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2024-05-07

事故处理报告制度(精选8篇)

篇1: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2012年槐刘小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处理制度

1、学校发生一般安全事故,应在事故发生12小时内报告县教育局。

2、学校发生师生伤亡、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以及危及社会安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事件,应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将简要情况报告县教育局和当地政府,并在2小时没报告事故详细情况。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应在一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处理情况报县教育局。

1、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应立即联系公安、急救中心等部门,全力组织抢救,并通知学生家长,取得家长对学校安全监督的密切配合。力争是损失和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序并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学校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学校负责人不得在事故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篇2: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六枝至只能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部管段内施工生产作业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三、职责

1、项目部技安科是安全事故的归口管理部门。

2、项目部其他部门负责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事故的控制管理,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3、各工区负责本管段的事故管理。

四、事故报告

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班组长、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或相应工地(项目)负责人,项目安全员或项目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进行报告,若发生火灾事故且火灾性质较严重时应立即报火警119。

2、属上报政府部门的事故,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在1小时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报集团公司安全部门和主管经理。集团公司安全部门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以上述同样方式、报告内容,上报市(区)安全监督局、市(区)安监站、派出所。此外,项目部向公司报告事故的同时,应报告当地有关主管部门。

3、发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时,项目部安全部门应及时向公司安全部门进行报告。

五、事故现场处臵

1、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实施抢救,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

2、事故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的,应在撤离现场施工人员,组织实施抢救措施的同时,迅速组织受伤人员的救护。

六、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各部门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为调查组提供一切便利。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若发现有上述违规现象,除对责任者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罚款外,责任者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七、事故处理

1、发生伤亡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及有关领导。有关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重伤、死亡事故,应当在1小时内按系统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发生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在按时报集团公司的同时,报告地方劳动、公安、检察院、总工会。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及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等。

3、伤亡事故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需要移动现场部分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绘制事故现场图,作出详细记录。在消除现场危险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后,方可恢复生产。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需经过调查组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4、对事故应查明事实原因,分清事故性质和责任。确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作出处理。

5、要对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提出预防同类事故发生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受到处罚不放过),通过调查、分析、处理,改正安全管理工作。

6、出具《调查事故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地点、时间、责任者、事故发生经过、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停工/停产等)、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意见、责任部门意见、分管领导意见等。

7、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事故责任项目部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编制详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后,严格组织实施,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由公司安全部门实施验证。

8、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由公司依据事故调查报告中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进行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工伤认定、劳动鉴定、工伤评残和工伤保险待遇处理,由公司工会和安全部门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有关省、市综合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有关规定进行处臵。

5、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公司或项目部安全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详情、原因及责任人处理等编印成事故通报,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篇3: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待处置资产损溢”账务处理例析

[例1]A事业单位按规定报经批准予以核销应收款项1000000元、预付款项1000000元、无形资产1000000元 (该无形资产已摊销500000元) 。

(1)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2) 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

[例2]A事业单位盘亏存货1000000元, 报废固定资产1000000元 (已折旧500000元) , 收到存货过失人现金赔偿200000元, 存货保险理赔100000元 (银行转账) , 处置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300000元 (银行转账) 。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100000元 (现金支付50000元, 银行转账50000元) 。

(1)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2) 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

(3) 收到保险理赔和过失人赔偿以及残值变价收入时:

(4) 发生相关费用时:

(5) 处置完毕时:

[例3]A事业单位对外捐赠价值存货100000元、固定资产100000元 (已折旧50000元) 、无形资产100000元 (已摊销50000元) 。

(1)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2) 实际捐出时:

[例4]A事业单位转让固定资产100000元 (已折旧50000元) 、无形资产100000元 (已摊销50000元) 。收到转让收入30000元 (现金支付10000元, 银行转账20000) 。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10000元 (现金支付5000元, 银行转账5000元) 。

(1)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2) 实际转让时:

(3) 收到转让收入时:

(4) 发生相关费用时:

(5) 处置完毕时:

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待处理财产损溢”账务处理例析

[例5]承接例1:B行政单位本月月底按规定报经批准予以核销应收款项1000000元、其他应收款1000000元、预付款项1000000元、无形资产1000000元 (该无形资产已摊销500000元) 。

