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4-05-17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用14篇)

篇1: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彭文秀(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中学)

创新思维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因此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会产生创新的意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和谐的学习的平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把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型变为主动探究型;要通过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动用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自主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创造性地去学习,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应倡导合作学习,树立团体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并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1.确定目标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本课要学习什么,想用本课所学习的英语表达什么,要借助本课所学的学习目标。变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

2.预习反馈

此环节为学生提供对新词汇的理解与运用的机会。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分小组进行猜词游戏,每组轮流出一名学生背对投影仪,由其他组学生随机抽取单词,本组学生对投影仪出示的单词进行英文释义猜出该单词。二是对重点词汇及短语依据图片内容进行造句练习。图片内容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发挥。例如学习disappear 一词时,教师展示一张风景图片,画中的天上飘着一朵乌云,让学生想象什么物体在图片中消失了。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造出了 The sun disappears behind the cloud.I think a plane disappears behind the cloud。It’s sad that some birds disappear because of pollution。等等好句子。另外,这一过程可以反映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足,此时学生们可以相互更正和补充。

3.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是以教材内容为主线,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进行操作。一般分三步:一是跟读课文。全班学生人手一个“随身听”,利用耳机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强化朗读训练。播放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掌握进度和听多少遍,有效地防止了齐读带来的一些弊端。二是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全班学生互相交流与完善,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三是教师将课文中的各个情节绘制成幻灯片,学生依据图片内容看图说话。这种方法是将图像信息与语言信息联系起来,侧重开发右脑。美丽的图像还会把学生带入想象世界中,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美的感受,使其想象丰富、活跃起来,重新组合构成新意向,促进了解、记忆和创新。

4.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主要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包括三项活动:一是互相帮助,探究和解决个人在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难题。如有难点,在小组内提出,大家分工负责查阅资料,将难点自行消化,既省时省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互相交流,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内谈感想,交流心得体会。通过交流树立自信心,为下一个环节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三是依据本组提出的课文学习目标,商定本组用本课所学语言要完成哪项实践活动。例如学习JEFC BOOK 3Unit 5时,该单元的主题是论文旅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目睹祖国名胜古迹的想法。其中一个小组将实践活动定为“到新疆旅游”,然后组内明确分工,谁具体负责订购车票、谁负责食宿、谁负责日程安排及旅游路线、谁负责旅游景点介绍等。学生分别准备语言材料,积极性非常高。

5.实践模拟 小组准备就绪后,模拟真实交际,在班上表演。学生的表演涉及到“社会交流”、“态度”、“情感”、“时间”等多种功能意念的学习,每次表演,课堂气氛都十分活跃,有时,其他组的学生也能主动配合。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看到了教师和同学们对他们辛勤努力的认可,从而有了成功的体验,萌发出了更高的成就动机,并切身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创造意识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6.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经过一个阶段学习后有意识地、系统地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动机与行为,以达到其目标的活动,包括自我教育和自我强化。每课时的评价基本包括以下四项内容:一是新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意念功能,它们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补充。二是从新的语言材料中学习了哪些好思想、好品质和好的思维方式。三是找出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四是在本课时的学习中自己感触最大的是什么。每个学生都可以谈其中的一两点。

7.布置作业

作业有三项内容:一是巩固性作业,即做课本上的练习题。二是延伸性的作业,如根据课本内容给学生布置一项社会调查,要求学生用英语简单的写出调查结果,最好能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三是预习性的作业,指导学生预习哪些词汇和短语。分清哪些需要认读、哪些需要拼写、哪些需要查字典进一步理解词义、哪些需要练习造句。布置作业这一环节也可以说是新课学习的开始,关系到下一课时是否成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世事洞察皆学问。在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继续沿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脚步,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电话:***;信箱:wangdejun810@163.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0年6期,http://)

篇2: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当前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幼教特点,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1、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2、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3、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关键字】学生;创新能力;教学

【正文】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创造人才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陶行知先生指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凡是具有正常智力的学生都具有创造潜能,并且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得以更好的开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现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兴趣是儿童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做任何一件事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去观察、去积极探索新事物。陶先生还说过,一个人创造的兴趣越浓,创造力就越能发挥。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充满新奇幻想、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们喜欢问问想想,经常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像“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刮风时为什么会呜呜作响?”,“早晨的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来?”等等。其实多问就是儿童思维主动

性的表现,是其求知欲的萌芽。“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喜欢刨根问底,有时问得别人无话可答,他还要问:“你为什么不知道?”可见,他的巨大创造力就是从这种寻求根究的精神中迸发出来的。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发现并尊重小学生的各种发问,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发问,应尽量不厌其烦的予以形象、准确、浅近的回答,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悟出其中的道理,那是更好。另外,还要让他们形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事例分析):在一次思维训练活动中: 老师问:“小皮球掉进洞里怎么办?” 孩子说:“用小手掏出来。”

老师又问:“洞很深,小手掏不到怎么办?” 孩子说:“用夹子或其他工具夹出来。” 老师又为难他们说:“洞是弯的,夹不到。”

孩子动了动脑筋说:“向洞里灌水,皮球就浮上来了。” 老师还是不放过继续问:“洞是漏水的,水一灌下去就流走了,怎么办?”

