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和太阳教学设计

2024-05-08

能量和太阳教学设计(精选9篇)

篇1:能量和太阳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能量与太阳》

腰庄小学

张卫卫

2011-10-12

六年级上册《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们对太阳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本课引导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太阳是怎样赠予我们巨大的能量的,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使用能源。第一,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煤的形成经过了漫长年代复杂的变化,这个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也无法用实验重现的。这里探究煤成因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煤成因的过程,一个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有了这个基础,进行下一个活动就容易了。第二,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通过阅读资料和研讨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认识它们与太阳能的联系。从而了解我们使用的能量大多最终来自太阳。第三,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使学生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怎样节约能源,了解一些新能源的知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了解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在科学探究中根据运用想象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重要性。并能将自己分析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 作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和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煤的形成过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节约能源。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想象,并合理地推理出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教学准备:

煤块、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及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煤、石油和天然气,说说它们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它们能为我们做出这么多的工作,就说明它们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么大的能量是从哪里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能量的产生。

2、出示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二、分析推理

1、提问:以煤为例,同学们认为煤蕴藏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小组互议,交流看法。

3、教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要研究这个问题就非常有必要研究煤的形成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黑朋友”打开纸包先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它的表面发现什么信息?科学家在研究煤的形成过程中,亲自到煤矿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现在,老师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同学们:

①常常能在煤快的表面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②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③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④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4、小组讨论:从这些信息中你们能推测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5、煤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它的形成过程,请看——煤的形成过程。(多媒体展示煤的形成过程)

6、课件出示煤的形成过程简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煤的形成过程。

7、根据不少证据知道,石油、天然气也与煤相似,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其中主要是由水中的富有生物演变而来的。

8、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与太阳有什么关系?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物、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9、我们使用的能量还有哪些与太阳能有关系?

10、同学们知不知道煤、石油、天然气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呢?

11、它们的作用真是太大了,但是它们的形成过程却又是那么的漫长,要经过亿万年的深藏,真是来之不易呀!可是我们这样天天使用,它们早晚有一天会被我们消耗殆尽,一但用完还会有吗?由于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一但用完就永远消失。大家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12、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13、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三、实践运用

1、说一说,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四、交流评析

1、通过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2、教师小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它们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相关资料,办一期煤、石油和天然气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展。

板书设计:

能量与太阳

太阳

在沉积过程中

古代生物

古代生物

煤 石油、天然气 与空气隔绝、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 节约能源 开发新能源 张卫卫2011-10-12

篇2:能量和太阳教学设计

《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城区二小科学教师

彭 帆

【教材分析】:

《能量与太阳》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六上年级《能量》单元的最后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了解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的意义三部分。能量概念是抽象的,能量有多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设计思路】:

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经过漫长年代复杂的变化,这个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也无法用实验重现的。探究其成因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煤成因的过程,是一个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本课本着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能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理念,通过学校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开展搜集信息的接受式主动学习,结合互相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我们希望学生有更主动、更深入的思维参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能量与太阳的联系”这一主线展开: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搜集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的信息资料;2.归纳、整理信息,做成知识卡片;3.召开“三大能源”新闻发布会,充分交流信息; 4.拓展延伸(能源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对能源的节约意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怒江州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材料一

2、经历一次搜集信息、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3、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能源及来源,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难点:探究、逻辑推理、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填好三大能源信息卡

2、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猜测、验证。【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有关能源的很多资料,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三大能源”发布会,向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们发布“能量与太阳有什么联系?”的信息。在发布会前,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收集到的“三大能源”信息进行讨论、整理,然后由小组推荐汇报人上台给大家做总结汇报,希望大家好好表现。在这堂课中,我们要评出哪些小组发言最积极,收集到的信息成果最显著。(让小组充分的交流、讨论、总结,然后由小组推荐的汇报员上台发言。课前教师建立一个以组为单位的评星台)——10分钟内——PPT1

