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换算练习题

2024-05-01

单位换算练习题(通用14篇)

篇1:单位换算练习题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和()。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和()。3.乐乐家离图书馆3000m,合()km。

4.汽车每小时行驶60()一支铅笔约长185()5.一头牛重500()。

6.找出3种长度约是1dm的物体:()、()、()。

7.10张纸叠起来厚1mm,100张纸叠起来厚()mm,合()cm。8.8km=()m 70cm=()dm 9kg=()g 3cm=()mm 4000g=()kg 8kg=()g 5cm=()mm 70cm=()dm 4m=()dm 4000km=()m 2km=()m()m=50dm 6kg=()g 100cm=()m()cm=1dm 9.在○里填上“﹥”、“﹤”、“=”。

70mm○70cm 2kg+4kg○6000kg 1500kg○2kg 3km○2970m 7cm+23cm○3m 2500kg○3kg 6dm○58cm 1m-2dm○8dm 60mm○6cm 990g○1kg 6g○6000kg 4dm○39cm 5km○4500m 300cm○40dm 2cm○10mm 3m○25dm 1kg5g○1050g 1m○2dm30cm

9、算一算。

87mm-37mm=()mm=()cm 1kg-600g=()g 480g+520g=()g=()kg 1m-70cm=()cm=()dm 70mm+3cm=()cm=()dm 3kg+500g=()g 75cm+25cm=()cm=()dm=()m 4cm的5倍长是()dm 250g的4倍重是()kg

10、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床长约2()一袋牛奶重250()一个鸡蛋重约50()回形针长约3()鱼重约1()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一根跳绳长2()小华身高130()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李明体重35()一只公鸡重3()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一幢楼高12()一袋水泥重50()一包奶粉重250()一辆汽车载重5000()一个杯子高10()

二、选择(10分)1.一个苹果重()。[A.1kg B.1 0kg C.150g]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A.2g B.2mm C.2cm] 3.一辆货车载重()。[A.5000g B.500g C.5000kg]

4.一头幼象出生时重100kg,到成年时重5000kg。这头象从出生到成年体重增加了(kg。[A.4900 B.5100 C.500]

5.姐姐3小时()行12km。[A.步行B.骑自行车C.乘汽车] 6.一头猪重150()。[A.吨B.kgC.g] 7.所学过的长度单位有()。[A.m、dm、mm、km、cm B.吨、g、kg])8.临海到宁波的公路长是150()。[A.m B.km C.dm]

9.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A.m B.km C.dm D.mm]

三、判断(10分)

1.1kg棉花比1kg石头轻。()2.一个南瓜重约3g。()3.1km=1000m。()4.4000g﹤480kg。()

5.一枝铅笔长18m。

()

四、连一连。(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工具用线连起来。)(4分)

飞 机 货 车 人 自 行 车

40km 1800km 5000m 15km

五、把下列每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9分)1.6cm 6km 6mm 6m 6dm

2.3km 300cm 30m 3dm

篇2:单位换算练习题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和()。2.乐乐家离图书馆3000米,合()千米。3.汽车每小时行驶60()4.一支铅笔约长185()

5. 找出3种长度约是1分米的物体:()、()、()。6.1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纸叠起来厚()毫米,合()厘米。

7.8千米=()米 7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 5厘米=()毫米

70厘米=()分米 4米=()分米 2千米=()米()米=50分米 100厘米=()米()厘米=1分米 8. 在○里填上“﹥”、“﹤”、“=”。

70毫米○70厘米 3千米○2970米 7厘米+23厘米○3米 6分米○58厘米 1米-2分米○8分米 60毫米○6厘米 4分米○39厘米 5千米○4500米 300厘米○40分米 2厘米○10毫米 3米○25分米 1米○2分米30厘米

9、算一算。

87毫米-37毫米=()毫米=()厘米 1米-70厘米=()厘米=()分米 70毫米+3厘米=()厘米=()分米 75厘米+25厘米=()厘米=()分米=()米 4厘米的5倍长是()分米

10、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一根跳绳长2()小华身高130()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一幢楼高12()一个杯子高10()

二、选择

1.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A.2克 B.2毫米 C.2厘米]

2.姐姐3小时()行12千米。[A.步行B.骑自行车C.乘汽车]

3.所学过的长度单位有()。[A.米、分米、毫米、千米、厘米 B.吨、克、千克]

4.临海到宁波的公路长是150()。[A.米 B.千米 C.分米]

5.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A.米 B.千米 C.分米 D.毫米]

三、判断

1.一枝铅笔长18米。()2.一栋楼高50千米()3.一座山高1568厘米()4.宁波到北京距离1361米()5.珠穆拉玛峰大约高8844米()

四、连一连。(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工具用线连起来。)

飞 机 货 车 人 自 行 车

40千米 1800千米 5000米 15千米

五、把下列每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篇3:物理中的单位换算

一.首先应明确基本单位, 知道所有的单位都能通过基本单位换算.其次知道初中物理的单位换算必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二.了解单位“大化小”与“小化大”的联系, 我的做法是先找准大单位与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是前面小学就熟悉的, 学生基本没有问题.然后确定“小单位”与“大单位”之间的关系, 只是把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变为负指数, 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以供教师和同学们参考:

分析: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 同学们很容易知道, 1km=103m, 1m=103mm, 不难知道1km=106mm, 根据上面所讲内容, 可以知道1 mm=10-6km, 由此可知:3.5mm=3.5×10-6km.

