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工作计划

2024-04-28

民防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民防工作计划

民防知识讲座走进社区

1月12日下午,社区开展了民防知识专题讲座。18位组长及部分社区居民踊跃走进“教室”,聘请专家登台讲解,从国外民防讲到了我国民防,从战时民防的职能讲到了和平时期民防的内容、特点、地位和作用,从单纯的防空讲到了与防灾、抗灾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生动实践,从城市讲到了社区,从社区讲到了家庭,从家庭讲到了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社区居民听得入神,记得认真,有时寂然无声,有时又讨论热烈。居民们过后一致反映,真没想到“民防知识课”这么有听头。同时,在讲座现场还发放了市民防灾(防空)知识手册。

民防知识讲座走进社区

12·4是全国的法制宣传日,为了普及法制知识,11月30日社区邀请了扬大的赵老师为社区居民讲了一堂“民防知识进社区”知识讲座。主要讲述了火灾防护常识、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燃气常识、传染病防治常识等很多贴切老百姓的生活常识,让居民们受益匪浅。

民防知识讲座走进社区

5月27日下午,社区请来专家讲授了一堂“人防知识的讲座”,参加人员30余人,并为他们发放了人防知识手册。会上,讲授从人民防空的重要性、人民防空的内容和人民防空的发展方向作了介绍,并以播放动漫形式向在会人员宣传了人防警报鸣响发放的类别、逃生救生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掌握了人民防空的知识,增强了人防意识,普及了人防知识,提高了人民防空的社会影响力,为我社区人防工作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社区举办暑期青少年人民防空知识讲座

为了进一步普及青少年人防知识教育,社区利用青少年暑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之际举办了“人民防空“知识讲座的教育活动,有30名青少年参加了人民防空培训班。讲座提通过对人防的概念、人防工作发挥的作用、人防工作的建设与发展、人防的主要任务、应对各种灾害发生时如何操作处理等内容的详细介绍,增强青少年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掌握人防知识和技能,熟悉人防法规,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时能依法履行人防义务,并从建设和谐社区,正确认识宣传“人民防空”与建设和谐家园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进一步做好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

篇2:民防工作计划

民防教育是人民防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对公民进行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师生面对空袭、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在空袭或灾难突发事故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北碚区民防办、北碚梨园小学决定联合开展民防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民防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民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国防观念、防灾意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提高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和防灾自救的能力,更好地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教育目的

对学生进行民防知识教育训练,是增强国防观念,掌握防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国家建设的需要。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民防知识,促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公民履行国防义务、民防义务的自觉性。

三、教育原则

1、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民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四、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1—3年级 国防知识:

1、建立家乡、祖国、首都的概念,认识国旗、国徽、党旗、军旗,了解其图案的意义。

2、了解“八一”、“国防教育日”、“九一八”、“重庆6.5大轰炸纪念日”等活动日的来历。

3、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民防知识:

1、学习警报器鸣响的信号、意义。

2、了解核、化、生武器的防护的相关知识。军事技能:

1、结合体育课学习跑、跳、走等技能锻炼身体,准备建设保卫祖国。

2、认识一般的枪、炮、飞机、军舰等兵器。

3、会做简单的军事游戏。国防民防观念:

1、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尊敬国旗、国徽、党旗、军旗。

2、热爱、尊敬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历史上的少年英雄学习,热爱集体,艰苦朴素,关心他人。

(二)4—6年级 国防知识:

1、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斗争史,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实践活动及历史上一些英雄的事迹。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功绩,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了解祖国的疆域及周边国家。民防知识:

1、落实一次民防警报器鸣响演练任务。

2、进一步学习防护核、化、生武器的相关知识。军事技能:

1、进行队列训练,培养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

2、了解常用兵器、弹药常识,学习救护知识。

3、初步体验站岗、集合、执勤等军事生活。国防民防观念:

1、了解历史上一些国家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史,增强保家卫家的责任感。

2、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民族国家,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理解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的道理,培养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学习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五、具体措施

1、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教育宣传活动。

2、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重大节日以及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时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专题、系统的国防教育。

