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神的迷宫影评

2024-04-19

潘神的迷宫影评(精选8篇)

篇1:潘神的迷宫影评

大家千万别信很多网上写的,说什么这个片子是什么小女孩和迷宫里的半人半羊魔王作斗争之类。我恨不得把那些没看过这电影就胡砍的人扔给古天乐切碎了喂狗。我靠你们以为这是纳尼亚传奇还是哈利波特啊?还小女孩和魔王作斗争,太不靠谱了!把我也给骗了,让我怀着看一部纳尼亚式的电影的期望走进电影院,却看到一部远超the saw的片子!我要说的是,这影片极为压抑,对暴力的描写和暗示不逊于任何顶级恐怖片。

首先是影片节奏极慢。喜欢听摇滚的同学们知道,那些最阴暗的音乐,通常节奏是很慢的。这部电影也是一样,简直慢的让人透不过气来,电影中间几次我都看不下去想走人。

然后是色彩。除了结尾的不到一分钟,整部电影没有任何明亮的色调。室外永远是阴冷潮湿泥浆满地。室内就不用说了。不管是真实世界还是幻想世界,都是如此。

再然后是声音。法西斯上校就不用说了,小女孩的妈妈说话也永远带着哭腔,还有那个女仆也是。最让我不能忍受的是,牧神说话活像个老gay,而那些会飞的小精灵,每当他们震动着透明的翅膀出现在小女孩面前的时候,背景就会出现巨大的,蚊子嗡嗡的那种声音。我最烦这种苍蝇蚊子的声音……而且不能忍的是小女孩每次还一脸喜悦的望着这些小精灵!

最后说到恶心的镜头上来。这部片子里面死的人太多了,也许导演最喜欢的镜头就是让法西斯上校拿枪,直接顶着敌人的脑袋或者胸膛打;一开始这个上校用半截酒瓶猛戳无辜农民头部的镜头也很够看;还有就是法西斯士兵清扫战场的时候,对着尸体头部补枪子儿,然后尸体跟着一颤。另外恶心镜头还包括小女孩在泥浆里爬行,身上满是多脚虫;与分泌无比多粘液的癞蛤蟆战斗;穿着白色血衣,眼睛长在手掌上,专吃小孩的洞穴怪物。如果说,小女孩是藉由自己的幻想来逃避残忍的现实的话,我惊讶于连小女孩自己幻想的世界都是这么的丑陋!此外还有,女仆把法西斯军官的嘴巴用小刀撕裂;法西斯军官自己用针线对着镜子把被撕开的嘴巴缝起来……我的天,我对恐怖片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但这真的是我第一部看到的,以小女孩为主角的,到达这个恶心程度的恐怖片!启用未成年人演AV犯法,但是启用未成年人演恐怖片为什么就不犯法!

不多谈这部片子的情节内涵什么的了。只想说,这部片子里,所有人物的智力水平都能和国产电影相媲美,除了那个医生的配角以外,没有一个角色的智商能达到平均水准,一个也没有。另外从幻想和现实的角度来说,首先我们不能说,牧神的世界纯粹是幻想,否则小女孩用粉笔潜入上校房间的情节根本说不通。但牧神的世界又应该是虚构,因为在影片快结尾的时候,导演借用法西斯上校的眼睛,很明显的暗示我们:牧神并不存在。我想,这部电影借用了一些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但是结合起导演对于那些暴力血腥镜头乐此不疲的写实表现,这种超现实怎么看怎么不搭调。

说点题外话,我原先以为这电影又是在shopping mall里面,结果车没开多远,就停在学校附近。我说,啊原来这里也有电影院。他说,嗯这是一个independent theater。这个小电影院也有点意思,门外很多人排队买票,买完票进去才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人检票,随便进。电影院很小,只有一个厅,设备也很简陋,总的来说就是我们过去的那种电影院。例如,武汉的解放公园电影院,或者是相当于坐200多人规模的北大百年讲堂。但是上座率非常高,目测达到70%,比一半都没坐满的美版无间道强太多,更不用提稀稀落落的crank。观众里很多帅哥美女,而且还都是文青型的。电影之前的广告也都是些文艺电影,比方说大卫林奇的inland empire,而且居然还有“七武士”!我问同学,这是不是上世纪的那个日本黑白片“七武士”,抑或是最近有新的翻拍?他们说是原来日本的那个……我在心里暗叹不知道哪部中国电影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最好笑的是居然还有一个LSAT辅导班的广告,这针对观众群的广告也真算是有的放矢了。

篇2:潘神的迷宫影评

故事的主线主要有两条,现实和梦幻。在现实中,奥菲利亚跟随怀孕的妈妈来到继父――一个冷酷的纳粹军官身边,继父对时间的苛刻就能看出他为人。我在想安排这样一个细节来表现人物真是太精妙了,只一个对时间都苛刻的人,就能感受到其他方面更是怎样的苛责。继父在意的只有两件事:妈妈肚子里他的宝宝和树林里的游击队。奥菲利亚在她和妈妈的居所接二连三遇到的都是不好的事情,先是感受到继父的冰凉,然后妈妈又因难产去世,唯一感觉可以依赖的女佣也是游击队的眼线。现实生活对奥菲利亚一日不如一日。在梦幻中,奥菲利亚遇见了潘神(可是我总觉得它别有用心),潘神告诉她真实的身份是地下王国的公主,只要完成三个任务就能实现回归。奥菲利亚为了能回到地下王国的“父亲”身边,开始了她奇幻的三个任务旅程。