二、探究煤的形成。

1、(1)同学们看一下你们小组的桌面上放着什么?(煤)现在请你拿起你们小组的煤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从煤带给我们的信息,推测煤是怎样形成的。煤为什么埋藏在地下,是怎么形成的呢? 你们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用多媒体ppt课件展示:――PPT2

①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怒江州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材料一

②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③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④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3)教师总结煤的成因,从哪里来?怎么形成的?(课件播放煤的成因短片)。——10分钟内

2、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是2-3亿年前古代植物经过漫长变化而形成的,那么石油、天然气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

(教师播放石油的形成动画课件)

(2)教师小结: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PPT11

在信息资料交流后,让学生用箭头表示出“太阳能”、“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三者的转化和传递关系。

板书:太阳能

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生物能)

煤、石油、天然气(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本课小结: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身体”,就是把太阳能转化成了自己生长需要的能量,动物的食物结根到底也是植物,所以煤、石油、天然气就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10分钟内

3、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展示信息资料1: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教师准备PPT课件数据表说明)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展示信息资料2:人们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情况。

(教师ppt课件展示)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学习,现在你知道哪些是再生能源,哪些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阐述)

2、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简单说明一些新能源)

怒江州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材料一

三、总结归纳、整理信息并提出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评评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的最好,为什么?评出发言最积极的小组。展板贴“红星卡”

(2)提出研讨过程中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3)指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4)课外作业:将有关信息资料归类做成知识卡片。

四、拓展延伸。

将自己对能源的理解讲给身边的人,影响他们认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

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经过漫长年代复杂的变化,这个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也无法用实验重现的。探究其成因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煤成因的过程,是一个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本课本着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能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理念,通过学校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开展搜集信息的接受式主动学习,结合互相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我们希望学生有更主动、更深入的思维参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能量与太阳的联系”这一主线展开: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搜集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的信息资料;2.归纳、整理信息,做成知识卡片;3.召开“三大能源”新闻发布会,充分交流信息; 4.拓展延伸(能源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对能源的节约意识)。

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交流,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三大能源”的形成成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煤、石油、天然气有了深刻的理性认识,并对节约能源的意义有了具体的认识,可见,学生的收获是明显的!

篇3:能量和太阳教学设计

科学家发现太阳风离开太阳表面后可进一步加速至每秒500公里, 其能量来源一直是个未知数

研究人员认为这就像我们在炉子上烧开水, 在水沸腾的时候可形成蒸汽, 而太阳正是一个巨大的“沸腾炉”。根据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科学家亚当·邵博介绍:“太阳风形成原理其实与厨房里的蒸汽类似, 当蒸汽从锅里升起后会逐渐冷却, 运动放缓。”然而, 太阳风离开太阳表面后却一直在加速, 穿过日冕等外层结构向周围的宇宙空间前进, 数十年来, 科学家正在寻找太阳风加速之谜, 是何种机制对其进行能量补充。早在20世纪70和80年代, 德国和美国研制的太阳神飞船通过观测发现了一些混合态的等离子体, 磁流体波和湍流存在某种加热机制, 推动太阳风前进。

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认为太阳风的加热源是离子回旋波, 这是由围绕太阳磁场进行波浪式运动的质子流, 对此, 研究人员菲尔·伊森伯格的理论研究发现离子回旋波从太阳表面发出, 被加热到数百万度和极高的速度。通过对太阳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研发光压飞船, 将太阳光子携带的能量转化为驱动飞船前进的动力。当然, 除了其能量源之谜外, 太阳风还存在另一些奇特性质, 比如重元素为何移动得更快, 而且其温度比轻元素要高。

篇4:《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6-0050-0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点】

知道煤的形成过程,认识口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节约能源。

【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想象,并合理地推理出口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轻松游戏,导入新知

1.谈话:在进行新的学习活动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好吗?

热电厂发电用的燃料是什么?

汽油、柴油、煤油、沥青都是从哪里提炼出来的?