分析:根据以前所学知识, 可以知道, 1m=102cm 1m=109nm, 容易发现1cm=107nm, 由此可知1nm=10-7cm.因此该题答案为5.7nm=5.7×10-7cm.

总之, 这样的例题还有很多, 这里就不在举例了, 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自己加以总结。

篇4: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1 方法

物理量的原数字不变,原单位与换用单位之间进行等量代换。

例1 36cm=________km

36cm=36×10-5km=3.6×10-4km

例2 32.5g=________kg

32.5g=32.5×10-3kg=3.25×10-2kg

从例1例2看到单位换算的步骤是:1、原数字不变,2、乘上换算的进率,3、跟上换用的单位,4、整理结果。

例3 54km/h=________m/s

54km/h=54×1000m/3600s=15m/s

例4 8.9×103kg/m3=________g/cm3

8.9×103kg/m3=8.9×103×103g/106cm3=8.9g/cm3

从例3例4看到复合单位换算的方法是:分开换单位,合起来运算,最后化简整理。

2 进行单位换算出现的问题

(1)1.5m=1.5m×100cm=150cm

这是错误的。物理学规定,计算要带单位进行,在换算过程中,单位要参与相应的运算。本题中多写单位,米×厘米≠厘米

(2)1.58m=1.58×100mm=158mm

这是错误的,进率不对,1m=1000mm,很多单位换算,主要因为进率搞错而影响做题效果的。

(3)30cm2=30×1/10000=3×10-3m2

这是错误的,换算中间没有单位,在物理学中不符合要求。

(4)0.57g=0.57×1/1000000t

=0.0000057t

结果错误。由于数字较多而混淆不清。避免办法是用科学记数法,如:

篇5:四年级单位换算练习题

一、重点熟记换算关系:大单位 ×进率 =小单位 小单位 ÷进率=大单位 1.5米=()分米

8.16平方米=()平方分米

6.5吨=()千克

0.15千克=()克

0.09米=()毫米

0.3千克=()克 1.5吨=()千克

2.05米=()厘米

2.25平方千米=()公顷

二、小单位 ÷进率=大单位:(进率10是一位小数,100是两位小数,1000是三位小数…..—)

510米=()千米

3650克=()千克 360平方米=()公顷

504厘米=()米

600千克=()吨

7分=()元 19克=()千克

78分米=()米 6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如:3米40厘米=(3.4)米 想:把3米写在整数部分,把40厘米改写成0.4米,合起来就是3.4米。

5米16厘米=()米

5千克700克=()千克 3千米50米=()千米

10米7分米=()米

7元4角2分=()元

4吨50千克=()吨

3平方米7平方分米=()平方米 4米5分米6厘米=()米

四、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

如:2.05米=(2)米(5)厘米 想:整数部分是2米,把0.05米改写成5厘米。3.001吨=()吨()千克

5.80元=()元()角 1.4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5.45千克=()千克()克 4.2米=()米()厘米 15.05公顷=()公顷()平方米

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所以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生活中的小数

一、填一填:

13厘米=()米

0.27千克=()克 4米17厘米=()米

3千克165克=()千克 0.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35克=()千克 1.3千克=()千克()克

4.6米=()米()分米 4.08吨=()吨()千克()米=2米3分米

二、比一比:

10米()900厘米

0.28千克()284克

5米32厘米()5.3米

1.5千米()1千米480米

3分米()300毫米

700毫米()70米 4吨()499千克

600千克()6吨

10千克()100克

3.61米()3米6分米2厘米

三、解决问题:

1、小华3分钟步行210米,汽车每分钟的速度是小华步行速度的9倍,汽车每分钟行多少千米?

2、两个钻井队,第一队钻井1900米,比第二队少钻200米,两个队共钻井多少千米?

3、一台机器重800千克,有30台这样的机器用载重5吨的汽车来运,需几次运完?

篇6:四年级 单位换算练习题

重点熟记换算关系:高级单位 ×进率=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 ÷进率=高级单位

常用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千米 1000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面积单位:公顷 10000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重量单位:吨 1000 千克 1000 克

货币单位:元 10 角 10 分

一、高级单位 ×进率 低级单位:

1.5米=()分米 8.16平方米=()平方分米 6.5吨=()千克 0.15千克=()克 0.09米=()毫米 0.3千克=()克 1.5吨=()千克 2.05米=()厘米 2.25平方千米=()公顷

二、低级单位 ÷进率 高级单位:

510米=()千米 3650克=()千克 360平方米=()公顷 504厘米=()米 600千克=()吨 7分=()元

19克=()千克 78分米=()米 6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5米16厘米=()米 5千克700克=()千克 3千米50米=()千米

