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法律的印迹 读书报告

2024-04-18

寻找法律的印迹 读书报告(精选5篇)

篇1:寻找法律的印迹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学 生: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12月

书名:寻找法律的印记

作者:余定宇,广州人,1982年毕业于广州师院历史系。曾任职新闻记者、《广州商报》执行总编。现为独立撰稿人。正文:

书中以游记的方式,从地中海到古罗马,从英美法系到大陆法系,拣选了四十多个法律故事深入浅出渗透介绍西方法律文化。

作者书中有两个明显的线索:西方法律文化发展的轨迹、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深沉的关心。作者通过一个个的故事和对一个个遗迹的考察,带我们神游了西方法律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而在叙述西方法律文明的过程中,也没有忘记关照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没有忘记表达一位学者内心深处对国家、民族的忧虑。

《寻找法律的印迹》,涉足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具有典型意义和发生典型事件的国度。从地中海、古罗马的知识考古,到发达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钩隐抉微,我们可以看到非常丰富的法理与案例。比如安提戈涅以自然法来对抗国王的命令、苏格拉底为了倡导守法的精神饮鸩以殉道、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的伟大著作与演说、宣布恶法非法的纽伦堡国际战犯大审判、“你有权保持沉默”的美国“米兰达规则”、震惊全球的辛普森案、消费者获赔280亿的“万宝路”赔款案等等。这些著名的案件和事件,蕴涵着西方法治精神的精髓、法理学的要义、法律的信仰与原则。比如,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公民必须尊重法律的判决,罗马法的“共和”、“自由”、“法治”的伟大传统,恶法非法,公民有不自我归罪的权利和程序保障,国家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等。而本书的剪材和编排,无不按照“自由”、“平等”、“公正”、“权利制约权力”、“自然法和神法高于人法”等这样一些核心的价值元素来进行。

本书作者一直在追问法律是什么,各种法律精神、规则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而尼罗河俾格米人对于自己发现的食物香蕉产生的一种先占观念,证实了人类法律最原始的足迹,“权利”;通过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基于人性的审判,宣示了古希腊人天然的神学情怀和宗教感受;通过手持天平利剑、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宣示了古罗马人对法律“成熟稳重”、“公平正义”的期求;通过贝卡利亚对“罪行法定”、“罪刑相适应”、“惩罚人道化”的论述,折射出了这位天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光芒和哲学的激情;通过让英王约翰低下尊贵头颅的《大宪章》和服从法官判决、依法赔偿平民的德王威廉一世以及现代的夏威夷椰子的民告官案宣示了公民自由和权利的至高无上;通过轰动全球的纽伦堡纳粹战犯大审判,验证了“恶法非法”、实在法低于自然法所传达的社会正义观念;通过洛杉矶警察殴打黑人事件和人权斗士马丁·路德的“我有一个梦”,宣示了“不分种族的正义和友爱”;通过美国“米兰达规则”和震惊全球的辛普森案宣示了公民拥有不自我归罪的权利、疑罪从无以及个案公正与社会秩序之间的价值冲突、选择;等等。追根溯源,全面、生动的体现了西方法律的发展轨迹。繁多的法律故事配合历史遗址、原始文件的油画和照片,全书勾画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正是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物和不平凡的事件孕育了当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则。

同时,通过历史文化传统,作者也比对出了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阶级思想根深蒂固,阶级力量对抗,在法律上我们都不能一视同仁;传统中国从没有过公民、法学家、法官等概念。而当下虽然确立了如自由、平等、民主等法治的一些核心价值,但是我们依然对法的神圣性和信仰表示怀疑。

本书完全一反历史教科书的某些态度,有些观点颇有偏激,例如说:法国大革命在我们的历史书中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进步;相反,在本书中,作者以人权的角度,理直气壮地认为卢梭这种“暴力革命”实际上是披着神圣外衣来践踏法治和人权。而法国大革命后期确实混乱,但是它至少推翻了原有的障碍。人类历史上,少有不流血的变革,这不是变革者嗜血,是环境逼他不得不这样做。作者像甘地一样极力的蔑视暴力,这个过于理论。而作者也为自己的作品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从一开始,我就决定要打破枯燥无味的、学院派教科书式的旧框框,而在中国开拓出一种创新性的普法新文体。”