(1) 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时:

(2) 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

[例6]承接例2:B行政单位盘亏存货1000000元, 报废固定资产1000000元 (已折旧500000元) , 收到存货过失人现金赔偿200000元, 存货保险理赔100000元 (银行转账) , 处置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300000元 (银行转账) 。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100000元 (现金支付50000元, 银行转账50000元) 。

(1)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2) 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

(3) 收到保险理赔和过失人赔偿以及残值变价收入时:

(4) 发生相关费用时:

(5) 处置完毕时:

[例7]承接例4:B行政单位转让固定资产100000元 (已折旧50000元) 、无形资产100000元 (已摊销50000元) 。收到转让收入30000元 (现金支付10000元, 银行转账20000) 。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10000元 (现金支付5000元, 银行转账5000元) 。

(1)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2) 实际转让时:

(3) 收到转让收入时:

(4) 发生相关费用时:

(5) 处置完毕时:

[例8]B行政单位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处理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10000元, 现金溢余10000元。

(1) 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 报经批准核销时:

(2) 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报经批准核销时:

[例9]B行政单位按照规定报经批准核销不能形成资产的在建工程成本1000000元。

(1)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2) 实际转让时:

三、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比较

(一) 相同点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都用于核算单位财产的处理, 主要核算包括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盘盈、盘亏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两者的核算范围和账务处理方式大致相同。

(二) 不同点

(1)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在核销“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时, 借方对应科目分别为“其他应付款”和“经费支出”, 而在核销“预付账款”和“无形资产”时, 借方对应科目为“资产基金”。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待处置资产损溢”在核销“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时, 借方对应科目为“其他支出”, 核销“无形资产”时, 借方对应科目为“非流动资产基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其他应收款”的核销账务处理并未说明, 但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该会计科目中是存在的, 可见,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的规定更为全面。

(2)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如何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销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和溢余的账务处理方法, 并且在账务处理方面与其他资产的账务处理方式相比有所简化, 即报经批准核销的现金短缺或溢余, 直接借记或者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不用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账务处理说明中并未提及现金方面的核销方法。由此可以看出,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不仅在核算范围上囊括得更全面, 而且在账务处理方式上也有所创新。

(3)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如何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销不能形成资产的在建工程的成本,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则将不能形成资产的在建工程与其他实物资产的核销单独列出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可见《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考虑到了在建工程的特殊情况, 从而更加贴合实际。反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其在“在建工程”和“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账务处理中对于此类情况却并未提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财库[2013]218号) 。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财会[2012]22号) 。

篇4:制度的处理

近两年来,中国的经济遭遇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其压力不可谓不小,但宏观上总体似有趋好的迹象,特别是日前两会召开后,强劲的政策利好刺激了低迷的股市,从2650点重新逆势扬升到3000点。诸如宽带中国概念股、现代农业概念股、新型城镇化概念股、物流发展概念股等8大领域的26支股风起云涌。

多年来,笔者多次刊文担忧,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就业和脱贫是未来很难视而不见的棘手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的日渐精细化和产业的逐步市场化,就业难问题将变得异常突出。加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大量的第一产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在逐年下降,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成为更大的社会问题;而相对落后的第二产业由于竞争乏力,也被迫大量裁员,从而导致发展速度缓慢且有待规范的第三产业,同样面临破产和就业难的问题。

我们无意唱衰经济,近14亿的人口大国更需要的是直面现实和矛盾,以理性求发展,以期取得审时度势的良性循环。

日前有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储蓄率(这里不谈净储蓄概念)高达5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从细分析,刨除政府和企业的储蓄,居民储蓄率仅占国民储蓄率的20%。从某种意义上说,储蓄率似乎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储蓄率飙升对刺激内需起着抑制作用,整个供给市场与消费市场同步呈现出疲软状态,直接导致失业递增,就业困难。