孩子们这下被难住了,这时有个孩子就说:“这个皮球我不要了,再买一个。”

当然这个孩子的回答不能说正确,但从求异思维来看,他的回答非常好,因为他突破了问题的情境,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幼儿学会灵活改变思维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使孩子们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意识,甚至成为习惯。

二、学会观察,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和技能。

心理学家早已指明:“想象力是人脑中对已有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即一个人事物表象越丰富,提供想象的材料也就越充足。反之,表象贫乏,想象力就会受到局限,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培养儿童创新实践能力,除有意点拨、启迪之外,还得为他们创设必要的、充分活动的机会和环境,使其吸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储备丰富的表象。所以说经验的积累是创造首要条件,而观察又是丰富知识、技能最好的途径。

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人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正确的认识客观的事物,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比如课外活动是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为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孩子在这种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发展。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展其内在之创造力。”因此,有必要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留心观察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他们看到人们是怎样劳动和创造的,从而大量的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探索、创造的欲望,并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的意向,训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

知识、技能是进行创造的必要条件。新的设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当“新、旧知识相互延伸、碰撞,进而优化组合”时,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使故知发生转化,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事例分析):我在组织学生自编《母鸭带小鸭》的律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鸭子的三态(形态、动态、神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律动的创编。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展开想象,从自身兴趣出发,把鸭子的不同特征揉合到即兴表演中。有的学生表现小鸭在水里游、有的表现用嘴整理羽毛、有的表现小鸭在陆地上一摇一摆的走路。可见,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前提。虽然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创新越多,但是却为创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成人在平时一定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打好创新的根基,并鼓励幼儿多动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来活跃孩子的思路,进而出现创新的可能。

三、鼓励质疑,开发创新的潜能。

陶先生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他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可见,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把问题蕴含于有结构的材料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不盲从,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质疑。

(事例分析):在美术活动《手指印画》中,我先不讲手指印画 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作品,猜一猜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并让动手尝试自己的想法,再讲一讲你是怎样画的。有一位学生提出:“用棉签画。”课堂上有的觉得是,有的幼儿觉得不是。此时,我没有学生直接给予否定,而是在听取了孩子的发言后,首先肯定了他的画法有新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验:对于他的这种画法,你有什么意见?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质疑:“用棉签画,点子小,而且点子上没有‘花纹’?”这时又有的学生提出:“是不是用纸球画?”“是不是用手指画的?”教师最后也请学生一一尝试了,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幼儿从有疑到敢问,从敢问到敢想,是积极思维、创新求知的表现。可见,质疑、设疑能有意识地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参考书目:

1、刘以林主编 《实用素质教育指导丛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技巧 华语教学出版社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

《陶行知全集》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行之杯征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太和县城关镇第六小学

张 丽

篇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 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动力, 它包括创造的意图、创造的动机、创造的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推动力, 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因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经常采用设疑导读法, 从教材中发掘思考题, 让学生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 阅读教材, 寻找答案。学生在阅读时, 我巡回指导, 解惑释疑。这样做, 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和动机, 另一方面,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 学会提出问题, 鼓励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强化创新意识, 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