3、利用民族英雄、战斗英雄、各种战役等典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班刊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国防教育。

5、利用图书室有关国防教育知识书籍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的感染,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6、组织学生参加防空、防灾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

7、全校每班至少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

8、对学生进行民防逃生演练、防空防灾疏散演练。

9、抓好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的民防教育能力和水平。

10、充分发挥防空洞的作用。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把学校的防空洞作为教育基地,利用洞内布置的重庆大轰炸图片和防空知识、防灾知识等图片,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警示教育、防灾教育,并开展防空演练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六、其他事项:

1.加强组织领导。民防办、梨园小学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联合成 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沟通协调和督促检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2.明确相关职责。区民防办的主要职责:教育活动的经费支持;联络有关部门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活动;购买演练(表演)所需的服装;提供民防教育有关教材和资源等。梨园小学的主要职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精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收集整理活动过程资料;建好用好教育基地(防空洞);对全校学生进行民防教育,让学生掌握民防相关知识,增强国防观念、爱国热情,提高能力和素养等。

3.专项经费保障。在联合开展民防教育工作期间,区民防办每年至少划拨伍万元用于教育教学、开展活动、物品采购等。梨园小学负责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其余经费。如果开展重点专项活动较多,经费不足时,区民防办和梨园小学再增加划拨经费。

4.注重管理和评价。梨园小学要把民防教育工作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注重过程管理,确保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定期向区民防办汇报工作情况。区民防办不定期对学校民防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学校开展民防教育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两家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系沟通,促进民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北碚区民防办公室 北碚区梨园小学校

篇3:民防工作计划

民防部门任务艰巨、职责重大, 承担着吉林省人民防空和防灾救灾的艰巨任务。掌握着大量人民防空和防灾救灾的装备数据、人员编制、防空安全设施等大量的涉密信息, 直接关系到我省人民在灾时战时的人身安全和国家利益。是敌特分子试图刺探、渗透和破坏的重要机构。因此,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民防机构保密工作, 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切实履行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 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针对现阶段民防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 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当前民防机构保密工作面临的突出形势

(一) 网络信息监控和刺探窃密活动频频发生

近年来, 全国各级党政机关, 包括我省部分机关失泄密事件时有发生, 据省委保密办相关文件通报情况显示, 仅2014年1月至9月间, 党政机关受境外情报机构网络攻击的IP地址就达4246个, 127台互联网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被远程控制, 大量涉密文件和内部文件被窃取。应该说, 通过近年的保密宣传教育和检查监管力度, 违规处理涉密信息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但仍有些同志有令不循, 有禁不止。2014年4月, 中央某部委1台互联网计算机被境外情报机构远程控制, 机内存储9213份文件被盗取, 其中机密级中央文件2份还有大量文件资料涉及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等内容。

(二)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存在极大隐患

近几年来, 由于存在着上网信息不把关, 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等行为, 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传递涉密敏感信息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据2015年1月份的《保密工作》通报的4起违规发布涉密文件的案例中, 通过互联网泄密的竟达100%,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 其中还通报了一起某市人防办网站泄密事件, 应该说从前说的“狼来了”已成为现实, 开展好保密工作已时不我待。在去年省委保密办组织开展的互联网涉密及敏感信息检查清除活动中, 各单位均发现了不同程度违规处理、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 存在着涉密非涉密介质交叉使用、违规外联等违规现象, 网络信息保密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和极大威胁。

(三) 手机泄密风险日益突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 智能手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智能手机在带给我们工作和生活方便快捷的同时, 针对智能手机的窃听软件也应运而生。2011年, 媒体就曾曝出苹果手机和“安卓”系统手机具有“用户行踪监控”功能, 能够监控获取使用人的位置信息和手机内存储的其他内容;同时, 境外情报机构利用“声纹识别”、“社会情报分析”等技术, 对涉密人员实施全方位无线信号监听, 因此, 我们的手机一旦被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利用, 将对国家秘密和民防工作秘密的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和人民人身、财产安全。

