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2024-04-10

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精选12篇)

篇1: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此次有幸参加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为期4天的“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短期培训,时间虽短,但感觉获益良多,尤其是张志学教授和王晓田教授分别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在各种情形下的不同行为决策和对风险的把握进行的分析和探讨让我颇有感触。

一、做好信息收集,多角度分析问题,理性决策。

二、避免判断与决策偏差,做好风险管理。在工作中,由于个人知识、素养、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工作背景等因素影响,我们的思维会出现各种偏差,有感觉偏差、认知偏差、记忆偏差、环境偏差,可能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出现“群体思维”,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及风险的产生。从巴林银行倒闭的这个案例中,我再次感受到风险的管理是多么的重要。肇事者尼克.里森违规操作,加之严重的赌徒心理,过于乐观地估计形式,然后又隐瞒重要信息,在利益驱动下,完全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再加上巴林银行混乱的内部管理和不得力的监控措施,使巴林银行失去了多次遏制风险进一步扩展的机会,最终导致百年银行毁誉一旦。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在与市场的博奕过程中,将风险锁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做好风险管理。

三、按照三参照点理论,做好底线调控与目标调控,管理好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决策。我们常常会给自己制定一些奋斗目标,以此来不断激励自己为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可我们可能很少考虑过自己的底线是什么,有时还可能将底线就设置为了目标,也因此无法管理好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决策。

篇2: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此次有幸参加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为期4天的“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 短期培训,时间虽短,但感觉获益良多,尤其是张志学教授和王晓田教授分别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在各种情形下的不同行为决策和对风险的把握进行的分析和探讨让我颇有感触。

一、做好信息收集,多角度分析问题,理性决策。人的一生总是要做出各种不同的决策,学习上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很可能一个决策就改变人的未来发展道路,因此要尽可能的多采用理性决策。怎样才能做好理性决策呢?第一要针对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而且要尽可能的收集全面,第二要根据信息建立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第三要做好方案的评估,第四要选出最佳方案。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锚定效应和框定效应,多换位思考。做好了这四步,就能更好地应对处理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减少决策偏差。正如课堂上学习的陈天桥创业案例中所写到的那样“在每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陈天桥的创业故事都会重写。”我们也一样,在每个转折点,我们都要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慎重决策,这样才会给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不偏离自身理想的发展道路。

二、避免判断与决策偏差,做好风险管理。在工作中,由于个人知识、素养、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工作背景等因素影响,我们的思维会出现各种偏差,有感觉偏差、认知偏差、记忆偏差、环境偏差,可能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出现“群体思维”,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及风险的产生。从巴林银行倒闭的这个案例中,我再次感受到风险的管理是多么的重要。肇事者尼克.里森违规操作,加之严重的赌徒心理,过于乐观地估计形式,然后又隐瞒重要信息,在利益驱动下,完全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再加上巴林银行混乱的内部管理和不得力的监控措施,使巴林银行失去了多次遏制风险进一步扩展的机会,最终导致百年(文秘园地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银行毁誉一旦。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在与市场的博奕过程中,将风险锁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做好风险管理。

三、按照三参照点理论,做好底线调控与目标调控,管理好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决策。我们常常会给自己制定一些奋斗目标,以此来不断激励自己为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可我们可能很少考虑过自己的底线是什么,有时还可能将底线就设置为了目标,也因此无法管理好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决策。例如在给客户理财的时候,就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他的底线、现状和目标是什么。这样才可能为客户制订出可行的理财方案,告之客户在何种情况下可获得高的收益,在何种情况下可保本不亏。否则如果只乐观的设定益目标,那么在出现风险状况时,客户将很难接受和认同。决策和风险一样,无处不在,怎样管理好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此想用《大学》里的这句话与大家共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全面风险管理

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所以以下都围绕企业管理进行阐述。这里的定义是参照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6月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

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与企业内部控制

说到风险管理,有个概念是必须要提到的,即企业内部控制。在实践中有很多企业不能真正理解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和联系,要么将两者完全隔离开来,要么只是简单地将它们等同起来。那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差异呢?目前国际上基本上是接受了美国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人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国内也有译作《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对两者的阐释。按COSO框架,两者的联系为:

(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框架中明确地指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将之作为一个子系统。

(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对于在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同时,维持充分的内控系统也是国内外许多法律法规的合规要求。因此,满足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差异为:

(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目前所提倡的全面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和监督评审与缺陷的纠正等工作。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3)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四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现行的内部控制框架所不能做到的。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美国企业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可见,当时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经过两年研究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第一次对内部控制做了权威性的定义。195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

教授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美国“水门事件”调查结果,立法者和监管团体开始对内部控制问题给以高度重视。为了制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政府官员行贿,美国国会于1977年通过了“国外腐败实务法案(1977)”。该法案除了反腐败条款外,还包含了要求公司管理层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条款。该法案成为美国在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第一个法案。1978年,美国执业会计协会下面的柯恩委员会(Cohen Commission)提出报告,一是建议公司管理层在披露财务报表时,提交一份关于内控系统的报告;二是建议外部独立审计师对管理者内控报告提出审计报告。1980年后,内部控制审计的职业标准逐渐成形。而且,这些标准逐渐得到了监管者和立法者的认可。

197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与法国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此后20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这是风险管理走向实践化的一个重要文件。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这份框架此后被纳入政策和法规之中,并被各国数千家企业用来为实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加以更好的控制。1995年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制订的AS/NZS 4360明确定义了风险管理的标准程序,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澳新ERM标准,这标志着第一个国家风险管理标准的诞生。