10米7分米=()米 7元4角2分=()元 4吨50千克=()吨

3平方米7平方分米=()平方米 4米5分米6厘米=()米

四、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

3.001吨=()吨()千克 5.80元=()元()角 1.4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5.45千克=()千克()克 4.2米=()米()厘米 15.05公顷=()公顷()平方米 13厘米=()米

()平方千米=24公顷()厘米= 0.43米 0.27千克=()克

4米17厘米=()米

3千克165克=()千克 0.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35克=()千克

1.3千克=()千克()克 4.6米=()米()分米 4.08吨=()吨()千克()米=2米3分米

二、比一比:

篇7:三年级单位换算练习题

500厘米=()分米

13厘米+17厘米=()分米 40分米=()厘米

3米=()分米

6分米+44分米=()米 80厘米=()分米

2米=()厘米

24米-4米=()米

100厘米=()米

2分米=()厘米

2米=()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8分米=()厘米

15分米+85分米=()米

5米=()分米

60分米=()米

7分米=()厘米

200分米=()米

7分米=()厘米

100毫米=()厘米 90分米=()米

80分米=()米

300厘米=()米

60分米=()厘米

600毫米=()厘米 40米=()分米

90分米=()米

10毫米=()厘米

11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5米=()分米

7分米=()厘米

3米=()厘米

5分米=()毫米

600分米=()米

30厘米=()毫米

1分米=()厘米

25分米=()厘米

800厘米=()米

50分米=()米

150毫米=()厘米 7厘米=()毫米

40分米=()厘米

20厘米=()毫米

6米=()分米=()厘米 1米-2分米=()分米 46厘米-16厘米=()分米 3米+12米=()分米 17厘米+23厘米=()分米 25分米-10分米=()分米 71分米+29分米=()米 20米=()分米=()厘米2300米-300米=()千米 28千米+42千米=()千米 84厘米+16厘米=()米 58分米-8分米=()分米 2千米+14千米=()千米 23分米+47分米=()分米 700米+1300米=()千米

90厘米=()分米

60毫米=()厘米

4200米-200米=()千米 1千米=()米

2000米=()千米

1米-2分米=()分米 30分米=()米

8分米=()厘米

450厘米+50厘米=()厘米 6米=()分米

300厘米=()米

3千米+17千米=()千米 80毫米=()厘米

9000米=()千米

1米-30厘米=()厘米

10分米=()米

20米=()分米

21米-7米=()米 4000米=()千米

9分米=()毫米

1米-3分米=()分米 5千米=()米

400分米=()米

1米=()分米=()厘米 600厘米=()分米

13分米=()毫米

1吨-4000千克=()千克 3米=()厘米

6米=()毫米

1千米-300米=()米

15分米=()毫米

7厘米=()毫米

1300米+700米=()千米 2米=()厘米

8吨=()千克

1米-9分米=()分米 1吨=()千克

6000千克=()吨

1米+9分米=()分米 10分米=()米

8000米=()千米

1米-2分米=()分米 4千克=()克

2000克=()千克

2厘米+8毫米=()毫米

10千克=()克

15分米=()毫米

14厘米+26厘米=()厘米=()分米 6吨=()千克

4000千克=()吨

1厘米+2毫米=()毫米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8厘米+12厘米=()厘米=()分米 6千克=()克