天然气可以用来做什么?教师接:城市很多地方统一供应使用天然气烧火做饭。

(设计意图:继续利用知识抢答的活动尽兴,引出煤、石油、天然气是我们重要的能源。)

2.小结:可见,在我们的使用的能量中,煤、石油、天然气是我们重要的能源。可说出关于煤、石油、天然气你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当板书)

(设计意图:质疑问难,了解学生需求。)

二、深入探究煤的形成

1.出示煤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煤的图片,看图片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小结:我们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在有的煤层中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设计意图:观察发现,为正确推测做铺垫。)

3.引导推测:煤是由(植物)变成的。

4.继续提问:植物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了煤?课件出示煤层图片,学生回答。

5.教师引导: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岩层都是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这说明形成煤的植物也是(古代的)植物。出示古植物繁茂的图片,讲解:科学家也研究证实,2亿——3亿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设计意图:继续观察发现,为进一步推测做准备。)

6.由此我们可以做怎样的推测?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得出:煤是古代植物由于沉积作用被掩埋在地下,在长期作用下变成的。继而追问:在沉积过程中又受到什么作用才形成煤?学生猜测。(设计意图:通过推测,让学生基本了解煤的形成。)

7.小结:煤是古代植物由于沉积作用被掩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变成的。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视频验汪我们的推断是否正确。(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验证推测,初步巩固煤得分成因。)

三、了解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1.出示石油、天然气相关图片,并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它们的形成。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小结:(设计意图:借助视频,化抽象为直观,再通过对比迁移得出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四、探索太阳与能量的关系

1.请同学们集思广益,小组讨论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是从哪里来?它们与太阳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光合作用示意图。(设计意图:集思广益,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明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汇报分析,归纳总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而动物的食物归根到底是植物(间接或直接),所有古代动植物所具有的能量都是来源于太阳能。植物埋藏在地下变成了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煤、石油和天然气具有的能量最终还是来自于太阳。(设计意图:再次分析,整理信息,突破难点。)

3.深入分析其它能源与太阳对关系。例如:水能、风能、生物能……预设:太阳照射地球引起地球大气冷热不均,产生流动,形成风能。地球上的水遇热蒸发后又液化成水降落形成水能,而蒸发所需的热量大多来自太阳。(设计意图:知识延伸,继续分析其它能源的来源,让学生知道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自太阳。)

4.学生回答小结:大多数能源都来自太阳,我们使用的是亿万年前储存下来的太阳能。

五、倡议节能,寻找新能源

1.谈话:像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一样,用一点就少一点,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将会耗尽,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我们把它们归类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对应的是什么能源?(可再生能源。)这就是能源按是否再生的两种分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哪些是可再生能源。(设计意图:补充能源的两种分类,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相关能源的所属。)

2.提问: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但是目前煤、石油、天然气还是我们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源,总有一天会用完。想象一下当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节约资源,寻找新能源。(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引起“节能”的共鸣,同时引出“新能源”的概念,为下面环节的探讨做准备。)

4.课本上的小朋友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好办法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小朋友介绍的方法,分别穿插讲解。

节约用电——我们可以做到最后一个离开宿舍、教室、房间时,随手关灯: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除此,我们还可以使用节能电器,例如节能灯等。

沼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沼气走进了很多农家,你家有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沼气?能用完吗?它的形成与什么相类似?所以把沼气比喻为用不完的“天然气”。

海水的动能——大家再来看一看,海水有没有能量?对,那是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而引起的涨落现象,它的能力也足以让发动机转动起来,从而发出电来,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设计意图:隐形穿插新能源,教师随机介绍或拓展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小结。课件出示:沼气、地热、风能、海水的动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还有原子能也叫核能,也属于新能源等。(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点明新能源。)

六、总结延伸,提出期望

1.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你们的成功是老师的快乐!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争取在课后把重点知识都理解掌握。

2.布置作业:写一份详实的倡议书或收集关于节约能源的标语,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自选一题完成,有机会一起交流。(设计意图:布置作业,再次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行动力量。)

3.寄语: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青少年学生必须牢记“天下兴亡,匹大有责”的神圣使命,努力践行“三爱”“三节”,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争做祖国未来的栋梁。