篇3: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关键词:培训,员工行为,风险防控

强有力的风险防控能力是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的最有力的保障。员工行为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防控风险最重要的部分, 加强员工培训, 提升员工素质, 是增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方式, 在提升员工风险防控能力方面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商业银行经营中最大的难点就是风险防范, 员工是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执行者, 同时又是员工行为风险的产生源头。面对银行人员结构的特殊性, 特别是大型上市银行人力资源存在的年龄、学历、知识、素质等参差不齐, 风险隐患较多的情况, 针对员工行为风险要点, 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培训, 增强员工行为风险防控能力尤为必要。

二、员工行为风险的主要风险点

(一) 思想观念风险。

表现为管理者重营销轻管理、重规模轻质量的经营管理理念, 盲目追求规模数量, 留下风险隐患。企业文化建设平泛, 思想教育落后, 人员素质偏低, 道德缺失, 形成风险。

(二) 管理风险。

表现为管理环节失控, 制约制衡体系失效, 各部门、岗位的协调不到位, 控制环节不到位形成风险。如:检查督导手段落后, 对流程中隐藏的风险点, 不能及时发现, 长期积累形成风险案件;对发现的违规问题重处罚, 轻整改, 持续改进的能力较低;对风险防控的管理方式方法简单、粗放, 缺少精细化的管理标准。

(三) 操作风险, 主要表现为员工按章操作意识差, 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

经办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制度执行缺位, 形成风险。

(四) 制度风险。

主要是由于新的金融产、金融业务层出不穷, 相关制度不能及时制定, 形成制度上的管理漏洞;案件防控相关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不健全、不完善, 考核评价机制缺少, 不能有效地调动各层面案件防控的积极主动性。

形成制度风险。

三、针对风险防控重点, 合理组织适宜培训,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 培训的方式上突出灵活、多样性, 确保有的放矢。

由于培训对象为本企业员工, 培训的内容针对性强,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 培训方式应不局限于说教形式的培训, 可以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风险因素, 采用如:体验式培训、讨论式培训、案例式培训、启发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 让员工通过培训多角度加深风险防控的意识, 知道并了解个人行为风险点在哪里, 如何正确操作, 真正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

(二) 在培训范围上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要进行培训。体现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 做到全员培训, 共同防控风险。

如将培训对象划分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网点工作人员、新入行员工、老员工等不同类型, 针对不同人员的风险点组织相应的专题培训, 做到有的放矢。

(三) 在培训内容上兼顾管理、操作、思想、生活等多方面

风险防控的要求, 针对员工行为风险的四个主要风险点, 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

1. 针对员工思想观念方面的风险可组织以素质提高为内容的培训。

结合银行企业文化教育, 强化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培养员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习惯;加强员工道德、法律、经济、营销、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 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增强行为的规范性;组织树立合规价值观, 提高管理者合规经营意识的培训, 使各级管理者把合规理念和合规价值观根植于心, 充分认识各种风险。另外, 还可以深入开展一系列的法制与思想道德专题培训。通过典型案例和请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的方式进行警示教育, 使员工深刻反思, 汲取教训, 筑牢道德防线, 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 针对管理风险, 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

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严格防控纯粹风险、审慎处置机会风险和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等意识和理念。特别是要针对管理人员在管理、协调、执行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组织相应的培训, 如组织加强执行力、提高办事效率、有效沟通等方面的培训, 辅之以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职责等内容的培训及跟踪检查, 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实现管理流程的畅通, 确保现有制度准确无误地落实到位。

3. 针对操作风险可以让员工从了解规章入手, 组织规章制度的学习, 使员工明确工作职责与要求, 从而自觉执行。

其次, 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通过全行统一培训与专业部门单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加大员工业务培训力度,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主题讲座、现场演练、模拟考试等形式, 努力提高各岗位人员的监管能力和履职意识, 使每位员工熟知相应的操作流程、内控要求和主要风险点;提高全行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操作风险识别能力, 严防操作风险发生。

4. 对于制度风险的培训主要围绕规章制度培训、新业务、

新产品学习、流程制订、考核管理等内容进行培训, 通过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 达到增强其制定、执行、疏理、修改、完善制度的能力。同时, 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和新规则的出现, 不断补充和更新培训内容,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完善各项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 做到有奖有罚, 突出机制的正面激励作用, 有效地避免制度风险, 为经营保驾护航。

篇4: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关键词:企业;风险;财务型风险管理;自留风险;转移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33-01

一、企业面临风险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2006年6月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1)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笔者认为,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是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相伴而生的,不可分割的风险,故而可以监测,预防,但不可完全规避,故而它们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是相伴相随的,只要企业一天还在运转,新的风险便会出现并伺机爆发。故而,通过企业的风险预估和风险控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风险的爆发,企业需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未雨绸缪,采用财务型风险管理手段为风险的爆发时刻准备着。下面,笔者将重点分析两类常用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手段——自留风险和风险转移。

