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回忆中感动的泪

2024-04-12

寻找回忆中感动的泪(通用16篇)

篇1:寻找回忆中感动的泪

我的父亲有一双大手,一个圆滚滚的将军肚,时而踏实、稳重,时而幽默、风趣,他曾带给我欢欣的笑,也曾带给我感动的泪。

国庆时我们一家去南京探亲,一趟动车需要五个小时,困了的时候便靠在他的肩膀上睡一觉,醒来再吃些零嘴、看看电视剧。

又一次我靠在他的肩上,他正在听音乐,取下了一只耳机问我要不要一起。我抬起脑袋,他便心有灵犀一般地将耳机塞到我的耳朵里。等我再次靠到他的肩上,传进耳朵的是《爸爸去哪儿》的悠扬旋律。我以为我的父亲指挥听摇滚一类的硬派歌曲,便质疑道:“你听这歌多没劲啊,软绵绵的。”这话好像戳到了他的哪里,他愣了一下,说:“哪有,这多好啊……”我缓缓闭上了眼睛,在半梦半醒之间,我听到了一句歌词,“谢谢你光顾,我的小怪物,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我一瞬间明白了,明白了父亲那句“这多好啊”,明白了父亲不善言辞却想表达自己的爱,明白了我的质疑带给了他多大的伤害。我的眼泪因深深的愧疚和更加深的感动蓄满眼眶,无处释放,盘旋在眼中、心里。

我在酸涩的泪水中沉沉睡去,再醒来时耳边是列车员报站的声音。当感官恢复之后,我感觉到脸上汗津津的,一个厚重、温暖的物体覆在我的侧脸上,是父亲的手。我从他手中挣脱开来,脸上一层薄汗还留着热乎乎的余温。他瞥了我一眼,搓搓出汗的手,说:“你脑袋也太重了,又没靠好,害我扶这么久,该减肥了。”我回击道:“你才该减肥了,你那么胖……”话还没说完,我的眼泪就开始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与那层薄汗融为一体滚落。“你怎么哭了?”耳边传来父亲惊慌的声音,“好好好,以后不说你胖了!”我继续哭着,父亲的有趣的话在此刻却加深了我的感动,与因歌曲而生的感动一同在眼泪中尽情地释放。

我的父亲,我感动的泪,都与我相伴,一同成长。

篇2:寻找回忆中感动的泪

一边抹眼泪一边撰写,我是

当“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响起,小宇阳上台领奖时,我的泪水宛如断了线的珠子,一颗一颗,在脸颊划过,干逝,只留下星点般的泪痕,在那一瞬间,我最想做的,只有哭,只有用那纯洁的泪水,才能表达我心中的一切,才配赞颂陈淑秀高尚无比的舍己救人的精神!还有我衷心祝小宇阳及其家人平平安安!

篇3:从安全管理中寻找儿时快乐的回忆

学校为了搞好安全,强化了各种安全措施,尤其是在防范上更是不遗余力。“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凡是涉及安全的便一概封杀,尤其是春游、野炊之类的野外活动,就连体育课上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项目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得到了学校的默认:教师马虎,校方模糊,只要是不发生安全事故的措施就是最好的措施,不让安全事故发生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如此一来,学生只好整天坐在教室里,多了一些老成和沉闷,少了一些应有的灵性与活力。

想想自己儿时读书的经历,除了学得了知识,更为精彩的却是那些张扬儿童天性的活动的回忆:

下课了,我们最爱玩的游戏是“封国”:两队人数相同,就像田忌赛马一样,上等马对上等马,看谁把对方撵到就算胜。那迅疾的奔跑练就了我们的速度,现在想来还热血沸腾。现在行吗?老师看到那样疯跑,生怕撞伤了人,不大声禁喝那才怪。

那时的影片是《平原枪声》《地道战》之类的战争片,于是放学路上,就学着电影里敌对双方拼刺刀的样子,两人互相拼杀,从而练就了我们的敏捷与忍耐,勇敢与坚强。现在行吗?为了强化安全管理,有的学校还编成路队,加强校外管理,学生只能规规矩矩回到家,路上再也看不到学生们生龙活虎的样子了。

每期的春游、野餐更是全校老师和学生的大事,那浩浩荡荡的场景、那满山满水的欢声笑语、那炊烟缭绕中飘荡的菜香至今回忆起来都温馨不已、激动不已。现在行吗?为了防患于未然,干脆一刀切,凡是存在着安全隐患的一概不允,学生在一次次热切的请求着,得到的是无奈的拒绝,久而久之,便也麻木地寂然无声了。

教育的本质是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办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教育回归其教育的自然属性,这也是每一个教者终身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但在安全高于一切的今天,学校就只好牺牲学生的部分利益,抹杀了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其实每一个教者都明白,每一所学校也明白,几许悲哀,几许无奈,几许尴尬,何人能解?