板书:

3.8 太阳与能量

与空气隔绝

太阳 石油

高温

篇5:早安心语正能量太阳 句子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早安。

1.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许会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影响我们下决心的因素,往往既不是事情过于复杂,也不是我们的判断力不够,而是对于自己即将放弃的选择心有不甘,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这时候我们就要明白,没有舍就没有得,今天所放弃的,明天可能会加倍回报给你。

2. 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3. 有一种人天生是用来疼爱用来宠的,即使他从未把你放入他的生活他的心里,你仍然愿意为了他的笑容答应他所有要求。

4. 王子喜欢公主,青蛙王子也一样,灰姑娘只是偶然。

5. 你是不是也这样,爱的时候奋不顾身,恨的时候身不由己。

6. 被乌云遮盖后的太阳,依然可以发光发亮。被石头绊倒后的你,依然可以起身微笑!

7. 人生有很多路要选择,选中一条,走下去,便会碰见这条路上的人和风景;而选择另一条,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景与人。有的人可能与你一起走,有的人留在原地;一起走的人,也可能在下个路口与你分开。没什么可哀叹的,这是人生的必然,珍惜身边与你一起看风景的人,并在下一个分别路口,洒脱地用力地挥挥手。

8. 能笑就尽量憋着别让眼泪流出来.

9. 生活充满了选择,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

10. 坚强的人,并不是能应对一切,而是能忽视所有的伤害。

11.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常在于成功者能由错误中获益,并以不同的方式再尝试。——爱默生

12. 如何选干部只有一个办法:只要他身边能够吸引很多人,那么他就是人;否则他也不是人。

13. 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托尔斯泰

14. 老板以对错看问题,就成为对错的牺牲品。

15. 人生亦可燃烧,亦可腐败,我愿燃烧,耗尽所有的光芒。

16. 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者,将永远成不了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

17. 老板应拼命付出能量。

18. 但愿终有一天你我能从这日复一日的鸡零狗碎中解脱但愿余生我们还有机会能够抵达诗意和自由.

19. 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20. 现代社会已不是大鱼吃小鱼的年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年代。

21. 我想过无数次和你再次相遇的情景,甚至连怎么开口,台词是什么都想好了,可是我们再也没有相遇过。

22. 奇怪,有时候明知这个人不怎么样,甚至是个混蛋,但偏偏还是会继续着这份友情、爱情,进退根本由不得你。如果有幸结束了这段关系,当你再回头看时,会觉得那并不是什么友情、爱情,更像是一段宿命,就像当年老师给你安排了一个坏同桌一样。

23. 21 世纪思想就是老板和员工一起关心顾客。

24. 一个公司在两种状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的钱的时候,第二是应对太多的机会,一个CEO看到的不就应是机会,正因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就应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25. 别认输毕竟天黑之后是日出。

26.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拥我入怀,我贪婪的希望这份灿烂永远沐浴着爱我和我爱的人,快乐的每一天都从早晨开始,祝朋友们早安!

27.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

28.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29. 和员工谈精神、谈事业、谈荣誉、谈神圣、谈晋升,和员工形成事业共同体。让员工建立自我,建立精神世界。让员工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与结果,看到希望,员工就会认同,就会稳定。

30. 人的潜能是一座无法估量的丰富的矿藏,只等着我们去挖掘。

31. 其实有时候莫名的失落不是因为别人的不好,也可能是总把自己想的太重要,没有摆平自己的位置,你以为你生病了别人会照顾你,你以为你喝醉了别人会安慰你,你以为你不联系别人别人就会联系你,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你以为罢了。所以,别想那么多,一巴掌拍死脑袋里面的那些胡思乱想吧。

32. 你怕狼,就别到树林里去。——列宁

33. 面对夜深人静,我一个人静悄悄的流泪

34. 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不会被痛苦所左右。人生难免会和痛苦不期而遇,其实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背叛自己。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听听音乐,弹弹钢琴,看看风景,说能说的话,做个单纯的人,走幸福的路。带上微笑,和快乐一起出发吧。

35. 命是弱者的.借口、 运是强者的谦辞 辉煌肯定有、 就看怎么走。

36. 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37. 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

38. 你今天所遭遇的苦难,要么是之前的报应,要么以后都会回报给你!