同时,案例反映出国外注重法律程序实体的严肃性,宁可使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但也不能因为不合理的司法程序而为以后开下不好的先例,或许这个也是判例法的弊端,但是维护司法的绝对权威确实永恒的主题,这个也是我们能有所反思的。

作者不是一个专业的法学专家,但作者从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来探寻法律或法律思想的印记,读后,给人一种很强的时空感,从中也确实可以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法律发展的印记。时间上,由于作者曾专修历史学,这本书融会贯通了世界历史的脉络,从汉谟拉比法典到羊皮卷,到纽伦堡审判,“权利的起源”,缓刑的产生,国王和磨房房主的故事,作者以文人的笔触通过自己的浏览和描述把许多著名的法学典故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普通习法之人学法之初所能碰见的经典差不多都能在作者的故事里找到。空间上,融合了地理于本书种,以游记散文的笔法来叙述,以一个导游的角色设身处地的给读者一一介绍法的精神起源,现实寄托,传承了贯穿法律内涵的公正正义于其中,言之有理。余定宇先生用它朴实而不乏深情的语言给我们上了一堂法律、法理课程,用有趣的故事和浅显的道理道理去阐释用正义的阳光照耀人类的胸膛!

这本书启示了我们思考民主、正义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法律应该是公平正义的。余定宇的说法,就象孔子理想中的三王盛世一样,是一种理想中的东西,是一种我们要为之奋斗的东西,而决不是现实中已经存在过的东西。余定宇说“今日,历经50个世纪的艰难血战,回首前尘,我们终于可以欣喜地发现:公平正义之光,已重新照亮了许多国家的法律殿堂。而那些违反公平正义、践踏自由平等的坏法律和司法坏习惯,也正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渐渐击败和逐步消失。”不知道世界上哪些个国家的法律殿堂已经“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神圣与辉煌,不知道它们还需要不需要进化或进步。不知道前边讲的“所罗门、包青天”们是不是曾经把“公平正义之光”“照亮”他们所在“国家的法律殿堂”。“那些违反公平正义、践踏自由平等的坏法律和司法坏习惯”“今日”“亦正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渐渐击败和逐步消失”。西方法律发展到现在,人权、民主、宪政等中国法学常用的字眼都不仅仅是理念,已经成为制度在保障着人们的自由和权利。而在中国,上述字眼还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把这些理念灌输到年轻人的心里,在未来的实践中慢慢的体现出来,也许就是像余先生这样的学者的任务和目的。作为学生应多读此类书籍,跳出固有思维模式,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认识事实,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融合进步的思想,才算不负如作者等前辈们所怀有的理想,不负身兼的责任,不负建设开拓的使命。

有人说,法学是一个大迷宫。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不时从这个迷宫里抬起头,仰望一下星空,那么你便会发现,“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的法学理想,是怎样恒久地照耀着人类历史的过去,同样,会怎样恒久地照亮――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将来。

篇2:寻找法律的印迹 读书报告

文:吴波

第一次见到《寻找法律的印迹》这本书是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这本书,第一眼我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住了,便立刻买了回来。

书到手后,随手翻了翻,精致的封面、优美的插图深深吸引了我,细致阅读下去,本书颠覆了我以往看过的厚重的法律书籍的惯有模式,不再是法条解读式的照本宣科,它用通熟易懂的语句,结合四十多个历史典故,向我们展示了一句句法律术语、一项项法律程序和一条条法律原则。从古埃及到美利坚、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从地中海到古罗马、从英美法系到大陆法系,本书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深入浅出渗透介绍了西方的法律文化,展现了法律不断演变进化的辉煌史,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让我受益匪浅。