小女孩的心思就是这般的善良和好奇,她在无伤他人并且有力大众的情况下便能顺利的完成了第一个任务。第二个任务中,她的好奇心趋势她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对某种东西的渴望驱使她犯错,就像我们人人都会犯的错一样。潘神震怒,不给她机会完成第三件任务。奥菲利亚的生命同时低到了一个最低的地方――妈妈去世、女佣带她出逃又被继父俘获。绝望中,潘神给她最后的机会,要她带着刚出生的弟弟去他的迷宫。满月中,用弟弟的血打开地宫的大门。奥菲利亚不肯伤害她的弟弟,被激动赶来的继父射杀。迷离中,她感觉到了因为自己的善良带来的回归。

篇3:潘神的迷宫影评

我也笑了。

假如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够让我们去逃避, 躲开那些纷繁俗世的滚滚红尘, 恐怕除了幻觉, 没别的了。当一个人的时候, 当精神被某个事物搞得几近崩溃时, 对着一堵墙, 也许你能够打开那扇墙上的门。

我们都不喜欢战争, 都想太太平平的过日子。可惜影片的女主人公没办法做到。 母亲的再嫁, 上尉的冷酷残暴, 复杂的家庭关系, 危险的四周, 枪声就在不远处……镜头的极度写实使这个本来应该转入魔幻的故事回归到那个丛林中的小镇, 除了那个潘神在夜晚神秘的出现, 一切看上去都像极了纳粹横行的1944年。

导演倒是个厉害的角色, 故弄玄虚都是贬低了他。在1944年的某个角落与神话挂着边, 以一个公主转世的噱头误导我们进入了一个属于小女孩的魔幻世界, 却在一个个血淋淋的布景中, 在那句母亲撕心裂肺的喊出“No magic”时, 悄悄勾勒了一部反战电影的五脏六腑。

注意那个医生, 他是这部影片中的局外人, 本来是在这部影片中, 局外人被定义为不属于纳粹或者游击队, 却能改变双方的角色。 医生, 多么光鲜的名字, 感谢他是个善良的, 有良知的人, 他假如倾向于纳粹, 完全可以供出女仆, 起码拒绝掉提供医药品的要求。假如他倾向于游击队, 他可以告诉女仆, 纳粹的酒中可以下毒。

他没有做, 他在女仆送信时, 只是说, “Are you carzzy?” , 在母亲躺在床上的时候, 他说, “You can find me anytime” 但最后, 他义无反顾的选择背对上尉, 承受那一颗子弹。局外人为何逃不出这个局?我想那叫做人性。人性的平衡点在医生身上很容易找到, 人性即良知。人性并不需要多么伟大的事迹才能表现出来, 它恰恰是一种我们忽略掉的最强的力量。医生贪生怕死, 苟且于纳粹, , 民主还是专制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只要他的医术能够带来钱财和平安, 就足够了。所以医生在上尉面前就像一个工具, 貌似没有什么闪光的地方。可是他眼中的世界并不是除了纳粹就是游击队, 有一种名词叫做【病人】, 他只想病人康复而已, 在自己的妙手回春之下。所以他才会冒险前往游击队的营地, 给那些病人一个个医治。所以他会给俘虏打一针毒药, 让他安静的死去。所以他有勇气走出房间, 背对上尉。

你看到他倒在泥泞的土地上时, 是否落泪了?是否憎恨纳粹的暴行?是否感觉气氛的极度压抑?那是当然, 导演是个出色的骗子。 你甚至把潘神那个丑陋但是至少还有五官的怪物当成了角色们一个个消失的死神。 包括我们可怜的小女孩。

潘神?从哪里冒出来的妖怪?问得好。为何必须要小女孩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打开那本书?为何只有小女孩深入迷宫, 或者孤身一人时, 潘神才会从黑暗中姗姗走出? 是巧合么?

死神?医生, 母亲, 游击队, 纳粹, 上尉, 最后是小女孩。为何明明是小女孩的魔幻却要将死亡凌驾于整部电影之中, 还要将上尉那张像极了蝙蝠侠里的小丑一般的脸来个大大的特写?当我看到小女孩躺在迷宫之中, 血滴到迷宫的底层时, 我无法去相信一个美丽的神话终于划上了美丽的句号。一张巨大的黑幕笼罩于心头。或许最后那个小女孩回到地下世界的结局只是谎言的结束。 真实世界早已在小女孩倒下的那一刻让人刻骨铭心。

用两种视角来解释比较容易理解。当然是建立在导演的确有这个心思的基础上。潘神, 找上门来的神仙, 特效还做得不错, 交给了小女孩三个回到地下世界必须完成的任务。然后电影不吝篇幅, 不吝投资的营造了一个个特效场景, 来撑起魔幻的牌面。不妨回到电影最后时刻来分析一下, 小女孩不愿意交出的弟弟, 宁愿放弃去一个远离尘世的机会。可惜?不, 那才是潘神的小小诡计。舍己为人, 自己的血, 终于还是如愿以偿。那么我们就用一个略显成人化的童话故事来解释就OK了, 几乎没有漏洞。

但是换个视角呢?现实中死亡其实只能让我们相信死神才是那个无处不在的幽灵。在战争年代, 肆意横行, 不仅要了那些军队, 百姓的命, 还以带走小女孩为收尾结束影片。反战, 反战, 还是反战。为何要夺走一个小女孩本身美丽的童话?为何要让善良的医生倒下?为何要让渴望自由的百姓们倒在枪口之下?