39. 小老板处理事儿,大老板让事情发生。

40. 不要因为没有最好的回报你就不付出,也不要因为没有完美的结果你就不开始。

41. 当你的潜质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那你就就应沉下心来历练。

42. 想你的人自然会来找你,爱你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到你的身边。

43. 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

44.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45. 人生十最,最难改变的是本色;最难说出的是真话;最难买到的是房子;最难卖出的是健康;最难抵制的是女人;最难适应的是涨价;最难留住的是金钱;最难挽回的是感情;最难预防的是疾病;最难收到的是这条真心短信。

46. 累了才放慢脚步、错了才想到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 醉了才知道难忘。

47. 清春是天边的虹,转瞬即逝,却又柔美异常;青春是清晨的雾,朦胧含蓄,却又适合徜徉,青春是山涧的溪,清丽柔和,却又时常飘荡。

48. 网络事业创造了富裕,又延续了平等。

49. 珍惜总是明白在遗憾以后,遗憾却怎么也走不到明白珍惜之前。

50. 不管过去如何,过去都已经过去,最好的总是在未来等你。

篇6:早安心语正能量太阳一句话

2. 真想一觉醒来,我在小学教室对小学同桌说:我做了好长的一个梦。

3. 珍惜上帝赐予的点点滴滴;善待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永远有一片阳光照耀的晴空;善待自己,把眼前的痛苦看淡,或许痛苦之后就是幸福的。

4. 这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许可能。那些辞藻不过是为我们的念念不忘,找一个可以慰藉自己的借口。

5.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6. 曾经有许多地方,许多食物,许多气味,是不可以回忆的。一挨着就会有隐痛,眼睛会胀,会发怔。而如今却像隔着玻璃匣子看它们,觉得有情,依然是美的。

7. 曾经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任性的以为你只属于我,我只属于你。谢谢你告诉我,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是谁的,我们终究只会,属于我们自己。

8.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必须重复,比如常识;有些事儿有些感觉有些人,则无论如何不能复制,因此,也无需复制。

9. 眼神有内容的人,内心早已尝遍百种毒药走过千山万水。

10. 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受过投入和用力的痛楚,又怎么会明白决绝之后的海阔天空。

11. 岁月带不走记忆,只会让我更加想念。时间并不可以冲淡一切,只会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开出思念的花。

12.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这件事物还在。

13. 我就是那个被你反复折磨多次,然后一句话一个举动又被哄好的心软人。

14. 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不能虚幻地设想如果自己去做某一件事一定会比别人做得好。更重要的是把思想转化为行动,一步一步地去接近目标。

15. 我喜欢紧紧的抱住你那一刻,就像得到了全世界。

16. 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净如始。

17.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更冷漠了。请记得,我曾经要人陪的时候你都只说忙。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对你笑了。请记得,你曾经也没有问我过的快不快乐。

18. 若自己不做出一点样子,人家想拉你一把都不知你的手在哪里。

19.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这是最为清醒的自觉。洗尽铅华总是比随意的涂脂抹粉来得美。所以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这才是做人的重要。——莫言

篇7:《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的运动(视)造成的。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到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3、情意目标: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科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教学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每人一根牙签、一张约1厘米宽的方形卡纸,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书第8页的前两幅插图。

2、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剪刀,各小组组长准备好一支粉笔。

3、教学地点:宽阔的操场上。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一猜:这是谁的影子?、师先出示三个小孩的图片,然后出示一个影子,让生辨别这是谁的影子,为什么这么认为?