二、企业自留风险的处理

自留风险的实质是:当损失发生后,受损单位通过资金融通来弥补经济损失,即在损失发生后自行提供财务保障(2)。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筹资资金来源对自留损失的处理方式做出分类:1、现收现付;2、非基金制的准备金;3、专用基金;4、借入资金。比较上述不同的自留损失的方式,笔者认为现收现付只适合企业小额损失的分摊,当企业发生较大的资金损失时,系统内的流动资金很可能无法保证覆盖损失;非基金制的准备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流动性不足的影响,但是它易受企业前一年盈利状况,以及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相比而言,专用基金可以将对预防某些风险的资金准备以专用账户的形式积累下来,有能力在该风险爆发时实现及时止损,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即是它不能覆盖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而且许多国家对于专用基金纳税,所以管理者们是不愿意多计提专用基金的;而借入资金可以说是企业内部筹资资金机制失效之后的一种无奈之举,由于借入资金成本较高,而且会是企业面临商誉风险,故而管理者们对这种自留风险的方式一般是慎用的。

三、企业转移风险的处理

由以上分析可知,传统的自留止损的方式都不能完全弥补企业的风险损失,故而在此种情形下,企业风险转移的方式也就应运而生。常见的企业风险转移的手段有保险和设立自保公司。下面笔者将重点介绍自保公司的发展,并将其与自留风险和保险的方式做以比较。自保公司是指许多非保险企业通过建立一个唯一(或主要)的“顾客”就是企业本身的保险公司来为它们的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自留计划筹措资金。自从全球第一家自保公司——凤凰保险公司成立以来,大型跨国公司便纷纷借鉴此种先进的风险转移方式,发展起了自己的自保公司。在当前,全球500强企业的80%都拥有自保公司。设立自保公司的著名企业也分布于全球各地。相比传统的自留损失的方式,自保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自保公司在企业与保险市场,尤其是再保险市场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渠道,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转移的途径;其次,自保公司可以增加企业防损工作的内部动力,由于发生的损失要由公司或行业自己补偿,损失会减少公司或行业的利润,所以自保公司特别重视防损工作(4)。同时,相比于另一种风险转移的手段——保险而言,自保公司的优势也是显著的。自保公司可以增加企业的保险弹性,将保险公司不愿意承包或者不能完全覆盖损失的企业风险划入自己的承包范围;自保公司可以增加保险成本,由于自保公司对于母公司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设备维护状况、周边环境情况、行业经营特点等都比较了解,而在这些方面保险公司相对而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位置。因此,企业在向自保公司缴付的保费中可不包括利润附加、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等部分,即自保保险费基本按照纯费率来计算。(6)但是,作为由企业自己设立的保险公司,自保公司也有其先天的劣势,那就是保费收入有可能不抵赔款支出,尤其是在短期内损失的可能性难以捉摸,因此,自保公司在开办的前几年容易发生亏损,需要母公司提供额外资本。(5)

四、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权衡

在分析了幾种传统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方式,包括自留损失(现收现付,非基金准备,专项基金,借入资金),以及风险转移(保险和自保公司)之后,笔者认为企业对于不同风险管理方式的权衡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对于风险损失的期望,机会成本以及税收等因素,如果企业对于风险损失的预期较小,或者很自信在会计年初不选择缴纳的保费经过投资可以实现可观利润,则可以选择自留损失;如果对风险预期较大,但是却不能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风险项目的索赔或者索赔不能完全覆盖风险损失,则可以考虑设立自保公司;而在其他情形下,即对风险预期大,且投保保费合理,索赔可以覆盖风险损失时,保险还是一种最稳妥的选择。

结束语: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几种常见企业面临的风险,引出了对于企业常见的两种财务型风险管理方式——自留风险和风险转移的论述,并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在自留和转移风险中应怎样做出抉择,最后提出了自己对于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议。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柏.企业自留风险与投保利弊分析[J],金融研究,2000(4).

[2]黄萍.企业风险管理创新与中国海油自保公司案例研究[J].国际石油经济,2007(3).

[3]罗倩华,张红梅.对专业自保公司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3,增刊.

篇5: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首先,增长了自身知识,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本次学习主要有网上银行管理办法、自动柜员机管理办法、特约商户发展及管理办法等。众所周知,当前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我们自身工作中所面临的知识更新频度更快、任务要求更高,此种形势下,此次学习为我们提供的知识养分,对于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改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促使我们在现实挑战面前游刃有余地做好本职工作,尽管说有些杯水车薪,但无疑是雪中送炭,益处多多。其次,汲取了有益经验。在工作认识上每个人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工作开展上不同单位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事实也确实了这一点。使我对今后如何立足本职岗位高效做好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

再次,明晰了身份定位,把握了工作方向。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学习、如何更高效地开展工作;进一步促使我们明确了在今后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自我、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作为一名信和人员作用,在本职岗位上扎扎实实履

行职责建功立业。

篇6: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个人决策的认识

经过了一个学期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真的是收益颇丰。以前很多模棱两可的东西,在经过了彻底的、系统的、全面的学习和认知以后,对它理解的程度和深度完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的做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按照我们所学的教材引用的是美国学者罗宾斯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他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任何和这个社会不符合的东西,都将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找到自己和别人、自己和组织、组织与组织间最佳的结合点,这样才能为自己、为组织、为社会乃至为国家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和收益。

而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对个人决策理论方面最为感兴趣,所以也或多或少有些心得和体会。

那么,什么是个人决策呢?所为个人决策,就是指在面临某种情况下,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个人决策,对于我们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即便是一个组织,可你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在面对要决定设置什么样的组织目标,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如何建构最佳的公司总部,在哪里见一个新厂等;中低层管理者要决定生产日程安排,选择新员工,合理分配薪水的增长;中层管理层的员工所做出的决策同样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他们为之工作的组织。私人的决策那更是随处可见,就拿我们自己来说,今天要吃什么,买什么颜色的衣服,下午打不打球……所以说,个人决策与我们每个人都密不可分。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和每个组织的切身利益。