二、培养创新思维, 突破求同定势

创新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 从各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 我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遇到问题大胆质疑。例如, 《庄暴见孟子》这篇课文, 我历来讲课都认为从“臣请为王言乐”开始是偷换了概念, 但是在课堂讨论过程中, 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 认为如果是偷换概念, 那么, 从“独乐乐, 与人乐乐”时, 就已经偷换了。虽然这个见解和我的看法不符, 但是我没有粗暴地否定学生, 而是和学生共同讨论。经过课堂讨论, 师生都认识到, 这里实际上是偷换了话题, 而并非偷换概念。可见, 充分发挥并肯定学生的创造性, 不仅能使学生富于创造精神, 而且可以发现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 甚至可以纠正教师备课时的错误,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引导求异, 发展创新个性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 它指对同一问题, 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 巧妙设疑, 创设思维的发散点, 即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问题是创新之源, 疑问是创新之母。疑是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 产生认知冲突, 引起探究性反射, 产生思维活动。精心设疑, 对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尤为重要。如《孔乙己》一文的主题, 教参中认为揭示的是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罪恶。我提示学生再反观全文, 换个角度思考:假如作者不是把孔乙己当作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而是作为普通百姓来刻画, 文章的意义又何在呢?学生们经过一番探究讨论,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文中描写了人性的冷漠、民智的昏沉、事态的炎凉, 正是这冷酷的社会氛围扼杀了孔乙己。由此可知, 作者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封建教育、科举制度, 也是直指整个“人吃人”的封建社会。教师常常设疑发问,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能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进行发散思维, 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了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不轻易盲从, 不依赖教参和标准答案, 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新总是和自主结合在一起的, 没有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主宰了一切, 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我努力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互动关系, 课堂上对学生不完整的、不全面的, 甚至令人尴尬的错误的回答不予批评, 而是给予适当点拨, 在其他同学回答后再问他:“你还有不同的见解吗?”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 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使他们能畅所欲言, 毫无拘束之感, 使学生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五、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只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资源, 使创造性能力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可以在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开设第二课堂, 利用各种教育手段、方法、技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 知识竞赛、语文剧自编自演、小论文制作、组织参观调查、游览名胜古迹等等。通过这些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立足于语文课堂, 但必须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进行课外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语文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很多, 在学校里可以去阅览室、图书馆阅读有关书籍, 举论辩会、演讲赛、擂台赛、知识抢答活动等;在家里可以看电视、读报纸杂志;在社会中可进行参观、访问、调查、搞小课题等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积累和丰富人生的独特体验。生活体验丰富的学生, 其阅读中就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和创新。我引导学生投身社会, 了解社会, 追踪社会动态, 并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如寒冬来临, 报刊杂志常见各部门及个人为贫困山区的人们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活动。“雪中送炭”本是好事, 可报道多了, 不由令人思考:这种做法真值得那么提倡吗?于是, 我让学生以《谈“雪中送炭”》为题作文, 启发学生:“除了赞扬雪中送炭, 关心民生疾苦外, 可否从相近或相反的方面立意?”学生通过发散思考, 纷纷确立不同的立意, 如: (1) 送炭何必等下雪——平时就应多关注弱势群体, 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为什么要等到“下雪”, 才会想到“送炭”? (2) 雪中送炭非良策——“雪中送炭”只能解决暂时的温饱,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这种帮助方式并不可取。 (3) 何必等人来“送炭”——从被救助者的角度来出发, 与其等人来“送炭”, 不如自己想办法“制炭”, 输血不如自己造血等。这样, 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思想深刻了, 在阅读和实践中有了更细腻、更深刻的体会和发现, 能够有新的题材、新的立意, 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

篇4:如何在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的。从课堂环境来说,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激活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近年来课堂讨论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可以共同参与,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另外,课堂讨论还可以使信息渠道更畅通,通过思维的互相碰撞,迸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看法,还会使教学气氛变得和谐。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如:举办模拟的记者招待会,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智力竞赛和社会调查等,都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方法。

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的培养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要创新,就要学会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勤于思考,敢于钻研,勇于尝试和实践,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教学中,面对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当学生的发言有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否定,那样可能会挫伤学生的探索积极性,甚至会熄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种”。当学生的答案不着边际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支配下积极思考,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要鼓励学生提问

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时,才有创新的可能。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标新立异。没有向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抓住提问的契机呢?

第一,上新课前自定教学目标。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实现从“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而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确定教学目标是实现“我要学”的重要途径。教育家魏书生最成功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愿学、乐学中达成目标。因此,在上新课前,我一般都会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想了解哪些知识,从而自定目标。我会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们开动脑筋,提出了很多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所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第二,在课堂中质疑问难。

“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创新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留时间给学生质疑,说出心中的疑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

四、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希望答案越多越好。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新颖不俗。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第一,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拓展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时,不要设条条框框,不要急于评头论足。

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勇于开拓创新。

第三,要鼓励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分析比较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能增强识别能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灵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大家运用分析比较法。

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学生就能形成发散思维,养成对事物进行多方比较、深入探索的好习惯。

篇5: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麻栗坡县麻栗镇三家小学

高世艳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教材,新的质量要求,教师需要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去处理一些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

培养

学生

创新能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四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景,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新交流能力 语言是同学门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迅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难度高,跨度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英语课中的活动是以口语为中心,能够营造民主的、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比较容易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创新交流的能力。如:教师先呈现I have a rabbit/ cat/ dog…,再组成对话进行有意义操练A:I have a rabbit.B: Really ? May I have a look? C: How nice!然后出示图片或者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充分发挥,最后,再进行综合性的交流,又如:当学了food以后,就要有一个go shopping的综合表演,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办自己的专柜,当一切就绪的时候,呵,还真是个热闹的百货商场,有玩具专柜、学习用品专柜、食品专柜,甚至还有水果专柜。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购买物品,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是很细致到家。还不时听到组员提醒着“营业员”和“顾客”要使用专业用语,我也被感动了,加入其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孩子们语感的生成。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能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对话中,对话内容丰富多彩。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意识,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成功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生学会质疑,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释疑。此外,还应适量设计灵活性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积极寻求不同的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又训练了他们寻求不同的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有这种讨论问题的兴趣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营造创新的教学气氛。

三、注重自主探究,鼓励创新探索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如何获取知识,以实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英语教学,教师更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共同参与、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民主的合作,使课堂在更自由、更丰富的背景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带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创新,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以提高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地利用知识的能力。