2、师同样出示三盆花的图片,然后出示一个影子,让生辨别这是谁的影子,并说说理由。

(二)自主学习

、游戏

游戏一:踩影子。学生五、六人一组,站在阳光下,尽可能的踩到别人的影子,同时,尽可能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游戏二:站在影子上。这是一个全班性的活动,让一个孩子站立不动,其他学生依次站在影子上。再这个游戏之前,可让学生预测,最终大家会站成一个什么图形。

游戏三:做手影。让生用手做成各种各样的动物。

2、通过游戏可提示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目的是让学生将活动中的感性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影子形成的规律,尤其和太阳的关系十分密切,太阳 的位置直接影响影子的形状和方位。)

3、画一画

让学生在《活动记录》中画下小树、电线杆的影子。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实际画出物体的影子,了解影子和物体是相连的,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是有一定联系的。)

4、说一说我们周围的物体影子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1)每一组选出一位同学,组长画下他的影子。

(提醒他们描下脚印,记下时间,20分钟后再站回来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2)预测

师提问:过一会儿时间后,影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吗?(如果学生说影子会动)应立即追问会怎样动?——向哪个方向动?为什么会向这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会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请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测。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

力。)

(3)做一做

师:趁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我们今后长期观测记录日影的简单仪器。

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

指导学生进行日影仪的操作(穿插指导指南针的使用)。

(4)生再去观察原来画下的自己的影子

生站回原来的脚印中,看看影子还会落回原来的轮廓吗?

(生会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有趣的现象呢?(指名口答)

小组讨论: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小组长做好记录并在组内做好记录。

集体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做交流及补充。

小组长应在自己的观察记录上及时做好补充。

(经过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探究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少发现,这时候让他们借助语言整理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

识。)

(三)外拓展

篇8:太阳能量大

经历亿万年,累积诸品类。

石油天然气,木材无烟煤,

工业大发展,消耗速难追。

不如抓根本,阳光直取回。

TheEnergyoftomorrowistoday,simplyusingthepowerofthesunray.

PoliticsandInterestsblocktheway,preventingsimplelivingwithoutasay!

NewideasfromAtoZareintherace,tochangeaworldforabetterplace.

Naturegaveuseverythingforfree;howevercunningmanexploitswhatwesee!

Imagineallcomfortsatnocharge,leavingallGovernments.....andGDPatlarge.

Aircrafthavecircledtheearthwith‘Solar’,evenMarshasavehiclecalled‘Rover’!

New‘Technology’isgoodfortheplanet,thenuseitcarefully-butalsoplanit.

Natureandmanwillbecontent,exceptbusinessmenwholosemoneyandrent!

太阳能发电有五大好处:

第一,节约资金。相比于成本较高的柴油电力,再加上高昂的运费,太阳能电力无疑更能节约成本。

第二,安全无风险。相比于用卡车和飞机运输易燃易爆的燃料,太阳能电力更具有安全感。

第三,使用寿命长,太阳能发电装置不会产生磨损,比柴油发电机的生命周期长得多了。

第四,可以储能,方便特殊的需要。

第五,太阳能发电构建强大的社区。

(英文诗句由尼克撰写)

篇9:《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曾宝俊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入门课,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虽不陌生,却往往容易被忽略,一方面,他们对宇宙万物怀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一方面,又对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生动的感知。本课教学,要让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地游乐,主动地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特点,探究影子移动与太阳运动的关系,由此让学生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记录并测量影子。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的变化中包含着有趣的规律与联系;

●增强关注身边的科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

①教师准备:计时表、哨子、粉笔

②学生准备:记录纸(每人一张)皮尺(每组一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你能在室内画出自己的影子吗?

【评析】影子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然而很少有学生关注影子,研究影子,在科学课始提出让学生画自己的影子,又不准出教室,平日经常见面的影子,现在竟一下子想不起来,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探究热情。

二、探究太阳下影子的特点

1、学生独自想像画自己的影子

【评析】学生努力在自己的脑海中搜寻影子的记录,大多数同学经验少之又少,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中一定想,要是现在身在阳光下,一定仔仔细细地观察影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想像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的意识。

2、小组交流讨论:各人画的影子可能有哪些错误?