二、民防部门保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保密意识比较淡薄

当前, 部分同志保密意识欠缺, 领导对保密工作不够重视, 甚至认为和平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 民防工作无需保密、无密可保。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片面认为保密只是部分涉密人员的责任, 平时只要做做台帐, 应付上面检查就可以了。在实际工作中, 没有对保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还存在“重业务、轻保密”的观念, 这些错误认识会导致保密措施难以落实, 进而导致发生泄密问题, 严重的可能直接威胁到战时、灾时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 有的同志将私人笔记本电脑带到单位处理工作内容, 有的同志违规使用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等无线设备, 有的同志在保密要害部位或附近使用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连接互联网, 甚至有的同志通过非涉密网传输涉密信息。应该说这些现象的本意是出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但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违反了保密工作的相关规定。这些违规现象的存在, 充分暴露我们单位部分同志保密意识还不够强、警惕性还不够高, 还存在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 也充分说明我们在保密宣传教育、保密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存在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 保密措施不够落实

部分部门对保密工作重视不够, 保密规章制度、措施还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 保密责任不明确, 保密检查流于形式, 出现对保密工作“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甚至对保密规章制度和要求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有的部门、单位保密责任不落实, 仍存在涉密文件材料发放范围过大、随意复制, 对外提供、上网发布的信息保密审核把关不够严格, 干部调离、退休不及时清退涉密文件资料等问题。目前, 保密工作仅有保密部门牵头, 未做到“齐抓共管、统筹协作”的态势, 按照上级要求仅做一些临时性、纸面性工作, 从源头上就放松了规范性要求, 容易产生失泄密隐患。这些都充分暴露出我们在保密管理和责任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 涉密载体管理不够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部门、单位对涉密纸质文件管理不够规范, 出现涉密纸质文件被随意摆放, 未及时回收或安全存放等现象。同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电子设备更新极快, 涉密载体的范围被扩大, 给我们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诸如一些同志在非涉密计算机上编辑、存储涉密文件, 随意将U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等移动存储介质甚至是手机等具有上网功能的设施接入涉密网络或涉密计算机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 导致计算机及存储介质在使用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失泄密风险, 保密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如何规范使用各类涉密载体, 已迫在眉睫。

三、新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 牢固树立正确保密观, 切实增强保密意识

意识是一切行为开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日常保密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 系统学习《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规定, 要求全体同志熟知并深刻领会法规、条例的具体内容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进一步明确保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和纪律观念。在教育宣传方式上, 要将日常教育同重点时期教育相结合。平时采取挂图、宣讲、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让大家学习保密常识、宣传保密重要性。重点时期可以开展保密检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保密意识, 最终达到人人学保密、人人讲保密、人人守好密的良好氛围。

(二)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保密责任

要做好保密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保密责任是关键。在保密工作复杂严峻形势下, 建立一支涉及面宽、覆盖面广、职责分明、精干高效的保密队伍已显得尤为重要、不可或缺, 要形成保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的工作格局, 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涉密通讯、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工作为重点, 建立和完善保密工作日常管理机制, 按照“谁主管、谁监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逐级签订保密责任书, 明确责任追究, 落实保密措施。同时, 坚持定期组织保密安全检查, 严格落实整改措施, 严防发生各类失泄密事件, 确保民防工作秘密绝对安全。

(三) 加强保密硬件建设, 提高技术防范能力

切实完善核心保密部门的硬件建设, 加大对保密工作的经费投入。对各部门的要害部位严格落实防盗措施, 要害部位必须配备铁门、铁窗、铁柜等“三铁”设备和国际技术领先的保险柜、密码箱等保密设备, 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根据我单位实际工作需要, 购置一批具有良好保密措施的移动存储介质、文件和存储介质粉碎、消磁设备。同时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建设,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管理, 及时进行系统升级、邀请省内相关部门专家定期为我单位进行系统防护检测。

篇4:环球民防快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动用飞艇和飞机猛烈空袭英国,从而促使伦敦建立了城市防空体系。英国于1917年8月成立了“伦敦防空指挥部”,采取了发布空袭警报、灯火管制、疏散居民、构筑防空工事、消防设置拦阻气球等一系列措施,“民防”从此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并成为国家防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义务与志愿人员是主力