今年高考时,我县一所学校一考生上学路上发生车祸事故死亡,这完全是一起交通事故,与学校无关,然而家长却把责任赖在学校,到学校闹事。为了维护一方平安,最后学校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达成家长的愿望给钱了事,事后学校老师一片哗然。此类之事不胜枚举,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

2009年“五四”青年节,南溪片为了加强各学校的安全工作,请来教委分管安全的工委副书记讲了话,当他深刻地解读了学生安全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紧密联系后,在列举安全个案时,就我国学校的安全工作和日本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对比:日本学生在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家长知道后,第一件事就是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不足,再主动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把事情處理得更为完美;而在中国,当孩子在学校发生安全事故,第一反应就是如何把责任推给学校,推得越干净越好。从这个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是善于反思,主动承担责任,一个是一味推诿。诚然,作为师者的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然而现实却是那么尴尬。

邓小平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然而时下我们的教育如何,还是通过两个对比的事例来说吧:日本孩子一出生,家长就首先在家中准备沙堆,让孩子在沙堆中学会摸爬滚打,摔了跤,发觉没事,家长只是在旁边静静地观察,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而现今中国的孩子,尤其是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农村孩子(因笔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农村),身上穿得干干净净,很少让孩子在地上自由活动,怕脏了衣服、沙子进了眼、伤着哪里,其结果是连爬这个环节都省去了。如果是摔了跤,那更是不得了的事,不管孩子有事没事,外婆或母亲之类的便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把孩子拉起来,还大声说:“这个地方不像话,把我乖孙孙(或者幺儿)摔着了,我去拿一把锄头来把这个地方挖了……”孩子本来知道是自己摔了跤,错在自己,却在大人的哄喝声中,乐得撒娇似地哭上一回。

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归根到底还是安全在或多或少地作祟,只是大家对待安全的态度不同而已:一个是面对安全,从容应对,学会勇敢和承担;一个是面对安全,想方法回避,导致的结果是不敢面对,遇事推诿。以上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笔者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进行解剖,只是作为一个安全管理者从看到的这些诸多现象中,发一番联想和感慨而已。

作者简介:李德明,男,生于1965年12月,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重庆市云阳县石门小学,躬耕讲坛二十八载,撷取教海中的每一朵浪花,注重学生心理分析及健康的人格塑造,曾在《今日教育》《电教世界》发表教学随笔多篇。

篇4:感动的泪记叙文

每一次大考试,我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吃一个火腿和两个鸡蛋,因为合起来是100的意思。

有一次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给奶奶要买火腿。第二天的时候,我一起床,没有看到火腿,便问正在做饭的奶奶,火腿呢?奶奶说:“昨天忘记买了,你不吃火腿照样能考100分。”

我却不乐意了,说:“不,不行,我必须这样,才能考100分。”说着,说着,眼泪像断了帘的珠子滚落下来。

妈妈出来对我说:“你吃了也不一定考100分,不吃一样。”

奶奶也哄我,可我的泪总是停不下,没有办法,奶奶只好换上衣服,出去给我买,妈妈劝奶奶说:“别出去了,挺冷的。”奶奶说:“孩子闹,有什么办法呢?”

奶奶出去了,我在窗户里看着奶奶出去的身影,不知怎么回事儿,我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兴奋,却有一股酸酸的感觉涌上心头。很快,奶奶回来了,突然发现她浑身已经湿了,原来,下雨了,我再一次在窗边往外看。

雨不知情地下着,我想,奶奶一定是艰难的走过每一步,一定是被大雨淋着,一定是急着想回来让早点吃火腿,一定是……

想到这一些,我的泪珠又一次流了下来,但这一次和第一次不一样,我用被子蒙住我,怕被别人发现。

篇5:感动的泪记叙文

我有一个朋友,他经常乱吃东西,乱喝脏水。天长日久后,他不幸得了白血病,这个孩子,我想和一起上学的都听说过他,他就是徐桂浩。就在那天,我放学后,发现彩虹小区门前有一个大牌子,旁边还有两个人,一个捐款用的箱子,我立刻明白了,这里要我们捐钱。我又仔细看了看牌子上的字,“啊!”我顿时惊叫了一声,徐桂浩得了白血病了。他的妈妈都把嗓子哭哑了。我非常同情他,就把身上的一点零钱捐上了,这消息传的很快,他的所有朋友,都拿钱来捐款,不只是朋友的,就连路人都来捐钱,他们不是在做样子,而是真情真意的,我被这种场面感动了。