“只有俾格米人才有权利从这里摘香蕉!”这是本书的开 篇章,也是作者向我们阐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关于“权利”的故事,而现代法学的第一要义便是保障和发展“公民的权利”,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世界各国关于宪法、财产法、商法、版权法和国际法的先声。

在书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事件,如震惊全球的辛普森“世纪之审”、轰动世界的“水门案件”、家喻户晓的“米兰达警告”等事件,作者向我们详细的解析了这些事件中的法律常识,这些著名的案件和事件,蕴涵着西方法治精神的精髓、法理学的要义、法律的信仰与原则。比如,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公民必须尊重法律的判决,罗马法的“共和”、“自由”、“法治”的伟大传统,恶法非法,公民有不自我归罪的权利和程序保障,国家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等。而本书的剪材和编排,无不按照“自由”、“平等”、“公正”、“权利制约权力”、“自然法和神法高于人法”等这样一些核心的价值元素来进行。

其他诸如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基于人性的审判,宣示了古希腊人天然的`神学情怀和宗教感受;持天平利剑、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宣示了古罗马人对法律“成熟稳重”、“公平正义”的期求;贝卡利亚对“罪行法定”、“罪刑相适应”、“惩罚人道化”的论述,折射出了这位天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光芒和哲学的激情;让英王约翰低下尊贵头颅的《大宪章》和服从法官判决、依法赔偿平民的德王威廉一世以及现代的夏威夷椰子的民告官案宣示了公民自由和权利的至高无上;轰动全球的纽伦堡纳粹战犯大审判,验证了“恶法非法”、实在法低于自然法所传达的社会正义观念;洛杉矶警察殴打黑人事件和人权斗士马丁・路德的“我有一个梦”,宣示了“不分种族的正义和友爱”.

作者在叙述西方法律文明的过程中,也没有忘记关照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没有忘记表达一位学者内心深处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就如作者在本书后记中所言,在一般的中国人心目中,对“法律”二字,是充满了种种神秘、恐惧和深深的厌恶感。因此,作者从一开始,就决意打破枯燥无味的、学院派教科书式的旧框框,而在中国开拓出新型的创新型的普法新文体,这本书是写给千千万万普通公民看的一本法学通俗读物。

篇3:寻找地球变迁的印迹

同为砂岩,岳麓山为什么无法长成另一个张家界?

地质专家的答案是:这跟它们的岩层有关。岳麓山的岩层有倾斜度30到40度,甚至更大,这样的先天条件就决定了岳麓山不能形成峰林。

站在地质学的角度,总是看见几百上千万年轻描淡写地过去,这些形态各异的地质奇观在历史的长河里终会湮灭。那些峡谷里的梨花,让地质学家可遇不可求的金钉子剖面,七八百万年前冰川在石块上蹭过的痕迹在山间留下的U形谷,因为年代不同而呈现不同深度的红色丹霞,被地质学家看出1631年一场大地震的滑坡……

这些都与对地质遗迹的研究和解读密不可分。

地质遗迹,地质学的语言描述为,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矿物、岩石以及典型产地;水体资源;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质遗迹为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由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质现象,包括地质和地貌的特征,提供了最珍贵的证据。

对于地质遗迹的科学、美学和其他价值的发现和评价,为保护和善待这些地质遗迹提供了基础。从而对在全球范围内提升资源的利用潜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寻找:在21.18万平方公里上的518处地球变迁印迹

湖南地属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濒太平洋板块,南临澳大利亚-印度板块,西接非洲板块。中元古代中晚期,原始陆壳裂解,湖南省境西北属扬子板块,东南属华夏板块(今华南板块),自新元古代开始,区内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发展演化历史。

漫长而复杂的演化,成就了湖南地质遗迹的丰富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湖南就启动了多轮地质遗迹调查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为全省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出过重要贡献。然而,这些调查也存在调查范围不广泛,调查内容不全面,调查评价内容不准确等缺陷。