德国没有专门的民防部队,民防主要依靠150万义务和志愿人员。他们组成抢救队、消防队、维修队、卫生队、三防队和空中救护队,接受12个月专业训练。政府每年会组织青年学生参观军队、国防部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德国的军事机构。

瑞士:处处防空洞

瑞士民防局统计数字显示,瑞士绝大部分房屋、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建筑都建有地下掩体。人口750万的瑞士拥有30多万个防空洞、5000多所地下公共防空设施和拥有12万多张床位的500个地下医院,总计超过700万平方米的地下掩体可供860多万人同时使用,覆盖全国总人口的115%,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当先

俄罗斯是个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当有重大灾害事件发生,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工作人员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该部于1994年1月成立,专门负责俄罗斯的民防事业,在发生紧急灾害情况时向受害者提供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带来的不良后果。

韩国:分区管理

韩国政府将全国分为8个民防演练区、3个灯火管制区。演练内容包括防化生放、保护工厂、港湾和地下设施以及结合地区、季节特点防灾、救灾、公共场所防毒气、消毒、疏散人员等演练。演习时,军警出动予以配合。同时,发放有关民防知识的宣传手册、录像带等资料,使民众都能掌握防空、消防、救灾等有关知识与技能。

马来西亚:首支以佛教团体名义成立的民防队结业

马来西亚首支以佛教团体名义成立的民防队“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协会灾难紧急救援队” 于2007年12月16日在佛光山东禅寺举行结业典礼。该救援队的首批队员参与了马来西亚内政部辖下的国家民防训练计划,并通过了包括高空救援、急救实习、灭火训练等所有训练课程。

法国、意大利:民防教育从娃娃抓起

小学生每周有1节课时间为民防知识教育课,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中学生主要进行人体解剖学、消防、救援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对有志参加消防队的中学生.可以直接报考消防学校。大学生的民防知识教育主要由高等学院和红十字会承担,经考试合格后,才能给学生发所学专业的毕业证书。

孟加拉国:年民防预算约为5亿美元

孟加拉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其中最大的灾害是飓风和洪水。这里的全国灾害管理委员会(NDMC),由总理亲自领导,负责制定和检查灾害管理政策,向所有的有关方面发布指令。食品与灾害管理部每年的预算资金约为5亿美元。

加拿大:地下空间好过冬

加拿大北部冬季高寒漫长,蒙特利尔、多伦多市等重点建设地下步行道系统,保证了那里在漫长的严冬气候下各种商业、文化及其它事务交流活动的进行。多伦多地下步行道系统在地下连接了20座停车库、很多旅馆、电影院、购物中心和1000家左右各类商店,共有100多个地面出入口。

日本:灾难意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

日本学校有防灾教育,公司有防灾预案,社会有救灾培训,甚至连义工都是常任制的,大部分人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义工培训,并加入到长期的义工组织。日本地方政府有专门为居民和参观者建立的防灾教育中心。

篇5:民防工作会议总结

2016年,上海市人民防空工作将围绕“做强主业、深化融合,补短板、防风险,强国防、惠民生”开展,进一步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提升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能力。

蒋卓庆指出,在新形势下,人民防空建设必须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应急管理和防灾救灾能力建设相结合,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围绕战时需求做好平时准备。要坚持主动服务和保障民生、主动服务城市应急工作、主动服务城市建设,推动人防战时资源服务于平时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篇6:民防知识教学计划

根据《人民防空法》及其实施办法,按照邹平人防部、教育局等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人防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好生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人防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为根据,坚持“充分准备,积极稳妥,注意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组织实施,把人防知识教育与推进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人防知识教育引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

二、教学目标

在七年级学生中进行系统规范的人防知识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现代新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般常识,懂得现代常规武器和核能,生物武器的基本防护知识,达到会做防护动作,会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会自救互救和在紧急状态下如何使用人防工事的目的。

