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

篇6:全总贯彻厂办大集体改革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8号),现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从2012年开始用3、4年的时间,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化解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坚持分类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安置职工,处理好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由厂办大集体、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分担改革成本。

三、改革范围

由原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的占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劳动部门下达的大集体招工指标的劳动服务公司和其他形式在工商登记注册,以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为目的,并依附于主办国有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主办国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厂办大集体)。这次参加改革的职工是厂办大集体在册并且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

四、改革方式

对能够重组改制的厂办大集体,可按照公司法和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合资、合作、出售等多种方式,改制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

对不具备重组改制条件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厂办大集体,可实施关闭或依法破产。

五、改革措施

(一)有关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

1.厂办大集体长期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无偿划拨给厂办大集体,可以用于安置职工。对厂办大集体改制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税费,按国家和自治区现行有关税收规定办理。

2.厂办大集体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行政划拨土地,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将原土地使用权与主办国有企业分割后确定给厂办大集体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条件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土地出让收益可用于安置职工。

3.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之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的债权、债务可进行轧差处理。轧差后主办国有企业欠厂办大集体的债务,由主办国有企业予以偿还;轧差后厂办大集体欠主办国有企业的债务,在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时,由主办国有企业予以豁免,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冲减国有权益。

4.厂办大集体拖欠职工的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债务,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认定,制订债务清偿计划,通过资产变现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偿还。拖欠的金融债务,要明确债权债务关系,落实清偿责任,不得以改制为名逃废债务。

(二)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

1.厂办大集体改制、关闭或破产的,应依法妥善处理与在职集体职工的劳动关系。与在职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2.对在主办国有企业工作10年以上、已经与主办国有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主办国有企业要与其进行协商,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或按照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的安置政策予以安置。

3.对在厂办大集体工作或服务的主办国有企业职工,已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可按照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安置政策予以安置;未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由主办国有企业妥善安置。

4.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或工作年限已满30年、再就业有困难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发放基本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统一的指导意见。

5.对再就业有困难且接近内部退养年龄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经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协议,由企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代替支付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缴费方式、缴费期限及具体人员范围等由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统一的指导意见。

6.厂办大集体可用净资产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拖欠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用。净资产如有剩余,剩余部分作为主办国有企业持有改制企业的股权,也可向改制企业的员工或外部投资者转让,转让收益归主办国有企业所有。

〈1〉 2 3 下一页

7.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拖欠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用的,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补足。其中,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50%,主办企业补助50%,主办企业为困难企业或者已关闭破产,同级财政补助50%;对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100%。具体补助办法由财政部门制定。

8.对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度快、实施效果好的城市,中央财政将按照“奖补结合”的原则,提高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的补助比例。2012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70%;2013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60%;2014年及以后完成改革的不予奖励。

(三)社会保障政策

1.厂办大集体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就业扶持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按规定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

2.厂办大集体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应足额补缴。个人欠缴部分由个人补齐;企业欠缴部分,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制定补缴计划,分期补缴,但企业缴费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应一次性补齐。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确实无法通过资产变现补缴的基本养老保险欠费,除企业缴费中应划入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外,可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核销。

3.厂办大集体职工按国家、自治区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参加社会保险。

4.厂办大集体的困难职工,凡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四)退休人员管理

1.厂办大集体退休人员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暂行办法》(新党办〔2003〕20号)实行社会化管理,实行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居住地社区管理;实行改制的厂办大集体退休人员委托改制后的企业管理,主办国有企业监督资金的使用。

2.厂办大集体退休人员余命年所需费用在厂办大集体改革时从净资产中剥离预留,净资产不足时由主办国有企业和地方同级财政共同负担。

3.凡企业将退休人员全部移交社区管理服务的,企业现有的用于退休人员活动的场所、设施移交给社区。无活动场地的,应按退休人员活动场所的标准给予经济补偿,所需费用按照前款规定处理。

六、改革程序

(一)制定企业改革方案

主办国有企业与厂办大集体共同组织开展企业性质界定、职工身份确认、资产清查、审计评估等各项工作,制订企业改革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各有关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和企业主管部门均要制订所属范围内企业的改革总体规划,明确改革方式、改革措施和改革时限等。

