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2024-05-24

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通用12篇)

篇1: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草案)工作。

(三)负责办公楼安全和公共设备设施管理。(四)负责公共区域规划,组织环境卫生清洁。

整齐。

(七)厕所墙面、地面、便池清洁干净,无杂物、无异味物。(八)垃圾筐不定时检查、清理,保证垃圾不超过容量的2/3。司统一的名片、公司标识及落款。

7、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8、员工要注重个人仪态仪表,工作时间的着装及修饰须大方得体。

二、生活作息

1、员工应严格按照公司统一的工作作息时间规定上下班。

2、作息时间规定

上班时间:早8:00 12:0-13:00 下班时间:晚17:30

3、员工上下班实行签到制,上下班均须本人亲自签到,不得托、替他人签到。

4、员工上下班考勤记录将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5、员工如因事需在工作时间内外出,要向主管经理请示签退后方可离开公司。

6、员工遇突发疾病须当天向主管经理请假,事后补交相关证明。

7、事假需提前向主管经理提出申请,并填写【请假申请单】,经批准后方可休息。

8、员工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休息的权利,公司不提倡员工加班,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时间内做好本职工作。如公司要求员工加班,计发加班工资及补贴:员

工因工作需要自行要求加班,需向部门主管或经理提出申请,准许后方可加班。

三、卫生规范

1、员工须每天清洁个人工和区内的卫生,确保地面、桌面及设备的整洁。

2、员工须自觉保持公共区域的卫生,发现不清洁的情况,应及时清理。

3、员工在公司内接待来方客人,事后需立即清理会客区。

4、办公区域严禁吸烟。

5、正确使用公司内的水、电、空调等设施,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应关闭空调、电灯和一切公司内应该关闭的设施。

6、要爱护办公区域的花木。

四、工作要求

1、工作时间内不应该无故离岗、串岗,不得闲聊、吃零食、大声喧哗,确保办公环境的安静有序。

2、新入职员工的试用期为三个月,员工在试用期内要按月进行考评。详见《员工试用期考核表》。

3、公司内所制定的《员工日程表》是衡量员工完成工作量的依据,要求员工每天要认真、详尽的填写,作为公司考核员工工作量的标准。

4、职员间的工作交流应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大厅、会

议室),如需在个人工作区域内进行谈话的,时间一縏 应超过三分钟(特殊情况除外)。

5、加强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培训将实行签到制,出席记录和培训考核也将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部分)。

6、经常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并参与部门的业务讨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7、不得无故缺席部门的工作例会及公司的重要会议。

8、员工在工作时间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保持高效率地工作。

9、员工在任何时间均不可利用公司的场所、设备及其他资源从事私人活动。一经发现,给予警告,情节严重者,公司将予以辞退。

10、员工须保管好个人的文件资料及办公用品,未经同意不可挪用他人的资料和办公用品。

11、员工要保管好个人电脑,按公司规定进行文档存储、杀毒及日常维护,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综合管理部,由公司安排修理。

五、保密规定

1、员工须严守公司商业机密,妥善保存重要的商业客户资料、数据等信息。

2、管理人员须做好公司条要文件的备份及存楼工作,并

妥善记录网络及口令。并向总经理提交完整的网络口令清单。

3、任何时间,员工均不可擅自邀请亲朋好友在公司聚会。

4、员工及管理人员均不可向外泄露公司发展计划、策略、客户资料及其他重要的方案,如一发现,除接受罚款、辞退等内部处理外,情节严重的,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人员管理

1、员工必须服从公司的整体管理,包括职务的分配及工作内容的安排。

2、员工须尊重上司,按照上司的指导进行工作并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情况。

3、员工有关业务方面的问题须及时向部门主管或经理反映,听取意见。

4、涉及超出员工权限的决定必须报经部门主管或经理同意。

5、员工不服从上级指挥,目无领导,顶撞上级,而影响公司指导系统的正常动作,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6、管理人员应团结互助,努力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鼓励并带领好员工队伍,时刻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确保公司整体策划顺利进行。

7、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员工应团结互助,为公司发展做出努力。

篇2: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防火安全管理,保障公司财产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保持办公区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构建安全、和谐、文明的办公环境,公司决定禁止在办公区域公共场所吸烟,特制定本规定。

一、禁烟范围

办公区域公共场所(会议室、楼梯、过道、厕所、食堂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二、禁烟对象 1.公司所有员工; 2.进入公司的外来人员。

三、管理职责

(一)办公室

1.办公室门卫值班室人员负责向进入公司的外来人员宣讲禁烟规定;

2.办公室负责对办公区域公共场所进行不定期巡查,发现违规行为,依照本规定进行制止和处理。

(二)各部门

1.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禁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责任区的禁烟管理,对外来人员做好禁止吸烟宣讲,发现违规行为,有权依照本规定进行制止和处理(提交公司月度考核会考核)。

四、处罚条例

1.凡发现在办公楼公共区域内吸烟者,对当事人、责任区管理部门、接待部门进行罚款,每次罚款50元;违规吸烟、不服从管理、态度恶劣、情节严重者,可视情况进行行政处分。

2.凡在各部门责任区内发现烟头、烟盒,对责任区管理部门每次每个罚款50元。

五、附则

篇3: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1 单元大堂液晶电视媒体发布

1.1 应用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与基础网络建设的发展,服务行业近年来也取得长足发展,以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为代表的交互式查询终端设备成为服务行业进行业务宣传的热点设备。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可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传真、广告、电子商务等许多增值服务。

小区信息公告牌系统主要是为了向小区住户发布各种信息,面向的是小区住户,因此信息公告媒体显示屏应放置于小区住户经常经过的地方。

在小区的高层住宅1层的电梯前厅或大堂设置多媒体信息发布屏,通过控制软件,可显示证券交易行情、节假日的祝贺以及小区物业信息等内容。系统还可以播放闭路电视、录像、影碟以及三维动画等图文信息。