有人急需帮助,这可能有生命危险,我猜,只要有感情的人,都会去帮助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我非常佩服。

这次徐桂浩把病魔打败,从疾病中逃回来。我非常开心,我开心是有两种原因,一是徐桂浩病好了,能和我们一起玩了。二是我们大家一起捐钱把他救活,我也出了一份力,我想,凡是捐钱的,都会有这种想法。

真是人间处处有真情啊!那种时刻,我被感动了,现代人有这种精神,说明人们都有一颗乐于助人之心。

我把这件事视为我知道的感动事例中排为第一,因为我太感动了,我既开心又感动,我们捐钱救回了一条宝贵的生命,谁不为你感到无比的骄傲。!

篇6:感动的泪记叙文

在我不到3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就去世了。爸爸告诉我:“你爷爷生前为邻居做的好事数也数不过来,并且在你满月的时候,送我你一把金锁,还有一顶草帽。而这却是爷爷给我最后的东西。

爸爸给我说起了从前的事:当时那是人民解放期间,人们还没有发家致富,家里有4个人,我爸爸排行老四,可爷爷却最宠爱我爸爸。那是一个夏日炎炎的季节,家里只有一个草帽,我爸爸和爷爷为一个有钱人家放牛或种地,那时,天空热的像蒸笼一样,我爸爸去放牛,爷爷也跟着去,他把那唯一一个草帽给了爸爸戴,而爷爷却晒出了毒疮,有一次,爷爷要把草帽给爸爸时,他说:“不要,你的头上有毒疮必须戴草帽。”而爷爷说:“不。就是因为这样你才必须戴上。”说完,爷爷把草帽给了爸爸。我听到这里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他艰难的把草帽接过来,眼里闪着泪花,把草帽戴头上就走了,而爷爷却笑了,最后,爷爷因被中暑而送去医院,但因此爷爷患上了小脑萎缩病。爸爸他们四个就努力的挣钱,可就是在我出生那一年,刚能记事,却听到了一件消息,爷爷去世了,家里陷入了哀伤与悲痛之中,因此,他们四个分散到了各地,而我家里就剩下奶奶了,奶奶说:“你爷爷曾是一名捕头。”我出于好奇就问奶奶什么是捕头啊?奶奶说:“捕头就是警察抓坏人的。”我那时候小还不懂,我听了妈妈和爸爸说关于爷爷生前的事,不禁泪水夺眶而出,听着爸爸的叙述,情不自禁地被爷爷这种精神与品质让人感动。

感动,是一种久违的体验,感动是一种感人的亲情,还是一种让人落泪的感情,总之人世间有如此之多的悲欢离合,刻骨铭心。在这里我想说一句,爷爷您的品质和言行让我们这些晚辈骄傲与自豪,同时也倍感感动。

篇7:寻找回忆中感动的泪

田黎明:我觉得对于基层的文化服务,重点应该是在基础性的普及和高端性的引导,而且这两个点要同步。基础性普及就是:我们的艺术怎么样能让老百姓喜欢。比如说老百姓常见的中国画题材——梅兰竹菊四君子,这都是家喻户晓的题材,都很熟悉了。但是这“四君子”所反映是中国文化所呈现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志向和崇尚道德的崇高理念。像这样的题材,老百姓肯定都很喜欢,但是如何赋予传统题材一定的新意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时代所赋予艺术家的责任。而这种新意也要在形式上让老百姓能够接受。所以说形式也应该传承中国画的文脉,一路发展下来,让大家看得懂。

《中国美术》:基础性普及和高端性引导具体应如何进行?

田黎明:齐白石讲过:“画要画人家看得懂的画,说话要说人家听得懂的话。”这两句话很朴实,其内涵却很深奥。应该说这句话代表了齐白石的艺术理念,同时也代表了老百姓向往美好的一种理念。我解读齐白石讲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普及基础,二是高端的引领。齐白石的艺术大家都熟悉,老百姓也人人都知道他——画虾,画小鸡,画白菜。齐白石的艺术老百姓之所以喜欢,原因是有老百姓喜欢的题材,然后又有简练的画法,还有符合时代审美的绘画形式和形象语言。他的画映射出了老百姓心里所向往的那种美好。在这个层面上齐白石走得确实相当深入,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楷模。

至于高端的引领,我想主要还是在文化精神和艺术境界上来引领。毛主席也说过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我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始终都要去深入生活,去了解老百姓喜爱什么样的艺术。

《中国美术》:对于艺术家要深入生活您怎么理解?