与我们相反,美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很低,甚至出现过负数。美国人的超前消费理念或许与我们安稳度日的观念不同,美国拥有更便利的信贷体系,加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以及完善的社保制度,储蓄率低自然说得过去。而我们则天晴要防下雨,买房、医疗、教育、养老,哪一项不需要准备大把的钞票,自此勤俭持家便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美德。甚至银行也花言巧语地以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鼓励我们努力储蓄,借以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殊不知,原本就动力不足的内需市场,被我们的高储蓄给扼制得喘不过气来。

最近出现一种更令人担忧的奇怪现象,值得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逐渐降温的房价在没有利好理由的情况下,一线城市和某些二线城市的房价逆市上涨,原因究竟何在?以逻辑分析,大凡违背自然规律的作为,必然有诈。据某媒体爆料,房价疯涨的原因之一,多为高档房源。业主为了(恶意)套现,与自己的员工、保姆等串通,将自己的豪宅抬高价位“卖”给他们,并为他们开具高收入证明,帮他们偿付购房首付款,以此骗取银行的贷款。待业主拿到银行支付的卖房款后,房子就此“烂”在了银行手里。

就在笔者结束本稿的写作第二天,上海市政府3月25日为调控近期过热的楼市,出台新政收紧首套房贷款比例,并提高非本地户籍人士购房的门槛,同时将严查违规的房产商及中介。这是否是遏制恶意套现的举措还尚未可知。该新政将第二套普通自住房(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的首付比例提升至50%,非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更是提高到70%,非上海本地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所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年限,也由两年提高到了五年。

事实上,我们的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多,但朝令夕改的政策却时常搞得人心惶惶。各种刁钻古怪的“创新”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各项政策法规却貌似缺乏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般地疲于奔命,从而让政府的公信力呈日渐下降的趋势;原本执政为民的政府形象,也被抹杀得令人心痛。

我们必须理性地面对赫·斯宾塞在其《伦理学原理》中所说的:“社会是为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存在的,但社会成员的存在决不是为了社会的利益。”人的自私天性迫使我们必须将一切做制度化的处理,从而逐渐取得心灵的净化。

篇5: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一、发生伤亡事故时,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二、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抢救或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灾情继续恶化。在抢救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事故现场,若是因抢救工作面需要移动现场物品的,则一定要做好明确的标志或拍照后方可移动。

三、轻伤事故由单位领导或工地负责人立即在12小时内向总公司有关部门报告;重伤或轻伤多人和死亡事故,应立即用最快的形式报告总公司。

四、轻伤事故由公司(项目)经理负责调查、处理并将有关材料如实上报一份给公司有关部门备案。

五、重伤或死亡事故则必须由总公司、国家有关部门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各公司或工地有关人员应积极予以配合并提供各种方便。

六、凡属责任事故均应认真追究责任,责任者的认定应根据事故发生原因,针对各项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分清主次、轻重,分别予以追究。对于各类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七、发生事故,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瞒报、漏报、迟报和谎报。应向事故调查组及时提供各种有关情况,如实提供证词。任何人不得伪造或破坏现场,不得提供伪证。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篇6: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事故报告及处置制度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向跟班副队长、值班干部和调度室报告。报(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及事故现场情况等。(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3)、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1、事故分析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

2、因忽视安全经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玩忽守职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险情况不采取有效措施、不积极处理以致造成事故的,对有关责任人和事故责任者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已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下列人员必须严肃处理:

(1)、对工作不负责人,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2)、对已列入整改项目部按期实施,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3)、因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经劝阻不听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4)、因忽视劳动条件,消减保护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5)、因设备长期失修、带病运转,又不采取紧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篇7: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范围

适用于华润电力渤海新区2×300MW热电联产机组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人身、机械设备等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制度的引用而成为本制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制度,然而,鼓励根据本制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4号)

《火电业态安全生产重大事项报告规定》(华润电力Q/CRP-FP-299.001-2010)《火电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华润电力Q/CRP-FP-299.002-2010)

《事故调查规程》(华润电力Q/CRP-GE-299.003-2011)术语和定义

3.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者5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3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3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重伤,或者200万以上5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5记录设备事故:是指造成2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6人身记录事故: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需到医疗部门进行处理治疗,但伤害轻微,歇工不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以及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未遂事故。