1.2 室内单元LCD液晶电视机实现信息发布

主要利用有线电视技术,中心将信息内容编辑完成后,调制到一定的频道,再通过传输网络向前端(即设置在各个住宅楼首层大堂或电梯等候厅内的液晶电视等)发送,实现信息到楼和舒缓人们等候电梯时的无聊情绪等功能,同时更能进一步提高小区整体建筑档次和体现小区高质量的物业管理水平。

1.3 结构及特点说明

该体系主要由液晶电视、控制系统(含运行环境智能监控与安全保护系统、多媒体配套设备系统)、信息录入和节目制作终端等部分构成。除了液晶电视及相关的现场执行模块外,中心主控制设备基本在前面的“室外L E 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内已经有了设计和配置,因此本液晶电视发布体系只需在各个单元的首层电梯厅、大堂等处配置相应的液晶电视机和传输网络,即可实现媒体的发布。有效地利用资源,为项目增加新的居住环境亮点。

•利用有线电视接口可直接播放电视节目,可通过摄像机给控制机提供电视信号,控制显示屏播放现场画面。

•向小区业主发布各类图文共用信息:小区管理通知、天气预报、好人好事及时事要闻等,丰富小区居民的信息来源,烘托社区物业管理的水平,提高整个楼盘的行业档次。

•液晶电视:支持射频、VGA、AV等端子输入,高亮度高分辨率等。

2 小区音频点播系统

2.1 应用介绍

小区音频点播系统以其丰富的节目内容给小区住户在休闲时提供享受,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小区音频点播系统采用专用点播设备及专用的服务器,内部宽带传输。对内自成系统,为内部多媒体数据共享;对外可通过接口与外界Internet相连,实现信息广泛的摄取和交流,使住户在小区内享受到更舒适、更便捷的信息服务。

2.2 组成及配置

2.2.1 视频服务器

1)服务模块

服务器系统和节目库是系统的核心设备,可配备有磁盘阵列,存储着海量的音视频节目(即节目库),负责将用户点播的节目读取和输出,使点播用户都能得到高质量的信号和点播响应。

高性能的音视频服务器实现管理视音频节目的存储和发送,它是节目分配中心响应用户请求、并自动播送点播节目的核心设备,它存储着大量的数字视频节目信息,用一种瞬时方式响应对一部指定影片的请求,而且必须能同时响应来自更多用户的请求。

2)资源调度与管理系统模块(播控系统)

播控系统采取一定的控制算法接受或拒绝用户的点播请求。提供用户分组功能。管理员可以将用户分成不同的组,指定每组点播哪类节目。

音视频节目管理系统为音视频节目提供了专门的服务和管理工具,它设计提供的节目服务器、节目数据库、服务管理程序等,不仅使节目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地查看已有节目、添加新节目和删除过时的节目,简化了节目制作人员的工作,而且让点播用户能以最快的速度选择需要的节目。

2.2.2 节目录入工作站

录入节目信号,可将各种片源(磁带、L D、V C D、D V D等)压缩存储到音视频资源库中,供用户点播。

2.2.3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主要由触控一体机及功放、放音音柱等设备组成。用户通过触控一体机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通过上面的数字按钮和菜单上下左右选择按钮进行音乐点播。中心服务器接收到用户发来的点播请求后,自动将相应的音乐信号传送到前端,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给放音音柱播放,利用不同类型的室外播放音柱、音箱等可在各点播机的周围形成音乐声场,使点播者在一定范围内感受自助式音乐的聆听空间,享受优美、祥和的旋律。2.2.4配置说明

音频点播设备主要针对小区公共区域、休闲区或庭院休息亭等区域进行设计。根据此次项目的内部建筑分布和园林景观的分布特点,小区内共有较大型的休闲广场有6处,分别在这6个地点设置一套音频点播主机,具体分布位置如图1所示。

2.3 基本功能特点

•节目点播:用户可实时地启动节目播放,并在收看过程中控制节目跳进、跳退、暂停等。

•节目轮播:将存储的节目按播出表顺序以广播的形式传送到终端,使用者只能顺序收听,不能前进、后退等选择收听。

•节目预览:可选择节目的某一时间段收看,以决定是否点播。

•本系统主要针对小区公共区域的休闲区域进行设计。

3 自动换画灯箱设施

3.1 应用介绍

在小区的公共道路、交叉口设置广告灯箱,既能引导交通,又能美化环境景观。

在各高层住宅的单元大堂内设置一个带有擦鞋机的灯箱,可起到协调大堂气氛、提供温馨服务等优化物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尤其是其擦鞋机独特的设计,可为雨天进出大楼的业主、客人带来一份意外的温馨服务,同时避免污染电梯、走道等的地面卫生等,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大的设施,在很多单位、宾馆和高层住宅都得到广泛使用。

3.2 工作原理

自动换画灯箱设备是室内、外大容量广告或信息展示灯箱。采用微电脑芯片控制,以转动卷画的方式依次显示2~2 0幅不同的广告画,各画面的停留时间可由客户通过数码显示专用控制器键盘精确设定,设定范围1s~99s。特别配有灯箱断电,画面自动校正装置,确保画面在停电的时候完整一幅地停留在灯箱的视窗上。

3.2.1 公共区自动换画广告灯箱

全自动换画灯箱设备是一种集电子、电脑等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载体精品,该设备以转轴卷画的方式依次显示多幅不同的广告(宣传)画面,各画面的停留时间可根据客户要求自定义(1s~100s范围内),还可以将多个换画灯箱连接起来实行同步显示,可产生更佳的广告效果,设备以其动感美妙的视觉效果、内容丰富广告载体、精彩的显示效果在很多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2.2 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自动换画灯箱内部结构包括照明、机械传动、微电脑控制系统:

•照明系统灯管采用进口或国产优质日光灯管,镇流器可选选电子式或电感式。

•机械传动系统为微电脑控制驱动下的高性能电机,驱动上下(或左右)卷画轴旋转,从而使卷绕在卷画轴上的画面有规律的往复运动。

•微电脑系统为集成电路编制控制程序,有效的控制机器正常有序运转;形成多重保护功能。

3.2.3 单元大堂自动换画广告擦鞋机

换画广告擦鞋机采用微电脑控制,集合了机械、电子、电脑等多项先进技术,由换画灯箱和擦鞋机两个部分组成:

1)换画部分

换画机构位于整机的上部,外形为一照明灯箱式,灯箱内部结构包括照明系统和换画系统两部分。换画系统可自动定时循环变换画面,所变换的信息版面可以有多幅。

2)擦鞋部分

擦鞋部分位于整机的下部,擦鞋机安装了电脑感应系统,伸脚即可点上鞋油自动感应式擦鞋,深浅色两对抛光刷和除尘刷全天候为顾客刷亮心情!