田黎明:深入生活,一方面是体验,另一方面要去发现。发现什么?发现老百姓喜欢的事物。把人民喜爱的、向往的东西通过自身的绘画载体呈现出来,这就是艺术家要做的事情。

所以习主席在去年10月份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就特别提出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艺术家的中心任务是创作。所以艺术家要努力出精品,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我觉得习主席指明了新时期艺术家的艺术方向。

艺术家要深入到生活当中,更加深入地去贴近百姓,观察老百姓所喜爱和赞扬的、美的事物,要去掉一些浮躁的东西。社会上有很多浮躁的现象,作为艺术家的我们都观察到了。我觉得这些现象不是我们画家应该选择的创作点。想要去掉这些浮躁的东西,首先是要去掉自身浮躁的状态,一心一意来研究艺术。艺术创作应该承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和把握时代人文精神的语境,这样就自然具备引领性。其实所谓的“高端”并不是指画得多么精妙或者是多么复杂,更多地指在内容与形式上适合于时代发展,适合于老百姓的共识,这对于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在艺术的语言和形式探索上,要接地气和有文化体验的厚度。这种厚度大家也许都能感觉到,但是通过自己独特的笔墨感觉方式把这种厚度把握住或者体验到,对于艺术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中国美术》:您也曾长期在基层工作,一定会有很多独特感受并且转化到了后来的艺术创作当中,要做到这些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田黎明:我觉得作为一个画家在生活中要努力把握“发现”这两个字。美就在生活中,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它。记得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一次我带学生下乡来到一个小岛上,那上面有一对老夫妇开个招待所,平日的打理也由这两位老夫妻来做。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学生画一天画回来了,就从院子里的一口水缸里舀水冲凉,一会儿就把一缸水用完了。第二天我们才发现,原来这缸水是老两口从很远的地方一担一担、一桶一桶地挑回来的,我们这样轻易地用掉这缸水却没有被他们埋怨,心里真是既惭愧又感动。一个学生病了,这老两口还给这个同学做病号饭,并且问寒问暖,说今天不要出去画画了,这孩子发烧了,我们给熬点鱼汤,下点面条。这些都让我们很感慨。他们所呈现的是中国人那种敦厚的性情,令你没有办法不感动。无疑这就是一种美,就可以在这个美当中去提炼你的艺术语言。所以说假如~位艺术家选择画一座山,一定会有一种思想背景在里面,那就是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座山,热爱这一片地域带给他的这种感受。

《中国美术》:普世的价值观的体现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这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弘扬“真、善、美”的标准应该是不会被改变的宗旨。

篇8:感动的泪记叙文

在我上三年级的一天下午,天突然黑了下来,一股冷风吹进教室,天还下着蒙蒙细雨,我身体一抖,我非常的冷,而且我又没有多余的衣服。下课我把身体缩成一团,还把窗户给关了,但是还是冷。我就熬,终于熬到了放学,但是还得到老师家去写作业。我实在冻得不行了,我双手抱着双臂,快速的跑。我们到了门口。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原来她来给我送伞,我身体忽然暖和了,妈妈见了我说:“我就知道你冷,给你带了件衣裳,快穿上吧!”真是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我穿上了衣服,妈妈也把伞递给了我。

妈妈走了,我看着妈妈的身影渐渐的远去,我忽然心里酸酸的,眼里含着泪花。我哭着到了老师家,我写完作业,回到家我冲到妈妈怀里哭了好一阵,等我不哭了妈妈说:“怎么了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我说:“没有。”妈妈又问:“那你干嘛哭?是不是因为我给你送伞。”我说:“是。”妈妈又说:“疼儿女,乃天下父母的责任。”是呀!天下的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哪个不是在为自己的儿女拼搏、打拼,哪个父母不是把自己的儿女当成个宝。

在这我向天下的孩子说:“长大了一定要孝顺,要懂得十月怀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三年级的那一天令我流下了眼泪,妈妈为我做的事令我非常感动。

篇9:感动的泪记叙文

感动,如沁入心脾的甘泉,畅饮酒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清而又明亮,感动,一种久违的体验,感动,一种醉人的滋味,妈妈的这些事情很让我感动,妈妈让我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件事是在我二年级时候的事。

下课铃响了,我拿起书包就想快点跑回家,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一定在家等我呢!