四、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 “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学活动一定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也可以适当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合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图片时,我们可以先把人物在做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 “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想象,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运用兴趣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之中,变“苦学”为“乐学”。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英语课堂中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是学生喜爱的,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chant,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动物”时,我先复习pig、dog、cat、duck,再跟着音乐学唱“monkey and tiger”这首歌,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学会monkey 和tiger,再用这首歌教学elephant和 panda,接着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不断出现所学的小动物,来巩固所学的英语单词,再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看图猜动物的游戏。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了观察力和表演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开发了智力。如:教到 seasons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画下来,比一比看谁的春天最美丽。我的话音刚一落,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拿起彩色笔,认真画了起来,一会儿,孩子们手中的一张张百纸就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春天,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多彩的“春天”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在掌声中,学生的兴趣更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篇6: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寓道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据此制订的新《英语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习外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明确确立了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地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创设各种学习活动, 加强学生的自主性道德教育。所谓自主性道德教育是指道德教育应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和氛围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主动地去实现教育的目的。一、 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道德的选择者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其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关键。五年级学生上的第一堂英语课是导言课,一开始,我反复播放ABC song,学生听后,面带笑容,眼睛神采熠熠,有的甚至哼唱起来。在歌声中,我开始了第一课,“你们知道WTO吗?你们知道Olympic Games吗?”学生们大声答道:“知道!”“那你们知道的奥运会将在哪里召开?”“我国首都北京!”我又问:“你们愿意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去迎接外宾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喊起来“愿意!”“So we should work hard!”当我解释给他们听时,他们握起小拳头,信誓旦旦地说,Work hard !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成功了,他们自觉选择了道德教育。二、设置语境,让学生成为道德的实践者英语教学中,对特定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或内容的输出,要注意强调有一定的具体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围,由于学生接触英语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设置一个适宜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到从事这项任务的必要性,达到深有感触,自己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 这是英语教学走向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在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Unit 4 Hello 一文中,Have a seat , please.的教学,我设计了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情景加以巩固。学生在此情境中,不仅乐于理解此句话的含义,更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另外,在教授panda , tiger等单词时,我也不忘告诉他们这些都是珍稀动物,要好好保护。三、给予鼓励,让学生成为道德的收获者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得到认同和应有的赞赏,这样,能够使学生有自信心,确认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正确的道德行为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最终使学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因此,教师在对任何一位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评价中老师应用深情的赞许或是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如孩子们有了精彩的表演时,我常常会说:“Great! Boys and girls, Clap your hands!”接着全班同学就会鼓掌对其表扬,集体喊“XXX,OK”。有时我会送英文名字给他们,或者送一些简笔画,同时进一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指出好在哪里,如“ You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果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演好,我则说“Try again .”这样的评价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使他有勇气、有兴趣再演一遍。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们各个有自信,敢说敢问,学习兴趣持久而又浓厚,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四、走向生活,让学生成为道德的驾驭者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生活。由课堂的语境实践练习,到真正的生活,乃是水到渠成。我班的学生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Good morning .”“Hi.”;见到客人老师会大方的说,“Welcome to our school.” 问路或打扰别人时,会先说“Excuse me !”…“Thank you.”“You’re welcome.”“That’s all right.”等礼貌用语更是常挂嘴边。有的学生甚至能用英语制止一些不良现象。当有的学生摘花时,他们会说“Don’t get it.”这些和以上的三者是分不开的。学生在得到鼓励,自发地在正确的道德规范下积极地实现他的人生价值的同时,随着他越来越多地被外界所肯定,那么,他就会从自发地作为道德的履行者和实践者质变为道德的驾驭者。总之,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健康、向上的英语学习者,“乐”学而“学”!

篇7: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创新,文章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产学研结合、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了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思路.

作 者:杨晓静 尹忠东 吴志明 李广森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102206刊 名:科教导刊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40-012关键词:实践 创新 开放式

篇8: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主动质疑, 培养学生质疑、探疑的学习习惯

善于思考和主动质疑是学生学习中有创新思维的主要突出特征。俗话说得好:“多想出智慧, 深思能创新”, 教学中总会有这样的学生:你问他学习中有无困难时, 他们会说:“没有。”可一旦考试, 他们的成绩并不理想, 这说明, 学生虽然死记硬背了许多知识, 但没有深刻理解知识内容的内涵, 也就是说没有深入思考和主动质疑、解疑。若要培养学生质疑、探疑的学习习惯, 首先应做到的是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科学知识的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动脑并用心, 提出对所学的知识和所研究的问题的看法之类的见解, 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学生在探疑过程中碰到的“绊脚石”和遇到的“拦路虎”, 作为老师, 先不要给予答案, 以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应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指点,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 还要引导学生做深入分析, 领悟知识内涵, 挖掘内蕴, 把握研究实质, 通过引导、鼓励, 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让他们在困难面前消除紧张情绪, 改变停滞不前的学习状态, 从而产生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疑的思想意识, 在引导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抛弃填鸭式灌输思想的教学模式, 通过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给予学生思维空间, 让他们思考问题, 寻找方法, 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探疑的学习习惯。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 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 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朗读、做作业和解疑惑, 因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学生的主体性是在一切对象性的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所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 激励、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 说明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他产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使学生在生活中愉快地、健康地、生动活泼的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打破师生间的界限, 营造愉快、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 保护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天性,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为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 了解学生知识层次和生活环境, 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要发扬民主作风, 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 才能把师生关系推向和谐, 既要关怀爱护学生, 又要尊重、信任学生,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大胆发表看法, 产生质疑的思想, 主动寻求学习方法,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 用活泼有趣、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点燃兴趣之火,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加强课堂直观教学, 奠定学生的创新基础