3.3 设备配置说明

3.3.1 室外部分

自动换画广告灯箱主要针对小区室外的交通道路边、转弯处、交叉口等处设置,基本考虑每个安装点的面积配置为1.3m×1.0m落地式支架安装,数量规划为8套,室外自动式换画广告灯箱的具体分布位置如图2所示。

3.3.2 室内部分

在10幢高层住宅共18个单元入口大堂门口左或右侧分别设置1套自动换画广告擦鞋机。

4 智能信报箱设备

4.1 应用介绍

智能建筑信报箱是在传统的手工开锁信报箱基础上附加高科技的光机电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和射频卡技术以及电磁技术,实现了信箱智能化功能,是普通信报箱向智能化信箱过渡的理想替代产品。

在普通信报箱常常成为高档楼宇碍眼而又不得不配置的设备时,智能建筑信报箱在外形设计上匠心独具,从外形、材质、色彩等各方面突出产品的品质及视觉感受,同时参考新的各式高层住宅的首层入口大堂的建筑设计理念,使之成为现代楼宇的一个点缀、一道风景。

4.2 技术特征与产品结构

智能楼房信报箱运用的技术都是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这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人员巧妙的把各种成熟技术及创意综合起来集成在这个产品上,使信报箱由里而外发生了质的变化。就技术而言,其智能化程度比其它一些智能楼宇设备要高出很多。智能楼房信报箱在给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升了楼宇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了住宅的档次。智能楼房信报箱的技术特征与产品结构可以概括如下:

•控制系统集成射频识别模块、键盘输入模块、短信模块,由单片机统一控制。

•抽屉式格口为信报箱基本单元,每只信报箱由若干个抽屉叠加组成。

•每个抽屉有独立的机械传动装置,通过外部指令控制电机驱动,完成伸出和缩进动作。

•集成LED显示屏,增强功能、提升档次。

•信报箱抽屉在闭合时,处于自锁状态,外力无法打开。

•信报箱的投递口设有处于常锁状态的挡板,除邮递员和物业管理人员外,他人无法打开,可以有效阻止垃圾邮件,还可以保持信报箱的清洁。

4.3 配置说明

智能楼房信报箱分落地式及挂墙式(嵌入式)两个类别,每个类别中又有带显示屏主柜、不带显示屏主柜、副柜信报箱各7种,通过主柜副柜的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用户数量的需求。此次设计建议主要是针对各个住宅部分的单元住户设置智能信报箱体系,至于各个信报箱的外形、分布位置及其安装方式,结合设备的特点,我们提供以下几个使用实例,供建设单位选择:

1)与楼宇大堂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4.4 信报箱设备功能

•信箱格口门通过主控感应系统接收信息后发出的开箱信号自动打开。

•每个格口内设有光电检测装置,可监测有无信报件存在于格口内。

•设有抽屉状态指示灯,以四色变化提示四种状态:暗灯表示:无件。

•操作面板设有读卡器感应区,用户可用感应卡打开自锁装置,开启格口门取件。

•操作面板设有键盘,用户忘带感应卡时,可通过它直接输入自设的密码,开启抽屉取件。

•操作面板上设有数码显示器,显示信报箱目前状态及输入提示。

•邮箱管理员可以为住户开户、销户、增卡、换卡。

•楼房信邮箱还可以设置临时寄存箱,若遇临时有事,有重物拎在手上,不方便,又不想费时间送回楼上家中,可用开箱感应卡开户,放于箱内,取件时只要用卡一刷该寄存箱即可自动打开,安全又省事。

•临时寄存箱也可作为邮递员投递包裹箱使用,邮递员用邮政专用卡开箱投件并设置好取件密码,然后通知住户通过密码开箱取得包裹,实现有效投递。

摘要:本文运用实际工程案例,对厦门空港新元宿小区公共区域配套服务的多媒体、音频点播、广告灯箱及信报箱等设施的智能化系统设置及功能进行论述。

篇4: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编者按: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和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各级教育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教育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此过程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刊特组织专题对相关经验进行研究与推广。

摘 要:尽管浙江较早建成了同城互备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并承载了电子学籍、成长记录、普高选课、教师培训等省级自建应用及国家系统的运行,支撑了全省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但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作者所在单位通过建设区域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制订信息标准,构建教育基础数据库,建立数据交换、身份认证、信息门户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业务与数据的统一,逐步解决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共享”、“信息孤岛”等难题。

关键词:数据中心;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7-0018-03

一、背景

浙江省较早建成了同城互备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电子学籍、成长记录、普高选课、教师培训、装备管理、教育监管等省级信息系统。根据教育部《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等精神,从2013-2015年,浙江省对省级数据中心进行了全面完善,承载了国家统一规划部署的校舍管理、学前管理、中职管理、学生资助等系统,有效落实了教育部“两级建设、五级应用”[1]的目标,教育管理信息化已应用到教育管理各个方面。随着应用的深入,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未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基础数据重复采集,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未建立统一用户管理及认证平台,各级用户需登录不同平台操作各类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应用的业务协同无法有效进行等。