2000千克=()吨

23毫米+17毫米=()毫米=()厘米 8千克=()克

40厘米=()分米

49厘米-39厘米=()厘米=()分米

8千米=()米

9000千克=()吨

85毫米-45毫米=()毫米=()厘米 3米=()厘米

7000米=()千米

17分米+13分米=()分米=()米 2吨=()千克

3000米=()千米

5000米-2千米=()米 4千克=()克

800分米=()米

3000米+2千米=()千米 5千米=()米

5厘米=()毫米

63毫米-23毫米=()厘米

8米=()分米

50分米=()米

2米=()厘米

100厘米=()米 9千米=()米

4米=()厘米

30分米==()米 7千米=()米

3吨=()千克

3千米=()米

4米=()分米

9米=()分米

1米=()分米

1米=()厘米 900厘米=()米 30厘米=()分米

5400克=()千克()克 10厘米=()分米

8分米+15分米=()分米 10毫米=()厘米

25厘米+35厘米=()分米 90毫米=()厘米

1米-70厘米=()厘米 1000千米=()米

1米+30厘米=()厘米 8000米=()千米

35厘米-30厘米=()毫米 500厘米=()米

2000米+1千米=()米 4000克=()千克

5000米+7000米=()千米()千克=6吨

7千米-3000米=()米 2000千克=()吨

1千米-600米=()米()千克=5000克

2千米+1200米=()米 70分米=()米

1200克-200克=()千克

3千克250克=()克

1300千克+700千克=()吨 1分米-2厘米=()厘米

1千克-500克=()克 20米-15米=()米

2千米-800米=()米

80分米=()米

9090千克-9吨=()千克

2吨500千克=()千克 30分米=()米

200克+800克=()千克

8吨70千克=()千克 5分米=()厘米

1吨-100千克=()千克

1吨-300千克=()千克 7分米=()厘米

3毫米+17毫米=()厘米

3500千克-500千克=()吨 2分米=()厘米

6400米-6千米=()米

5吨+40千克=()千克

3厘米=()毫米

75吨-50吨=()吨

75厘米=()分米()厘米 6厘米=()毫米

20分米+30分米=()米

3200千克=()吨()千克 8厘米=()毫米

1米5分米=()米

3500千克=()吨()千克 90毫米=()厘米

3千克8克=()克

5040千克=()吨()千克 20毫米=()厘米

6吨60千克=()千克

300千克+700千克=()吨

40毫米=()厘米

1千米900米=()米

10吨-9000千克=()千克 4厘米=()毫米

42吨-5000千克=()吨

500克+500克=()千克 3000千克=()吨

1800克-800克=()千克

46千克-26千克=()千克 170毫米=()厘米

300米+700米=()千米

2000米+8000米=()千米 15吨=()千克

8千米-5000米=()米

1千米-200米=()米

7000米=()千米

6千米-4000米=()千米

4千米+800米=()米 3厘米=()分米

600毫米=()分米

40厘米-35厘米=()厘米 15米=()分米

34厘米+56厘米=()分米

48厘米-15厘米=()厘米 8厘米=()分米

12分米+8分米=()米

28分米+47分米=()分米 40毫米=()厘米

2分米-5厘米=()厘米

篇8:如何突破“物理单位换算”难点

一、长度单位的换算【例1】 88km=______m.

解析:可以把88km看成“88”这个数乘以1km, 即88km=88×1km, 而1km=103m, 所以, 88km=88×1km=88×103m=8.8×104m.

这样一来, 就可以避免出现88km=88km×1000m=8.8×104m的错误.

二、面积和体积单位的换算

利用长度的单位换算, 对面积、体积的单位做一些演变, 即可得到换算结果.

【例2】 12m2=______mm2.

解析:12m2=12× (1m) 2=12× (103mm) 2=12×106mm2=1.2×107mm2.

【例3】 2×105cm3=______m3

解析:2×105cm3=2×105× (1cm) 3=2×105× (10-2m) 3

=2×105×10-6m3

=0.2m3.

三、速度单位——复合单位的换算

首先, 要知道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 然后经过简单运算即可.

【例4】 10m/s=______km/h.

解析:10m/s=10× (1×11000km/13600h) =10×3.6km/h

=36km/h.

四、巧用单位换算, 判别最小刻度

问题一:已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判断记录结果是否正确?

问题二:已知记录结果, 如何判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以上两问题我们都可以用单位换算的方法来解决.

对于问题一, 我们可以把诸多的记录结果进行单位换算, 使得所有的记录统一在最小刻度的单位之下, 然后观察哪一个记录结果的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 则此记录结果是正确的.

【例5】 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下列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 .

A.21.2cm

B.21cm

C.21.20cm

D.21.20dm

对于以上结果进行单位换算, 都统一在最小刻度的单位——毫米之下.即:

A.21.2cm=212mm

B.21cm=210mm

C.21.20cm=212.0mm

D.21.20dm=2120mm

只有C答案的记录中, 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 所以C答案是正确的.

对于问题二, 我们把记录结果也进行单位换算, 使得这个记录结果的小数点后只有一个数字, 变换后的单位, 即为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例6】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的结果为3.785m, 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 .

A.米

B.厘米

C.分米

D.毫米

篇9:单位换算“四步曲”

例1. (1)860kg=( )t (2)3m25cm=( )m

【分析与解】第(1)小题,一看,千克→吨,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二想,因为1吨=1000千克,所以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三列,根据“低除”,即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用“除以进率”的方法列式得860€?000;四移,860€?0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把86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860€?000=0.86。所以,860kg=0.86t。

第(2)小题,是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小数)。高级单位“m”前后一致,改写时,复名数中的米数3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25cm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厘米→米是“低改高”,进率是100,用“除以进率”的方法列式得25€?00,再将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2500=0.25。所以,3m25cm=3.25m。

例2. (1)5.9平方米=( )平方分米

(2)7.02公顷=( )公顷( )平方米

【分析与解】第(1)小题,一看,平方米→平方分米,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二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三列,根据“高乘”,即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用“乘进率”的方法列式得5.9€?00;四移,一个数乘100,可以直接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5.900=590。所以,5.9平方米=590平方分米。

第(2)小题,是把单名数(小数)改写成复名数。高级单位“公顷”前后一致,整数部分7就是7公顷,把小数部分0.02公顷改写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公顷→平方米是“高改低”,进率是10000,用“乘进率”的方法列式得0.02€?0000,再将0.0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得到0.020000=200。所以,7.02公顷=7公顷200平方米。

【小试身手】

1. 28g=( )kg 8km20m=( )km

7.3dm2=( )cm2 0.35公顷=( )m2

9元5分=( )元 7.06t =( )t( )kg

2.下面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6.8 m>0.68 km>680 cm

B.50000 g>230 kg>0.29 t

C.3.12 m2>3 m2 9 dm2>3100 cm2

篇10:三年级单位换算习题

一、填一填

1.(1)3分米=()厘米

1米=()分米=()厘米

(2)2厘米=()毫米

80厘米=()分米 2.(1)37分米-17分米=()米

(2)2米-3分米=()分米

(3)22厘米+38厘米=()厘米=()分米

(4)80毫米-30毫米=()厘米

(5)7厘米+3毫米=()毫米

二、按下列要求排列

(1)2米

20厘米

1分米9厘米

30毫米

30分米

()>()>()>()>()(2)1米5分米

2分米

32厘米

3厘米9毫米

21厘米()>()>()>()>()

三、解决问题

1.一根绳子长3米,把它剪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长多少分米?