而要做出正确的个人决策,我们就必须得先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个人的决策。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思维方式、性格、情绪、情景以及周边群体(如家庭、朋友、组织)等。首先,知觉的影响,决策方案的制定、选择及实施过程均受到决策者知觉过程的影响。第一,是否存在问题和是否有决策的需要是一个知觉问题;第二,决策者的知觉过程,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获取、解释和评估。其次,思维方式的影响,思维贯穿于决策的整个过程,对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决策本身也就是个思维过程,良好的决策思维,是有效决策的前提和关键。再次,气质与性格的影响,个人决策行为往往与其气质和性格相联系,如胆汁质者容易冲动,盲目,大胆冒险,比较快;抑郁质者决策较慢,一般选择风险较小的决策,但一旦做出决定,很难更改。性格方面如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果断做出决策,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优柔寡断,而迟迟做不出决定。最后,情绪和情感的影响,情绪和情感作为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影响着说其他的心理过程,包括促成知觉选择、件事信息的变化、影响工作记忆和思维活动等。沉稳、愉快的情感,会使决策者思维敏捷,抑郁的情绪,会降低大脑的兴奋性,使思维迟钝,阻碍问题的解决等。

此外,个体的决策还受到群体压力、朋辈压力、家庭压力和组织压力、榜样等他人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

要做出最佳的决策,仅仅知道影响我们做出决策的因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得知道决策的过程。而在我个人看来,这也是一个人能否做出最优决策的关键所在。

一、正确发现和分析问题

决策来源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压力。有了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问题的发现却是主观的。发现了问题,认为“问题”是问题,并感到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就要着手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之前,对问题的分析也很重要。许多决策失误,就是因为对问题分析不够造成的。对决策问题的分析重点解决两个问题:问题的类型和重要性。一般说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无非就是常规和非常规两类问题。问题的重要性,是决定如何对待问题、在组织的哪个层面上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

二、摆正自己在各种决策中的作用

根据自己在各种决策中的地位,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把决策区分为以下7种类型:①完全的他人(个体的或群体的,下同)决策。②需知情的他人决策。③有意引导的他人决策。④与他人协商的共同决策。⑤吸收他人参与的自我决策。决;⑥事后告之的自我决策。⑦强制的自我决策。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从具体实际的问题出发,根据事物发展的状况,才能做出既能使自己满意又能使别人也满意的决策。

三、恰当选择决策时机

决策制定是否有效、与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有些决策基于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刻不容缓的威胁。根据时间的压力,我们可以把决策分成如下五种,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①紧急事件的决策。这类决策要求管理者必须马上做出反应,立刻采取措施应付危机。②稍纵即逝的决策。这是过期作废但又时间紧急一类问题的决策,这类问题通常有一个稍纵即逝的解决时机,若不马上决策的话,最终就会变得毫无意义。③最优决策。在这类决策中,有多种方案可供决策者选择,而我们必须要谨慎。④无关紧要的决策。对这类决策,有时间及早决策,没时间可以扔在一边等有时间再做。⑤等待时机的决策。问题已经出现,但还不明朗,决策的时机还没到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再等等。对于决策者来说,选择好恰当的决策时机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准确的分析把握我们即将面临的决策问题。

四、遵循决策制定的逻辑过程

一般地,决策过程从识别问题开始,到实施决策,要经历6个阶段: ①识别问题。许多决策失误,并不是到了选择决策方案才锗,而是在对问题的把握时就出了问题。所以认识问题很重要。②确定决策标准。决策标准,也就是解决问题方案应满足的条件,也可以说是解决问题的约束条件。③拟定方案。列出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这一步骤无须评价各个方案,仅须列出即可。④分析方案。决策者批评性地分析每一个方案。⑤选择方案。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了所有与决策相关的因素,恰如其分地权衡了他们的重要性,并确认了可行方案,那么选择就是很容易的事。⑥跟踪决策的执行。确保方案得到恰当实施,根据执行情况评价决策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篇7:银行员工行为守则学习心得

《守则》中不时有“严格、应当、不得、严禁”关键词的出现,旨在告诉每一位农行人要严格遵守什么?应当做到什么?严禁做什么?不得做什么?告诉你我他,哪些底线不能越过?哪些是高压线不能触碰?

纵观我们的周围,一些员工违规违纪受到惩处,甚至成为阶下囚,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他们未能熟知并遵守《守则》所致。倘若他们在处理工作、生活事务时,都能时时谨记并模范执行《守则》,也就不可能走向违规违纪之路,最后导致人生灰暗无光。

《守则》总则部分,要求每一位农行员工要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十六个字告诉你,作为农行人,你必须热爱农行,珍惜岗位,积极向上,忠于职守,争先创优,乐于奉献;你必须品行正直,履行义务,真实有效;你必须遵章守纪,勤奋努力,严谨审慎,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加强学习,提升技能,夯实素养,提高效率,防范风险;你必须做好工作交接。还有就是不能损害声誉,弄虚作假,隐瞒欺骗,相互扯皮,推卸责任,玩忽职守,贻误工作,超越权限,消极怠工,违规违纪。