二、建设目标

基于当前状况,结合国家“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提出的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2]。及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提出的加强数据统计分析、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为教育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推进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提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能力[3]等目标,我省于2015年启动了浙江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建设,拟通过省级统筹,逐步实现以下内容:

(1)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交换与共享的标准规范体系,形成权威数据来源,加强数据的准确性。

(2)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解决各业务系统间数据离散,避免基础数据重复采集,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3)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及认证平台,确保各类系统用户的安全和统一。

(4)建立统一信息门户,实现“一次登录,多点漫游”,提升用户体验,保障跨部门、跨层级、跨应用的业务协同。

三、建设过程管理

为做好浙江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建设,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了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采用PDCA方法,有效地规范了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

1.落实建设经费,统筹规划项目方案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参照《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办法》,最终落实一期项目经费260万;组织制订了项目建设方案,并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发改委、省建设厅及部分高校组成的专家组论证通过,该项目于2015年初完成政府采购并启动实施。

2.组建项目团队,做好与相关部门对接

在项目启动后,组建了由用户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及安全服务机构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组,明确项目负责人并组织项目组成员分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政府办公厅做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对接;同时利用远程协作技术将杭州、宁波、绍兴、金华等教育局及部分学校用户纳入项目组,以强化对需求的准确把握并提高用户的体验。

3.纳入年度重点,加强日常检查监督

2015年初,省教育厅将该项工作纳入2015年度重点工作,由省教育技术中心组建督查组每月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重点督查,并在每月部室例会上反馈督查结果;同时还委托了专业的监理单位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管。

4.定期沟通协调,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从项目启动之初就明确了项目例会制度,项目前期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后期缩短至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定期通报上一阶段工作执行情况并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有效保证了项目的范围、进度和质量。

四、当前主要成果

浙江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建设当前主要成果包括:

1.建立数据标准和管理办法

在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基础上,结合我省特色,建立了包含基础代码指标设计规范、基础数据指标设计规范、门户集成开发规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统一监控规范、统一用户认证规范、业务环境运行指南等在内的浙江省教育数据中心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制订了《浙江省教育数据暂行管理办法》,完成了意见征求并即将正式发布。

2.建立基础数据库及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U/C矩阵”,明确权威数据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并对各业务系统已有数据的全面清洗、转换及导入,建立了覆盖我省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6个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职工、学生等18个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及教育事业统计、选课过程管理等主题数据库,建立了集元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服务,数据监控于一体的管理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已累计完成全省8230027名学生、483269名教职工、15569个机构数据清洗入库工作,基于入库数据开发各类统计分析报表(如图2所示)。

3.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

依托第三方数据交换中间件,秉承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按照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以标准化体系、运营维护体系、安全体系作为支撑,构建现代化公共教育数据框架体系[4],逐步实现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各业务系统间,省级与地方间,省级与平行单位间的数据共享。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已逐步完成教师培训、电子学籍、学生资助、普高综合素质、普高选课、网络选修课等省级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2015年9月底完成与宁波市的数据共享,有效支持了地方开展教育信息化特色应用,当前省级正在配合杭州市开展区域数据共享交换工作,此外,根据省政府要求还实现了与省人口库的数据共享。

4.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体系

本次建立了以目录服务和认证服务为基础的统一用户管理、授权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如图3所示),将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承载的各类业务系统组织信息、用户信息统一存储,进行分级授权和集中身份认证,规范应用系统的用户认证方式,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并逐步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目前已接入包括电子学籍、教师培训、学前管理、普高选课、普高综合素质评价、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支持服务、教育统计、协同办公、信息管理、邮件系统等十多个业务系统。

5.建立统一信息门户

在统一身份认证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各类业务系统,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把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服务按不同教育阶段有效分类,并参照Windows Merto设计风格为各类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如图4所示),可以同时集成来自各业务系统、统计分析窗口及数据,实现在统一界面的业务协同,当前个人信息门户包括个人桌面、应用中心、数据服务、便民服务等一级菜单,而在个人桌面下包括个人信息、通知公告、待办事宜、个人邮箱、常用服务、个人应用等功能区(如图5所示)。

6.融入互联网的特色元素

为方便各类用户操作使用,参照当前互联网应用的主流登录模式支持通过短信快捷登录,并基于Portal实现用户对界面风格的个性化调整;为提高展示效果,系统首页及个人信息门户还支持在不同分辨率下的自适应显示。

7.同步开展了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平台建设过程中,安全服务商全程参与指导,并集成了国家统一部署的应用安全监管和预警平台,实现对应用及服务的安全监控(如图6所示);首次将等级保护工作纳入平台建设范围,将开展定级备案、测评整改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当前已完成对该平台的定级备案和测评工作,拟抓紧开展整改工作。

五、存在问题及展望

通过建设浙江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有效地规范了我省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对于贯彻落中央“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精神,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教”的改革要求,意义重大[5],但是由于项目建设周期较短且部分国家系统(特别如教职工系统)尚未部署应用,尚存在部分权威数据来源不准确、统计分析不全面等问题,下一阶段将在巩固并完善当前成果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大数据分析利用

继续深化教育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形成多源、多维的大数据集,联合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对教育大数据的分析、研究与成果共享,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服务。

2.建设教育管理创新支持服务平台

建成集线上采购、线上部署、线上评价的一站式教育管理创新支持服务平台,提供数据共享接口和应用开发接口,建立教育管理应用商店。

3.建立移动版应用门户

基于当前PC版统一信息门户功能的基础上开发移动版应用门户,支持iOS 、Android等不同平台,方便各类用户的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Z].2013.

[2]教育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Z].2013.

[3]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2.

[4]谢晓,刘月婕,李玉顺,胡景芳.基于CIF规范的教育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5]教育部.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Z].2015.