【评析】学生画出的影子肯定五花八门,此时小组间的交流,可以充分集中利用各人脑中有关影子的经验积累,形成初步的共识,亦可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来到室外,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评析】走出教室天地宽,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课堂,科学教学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在教室里研究影子永远只是纸上谈兵,教室外阳光下才是孩子们探究的广阔天地。

4、画下自己的影子

【评析】怎么画自己的影子,这个问题虽没有由教师提出,但每个同学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此时,合作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合作精神很自然地得到了培养,同时,画下的影子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参照。

5、比较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画的影子的什么不同?

【评析】此时可验证在室内自己的想像以及小组的讨论有哪些是正确的。

6、组织讨论:

(1)影子会移动吗?

(2)猜一猜,你的影子再过20分钟会移多远?

【评析】地上画好的影子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如不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又会像以前的影子一样被学生忽略,而学生研究自己的影子,兴趣也会十分浓厚,猜一猜,锻炼了学生预测的能力,预测、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能力,要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本设计把预测环节提至此处,意在用20分钟的等待时间进行影子游戏,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7、玩影子的游戏(时间20分钟)

【评析】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影子游戏也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新鲜,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踩影子和手影,在此,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影子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积累对影子的感知,对影子的思考不断深入。

8、讨论阳光下孩子的特点

(1)20分钟到,通知学生回到课始影子处,对先后两次影子进行观察、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想。

【评析】自己的假设即将得到验证,孩子的心情格外地兴奋,而此时对比较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孩子的科学探究收集准确的数据。

(2)小组讨论影子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

【评析】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整理信息,形成初步结论,为大组汇报交流作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回教室讨论阳光下物体影子,还有哪些特点?

【评析】影子变化的规律也是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特点之一,再提出还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调动平日及本课的感知积累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对影子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9、汇报交流

【评析】此时学生对影子已有了丰富的感知和自己组的结论,此时的交流可以让大家客观审视自己的探究。

三、总结延伸,指导课外实践活动

1、我们今天记录、观察影子的方法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怎样记录更准确?(白纸、铅笔、指南针)

2、用讨论出的方法,探究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评析】本课使用的记录观察影子的方法,属就地取材,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些不易控制之处,引导学生探究更准确的方法,才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更严谨的态度去探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后探究活动中去,下课的铃声不是科学探究的终点,课后有着更广阔的时空有待学生去探究。

教学片断赏析

师:今天阳光明媚,大家想不想到阳光下去玩?

生:(齐)想

师:当你往阳光下一站,地上立即会有什么?

生:影子

师:你经常看到你的影子吗?

生:是,只要太阳出来,就能看见我们的影子。

师:你们能在室内画出你在阳光下的影子吗?各人试着在纸上画一画。

(学生一时想不起影子是什么样,渐渐地,陆续都拿笔开始画起来)

师:画好后请小组交流一下,想想可能有哪些错误。

生:我认为影子没有眼睛。

生:我认为衣服上的花纹也不会在影子上。

生:我认为不会看见一根一根头发。

(一生把影子涂上色彩,举起来,老师,我的影子漂亮吗?立即招来许多反对声):影子不是彩色的是黑色的。

师:是黑色的吗?等一会儿到室外大家再研究一下。

师:究竟我们说得对不对呢?我们到阳光下去验记下。

(学生们欢呼雀跃地来到操场上)

师:先看一看自己的影子,再把影子画在地上和你纸上画的比一比。

(有同学拿粉笔蹲下来画自己的影子,很快发现这样不行,后来家大家都遇到同样的问题)

生:老师,自己一个不好画!

生:我也不好画

生:我们互相帮助吧

(老师始终微笑地看着学生,一言不发,学生们自己想出了办法,很快,一个同学站立不动,同组其他几人帮他画影子,一个个影子出现在地面上,老师记下此时的时间。)

师:现在请大家比一比,自己画的影子有哪些错误,在教室里我们找出的错误有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

生:我认为影子不是彩色的是对的,但说是黑的不对。

生:影子在哪个物上,它的表面光线就暗一点,但颜色并没改变。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大家思考,影子会移动吗?