3.7轻伤事故:因工受伤后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但不构成重伤的事故。

3.8重伤事故:一个事故中发生的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的事故。

注: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更换的备品备件、材料、人工和运输费用。如设备损坏不能再修复,则按同类型设备重置金额计算损失费用。保险公司赔偿费用不能冲减直接经济损失费用。职责

4.1施工、调试单位

4.1.1负责本单位事故、事件管理的具体工作,按规定报送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统计表。

4.1.2负责本单位职业伤害登记与保险理赔的管理。

4.1.3负责本单位职业劳动保护的监督管理。

4.2监理单位

4.2.1负责或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4.2.2负责事故统计并报建设单位。

4.3建设单位

4.3.1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4.3.2负责工程各类事故的统计及报送。管理内容及方法

5.1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2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5.3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5.4事故调查处理

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各单位应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对各类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标准,做到事故处理有章可循。

5.4.1人身事故的调查处理

5.4.1.1记录事故:由施工单位安监部门和事故所在班班长进行调查,2个工作日内由项目(专业)主管主持召开事故调查分析会,3个工作日内提出事故处理报告。

5.4.1.2轻伤事故:由事故单位安监部门和项目(专业)主管、专职安全员及所在班班长进

行调查,由项目(专业)主管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事故单位5个工作日内报出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报监理、建设单位。

5.4.1.3重伤事故:由事故单位组织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主持召开事故调查分析会,事故单位相关人员、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参加,于事故发生后6个工作日内由事故调查小组报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并根据情况按规定报告有关政府部门。

5.4.1.4死亡事故:事故单位保护好事故现场,由事故单位总公司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参加,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划分责任,确定处理意见,制订预防事故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60日内事故调查小组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及当地劳动安监部门报出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5.4.2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

5.4.2.1设备记录事故:由单位事故部门负责人主持事故分析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事故部门应于1周内向安全部门及其主管上级部门报告《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

5.4.2.2一般设备事故:由事故单位部门负责人主持事故分析会,相关单位参加事故调查分析。5个工作日内应向总公司安监部报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同时抄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5.4.2.3重大及以上备事故:事故单位相关领导及部门应立即协助维护秩序,保护现场同时做好防止事故扩大措施,做好现场资料收集工作。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程序进行调查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和授权,由事故单位总经理主持事故调查工作,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参加,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并应于6个工作日内向上级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报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5.4.2.4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按消防管理规定相应程序进行。

5.4.2.5事故原因或事故造成的后果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参建单位的,由监理单位组织调查处理。

5.4.2.6发生因施工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监理单位组织调查处理。

5.4.2.7因自然灾害及其他外力破坏对工程造成的影响的事故,由监理单位组织调查。

5.4.2.8建设单位根据安全事故的等级和分类,按照规定向上级单位报送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表。报告和记录

6.1人身事故报告

6.1.1记录事故

6.1.1.1施工单位凡发生需到医疗部门治疗处理的记录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班组长报告。

6.1.1.1班组长主持记录事故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后报项目(专业)主管及专职安全员备案。

6.1.2轻伤事故

6.1.2.1事故单位的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迅速向班组长报告。

6.1.2.2班组长立即报告项目(专业)主管及专职安全员。

6.1.2.3项目(专业)主管或专职安全员在接报告后应立即向项目经理和安监部门报告。

6.1.2.4安监部在24小时内整理出事故快报经项目经理审批签字后报单位总公司安监部门,同时抄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6.1.3重伤事故

6.1.3.1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事故单位项目经理和安监部门,并保护事故现场。

6.1.3.2事故单位项目经理接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总公司安监部门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并根据情况按国家规定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6.1.4死亡事故或重大伤亡事故

6.1.4.1事故单位负责人立即上报监理单位总监、建设单位总经理,并根据情况按规定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6.1.4.2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设备损坏的初步情况;

(五)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及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1.4.3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6.2设备事故报告

6.2.1记录设备事故

6.2.1.1事故当事人或所在班组应立即报告所在项目(专业)主管及专职安全员,项目(专业)主管应及时报告安监部门。

6.2.1.2安监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联合所在项目(专业)进行调查,并于4小时内向项目(专业)主管领导报告情况。