篇5: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营造整齐、清洁的办公环境,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

二、职责

1、实行办公环境卫生值班制度;

2、办公室负责公共区域卫生值班的整体安排及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

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内值班表的安排及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值班表报办公室备查;

4、值班人员负责所属公共区域的卫生清理工作;

5、物品责任人负责个人工作范围内的物品整理和环境维护工作;

6、每周六下班前半小时进行大扫除,全员参加,公共卫生区域由值班部门负责,各办公室内部由本部门负责。

三、范围:适用于公司办公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

四、流程及标准

(一)、整体要求

1、办公室整洁、明亮,不得有异物、异味;

2、看得见、摸得着、死角等都要求检查时没有灰尘、垃圾、水迹,东西摆放整齐化一;

3、每天早晨8:30上班之前,完成办公室的卫生清洁,垃圾清入楼下垃圾箱;

4、卫生间地面、台面及洁具等全天保持卫生间清新,无异味;

5、拖布、笤帚等卫生用品使用完毕后需清洗干净,摆放整齐有序。

(二)、具体流程及标准

1、地面清扫

1.1用干净的笤帚清扫地面

标准:垃圾筐内垃圾无溢出,地面无沙子、泥土,墙角、桌底等死角无灰尘。

1.2用湿拖把拖地

标准:地面无泥污,不存在没有拖到的死角。

1.3用干拖把拖地

标准:无水迹、脚印,地面整体干净、均匀。

1.4拖把使用

标准:

1.4.1拖把按照所贴标识分开使用,严禁混用;

1.4.2拖把每天早上使用完毕后晾晒于凉台,下班前由值班人员收回;

1.5脚踏垫子

标准:各办公室门口脚踏垫子属于公共卫生区域,每周刷洗一次。

2、办公桌清洁

2.1整理

标准:桌面杜绝摆放电话、电脑显示器、文件筐等常用办公文具外的任何物品,纸张、文件摆放整齐,不得散乱。

2.2清洁

先用湿抹布擦一遍,再用干抹布擦。

标准:桌面上所有物品都不得有灰尘。

2.3摆放

办公物品摆放规律化、固定化。

标准:

2.3.1电话放在桌面的外侧,靠近过道的放置于过道一侧;

2.3.2电脑显示器放在桌面的正前方,与键盘的中线位置相一致;

2.3.3文件筐放在桌面的内侧,对桌相互对齐;

2.3.4显示器、电话等桌面物品摆成一条线,横竖对齐;桌子底下:主机靠内侧摆放,柜子靠外放,主机盒外侧、柜子外沿与桌子侧面板外边平齐,对桌相互对齐;

2.3.5签字笔等工具之类放入笔筒,笔筒放置于文件筐内侧;

2.3.6废纸篓放在椅子内侧或者并排两人中间;

2.3.7各种资料必须放置于文件框中或办公抽屉;

2.3.8办公室内不得胡乱摆放其他与办公无关的物品;

2.3.9离开办公室时,将椅子摆放整齐;下班前整理办公桌,保持桌面干净、整齐;椅子要轻靠桌面,前后对齐。

3、文件柜、会议桌、饮水机等所有家具

用抹布按先湿后干的方法擦拭。

标准:能用手触摸到的地方都不得有灰尘。

4、办公隔断、门、窗、玻璃、墙体、柱子、开关、插座、管道、灯具等 标准:擦拭干净,所清洁的对象不得粘有杂物、字迹等。

5、印错、作废的复印件放置于固定的纸箱内,便于再利用。

6、月底定期整理办公物品,办公室集中处置。

把不需要的、过期的、作废的资料、书籍、杂志、报刊、物品、文具等清理出来,把需要的、常用的、不常用的一一分类保管,保持正常办公物品的取用方便、准确。

五、卫生区域划分

1、公共部分:包括走廊、走廊上所有物品、厕所、厕所走廊、板房外凉台,单月份由xx部负责,双月份有xx部;

2、各办公室内部部分,由各自办公室自行负责;

3、总办由王三颖负责;

4、花卉浇水、施肥由xx负责。

六、检查及奖罚

1、办公室每周按标准对办公区域环境卫生进行抽查,不合格一项扣罚责任人5元,责任人持罚款单去财务缴纳现金;连续一个月环境卫生检查满项合格者给予责任人10元奖励,责任人持奖励单去财务领取现金;

2、办公室须在开据奖惩单的当天与财务确认罚金(奖金)兑现情况,未按规定执行的按双倍处罚;

3、奖惩单一式三份,责任人、办公室、财务各执一份。

七、附则:

1、本制度于公布之日起实施;

篇6: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办法

财建[2007]5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切实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我们制定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

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提高建筑能效,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

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是指国家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是指除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之外的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本办法所称“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国家机关办

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支出,包括搭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进行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源审计和建筑能效公示等补助支出,其中,搭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补助支出,包括安装分项计量装置、数据

联网等补助支出;

(二)建筑节能改造贴息支出;

(三)财政部批准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相关的其它支出。

第四条 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补助的申请与审核

根据财政部、建设部的统一部署,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中央财政对建立能耗监测平台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在起步阶段,中央财政对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源审计、建筑能效公示等工作,予以适当经费补助。地方财政应对当地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予以适当支持。

(一)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补助的申请。申请地方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补助资金,各地财政部门会同建设部门编制资金申请报告,并参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编写提纲》(详见附 1)编写工作方案,填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资金申请表》(详见附 2),按照有关通知要求向财政部报送上述资金申请材料。中央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补助资金,由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向财政部申请。

(二)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补助的审核。财政部会同建设部对各地资金申请进行审核。中央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补助资金由财政部负责审核。根据需要安装的分项计量装置数量等,核定监测平台建设补助金额;根据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源审计、建筑能效公示的工作任务,核定

相应经费补助金额。

第五条 建筑节能改造贴息资金的申请与审核

在建立起有效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节能量可以计量基础上,中央财政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实施的节能改造,予以贷款贴息补助。地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 50% ;中央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贷款,中央财政全额贴息。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必须在建筑节能监管范围之内;建筑节能改

造贷款必须是用于建筑节能改造直接支出而发生的贷款。

(一)建筑节能改造贴息资金的申请。地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由项目单位凭借贷款银行开具的利息支付清单向地方财政部门申请贴息