篇9: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感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把微笑带入课堂,让激励贯穿于教学,使竞争带动学习,在亲其师而言其道的氛围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学习过程尤其是自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实践过程,他们会得到亲身的体验,建立第一手的感性材料,长期的积累就是经验,这种经验是创造的起点。其次,教学不但是传授已有知识,也是重温先人的创造过程。重视每一个新知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家的动机,享受他人的创造乐趣,吸取崇高的思想成分,在学习经验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三,充分给予学生质疑、讨论、总结的机会,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平等合作,师生共建一个共同探求与发展的基础,给每位学生“成功”的机会,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应,进而形成稳定的学生兴趣,这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二、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從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只有对已有的知识充分理解,对所学内容重新组合与系统,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创造。没有疑惑的目光,没有探究的发问,没有释疑的喜悦,这样的学习充其量是照搬照抄,囫囵吞枣,决不是创造性的学习,也决不能培养其能力。

三、精心设计,合理引导,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所以在讲解与圆有关的角时,适当拓展书中有关的角,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合理的想象,促使他们的求新欲望不断高涨。我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圆心角和圆周角的组成有什么不同?把圆周角的顶点位置移动,所得的角按照它与圆的位置关系你可以形象地给以什么样的名称?“圆内角”(含圆心角)、“圆上角”(含圆周角的弦切角)、“圆外角”他们能否像圆周角一样与其所对(夹)弧建立相应关系?根据从个别到一般的教学探索规律,以谁作为基础推导角与弧的对应关系?至此,建议优生课下做兴趣类探讨研究,这样学生的想象空间会大大扩大,锻炼他们按照自然科学规律创造科学新体系的能力。

篇10: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提供丰富的课内外语言实践环境,拓展语言及文化知识的范围,营造氛围,培养创新个性,设计情景,激发创新思维,改变教学模式,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大胆创新来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作 者:韦荣霜  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篇11: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金沙县太平中学:龙明伶

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精神源于动机,要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

关键词: 体育课学生创新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是大多数人对喜欢体育的人的评价,这是真的吗?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现代科学认为,“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

一、体育课

体育课不仅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场所,它更应该是开发创新的天地,体育是最早的、也是最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在体育课上,它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体育课内容上下功夫。要培有养创新能力的学生,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习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上课的节奏。要培养创能够新性的学生,体育教师必须首先富有创新精神观念,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要培养创能够新性的学生,体育教师应大胆地放开去做,不防做做“放羊人”,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例如:下一节课要上50米短跑,教师在本节课结束时,告诉学生下节课要练习的内容。要自己去设计一堂与50米短跑有关的内容,并放手让学生自己上,教师在一旁指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要在意一堂课的得失,也许一堂失败的课,更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不是常常在说“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吗?体育不仅一堂课,更是一个舞台,一个成功与失败交替的舞台。

二、学生

与大多数体育教师一样,在我上第六年上课中,经历了“会上、怕上、不知道怎么上。”作为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师,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从来没有懈怠过工作。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首先来谈一下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体育,本来中学生应该是喜欢体育活动的,你们可以看一下,他们一有时间就在玩。可为什么一上体育课,他们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我现在的班里就有几个,一下课就追追跑跑,不亦乐乎,可是一上体育课上却没了劲,让他们自己搞点活动还可以,要按规定的内容、任务去练习就没有了积极性。为什么会这样?(1):就是教师教学内容让他们没有兴趣。(2):就是中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如果不是要中考,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活动也不愿意去做。只要出了校门,他们可就不再对体育有什么兴趣。在这种应试观念

下,是难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难以养成体育活动与欣赏的良好习惯和能力。(3):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认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体育课在许多领导、家长、学生心里就是负科,现在的体育考试不完善,只要其它科好的学生,体育的可以是满分,中考体育没有什么意义了。殊不知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教育对象——学生,如果没有学生,在好的教师的失去了他的意义。所以教师的教育应该围绕学生,而不是围绕教材。