鞭挞, 镜头在母亲烧毁树根时对母亲那张绝望的脸一刻也没有离开, 导演让母亲这个角色以一种世俗的方式告诉我们他想告诉我们的, 这个世界很残酷, 没有法力, 没有魔法来帮助我们, 我们摆脱痛苦, 我们要学会承受。可是我们憎恨它们!所以在小女孩倒下的那一刻, 才是整部影片最为点睛的一笔。没有魔法, 没有法力, 来拯救这个天真, 也会犯错的小女孩。 她就那么无助的倒在上尉的枪口下, 从她身上流淌出了血, 流在每个人的心里。潘神呢?我只看到死神来临, 拉扯着小女孩的灵魂, 一边嘲笑着人类战争带给它的财富, 一边痛恨着这一切的即将结束。所以, 所以我相信, 小女孩没有去到那个美好的地下王国, 而是倒在了潘神的迷宫中, 被死神带走。

每个人都会死, 都会直面死神。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勇气, 是不是应该在这个时刻碰见它。我不怕死, 因为我知道我的世界里还会有一个潘神, 激励着我, 鼓励我有着信念活下去。尽管讨厌的事情总会发生, 但是我会学着拿上一只粉笔, 在无人之时, 在墙上画一扇门, 去往属于我的世界。

在小女孩看见死神时, 我们纷纷落泪, 仁者见仁, 反战便反战, 童话便童话。但我相信在那个小女孩侧脸的镜头中, 她也看见了潘神。

篇4:潘神的迷宫

关键词:悲剧;反抗;现实与幻想;破灭

影片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采用倒叙的形式讲述了12岁的小女孩奥菲丽亚因对现实的失望而幻想出地下王国的故事。内战结束后,奥菲丽亚随即将分娩的母亲前往法西斯军官继父的军营,继父的残暴行径、母亲的屈从忍让都让她感到现实的冰冷,因此她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没有谎言与欺骗的地下国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冒险故事。影片共有两条线索交替贯穿,即现实与魔幻。现实主线围绕武装分子同新成立的法西斯政府府之间的反抗展开,魔幻主线则以奥菲丽亚在幻想世界的冒险故事为中心。

影片以三重声音依次叠加开场,听觉效果震撼。魔幻恐怖的虫鸣,然后主人公痛苦而又清晰的喘息声,最后再加上宁静的摇篮曲,三重奏的音乐效果调动了所有感官,随后镜头移动,观众看到的是主人公受伤,双眼饱含悲痛之情。而后血液倒流,故事展开。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特征鲜明,好人匡扶正义,嫉恶如仇:善良纯真的小主人公奥菲丽亚,勇敢的卧底女侍默西迪丝,救死扶伤的医生费雷罗;坏人高傲自大,残暴狠毒:法西斯军官维达将军;平民百姓毫无反抗之力:卡门。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耐人寻味。细加品读,我们就会理解他们在现实这滩浑水中的艰难处境,便会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一、正面反抗:反法西斯人士

西班牙内战结束,武装分子仍在反抗新成立的法西斯政府。铮铮铁骨,战场男儿,他们为了民主与信仰在殊死搏斗。反法西斯战士弗莱切的腿受伤坏死,只能忍着剧痛被截肢。医生费雷罗和女侍默西迪丝潜伏在敌军,协助游击队抗战。另一名战士被俘遭受酷刑,费雷罗医生不顾自己安危结束了这位被俘战士的痛苦,同时也勇敢地道出了上尉的可悲之处:只能服从,不得反抗,随后被上尉击毙。女侍默西迪丝聪明机智,抓住了上尉自大的性格特点,为自己和游击队争取一线希望。被抓时,她不屈不挠,用藏在围裙里的小刀伤了上尉救了自己。

只有游击队的正面反抗影片是无法鲜明地表达出强烈的反抗精神,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在最危险的地方迸发出的反抗精神。恶魔上尉杀人不眨眼,暴戾恣睢,医生费雷罗和女侍默西迪丝的潜伏将电影的反抗意识大胆、不着痕迹地展现出来。

二、服从现实:奥菲丽亚的母亲卡门

卡门代表了战争时期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百姓,他们是弱者、战争的牺牲品。为了在这乱世获一席平安之地,卡门在裁缝丈夫去世后改嫁给上尉,卑躬屈膝地依附这棵大树,从此沦为生子工具,最后死于小产。她胆小懦弱,害怕惹是生非,也一直劝说女儿接受现实,不要沉浸在美好的童話世界。

出现在奥第二次任务中的灰色骷髅头的原型正是现实版的卡门。灰色骷髅头原型出自希腊神话Lamia(拉弥亚,以下简称拉)人首蛇身女怪,上半身是女人的身体,下半身为蛇身。因迷人的外貌成为了宙斯的情妇,不久被天后赫拉发现,愤怒的赫拉把拉所生的孩子全都杀害,又施咒令拉变成半人半蛇的怪物。为了令拉无尽地受苦,赫拉更夺去了拉的睡眠。每当伤心欲绝的时候拉都会忆子成狂,到处残杀及吞食孩童,以作报复。为了向拉作出补偿,宙斯赐予拉弥亚“能在短时间内取下自己眼睛”以及精于占卜的能力,让拉短暂休息,不再承受痛苦的折磨。

采用这一神话故事使得影片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拉选择宙斯就如同卡门依附上尉,因美貌成为上尉的生子工具,卡门不得不忍受身份地位等级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甚至是蔑视。而她的孩子也只能成为下一代战争的牺牲品。这里也暗示卡门担惊受怕、无法得到内心平静的悲剧人生。