2.如果20张纸叠起来的厚度是1毫米,请问:多少张这样的纸,重叠起来的厚度是1厘米?

千米练习

一、填空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作单位,字母()。(2)标准运动场的跑道,1圈通常是()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1千米=()米。(3)2800米=()千米()米(4)6000米-2千米=()千米(5)1千米400米=()米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毛笔长2()(2)小明身高是136()

(3)课桌高7()(4)图钉长10()

(5)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6)火柴长约4()(7)粉笔长约7()(8)10张纸厚约1()

篇11:单位换算练习题

熟记基本换算关系: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进率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进率

(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2月=28或29日 1日=24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货币单位): 1元=10角

1角=10分

练习

1米=()分米 1千米=()米

1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元=()分

1角=()分

1元=()角

1吨=()千克 1千克=()克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平方米

1平方千米=()公顷 1公顷=()平方米

1小时=()分

1分=()秒

巩固练习:

3.001吨=()吨()千克

3.7平方分米=()平方毫米

5.80元=()元()角

()吨()千克=4.08吨 5000千克=()吨()分米=1.5米 510米=()千米

5米16厘米=()米 5千克700克=()千克

0.95米=()厘米 4700米=()千米

3650克=()千克 1.4平方米=()分米

360平方米=()公顷 504厘米=()米

7.05米=()米()厘米 5.45千克=()千克()克

3千米50米=()千米

3千克500克=()千克

2.78吨=()吨()千克

4.2米=()米()厘米

10米7分米=()米 0.06平方千米=()公顷

9千克750克=()千克 8.04吨=()吨()千克

6.24平方米=()平方分米 60毫米=()厘米

2吨=()千克 8米=()分米

5000克=()千克

3吨500千克=()千克

3600米=()千米()米

7008千克=()吨()千克

4米7厘米=()厘米

1米-54厘米=()厘米

篇12:体积与容积单位换算习题

5立方米=()立方分米

2.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0.08立方米=()升=()毫升

3.8升=()升()毫升

0.8升=()毫升

720立方分米=()立方米 32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000毫升=()升 1200毫升=()立方厘米

4.25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1.2立方米=()升=()毫升

51000毫升=()升 1米³=()分米³ 4米³=()分米³ 4米³=()分米³ 3.2米³ =()分米³ 8米³=()分米³ 4.4米³=()分米³ 0.11分米³=()厘米³ 12分米³=()厘米³ 0.22分米³=()厘米³ 1.45分米³=()厘米³ 0.041分米³=()厘米³ 1.47分米³=()厘米³ 1分米³=()升 5分米³=()升 1.45分米³=()升 0.25分米³=()升 5升=()毫升 0.12升=()毫升 1.25升=()毫升 0.005升=()毫升 1000毫升=()升 4000毫升=()升

21000毫升=()升 3500毫升=()分米³=()升 560毫升=()升=()分米³

20分米³=()米³ 400分米³=()米³ 1000厘米³=()分米³ 4000厘米³=()分米³ 24000厘米³=()分米³ 1000厘米³=()分米³

9.1米³=()分米³=()厘米³ 5米³=()分米³=()厘米³

6.2米³=()厘米³ 0.005米³=()厘米³ 3.5分米³=()厘米³ 0.5米³=()厘米³

6﹑书店有一批新书共4200本,第一周卖出1/4,第二周卖出2/5,还剩多少本没有卖出?

7﹑一桶油6千克,第一次用去全部的2/9,第二次用去全部的1/3,还剩多少千克?

8﹑一本书24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8,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14﹑有一堆煤60吨,用去它的1/4,用去多少吨?

15﹑有苹果2600千克,梨比苹果的7/13还少100千克,有梨多少千克?

篇13:动手操作,让单位换算不再闹笑话

关键词:动手操作;计量单位;进率

计量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单位换算则是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单位换算时出错的情况主要有三种:(1)概念不明确。表现为经常胡乱填写计量单位。(2)进率不明确。表现为面积单位、计量单位、时间单位之间不会相互换算。(3)转化不明确。一些学生明白进率概念,但在转化时,不知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以上三点是目前计量单位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导致学生单位换算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使这一现状得到好转。

一、分析导致小学生单位换算错误的原因

错误的产生绝不是平白无故的,只有弄清错误产生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笔者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访谈、文献翻阅,总结出小学生单位换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计量单位的抽象性是客观原因

计量单位较为抽象,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相互矛盾。比如,教师在教授“秒、分、时”等时间单位时,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但是他们对时间单位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理解不深刻,例如,学生对1分钟有多长,1小时有多久较为模糊,教师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感知计量单位的含义。