我刚跑出教室老师向我走来说你留下来,老师问我你昨天去干什么了?我和小伙伴去捉蝉了。因为妈妈非常喜欢吃,我正打算在说什么时,老师打断了我的思路,我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见桌子中间放着一个大蛋糕。12支蜡烛闪闪发亮,同学们纷纷围了上来,一起说:“祝你生日快乐。”随后老师拿上来一个书包和一个我最想要的毛绒玩具,我简直不敢想信我的眼睛,我接住了,这对我了说是最珍贵的礼物。我想说什么,可总是说不出来,同学们有的送我钢笔,有的送我音乐盒,有的送我他最喜欢的变形金刚,随后妈妈来了,妈妈也对我说了一句:“生日快乐。”妈妈说吹蜡烛,我把蜡烛吹灭了,而且还许下了心愿,我说开始吃蛋糕了。

篇10:回忆,在已逝的青春中寻找年轻

回忆过去是在证明我们已渐渐“老去”,这个年纪很纠结,既要成家还要立业,似乎都承载了太多太多,转眼,我们大学毕业已四年,在那有太多太多的记忆,如果不是一首歌、一阕词将我拉回到自己已逝的青春中,我想那种久违的感觉至今都未曾找寻到,还记得我们借着体育系的麻将,拿着美术系的画板,坐在音乐系的宿舍里玩血战到底,感觉特好,好多面孔虽然不知道彼此的姓名,但那种为了共同的爱好拼坐在一起没日没夜是多么的“幸福”,很怀念,但也有过发自心底的抽搐,为了小小的感情世界,我们晕头转向,为了所谓的爱情我们可以为某男子哭泣而成个泪人,为了友情我们也可以为某女子拼酒而醉的一塌糊涂,这才是真的自我,正直青春的我们无论做事、做人都是那么的干脆,我是那么的喜欢干脆的自己,即使是错了都错的那么漂亮,我想说,姐曾经也年轻过。

王菲在她的《致青春》写到,“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骄纵的心性,已烟消云散,疯了、累了、痛了人间喜剧,笑了、叫了、走了青春离奇„”写的非常好,似乎写到了年轻的我们,就像歌词写的一样,如果再让我们重逢的话,好多感情都不及当年,也许在特定的时间里遇到了特定的你即使没有结局也是完美的,因为有过才有回忆,因为回忆才懂得我也曾经年轻过。

如今,我快要奔三了,对于年老的人来说我们似乎还很年轻,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已经老了,偶尔的熬夜竟让我好久才能缓过神来,偶尔的一场酒竟让我呕吐好几天,真的不及当年,两天一夜不睡居然还能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不得不承认我确实“老了”,每天忙碌的工作只为求得生活上的安逸,这虽不是我的本意,但我无能去挽回,岁月已经不再让我年轻,而生活更是让我憔悴,慢慢的、慢慢的我不在喜欢白天,不再喜欢有乌云的白天、不再喜欢忙碌的白天、不再喜欢人多的白天,我喜欢夜晚,喜欢有星星的夜晚、喜欢下雨的夜晚、喜欢一个人的夜晚,静静的、静静的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宣泄着所有不是,这个世界很现实,上帝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唯有自己的努力才能赢得上帝的眷顾,我不能肯定我有多努力,但我确实付出很多,对于目前我很知足,一路走来,我用年轻铺垫着我的足迹,回头望去,那些年的人、那些年的事一一浮现,那就是年轻。

篇11:从回忆里寻找故事

故事从那里来?

沈从文先生也有过一番评述。他说:小说往往来自于那些残存的记忆——大意如此。

是的。我在构思一篇小说的时候,总是不断从记忆的根系里吸取营养。所以,我说:一段痛苦的经历对于写作的人来说,也许会转变成一种难得的素材。

偶尔俯身,就从记忆的井里面,打捞出一些湿漉漉的往事。

1998年,我在东莞。八年了,八年前的那些往事和面孔,还历历在目。

我在我的一些故事里,都指名道姓地提到东莞这座城市,可在这篇《离开那座城市》里没有。因为我突然发觉,发生在东莞的故事,把它的场景转移到另一个珠江三角洲城市,也能够成立,而且符合生活和艺术逻辑。这些城市都大同小异,一样繁荣的外向型经济,一样苛刻的对待外地人,甚至包括广东边远山区的同胞。中国有一亿多寄居在城市屋檐下的打工人,他们对城市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可是,在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里,却吝啬得不肯提上一笔,好像可以随时把他们抹去,如同在沙滩上抹去脚印,在纸上抹去铅笔字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过这样一个庞大的建设群体,这么多年来都得不到真正的关注的。好在有几本打工杂志开导这个群体,好在这两年政府和社会开始关注这个群体。应运而生的打工文学,正是这个群体的精神家园。