三:创新

a、树立成功教育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精神源于动机,要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奥托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劳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或多或少”。在体育教学中每当教师在示范一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去模仿动作;有的学生心理也想上去做动作,但不外露;也有学生因怕做不好,表现得很被动,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虽然他们好像是要逃避练习,但他们内心也会有一种想做好的想法。例如:我们来上一堂跳远课,有的学生跳得远;有的学生动作比较好;有的学生能够利用腰部力量等;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多去鼓励鼓励他们,使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学生都能积极投入练习,用成功的意识去推动着他们思索、创新。b、建立和谐的师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里教师与先生的关系是分开的,是一个完全的教与学的关系,学习处于被动的学的状态,学生的水平仅仅现于教师的水平,这是不科学以不合理的。教师应该去营造一种开发、大胆、自由、活泼、宽松和有趣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对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教学环境,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大胆创新。c、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点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的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任何学科都是一样,枯燥的学习,不断重复的动作练习,再加上还要不可避免的付出自己的体力,有时甚至是超越极限的体力,往往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望而止步。然而兴趣则可以唤起我们废寝忘食地钻研,成为打开学习大门的钥匙。

4、应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以生活背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录像、绘画等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比赛、野外训练等激励学生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

5、应用法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讨论法就是不拘于教老师“一言堂”,学生“盲目学”,他是在创造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激发我们学生的兴趣,并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例如分组50米极力比赛,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利用不同的方法与配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成功与失败,再次练习,再讨论,反复练习,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技巧,并熟练地运用。让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在讨论中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6、应用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组成,它具有一定特殊目的和综合性活动。如“争鹰王”、“大鱼网”、“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竟争获胜的气氛,同时把可让学生自己编体育游戏。学生一旦参与进去,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智力和创新能力。7应用分层教学、提高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学生按性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实行区别对待,因材实教。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能够学到东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一区域得到成功。这样一来素质好的例如:跳远课我们给能力强的学生增加距离,提高要求,使他们能够充分得锻炼;我们对于体质稍差的学生就要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他们也能与素质好的学生一起完成练习,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积极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课上真正体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体育课才是名副其实的现代体育课。

8、应用美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的课堂环境,是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适当从美学的角度去考虑。如教师是否大方;队形是否均衡;场地是否整洁;器材是否有序等。教师在贯彻教学审美原则上应做到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示范美、形体美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12: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赢得市场,不得不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因此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紧跟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

一、转变观念

1.转变教师的观念。人们普遍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行为规范差,创新离中职学生是比较遥远的事情,甚至有些教师也有同样的观点。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摈弃这错误的观点。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是差一点,其智力水平并不比考上高中的学生低,他们同样对未来有憧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还有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学主要是教学生知识,学生只要按教师的教导学会书上的知识和技能就行了。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新更重要。

2.转变学生的观念。中职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利,大多数自信心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认为创新是科学家、工程师们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发明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被人认为是低能儿,但他最终成为“发明大王”。对中职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比普通高中学生更有优势。首先,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不用在题海中挣扎,有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其次,中职学生有一定理论知识,也有较强的实操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学生可以自由表现,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则容易产生创新的火花。若教师上课时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权威的姿态,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自己观点的冲动,思维就被抑制,创新就无从谈起了。

如讲RLC串联电路,当画相量图时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书本上的相量图不画成Uc>UL呢?经过讨论,分析,学生懂得了当XL>XC时,电路呈感性;当XL教案的顺序就不同了,但效果更好,学习气氛更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创新的开始。鼓励学生挑书本上的错误,挑教师的错误,以此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的批判学习精神。例如,教学《电工电子技术》,学生在学习模块一时就找出三处印刷上的错误。此外,很多广告只考虑宣传效果,而不考虑是否符合科学规律,比如“一度电能干什么?”的冰箱广告中说,一度电连头发都吹不干,事实真的如此吗?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计算,得出一度电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使40瓦的日光灯点亮25小时,750瓦的电饭煲煮两餐饭,还可以使电脑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等。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知道权威也不一定是对的,接受观点前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现阶段中职学校各科的课时普遍较紧,在较短的时间里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就少了。第二课堂可以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第二课堂不是课堂的简单延续。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起辅导作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完成实验,自己分析结果,教师以顾问身份出现。这样学生有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受教师的影响更小,更容易创新。另外,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战胜困难和挫折会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觉性,对提升创造力很有好处。

4.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以下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的训练。(1)观察;(2)联想和想象;(3)抽象;(4)模式认识(对复杂的事物理出头绪找到共性,纳入规范);(5)类比;(6)躯体思维(通过感官感知从而加深理解);(7)层次思维(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思考);(9)模型化(将复杂的事物简化成一个模型);(10)转化思维;(11)综合(能运用各种帮助思维的工具得出结果)。

篇1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 我们的年轻人面临着知识和人才的竞争, 这是对实践运用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的摇篮, 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就是体现是否具备走入社会的关键, 这不仅关系个人今后的命运, 也是影响国家一代青年的重要因素。自金融危机以来,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水平和创新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现状, 更是我等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不容推托的责任。