《分则》部分,告诉你,作为一位农行人,该去如何使自己的工作履职尽善尽美。那就是,要保守好秘密,保护好资料及信息,处置好不可避免的冲突及投诉,管理好自己身边的人,汇报好自己的工作情况,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坚守好公平公正,信守好廉洁勤政,善待好单位同事,关心好你的下属,尊重好上级领导。时刻牢记作息规定、办公履职要求,注重身体,勤俭节约。注重自己的形象举止。积极配合各类监管。不能为身边人谋利益;不能参与涉及自身利益事项的决策;不能在行外兼职取酬;不能误导欺骗客户;不能对客户诉求不管不问;不能有行贿和受贿行为;不能组织参与赌博;不能打击报复举报人;不能给同事带来烦恼。

《附则》部分,告诉你,作为一位农行人,你一旦违反《守则》规定,踩踏了红线、越过了底线,你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相应的惩处。你就得认罚。

人的本性生来就是不守规矩。因此,在管理学上有约束、规章、法规字眼。管理一个团队,必须是制度在前,惩处在后。也就是必须“讲死码上船”。否则,在违反纪律,造成后果后,再去处理,他就不会心服口服。《守则》的颁布,无疑就是依规管理员工的举措和诠释。

借此机会,我在此呐喊、呼吁。作为管理层、管理者,应当将《守则》的学习、熟知并模范执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对员工,特别是新入职员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让《守则》能够入脑入心、深植心底。让他们在知晓的同时,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农行大家庭中能够快乐生活、勤奋工作,进而创造出不朽的业绩,使每一位农行人都能为农行明天的腾飞贡献力量,成为一位充满精气神并能大智若愚、砥砺前行的优秀农行人,让他们为自己能够在农行这个大家庭里工作、生活倍感欣慰和自豪。

篇8: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1 资产质量下降反映传统信贷调查的局限

信用风险管理作为银行风险管理三大支柱之一, 尤为重要。在“互联网+”时代, 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架构被动地适应信用风险上升, 能否担当起防范新型风险的重任需要画一个问号。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许多问题被掩盖;而近年来, 随着经济持续中低速运行, 转型步伐加快, 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进程加快, 有可能从多个层面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压力。据银监会统计, 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末, 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 已经连续17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1.67%, 当年新增不良贷款逾一倍;关注类贷款余额2.89万亿元, 同比增长50%以上, 反映出关注类贷款与不良贷款同步变化的运行态势, 也表明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劣变趋势尚未真正缓解。

在授信时和贷款发放后, 银行着重关注的就是贷款能否按期收回本息的问题。传统的信贷调查对于金额大的借贷项目是必须且有效的, 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 才能深度掌握资金使用、还款来源等关键信息, 然而成本比较高;对于借款数额较少的项目, 信用调查的成本高于收益。

中国银监会曾出台许多文件来规范资金的使用, 但是由于执行时交易流程比较烦琐, 实际操作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资金的用途和划款不能很好地把控, 使得风险倍增。譬如2016年初爆发的北京农行39亿元票据融资的案件, 绝对不是个案。

信贷业务应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或个人的事业发展及家庭生活服务, 但有些信贷交易已背离了基本原则, 大量资金被用于市场炒作或者一些违规行为,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仅是提高市场资金价格, 使真正做企业的人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每况愈下, 甚至有的企业会破产 (当然破产原因很多) , 结果导致银行的坏账不断增加。

2 信用风险测评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 大部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都是采取业务部门前台客户营销、授信审批部门中台授信额度控制、贷审会信贷审批、贷后部门贷后管理的经营模式。客观上讲, 这种信贷经营模式实现了前、中、后台的有效隔离, 有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但还是存在弊端。其中最突出的是, 银行贷款规模增长速度和客户管理能力提升不匹配。近几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规模成倍增长, 由于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管理模式落后等原因无法跟上信贷资产增长步伐, 导致很多贷前调查流于形式, 无法深入细致调查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

贷审分离之后, 由于坏账对客户经理和集中审批人的追责可能性、追责程度也有所下降, 使得借款企业经营形态复杂和银行客户监控手段单一之间存在矛盾。尽管各商业银行均建立了贷款风险管理体制, 但贷后风险管理在实务中, 主要依赖于前台客户经理将借款企业财务数据的录入, 以及对媒体和网络借款企业突发风险的处置。通常来说, 财务数据存在滞后性, 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也存疑, 客观上使得银行对借款企业风险的监测明显滞后, 基本上无法做到实时预警。而网络或媒体上的借款企业突发风险, 实际上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充分暴露, 银行“亡羊补牢”式的风险处置, 并未真正达到实时监测贷款风险的初衷。

此外, 现有信贷模式的弊端还包括:借款企业信息高度统一与银行信贷前、中、后信息传递割裂的矛盾较为突出;借款企业经营风险动态变化和银行贷后风险监测理念落后的矛盾较为突出;贷款需要全过程管理与银行贷后介入处置功能基本缺失矛盾较为突出等几个方面。这些弊端需要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化解。

商业银行的授信审查审批体系信息化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现有的银行授信审批流程体系是典型的线下线上相结合的“O2O”模式。参考互联网信贷公司的做法, 都是采用准线上的模式来开展个人授信业务, 这样可以节省线下的客户调查成本, 使小额贷款得以开展。