资金。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建设部门负责对项目单位提交的贷款合同复印件等贴息材料审核并进行汇总,在当年9月底前报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签署审核意见后,于当年10月底前上报财政部审

批。

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向财政部申请中央节能项目改造贴息资金,在当年9月底前报财政部驻北京专员办事处签署相关贷款材料的审核意见后,于当年10月底前上报财政部审批。

(二)建筑节能改造贴息资金的审核。财政部会同建设部对各地上报的贴息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确定予以财政贴息的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央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贴息由财政部负责审核确认。财政部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际贷款金额、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贴息期限与负担比例,核定中央财政具体贴息补助金额。项目实际贷款期少于3年(含3年),按项目实际贷款期计算财政贴息;项目实际贷款期超过3年的,按3年计算财政贴息。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专项资金的支付管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分项计量装置、监测平台设备及其他设备的购置,要按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执行。

各级财政、建设部门要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财政部、建设部将对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筑节能改造的实际效果予以考核,实际考

篇7: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价工作的通知

(2006年7月27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南府办〔2006〕13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

为做好我市各县、区属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以下称集中区)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进集中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05〕136号)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县区在编制集中区区域规划草案过程中,应同步组织进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集中区区域规划草案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同时报批。

二、已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域规划所包含的或符合规划产业定位的具体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可以简化。对2006年11月25日前未开展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集中区,根据桂政办发〔2005〕136号文规定,暂停办理进入集中区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

三、各集中区的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经费,应该纳入集中区规划经费预算方案。各有关环境评价单位从优收费。

篇8: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一、建立城市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标准刻不容缓

(一)区域环境综合标准是避免环境管理缝隙、消灭环境问题死角的关键

现代国际化城市科学管理应该有一套由行业标准与区域标准结合的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现了行业管理规律的专业性特征,具有技术和专业指向。区域标准是属地职能部门根据区域管理实际和市民的需求,整合各类行业标准而制定的,具有解决问题指向。城市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难以完全用单一的行业标准来包含。因为,第一,行业标准过于注重作业与管理的规范性,容易产生“一刀切”现象,造成各行业标准之间落差大等问题。第二,一些行业单位缺乏制定环境管理标准的能力,导致环境标准的缺失。第三,行业标准容易受行业自身发展利益的影响。比如,公共建筑向市民开放卫生间的要求标准,必须由上级部门和属地制定监督检查和运行维护标准来支持。区域标准以解决区域环境综合问题为导向,以兼顾管理资金、资源的优化平衡及实现管理范围全覆盖和无缝隙为原则,可以避免行业标准的不足。因此,由纵向的行业标准与横向的区域标准结合,可以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无缝隙、全覆盖。

(二)目前城市管理行业标准健全,区域标准空缺,导致环境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实

2000年以来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突出了城乡一体化和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城市管理各部门作业、管理和技术标准的完善。但是行业标准的制定更多强调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人员经费定额要求,而对行业管理责任和管理效果却体现不够。由于城市管理专业化改革后市、区、街道的统筹管理功能弱化,以属地管理为核心的区域标准还没有形成,属地在环境管理中依据行业标准进行管理。

目前,行业和部门标准对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支持不足。一是同一个问题不同行业管理标准要求不一致;二是对综合性问题的解决缺乏有针对性的标准支持;三是现有标准框架下缺乏应对和解决环境新问题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变通性。使属地难以依据行业标准分解责任和开展工作。区域标准空缺使得行业管理标准难以落地,属地管理粗放化,环境问题死角难以消灭;只能借助一些重大活动的契机,在运动式的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加以处理,过后又出现反弹,无法形成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区域环境综合标准来解决。

(三)以“精细管理”为契机,研究完善区域环境综合标准

要充分发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的工作职能,组织区县、行业部门,在环境建设专家团的参与下,研究整合各行业管理标准,分区、分类、分层制定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标准。属地环境管理责任部门全程参与标准制定,能够使标准更符合属地精细化、全覆盖、无缝隙管理要求,同时,也加深属地责任部门对标准的理解,便于后续实施。区域环境综合管理标准的类型包括主要大街环境标准、重点地区环境标准、街巷胡同环境标准、大院环境标准、社区环境标准、老旧小区环境标准、城乡结合部环境标准、河道流域环境标准等。标准内容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容环境、秩序环境、生态环境等各个相关领域。

二、强化区域环境责任制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

(一)要紧紧把城市环境问题同直接责任主体的责任相挂钩

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的基础是落实环境管理责任。目前产生的环境问题有的是规划不当、建设管理缺位带来的末端管理问题,有的是市政、公用、环卫、交通、园林、绿化等公共管理服务不到位带来的属地管理问题。这里面既有主体责任不清、存在责任边界缝隙和责任交叉的问题,在制度安排上留下了部门间相互推诿的口实;又有实现精细管理所需要的科学的时序安排、联合行动和统筹控制机制缺失的问题。过去的环境整治多由部门主导,往往突出了解决部门行业职责内的问题,而忽略了属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规避了可能触及的深层次矛盾。结果,部门各行其是,行业管理责任难以落地,环境问题的解决难以真正落实。

(二)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高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效率

属地是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地,是处置环境问题最快捷、最有效的环节。属地管理是实现精细化、无缝隙管理的关键。属地管理责任到位,将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最大程度减少环境问题的影响。但目前属地环境管理职责定位不清,既缺乏足够的直接管理资源,又缺少协调调度行业部门管理力量的必要权限,还缺少对行业部门的监督反馈机制。可以说属地管理是北京市多年强调,但一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完善属地为主的责任体系是实现精细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管理的关键。目前北京市环境管理相对较好的地区,主要经验是在落实属地责任制方面进行了突破与创新。因此,需要以“精细管理、美化市容”为契机,完善属地作为第一责任主体的制度体系。