为了缓解母亲卡门怀孕的疼痛,主人公奥菲丽亚将法翁(在人间等候地下王国公主的潘神)给她的曼德拉草根放在母亲的床下。卡门发现后,怒不可遏,严厉地指责女儿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狠绝地把救命之草扔到火堆里。魔法草根对于女儿奥菲丽亚(以下简称奥)来说是希望,对于母亲卡门来说是荒诞无稽的幻想。熊熊炉火焚烧地不只是希望,还有生命。卡门以此给予自己和女儿清醒地一击,便不再渴望美好世界,随后卡门小产死亡。卡门十分清楚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未来。从一开始直至结束,她从未想过反抗,这也是造成她悲剧人生根本原因。卡门认为女人只能听从、服从现实,不能反抗。相比默西迪丝,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结局,默西迪丝敢于反抗,而卡门却胆怯懦弱,最终死于小产。

三、绝对的领导:维达上尉与潘神

上尉代表的是法西斯政权包庇下的享受荣华富贵的资产阶级,他们与法西斯政权已经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上尉别无选择,只能为所谓的新的西班牙战斗,做战争的牺牲品。维达上尉作为一名法西斯军官,受命在军事基地镇压武装分子,稳固新政府根基。他不顾妻子的身体不适,让其长途跋涉来到荒郊野岭的军事基地生子;他惨绝人寰,审讯犯人用尽酷刑,不明是非就惨杀无辜百姓;他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他视子如命,他把即将分娩的妻子接到基地,是为了让儿子能够出生在纯洁的新西班牙里,他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为战争买账。当他发现儿子被奥抱走后,追至门外,霎时火光冲天,一边是和游击队交火的士兵,一边是自己刚出生的儿子。他丢下一众士兵,朝着奥的方向追去,这样的选择说明他的内心深处也埋藏着反抗意识--反抗自己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他也有深深的英雄主义情结,他爱惜父亲遗留下的怀表,却矢口否认父亲为战争而死亡的事实。但在自己面临失败时,他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记得自己死去的时间,记住自己是一名英雄。他很清楚战争的残酷,也不愿做战争的牺牲品,但是他却无法反抗,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种极端手法的塑造使得上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更能吸引观众,残酷下的悲剧更让人惋惜。

潘神:潘神即法翁,在幻想王国中,他是在人间等候奥的神,指导奥完成任务并回到原本世界。在罗马神话中,他是半人半羊的农牧神。他外形奇特丑陋,头上长有山羊角、山羊胡,长耳朵,上半身是人的身体,下身长着山羊腿、蹄子脚。

法翁在电影中亦正亦邪,时而温顺时而狂暴,他为这篇黑色童话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开始介绍的地下王国让笔者怀疑,是否地下王国真的那般美好,而法翁的出现则肯定了这种怀疑。他给奥菲丽亚了一本名叫《歧途之书》的书 ,歧途,到底不是正道,这也暗示奥幻想世界的悲剧结尾。第二次任务中奥没有遵守诺言,他对她怒吼道她将永远不能回到冥界,他们也会随之消失。他要求奥绝对地服从,因此地下王国也只能是黑色童话。第三次任务要求献祭无辜生命的鲜血,虽说是考验,但更似真实。地下王国与奥向往美好世界大径相庭,她拒绝服从潘神的命令,对幻想王国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四、逃避现实又渴望反抗的主人公:奥菲丽亚

影片采用童话的叙事方式:从前有一个地下王国,那里不存在欺骗也没有痛苦……但是却让人产生一种怀疑,是否地下王国真的那般美好?真的没有谎言与欺骗?地下王国潮湿阴森,精灵和法翁外貌丑陋,这样的渲染使得童话不是美好阳光的,而是黑色忧郁的,别样的感情冲击使人久久不能释怀。因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奥幻想出了一个美好的地下王国世界,虽然潮湿阴冷,充满险恶,却胜过充满阳光的现实世界。随着冒险任务的进行,奥开始怀疑自己幻想的地下王国是否真的没有痛苦与欺骗,潘神违背伦理的旨意与命令击溃了奥幻想出的美好王国。因现实与童话的双重幻灭奥最终不得不走向死亡。

奥在精灵的引导下见到在人间等候公主回家的法翁,法翁告诉她,只有完成三个任务才可以到地下世界。

第一个任务,找到巨蟾,取出金钥匙。

从前,一片茂盛的森林,生机勃勃,万物相亲相爱,共同依靠在无花果树下和谐生长,暗喻西班牙過去和谐昌盛的繁荣景象,如今却满目疮痍。因有怪物在根基作怪,不得开花结果。

无花果的果实可食用,外观见果不见花,得名"无花果"。无花果一年四季都结果,是很多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在《圣经》中,约翰福音中写道: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啊,这个是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哪里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拿但业说:‘拉比,你是上帝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稣对他说:‘因为我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吗?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无花果在影片中寓意着不求外在的荣华内心纯净之人,只有纯洁之人才可在这乱世中获得心灵上一片宁静的栖息地,所以奥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慰藉--地下王国。

奥爬到阴暗潮湿的树洞里,时不时还有黑色的虫子爬到身上,加上诡异的气氛让她毛骨悚然。她虽然害怕,却沉着冷静,直视恐惧,勇敢地面对可怕的巨蟾,取得金钥匙。巨蟾虽凶猛,却不及现实可怕。在现实中她惶恐不安,眼神迷茫无助,她宁愿呆在幻想王国面对巨兽也不愿回到现实中。

第二个任务:灰色骷髅

奥菲丽亚用粉笔在卧室画了一扇门,打开了通往诱惑的世界。满桌子佳肴,正头坐着一个无眼的灰色骷髅。大厅里挂着的一幅幅灰色骷髅头残忍的杀害小孩的画像,墙角堆着高高一堆孩子的鞋,时有时无的孩子的哭声,都让这次任务显得凶险无比。然而奥眼神坚定,毫无退缩之意。