生:会,我发现,早晨时影子向西,傍晚时影子就向东了。

师:你真是有心人,刚才大家画好时,我看了表,是10:30,既然影子会移动,请问,你的影子再过20分钟会移多远?

师:小组讨论,记下你们的猜测。

师:你们预测得对不对,20分钟后就见分晓,这段时,我们来做影子游戏吧!

生:(齐)好

师:做的游戏自己想,看哪组想出的游戏最多、最有趣!

(各小组稍一商量立即玩起了踩影子和手影游戏)

(有一组来报告)

生:老师,我们能让影子排队

师:不错,过一会儿还能排成一条直线吗?

生:不能

师:这是你们的猜测,先记下各人脚的位置,过一会儿再来看一看(又有一组来报告)

生:老师,我们想出个游戏叫影子写字

师:不错,你们能写哪些字呢?

生:(边说边表演):

1、人、大、太、小、卜、火

师:这都是一人表演的,二人合作行不行呢?

生:行(又写出:出、夫、木、下等)

(其他组也停放这两组,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游乐)

师:20分钟已到,请大家回原位再去看你的影子,影子排队的同学再去看一看

(学生回到原位,惊喜地发现影子移动了)

师:大家互相帮助,用尺量一量各人的影子具体怎样移动的记录下来,并讨论,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的。

(小组同学合作测量、记录、讨论、研究、作记录)

师:现在请大家回教室

(学生进教室)

师:通过我们室外的游戏,观察自己的影子,小组讨论,大家认为影子有什么特点?

师:请各组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认为影子只是物体的轮廓,不会出现物体的颜色、条纹等。

生:师有的影子都朝一个方向。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太阳在我们的同一个方向,所以影子就会出现在同一个反方向。

生:影子会跟着人走。

生:人的姿势变了,影子的形状也会变。

生:同一点的影子会移动,20分钟后看10:30时我的影子,影子向东移动了,并且变短了。

生:我们组认为:同一点的影子会移动,我们做影子排队的游戏,当时能排成一条直线,可过了一会儿,再站到原来位置,就不能排成一条直线了。

生:我们预测影子会移动很远,结果向东只移动了5厘米。

生:我们预测影子会变长,结果却变短了。

生:我们预测影子会向西移,结果是向东移。

生:影子移动的方向和我们预测的一样,就是距离比我们预测得短。

师:看来大家通过观察都知道了同一点的影子会移动,从10:30起,20分钟后影子向东西动了,变短了,为什么会这样移动呢,而不像有些同学们预测得那样?

生:影子向东移是因为太阳向西移动的缘故。

生:我不同意,看上去是太阳向西移,实际上太阳没有动,而是人和地球在向东转

师: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晚上我在路灯下观察过影子,路灯在南相当于太阳,我往东走,影子就往东移,跟阳光下的影子一个道理。

师:你真是个留心观察的好孩子,那影子为什么会变短呢?

生:太阳离我们更近了。

生:在路灯下也是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

师:你们猜一猜,如果从下午3:00起20分钟后影子会怎样移动。

生:影子会向东移动,但会变长。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太阳看上去还在向西移,我们的影子就会向东移,我们下午放学时影子会拖得很长,而中午时很短,所以下午时,影子会逐渐变长。

师:猜得很有道理,但也需课后去验证一下。

师:要想更准确地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用我们今天的方法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人站时不可能完全不动。

生:我觉得人太粗了,要找一个细的物体,比如铅笔就好多了。

生:我想把铅笔固定在白纸上,可用橡皮泥。

生:每次拿出去的方向还不能变,最好再用个指南针测定同一个方向在同一地点测量。

师:大家想得办法不错,大家愿意不愿意用这种方法测量一天的影子,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然后再来研究。

生:师,愿意。

师:好,祝你们成功!

上一篇:开卷无益下一篇:表达暧昧意思的句子 让我们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