(二)审批企业改革方案

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按照规定的程序向审批部门报批。各部门要重点审查企业改革方式、集体职工劳动关系转换、职工安置方案、企业资产处置、债权债务处理、改革成本测算以及改革资金筹措等情况。自治区区属企业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方案,由企业主管部门报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各地州市属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报州市人民政府和行政公署审批。

(三)做好企业改革方案具体实施工作在企业改革方案审批后,要重点做好三项具体工作。一是厂办大集体职工的安置工作。按有关规定发放经济补偿金,做好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再就业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是企业资产(股权)处置工作。根据确定的改革方式,按照法定程序和相关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资产、股权处置工作。三是发挥党团和工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工作。各企业要制定稳定工作预案,由主要领导负责,积极做好职工稳定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和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七、工作分工

自治区成立厂办大集体改革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统一组织领导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一)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负责对本级厂办大集体企业资产评估与资产损失的认定和处置,其中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评估,经具备土地估价资格的中介机构评估后,由本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备案意见。

(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改革方案中职工安置、劳动关系处理和社会保障等有关具体政策,包括职工安置方案审核、职工身份认定、经济补偿金额审核确认、各种保险关系接续、欠缴社会保险费用审核确认以及其他需审核认定的工作。

(四)财政部门负责制定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并负责厂办大集体职工经济补偿金财政补助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工作。

(五)国税、地税部门应大力支持厂办大集体改革,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及时按照税收政策办理厂办大集体改革相关涉税事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六)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困难企业标准,企业主管部门进行认定。

(七)由厂办大集体所在地县级以上规划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对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涉及的用地性质及规划调整、土地资产转让分别提出处理意见。

(八)企业主管部门或主办企业分别负责,对实施改革且生产经营正常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有关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九)工会组织负责指导企业工会,完善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协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部分企业职代会不健全或无法召开的问题,研究制订具体操作方式,并予以确认。

(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向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厂办大集体企业在工商部门的档案资料,并在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审批后,依据企业申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手续。

(十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厂办大集体改革后,及时给予接收厂办大集体职工的组织关系、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等各类关系,统一归口管理。

八、其他

(一)各有关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和区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规范改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

(二)厂办大集体改革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履行企业改革的各项工作程序,做细做实企业性质界定、职工身份确认、资产清查、审计评估等各项工作。要通畅各种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听取职工和工会意见,不断完善企业改革方案。企业资产、负债等主要财务指标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要向广大职工公开,接受职工民主监督。严格审批制度,凡未按程序批准或决定的,一律不得实施改革。

(三)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各有关地区、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有关负责同志牵头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周密安排,积极配合,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完成改革工作。

附件:1.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2.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

附件1:

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库热西·买合苏提(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

副组长:张继勋(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

许 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张胜迪(自治区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

周 超(自治区经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陈国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卫 明(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牛立新(自治区财政厅总经济师)

韩 成(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外国专家局局长)

李 刚(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

李振宇(自治区国税局副局长)

方章荣(自治区地税局总会计师)

靳全胜(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国资委,办公室主任张胜迪(兼),成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组成。

附件:2 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是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三条 办公室由自治区国资委、经信委、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总工会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国资委,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第四条办公室组成单位和人员依照本规则,按照成员单位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第二章 办公室职责及人员组成

第五条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具体负责自治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二)审核批准自治区区属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

(三)负责筹备、组织领导小组会议,起草领导小组会议纪要。

(四)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 办公室设主任一名,办公室成员由成员单位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

第七条 办公室实行主任负责制。

第八条 办公室主任召集或主持办公室全体会议。

第九条 办公室成员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好办公室工作。

第三章 会议制度

第十条 办公室实行全体成员会议制度,负责审查自治区区属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研究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根据会议需要,可以邀请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参加。

第十一条 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应提前五日将需要会议研究决定的事项及相关材料以书面形式送办公室成员。

第十二条 办公室成员因故不能参加办公室会议的,应委托相关人员代为参加,并对会议研究的议题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三条 办公室会议决定事项形成会议纪要,由办公室主任签发。