拿到匕首后奥没能抵抗住诱惑,偷吃了葡萄,灰色骷髅苏醒,开始报复。而这里已经开始显露奥菲丽亚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的反抗意识。在潜意识里她并没有完全服从法翁的命令,她对自己幻想出的美好王国也存在怀疑。奥因为没有谨记法翁的叮嘱犯了错误,再也不能回到黑暗王国了。加之维系母亲生命的曼德拉草被发现,现实和幻想中的希望遭受沉重打击,情感的压抑使得她崩溃。

第三次任务:带上弟弟到迷宫

母亲的死后奥菲丽亚更是无助,这时法翁出现,要求奥菲丽亚绝对服从的把她弟弟带到地宫,献祭纯洁之血开启地宫之门。奥果断拒绝用无辜生命换取自己的和平世界,与此同时她的幻想王国也崩塌了。现实与幻想的双重打击、双重崩塌,让观众不得为之心碎,如何才能结束现实与幻想的梦魇?奥拒绝用弟弟的血来开启返回地宫的入口,她宁愿放弃神权也不愿伤及无辜,从一开始的服从到无意识反抗再到最后有意识反抗,在悲剧展现的同时也将电影的反抗精神推向高潮。

上尉追到地宫夺回孩子后,将黑乎乎的枪口对准了奥菲丽亚,她倒下了,笔者认为唯有这样的结局才应该是这篇黑色童话的结局。如若默西迪丝赶在上尉之前找到了默西迪丝,也无济于事。奥菲丽亚的心理已经不堪负荷,唯有死才是解脱。即使这一次斗争获得胜利,未来也是未知的,悲剧一样还在。这一幕与影片开头相照应,不同的是,当摇篮曲吹响时,奥不再悲痛地喘息,孤独地死去。这时的她眼中洋溢着幸福,她终于幻想出了一个美好的结局:用自己的纯净之血打开了地宫的入口,与家人团聚。依靠反抗意识奥挣脱了现实的束缚,结束了悲剧。

这也正验证了影片中奥菲丽亚母亲死去时的旁白:通往上帝之路是难以预测的,他的言语和神迹中所显露的仁爱之心,尽管上帝给我们以启示,但是我们仍需细细解读,当我们长开双臂投入他的怀抱,大地收留地仅仅是我们虚无的躯体,而不朽的灵魂早已远去,在痛苦中我们体会到生命的意义,重拾早已失去的仁慈之心,上帝,用他无尽的智慧,将答案交于我们,只有远离躯体,他在我们灵魂中所占据的地位,才会再一次被证实。

参考文献:

[1](美)查特曼著;徐强译.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

[2]《圣经》.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1996.

篇5:潘神的迷宫影评

―――题记

“我再也没有见到另一只蝴蝶,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蝴蝶不住在这里,不住在集中营。”

耳边回荡着这首诗,反反复复,这是什么呢?抬起头,蓦然发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孩子,若不是他的胸膛还在微微地起伏着,我真不敢相信他还活着,他在一个30cm×70cm的盒子里,像是被拴住的小狗一样。走着走着,发现旁边那一个个“盒子”中都是孩子,像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或许特莱津让他们更成熟一些,但是,他们也是一样平常的孩子呀,却不得不在这个没有一只蝴蝶的地方度过本应美好的青春时光。他们在最美好的年龄逝去,我们在最美好的时代为他们献上祝福。

是的,这些孩子都曾住在奥斯维辛,或许说他们不得不呆在那里更为准确些。在纳粹大屠杀中,有150万犹太儿童被无情地杀害。为什么这些稚嫩的花朵还未来得及绽放便遭到摧残呢?仅仅为了少数人那可恨的野心与欲望。为了他们的一己之私,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难道他们在双手都沾满鲜血时,还能悠然自得的站在阳光下吗?还能理所当然地与受害者的同胞共同呼吸同一片天空的空气?如今生活在如此美好时代的我们,怎能遗忘几十年前那些孩子们的疼痛,怎能遗忘几十年前那些妖由人兴纳粹人神共愤的罪行!

看着纪念馆里那一张又一张黑白相间的照片,一个又一个天真无邪的笑脸,不禁去想,若他们有幸逃过奥斯维辛这一悲剧,可以为世界做出什么贡献呢?也许会多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许会弹奏出许多传世的乐章,也许会流传下许多不朽的名著,也许……但究竟会如何呢?我们不知道,永远也不会知道。如果上天给予我一个机会,让我见到希特勒,我真想问问他,是不是在他心中,那些孩子们走进毒气室前留下的一切:钱、衣物、鞋子都被认为是值得再利用的,唯一没有价值的`便是人的生命?

还记得安妮・法兰克吗?《安妮日记》使她闻名于全世界,奥斯维辛中还有许多像她一样拥有梦想的孩子。像《潘神的迷宫》中所描写的,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驱逐了这片土地上的黑暗,也让这片人性的废墟拥有了匪夷所思的魅惑。

篇6:潘神的迷宫观后感[定稿]

在我个人的理解里,童话跟魔幻主义是完全不搭边的事情。童话都是编给小孩子听的,要充分考虑到脆弱幼嫩心灵的接受程度,而魔幻主义是给大人看的,它以夸张的手段放大现实中某些荒谬的逻辑和现象,其结果是,比现实更为真实。

很多人无法理解《潘神的迷宫》中两条线索并进,但彼此没有什么交待,情节上交叉也不多的状况。在我看来,潘神这条线索,根本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它似乎是一个另类的评论者,在电影的中间,不断地对现实毫不留情地讽刺,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最绝的部分。