二、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从现行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看来, 其教材选定环节方法上已大大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少教材甚至照搬普通高校计划, 毫无高职课程体系的特色。由于经费原因, 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落后, 语音设备更是简陋不堪, 教学基础设施远远无法满足师生需求, 同时不少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有片面理解, 严重存在“重教学, 轻教研”的现象, 因此教学也就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 甚至与重点院校学生暗暗比较, 会产生自卑心理, 极大限制了其主观创造性。基于高职英语以人为本的原则, 必须在学校特色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提倡英语创新教育观念。变学生客体为主体,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彻底使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死板的现象得到大力改观。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拓宽英语教学内容, 利用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上只有45分钟, 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 就需要我们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手段, 来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经途径。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 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是泛泛, 其主要原因是其对英语学科的认识过于片面, 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到走入社会后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 教师可从社会实践中的英语交流情景来对其进行启发, 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多样场合的情境目就在于利用模拟情境, 首先,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宽”的重要性, 所谓“宽”, 不仅指课堂氛围要宽厚, 更在于教学技术要宽广, 思维空间要宽阔。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技术必须创新, 要求我们绝不能止步于教材内容, 更要放宽思维到生活之中, 将理论知识与宽广生活实践相联系来进行教学。学生对此印象非常深刻, 对知识点掌握也会更扎实, 使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应用价值, 重新审视英语, 激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可将日常收集的外国人问路场景、外国人购物场景等制作成小组节目, 利用真实生活场景, 让学生自由展开对话, 从中发现英语价值, 重复一些场景对话, 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 再结合轮流问答等形式进行英语实用情境训练, 观看原声电影, 加强对英语学习,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依托科技创设氛围

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要学会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或是媒体共享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来展示声和光信号, 将图形、图像、文字、动画结合, 令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与众不同。这样的教学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表达效果, 扩大了学生的感观接受, 大大提高和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而对于外语教学来说, 特别是高职的外语教学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多说多练, 具备走入社会的实践运用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1. 感官生动化

科学技术手段, 例如计算机、媒体、音像等可大量为课堂提供丰富资源, 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真实的用语环境。科技手段可使抽象环境中的色、形、声等场面更加生动逼真, 令人身监其境, 使学生的心理更易于接受。任何事物一旦容易接受, 在接受的基础上再开启其思维, 令其学会创新也就不再是难事了。这一方法同过去死记硬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相比无疑要先进了许多, 此类声情并茂、丰富多样的现代教育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无比, 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口欲望, 使学生更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互动交融化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 是指人应该每天进行自我反省, 由此可见疑问的重要性。不可否认是“疑”来源于思考, 也释然于思考, 一个不懂得思考的学生是不会进步的。要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有人来引导, 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互动的环境, 如此方能强化与英语专业的对接, 增强实践利用机会。就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来看, 我们在教学课堂上要提高效率完全可以有的放矢地加强互动环节。例如,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 主要以商务英语礼节方面的词汇为重点, 而在电子应用英语的教学中, 则以专业词汇为训练内容, 例如bridge的常规用法为“桥、渡过”等, 而在电子专业应用则为“电桥”, 在酒店管理或者营销类专业中则必须大量强化口译能力, 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互动并启发学生。许多学生曾抱怨, 觉得老师一教一学、一板一眼的授课技术令人觉得了然无趣, 听得人昏昏欲睡, 有甚至埋怨“英语课一点也不好玩”。在教学时做到好玩, 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然而若将互动式的教育方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就能做到名副其实地边玩边学了。比如, 我们在授课技术上灵活机动一些, 不再强调每课必做题, 而抽取领会知识点让学生与教师与其他同学进行语言交流, 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比较, 就更能加深学生印象, 增加其自信心。学生与教师之间还可通过网络, 互相交流、沟通, 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和学习的进度, 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 为学生创造适合的语言练习环境, 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并结合与同学互动的方式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目的。研究数据表明, 通过局域网, 学生可以更轻松自如地交流, 愿意参与各种主题讨论, 能够更加积极地表达个人观点。学生多接触这些环境, 灵活运用相关的词汇, 还要熟悉专业发展动态, 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此通过互动式的引导与点拨, 使学生认识到高职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内容及运用差别,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在强化其对此专业的热爱、理解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内容有所不同的侧重, 以期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由此可知, 一位不懂得互动来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师, 其思维也是死板。利用多种方法来进行互动引导, 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求知欲, 也可令学生对教育技术学科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比如:在讲述情景对话时, 就可启发学生了解语言交流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明白创新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反省自身在该学科上还有哪些不足。

四、如何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时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是开启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由于教师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达到要求, 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都是衡量有无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准高低的一个尺度。所以,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较高的专业水准

有好将军才能带出好士兵, 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异于领导者、引导者和指路者, 而学生则会在求学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试想一个不懂战术的将军怎么能指挥和教导好士兵, 怎么能让人信服呢?因此, 要让学生对英语学科感兴趣, 教师必须熟知高职英语的理论, 并深入钻研业务, 自身要成为一本活词典, 经得起学生的疑问, 打消学生的顾虑。21世纪给高职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教师不仅要对专业知识熟知熟透, 还要灵活运用, 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如春风拂过, 给学生的心灵带去舒适的感受, 令其自觉自愿地爱上英语课,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在专业水平上永不止步, 不断提高外, 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多多钻研, 成为适应新形势的高职英语教育人才。