线上的信用风险测评需要相关的数据支持, 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获取客户相关信息可以实现数据共享, 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早在2008年之前, 交通银行就实现了银税共享系统, 主要解决公司客户财务报表数据造假问题;而通过银警共享系统, 可以对个人客户和小企业主进行个人身份甄别及过往不良记录调查, 有助于进行个人贷款准入判断, 这都是可以研究的课题。

现有的商业银行授信审查审批系统, 对于改善信贷管理、提高效率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但问题也在显现。首先是整个系统及流程设计还是建立在仿手工的基础上, 与目前正在兴起的“大 (大数据) 、云 (云计算) 、平 (各类互联网平台) 、移 (移动互联) ”等还有很大的距离。其次, 就长远而言, 该系统的设计并不十分科学合理, 信息来源和完整性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社会上小额贷款公司或P2P平台出现的问题已成普遍现象, 而即便是银行系的P2P平台, 例如平安银行的“陆金所”、包商银行的“小马贷款”平台等, 目前也都步履维艰。分析原因, 主要是借款人的信息准确完整获取很难, 验证也难。欧美国家有较为成熟的个人征信体系, 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也比较全面, 社会的诚信体系也比较好;而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获取客户信息, 仅能够靠一些零碎的交易信息或社交信息, 信用风险测评模型也是美国FICO信用测评模型的改进版。由于信息来源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因此模型的输出结果也充满异议。

3 以“大、云、平、移”技术支持基于客户行为追踪的信贷管理

统计数据表明, 银行的不良贷款业务, 在准入阶段就有问题的占30%;由于贷后管理松懈, 对借款人缺少跟踪, 进而造成损失的占70%。这些问题是多方面因素的集成。再有效的信用风险测评模型, 再有能力的审查审批人员也不能准确判断其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造成系统误判, 而其结果也就显而易见。国际管理集团IMG的创始人马克·麦考马克说:对市场调查资料的最佳利用, 不是其字面上的内容, 而是其可暗示的内容, 要看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

总之, 市场人员的素质是风险防控的第一道关口。贷后管理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也是一个永恒的难题。综合上述分析,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商业银行必须紧跟新业态的发展需求, 建立新架构, 引进新技术, 开发新平台, 设计新流程, 使信用风险测评更贴近事实真相, 同时实现对借款人行为的跟踪。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以“大、云、平、移”技术, 支撑建设基于客户行为追踪的信贷管理新业务模式, 提出以下思路建议。

一是引进云计算设计理念, 架构风险管理的平台。云计算的基础服务是Iaa S (基础即服务) , 用云操作系统来管理各类资源池, 使配置资源能够实现动态使用;云计算的平台服务Paa S (平台即服务) 是按照整体布局而形成的具有独立功能业务的处理平台, 该平台和其他系统有很好的交互功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客户资源管理平台, 作为全行业共享的客户资源数据库。

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平台。市场准入, 依据银行客户拓展政策而制定的规则, 依据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场特点, 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市场拓展目标。

三是建立审查审批平台。审查审批时要有数据比较, 市场人员录入的客户信息要与客户资源湖中的客户信息进行比较, 在确认信息后, 信用风险的测评模型也要做调整。对于银行已有的客户, 接入银行的大数据分析系统, 获取客户的交易数据对信用风险测评是非常重要的。新的审查审批流程不再是仅根据客户财务报表、贷前调查报告以及审批人主观经验进行表决。除了借款主体之外, 还要通过大数据技术, 对主要负责人、上下游供应商、销售商等关联对象及其各自的以往账户信息、历史现金流情况、征信信息以及网络上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信息进行综合建模分析, 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审查审批量化考核模型。

四是建立贷后管理平台。大 (大数据) 、云 (云计算) 、平 (互联网平台) 、移 (移动互联) 的推广应用, 使得银行有可能逐步做到对客户的动态跟踪。依据这些, 对客户的动态跟踪可以建立两类模型:一是依托交易数据信息建立的定量模型;二是依托市场变化和客户行为的定性模型。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已经有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可循, 如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就是依据客户的交易信息等建立客户的信用积分, 积分越高, 信用度越高;美国正在使用的有FICO信用积分模型。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应建立类似分析模型并成熟应用, 以有效把控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贾舒.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 (S1) .

[2]王天宇.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征信, 2015 (09) .

[3]魏国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反思[J].中国金融, 2014 (11) .

篇9:中国银行业需要学习风险控制

银行业更需精细管理

2007年春的一个周末,杨柳初绿,微风徐徐,我们假怀柔一角讨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其时,中国的主要国有银行已经经过了三年的股份制改革;也经历了法律尽职调查,建立了由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公司治理机制框架,并先后转制为股份制公司;其后又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先后于2006年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上市。

毫无疑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那么,中国银行业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在何方?

我们都认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和挑战。大家也讨论了一些具体领域,例如:全面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内控和法律合规、深化公司治理机制和加强透明度、建设服务和审慎的企业文化、增加产品创新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全球化经营和全能化发展的业务模式和管理、资产证券化发展、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和变化、全面的企业金融和个人金融业务的需求和模式等等。

当课题变得具体时,我们都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学习。学习国际银行业在银行监管、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银行创新和产品管理、品牌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衍生产品管理等诸多方面比较成熟的理论和专业技术。由此,从多个层面和领域引入介绍国际金融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优秀图书的设想油然而生。是夜,皓月当空,我们在斑斑树影下穿行、讨论、争议,设想渐渐清晰,月光下一个小小的愿望初步形成。