三、抓好城市精细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属地为城市环境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属地全权、全时、全管、全责的职责权力体制。研究职能部门权力下沉的体制机制,建立属地对职能部门的责任倒逼机制,整合现有管理资源,为属地提供政策法规、人员、资金、网格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实现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的对等。

第二,完善属地落实城市环境管理责任的工作制度。建立属地开展自我监督和环境问题及时处置的管理制度,落实各行业部门在环境维护、作业、管理、监督、执法各个管理环节的责任机制,明确属地实施环境管理统筹协调的重点是实现日常管理无缝隙,强调属地管理绩效评价标准是环境问题的解决率和发生率。促使属地把解决深层次问题作为环境管理的突破重点。

第三,研究建立以区域环境建设考核为基础的城市环境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开展区域环境建设指标性考核评价。要积极研究抽取城市环境建设的指标,用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引导性的指标引导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环境考核评价指标,指标要以点带面,不宜过多过细。要便于管理和实操,要能充分调动区县自主管理的自觉性。通过指标性考评,实现城市公共环境基本管理标准与分区分类特色管理标准的有机结合,城市环境建设效果考核与环境管理效能考核的有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区域环境建设管理投入水平的有机结合,提升社会公众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满意度。

篇9: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办公区及公共卫生区域现场规范化管理水平,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做好现场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办公区及公共卫生区域。

三、检查方法

1、由公司行政科牵头,TPM推进办、生产部安环科共同参与,组成办公区和公共卫生区域现场检查小组,对公司办公区和公共卫生区域现场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监督检查每周进行一次,时间为每周五下午3时(按季节变化进行调整)。

3、监督检查小组依照本制度规定相关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不合格项次进行拍照取证。

4、行政科负责不合格项次的汇总和发放,并依照检查结果起草考核通报,报总经理助理批准后,由人资科兑现考核。

四、检查内容

1、办公区卫生检查标准

①严禁工作时间做私活、聚众聊天、大声吵闹、上网聊天等。②办公现场严禁抽烟(接待室、会议室除外)。

③门窗、地面干净整洁,无蛛网、烟头、烟盒、杂物、垃圾等,垃圾桶及时清理。④办公桌面整洁,文件物品摆放整齐,无积尘。⑤墙壁干净,无积尘和蛛网。

⑥办公桌椅、文件柜、饮水机、花草等所有物品实行定置管理,废弃、闲置物品及时清理。

⑦电源线、信号线无私搭乱接。

⑧个人物品存放于储藏柜内,摆放整齐。

⑨安全事故为零。

2、公共卫生区域检查标准

①分包卫生区及道路定时打扫,干净整洁,无积尘、浮土、垃圾及其他明显杂物;

②分包卫生区两侧绿化带无卫生纸,塑料袋、烟头、纸片等白色垃圾,无明显其他杂物。无断落树枝、无枯树枝、无杂草等杂物;

③清扫后垃圾及时清理,责任区内垃圾桶表面无污物、无人为损毁。严禁向桶内丢弃烟头等有明火物品(发生火灾一次罚款200元)。

五、考核和评比

1、凡监督检查中发现不合格项次,均按2分/处给予处罚。

2、参评单位划分为:财务部、营销部、采购部、办公室、质量部、技术部、生产部、铸一车间、铸二车间、清理车间、制芯车间、机加车间、TRW车间、设备科、生技科。

3、每月10日前,由行政科对上月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次进行统计,依据项次进行排名(不合格项次最少的为第一名,不合格项次最多的为倒数第一名)。排名结果报总经理助理审核批准。

4、获得月度第一名的单位,每人奖励绩效得分2分。

5、评比结果在公司内部进行通报(附照片)。

六、其他事项

1、被检查人对监督检查小组检查结果有异议的,应于结果反馈之日起2日内到行政科进行申诉。超过时限的,申诉无效。

2、申诉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被检查人可以找公司总经理助理进行投诉。

3、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篇10: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1989年11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2号令发布 根据1994年9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0号令第一次修改 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第二次修改)根据2002年11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13号令第三次修改)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和维护市容环境整洁,根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规划市区、郊区的城镇地区和开发区、科技园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区、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城市化管理地区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按照本规定管理。

第三条

市和区、县市政管理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

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责任区域,按照《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执行:

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设置的交通、电信、邮政、电力、环境卫生等各类设施的清洗保洁责任,按照《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五条

环境卫生清扫、清洗保洁的具体范围和责任要求,由区、县市政管理委员会书面告知责任人。

第六条

负责城市道路及其相关设施和公共场所清扫、清洗保洁工作的环境卫生专业作业单位、责任人必须按照作业规范和环境卫生标准要求,遵守下列规定:

(一)每日清扫作业在6:30时(冬季7:30时,下同)前完成。环境卫生专业作业单位应当实行夜间清扫,白天保洁。

(二)做好保洁工作,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无暴露垃圾、污物和废弃物。主要道路、重点地区、人行过街桥和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应从6:30时至21:00时。一般道路、街巷、胡同的保洁工作从6:30时至19:00时。

(三)在城市道路上清扫保洁作业应当避开交通高峰时段。作业车辆不得违章调头,造成交通堵塞。

(四)城市道路实行机械清扫、冲刷和喷雾压尘作业,主要道路和重点地区的人行步道实行定期清洗作业。

(五)清扫的垃圾、五五和废弃物,必须及时倒入垃圾收集站或者垃圾收集容器,不得露天堆放,不得扫入绿地内和道路的雨水口内。

(六)果皮箱、垃圾箱,必须及时清理,保持箱体和箱体周围整洁。

(七)城市道路上的遗撒物,环境卫生专业作业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干净。

第七条

在城市道路上进行维修、清疏排水管道、沟渠,维修、更换路灯、电线杆及其它公共设施所产生的废弃物,栽培、修剪树木或者花卉等作业,应当在不干扰居民的情况下,尽可能安排在夜间或者避开交通高峰时段。

维修、清疏排水管道、沟渠,维修、更换路灯、电线杆及其它公共设施所产生的废弃物,栽培、修剪树木或者花卉等作业所产生的枝叶、泥土,由作业单位随时清扫保洁,并在12小时内清运干净。