学生受教育普及率100%,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三、教学重点

1、传授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人防知识与防护技能。

2、提高学生平时防灾自救,互救的能力,贯彻“平战结合”的要求

3、使学生掌握对核、化、生物武器基本防护方法。

4、通过人防教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动手,多实践,使开展人防教育与推进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时间

1、每学期安排人防教育课,6课时。

2、每2周一课时,实行单双周排课。

五、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提高趣味性,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育方式生动活泼。课堂教学可与挂图,模型、小型实践,室外演练相结合,也可组织专题讲座,参观,课外活动和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可以班级为单位上课,也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上大课。课程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考核。

七、教材和教具

1、教材:七年级的人防教育教学使用国家统一的课本,选择课本《民防知识读本》人手一册。

2、教具:学校开展人防教育所需器材,器具。应本着勤俭节约,因陋就简的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仪器。与课本配套的教学片,挂图,教育箱和个人防扩器材等教具。

七、教学要求

1、人防教育小组成员应各负其责,共同合作,共同搞好人防教育教学工作;定期组织座谈会进行教学探讨研究和交流。

2、按照文件规定,教学计划的要求,主讲教师认真备课(有教案),认真上课,认真测验(每期一次)。

3、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室外演练。

4、每学期举办1期人防知识宣传。

九、教学检查

1、教务处定期检查主讲教师的教案,作业和测试。

2、教务处对七年级学生进行抽查、考查学生对《民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3、组织人防知识学生竞赛和演讲比赛。

4、组织学生进行防毒面具制作小能手比赛。

5、组织学生开展穿戴防护服比赛。

篇7:社区民防建设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架构,不断夯实社区民防工作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拟制应急预案,规范完善社区民防工作的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民防预案,是民防工作规范运作的基础。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街道民事防护预案》、《××街道民事防护保障方案》等,并制定了社区民防志愿者活动制度、值班预警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民防演练制度等,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防建设工作机制。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我们坚持既体现上级要求,又结合社区实际,抓好预案细化,实现可行性、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比如,我们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就建立了包括抗震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火灾消防等13项具体应急预案。我们还建立起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加强与主管部门联系,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为居民提供灾情信息,督促居民做好防灾工作。各社区能够根据上级预警预报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做出灾情预警,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上报灾害信息、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民的需求。各项制度和工作预案的建立,保证了整个灾情处理流程的有条不紊,提高了社区民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篇8:欧盟民防机制经验及其借鉴

1欧盟跨国应急管理协作的动力

欧盟进行跨国应急管理协作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发生在欧洲和其他大陆的重大灾害。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欧盟各成员国出于自身需要通常会加深或扩大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例如,在疯牛病和SARS危机后,欧盟各成员国签订了共同防治传染病协议,各国卫生官员相互联系,建立了快速预警系统,成立了欧洲疾病预防中心(ECDC)。大规模灾难的影响也为2003年《欧洲宪章》草案中“团结条款(Solidarity Clause)”铺平了道路;2004年马德里爆炸事件后,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又在《反恐怖主义团结宣言》中重申了“团结”概念; 2007年的《里斯本条约》确定了“团结条款”,该条款的纳入为欧盟加强应急合作提供了理由。 二是欧盟成员国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欧盟各国在能源、交通和金融等多个领域紧密依存,而越来越多的灾害威胁具有跨国性,只有通过欧盟层面的协调管理才能有效减灾。通过欧盟这个平台,各国在应急领域的交流将更为顺畅,建设欧盟整体应急体系的同时也可提高各国的独立减灾能力。三是欧盟的政治需要。合作不仅是为了协助各成员国减灾,也是为了维护政治联盟的稳定性。欧盟本身应该具有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协调能力,而这能力来自于各国的合作。《里斯本条约》“团结条款”规定,如果欧盟某国发生突发事件,该国可向其他成员国请求帮助,且其他成员国必须提供援助。

2民防机制在欧盟应急管理体制中的地位

2001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决议构建了民防机制的雏形,2007年11月8日修改决议正式确立了民防机制的地位。民防机制(Community Civil Protection Mechanism)以欧盟委员会为主导,将各成员国的民防机构联合起来,是欧盟应急管理的常规合作机制,见图1。