首先,奥菲利亚在去营地的途中,捡起那个神像的残部是它的眼睛。眼睛!她把神像的眼睛归位了,让你想到什么了呢?其次,导致古树枯死的蛤蟆,肮脏,贪婪。一个巨大的充满粘液污秽丑陋的蛤蟆,一颗本来郁郁的大树却在蛤蟆的寄生下枯死,本片发生在弗朗哥独裁下的西班牙,这又能联想到什么呢?杀死蛤蟆之后,拿到金钥匙,金钥匙开启的门,可以拿到一把锋利的匕首。第二关任务里,壁画上全部是怪物各种杀人的场面,奢侈的餐桌和盛宴,潘神再三警告不要吃那里的东西——这是在告诫奥菲利亚不要受物质的诱惑。第三关任务里,非常具象征性意义的孩子(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女血统的孩子),为了保护这个新生的孩子奥菲利亚宁愿牺牲自己。

片子中多次提到“父亲”这个概念,奥菲利亚的生母已开始要她叫“父亲”,后来又要求她“服从”他,可是奥菲利亚坚决地说“他不是我的父亲”,在现实线索中,奥菲利亚说“我的父亲是一个裁缝”,而在魔幻线索中,她的父亲是地下王宫的国王。然后在影片的结尾处,奥菲利亚的生母和一个形象特光辉的白胡子老头成为她的父母,她母亲的台词是“到我这里来,坐到你父亲身边去,他已经等你很久了”。

我觉得当奥菲利亚的母亲把曼德拉草扔进火堆里时说得好:“你也渐渐长大了,你会发现生活跟你的童话故事不一样,这个世界是个残酷的地方,你会知道这一点,即使你会收到伤害,奥菲利亚,魔法不存在,对你,对我,对任何人都不存在!”事实就是如此,事实上根本没有童话,童话是比现实更残酷的现实。一个民族,要在强权下重新抬头,要的是擦亮眼睛,认清渊源(父亲),虽然这个新生儿流

淌着一半邪恶的血,但是因为有奥菲利亚(国家的女性指代)的保护,最终会走出现实的迷茫(迷宫),得以生存下来。

我想起赖导谈《暗恋桃花源》的时候提到日本的能剧中场演出的狂言和古希腊悲剧中场演出的羊人剧,都是以喜剧的方式衬托悲剧,暗恋桃花源也是如此。悲喜剧成为组成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以自己的存在,衬托对方的光辉,更因为对比的力量,使自己变得让人更为动容。《潘神的迷宫》也有这个特色。

若没有小女孩单纯的眼睛,那些让人完全放松警惕的精灵和潘神,另一条线索就不会显得那么暴戾和残酷。我在几处杀戮镜头前还闭了眼,细想想,其实也不如一些真正的战争片那么血淋淋。可是有了另一方的衬托,似乎格外让人不忍心。

另一方面,那些战争,枪声,恐怖的雨夜益发衬托出魔幻世界的可贵,那是一个可以逃避现实的去处,事实上,奥菲利亚也确实通过这一方法,逃避她虽年幼却必须遭遇的种种残忍的局面。

潘神的身份很有趣,他自称是奥菲莉亚的仆人,可却握有考察主人的大权,如果主人不能完成任务,他可以把她毫不客气地关在门外。他更像一个先知,一个高高在上俯瞰人类的精神导师,他坐实了人们关于天堂的梦想,并且指出了通往天堂的具体道路。只不过,正如片名所暗示的那样,天堂如同一个迷宫,而公主又在尘世中迷失太久,你走得进去,却不一定走得出来。

先知的小门关上了,公主在尘世逗留太久,已经腐化变质了,潘神愤怒地咆哮道:堕落的人类不配享有高尚的王国!可是,在后世的我们看来,奥菲莉亚又是多么无辜啊,天堂既然不能到达,那就等于不存在,既然注定不能立地成佛,那又何必拿什么天堂来诱惑人,拿什么任务来考验人?在沙漠中追逐海市蜃楼,只有让人死得更快。所谓先知,实际就是个骗子。

转眼之间,奥菲莉亚被所有的人都抛弃了。潘神抨击了一通人心不古之后,消失在角落的黑暗之中。继父维达尔呢,早就把她看成异类了,恨不得给她一脚踹出家门去。卡门,奥菲莉亚最热爱最想帮助的母亲,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女儿的好意,直接把那一套斥为巫术,一把火烧了曼德拉草,可是单靠她自身,又实在不足以分娩未来,在一场剧烈的难产之后,耗尽元气死去了。奥菲莉亚孤独地坐在弟弟身旁,理想主义的所有道路都走到了尽头,她太爱幻想,不能容于现实,她又不能舍弃欲望,也不能进入地下,她想要帮助别人,可最终往往是

害了人家。她一定会怀念那颗曼德拉草,一辈子都梦想变成人形,却从来没能美梦成真。

此时,在奥菲莉亚的世界之外,政府军和游击队乒乒乓乓打得正热闹。影片里的游击队实在谈不上有多正面,他们跟维达尔一样残暴,一样无情,仿佛不是为了正义,而仅仅是一场改朝换代。就在决战前夜,潘神又一次出现了。潘神这次的出现可真是一个谜,既然公主已经变质了,那又何必再来拯救她?就算是要拯救她,天堂又怎么能够接纳她?当奥菲莉亚穿过激烈的战斗把弟弟抱进迷宫,潘神却指示她用孩子献祭时,谜底恍然揭开:理想者有理想者的天堂,变质者有变质者的天堂,只要舍得牺牲“未来”,一样可以有一个堕落天堂。

奥菲丽娅最终用自己的血正确开启了冥界的大门,她的灵魂终于回到她的父母那里。原来那只是潘神和冥界之王对她的考验。最后,身为公主的她在地底下统治了几个世纪„„而现实世界里奥菲丽娅的身体却逐渐冰冷。

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

这绝对不是一部简单的魔幻主义童话,这是理想主义的革命。童话背后的现实太让人绝望。

Ophelia——如果硬要为奥菲利亚的牺牲找一个影子,还不如就到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去找寻一下那个同名的也在矛盾与绝望中死去的奥菲利亚。她也许更应当是影片奥菲利亚的前世今生!