风险管理需要基础建设

此时,大西洋彼岸的次债危机已经初露端倪,接着在2008年秋形成一场席卷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然而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总会对危机进行反思,由此对经济金融问题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金融世界正在经历又一次巨变,中国的金融业更是在加速的变革中,我们所处的这个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大时代给中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我们金融从业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我们加紧推进了图书翻译工作,并相应修改了一些选题,侧重挑选了风险管理方面的著述。我们相信,随着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工作的推进,需要在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风险建模、内部评级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有大量掌握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专业人员,同时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也需要对风险管理有更深入的认识。

因此,这部分图书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多个层面。既包括对风险管理的全面分析——《风险管理概要》,也包括对特定风险的分析与管理——《市场风险测度》、《用Excel和VBA构建信用风险模型》;既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介绍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框架,又引入了操作性和实务性很强的管理工具;既坚持了理论的严谨性,又将理论与丰富的案例结合起来。译丛还引入了两本涉及金融业最新发展的著述:《财富管理》、《定量投资组合管理》,随着中国机构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全球投资组合的最优配置也要求我们掌握定量化的分析手段和技术。

惟愿这套小小的译丛对我们金融业的同事有所裨益,同时也向企业传达资本的风险与防范。管理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本刊顾问。《风险管理精要》一书于2010年3月出版,是“金融发展与创新译丛”新作,译丛由朱民担任主编,由“梁晶工作室”、中国银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倾力策划完成。)

篇10:银行风险合规学习心得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源于不断创新的思维思路,也必须建立在一整套良好的监管制度及金融机构、金融从业者合法合规的文化基础上。如果金融从业者脱离规章制度自行其是,偶尔或常常做着与岗位要求,与法律法规不相称或者完成对立的行为,那么轻则自身须受处分,重则给社会金融资源造成巨大损失,从国内外频发的金融大案要案我们可以看出,鉴于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中枢地位,金融从业者的行为应该而且必须受到限制和规范。

针对金融业对违规处理办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和落实:

首先,思想上须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违规处理办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尤其应联系银行业历史以来的业务及实际案件。某国有行内部员工私自挪用金库5000万元的案件为何能够发生,就在于当时起内部惩戒机制不够完善,不足以对心存侥幸的潜在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另外,还在于其遵章守纪的企业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在每个工作日,我们都在进行着业务操作与管理,我们应该习惯性地去思考我们正在进行的操作或管理是否合规合法,是否还存在可以完善的地方,对照违规处理办法上规定的“红线”行为,我们必须避免,这不单是对交通银行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思想决定行为和习惯,让每个员工在思想上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合规理念一定会深入人心。

其次,结合岗位要求,认真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使思想不“越位”,行为不“越线”。违规处理办法中规定的违规行为,实际上都与我行的具体规章制度相联系。如在信贷管理方面,我们规定了客户的准入条件,放款条件等,这些条件都是前置性的,必须在具体行为实施前满足,很显然,如果具体经办人员忽视前置条件或者甚至与客户串通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就是违规行为。因此,确保行为不违规,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违规处理办法,更为基础的在于我行必须坚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交通银行的规章制度,按规章办事。

篇11: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精诚合作,坦诚相待

从进入农行我们就知道,农行需要优秀的人才,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再优秀的人独自努力总是没有大家合作来的效率高,农行需要的是一个运行良好的团队,因此在同事关系上要求大家坦诚相待,良好的企业环境中不会存在你争我夺,而是公平竞争,精诚合作。

爱岗敬业,严格要求

银行是服务行业,对客户要提供微笑服务,不是虚假的面具,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这需要员工从内心热爱这个行业,这样才能让更多的顾客接受农行,使农行更具竞争力。(转载请注明来自:/)

银行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的业务围绕着货币、现金,相较于其他行业,这就对员工的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员工的一言一行依法合规,员工必须以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同时,我们的工作可以轻易接触客户的信息资料,而这些是要严密保护起来不可以泄露的,我们绝对不允许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使客户,是农行遭受损失。

农行的员工守则总共只有薄薄几张纸,但它对员工的要求不像那几张纸一般轻飘飘。完整学习下来后,我个人认为,虽然一条一条各不相同,但要求都源于一个本质,爱我农行,以严苛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爱农行,所以不会允许损害农行的行为出现,因为有最高的道德标准约束,所有的一切依法合规,避免自己偶尔懈怠产生不良后果。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学习心得

通过《在全行开展预防案件集中整治教育活动》学习,我先后学习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暂行办法》、《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县支行安全保卫工作规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农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营业部集中整治教育案例选编》等相关文件。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爱岗敬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责任心是职业道德的基石。

有人说:“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所谓“爱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所谓的“敬业”就是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爱岗敬业是金融职业道德的基础,表现为对事业的责任心。责任心促成员工热忱地、自觉地投入工作。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不需要强制,不需要责难,甚至不需要监督。他们将金融工作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平凡中创造奇迹。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一个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单位这个集体中,是现实的人。虽然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工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单位对每一个人都有“规定”,有“使命”,有“任务”,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应尽的责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园,规矩来源于各行各业的劳动特点,无论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对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具有规范和约束的功能。中国农业银行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塑造农业银行的良好形象,促进农业银行的发展,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结合农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

要求员工必须认真履行公民的义务和行员工作职责,切实维护农业银行的信誉和整体利益,自觉做到思想进步、道德高尚、业务精良、服务规范、纪律严明。同时为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维护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保障农业银行资产安全和稳健经营,做到有章可循、执法严明。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提高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金融规章以及农行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总结多年来违规行为处罚的实践经验,也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同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暂行办法》,用来制约员工行为。