2011年8月,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启动。此次项目是在前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调查内容全面、客观准确的地质遗迹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全省地质遗迹资源家底,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提供科学依据。

此后两年时间,10余名项目组成员行程五六万公里,首次对全省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调查,确定全省重要地质遗迹518处,提交评审的报告拟定世界级25处、国家级197处、省级296处。

这些地质遗迹遍布湖南省14个市州,但又相对集中。80%以上的地质遗迹相对集中于占全省土地面积51%的山区。根据空间分布,可划分为6个特色明显的地质遗迹分布大区,即武陵山地质遗迹分布大区、雪峰山地质遗迹分布大区、南岭地质遗迹分布大区、罗霄山地质遗迹分布大区、湘中丘陵地质遗迹分布大区、洞庭湖平原地质遗迹分布大区。

历时两年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湖南地质遗迹类型全、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有不少为国内乃至世界所稀有。

9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在内的省内外知名地质专家齐聚长沙,参加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的评审。李廷栋认为,湖南是国内少数开展地质遗迹系统调查的省份之一,这对于以后其他省份进行地质遗迹调查有借鉴意义。

赞扬不止如此,李廷栋还说:“湖南是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源大省,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立项系统调查全省地质遗迹是远见卓识之举。将对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将为‘生态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现实:未加任何保护的347处

凤凰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以峡谷、峰林、台地、溶洞、瀑布、构造形迹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

然而,此次调查却发现,公园内的湖南落差最大236米的尖多朵瀑布却因被引走水量后而枯竭。天龙峡因过度开发使得特殊的地貌遭遇破坏。

无独有偶,此次调查也发现湖南部分地质遗迹及其生态环境已经或正在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大规模开挖山体;盗卖矿物奇石和钟乳石材;引走瀑布水量以作其他用途;矿业活动引发井泉水干枯和地质地貌景观破坏;过度工业开采岩矿与宝玉石;未经批准挖掘古生物化石,过度旅游开发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等。

“我省分散的、未加任何保护管理措施的地质遗迹多达347处。”湖南省地质环境总站副站长陈文光说,部分地质遗迹集中区以及大量分散的地质遗迹区(点)未纳入正常有效的保护管理中。

除保护体系不完善,目前地质遗迹保护方面的法规不能涵盖地质遗迹管理的诸多方面,且宣传和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亟须完善立法。

调查还发现,有的地质遗迹集中区的管理机构不健全,有的则是多部门管理,都导致地质遗迹没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全省范围内也缺乏政府颁布实施的相关规划,致使地质遗迹保护大多围绕一时一地的事项展开,缺乏规划管理。

保护:“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漫长年代里遗留下的不可再生自然遗产,是人类追溯地球历史、获得地球环境演化信息的链条。人类无法承担丢失地质遗迹之重。

湖南地质遗迹保护主要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方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九十年代,湖南建立了5个地质遗迹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对岩洞、丹霞地貌、溶洞等地质遗迹进行了有效保护。此外,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截至2012年底,湖南建立了地质公园24处,其中世界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0处,省级地质公园13处,总面积达3548平方公里。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安泽认为,地质遗迹主要体现4个方面的价值:科学价值、美学观赏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

调查发现,目前湖南大部分地质遗迹均有不同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途径有旅游业开发利用、工业开发利用和农业开发利用等。

旅游开发利用是地质遗迹最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山水地貌景观发展观光游览,温泉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典型地层剖面、重要化石和岩矿石产地则多开展以科考、科普教育为主的旅游活动。

此外,也对一些重要岩矿石和古生物化石进行工业开发利用,浏阳的菊花石就是湖南的名片之一。

根据调查中发现的湖南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项目组给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的建议。

调查组认为,湖南要大力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典型地貌景观,鼓励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水体景观,加强重要采矿遗址、重要岩矿产区、重要矿业遗迹区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探索典型特色矿产集中区多种地质遗迹和矿业遗迹永续利用的道路,严格保护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地质剖面、构造行迹、地质灾害等类型地质遗迹。而在保护的方式方面,调查组给出建议是,以地质公园为主,矿山公园与地质遗迹保护为辅,其他多种保护利用方式共同发展的地质遗迹保护利用体系与网络。