大部分人仅仅是观看了这部电影,而没有思考什么!反映了人性的种种面貌,并不只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百度了一下西班牙内战,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1944年的西班牙仍然笼罩在佛朗哥法西斯独裁政权和内战狼烟阴霾下,军队四处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那个时期的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人士和法西斯独裁者之间的斗争非常跌宕起伏,因而这部电影中的悲剧美源于何处便不言而喻。

奥菲莉娅第一次和“父亲”见面伸出了——左手。

我觉得小女孩可以看做一个游击队的缩影,选择了左倾的方式。所谓的潘神,也只是存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只是游击队想改变现状总是不得其门后寻找的一种希望寄托,是一种外部力量。但是这个力量把你引入未知,不一定帮助你,所以整个影片充满了恐惧,疑惑黑暗的色调。然后如你所说,小女孩每次的任务都是游击队面临困难的考验。最后小女孩选择牺牲自己才保全小孩(也就是未来),然后死亡以后看到的美好景象是因为小女孩深信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而这时候潘神也附和小女孩做出了正确选择。者更加说明,潘神只是想通过小女孩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当小女孩作出正确的决定以后又会依附。这就好像外部势力总是不希望受压迫或者不公平对待的人民暴力反抗,他们希望维持所谓和平以及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绝对不赞成极端方式解决冲突,但是一旦新势力得权,他们又放弃旧有的急于和新势力达成和谐一致,保证自己在新制度下的利益。我觉得这部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完美诠释了游击队所要经历的一切,也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来潘神要女孩把婴儿干掉(旧统治阶级的余孽,代表和过去一刀两断),但是女孩(代表革命者)因为妇人之仁放过了这个孩子,结果自己惨遭杀害,没有进入理想天堂(革命者为之期望,为之奋斗的未来),而只是进入了自己幻想的天堂(只做到独善其身,作为一个好人死去)。而孩子落入了革命者的手里,将来不出意外也会成为革命者中的一员(披着革命外衣的极权统治残余),预示着未来将是极权统治和革命者的混合(与之前女孩吃了葡萄呼应,革命者也抵抗不了物质诱惑)。

我觉得选择潘神作为引导者,大概也在暗喻现实丑恶,而理想却太诱惑。就是这潘神的笛子,引诱着革命者前仆后继

无可否认,《潘神的迷宫》是一部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潘神是掌管农牧丰收之神,他是自由主义的希腊时代的象征,他的死亡正是信仰时代耶稣诞生之日。所以西方人以“伟

大的潘神死了”来寓意信仰与专制时代的开始。在电影中,潘神存在于地下,对地上的一切漠不关心,而地上的弗朗哥的西班牙正是以恢复天主教至高无上的统治为己任,两者显然是势不两立的。可是影片中的井水不犯河水,也不就寓意了现实世界的救赎永远不会来自童话世界或者是已经消失的时代精神,救赎只能来自于人自身。佛朗哥在统治西班牙三十八年之后留给了卡洛斯二世一个繁荣自由的西班牙的前身,这不也是一种自我的救赎吗?

一部能让人“想太多”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而它那“不说破”的隐喻正是高明之处。

潘神为什么如此丑陋?躲在暗处无法现身。潘神的指示的神态和语气充满了诱惑,散发出邪恶的味道。因为作为理想的导师本身就是邪恶的,或者说通向理想的道路也许本身是条邪恶的道路。百余年的实验运动,人类非但没有到达理想国,反而许多人成为实验牺牲品。奥菲利亚说我为什么要相信你,潘神说,不要怀疑,要服从指示。如果追求理想的途径不容怀疑,那么我宁愿不要理想。曼陀罗草真的医好了母亲的病吗?潘神可没有这么说吧,那只是奥菲利亚的天真的想法。喂牛奶与鲜血,放在母亲的创下,怎么看都是巫术,那是潘神的李代桃僵的阴谋,妄图用虚幻的未来取代满是沧桑的现实的未来。

理想是不可达的,假扮上帝的都是魔鬼。

我的理解是,从一开始就是小女孩的幻想。还记得最后游击队来就小女孩了,发现在墙上用粉笔画的门。这就是一些都是小女孩幻想的证据。

当然,如果是这样,那么整部电影的基调就实在太阴暗了,我宁愿相信小女孩所想像的世界是真实的。

我想这也是电影想要告诉人们的,这个世界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不过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灵。

篇7:《潘神的迷宫》观后感

枪声划破压抑的气息,淡淡的硝烟散发出刺鼻的味道,雾散了。女孩倒在地上。但她笑了,对这个肮脏的世界没有一点留恋,我从她闪烁着快乐的眼睛中听到她说:“我回家了。”

悲伤的片尾曲响起,一切都结束了。我这才醒悟,原来这只是部电影,我已经深深陷入这个灰色的时空,跟在女孩背后,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二战时期,一个普通的德国女孩跟着母亲改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是德国的重要军事基地。女孩的继父是一个德国军官,冷漠高大,文质彬彬,却让人隐隐感到残暴的气息。