第四章 公文审批、引发及归档

第十四条 办公室公文种类包括:请示、报告、通知、通告、通报、函、会议纪要七种。

第十五条 办公室发文编号、用印和归档由自治区国资委负责。

第十六条 以办公室名义发文,由领导小组副组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发。

第十七条 办公室来文登记、收发、传递、督办和归档由自治区国资委负责。

第五章 印章管理和使用

第十八条 办公室印章由自治区国资委负责保管和使用。

第十九条 印章的日常使用建立严格的用印登记审批制度。使用办公室印章需要领导小组副组长或办公室主任签批。

第六章 附则

篇7:全总贯彻厂办大集体改革意见

一、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厂办大集体,作为国有企业扶持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要求有关部门做好这项改革。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厂办大集体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发展经济和安置回城知识青年、职工子女就业,在国家的提倡下一些国营企业资助兴办集体企业,也就是厂办大集体。我们归纳,厂办大集体一般具备五个特征:一是以安置返城知青、职工子女就业为目标;二是由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包括提供创立资金、厂房、设备和其他生产资料,派出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等);三是工商注册登记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四是主要向主办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五是领导干部等由主办国有企业派遣和管理。

应该说,厂办大集体的产生,在当时,为发展经济和安置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步入实质性的改革阶段,厂办大集体被推向市场。由于这些企业机制不活,人员富余,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突出,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同时,由于厂办大集体与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相互牵制而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针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首次提出,“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

(一)厂办大集体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00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主辅分离、兼并重组等各项工作稳步实施,对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厂办大集体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未触及的一角,问题逐步显现。通过改革的方式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厂办大集体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各种类型的所有制企业都需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厂办大集体突出的问题就是产权不清。采取改革的方式,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帮助有条件的厂办大集体真正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三)厂办大集体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由于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的天然“血缘”关系,厂办大集体的产生和发展都对国有企业有很大影响,如何使各企业都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厂办大集体改革,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产权清晰,即能帮助有条件的厂办大集体真正转制,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又能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四)厂办大集体改革是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财政企业工作战线的同志,我们做一切工作,更要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疾苦,依法保障职工权益。具体到厂办大集体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广大厂办大集体职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视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父老亲人,要通过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厂办大集体广大职工,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职工的关怀落到实处。

二、指导意见主要完善内容

2005年国务院批准在东北地区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改革试点,吉林省长春市、四平市、白山市和黑龙江的哈尔滨市以及部分中央企业开展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检验了试点政策,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完善全面推开的政策提供了参考。今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1]18号),整个过程中,财政部在具体研究制定政策中,深深感受到这项工作的艰难和艰巨。我们总结,厂办大集体改革,是大事,是难事,更是必须要办好的事。

之所以是大事,是因为厂办大集体分布广泛、涉及职工众多,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之所以是难事,一是厂办大集体长期处于模糊管理状态,情况多样;二是部分厂办大集体和主办国有企业都较困难;三是厂办大集体所在地的地方财政筹集改革资金的压力大。之所以是必须办好的事,从企业层面而言,改革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从职工层面而言,改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是解民忧、惠民生的直接体现。

《指导意见》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原有的试点政策进行了整理和完善,主要体现在:

1.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统筹兼顾。

《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化解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要坚持分类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安置职工,处理好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由厂办大集体、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分担改

革成本。

2.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中央财政补助比例。

考虑到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对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资金筹措压力,《指导意见》中,大幅提高了中央财政对地方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补助比例。其中,对中央下放企业厂办大集体的补助比例由50%提高到100%,对地方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的补助比例由30%提高到50%。

3.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改革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改革工作,尽早将惠民政策落实到相关职工,对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进度快、实施效果好的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奖励。具体是以2014年为基准,每提前1年完成,中央财政对地方厂办大集体的补助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凸显了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4.明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可以统筹用于安置厂办大集体职工。

考虑到不同职工群体的诉求不尽相同,调整政策也难以做到统一规定,指导意见允许补助资金统筹用于厂办大集体职工安置。

5.明确要求处理好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问题。

厂办大集体职工对基本养老保险方面的诉求较为强烈。针对这一情况,《指导意见》中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和退休人员,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按照自愿原则,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并根据未参保人员的负担能力和年龄情况合理确定缴费标准。

6.调整组织实施方式,简化审批程序。

地方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审批,报财政部、国资委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方案的制订,应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充分协商,妥善衔接,慎重决策。改革方案由国资委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审批,报财政部备案。