我愿意用我的笔,记录下打工人的喜怒哀乐,打工生活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愿意在打工文学这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努力耕耘。

这篇小说的主体结构是真实的。当然,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枝叶,使得它不至于枯燥无味,否则,勉强嚼完的编辑,会陡生一种提斧头砍我的念头。

我的处女作是在《中学时代》发表的,一首不到十行的诗歌。单就激动的心情而言,在我收到样刊那一刻,超过了我后面发表的所有文章。之后,我陆续在《作文通讯》,《初中生必读》,《未名作家》之类的校园文学杂志上发表诗歌。是的,诗歌。学校生活也许更加适合诗歌这棵苗子的茁壮成长吧。

1995年,兵败于高考的独木桥,随即南下,开始了我延绵至今的打工生涯。加班加点之余,我还不忘心中的文学梦,趴在铁板床上,构筑另一个瑰丽的世界——我发觉,几乎所有的打工作者都有类似的写作经历。广种薄收,有一批小说诗歌在《江门文艺》,《佛山文艺》等颇负盛名的打工文学杂志上开花结果。

以下面这句话结束本文,同时作为我今后矢志不渝的创造方向:

我是一个打工人,愿意为打工文学略尽绵力。

篇12:在平凡中寻找感动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汽车系的教师李隽钰。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平凡中寻找感动》。

我常常想,生活中有什么是让我们感动的呢?血浓于水的亲情会让我们感动,不离不弃的爱情会让我们感动,惊天动地的事业会让我们感动,慨然赴死的牺牲会让我们感动。但是,我要说,有一种人,有一个职业,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们,曾被人赞为托着太阳升起的人;他们的事业,曾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只是他们是如此的平凡,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的感动,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要我们用心去寻找。是的,他们就是教师。

且让我和大家一起,在平凡中寻找那不平凡的感动吧。

首先,让我给大家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两年前,我们学校的医学生命系护理专业班。这个班上有个姓李的女生,上课时总是表现得无精打采。在一节 课上,当时上课的崔 老师发现了这个女生的异常。下课后,崔老师特意找到这个女生,细心地询问她有没有什么烦心的事。一开始,这个女生很抵触,不愿对崔老师敞开心扉。但发现情况不对的崔老师,并没有一问了之,反而更加留意、关心起这个女生。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隔膜,这位姓李的女生把自己满心的苦恼一股脑地倾诉给崔老师。原来,这个女生家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加上离开家乡来到学校后因为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孤独,她脆弱敏感的心灵一时难以承受,因而产生了厌学轻生的念头。了解情况后,崔老师决心要用温情和爱心来唤回这个即将迷失的灵魂。从此,教书之余,崔老师又多了一项工作:照顾这位姓李的女生的生活。崔老师不仅在经济上接济这位女生,使她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而且在思想上开导她,帮她寻找生活的方向。不仅如此,崔老师还经常在周末把这位女生邀请到家中,让她感受家的温暖,不再孤独。崔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位姓李的女生不仅慢慢改变了心情,变得积极乐观起来,三年后还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毕业离校前夕,这个女生特意来和崔老师告别,她深情地对崔老师说:“感谢老师!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发自肺腑的话,流露的是作为学生的真挚的感恩之情。这个故事,是在我刚到学校工作时,一位老师告诉我的。听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崔老师所做的一切,其实是每一个老师平时都在做着的最平凡不过的事。教书育人,从来就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然而,正是这样的平凡,却铸就了一个个健康成长的灵魂。这样的平凡,令人感动。

说实话,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对教师的工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加上社会上对职业院校的一贯偏见,因此,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情绪还比较低落,对自己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一点头绪都没有。这时候,这位老师把这个故事告诉我,那是在提醒我,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以真心真情去关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学生。这位老师和这个故事,不仅帮我廓清了人生事业上的迷雾,更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温暖。这位老师,就是周敬勇老师。周老师不仅在教学上给予我这个新教师极其耐心、毫无保留的指导,更是在我刚入校门、面对人生、职业产生迷茫时及时给我指引。周老师的帮助,令我感动。我要衷心的说一声:谢谢!