6.2.2一般设备事故

所在项目(专业)主管应立即报告单位项目经理和安监部门。项目经理1小时内报告本公司相关领导和安监部、质保部以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6.2.3重大设备事故

事故单位应在第一时间用电话或传真向本公司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以及总工程师、安监部、质保部报告。同时报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总经理及工程主管领导、安监负责人,并按规定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保护好现场,并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措施,4小时内向上述领导、部门报出书面报告。

6.2.4伴有人身伤害的设备事故,按人身事故报告规定上报。

6.3火灾事故

6.3.1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均有报告的权力和义务,应立即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

6.3.2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按照人身和设备事故程序进行报告。

6.4交通事故

6.4.1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报告交通管理部门。

6.4.2同时报告所在单位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检查与考核

7.1本制度所列管理任务,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检查和考核。

7.2本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参照《安全文明施工奖惩管理制度》。构成由政府及控股公司考核的事故,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8附则

8.1本制度由综合部负责解释。

篇8: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关键词:校园暴力,防治,分层,分化,分类,处理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1]

对于校园暴力的界定, 存在多种标准。如以暴力表现方式不同, 可以将校园暴力分为校园硬暴力和校园软暴力。以暴力的被害人不同, 可以将校园暴力分为针对教师的、针对学生的, 针对师生的校园暴力。此外, 还有根据校园暴力的实施主体、实施地点、校园类型、实施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的区分。本文从少年司法的主体范畴出发, 将校园暴力界定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在校园内、校园附近或者集体活动地点实施的针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的侮辱、诽谤、暴力、威胁等行为。对于校园暴力是否包括冷暴力如语言暴力, 对此存在理论上的争议。但基于校园的群体生活、未成年心理脆弱、较强的同伴依赖的特点和实践中因为较为严重的侮辱、诽谤等语言攻击行为产生导致学生自杀的严重后果, 故对于达到一定程度的侮辱、诽谤等非武力的攻击行为也应该纳入校园暴力的范畴。

二、校园暴力的特点

( 一) 生理低龄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 儿童进入青春期提前、互联网时代也使得未成年人接受了更多成年社会的资讯、信息, 使得未成年人身体和智力“早熟”。但是由于学习期的拉长、真正进入社会的时间推后, 这一时代的未成年人又表现出心理晚熟的特点。在这一矛盾下, 校园暴力的生理出现低龄化的趋势。如云南3 名7 岁男童, 在教室内, 对班上10 名女生、13 名男生进行“体检”。所谓体检, 是指用手指、木棍插入女生的阴道、男生的肛门。[2]

( 二) 主体同伴化

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通常都是与同伴结伙进行, 从脱离家庭依赖到社会化期间, 会有同伴依赖的特点, 其同伴对其行为影响较大, 许多暴力行为都是结伙进行。

( 三) 手段成人化

从系列校园暴力案事例来看, 部分校园暴力手段呈现成人化特征。如有的校园暴力手段残忍, 已经区别于具有一定游戏性质的校园暴力。有的受到成人社会的影响, 如班干部以逼吃屎吃尿等方式向同学索贿等。

( 四) 性别差异化

媒体的统计表明, 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在今年所有暴力事件中的占比达到了32. 5% 。与过去相比, 女性实施的校园暴力上升, 其类型也与男性暴力不同。男性一般以殴打、强行索要等为主, 女性施暴者主要是通过侮辱、诽谤、威胁或轻微暴力行为, 体现出性别差异。

( 五) 传播网络化

纵观一系列校园暴力事件, 许多施暴过程都拍有视频或图片, 并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快速传播, 从而极易引起广泛关注, 而施暴者拍摄视频的动机, 据调查绝大部分是出于“炫耀”。而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 极易在未成年人之间产生传染性。

三、校园暴力的原因

( 一) 个人原因

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系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 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 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 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长的宠爱, 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 酿成校园暴力。