2.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主观原因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思维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特点:

(1)具体形象转向抽象形象的思维转化。在此阶段,小学生的具体思维形象占据主要地位,并且小学生之间个体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学习进率知识时,涉及的许多计量单位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例如,时间单位、重量单位、空间单位等,这些计量单位对思维发展较慢的小学生来说,掌握起来较为困难。

(2)思维形成正处于逐渐完善的阶段。小学生形成思维的基本流程是分析与综合。一般来讲,小学生往往只会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点产生注意,并且往往不去思考事情的结果是否合理,通常都是单向思维。因此,在小学进率课堂中经常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换算答案。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36米、小王跑100米用时13分钟、一个苹果重100千克、一个文具盒的体积是8立方米等。

二、正确进行单位换算的教学策略

1.动手操作,正确理解量与计量单位的含义

单位换算的基础是对量的概念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量的概念,才能正确换算单位。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标量,一种是矢量,在小学数学计量单位教学中,量一般指的是标量,甚少是指矢量。所以,我们一般不考虑量的方向,大多数情况下只考虑量的大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只研究量的大小与含义,也就是说,这个量代表什么,有多大。在教授计量单位时,最重要的一步是让学生正确理解量的含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阶段,在大脑中存放着许多杂乱无章的信息,缺少对量的认识。数学中的量,实际上就是将大脑中的信息归类,然而分类是需要一定标准的。但小学生对分类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分类标准,所以,在教授小学生数学的量时,不能使用逻辑分类法,只能使用举例法,通过动手操作,将相同的事物归为一类,以便让学生切身感知量的含义。

2.动手操作,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计量单位表达的就是量值,例如,米代表长度单位,分米也是长度单位,10分米等于1米;1分钟代表时间单位,60分钟代表1小时。每种计量单位,都有固定的法定量值。计量单位不仅可以用口头表达,还能用手势比划,也可以使用事物进行说明。对于没有学过的计量单位,一定要使用实物表达计量单位的量值。小学生脑海中掌握的词汇较少、语言表述能力较弱,所以,在理解教师口中描述的计量单位量值时比较困难,没有直接观察实物容易。在向学生教授新的计量单位时,口头描述与手势比划往往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小学生思维模式主要为具体形象思维与感性思维,通常需借助实际事物形成理性思维。因此,在教授计量单位时,应设立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有一首古诗这样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了解、认知、运用、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分析学生单位换算难的原因,利用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思维特点、实际生活等,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能加深学生对量和计量单位概念的认识,明确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从而正确换算单位。

参考文献:

[1]孔令福.我国古代计数单位及进率[J].小学教学研究,1988(1).

篇14:长度、时间和速度单位换算习题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夜晚,人们看到天空中的云和月亮,常常使人感到月亮在云中穿行,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如果以月亮为参照物,则________是运动的。

思路解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哪个物体被选作参照物,就假定此物体不动,被分析物体与它比较,若两者相对位置变了,证明被分析物体运动了,若两者相对位置没变,说明被分析物体是静止的。答案:地面 云 云

3.坐在火车上的乘客从窗户向外看,铁路两旁的树木和建筑物迅速向后退,乘客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乘客看到树木和建筑物在后退,实际上是他选择了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即选择了火车或他自己。答案:火车(或他自己)10分钟训练

1.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的。它绕地心转动一周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同步”卫星,即这类卫星绕地球一周时,地球也刚好自转一周,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它是静止不动的,所以当地球自转一周24 h时,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24 h。相对于太阳来说,地球绕太阳运动,绕地球转动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地球绕太阳一周需一年时间,故同步卫星绕太阳转动一周大约需一年时间。答案:静止 运动 24 h 一年

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12-1-1所示,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___________这一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图12-1-1 思路解析:此题与典故相结合,考查了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答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生命运动 D.铁生锈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选项中只有太阳升上天空描述了太阳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改变。答案:B

4.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的静止物体

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 D.研究物体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思路解析: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运动都是绝对的,但运动与静止又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所以A正确。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但分析某一物体,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自身。现在要判断地球的运动状态,若以地球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地球本身将永远是静止的,故B错误。对于选项C,甲和乙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完全一样,以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乙也是运动的;所以若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因为两者的相对位置变化了。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若没有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就无法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因而D是错误的。答案:AC

5.如图12-1-2,甲是小林同学在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卡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由此照片你能否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若将照片拍摄为图乙,你得到的结论又将怎样?说明理由。

图12-1-2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力学和光学的综合题。图甲中,卡车与小轿车之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参照物,因此无法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它有以下可能:

(1)小轿车向右运动,而卡车静止不动。(2)小轿车静止不动,而卡车向左运动。(3)小轿车向右运动,同时卡车向左运动。

图乙中有了参照物——地面路旁站牌,很容易判断出是小轿车静止不动,而卡车向左运动。

答案:由图甲不能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由图乙可以判断出卡车向左运动,轿车静止不动。理由是乙图中有了参照物——路牌,根据卡车和轿车相对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可得出此结论。

6.如图12-1-3所示,对于坐在小轿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的;在路边行走的学生说他运动得很快。司机和小学生谁说得对?为什么?