3民防机制

3.1民防机制的组成部分

民防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监测和信息中心(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Centre,简称MIC) ,公共应急与信息系统(Common Emergency and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ECIS ),培训项目(Training Programme)和民防模块(Civil Protection Modules)。

3.1.1 监测和信息中心(MIC)

MIC由欧盟委员会的环境总局实行24小时全天管理,它将各成员国的民防部门联合起来,是各成员国的通讯交汇点,也是整个民防机制的核心。MIC有三个核心角色(见表1)。

3.1.2 公共应急与信息系统(CECIS)

CECIS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警报与通信系统,其终端用户是MIC和各成员国——根据2001年10月23日理事会决议第3条,各成员国都设置了民防通信网点。也即,CECIS是连接MIC与各成员国的媒介网络,它提供了一个发送和接收警报的集成平台,以便MIC掌握所需援助明细、时刻跟踪灾难信息,并促进MIC与各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增进各国民防和海洋污染机构之间的信息、经验交流。CECIS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潜在可用援助资源的资料库;在已建立资料库的基础上处理援助请求;交流信息并记录所有的信息往来和行动。

3.1.3 培训项目和专家交换制度

为了使灾难发生时的减灾措施更为有效,民防机制采取了两种旨在提高协调性和一致性的措施:民防培训和专家交换。

自2003年以来,欧盟每年举行多次民防培训,各成员国设有民防协调员,协调员在本国选择专家参加欧盟培训。培训内容可在欧盟官方文件《The European Community Civil Protection Mechanism Training Programme》中得到。培训之后,通常还会有针对相关培训内容的仿真演习。

专家交换制度旨在让专家直接获得其他成员国正在使用的先进方法和技术。该制度的主要形式是各国之间的民防专家互换,非政府组织人员也可参与该制度,交换时间从数天到数星期不等;另外一种形式是参加(或提供)本国相关的民防专业知识培训课程。

3.1.4 民防模块

民防模块是相应专业领域所需资源和人员的预先集中安排,资源由一个或多个成员国自愿提供,能独立工作也能同其他模块协作(互操作性),为欧盟成员国和国际机构(主要是联合国)提供援助。这些民防模块按照公认的国际准则配备、训练和运行,可在极短时间内派遣(一般在收到援助请求的12小时以内)。MIC所派遣的救援干预队也包括各民防模块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在2007年修改决议中确定了民防模块的技术框架,定义了13个民防模块,分别是:抽水和水净化、空中灭火(飞机和直升机)、城市搜救(大规模和中等规模)、包括医疗疏散的医疗援助(先进的医疗站,现场医院,空中疏散)、紧急避难所、核生化检测和取样、核生化情况下的搜救等。决议还包含了民防模块的实施细则,对民防模块的任务、能力、组成部分、部署时间等都做出了详细说明。

3.2整体化协作流程:PRADR模型

自建立以来,民防机制参与应对过许多自然和人为的灾难,因此本文将运用PRADR模型、结合2007年希腊森林火灾来演示民防机制的运行。表2描述了民防机制运作过程中欧盟、求助国与援助国的相互关系,以及为应对突发事件,受灾国向其他国家请求和接受援助的基本流程(简称PRADR模型),包括准备(Preparation)、请求(Request)、启动(Activation)和调配(Deployment)和补偿(Reimbursement)。

3.2.1 准备

所谓“准备”是指制定行动计划发展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各成员国在本国指定参与民防机制的机构和人员;各国民防机构承担着将民防机制整合进国家民防体系的职责,制定与执行民防机制内部程序;参与民防机制的专业培训、仿真演习,并积极参与专家交换制度,改善各成员国救援队间的合作关系并促进相互交流经验;在欧盟所有成员国中进行初查,在民防机制及其他应急体系中确定紧急救援队和评估协调队的人员组成;在上次灾难后或下次灾难来临前,欧委会、各成员国代表一起召开会议评估应对上次灾难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制定应对灾难的政策与计划。如,欧盟委员会在2007希腊森林火灾后提出了希腊倡议,建议通过专家借调和购置欧洲共同民防资源(如飞机、直升机和水泵)来提高MIC的效率,简化欧盟救灾资源的运输程序等。同时,MIC持续监测各地形势,向各成员国发布灾难预警。在希腊火灾中,MIC共发布了120次火灾预警。