( 二) 家庭原因

家庭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问题少年来自问题家庭, 未成年人的越轨行为通常能从其家中找到答案。通常家庭氛围紧张、缺少父母关心的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 可能出现缺乏“同理心”和伴有攻击行为的问题;父母、亲友溺爱, 或者家人行为不端的, 也会使未成年人容易产生偏差行为; 而心理学专家研究更显示, 曾遭受父母等家庭成员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 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将暴力作为处理纠纷的方式和发泄情绪的出口。因此, 未成年人进行校园暴力这一反社会行为, 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不当。

( 三) 学校原因

通过对校园暴力的研究表明, 实施主体的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在目前比较功利化、分数化的教育体制中, 成绩普通或较差的学生难以获得认可, 于是容易转而从亚文化当中寻求价值和认同感。同时, 学校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 对于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则存在缺失, 在学习压力下思想品德教育也流于形式。

( 四) 社会原因

校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 而非单纯的学校问题。未成年人的一切行为皆来自对成人社会的模仿。而成人社会里暴力、色情充斥, 崇尚金钱的氛围, 对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的学生来说, 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

( 五) 政府原因

对于校园暴力的预防、处置、教育、矫治和被害人抚慰、疏导、赔偿等, 均缺乏有效的机制, 仅凭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难以实现对校园暴力的防控。对于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校园暴力或者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校园暴力, 根据规定可以送专门学校或者送收容教养。但一方面专门学校、收容教养的程序与效果等均饱受争议, 在实践中一般未采用此两种方式; 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的校园暴力行为缺乏规定和应对措施。

四、校园暴力的防治对策

校园暴力带给未成年被害人的伤害是长期的, 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遭受的校园暴力, 造成的身体、心理的伤害将会对其一生的性格发展、心理健全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对于施暴者而言, 未成年时期的反社会品质如不及时矫治, 则可能导致其反社会人格的定型而走向犯罪道路, 甚至形成习惯性犯罪, 正如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习惯性再犯在青少年时期都有过严重的越轨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因此, 对于校园暴力必须通过建立分层处理、分化处理、分类处理的制度, 进行有效防治。

( 一) 分类处理

针对不同类别、程度的校园暴力, 宜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规定。如网络霸凌、侮辱诽谤、疑涉违法事件、性侵害性骚扰事件等。如台湾规定骂人“死gay”、“娘炮”、“娘娘腔”或“男人婆”等属“性霸凌”, 将进入性平会调查, 义务教育阶段的处理方式应是道歉或上8 小时性别平等教育课程, 非义务教育阶段最重可退学。如侮辱诽谤、网络霸凌等特殊的校园暴力形式对其认定和处理宜进行具体的规定, 避免出现保护的真空地带。

( 二) 分化处理

对于校园暴力, 应当坚持双向保护。在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的同时, 也要保护施暴者的权益。根据校园暴力性质、情节、后果的不同, 进行分化处理。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必须报案, 由警方处理, 对于情节轻微的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 即使具有情节轻微的情况也应由司法机关进行分流, 不得瞒报、不报, 通过让其进入司法程序面临指控可能, 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对于未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应基于双向保护的原则进行处理, 对于严重犯罪行为应依法予以惩处, 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应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 三) 分层处理

对校园暴力应从保护、预防、处遇三个层次展开。

1. 对困境儿童进行福利保护

处于家庭暴力、物质匮乏、身体或智力残障等困境的学生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因此, 通过对困境儿童提供福利保护脱离困境, 也是对于校园暴力风险的一种早期预防。政府可成立专门的儿童保护部门, 建立高风险家庭服务网络, 发现高风险家庭弱势学童并建立档案, 及时进行关怀, 询问其生活概况, 了解其是否有福利需求。学生的严重不良行为或者越轨行为与父母的不法行为 ( 如吸毒, 酗酒) 有关, 以及父母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的, 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介入、批评、教育父母乃至撤销父母的监护权。

2. 对校园暴力进行事先预防

( 1) 对父母应当进行教育指导和法制教育。学校、政府、社会组织等应该通过开设家长教育指导公共课程、法制教育课程、法制宣传、家长会议等多种方式, 加强对父母教育方式的指导、强化父母管教子女的责任, 引导父母对学生进行教育。