第八条

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围挡,做好施工期间的压尘和清扫保洁工作,施工产生的垃圾渣土,应当随时清运。建设工程施工后,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弃物弃料和围挡清除干净。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及其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竣工后,清扫保洁工作的交接,由市或者区、县市政管理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监督执行。

第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清扫工作的,或者未按照作业规范要求清扫保洁的,或者未按照环境卫生标准要求清扫保洁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不及时清理果皮箱、垃圾箱的,或者未保持果皮箱、垃

圾箱体整洁的,或者果皮箱、垃圾箱体周围严重脏乱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未及时清除因作业产生的废弃物、枝叶、泥土的,责令限期清理,并可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四)未做好施工期间压尘和清扫保洁的,或者在建设工程竣工后未及时清除弃物弃料和围挡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篇11:办公环境和公共区域管理办法

建科〔2010〕90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办发〔2010〕12号)要求,切实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确保完成公共建筑“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现通知如下: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办发〔2007〕42号)要求,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工作。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一)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将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和2010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指标在去年基础上降低5%的目标,纳入本部门“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二)明确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分工,并建立问责制,把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做为主要领导干部评价考核指标。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三)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深入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体系建设,抓紧建立健全政府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室温监控及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激励制度。

(四)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政府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执行情况的管理,督促建筑所有权人或使用人,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规定,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并切实实行。

(五)要继续深入做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建筑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推进能耗监测平台建设,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奠定基础。

(六)北京、天津、深圳等第一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试点城市,要进一步完善监测平台功能,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监测范围,增加动态监测建筑数量。其中北京、天津、深圳今年分别新增动态监测315栋、165栋和250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七)江苏、重庆、内蒙古等第二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试点城市,2010年内应完成监测平台的建设,并通过验收。第三批试点城市要深化实施方案,尽快组织落实,启动平台建设。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检查

(八)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新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施工、验收、审查等阶段的监督检查。在今年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期间,市县一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采用随机抽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的政府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情况至少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不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管理办法》规定的要责令整改,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辖市县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于今年10月底前,将本年度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情况总结报我部。

(九)在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工作中,要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监测平台建设和功能定位作为重点内容,检查当地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否明确。

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机制

(十)北京、天津、深圳以及江苏、重庆、内蒙古等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试点省市,应综合分析能耗监测平台数据,提出公共建筑年度能耗分析报告。

(十一)要根据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制,并开展试点,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北京、天津、深圳等第一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试点城市,应研究提出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模式、内容。

(十二)在能耗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当地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能标准、能耗定额,逐步建立超定额加价制度。

五、加强能力建设,树立节能意识

(十三)要定期开展节能运行管理技术培训,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十四)深入开展公共建筑节能宣传,树立节能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全社会的节能行动健康有序发展。

各地要把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中的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我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篇12:探究创新型区域公共管理制度

关键词: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缺失;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环境问题和公共管理问题等等。其中,区域公共管理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说来,我国在区域公共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泛行政化现象、政府制度缺失现象和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合作不协调现象。如何对区域公共管理中制度进行创新是现阶段我国政府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政府转变公共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促进各地区政府间的协调合作三方面对区域公共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一、制约我国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因素

1.在我国的区域公共管理中存在“泛行政化”的现象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政府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依赖行政化的方式,行政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各区域政府间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加强各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但是行政化的方式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众所周知,许多政府都奉行地方保护主义,努力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就容易出现“泛行政化”的现象。泛行政化使得政府在合作中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各地政府间的正常交流。泛行政化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各地政府间的合作效率低下,合作成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也为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带来了挑战。

2.在我国的区域公共管理中存在政府制度缺失的现象

法律和法规是影响区域公共管理的关键因素,健全的法律和法规能够保证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各地政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追求的是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区域整体的经济效益,政府制度的欠缺对这一现象束手无策。此外,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相关的政府制度,我国相关政府制度的缺失为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带来了难度。

3.在我国的区域公共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主体之间合作不协调的现象

当各地政府在区域公共管理中遇到意見不合的问题时,一般来讲,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各地政府之间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然后通过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在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顺利解决问题。这整个过程如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那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相对顺利,但是我国现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所以各地政府主要通过相互沟通,协作解决问题。在沟通的过程中,各地政府都对公共区域管理问题有着自己的主观判断,这样就加大了协作的难度,出现了各地政府的管理主体之间的合作不协调的现象。

二、在我国区域公共管理中实施制度创新的有效方法

1.转变政府关于区域公共管理的理念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在区域公共管理中奉行的管理理念是政府管理,政府作为管理的主体,这种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摒弃。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奉行一种新的区域公共管理理念,从政府管理过渡到公共管理。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在公共区域管理中摆脱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鼓励非官方组织加入公共管理的队伍,从而使得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单一化。此外,政府还应该大力促进各个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各主体之间能够通过顺畅的沟通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完善区域公共管理的法治建设

我国政府为了完善区域公共管理的法制建设应该以经济和社会作为切入点。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政府应该以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促进各地区市场间的合作交流,最终达到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目的。此外,我国政府还应该制定关于社会管理的统一制度,如对各地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各地区污染的科学治理等等。完善的制度可以为区域公共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保证区域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达到促进我国社会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

3.促进各区域政府间的协调合作

各地政府间的协调合作对区域公共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新的区域公共管理制度下,我国各地区的政府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团结协作共同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各地区的发展,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的进步。

三、结语

目前,我国政府在区域公共管理中还存着一些不足之处,只有正确认识和了解这些不足之处,才能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我国政府必须改变现行的公共管理理念,完善公共管理制度,并促进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区域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定兴县人民检察院)

参考文献:

[1] 张紧跟.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政治学研究,2010,03:63-75.

[2] 徐汝华.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背景、困境与实现路径[J].学理论,2010,36:76-77.

[3] 张娟.论我国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 沈承诚.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昨天的我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