调查建议,下一步,要开展较大比例尺的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遗迹调查;编制全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制订有关地质遗迹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并定期对执法状况进行监测,严厉打击恣意破坏地质遗迹的行为。

据记者了解,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将在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以省政府的名义发布湖南省重要地质遗迹目录,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确立统一的保护标识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

“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地质遗迹。”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陶霁在该项目的评审会上表示。

篇4:寻找家园 读书报告

------见过丑,才能欣赏美

书的封页是这样写的:“高尔泰,美学家,作家,画家。”我在读之前好奇,美学家是什么。在读完后这本著作后,我觉得,美学家是最符合他的定位。

高尔泰先生大的回忆之中,从小他就是个叛逆的熊孩子,自我很强,常常拥有着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经历了诸多苦难。一切都源自于一篇独到的见解《论美》,在反右,文革等多次社会动荡之中因为与政治主张所冲突而尝尽了苦头。

这本书中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比如正确的可怕的唐素琴。她总是能把上级的思想解释得无比合理,令人信服,并无比坚定地执行,监督,可以说是政府最喜欢的基层民众了。但是,她缺乏了一个人最基本的自由,任凭组织或是其他人来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放弃了自己擅长的数学,最终也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也许他喜欢高尔泰也是因为他身上的自由和叛逆吧,希望能在他的身上寄托自己内心深处的憧憬。

还有一个人,安兆俊。文中中所描述的保护过高尔泰的这位犯人劳教队长安兆俊是民族学院研究新疆史的历史学家,在饥寒交迫贫累交困的环境里,依然坚持要寻求人生的意义,房间收拾得整洁干净,《工地快报》作为历史资料整理得一丝不苟,濒临死亡的边缘时也坚持擦脸梳头,在最困难与最黑暗的环境里坚持保存一个“人”的形象与姿态。高尔泰说他是一个值得两个儿子自豪的,“真正的人”。对于夹边沟地狱一般的处境,一个人在丧失了信念以后就可以说是死了,精神上已经是死人了。夹边沟的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死人,安兆俊是其中的另类,精神上还留存着信念:每天梳得整整齐齐的头发,工地快报。被人作为谈资的同时,我相信他也给了一些人鼓励,让他们留有一丝人的尊严。

“美是自由的”我相信高尔泰在经历了这些之后,会比他最初写《论美》时,有更加深刻的感触。美与丑永远是相对的,就像安兆俊与其他犯人相比时的信念之美。我读完后深刻的感受到,美学家说的绝不仅是美术上的美,更是一种精神灵魂上的美,而这些都是磨难带给他的历练。苦难永远不会是财富,但是苦难过后的思考与提升,就是真正的财富。

篇5: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读书报告

——从法律目的论的角度

——法律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控制功能,而判断控制的标准就是正义。

一、背景知识介绍:

(一)社会法学

社会法学派是现代西方法学派的主要派别之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学法学在自然法学、历史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支配结构中发展起来,1为法学研究开创了又一全新的视角。它是把法学的传统方法与社会学的概念、观点、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法律现象,注重法律的社会目的、作用和效果,注重社会公正,强调社会不同利益的整合,推进法律改良的一种资产阶级法学学派。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战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新的利益冲突严重。这时的法律制度与资本主义初期提出的民主、法制理想的距离越来越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不得不关注劳动、福利、教育、经济等社会问题。法律社会化成为时代潮流,法律不得不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法学也把法律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研究。因此,法社会控制学说即应运而生了。