图12-1-3 思路解析:同一物体的运动,如果观察者以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选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得到的结果则不同。司机说乘客静止,是以小轿车为参照物的;而小学生说乘客运动得很快,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答案:他们说得都对。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司机以车为参照物,学生以地面为参照物。30分钟训练

1.如图12-1-4所示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离地面3 000 m的高空中表演时形成的一组造型。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图12-1-4 思路解析: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A和B是以同样的速度向下运动,但若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相对A运

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静止。答案:静止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诗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和行船 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 D.都是岸边

思路解析:解决这类问题要明确研究对象和参照物。选定认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后,要看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诗中说“青山相对出”,它是相对于行船有位置的变化,以“行船”为参照物,两岸青山好像相对走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相对于岸边来说有位置的变化,故其参照物为“岸边”。答案:B

3.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观察者只听到火车的声音,却看不见火车。已知当时的风向是向东,观察者所见到的火车的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火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是()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从火车的烟囱中冒出的烟雾在离开火车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同时随风一起向东运动,且烟雾运动速度与风速相同。当观察者见到烟囱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时,说明后冒出的烟雾也是向东运动的,而且后冒出的烟雾向东运动的速度与

开始先冒出的烟雾向东运动的速度相同,所以火车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且速度与风速相同。答案:A

4.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照物的。以下关于“静止”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亚洲一号”同步卫星看上去是“静止”的

B.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到被加油的战斗机是“静止”的 C.法国飞行员在空战中伸手抓到“静止”的子弹

D.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

思路解析: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中,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所谓的“静止”,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与选定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同步卫星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法国飞行员抓住“静止”的子弹是以本人为参照物的;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被加油的战斗机是以本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的;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答案:A

5.一辆汽车在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便道上向东行走,如果以车为参照物,关于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此题若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和汽车都是向东运动的,只不过人运动得慢,而车运动得快;人相对于车而言是落后,即相对车这个参照物而言,人向后(西)运动。答案:A 6.我们常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对太阳这种东升西落的现象,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天空 B.云层 C.月亮 D.地平面

思路解析:“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都是描述太阳这个天体的运动情况的,指太阳相对于地表面而言上升或下降,所以我们在这里选择的参照物都是地面。答案: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中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机械运动中所描述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由所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 D.究竟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以研究方便为原则

思路解析:在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静止的物体不存在,A正确。在描述机械运动的静止或运动时,是看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B正确。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那么描述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C正确。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研究,但应以研究方便为原则,D正确。答案:ABCD 8.在一个无风的天气里,当你骑车快速前进时会感到有风迎面吹过来,这时你所选的参照物是()A.空气 B.路边的树 C.自己 D.没选择任何物体

思路解析:“无风”是指空气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你骑车快速前进时,是以地面为参照物,你和车运动;那么,若以你或车为参照物,地面和空气相对于你或车而言是向后运动,即你会感到有风迎面吹来,所以你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感到有风的。答案:C 9.在学了“运动具有相对性”这一原理之后,小刚同学自己动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器材:白纸、彩笔(或蜡笔)、铅笔。

图12-1-5

操作步骤:(1)找一张长方形白纸,用蜡笔或水彩笔在上面画一些彩云。(2)将一枝铅笔放在纸的前面如图12-1-5,迅速向下移动画有彩云的白纸,观察铅笔的运动情况。

请你根据小刚同学的操作步骤,亲自完成这一操作,并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路解析:向下移动白纸时,若以白纸为参照物,铅笔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铅笔是静止的。说明了选择不同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答案: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它是运动还是静止,结论也不相同。

10.“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列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请从上文中找出描述机械运动的词,并指出它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中给予的信息内容并不多,我们可以逐句加以分析:“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描述的是太阳的运动情况,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我坐在奔驰的列车里”描述的是列车的运动情况,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静靠在椅背上”描述的是“我”静止不动,是以椅背为参照物的;“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描述的是树木的运动情况,是以列车为参照物的。答案:词语

所选参照物

冉冉升起 地球 奔驰 地面 静靠 椅背 向后退去 列车

11.电影《西游记》中有孙悟空“腾空驾雾”的特技镜头,这是利用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来的。拍摄时,先拍出孙悟空在布景云朵上的表演镜头,再拍出天空中的真实白云,地面上的山河湖泊,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中叠合,叠合时迅速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山河湖泊,此时观众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时,感觉到孙悟空在“驾云飞奔”。根据这个道理,请你想一想,如何拍摄演员坐在奔驰火车上的镜头。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运动的相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题。在拍摄动画时,通过让背景移动,而拍摄对象不动,这样我们以背景为参照物时,拍摄对象相对背景位置改变,就会感到拍摄对象(孙悟空或演员)在运动。答案:白云、山河湖泊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5分钟训练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比它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米 m km dm cm mm μm nm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时间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秒 s h min 3.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钢板尺:量程25 cm,分度值是mm;钢卷尺:量程2 m,分度值是mm;皮卷尺:量程20 m,分度值是cm。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的空白处:(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__________;(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__________;(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__________。