三、对地方财政部门开展厂办大集体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职责。

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组织实施。《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成立由有关负责同志牵头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周密安排,积极配合,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完成改革工作。各地财政部门作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主要参与部门之一,应在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切实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并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二)要认真研究、消化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政策内容。

这次培训班,企业司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对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要做到熟悉政策,精通政策,对政策能够融会贯通,为下一步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同时,欢迎大家在学习中结合本省实际,提问题、谈想法,充分开展交流。大家回去后,也要在本省内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指导基层的财政工作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三)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补助资金的管理工作。

目前,针对厂办大集体改革,中央财政已经制定出台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对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补助方式和监督检查办法等做了明确规定。办法中,考虑到地方政府和企业面临的改革成本压力较大,对于地方的改革工作,中央财政采取了“先预拨,后清算”的补助方式,即按中央财政应承担补助金额的70%的比例预拨补助资金,改革工作完成后,据实清算。各地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文件要求,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各省改革进度,及时提出资金预拨申请和清算申请;二是在改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积极联系有关部门,掌握改革进度;三是根据工作进度,与财政部驻各省监察专员办事处协调安排审核时间,及时开展清算工作;四是要加强对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

(四)要切实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去。

各级财政部门的同志,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求真务实、换位思考、以人为本,对待厂办大集体企业和职工要主动关心、主动服务、主动解难;在工作态度上,要做到不牛气、不为难、不推诿、不扯皮;在工作方法上,要和其他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听取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宣传各项财政政策,将各项政策执行好,落实好,切实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切实让企业和职工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

篇8:全总贯彻厂办大集体改革意见

关键词:电网;厂办;大集体;改革;路径

2011年4月18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1]18号文, 以下简称“国办18号”) , 要求从2011年起用3至5年的时间, 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 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实体。电网企业在历经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开之后, 也针对集体企业存在企业数量多、投资链条长、基础管理弱、依赖程度高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体企业管理。笔者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为例, 通过对国家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和国家电网公司集体企业规范、发展与改革分析, 结合东北地区部分城市和一些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过程中的情况, 提出电网企业应顺应国家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要求, 主动积极开展集体企业重组整合, 优化电网企业战略布局, 通过电网企业所属集体企业重组整合, 以产业链拓展和价值链重建为核心, 成建制改制成为直属产业企业, 以稳定职工队伍为重心, 通过重组整合, 优化资源配置, 突出核心业务, 以使改革实现国家、企业和职工多方利益的最大化, 实现帕累托最优。

一、厂办大集体形成的历史渊源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厂办大集体源于上世纪70年代, 特指国有企业批准或资助兴办的, 向主办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 由主办企业委派人员或领导参与生产经营并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这与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其他集体所有制经济存在较明显的区别。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表示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但集体所有制企业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清、资金不足、技术基础薄弱以及管理粗放等弱点和问题, 集体企业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在于产权不明晰且缺乏足够的激励。在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点为“产权清晰”后, 国家层面基本明确集体企业改革应当以明晰产权为中心, 通过产权改革提高资源利用率, 完善激励机制, 进而提高企业效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至此, 理论界和实践上都将产权清晰作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方向, 并提出了合作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三种集体企业产权改制模式。

二、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特征与环境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厂办大集体改革一方面是在国家厂办大集体改革大背景下发生的, 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 就一直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 积极致力于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 努力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2005年提出打造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发展构想, 致力于电网发展方式转变;2007年底国家电网公司获得菲律宾国家输电公司25年特许经营权, 是我国电网企业首次获得境外国家级大型输电网络的特许经营权;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一举将平高和许继两大电力设备厂商收入囊中, 推进自身直属设备制造体系的建设;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主辅分离全面完成;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全面推行三集五大建设, 同时主多分开工作基本完成,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规范集体企业管理和开展集体企业重组整合拉开帷幕。

面对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集体企业数量多, 股权结构复杂, 投资链条过长, 管理基础薄弱的情况, 即使国家不出台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 国家电网公司在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开陆续完成之后, 接下来的举措也会是集体企业的重组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讲,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厂办大集体改革一方面是国家厂办大集体改革要求和政策触动的一个结果, 另一方面更是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相对于东北试点地区的厂办大集体,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厂办大集体改革也具有较鲜明的自身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色彩。