这里的平原幽暗而深远,和乌沉沉的天连成一条黑色的河。潮湿的雾气弥散,却又能清晰地看到远方的景物。除了几座零零星星的房屋外,有一座不规则的建筑物突兀地立在地上,仿佛大地上一道丑陋的黑色伤痕。

女孩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心。他继父家有一个能干而沉默寡言的女仆,她告诉女孩,那是迷宫,走进去的人没有出来的。而女孩还是走了进去,就在她来到这里的几天后,她设法避开了哨兵,走进了这些死气沉沉的围墙中。命运的齿轮就此旋转,女孩的一生都改变了。墙上涂抹着古怪诡异的花纹,像是某种奇怪的语言,女孩恐惧又不安地触摸着这些不祥的符号。

她邂逅了这里的守护神———潘神,他,或者是它,是一个可怕的怪物,头上有一对羊角,大大的黑色瞳孔中透出深邃的光。他向女孩施礼,告诉她,从前有一个地下王国,王国里有一个公主,公主逃到了人间。而潘神,正是老国王的手下,一直在迷宫里等候着下一世失去记忆的公主。而女孩,正是这位公主。为了考验公主是否已经变成真正的凡人,他给了她三个任务和一本会在关键时刻指引她的书。

女孩怀着更大的惊恐和不安,还有无比的惊喜走出迷宫,颤抖着回到住宅。她悄悄地努力完成这三个艰难的任务,怀着对那个世界强烈的憧憬。

这时她的母亲死了,是弟弟尖锐的啼哭夺去了母亲的生命,冷酷绝情的父亲选择了儿子放弃了母亲。和她缔结了深厚友谊的女仆竟然是游击队员!她跑出家门前像母亲一样保护了女孩。此时,女孩的任务失败了。潘神愤怒地告诉她,她已经变成了凡人,永远无法再回到那个地下的世界。梦想的破灭和生活中残忍的变数将未来变得无比灰暗,女孩彻底绝望了。因为自己的过失,触手可得的幸福在眼前一点一点消失是多么让人心碎。

这时,生活突然为女孩透出了光明,谁又知道那光却只是引她走入深渊的鬼火呢?德军的势力一点点被瓦解,而女孩因为以前和游击队员的友情而被继父猜疑。刚出生的弟弟,成为了她生活中唯一的安慰,她每天看着这个天真的孩童感到幸福和平静。她爱他。

潘神又出现了,他给了女孩最后一次机会,让她把弟弟抱到迷宫里。女孩带着失而复得的狂喜抱起弟弟,后面是愤怒的父亲。潘神为她打开了屏障,他拿着一把刀,告诉女孩,弟弟心脏中的鲜血就是进入那个世界的钥匙,女孩眼中透出了痛苦的犹豫,然后她摇了摇头,抱紧了啼哭的孩子。

潘神叹了口气,关闭了屏障。纳粹军官看见了女孩,夺过女孩紧紧抱着的孩子。女孩刚刚那么有力的怀抱一下变得软弱不堪,她脸色苍白而又无比平静,仿佛知道结局的到来。军官举起手枪,对准了女孩,枪声划破压抑的气息,淡淡的硝烟散发出刺鼻的味道,笼罩在迷宫上的雾,散了。

女孩脸上一道光线缓缓滑下,她笑了。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擦亮火柴的瞬間一样,她看见了自己的父皇母后。他们戴着闪亮的皇冠,坐在高高的椅子上,他们向她微笑,老国王慈爱地说,做得好,孩子。一边的潘神也向她行礼,她回到了地下王国,世世代代治理国家,人们安居乐业。

光亮消失的时候,女孩躺在冰冷的石阶上。

悲剧就是至爱和无辜的生命的失去,悲剧中有一种力量叫献身,为了爱和正义,以及更加无辜的生命。悲剧的美感恰恰在此。悲剧将美好的事物毁坏给你看,将碎片刺进人的心里,给人带来灵魂上的震动,而这支离破碎的碎片,总有一些闪着钻石的光芒。

看悲剧时我们被刺痛,看完后我们在思考。

北京市101中学初一七班

篇8:制造潘神迷宫

位于英国德文郡达特姆尔高原上的Wistman森林,拥有一片古老的橡树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但由于杂乱无章,所以很难进入细细观赏其中的景色。

即使它很美,也很难用相机拍出美丽的照片来诠释它。所以,为了帮助消除视觉上的杂乱无章,我们将告诉你如何使得场景看起来更加有序和对称。除了拍摄,这少不了详细的策划和后期的帮助。

重做色调

结合带有一种偏色色调的对称效果,就可以把高光区域和阴影部分很好的表现出来。这样你所拍出的照片看起来会非常的艺术,就像感觉是现代艺术馆里的图片一样。这种方法会让人上瘾,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风格,但这确实值得尝试,在其他主题上也许也能得到很棒的效果。请看下一页,我们将告诉你该如何制作。

如何拍摄并制作奇妙的树林

使用长时间曝光拍摄,再使用Photoshop。

保持物体稳定

即使是在白天的阳光下,相机的曝光时间也可能会因为茂密丛林遮挡光线而增加,所以你有必要使用一个坚实的三脚架保证相机的稳定。使用相机反光板预升功能,并且使用快门线释放快门,这样让晃动和机震最小化。

在ACR中调节偏色

使用RAW进行拍摄,以便在后期进行精细地调整。在Adobe Camera Raw中,使用灰度级选项卡把图片调至单色。进入分离色调选项,把高光部分提至60,饱和度调至35。阴影部分调至240,饱和度调至75。就能得到这样的效果。

奇妙的对称

上一篇:书香校园策划书下一篇:用眼习惯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