思路解析:应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一般来说,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被测长度;分度值也并非越小越好,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测量越精确,要求分度值越小。答案:(1)钢卷尺(2)皮卷尺(3)钢板尺

4.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答案:测量值 真实值 测量工具 测量者

5.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思路解析:对于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可以从其他刻度量起,为了计算方便,最好从其他整数刻度量起。答案:B

10分钟训练

1.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

A.1 m B.2 m C.5 m D.8 m

思路解析: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估计。门框一般高度为2 m左右,故选B。答案:B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10-m=0.125 m 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 C.12.56 cm=12.56÷102

m=0.125 m D.12.56 cm=12.56×10-2 cm=0.125 m

思路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值包括两部分,即数字和单位。换算时,数字照写,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具体过程分析如下

答案:A

3.(2010北京模拟)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思路解析:关于误差的问题先明确几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测量中不可避免,只能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采取更科学的方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故选A。答案:A

4.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思路解析: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刻度尺遇冷收缩,刻度小于标准刻度,用它来测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大。答案:A

5.如图12-3-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图12-3-1 思路解析: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该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是1 mm,所以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该物体的长度是L=9.80 cm-6.00 cm=3.80 cm。答案:1 mm 3.80 cm 6.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14.82 cm,14.73 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_。思路解析: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的,它只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即0.1 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很明显14.82 cm这个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最后测量的结果应取平均值,应为(14.72 cm+14.71 cm +14.73 cm+14.73cm)/4=14.72 cm。答案:mm 14.82 cm 14.72 cm 7.某同学用一把如图12-3-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图12-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1)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始端,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从其他刻度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答案:(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30分钟训练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思路解析:首先把172.5 mm化成17.25 cm,然后再与下列物体的长度相对照。答案:D

2.如图12-3-3所示的方法中能够正确测出物体长度的是()

图12-3-3

思路解析: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物体的边缘对齐;D图中刻度尺歪斜而且轴线没有与刻度线垂直。B、C可以正确测出圆的直径和圆锥的高度。答案:BC

3.如图12-3-4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多半瓶水,用刻度尺标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概为()

图12-3-4

A.1

224πD(h

1+h2)B.πD(h1

+h2)C.4πD2

(h2

1+h2)D.πD(h1-h2)

思路解析:瓶倒立后,液面上方体积恰好为瓶正立时液面上方体积,这一体积用V2表示,V2=Sh2,S为瓶底面积。瓶正立时,水的体积为V1=Sh1。据图可知,瓶的容积为:

VD2

21+V2=Sh1+Sh2=S(h1+h2)。由于瓶底的直径为D,则瓶底的面积为S=π(2)=14πD,因此瓶的容积为14πD(h1

+h2)。答案:A 4.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 cm B.18.76 cm C.18.74 cm D.18.89 cm 思路解析:同一把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相同,且数据的准确值相等,选D。答案:D 5.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如图12-3-5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图12-3-5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先减小再变大 思路解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可知,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可以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进行比较。由图可知,三段时间内运动员经过的路程是相等的,都是20 m,而且经过的时间间隔也相同,t1=2 s,t2=2 s,t3=2 s,所以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不变的。答案:A 6.百米比赛中,记时员记时是以看见枪冒烟为准,而不是以听见枪声为准。这是因为如果以枪声为准,由于声音传播较慢,当声音传播到记时员耳朵时,已经慢了一段时间,这样记录的时间就会比实际时间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思路解析:声音和光从起点到终点的传播都需要时间,而声音的传播速度慢,所以需要的时间多,这样从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已经晚了一段时间,记录结果会偏小。答案:小

7.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12-3-6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________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

图12-3-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_______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于(正常主观感觉应为“小于”,除非乱填或故意揣摩可能“相等”,应倡导真实反映主观感觉或感受,故填“大于”或“相等”均不得分)用刻度尺测量(或“刻度尺”),或用圆规比较(或“圆规”);(其他表示了“测量”含义的均可)等于 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答案:(1)A C 用铜丝圈的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DEBF 9.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的周长的方法?

思路解析:由于硬币的周长是曲线,所以应采用特殊测量方法,如化曲为直法、滚动法、配合法等等。答案:(1)化曲为直法

用一条弹性不大的细线在硬币上绕一周,在起点和终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将细线展开并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也就是硬币的周长。(2)滚动法

先在纸上画一条射线,将硬币放在射线端点处,并在硬币与端点重合处作一个记号A,让硬币沿射线滚动一周,记下记号再次与射线重合的位置B,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如图所示)

(3)配合法与公式法相结合

如图所示,先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硬币的直径d,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求出硬币的周长L=πd。

10.英制单位有英寸(吋)、英尺(呎)、码、英里、海里。1码=3英尺=0.914 4 m,1呎=12吋=0.304 8 m,1吋=2.54 cm,1英里=1.609 3 km,1海里=1.8506 km。电视机屏幕的大小用“吋”来表示,例如说某电视是25吋,就是说这台电视机屏幕的对角线的长度是25吋。

问:21吋、25吋、29吋、34吋彩电的屏幕对角线长度各是多少厘米?

上一篇:乡愁课文解读下一篇:融智羽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