(二)法律控制学说 1.达尔文

[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邓正来译.代译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社会控制思想较早可以追溯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Darwin)的生物进化论。他认为,生物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生物个体为了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下去,保持自己的物种不被消灭,就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适应能力。适者生存、弱者灭亡、物竞天择、自然淘汰,这就是自然界对生物个体的控制机制。2由生物进化论发展出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是控制者,个人是被控制者。既然人具有动物习性,那么社会就必须控制人的这种动物习性。否则,人人都存在着追求自我利益的倾向,结果难免会使整个社会堕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中去,社会秩序因此而无法建立和维系。2.爱德华·罗斯

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作为美国的一名社会学家,他在1901年出版的《社会控制》3一书中最先使用了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这一概念。在他看来,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人的动物本性的控制,以限制人们发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行为。罗斯根据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所作的“自然秩序——人为秩序——之分,能够帮助我们区别社会运行的自发机制与人为机制,并依此视角来考察法律与社会控制的关联。罗斯指出,“于一代人的道德习惯不能成为下一代的本能,持续的控制是必要的”。4虽然,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有许多,如舆论、法律、信仰、社会暗示、社会宗教、个人理想、礼仪、艺术、人格、启蒙、幻像、社会价值观和伦理法则等等,但法律仍然是社会秩序大厦的基石。

[英]达尔文.物种起源[M].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75-148.该书中译本由华夏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译校者为秦志勇、毛永政和高佳等人,所依据的版本为Edward Alsworth Ross, SocialContro:l ASurvey of the Foundation ofOrder, New York: TheMacmillan Company, 1920.4 3.罗斯科·庞德

作为美国现代社会法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罗斯科·庞德受到了罗斯社会控制理论的较大影响。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是他的学说中的核心理论。庞德一生著述颇多,《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和《法律的任务》是他担任法学院院长后所作的专题讲义,庞德学说的核心——法律与社会控制理论,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二、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从法律目的论的角度

作为一名实用主义者,庞德的研究兴趣在于功能性解释法律上——必须追问:“你到底有什么用?”那么,法律又有什么用呢?对于目的理解。庞德深受耶林思想的影响。耶林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自然界中有因必有果,对人类社会来说,包括法律在内的所有社会制度都是有目的社会行动的产物,法的核心问题是法律的目的,法律概念乃是为人而存在的——他们是实现人之目的手段,而不是人为法律的概念而存在的;因此法律科学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发现正当和正义在此时此地所提出的要求。庞德辩证地吸收了耶林的观点,他引出了法律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控制功能,而判断控制的标准就是正义。用法律进行社会控制必须把利益、安全、正义均衡的放在心中。在一个发达的社会中,社会控制的任务就是有可能建立和保持这种均衡,而在发达的社会中法律就是社会控制的最终有效的工具。

(一)文明——社会控制——法律

1、三者的逻辑关系

庞德从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阐述法律与文明的关系,进而提出法社会控制理论。文明是庞德探讨其法律观的逻辑起点,通过论述法律与文明的关系,他进一步推展其社会控制理论。他认为,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工具,法律和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文明可以使人类力量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文明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在的自然界的控制;另一个则是对内在的人类本性的控制。惟有通过科学的发展才能实现对外在自然界的控制,保证人类过富裕生活。而只有社会控制才能实现对人类本性的控制。“对内在本性的支配,过去是,现在也是通过社会控制来保持的,即通过人们对每个人所施加的压力来保持的,目的在于迫使他尽自己的本份,支持文明社会,并制止他从事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5“法律不仅是通向文明的工具,而且是文明的产物。”6

庞德认为“文明是人类力量不断地更加完善的发展,是人类对外在的或物质的自然界和对人类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内在的或人类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要不断走向文明,就要进行社会控制。

人类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是什么?庞德从历史和社会现实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他开宗明义的讲到“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他进一步分析到,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这几种控制手段是混用的和不加区分的,只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它们各自居于不同的地位罢了。按照庞德的说法,在一个以血亲集团为社会单位的血亲组织社会中,法律的任务只是在各个好战集团之间保持和平,大部分社会控制仍留到血亲集团的内部纪律、共同体的伦理习5 张宏生,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09.⑦⑩[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杨知译.华夏出版社.1989 年.第 140 页,第 153 页. 6 惯和宗教组织去处理。在血亲集团是社会单位后,宗教组织就成为社 会控制的一个有效手段。但自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担当了进行社会控制的主要职能,与血亲集团依靠伦理道德、宗教利用教义不同,国家发挥社会控制的作用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法律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最具约束力最为形式理性化的一种。