其实,在我们学校,像崔老师、周老师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寻找,就可以发现许许多多平凡中的感动。

在我们汽车系,你总是可以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每天,他来的最早,走的最迟。虽已年近半百,却仍然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谁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多么的琐碎,尤其是在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班主任工作更是辛苦。可他从来不说一声累。他做学生思想工作,总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在学生面前,他永远是那么和蔼,那么耐心。没人看到他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他的学生和同事都知道,他是真正了不起的人!他就是我们的杨乐毅老师,我们系最年长的辅导员,最辛苦的班主任。

老师教书,每天都要重复几乎差不多的工作,枯燥,乏味,更累人。但在我们汽车系,你总是可以看到一位老师,她唱着欢快的歌儿进教室;下课了,她又在愉快的歌声中回到办公室。有人问她为什么总是这么快乐,她笑着说:快乐的课堂就是学习的天堂。她就是我们乐观开朗的桂老师。

还有我们的杨光明老师,是享誉省内外的学术名人,但他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却总是那么认真,那么细心; 还有我们的教务科长胡木林老师,繁重的行政工作并不影响他为老师们提供耐心周到的服务,经他的手整理的学科专业资料,总是那么详细,清楚;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老师。每天,他们都在做着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就在这平凡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感动!

教师是平凡的,普通得就象一颗小小的石子,没有水晶的璀璨,没有宝石艳丽,更没有钻石那般光芒四射。但是教师的事业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牺牲。

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平凡的人生,创造着壮丽的事业; 有一首歌谣最为动听,那就是奉献,无私的奉献,播撒着未来的希望。这就是靠山,这就是力量,这就是感动。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

李隽钰

篇13:感动的泪优秀作文450字

听说我们要回去后,奶奶特地给我们赶制了团子。一笼青的,一笼白的,香喷喷,热乎乎。我知道做团子是一件麻烦的事,动不动就要几个小时。

整理好了东西,我们该走了。正在这时,奶奶追上来了,塞给了我们一些当地的土特产,一筐鸡蛋,上下都铺着稻草;一袋子软糯香甜的年糕,正是我的最爱……

抱着那一大袋子热乎乎的东西,我的胸膛暖暖的,我的心软软的。看着奶奶那被农活压弯的背,那被风尘撕裂的脸,想起那一笔笔的退款,那一碗碗香喷喷的番薯饭,我那不争气的眼泪不禁留了下来。我别过身,偷偷擦干眼泪,转过身再看,奶奶正在跟爸爸话别。她叮嘱着许多话,一遍还慢慢地将爸爸送到了门口。

要走了,随着铁门吱的一声关上,我只能看见一座房子,看不见人了。而关门时我唯一的印象,就是奶奶那种依依不舍的眼神……

篇14:寻找回忆中感动的泪

我迫不及待地把机器戴手上,打开了它,忽然,我的机器出现了故障,我被转到了我自己的记忆深渊。

我的一段段记忆就这样放在一颗颗球里,开心的是橘色,伤心的是蓝色,我冷汗一滴又一滴地着陆,心跳一次又一次地加快,我疯狂地想要奔出深渊,可又一次又一次地跌落,我爬不上去呀……我随手刚想砸碎一颗球时,我发现,我的一位熟人,看起来眼熟,这不是我妈妈吗?她正和我说悄悄话呢,我把妈妈也忘了,就短短的十年,我还没回去过,我想,为什么我和机器一样了呢,一点感情也没有。

我冒着危险,再次启动了瞬移,心里努力地想着自己的故乡。终于,我回到了地球,回到了成都。咦,人呢?地球人好少啊,我匆匆忙忙地奔回家,看见那扇想不起来的门,本能地按下门,门打开了……

一个人的影子,这是我爸。我爸也认出了我,请我进来。我看见了妈妈。妈妈怎么白头了?脸上有皱纹了?我不禁地说了一句:“妈妈,你怎么老了?”妈都60岁了,我的眼泪已经打破了层层阻碍,涌了出来……