3.2.2 请求

当受灾国确定本国力量不足以应对灾难时,受灾国可以通过民防机制向其他国家请求援助。请求援助的程序十分简单,成员国只需通过CECIS向MIC发送援助请求,告知本国所需援助的类型和数量即可。2007年6月到8月间,希腊向MIC发送了四次援助请求。

3.2.3 启动

一旦MIC接受援助请求,民防机制立即启动,但启动程序因受灾主体的不同而变化。倘若是发生于欧盟成员国的突发事件,MIC在接受援助请求后立即将请求转发到各成员国,各国则向MIC(有时候直接向求援国)反馈信息,告知本国是否提供援助以及可提供的援助类型和数量。在希腊火灾中,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国、奥地利、瑞典、荷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在接收求援信息后先后表示愿意提供援助。在接受欧盟外部国家的援助请求时,欧委会需要咨询欧盟理事会以确定需采取的步骤。例如,如若求援国是因为内乱而发生紧急情况,欧盟理事会将按照《里斯本条约》第五章规定中的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ESDP)提供援助。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理事会将扮演主要角色负责协调欧盟的援助。

3.2.4 调配

民防机制启动后,援助国将与求助国直接联系,商议接收援助的程序(如援助的交付、输送、签证规定和海关要求等)。一旦求助国与援助国达成民防援助协议,援助国的应急资源就开始向灾区调配。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援助国派出的救援队应受当地法律的制约,遵从受灾国的规定和程序展开工作。求助国有权在任何时候要求救援队停止工作。

由于援助的主体多样化,MIC会向受灾国派遣一个专家小组进行现场协调。该小组将确保求助国和其他援助国进行有效沟通,以整合欧盟提供的民防援助并促进欧盟救援队工作的展开。他们还会持续监测灾难的发展并作出评估,以此促进MIC总部的信息更新。除此之外,MIC还会根据相应的专业领域从民防模块中抽调援助资源。在希腊火灾中,MIC连同援助国向希腊提供了共33架灭火飞机、12架直升机和400多名民防专家(其中包括火灾专家和消防员)参与灭火救援。

3.2.5 补偿

民防机制有关财政问题的指导原则是请求援助的国家应自行承担他国所提供援助的费用,至于如何补偿则由援助双方在调配阶段直接商定。实际上,大多数成员国出于团结精神会提供免费的援助,各国对希腊火灾的免费援助即是例证。如若救援对象是欧盟以外的国家,根据官方发展援助(ODA)的救援原则,受援国不应承担任何援助费用。

4启示与借鉴

建立协作为导向的制度安排需要教育和培训方面的配合,而这实际上应是备灾阶段的活动。因此,我国要在跨区域应急管理事业上有所作为,在备灾阶段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即各省市从备灾阶段开始可以共同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各种专业领域的联合培训和演习并进行多种多样的信息交流等,以加强减灾过程中的跨区域沟通和协调,提高应急响应目标的针对性。没有任何一项制度安排是完美无缺的。仿真演习可以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对制度安排和应急预案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