(二) 与时俱进的观念

为人师者, 必须要做到公心、公正待人, 要对每位学生都一视同仁, 要发掘每名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使他们具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 必须要针对每位同学所处的环境, 性格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来因材施教, 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案, 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 外向者可令其多练习口语, 对其走入社会后的运用是大有帮助的;而性格内向者则多练听力和作文运用, 对其翻译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最后内外结合, 取长补短, 相互鼓励, 师生均在公平的环境里提高了交流程度, 学生的自信心会由然而生, 其主观能动性自然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此民主的师生关系, 如此新型的教学理念, 必将令每一位学生都暴发出对英语学习的巨大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开启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 并指导学生将其转化为现实创造力, 提高其实践能力, 使课堂教学形成创新型环境, 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笔者相信, 高职教师只要摒弃传统的老旧方法, 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不断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 从灵魂深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一定能在英语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因为高职学生多在中学时英语基础较差, 如按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则令学生难以接受, 如此则极大影响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实践应用人才的地方, 当下亟需针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特点, 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乐于学习, 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郑娟.《浅谈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 2010.1.

[2].陈天照.《高职英语教学思考与创新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10.11.

篇14: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好奇心是使儿童主动积极观察、思考和求异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在新课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如在阅读《赤壁之战》一课中,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有学生问:“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黄盖使用的计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一问题提出,引出了一场大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种答案汇集课堂,此时老师再略作点评,让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主动质疑——合作讨论——归纳评价”的学习模式。让质疑成为学生深入思考的引线,当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或老师的肯定,便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萌发学生求新求异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二、诱发创新冲动,运用丰富想象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想象,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创新的冲动,这应当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例如,在学习《小音乐家杨科》一文时,我给学生先放了两段音乐,第一部分乐曲活泼、轻快,仿佛杨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大自然组成的交响曲,第二部分乐曲沉闷、凄凉,犹如杨科命运最后的结局,这两段乐曲既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第一段仿佛听到了马的嘶鸣声、蜜蜂的嗡嗡声、青蛙的呱呱声、小猫的喵喵声……第二段仿佛听到了杨科的呻吟声、被打的棍棒声、凶狠的谩骂声、枫树的哭啼声……伴随音乐的想象很大程度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求异思索的冲动。

三、激发创新思维,设计探索机会

我时常在小学作文的课堂上设计一些创新求异、留有余地的片段表演,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空白”,让学生在“空白”中去“创”,如在一处习作指导时,告诉学生“闭上眼睛,老师会带来惊喜!”,等学生睁开眼睛时,我已扮演成一位猎人,说道:“今天中午我可以美餐一顿啦,哈哈!”此时学生也乐开了花,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学生仿佛进入了“大自然中,一个猎人正在捕杀麻雀”的情景,此时,一名学生站立了起来说:“请不要开枪,麻雀是益鸟,我们要保护它”,我听而不闻,摆出想继续捕杀麻雀的样子,此时很多学生急了,都在想怎样制止捕杀麻雀的行为,当中一名学生跑到老师前面,按下枪口,郑重说道:“请放下猎枪吧,麻雀是益鸟,一天能捕捉好多害虫,一年能保护大量的粮食,保护粮食、保护益鸟、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其他学生都触景生情,一个个理由充分,分析透彻,一篇篇好的习作就在妙趣横生的表演中、在创新思维的激发中生成,学生的作品从各个角度着眼,表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突出表达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流露和心理体现。

四、发展创新思维,运用多种手段

创新的欲望不是抽象的心理活动,也不是超越现实生活的奇思妙想,而是一种通过创造性活动去满足创新需求的动机,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发欲望、启迪思维,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训练,对学生创造心理的培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各种手段都可以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画面或浅显易懂的图画直接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要学生边看边想,抓住画面中的重点,从更多侧面思考、多层面想象,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与集中,以此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如以此看图作文训练,图上画出了一株月季花斜插在水池内,花枝上绑着一条小毛巾,画面上没有人,没有文章,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思考的空间,有的学生写道:“早上××去上学,看着美丽的月季花被风吹倒了,她急中生智,解下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把月季花绑起来,可是花枝怎么也站不直,她想出一个办法来,找一根小棍支撑上,终于绑好了,花儿好像也绽开了笑脸。”有的学生写道:“有位同学踢足球,由于开大脚失误,球飞滚到了花池中,把一颗月季花的花枝撞断了,他出于内疚把花枝绑好,并主动向花园的园丁叔叔道了歉。”不同的失误过程,编写的故事也不一样,看着几十篇内容不一的习作,足以感到几十颗创新求异的心灵在跳动。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的创新,是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的创新,是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创新,语文学科必须发挥创新思维的功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把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上一篇:四月绿肥红瘦散文下一篇:西药库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