( 2) 学校应加强教育、干预和咨询服务。 (1) 是学校应推行素质教育, 开展各项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爱好、擅长的方向、领域, 对于弱势学生应该进行关怀、不应进行歧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不应该进行体罚或者其他贬损人格方式的处罚。 (2) 是学校应加强品格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通过品格教育, 引导学生建立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形成良好的品格。通过公民教育、法制教育, 让学生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自由的边界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通过安全教育, 教给学生在暴力危急时刻的应对措施, 和遇到暴力危急后及时向老师、父母、警察等求助。 (3) 是学校应建立校园暴力投诉中心、咨询中心和心理疏导中心。通过建立心理疏导中心, 及时发现、疏导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避免发生暴力冲突。通过建立校园暴力投诉中心、咨询中心, 亦能起到预防校园暴力的效果。 (4) 是学校应加强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学生冲突的化解。对于携带管制刀具等进校园的学生, 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 应该及早发现, 予以矫正。对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 应该及时予以化解, 避免冲突升级。 (5) 是学校应建立强制上报制度。对于校园暴力, 学校常常处于避免影响学校声誉的角度出发, 而选择将暴力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内部处理。应建立校园暴力干预登记制度以及达到一定程度的校园暴力的强制上报制度。

( 3) 社会应宣扬正气, 营造良好氛围。对于媒体报道、影视节目、书刊杂志、网络等应建立分级制度, 未成年人读物等不得刊载有害儿童及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包括描述 ( 绘) 犯罪、施用毒品、自杀行为细节的文字或图片, 以及描述 ( 绘) 暴力、血腥、色情、猥亵、强制性交细节的文字或图片。引导社会公益组织进入宣传教育、心理辅导等干预措施。

( 4) 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关的规定, 建立早期预警、及时上报、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预等全方位机制, 联合各部门、社会各界力量应对校园暴力问题, 加强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惩罚。在各学校设置校园警察, 达到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及时反应目的。

3. 对校园暴力应进行多种处置

( 1) 引入家长、学生、校警、社工等多种人员组成校园自治委员会, 对于校园暴力行为进行调解, 对施暴者进行教育, 对受害者进行抚慰, 尽量恢复双方被破坏的关系。

( 2) 对施暴者、受害者及其家庭进行心理辅导。被霸凌的学生如没有接受妥善的辅导, 将留下非常大的心理创伤;而霸凌他人的学生常因心理压力没有被倾听, 才会造成这样的行为。对行为偏差的施暴者通过心理辅导进行矫治。对被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尽量减小校园暴力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防有创伤后症候群产生。成立由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受害者志愿小组”, 设立咨询电话, 保障对受害者的心理支持。此外, 还应该对双方家庭进行心理辅导, 以帮助纠正施暴者行为偏差和帮助被害人恢复创伤。

( 3) 设立分级、多元的处置方式。现行法律体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校园暴力行为, 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校园暴力行为, 缺乏有效的干预、辅导措施, 仅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送专门学校、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追究刑事责任可收容教养等较严厉的措施和“责令父母加强教育”这一空洞措施。对于14 -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即使违法被判处行政处罚也不执行。学校对学生没有惩戒权, 而教育效果不良的情况下对于校园暴力无权采取其他措施。而家庭教育则通常失效的情况下, 才会导致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 因此“责令父母加强教育”通常难以实现。因此对于司法分流的刑事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校园暴力、不予执行行政处罚以及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之外的校园暴力, 缺乏有效的处置和相关的规定。对此建议通过立法设置多元处置方式, 授权学校、儿童权利保护机关、公益组织实施。如强制父母接受教育指导、强制学生接受相关教育课程、接受心理治疗、接受社工辅导、从事一定的公益活动、校园劳动、服从宵禁令、接受家庭内拘禁、一定时期的感化训练等等。一方面可以矫治学生, 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认识到对自己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避免对学生的行为矫治走向“教育代替责任”和“刑罚代替教育”两个极端。

参考文献

[1]朱作鑫.校园暴力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本文主要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着手, 因此, 讨论的范围略有不同.关于校园暴力的分析参加:校园暴力之概念、现在及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 (5) :21-26.

上一篇:职位说明书及任职资格研发主管下一篇:203新区会战动员誓师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