2、什么是法律

既然证社会控制主要通过法律来开展,那么,这里的”法律”该怎么解释呢?庞德认为弄清这个问题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人们往往在多种意义上使用法律的概念,主要有三种:(1)法学家们现在所称的法律秩序,即通过有系统地、有秩序地使用政治组织社会的强力来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的制度。(2)一些据以作出司法或行政决定的权威性资料、根据或指示,这也就是当我们讲到印第安那州的法律、比较法、财产法或契约法时所理解的东西。(3)卡窦佐法官所称的司法过程,而今天我们还必须加上行政过程,即为了维护法律秩序依照权威性的指示以决定各种案件和争端的过程。

庞德在吸收了各派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强调用社会控制的观念来统一法律概念7。在庞德眼中,法律是“经由理性发展起来的经验和经由经验检测的理性”,只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制度或工具,是当前最主要的和最有效的工具,它是指“一种制度,是依照一批在司法和行政过程中运用权威性律令来实施的高度专门形式的社会控制”。与此同时,他还批判了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法律理论::(1)法律是权 7 陆汉平.略论腐败的社会控制[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6).力。庞德认为,法律绝不是权力,它只是把权力的行使加以组织和系统化起来,并使权力有效地维护和促进文明的一种东西。(2)把法律设想为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准则。

(二)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利益

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需要法律本身的努力,这就需要阐明法律的任务。在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的过程中,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持,而不是创造固定现实的社会关系,在于维持既定的社会秩序,这是整个社会赋予法律的特殊任务。

庞德认为既然法理学是一门社会工程学,而社会工程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而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或固定的建筑秩序,对其评价应当看它是否符合该工作的目的,而不是根据它是否符合传统方法的理想形式来评价它。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的目的以及考查法学家、法官立法者的工作成效,是法律秩序。这就要考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利益、愿望和要求。庞德心目中的正义观念并不意味着个人的德行,也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而是意味着一种制度,意味着一种关系的调整和行为安排,他能使有限的生活物资和满足人类对享有某些东西和做某些事情的各种要求的手段能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得到给以满足。而人们在安排各种关系和行为时必须将其考虑进去,由此庞德抓住了“利益”这个社会控制的要素,即“人们个别地或通过集团、联合或亲属关系,谋求满足的一种要求后愿望。”

法律秩序的形成有赖于法律承认某些利益,由司法过程(今天还要加上行政过程)按照一种权威性技术所发展和适用的各种法令来确定在什么限度内承认与实现那些利益;以及努力保障在确定限度内被承认的利益。这种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在这三种利益种,庞德认为最重要的是社会利益。利益是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的基点。

(三)利益——价值尺度——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就是通过包括法律制度在内的社会控制来确认、实现和保护某些利益。对各种利益的承认和拒绝承认以及划定那些得到承认的利益的界限,最终都是按照一个确定的价值尺度来进行的,因而在书的最后一章主要谈到了“价值问题”。

法律所要承认和保护的共同社会利益,庞德认为要遵循一种经验的标准。人们可以从这种标准中寻找消灭或减少阻碍或浪费,以实现最大社会效果的经验。这是法律价值所在。“法律是一个实际的东 西。如果我们不能建立一个每个人所普遍同意的法律的价值尺度,那也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我们必须放弃一切而将社会交给不受约束的强力。我们有着几个世纪以来用法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的经验,而且我们已经学会了去发展这种经验,并利用它去衡量和评价各种利益。”庞德还认为法律是一个实际的东西,我们应注重法律在实际上对价值尺度这个问题是怎样处理的,这又回到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这一主题上来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学财务管理体会下一篇:你做的每件事情都会有结果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