(一) 电网企业集体企业与东北试

点地区集体企业经营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经营情况看,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集体企业普遍经营正常, 主要围绕电网主业, 以电网建设、电工设备制造和其他服务业为主, 企业经营基本稳定, 形成围绕电网建设和运营的产业链和价格链组合。而东北试点地区厂办大集体普遍经营困难, 据对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的不完全统计, 离岗失业的职工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强, 大量集体职工离岗失业后, 相应的生活、社会保障和再就业问题难以解决。

另外,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厂办大集体企业与试点企业虽然同样存在集体企业对主办单位较高的业务依赖性, 但关联方交易的规范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别。试点地区的部分厂办大集体, 由于历史原因, 与主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资产相互占用、土地房产等资产产权不清等情况。与此对应的是,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集体企业虽对主业依赖性相对较强, 但在国家电网公司自我规范和外部财政、价格、审计、税务等部门严格监管下, 主业与集体企业资产产权相对清晰, 基本不存在相互间资产无偿占用情况 (除个别违规现象外) , 主业与集体企业关联交易规范, 基本符合公平市场交易原则。

(二) 电网企业集体企业主要业务与主业业务存在紧耦合关系

前已述及,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所集体企业以电网建设、电工产品制造和其他服务业为主, 其中以电网建设 (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 和电工产品制造份额居大, 其中电网建设业居于市场垄断地位, 电工产品制造业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加国家电网招投标平台参与市场竞争。从产业链角度看, 电网建设和电工产品制造均属于电网企业电力供应主业的产业上游, 形成对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主业的有力支撑。加上蓬勃发展的金融产业、新能源产业、国际电网运营等产业, 国家电网公司形成了一个以电力供应为主业, 产业与金融两翼齐飞并举的“同心圆”产业格局 (见图1) 。电网集体企业中电工产品制造和电网建设业正属于国家电网“同心圆”产业布局中的两个重要产业:电工装备制造产业和电建业。由于这些业务与电网的电力供应主业在产业布局中属于紧耦合关系, 实际上不论国家厂办大集体政策如何走向, 都属于国家电网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整合对象。

(三) 电网企业利用自身力量解决集体企业存在较大可能性

2012年2月3日, 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电科院召开直属科研产业重组整合工作部署会, 讨论国家电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以及中国电力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简称中电装备) 的内部资源重组整合事宜, 并宣布了公司直属科研产业重组整合方案。直属科研产业重组整合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原则是:将支撑电网核心业务的科研与产业全面分开, 明晰直属科研单位与产业单位的功能定位, 打造上规模、上水平的科技型产业集团。根据整合方案, 重组后, 国网电科院将重点发展电力二次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智能用电设备、信息通信系统以及中低压电气设备等产业;适度发展直流输电、电力电子和电站辅机等业务。中电装备为电力电子和国际EPC总承包业务的产业载体, 中国电科院则为科研单位。从上述情况看, 国家电网发展战略对于解决集体企业问题提供了机遇, 电网企业现有集体企业中的制造业可以顺势纳入国家电网直属设备制造装备体系, 而电网建设业也可趁势纳入国家电网公司各大建设体系, 为各级供电企业的电网建设打造自己的施工和项目管理力量。

(四) 试点地区的经验表明利用自身力量解决集体企业问题更有利于集体企业改革

从部分中央企业试点经验看, 由于有一些中央企业的厂办大集体目前经营情况还不错, 大集体职工安于现状, 改制愿望不强, 这些大集体企业的人员不想离开主办企业这条大船, 抱有主办企业有饭吃, 就少不了我们粥喝的想法, 对改革后的企业预期不理想。同时大部分中央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主办企业派出的, 身份为国有企业正式员工, 他们一旦撤出, 集体企业将出现管理上的真空。有关调查发现, 集体企业改革后, 主办企业派出的员工全部撤回, 新选出的集体企业负责人没有管理经验, 结果原本经营状况不错的企业变成了烂摊子。集体企业改革后, 主办单位的管理人员又不愿意留在集体企业, 一旦撤回, 集体企业又出现管理真空, 陷入两难的境地。这种厂办大集体改革后的状况应该在电力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中竭力避免,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 利用自身产业整合策略实现集体企业的有序重整和改革, 是避免电力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陷入困境的有效办法。