责任心就是单位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要求。在一个单位上工作,不仅有向他人和单位索取的权利,还有向他人和单位付出的义务。事实上,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当你得到某种权利的时候,就必须承担某种义务和责任。责任心不仅对企业很重要,同样地,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连最起码的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心都没有,那就更谈不上什么文明了。责任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会影响个人,也会影响国家。所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工作懒散,见异思迁,不履行职责,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更谈不上有所成就。因此我们说责任心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是促使我们进步的动力。

责任心还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是每一个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相处的他人的一种情感体验。一个富有责任心的员工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他能始终保持主动的进取精神,对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具有激情和热忱,总是朝气蓬勃,不断向上。领导在时努力工作,领导不在时仍然勤奋;独自工作时兢兢业业,集体工作时依然勤勤恳恳;有荣誉的工作愿意做,没有荣誉的工作也争着做---------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处处体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把责任心变成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由于责任心是对所有员工的基本要求,无论你是否愿意,也无论你是否意识到,责任心无时无刻都伴随着你,表现着你。我是农业银行平凡的一分子,我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荡漾于情感,体现于行动,伴随于身边,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自己的任务里,竭尽心力,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农行人。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学习心得

《员工行为守则》对全行员工如何做人、做事进行了规范。这次开展《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检查活动,就是要规范全行员工的服务行为,统一全行服务标准,在全行上下大力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倡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重建员工自信从容的新风貌,重塑农行员工的职业新形象,把全行的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新修订《员工行为守则》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基本要求是通过保密义务、利益冲突、客户关系、公平竞争、廉洁自律、同事关系、日常办公、职业形象和监督举报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来规范员工行为,明确员工正确处理与银行、客户、同业、同事和监管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执业准则。在全行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的道德风尚,培育良好合规文化,改善员工职业形象和农行整体形象。

对于总行印发的新修订《员工行为守则》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基本要求是通过保密义务、利益冲突、客户关系、公平竞争、廉洁自律、同事关系、日常办公、职业形象和监督举报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来规范员工行为,明确员工正确处理与银行、客户、同业、同事和监管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执业准则。在全行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的道德风尚,培育良好合规文化,改善员工职业形象和农行整体形象。,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来学习。这本手册对于日常工作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员工日常工作和行为的规范,概念清晰,生动形象。

不仅要学习。还要从工作中找到和守则有差距,或者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加以改正。总则中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应该有职业自豪感,是农行给了我这个工作的机会,我要珍惜这个岗位,维护农行的形象和利益,不做有损农行形象和声誉的事情。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遵守劳动合同规定的条款,恪守制度的要求和办事程序,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员工的不当行为都有可能给银行带来合规风险。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了解岗位合规要求。自觉最受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规章,坚持以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分则中包括:保密义务,利益冲突,客户关系,公平竞争,廉洁自律,同事关系,日常办公,职业形象和监督检举。保密虽然也是这么做的,但没有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关于利益冲突,我觉得只要遵规守法,就不会和农行发生利益冲突。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日常工作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虽然在普通员工,也要知道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和同事和睦相处,坦诚相待。同事之间才能有良好的协作,才能处理好各项业务。工作服穿戴整洁,工牌佩戴规范,戴统一的发饰,是每天早上到岗的第一件事。参加积极有益的活动,以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遵守规定是在保护自己,不能马虎和失职,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是对于个人还是农行,损失有时候是无法弥补的,依法合规,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篇12:银行行为决策和风险管理培训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来,河南分行开展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学习活动,本人积极认真的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提高了对邮政储蓄银行规章制度的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到掌握制度、执行制度的重要性。下面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规守纪的自觉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体制交替、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给金融职务犯罪带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导致金融业贪污、挪用、受贿、诈骗等职务犯罪和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严重危及金融和经济的安全。尤其在当前全省我行案件防范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平时疏于学习,对规章制度学习不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与己关系不大的可学可不学,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久而久之,就会萌生一些自由散漫的思想,造成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这次规章制度学习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岗位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当前金融系统发生的许多案件除故意犯罪因素外,大多数都是因个别员工法律和规章制度意识不强,违规操作而造成的,不但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毁了自

己的人生和前程。因此,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要强化制约、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当前,金融业电子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个别犯罪分子利用我行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进行金融犯罪。因此,通过近一个时期的学习,结合我处实际,我认为当前关键要加强对基层一线操作人员的学习和教育;要强化制约,严格管理;要禁止岗位职责混淆,业务运作不能交叉,柜员离岗必须实行签退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作案机会;要加强实时和事后监督。

三、作为邮政储蓄银行的一名普通员工,《办法》武装了我的头脑,并为我带来了许多实惠。

作为邮政储蓄银行的一名农村基层信贷员,通过对《办法》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合规操作,预防金融风险,尽量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并且,在实践《办法》要求的同时,我更树立了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业务技能,完善了客户至上的金融市场经营观念。在我的服务水准全面提高后,我的客户忠诚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切实惠,都证明了《办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我行各岗位违规行为的认识,也加强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认识,并时刻告诫自己要严格遵守。同时,我还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

邮政储蓄银行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前提。加强《办法》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贯彻执行上级行的工作任务,也是我们每位员工的责任。

2014年5月

上一篇:房地产前期手续流程下一篇:骨盆骨折教学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