在恢复阶段,欧盟做出的努力十分有限,唯一的跨部门安排是欧盟团结基金(EUSF),但这并非是欧盟的失职。重建、修复工作是单一成员国的责任,欧盟只能在其正常职责范围内提供支持。同样,防灾阶段的工作也并不完全是欧盟的责任。防灾意味着减少或消除威胁,大多数防灾工作在各政策部门内部即可进行。例如,欧盟健康和消费者总局通过早期预警系统EWRS监测重大传染病,以在早期阶段发现并阻止流行病的爆发,而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欧盟MIC充分利用先进的卫星,全天24小时对世界各地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监测跟踪,大大的提高了欧盟的预警能力。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依靠高科技增强预警能力以防止灾害发生,将大大节省我国应急资源的消耗,提高我国的应急管理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欧盟没有直属于委员会的民防力量,这大大限制了欧盟在实际过程中的应对能力。我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央可以积极调动全国的资源,纵向决策过程也不像欧盟如此繁冗。但是,横向的管理碎片化问题比较严重,地区间、部门间难以整体协调。对此,可以参照民防机制的结构,建立全国统一的常备防灾、抗灾指挥和协调机构。应急管理是一项牵涉到许多政策部门的活动,例如卫生保健、农业、核能、交通运输、化学安全等,大多数应急管理工作是制定应急预案,协调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所有的部门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制定应急计划时,各政策部门要相互依赖和协调。欧盟某些成员国出于这个原因建立了相关机构以确保所有的政府部门执行应急管理政策并相互协作(如英国的民事应急秘书处和丹麦的应急管理部)。

如果不创建专门机构,那么启动标准化过程也是可行的。各地区、部门采用共同战略并精简机构,那么合作协调也可以顺畅运行。届时,所有的应急管理责任将主要归于各地区和部门自身。当然,前提是建立类似MIC的跨区域、跨部门沟通平台,该交流平台的人员可以包括来自中央、地方机构、大学和独立研究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可视化的信息平台是基础。交流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改革和完善各地区、部门的应急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我国的应急管理标准。各地区、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对危机有更为充分的准备、更好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队伍,我国的整体应急能力将得到加强。其次,由于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非常时期的信息发布不同于平常时期的信息发布,平台的建立有利于统一公开信息,积极、主动引导社会舆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混乱。

摘要: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发生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区域的配合协调。为了应对跨区域灾难,我国政府付出了诸多努力以提高本国应急管理能力。然而,我国横向的管理碎片化问题仍然存在,大大影响了我国的应急管理效果。欧盟作为一个区域一体化组织,其民防机制涵盖多方参与者,跨国、跨区域协调功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研究欧盟如何成功协调各国在应急管理行动中的关系将为我国有效应对跨区域灾难带来启示。

关键词:欧盟,跨区域协作,民防机制

参考文献

[1]Arjen Boin,Mark Rhinard.Managing Trans-boundaryCrises:What Role for the European Union[J].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08(10):12

[2]European Council.Declaration on Combating Terrorism.2004,3.http://www.consilium.europa.eu/uedocs/cm-sUpload/DECL-25.3.pdf.

[3]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f the Functioning ofthe European Union,article 222.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C:2008:115:0047:0199:en:PDF.

[4]European Council.Council Decision:Establishing aCommunity mechanism to facilitate reinforced cooperationin civil protection assistance interventions.2001,10.ht-tp://ec.europa.eu/echo/civil-protection/civil/prote/cplegis/301d0792-en.htm.

[5]European Council.Council Decision:Establishing aCommunity Civil Protection Mechanism(recast)(Textwith EEA relevance).2007,11.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2007D0779(01):EN:NOT.

[6]European Commission.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Towards Better Protecting Citizens against DisasterRisks:Strengthening Early Warning Systems in Europe.2007,12.http://ec.europa.eu/echo/civil-protection/civil/prote/pdfdocs/faq.pdf.

[7]European Commission.Commission Decision amendingDecision:As regards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Council Decision,establishing a Community civil protec-tion mechanism(notified under document number C(2007)6464)(Text with EEA relevance).2007,12.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2008D0073:EN:NOT.

[8]European Commission.Commission Decision:Layingdown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ntransport in Council Decision,establishing a Civil Protec-tion Financial Instrument(notified under document num-ber C(2007)3769)(Text with EEA relevance).2007,8.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2007D0606:EN:NOT.

[9]European Council.Council Decision:Establishing a Civ-il Protection Financial Instrument(Text with EEA rele-vance).2007,4.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2007D0162:EN:NOT.

上一篇:抗肿瘤药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研究论文下一篇:小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