从那之后,我帮妈妈干家务,妈妈呢,总是笑中带泪,泪中带着家人重逢的喜悦。我不会再去搞发明了,因为我觉得我发现了世人已忘记的——亲情。

作者:王堃雨

篇15:李依馨:寻找生命的感动

戏不在多 有彩就行

李依馨坦言,这是自己参与的第一部小年代戏码,新鲜的同时也算是一个挑战。要知道,年轻演员能上高满堂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认可和肯定,荣耀之间,所承载的压力和演技考验也着实不小。她讲,类似这样小年代的戏一直受到观众好评,怎样能将角色演得扎实、饱满是需要演员做大量功课去消化的。于是,大量阅读资料,听老一辈人讲那个年代的故事,成了她开拍前的定向任务。“那个年代相对来讲物质匮乏,但人们的心态始终阳光向上。做功课对于每个演员必不可少,缺少了这一环节,可以说便是少了对人物演绎最重要的部分。”

问她,此前《大河套》、《下海》中自己饰演的都是较为重量的角色,如何看待忽高忽低的角色分配?李依馨笑说,处于新人阶段的自己并无过分纠结烦恼,这仅仅是作为演员的一个必经之路。“每个人都运气都不一样。不可能每个演员18岁刚出道都能演女一女二。更多的人是慢慢沉淀出的演技,酝酿出的沉香。观众对你的识别率其实很重要。即便有些角色不是女一号,甚至就出二十场戏,但出彩有人物特色,自己也欣然接受。我一直崇尚一个观点,戏不在多,有彩就行。你知道有些二号三号反而是给戏点睛、添彩的地方。”

《大河套》、《下海》确定将于8、9月在中央一套播出,这几天,李依馨也陆陆续续看到了一些片花的内容。 “大河套在我演绎事业中有两个第一:接拍的第一部历史厚重剧,演绎第一个有血有肉、羽翼丰满的角色。拍完《大河套》后,我更明白什么叫用心表演,如何将感情发自肺腑。之前的戏,也演的用力、认真,但往往是最本能的反映。《大河套》教会我太多。”

歌声是生命的缩影

演而优则唱,这是如今娱乐圈常见的现象之一。但如李依馨这样的新人,敢两面通吃的人却不多。她叫自己“拼命三娘”,说敢想敢干一向是自己的犀利之处。还记得她曾袒露心声,艾敬是儿时偶像,一把吉他,一次旅行足矣。如今,愿望得以实现,她淡淡地说,专辑在推出的那一刻,自己是幸运而美好的,尽管只有三首作品,却也是自己精心奉上的最真实、最真诚的东西。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小丫头的一次玩票行为,也会有人猜测会不会是她为上位走红而攒的一个炒作手段,但专辑中《乖了乖了》获得彩铃下载的第三名,这样的好成绩足以让更多人对她刮目相看。 “《乖了乖了》是08年就词曲创作完毕的歌,到今年才发表。这里面有我对爱情的一种态度,可能不需要有很多钱、物质之类的东西,两个人追求的是一种感觉,牵着手和我在雨里漫步,就够了。”

“《歌声的微笑》副歌部分采用经典老歌《歌声与微笑》选段,前半段是自己写的,这源于有一天听到《歌声与微笑》,勾起很多儿时的回忆。希望和同龄的朋友们分享。最后主打歌《我要的幸福》里唱,有你才有温度。我目前把这个温度看作是我的理想,炽热,温暖,理想有了温度,会指引着你一直前进。”

一口气介绍完专辑中的作品,对于李依馨来说,这张专辑或许是最好的佐证,所有感恩和感动汇在一起,不需要太多花哨,近乎白描就好。

篇16:寻找回忆中感动的泪

我流下了感动的泪小学作文300字

爱,使人感动,我被许许多多的爱感动过,尤其那次,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记得去年暑假中的天夜里,我突然感到头痛、恶心,喉咙里像冒火,并且咳嗽得很厉害。妈妈听见了,急忙走过来问:“怎么了,孩子?”“妈妈,我不舒服。”我有气无力地说。妈妈用手摸我的额头,“啊,怎么这么烫?”妈妈便赶紧找来了棉球和酒精。她用棉球蘸着酒精给我擦拭全身,说这样可以降温。这时爸爸也起床了,对妈妈说:“我们还是送孩子去医院吧。”两人商量,决定送我去中医院。爸爸背起我就匆匆忙忙奔向医院,妈妈紧跟在我们后面。我趴在爸爸的`背上,感到爸爸的背是那样温暖。到了中医院,爸爸连忙请医生给我诊断、开药、打针。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醒来以后,我发现我坐在妈妈的双腿上,妈妈把我搂在怀里。我抬头看到妈妈的双眼里布满了血丝,我知道妈妈肯定夜都没合眼,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上一篇:2018国考面试三大注意下一篇:校长研修体会:对教育改革的思考