三、国家电网系统厂办大集体改革路径的思考

根据国办18号文, 国家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2011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 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 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使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目前电网企业体制改革在前期完成主辅分离、主多分开的情况下, 已向集体企业改革顺势推进, 结合国家对厂办大集体总体要求是要寻求彻底解决的办法, 不宜久拖, 在国家电网企业发展战略按照企业价格链和产业链的理论打造国家电网“同心圆”产业布局, 规避试点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一改就死、一改则企业不稳的经验教训, 最终实现国家电网企业发展、体制改革推进和职工稳定三者协同目标。从国家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路径出发, 主要目的在于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脱钩, 前提是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并为此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 而对改革的路径方式明确为两类:一类是重组改制, 另一类是清算关闭。

结合电力企业自身产业发展需要, 首先要对电网所属集体企业进行重组整合, 不符合产业优化条件的劣势及其他服务类企业进行出售、转让或清算关闭, 借用全民职工回归主业, 集体身份职工及清算关闭后剩余资产转移到重组后存续集体企业;二是存续的电网建设类和电工产品制造类集体企业实行资产无偿上划, 集体职工随资产由电网企业无偿接收, 由电网企业负责安置;三是改制后的国有电工产品制造企业纳入电网企业直属制造体系整合;四是改制为国有的电网建设类企业, 形成省、市两级送变电施工企业 (为减少管理层次, 原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安装企业可并入市级送变电施工企业) 。

从电网企业所属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路径出发, 电网企业一是有足够的资源来解决改革的成本问题;二是电网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中, 电网企业看重的是集体企业所把持的产业, 以实现电网企业产业链的整合和适度拓展;三是电网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人员的安置。清算关闭的集体企业中借用的全民职工回归电网主业问题不大, 对集体身份职工由于已于多年前加强入口控制, 集体身份人员存量总体不是很大, 由电网企业接收消化可以有效避免人员稳定问题, 也是电网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所需付出的成本。目前看, 人员安置最大的问题是社会化用工的安置, 在国办18号文中对于占电力集体企业职工近半数的社会化用工人员的安置未予涉及, 由于集体企业的重组整合, 在积极争取其他产业吸纳的同时, 可能会有一定量的社会化用工需要解除劳动关系, 目前可能只能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合理补偿。

四、结语

电网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隶属于国家厂办大集体改革, 按照国办18号文的总体要求和“以电网为主体, 产业金融为两翼, 加大资本统筹控制力”的总体原则, 在确保职工稳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下, 顺应改革形势, 按照价值链和产业链理论再造和强化国家电网产业布局, 整合优质集体资产, 推进优势产业做强、做大,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形成以电网为核心的同心圆产业布局服务于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应该是电网企业发展、体制改革推进和职工和谐稳定的多赢结果。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 厂办大集体长期普遍存在的产权不清、机制不适、人员富余、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显, 因此国务院于2011年4月出台了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 要求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与此同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逐步到位, 电网所属集体企业重组整合、规范管理拉开帷幕, 两者形成呼应势态。针对目前电网企业所属集体企业产业特性及其与电网主业关系, 电网企业应顺势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适度拓展为核心调整企业集团产业结构、优化自身产业布局, 提升企业核心价值, 实现电网企业发展、体制改革推进和职工和谐稳定的多赢局面。

关键词:电网,厂办,大集体,改革,路径

参考文献

[1].叶明, 郑厚清.厂办大集体改革对电力企业影响分析与建议[J].商业经济, 2012 (1) .

[2].王荣.国家电网拉开科研产业整合帷幕[N].中国证券报, 2012-02-07 (A07) .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1〕18号.

[4].纪茂利, 李光华.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07 (11) .

[5].张春凤, 贾婧唯.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难点及解决思路[J].经济纵横, 2009 (3) .

[6].石保欣.对铁路集体企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8 (2) .

[7].张媛媛.集体所有:一种尴尬的企业所有制形式[J].新重庆, 2005 (2) .

[8].叶正茂.关于集体企业的产权界定[J].浙江学刊, 1999 (2) .

上一篇:小喜通天版报正版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什么下一篇:虚拟人生(原来现实还是现实)想象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